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圆月耀天心》是一本由月满天心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轮圆月耀天心》读后感(一):古道边
喜欢先生的话:无心者公,无我者明。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窿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先生走了,他的人格魅力还在,如风常拂,如月明澈。
《一轮圆月耀天心》读后感(二):好诗大家读
《一轮明月耀天心》给那些文艺范儿们做足了煽情的功课。小资而才气纵横的笔调,很值得孩子们看一看。毋庸置疑,这是培养个人修养的绝佳之作。让粗俗和鄙陋都见鬼去吧,时代需要文艺范儿。
好吧,我煽情了。真的很好看。
《一轮圆月耀天心》读后感(三):书中唯有的亮点是李叔同的诗,其他文字都难以下咽。
文章读起来感觉到处都是矫揉造作的痕迹。作者似乎在显摆自己知道一些常识,诗文典故引用得莫名其妙,不和谐的堆砌穿插在文中。
书中唯有的亮点是李叔同的诗,其他文字都难以下咽。
《一轮圆月耀天心》读后感(四):一轮圆月耀天心
总有那么一种人,只言片语就让我们折服,心生敬佩;
总有那么一种人,让我们沉迷于他的世界不可自拔,
试读是在上班的时候偷偷看的,作者的文笔恨好,渺渺的几段话就营造了一个独属于他的世界,
《一轮圆月耀天心》读后感(五):送别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耳熟能详的一首诗,看到这首诗,耳边同时会响起那优美的童声哼唱,离别之情尽显。
《一轮圆月耀天心》读后感(六):把他放在神的祭坛上
女作家笔触下的李叔同,不得不说,真的太感性了,完全沉浸在自己臆想的叔同世界里。
吃了大量甜食般地腻。
叔同也是人,我从不认为他抛妻别子崇尚佛学是完美的人生。所以,有时可以把他放下神坛了,毕竟,在这个世界里谁也不会完全无辜。
《一轮圆月耀天心》读后感(七):测试一下如果有两本书的话动态是什么样的
测试一下如果有两本书的话动态是什么样的测试一下如果有两本书的话动态是什么样的测试一下如果有两本书的话动态是什么样的测试一下如果有两本书的话动态是什么样的测试一下如果有两本书的话动态是什么样的测试一下如果有两本书的话动态是什么样的测试一下如果有两本书的话动态是什么样的测试一下如果有两本书的话动态是什么样的测试一下如果有两本书的话动态是什么样的测试一下如果有两本书的话动态是什么样的测试一下如果有两本书的话动态是什么样的测试一下如果有两本书的话动态是什么样的测试一下如果有两本书的话动态是什么样的
《一轮圆月耀天心》读后感(八):读后小感
李叔同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佛学成就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名扬近代中国历史。他开创了很多个“第一”: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并创作演出了国人的第一部话剧《茶花女》;主编了中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最早用五线谱作曲,最早在国内推广钢琴,最早将西方乐理传入中国,并且还是“学堂乐歌”的最早推动者之一;最早向国人介绍西洋画知识,也是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最早创作者和倡导者,同时还是第一个聘用裸体模特教学的人……可以说,李叔同是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罕见的“通才”、“奇才”。
他本是浊世清贵公子、翩翩才子名士;名贯津门,誉满申城;与爱国师生挥斥方遒于南洋公学,与“天涯五友”结社于城南草堂;激扬文字,抒展抱负。因悲于慈母离世、忧于国家危难,毅然抛下国内种种,远渡东瀛求学。留日期间,苦学各类西方艺术:创剧社演话剧,学音乐编杂志,学绘画诣雕刻……以志用平生所学报效家国。回国之后,致力于艺术教育,精心育才,鞠躬尽瘁;师友赞誉,桃李成蹊。于功名成就盛年,遗世独立,斩断尘缘,皈依沙门。作为佛家子弟,他精研律宗,实践躬行;忘却俗情,铸就智慧……可以说,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魅力,跃至盛荣绚丽,最终归于清寂平淡,引来世人多少惋叹。
这本书,与其说是解读弘一李叔同,毋宁说是解读人生之感悟,解读缘分之奇妙,解读生命之真谛。读这本书时,常常因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人生大小智慧而深叹惊喜,也会给心中迷茫的自己指引一些方向。正如凉月满天所说:“读到自己不一样的月下莲花开”。
见过李叔同晚年的一张照片,是出家之后拍的,眼睛里含着洞察的笑意,藏着悲悯,却丝丝不绝,了悟与澄澈,都在眼角眉梢,不刻意,不深藏。也许有缘,你能够感悟到,也许无缘,只是看见一帧照片,上面的老人,含笑望着你,隔了时空,隔了那些动荡的岁月,望着你,清癯疏朗,沉静如水。
这才是他,这也只能是他——李叔同。潇洒红尘之后,又飘逸世外。红尘傲,世外清,他的一切都是清冽而干脆的,像一道水流,就那么柔软着,却在某个顿悟的生命时段,哗啦斩断成两段时光,成就了两个极致!
