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命运交叉的城堡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9-20 03:27: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

命运交叉的城堡读后感10篇

  《命运交叉的城堡》是一本由[意大利] 伊塔洛•卡尔维诺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6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命运交叉的城堡》读后感(一):读者的参与空间

  如果说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都存在读者的参与空间的话,过去是把作者埋下的他想要表达东西挖掘出来,而现在则是自己能够参与意义创造过程。觉得传统作品容易“读懂”,是因为传统小说符合我们的阅读期待视野;而现代、后现代作品打破了文学边界,还原了意义的生产过程虽说展开了更大的空间,却让人“读不懂”了,如何进入作品成为了一个问题实际上卡尔维诺为读者打开了比较容易进入空间,而读者经过训练”以后,也能达到一个比较好的阅读效果。书中的“我”根据塔罗牌想象出的内容,其实也只是他个人的东西,与摆出塔罗牌叙述自己故事的人本意或许不同。我们也可以成为桌旁的一人,看着这些塔罗牌想象出我们自己能讲得通的故事来。

  《命运交叉的城堡》读后感(二):一个人的天堂可能是另一个人的地狱

  在一个神秘的城堡中,所有人都带着自己的故事而来,或曲折跌宕,或浪漫离奇,但是诅咒是不能用言语交流,只通过78张不同的纸牌讲述自己的故事。作者和读者都必须有强大想象力

  至于究竟的故事是什么样子的?“我”是否从这些交叉排列的纸牌中获得了讲述者要表达的意义?真的很难讲。

  或许这也是世界的另一种真实,充满了带着经验的推测、用碎片拼接起来的主观臆断,再加上在酒精激发下迸发的天马行空般的想象。

  同一张牌中,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产生截然不同感受。好像我们都在经历同样的事件,但是,不同的人看到的东西和得到的感受可能极其迥异。

  感觉少有晦涩难懂,刚刚进入故事环境发现书已经结束了。这本书2012年8月买的,半年以后才看完。还有一本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就感觉更难读了。

  《命运交叉的城堡》读后感(三):符号学的实验游戏

  1、故事3颗星,精巧形式加1颗星。

  2、《城堡》无论是故事还是形式都较为精巧和完整,《饭店》则显得较为混乱,这从作者的写作进程也能看出(《城堡》只用了一个星期迅速完成,而《饭店》则写得十分吃力,甚至难以为继结果叙述的效果也不是很好)。

  3、就故事而言,小说只是包含了几个很简单的故事原型,例如俄狄浦斯的故事、哈姆雷特的故事等等,以这些基本的母题或原型可以衍生出成千上万的故事,它几乎可以涉及到宇宙上所有发生的故事。反过来说,所有在我们周遭发生过的事情,其实都可以追溯到很古老神话传说故事中。(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4、就形式而言,它想传达的观念是:无论你从左往右、从右往左、从上到下、从下往上,或者任何一种角度看,似乎都可以讲述一个人的故事,而且那些人的命运往往是交叉互联的。我们似乎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大网之中,无论你选择哪一张牌(命运的起点),它都将带领你通向一个故事(一种命运),这些故事与曾经发生在俄狄浦斯、哈姆雷特身上的故事并没有什么不同。(符号学)

  5、说实话,我认为这部作品并不是很高明的小说。作者构造故事的起点就是从符合学理论和神话原型而设计,从一种理念出发,然后硬生生的把排列好顺序的塔罗牌赋予其所谓的意义。尽管这种技巧并非一般人能做到,但人为精心设计的结构也有它的弊端——让人觉得虚伪。作者后来也厌倦了这种符合形式理论的实验游戏,把兴趣转向了其他事情(《看不见的城市》)。

