《行尽江南,未与君遇》是一本由木儿著作,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274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012-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行尽江南,未与君遇》读后感(一):印象—江南
从淅淅沥沥的梅子黄时雨,到繁盛富足的苏湖鱼米乡,江南之所以成为江南,除却风景如画,还因历史若酒。兴衰成败的人间世事与山光水色相互映衬,又使江南多了一份浓烈和疏朗。还有那些在江南留下足印的昔人,他们亦是江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翻开《行尽江南未与君遇》,今天的我们仍然可以从故人留下的诗篇词作里,在似曾相识却似是而非的后世之地,去追寻他们的足迹。
《行尽江南,未与君遇》读后感(二):梦中江南
我生养于那片水土。江南,不管岁月侵蚀多久,依旧温婉如故。她现代却脱不去骨子里的典雅;她繁华仍舍不掉那一份安详。
可叹,那些作为历史记忆的桥井深巷;那些前店后坊的临河民居,多逃不过岁月横亘和逐渐湮隐于现代化洪流的命运。就如现代化中的人一样,被速度本身所绑架而忘却了那彳亍在烟雨朦胧中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和这所代表的那种徐徐的生活步调。
江南,一个离我们生活越来越远的词,一个逐渐成为历史或文化意义上的名词。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样的现实变故。但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当你不能再拥有的时候,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告诉自己不要忘记。历史潮流浩浩汤汤,所有人和事总有一天会随着滚滚长江水东去。或许有一天,这些白墙黛瓦会坍圮;那些故事传奇会失遗,而江南也终会成为写在诗词文章里的记忆。但遗憾却不难过,至少,对于我短暂的一生来说这便是永恒。对于我的世界便是永恒。但谁又能肯定这个永恒不是永恒的永恒。就如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只要相信,心之所至就是江南。
《行尽江南,未与君遇》读后感(三):遇与不遇,都是离人
在一年最好的时节里读到这本书无疑是很应景的。
江南的春天正当时,桃红柳绿,莺莺燕燕。即使只是单纯地游览,也足以令人沉醉。
所谓故人,一是指留名于世的古人,二是指现实中久已离散的友人。
作者木儿踏尽江南山水,追寻的是那些早已消散在历史长河中的往事,也是每个人心中难以释怀的离愁。江南,是她信手拈来的历史后姹紫嫣红的背景,也是她感慨人生悲欢际遇时的陪衬。正如她在《梦里西塘》一篇里所说的那样:“与其伤情,不如咏景”。
这个心意沉绝的双鱼女子,行走在明媚婉约的江南,将古旧的历史和清浅的情绪酿成了一壶回味隽永的酒。
在她笔下,历史不再枯燥,兴衰成败都那样荡气回肠。木儿还试图拨开传说和演义的迷雾,还原那些古人最真实的人生。于是我们知道了,唐伯虎并非是传说中志得意满的风流才子,而是一个千古伤心人;隋炀帝杨广并非丧心病狂的荒淫无道,反而胸怀大志……
那些原本只存在于历史和书本上的人名和风物,因为她的游历和文字,变得触手可及。有些故事是我们所熟知的,但木儿讲得更为透彻;有些故事是我们所不了解的,她抽丝剥茧娓娓道来。这些故事沉淀在江南的山光水色间,从来未曾尘封。
行尽江南,未与君遇。
旅行是一件私密的个人体验。你要在路上,才知道会遇见什么,或者遇不见什么。江南之于现代的我们,永远如同梦境,哪怕你曾真切地置身其中。
不用猜测,写得出这样清丽文字的木儿,必然也是个情深之人。因为所爱之人就在身边,所以她会在苏州请画扇人题下“半缘修道半缘君”的深意诗句。她还曾将心中思忆化为词句,写在绍兴沈园廊下的风铃上。也因在绍兴兰亭见一幅对联而忆起往日好友,在苏州留园触景感慨情怀难再……
江南,确实容易让人催思旧情。而当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人生际遇里的聚散离合都被木儿细腻而贴切地表述出来之时,景与情、事与人,便愈加相得益彰了。
而书名中的那个“君”,便因此有了更深一层的意义。
带着这本书去江南吧,如果心里还有梦的话。
《行尽江南,未与君遇》读后感(四):木儿的江南
木儿师妹出了本新书,书名叫《行尽江南,未与君遇》。嘱我写篇读后感,我欣然应允,却迟迟不敢动笔。江南,实在是太大的命题。
新书甫一问世,木儿就寄了一本给我。书本厚实,纸质朴实,手感很舒服。封面繁花似锦,一如江南的绚烂,可又素色雅致,一如江南的朴素。
象什么呢?嗯,似乎是江南女子的花衫。
扉页朱红,木儿用毛笔题签:“赠天狼师兄,江南如梦。”红底,黑字,颇有江南古巷人家门前贴着“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对联的味道。
江南如梦?一时我竟恍惚了。生长于塞北,江南于我,可不就是如梦么!
