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冈贤明的思考》是一本由[日]长冈贤明著作,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376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201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长冈贤明的思考》读后感(一):有所启发的几句话
1. 为了美味的料理,所有的一切都必须看上去是美味的。环境也是,厨师也是。光有滋味是不够的。
4. 要贩卖有形的东西,必须开发出无形的“什么”来帮助销售。
5. 谁都有一个舞台,能把自己最耀眼的一面展示出来。这个舞台就是职场,但谁也没有注意到。
日本的设计师大多都崇尚“极简”、“无”“白”的理念,看过几本关于日本设计师写的书,他们极少会去谈论怎么去做设计,反而有点儿像一个多愁善感的诗人,在谈论生活。所以往往我都会习惯把日本设计师的书当成一种散文来看。这本书是日本设计师长岗贤明的诸多灵感集结而成的日记。如果你是冲着要学设计的话,其实完全没必要,但如果你就当做一个和你那样上班的人,去倾听别人的声音,然后你就能从中获益。生活就是这个样子,不见得你一定要学到很多的技能才能让你进步,有的时候就看看别人走过的那些路,和别人碰到的问题,你就能获得启发。有的时候在地铁上,短暂的空闲时间里翻开这本小书读一读,也是一种非常惬意的休闲方式,很多喜欢把看书当做休闲生活,当有的时候我觉得只有像《长岗贤明的思考》这类书,才能称得上是休闲,很多的书读来是颇为费神的。
位于大阪最时尚的地区“橘子通”上的D&DEPARTMENT OSAKA,设计师长岗贤明创办提倡“永续设计”的家具店。目前,在日本国内和国外共有11家店,计划将其可持续设计、使用的理念推广至更多的地方。他的“长效设计”理念(Long-life design)——重新发掘旧物品的存在价值和利用空间,不仅让旧物焕发新生,这一理念也影响了一大批人。在技术飞速发展、物品迭代加速的当代,长冈贤明结合了日本设计与文化精髓,宣扬一种全新的旅行概念,以此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来到设计品的原产地,培养他们亲自感受并尊重物品的态度,唤起人们对于生活美好品质的追求。
在这本书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在生活中都是非常追求凡事要做到最好的人,哪怕是面试,他也会从一个简单的证件照上看出那个人是否有朝气有上进心,力求能为公司寻得正能量的员工,而我们很多的人,有的时候缺少的正是这样的一种毅力。我前面说日本设计师都崇尚“极简”、“无”“白”的理念,你再看这本书背面的那几句话,都无一不印证着这句话,一周记不起来的名片,他能够当断则断扔进垃圾桶里,在过去我们智能手机未普及的年代里,我们会发现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那么一本厚厚的名片册,里面装满了形色各异的名片,在很多人里要做到这样的很少,反而囤积症很严重,有了网盘后就更加严重了。所以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我们的生活起着些许影响。
《长冈贤明的思考》读后感(三):一个创业者的思考
今年夏天我去了一次东京,大概呆了8天的时间,在东京火车站偶然看到了Beams,我真的是连喊代叫的和朋友说了Beams有多好,有卖什么的,我说我一定要在Beams呆上一下午,结果我去的Beams只是一家很小的店,只卖一些服装和家居服之类的。很多人肯定觉得我有点崇洋媚外,国内那么多品牌至于这样吗?其实并不是这样,我因为之前看过一本名为《何为美好生活:Beams at Home》的书,对Beams这个品牌有了少许的了解,从书中看到的品牌在旅行中突然看到,自然有不一样的感觉。
说到Beams,就不得不提到日本性冷淡风的无印良品和提倡 Long Life Design的D&DEPARTMENT。无印良品可能很多人都比较了解,但是D&DEPARTMENT了解的人就相对比较少了,而我也是在读了一本由浦睿文化出版的名为《长冈贤明的思考》的书才对D&DEPARTMENT有了一点了解。