  《命运交叉的城堡》读后感(四):用塔罗牌讲故事的小说实验——伊塔洛·卡尔维诺《命运交叉的城堡》

  与部分意识流小说大段篇幅不加标点,叙事主人公思维肆意驰骋导致文本叙述颠三倒四、快速变换场景时间带给人的惊讶爽快相似,卡尔维诺这篇以模拟主人公们不许说话、用不同的塔罗牌排列来讲故事而让别人去理解的小说也同样让人十分惊叹,我相信看过它的很多人又会感叹:“啊,小说还能这么写”。 “我的故事,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包含在这些纸牌的交错摆放之中,只是我无法将它从众多的故事中分辨出来。我以一个不知其为何物的人的眼光观察那些牌,根据一种图像符号学进行解释叙述,当偶然排列的纸牌能够让我找到它们内涵的故事时,我就动手写出这故事。”卡尔维诺如是说。所以书中无论是负心人的故事、盗墓贼的故事、炼金术士的故事等等都是由挤满你双眼的大棒、宝杯、宝剑金币花色的纸牌和占卜牌串起来的,它们其实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我们扑克牌的黑桃、红桃、方块、草花、大小王。这种玩法难度大,但可能性也多。 先不管为何讲故事的人联想能力都那么强、看牌的为何都那么聪明地能解读出故事。且看作者想达到什么目的,我觉得他写这些东西主要目的就不是为了表达深刻思想或者又是讽刺社会什么的。也就是说,比起内容,他更多是在形式的探索,他是在就小说的语言入手,为小说写作开拓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内容方面,我能说服自己就把他当成一个个简单的故事来看,因为他在形式上花的精力无疑让人笃信他的内容里面没什么,至多为了促使故事正常发展,包含一点最易理解的善恶分别什么的,仿佛是小时候的“小白兔大灰狼”之类的。现在大家知道为何小说里讲述者和解读者都那么聪明,情节那么凑巧了吧?因为作者本身就没有追求故事的生动鲜活,“平面化就平面化了,只要那些没血没肉的人能帮助我完成小说形式实验就行了。” 小说就是这么个小说,那么,你们要不要拿一副扑克牌一句话不说地讲出自己喜欢的故事呢?

  《命运交叉的城堡》读后感(五):迷宫啊,迷宫

  读书|迷宫啊,迷宫——读卡尔维诺《命运交叉的城堡》

  读完整本书,我都没有从迷惑解脱出来。塔罗牌与卡尔维诺的文字之间,是一道迷雾重重的链条,我试图攀越这链条,走出迷宫,试图多次,都未成功。后来我就放弃了,任文字牵扯,从一个口到另一个口,哪一个口都未通向光明,只有昏暗灯光下的迷惑。书名叫《命运交叉的城堡》,里面交叉错横的情节确实让人感受到了命运的无常与既定。

  随意而出的纸牌,每一张之间,可能有一张无形的手把它们连接在一起。为什么是这张紧临另一张?为什么命运的手要把它们放在一起?看似明确却又暗藏机关,这里面的玄而又玄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呢?

  当我们想找寻答案时,面对一堆纸牌的排列,似乎一切都尽在不言中,也似乎十分明确,又似乎混沌不堪。像是给了我们答案,其实一切都未言明。

  卡尔维诺用文字给出了纸牌背后的故事。开始,我还打算理清牌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他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但这样读了一段内容后,我只得放弃了。里面的线头交叉错行,几乎理不清其中盘根错节的线索,再这样探索下去,只能把自己迷失

  卡尔维诺在前言中说,写这部著作是痛苦的,前一晚辛苦写成的文字可能第二天就被撕掉,如果这部作品不发表,会永远改下去。原来就算卡尔维诺的写作,也依然如此艰辛

  读这部作品时,我一直在想,卡尔维诺是如何根据塔罗牌的牌面组织一个个既独立又相连的故事呢?如何仅根据画面,就想到了背后的人物、情节,并写成一篇篇故事。这需要怎样的智慧与机警。

  在叙述中,卡尔维诺采取了现实虚幻互相跳跃方式,一个章节沉浸在故事里,而另一个章节可能又跳出来,回到了牌面本身。而两者的衔接天衣无逢,每次进入一个新的场景,我都要停顿在那里,再看一遍,确定前面的文字我没看错,确认又回到现实本身。卡尔维诺犹如一个杂耍家,题材信手拈来,文字闪耀出耀眼光芒

  我一次次惊叹,一次次停留阅读的脚步。直到最后,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终于可以从这个故事中解脱出来。

  迷一样的故事结构,让我不得不思考卡尔维诺的写作线索是什么,那条暗线在哪里隐藏。想了许久,不知所踪。大师的线索一定是深埋千尺之深,怎可凭我读一遍就能知晓呢?