在白山黑水的粗线条里想象江南的细腻,在西北风冒烟雪的鲁莽中梦寐江南的温柔,可堪借鉴的只有古人的诗句。
江南,何处是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江南于我,首先是风景吧。
这风景是浓烈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风景是凄迷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风景是恬静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能不忆江南?
可是,江南却无处可忆。
虽然也曾虎丘访古,也曾沧浪濯足,也曾西湖寻月,也曾宜兴赏壶,可为何总觉得这不是我梦中的江南呢?
木儿说,江南,是绍兴酒,是湖州茶,是西塘水,是无锡泉,是杭州湖山,是苏州园林,是淮阳佳丽地,也是金陵帝王州。
翻开木儿的书,我恍然大悟:原来不是江南躲着我,而是我总与江南擦肩而过。
我何曾像木儿师妹一样去如此地贴近江南,体味江南?
我把江南当画,当然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我把江南当景,当然看景不如听景。
而木儿是和江南对面而坐煮泉烹茶的。江南给她讲什么样的水,什么样的杯,什么样的叶,什么样的美。她和江南讲什么样的色,什么样的汤,什么样的味,什么样的香。
木儿是和江南并肩而坐抚琴听戏的。江南给她唱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她给江南弹渔舟唱晚广陵散,平湖秋月鹊桥仙。
木儿是和江南携手漫步的。乌衣巷口,烟柳长堤,草药香中的胡庆余堂,桃花落后的唐寅故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月落霜满天的寒山寺……她与江南信步而行,她听江南指指点点。
木儿是和江南促膝长谈的。江南是采莲的小儿女,叽叽喳喳昨天的斗草。江南是情窦初开的少女,窃窃私语梦中的少年。江南是温婉可亲的少妇,絮絮叨叨着家长里短。江南是慈眉善目的老媼,喃喃自语着旧日繁华。
古色古香里,清新秀丽。断桥残雪下,芳草如歌。唐诗宋词外,江山有待。登山踏雾时,物我皆空。
这是木儿的江南。
木儿与江南,是有着约会的。每到假期,背一个背包,木儿就去和江南见面。江南用各种小吃款待她,当然还有一饮钟情的绍兴酒。
木儿和江南,又总有着遗憾的。江山留胜迹,木儿复登临。可是,金陵意象,朱雀桥乌衣巷都已不在。陆羽的衣冠无处凭吊。更不能与唐伯虎一起饮酒,一起高歌,一起酩酊……只有曾照古人的明月,悠悠千古,不眛红尘。
因此,木儿才会说:行尽江南,未与君遇吧?
但正如流觞亭对联所言:
此地似曾游,想当年列坐流觞未尝无我;
仙缘难逆料,问异日重来修禊能否逢君?
或春,或夏,或秋,或冬。
或风,或雨,或雪,或晴。
寻个好日子便去江南吧,也许与你擦肩而过的那个女子就是木儿,一笑如风……
《行尽江南,未与君遇》读后感(五):谁没有一些得不到的梦?