图片来自网络D&DEPARTMENT 提倡 Long Life Design物件的可循环性和长久的使用效能,D&DEPARTMENT的由虚拟商店发展至今,其创立者长冈贤明不仅使自己的品牌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他也在事业成功的同时在日本引领了二手商店风潮,将一种新的理念带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快消品店日益增长的今天,不断更新的产品让我们也跟随新品不停的买买买,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长冈贤明偏偏提出新奇的相反理念:“不生产”、“不再继续设计”。而《长冈贤明的思考》这本书正是长冈贤明在创业初期2000年-2005年的诸多灵感、日常感悟汇集而成的日记精选集。
图片来自网络长冈贤明在创业初期并没有辞掉自己设计师的工作,而是一边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一边进行二手店的创立。在创业最艰难的时期,他考虑了诸如自己对角色变换的思考、对公益设计的理解和认知、如何找到人人都想回购的二手商品、公司最想要怎样的员工以及产品设计师、消费者、商家之间关系是什么样的,长冈贤明把自己思考的答案一并写了写来并出版出来,一方面可能是对自己生命中很重要的时期的记录,另一方面也是对很多创业者有一定的帮助。
我想对很多想要创业的人来说,《长冈贤明的思考》会有很多共鸣,毕竟身份的转换对每个人来说都非易事;而对普通读者而言,《长冈贤明的思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老板到底在想什么,老板们在做一个决定的时候究竟是经过深思熟虑还是脑子进水了……作为一本日记,《长冈贤明的思考》有点枯燥,但作为一本成功励志类书籍,《长冈贤明的思考》值得一看。
《长冈贤明的思考》读后感(四):长冈贤明与日式成功学
日本二手商店风潮引领者、长效设计教父和回归日式造物原点的设计师。如果继续写下去,我觉得可能还有生活家、最会生活的男人、优秀经营者、企业哲学家等一长串称号。
虽然今天刚刚翻开,《长冈贤明的思考》已经是一本13年前的旧书了。写《长冈贤明的思考》这本书的时候,作者40岁,创立长效设计主题商店5年。这是作者2000到2005年的日记,也是35岁到40不惑的思考。回想2005年,Beyond乐队告别演唱会、《魔兽世界》正式运营、默克尔成为德国首位女总理、全球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日本女子组合AKB48成立,是不是很有年代感呢?
现在看来,成功学一味地空洞,悄悄溜到身后,猛击后背,就能听到腹中空空。又何来日式、欧美、中式之分呢?其实,鸡汤喝多了,不但觉得空桶发声,余音绕梁,甚至大小空桶也发声有别。日式重个人经验、像悟道。国人重教条,像教材,欧美重数据分析,像报告。谁说的有影呢?其实谁也不负责售后退换。日式一开始就没说这是成功学,只是个人思考,所以没有误导消费者嫌疑,欧美只是数据分析,导出结论,一切基于数据。如若时过境迁,谁也奈何不了。反是国人教材,被逮了个正着,得了教唆青少年头脑发胀的罪名,算是倒霉。
今天不说教材、报告,只结合长冈贤明这本书,盘点一下我所认识的日式成功学。
归根到底,还是有点喜欢。
一是命题。20郎当岁的人,喜欢下结论。后来学聪明了,放弃了下定义、抛命题的想法。可是在日式成功学里,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句子。比如长冈贤明说,“人生的根本,也许就是去完成别人嘱托的事情”。“值得依靠,就是最佳的服务”。这种不完全归纳法,就像学生提一白条鸡,诘问柏拉图,这算不算人类一样。可我又常常喜欢这种方式。我们看热闹的时候,一定不能嫌事大。一个深刻的错误,远比多个平庸的正确要好。它至少强调了某种属性,赋予了形而上的味道。
说远一点,比如《伊利亚特》中赫克托尔被阿喀琉斯挑死了,再也不能洗热水澡了。薇依得出的命题是,“整部《伊利亚特》均在远离热水澡。人类的全部生命几乎总在远离热水澡之中度过”。两年前,偶尔看到这个句子,我念念不忘,至今未明。其间,大概也有命题的功劳。
二是哲学。日本企业家,总有哲思化的倾向。比如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哲学给经营赋予形而上的味道。没有知识分子的时代,企业家反而扮演了哲学家、社会运动家的角色。就像学而优则仕,商而优则可参政议政一样。好在日语作家有下定义、抛命题的喜好,所以这种哲学并不枯燥。相比来历不明的小故事后面、匆忙下个放之四海皆准的大道理,他们在经验中扎根还要深一些。