  塔罗牌隐藏的是他人的命运,而卡尔维诺却揭示了塔罗牌的命运。两者之间,有何不同?最大的不同是一般人是被塔罗牌解读,而老卡是解读了塔罗牌。

  《命运交叉的城堡》读后感(六):从塔罗牌到宇宙,从城堡到森林,从有限到无限

  《命运交叉的城堡》是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作品。卡尔维诺的小说本就以文学实验性与探索性著称,这部《命运交叉的城堡》就更加具有先锋性。首先,这部作品是卡尔维诺作品的转折点:从这之后的作品的在形式上都更加“形而上”:比如《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采用了侦探小说、爱情小说等通俗文学的形式来建构自己的小说。尽管在形式上都非常平易近人,看来十分大众化,但其内容确是非常“形而上”的。

  首先从塔罗牌的形式入手。塔罗牌作为占卜的形式,在这篇小说里担任了建构起框架角色。七十八张牌可以随意摆放。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的变化都会造成故事颠覆性的改变。读完《命运交叉的城堡》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两个地点是:森林与城堡。森林在小说中一般用“大棒”牌来代表(还有翻译为权杖,个人觉得翻译成权杖更好一点)还有一个重要的地点则是城堡。不单单是因为这部小说中讲述故事的人物们身处城堡,受到城堡主人的热情款待,却失声沉默一言不发。我认为在空间的安排上城堡与森林是一组有趣对比。森林,在这部小说里会发生出门远游的其实被匪徒打劫并倒挂在树上(倒吊)、或与林中的少女邂逅开始一段浪漫的的关系(爱情)。森林蕴含着无限可能。所有的时空的可能性在这里交错,经过宇宙精密的排列组合,产生了一个个不同的故事。

  而城堡呢,本身这个地点就带有一定的封闭性与秩序感。虽然小说的后半部分是《命运交叉的饭馆》,将叙述故事的地点切换到了饭馆。但在我看来,饭馆和城堡代表着一类地点。在城堡里所有人按照城堡主人制订的规则来一言不发的用塔罗牌讲述着自己的故事。这里的井然是与外面的森林不同的。

  从《命运交叉的城堡》当中每个叙述者所讲述的故事来看,卡尔维诺真的在避免原创。比如《出卖灵魂的炼金术师的故事》与《两个寻觅又丢失的故事》其故事内容都不能不承认是来自于歌德的《浮士德》的。并且《荒唐与毁坏的三个故事》与莎士比亚的三大悲剧完全分开来。

  之前有看过对于《命运交叉的城堡》的批评,称这部小说仅仅只是小说文体上的实验。在这点上我个人是不赞同的。同时也谈到我这篇评论题目的最后两点:宇宙与无限。其实无限在之前已经论述过:有限的塔罗牌可以在不同的摆放和阐释下产生无限多的新故事。而宇宙,则是在无限可能性里建构出来的。想到了博尔赫斯在《交叉小径花园》里的:“时间是永远交叉着的,直到无可数计的将来。在其中的一个交叉里,我是您的敌人”。我认为这句话也可以用来阐释《命运交叉的城堡》。

  《命运交叉的城堡》读后感(七):[2013-2014读书笔记]相信抉择的人只不过是个空想

  每个人都感到摆脱了原来所属的环境中应遵守的规矩,就像忍受不甚舒适的生活方式一样,也在不同的更加自由习俗放纵自己。

  世界应该颠倒过来看,这样一切才清楚

  当我想别人想要听我说话时,我却听不到自己的声音

  在他思想的往复过程中,他所能做的唯一的固定点就是他如果不属于这一个,也就是不属于另一个,因为任何选择都有其反面,也就是放弃,所以在选择与放弃这两种行为之间也就没有区别

  激情之路总是进攻姿态斩钉截铁的;理智之路则要求推敲思索,逐步学习

  在一个单调的世界上物体和命运都在你面前摆好队列位置可以互换,本质则是不可变的,而相信抉择的人只不过是个空想家。

  生命走向灭亡的无质浪费

  每个物种个体和整个人类历史只不过是一条变化和演进的链条中的一个偶然环节

  如果不晓得适时抑制自己的力量,就会使身边荒凉起来。

  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战争毫无信义也毫无规则可言,对于他的厄运,这句话是多么的真实。