这样的李叔同,是注定的传奇,这样的一本书,也是必然的缘分!
写李叔同并不容易,他的一生,都是传奇,是故事,却又如春风流水,自自然然。写他的时候不能太雕琢,不能太华丽,不能太世俗,也不能太世外。他介于这许许多多之间,游刃有余,最终超脱而去。
《一轮圆月耀天心》,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李叔同。无论是万丈红尘中的潇洒公子哥儿,还是行游海外的俊逸学子;无论是情爱漩涡中挣扎的痴情种,还是红尘外一无挂碍的一代宗师;无论是公子还是才子,无论是男人还是大师,他都做到了极致。
这本书不同于人物传记,融入了大师一生各个年龄段所创作的诗词。格局新颖,清晰,人生故事兼有诗词解读,诗词解读背后,又是一个才子,公子,君子,大师不一样的人生。犹如风拂花叶,见景见春,层层叠叠出一个美丽的世界。
作者兰心慧质,文字清冽,对大师的解读充满了人生之智慧。也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解读,惺惺相惜,恨不相识。
智慧也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如何开启智慧之门,走入门后那个美丽的世界?李叔同的故事指明了通幽的门径。那些大智大慧之人,必先是热爱生命之士。爱是智慧的土壤,在爱中生长出来的,才是真正的睿智,而那些源于私利的伎俩,只是一时的狡狯,就如无根的云,终会随风飘散。
没有人洞悉成人世界的空虚与孤独以及我们不快乐的原因。直到看完这本书。完全明白了,那就是,我们缺乏一颗感知爱,付出爱的心,这种感知和付出,是最高境界的生活态度,是得到心灵平静的基础。
一个人的人生是否丰满,取决于智慧,一本书灵魂是否丰沛,取决于作者对生命对爱与美的认识。那些感知,是属于作者独一无二的财富,本书处处有禅意,句句含哲理,仿佛年年开谢的丁香花,暗香浮动,却不可掬一捧于掌心,能体味,却不能相携。
-----月满天心
《一轮圆月耀天心》读后感(十):读到你自己的莲花开
有的人生是一场劫难,凡人历劫而来;有的人生是一番经历,感受生命的苦短、甜蜜之后,便无憾无悔;有的人生是旁观者,只为了看这世间花怎么开,水怎么流,鸟怎么飞。
有一个人,他的人生,不但历经劫难,还要参与酸甜苦辣,最后又转身做了生命的旁观者,静看花开花落,慢品流水人生。给世人留下一段传奇。
弘一大师李叔同,便有这样一场人生故事。
他出生在盐商世家,家境富裕,他从小聪明好学,喜欢读书,很小的时候就是远近闻名的才子,志得意满,风流俊逸,占尽了人生风光无限好。
之后,他琴棋书画,他爱恨情痴,他东渡日本求学,他引领一个时代的文化,他爱国,他抗日。他泼墨重染,活出了几番滋味。可是,正当人生鼎盛的时候,他突然转身,拒绝红尘,出家为僧!任凭跟着他万里迢迢来中国的日本爱妻在寺外长跪不起,却再也没有看她一眼。
他后半生青灯照壁,佛经在手,芒鞋僧衣,对物质的所求和需要几乎降低到零的程度;却在抗日战争打响的时候,站出来募捐救国,捡拾起凡尘俗物,甚至为大学撰写爱国校歌。
他在诗词、音乐、戏曲、绘画、篆刻、宗律⋯⋯等许多的领域,都达到了极致, 他所做《送别》, 传唱至今。他是千百年来的一个传奇,他是李叔同,一生一代,唯一的李叔同。
他一直在得到,也逐渐在失去。
读《一轮圆月耀天心》,读李叔同,也是在读生之抉择,读缘来缘去,读情深缘浅,读禅机佛语:荣华富贵,温柔仙乡,不过是一时一景,大欢乐不在红尘。
月满天心对一代大师的解读,时而柔美,时而冷冽,时而慷慨,时而隽永,文字中流淌着对大师的敬意,也流淌着现世的人情冷暖。正契合李叔同的人生,一程一段风景,一程一段了悟。
《一轮圆月耀天心》像一株新出水面的月下莲花,有人看到花瓣露冷,有人看到娇媚妖娆,有人看到风情万种,有人看到一片清凉!
这是一本如诗如禅的书,亦如花香洇染,让我们的心也不知不觉地丰盈起来。一页页读下来,一扇扇窗敞开来,清风满怀之际,心灵澄澈。
愿每个人,都能在这本书里,读出自己不一样的月下莲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