三是格物。说它们是成功学,终究没错。他们常常处理一些显而易见的道理。但因为重细节和方寸之间造大船的传统,常常演变成了一个个精准而又可操作的准则。虽说嚼菜根格物的结果,可能还是白条鸡式的命题。但是于平淡之处起波澜,颇有“拿鸡毛当令箭”的乐趣。原谅我又想到了毕达哥拉斯学派,他们谨遵不吃豆子、不能摸白色的公鸡、不能走大路、不能在有光的地方照镜子的规矩。这些规矩,让毕达哥拉斯兄弟会的朋友无比可爱。
四是注释。此点与上一条重复,原不该说。注释的热情,可能和上课接老师话把儿差不多。拔高一点,这叫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但终究没有形成释义学,所以只是注释。在书的天头地脚,扒拉出一块天地,贴耳附言片刻,全然不顾对方耳聋多年。注释的乐趣,或是这种喋喋不休的参与感、或是人人之间羁绊的乐子。
比如,长冈贤明说“说自己所属公司的坏话,总的来说,是得不到任何正面效果的”。文中注释了一下这个职场常识,反而变成了“但凡朝天吐唾沫,终究是要落回自己脸上”的因果轮回。看完之后,悔不该抱怨自己工作多年的岗位。自吐唾沫,还得自己洗去,或是浑然不顾,真的成了“唾面自干”。
《长冈贤明的思考》读后感(五):长冈贤明的创业新路分享
提到日本,有人会想到深夜食堂式的居酒屋,也有人会想到动漫爱好者的天堂,而随着赴日旅行人数的增多和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日本的家居和很多小众品牌越来越受到很多国人的喜爱。而二手风店风潮的兴起,又成功的俘获了很多人的心,而在日本引流二手店风潮的是一名名为长冈贤明的设计师。
图片来自网络单说“长冈贤明”这个名字,大家肯定很陌生,很多人和我一样对日系的东西都不是很感兴趣,也不是动漫迷,这是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本名为《长冈贤明的思考》才了解到这位自己成立公司的日本设计师:长冈贤明,1965年出生于日本北海道。曾任职于日本设计中心原设计研究所。京都造形艺术大学教授、武藏野美术大学客座教授。2000年,作为 “Long-life Design (长效设计)” 概念的创始人,在东京开展集设计与环保于一体的新 业务D&DEPARTMENT PROJECT,此后创立了设计品二手商店D&DEPARTMENT,不仅在东京、富山、京都、福冈设立了直营店,也在北海道、静冈、山梨、鹿儿岛、冲绳以及韩国首尔等地设立了合伙公司,店铺总计10家。2009年,开始刊行以设计视角介绍日本各县的旅行指南《d设计之旅》。前段时间我还在朋友家看过长冈贤明的《d设计之旅:京都》,当时并没有注意作者,在看完《长冈贤明的思考》后才想起我之前看过作者长冈贤明的作品。
图片来自网络说会这本《长冈贤明的思考》,其实是一本出版了13年的书,是长冈贤明,将自己在二手设计商 D&DEPARTMENT 初创期(2000-2005)的诸多灵感、日常感悟汇集而成的日记精选集。作为员工的角度,这本书看着的感觉不是特别舒服,员工不能把自己定位成单纯的“工薪族”,要从公司的发展去考虑自己的工作,要在做好自己分内工作的同时尽量多做分外的工作……简而言之,就是要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而作为老板为什么不多替员工考虑,却一直在想着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员工呢?当然,如果换位思考,我如果自己创业,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员工要求的少、工作的多且全心全意的为公司服务。这就是身份不同而产生的思维方式的差异吧!
图片来自网络说到底,《长冈贤明的思考》是作者长冈贤明的日记合集,是他自己的心路历程,自然不需要顾虑他人的想法,而能将自己的日记出版成书也是成功的一个标志。每个人的成功都是有原因的,成功才能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公众号:鼠小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