  这一切都像言语自身所含的一场梦,只是通过写作者才得到解放,同时也解放了写作者。

  文字语言总是要面对写的人和将要读的人的涂抹,表面杂乱无序的自然把人类的语言纳入自己的言语。

  我们在自己身外遇到的公开猛兽和我们内心遇到的个人的猛兽是一样的。

  两种形式若不同时存在,就无法让人对照比较。

  越是在长辈们的权威面前感到自己的脆弱青春就越被推向极端绝对的思想,就越感受到父亲幽灵噩梦控制

  青年人像幽灵一样低着火游荡,咀嚼着怨恨,把老人已经埋藏的悔恨又挑到表面上来,蔑视老年人认为自己拥有更好的东西:经验。

  作为夫妻二人是夫唱妇随,婚姻是两个利己主义相互碾压碰撞结合,文明社会的基础上的裂缝由此而扩展,公共利益的支柱就立在个人暴力这条蝰蛇的外壳上。

  两代人彼此恶狠狠斜视,彼此说话只是为了相互不理解,互相指摘,制造不快和失望。

  我厌倦了太阳还留在空中,我巴不得世界被拆散击垮。

  感受不安的唯一方式是感到不安。

  在宫廷里,这是个古老而文明的习惯,疯子或弄臣或诗人的职责就是颠倒和嘲弄君主赖以建立其统治的那些价值,向他显示每条直线都掩藏着一个歪斜的反面,每个成品都掩藏着一种组件。无法对接的混乱,每篇讲演都掩藏着一堆毫无意义的空话。

  《命运交叉的城堡》读后感(八):选择与现在的自己

  感悟:难懂啊。我读呀读呀,发现还是难懂!

  ---------------------------

  我的故事,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包含在这些纸牌的交错摆放之中,只是我无法将它从众多的故事中分辨出来。

  我以一个不知其为何物的人的眼光观察那些牌,根据一种图像符号学进行解释叙述!

  塔罗牌:在本书中当作了组合叙事机器的构思。

  一些素昧平生的人被命运聚集森林中的一座古堡的饭桌前共进晚餐,而穿越树林死里逃生的经历使大家都失去了言语能力,于是就用摆放塔罗牌来各自讲述能力的故事……

  “书揭示了我们狂热,不稳定的二十世纪世界中的潜在的神话元素,用古代的符号对我们现在的样子进行讽刺挖苦。”有读者这么说。

  我只挑一些书本的自己有感受的部分,谈谈这本我原本打算只读一天结果却读了两天多的《命运交叉的城堡》。

  1,牌目角色“倒吊者”:我已走遍四方,我已经明白了。世界应该颠倒过来看,这样一切才清楚。

  2,犹豫不决者的故事-01:万有之城也只有选择,有趣又折,才能进入。

  感受:我的大学所学的专业是生物制药工程,因为是工科,所以得学有关工科的大部分与生物制药相关不相关的科目,如VB、大物等等,其中有一门课叫工程制图,机械学院的老师给上的。说起现当下大学教风,及时是211,也是不敢恭维的,甚是使人失望。而那个机械学院的工程制图的老师,是我第一个佩服的老师,教学严谨,有步骤,一板一眼,俨然一股学着风范。对我来说,我痴迷了。

  可是,大多数同学迟到,情况还挺严重。

  那老师不在乎。

  “大学生应该有所懂得。”我听到他在课堂上讲的无关课程的两句话中的第一句话。

  现象依旧。

  老师依旧。

  一学期结束,老师说他突然想背一首诗。台下掌声零星点点。

  老师背了一首他本科时候的他的倒是送他的一首《热爱生活》的诗。

  末了,他讲了无关课程教学的两句话中的第二句话,也是最后一句:人要有所取舍,有舍才有得。

  课程结束!同学像很多个课程一样,大多为了结束一门课而欣喜,窗外这时阳光正明朗,我的心久久不能改变。

  后来我自学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讲到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时,想起我的那老师,心情依旧。

  是的,有取舍,得到一件东西,就意味着你失去了一些东西!

  3,犹豫不决者的故事-02

  两个女子正在向尚需找到自我的人指明两条不同的途径:

  激情之路总是进取姿态的,斩钉截铁的;

  理智之路则要求推敲思考,逐步学习。

  4,主题:选择与另一个自己

  另一个他:“你不做出选择,你就妨碍了我的选择。”

  与《蝴蝶效应》表达的主题相通,我们的现在的自己,其实都与我们很久之前做出的选择有关。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人生有无数种选择,可你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并且你不知道他与其他的相比是否怎么样,这就是人生的操蛋之处。

  我们所受的欢乐与痛苦,其实是我们很久之前就做出的选择。

  可以做一下引申发散:现在的我们的选择,也将会成就我们未来的自己!

  所以:做好现在的自己。

  如此,我们才能有更好的塔罗牌来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不迷茫地!

  大致如此!