这里,是江南。
垂杨细柳,陌上繁花,莺燕婉转。
这里,还是江南。
木儿笔下的江南,是我们熟悉的江南,却也是我们忽略的江南。很多地方,很多风景,就在你我嘴边,却从不知晓有如此美妙的过往。在那里我看不见多变的人心,不必联想其它,不去揣测后续,相信单纯而永久的情感,从繁杂的现世逃离,舒一口烦闷已久的气。
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销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很久很久以前,小晏为了谁夜夜梦入江南烟水路,却从不能遇。
而你,在江南某个小镇倚窗而坐的时候,心里是否隐约地跳过某个影子,期待那个人突然出现在街角的咖啡店?不用过多言语,只是寒暄,简单说一句“好久不见”。然后,挥手,告别。
有些往事,有些人,只可凭吊,却无从追寻。
烟雨江南,历史若酒
江南之所以成为江南,除却风景如画,还因历史若酒。
从前行走江南,多因某种情愫,某个梦住在心里。除此之外,估计大部分时候,只是在附庸风雅。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跟着游人装模作样地欣赏园林、故居、古墓,而那些隐藏在身后的故事,又有几人知晓?
而那些在江南留下足印的昔人,他们亦是江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若是没有他们,江南美则美矣,但却无灵气和内涵。
江南知名风物太多,苏杭、扬州、南京,这样的自是不必说,每个城市,多多少少有一些你知道的东西。但甚是可惜,绕是无数次经过,我却也只是取最出名景点匆匆而过,并未曾真正走近这些城市。读到作者在乌衣巷感慨“高墙,深巷,青砖,石阶。如今这里不见军容整肃的乌衣兵士,也不复得见芝兰玉树的名门子弟。时光倏忽而逝,此地花开花落。什么都已不同,只有真心前来探访的人襟怀未改。”深深惭愧,我这等愚笨之人,对历史视若无睹,也未曾抱一颗真心来探访,才会把所有这些,视作寻常巷陌。
这样的情形,在湖州又一次上演。
为湖笔,也曾拜会湖州。至飞英公园,见过木儿书里提到的墨妙亭、韵海楼、霅溪馆、莲花庄、过尽千帆皆不是的白蘋洲,只是可惜,这些地方,这些美景,并不在我视线之内。飞英公园于我,只是无数公园里很普通的一座而已。只因,我从未了解过他们背后的故事。所以,东坡先生在碧澜堂里感慨“物是人非”,颜真卿在韵海楼前凭栏赏荷的闲适淡然,赵孟頫隐居莲花庄纵情山水、恣意笔墨的情怀,我永远无法体会。
带上一份闲情,还有这本书,循着古人曾经的足迹,你会发现另一个你从未了解的江南。
不算题外的题外话:
翻这本书的时候,朋友在身边,被书名吸引了去。翻了翻,又退给我。曰:书要写得再通俗易懂点就好了,诗词和历史太多,不在兴趣范围内。最好是师太或者张小娴文字这样的类型。
我只好笑笑,拿回了书。
传统文化日落西山的今天,谁会花一点时间去了解了解我们几千年浩瀚的历史,及至历史背后的那些令人叹息或忧伤的故事呢?
更毋谈花时间静静地听一曲评弹,吟一首诗词,书一副字画了。
快餐文化侵入太深,也难怪。。。
人生自是有情痴
江南的宿命,总是逃不开繁华掩映里的苍凉;江南的爱情传奇总是烟水迷茫,迷津难渡。
痴情之人,才更是看到这些历史背后深藏的情愫。
记得作者在桃叶渡口曾感叹人世间的情缘很容易得到,也很容易失去。匆匆一别后,各自已陌路。哪怕从此魂牵梦萦、数次追寻,哪怕身边的人再柔情满溢、知音善唱,也不能消解心里的失落和惆怅。
都是痴情之人,放不下的,留不住的,唯有情之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