  《命运交叉的城堡》读后感(九):张密你给我出来,看我不打死你

  “已从对外经贸大学退休”谢天谢地

  专访意大利语同传第一人张密:坐上无法停止的列车【2】

  内心有阳光

  进修时间为两年,先后在贝鲁贾外国人大学和罗马大学,这是张密第二次踏上意国,与第一次相比,少了初来乍到的惊喜,多了挥之不去的孤独。

  身在异国他乡,最令她魂牵梦萦的便是亲人,尤其是年幼的女儿,可是没有国际长途电话,与家人的联系完全靠书信,从寄出一封信到收到回信,需要等上两个月。除了了解家中的近况,她最想看到的是女儿们的照片,当看见回信的内容写道,女儿对别人说,我不是没有妈妈,我的妈妈在意大利,她很快就回来了时,张密心酸得直落泪。

  她深知自己为这学习机会付出的代价有多重,所以更加如饥似渴地学习,食堂、宿舍和图书馆这三点之间的轨迹上循环往复,枯燥的生活中,寂寞感随时侵袭而来。“有时候,在宿舍独自看着书,突然就感到可怕的孤独,我打开门匆匆忙忙往人多的方向跑去,直到周围来来往往的人群包围着我,这种感觉才慢慢缓释并消失”,多年之后,张密谈起那时的孤独感仍然心有余悸。

  尽管留学如此艰辛,张密从未动过放弃的念头。确实,这点困难对坚强的张密而言,不算什么,丧子、离异、癌症她都经历过,并挺过来了。张密说,让她无所畏惧的,是内心的阳光,她乐于把这种阳光播撒给身边的人,同时从身边的人身上得到温暖和支持。

  除了学习意大利语,张密还在留学期间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由于学习任务很重,张密与一同进修的王军(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意大利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在学习上“结对子”,一人主攻文学,另一人主攻历史和艺术,然后交换学习心得,这种分享式学习让二人在班上获得了第一和第二的好成绩,也被张密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推广。

  进修到期后,张密迫不及待要践行出国进修时的最初梦想——“出去学好意语,回来教好学生”。事实上,张密回国后全身心投入意语教学的全面建设中,规划课程设置、编写教材资料,连初露端倪的翻译事业都被搁置一旁了。

  翻译是遗憾的事业

  说起翻译,张密是既爱又恨。

  “做翻译,要挨得住内心的寂寞,耐得住外界的诱惑,受得了稿费低廉的待遇,担得起文责自负的责任”,她的一串顺口溜让记者忍俊不禁。

  《一个身子分成两半的子爵》是她翻译的第一本卡尔维诺的作品,张密介绍说“我也是因为这本书才接触到卡尔维诺的,拿到原稿我就被里面的情节深深吸引,翻译时也是乐在其中,很享受。”

  愉悦的感受并非翻译带给她的全部,张密感慨“更多时候的感觉是难!尤其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翻译是特别辛苦的活计”。

  由于教学工作上冲突,张密的翻译工作总是放在寒暑期的时间进行,有时甚至足不出户,即使在炎热的暑期,也闷在屋内埋头苦干,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翻译,一气呵成才肯“出关”。

  但张密说这不算辛苦,找书比这辛苦多了,在翻译《宇宙奇趣》时,自称“科盲”的她为搜罗参考书到处跑图书馆、找熟人借,甚至请意大利的朋友寄回来,为了一本书累得人仰马翻。

  除了体力劳动外,脑力劳动量也不轻,遇到只能意会不知如何表达的长句时,在脑袋里推敲无数遍;倘若其中还夹杂着大作家使用的生僻字,除了反复查找字典寻出处外,还得找几个文化修养高的意大利人请教去。

  在与意大利文打交道的这几十年里,张密翻译的作品字数多达近千万,翻译事业横跨文学、教育、科技、经济、法律等多个专业领域,其中,不乏有获得意大利使馆文化处“最佳意大利文学翻译奖”殊荣的《看不见的城市》、经典法律大部头《意大利民法典》,但是谈起究竟哪部是她最满意的作品时,张密脱口而出道:“没有满意的,所以说翻译是遗憾的事业。”

  她继续解释道,翻译《意大利民法典》前后花了三年的时间,即使是这样“精心打磨”,出版后细细查看,还是出现了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更别说那些加班加点赶出来的“任务”了。

  已经从对外经贸大学退休的张密,准备继续坚守在她称之为“遗憾的事业”上,“虽然年纪大了,该翻还得翻。”或许正是因为遗憾,才无法停止追求。

  《命运交叉的城堡》读后感(十):他用一副牌玩出了一部小说,甚至是永无终结的小说

  “我不用纸牌便可以看透布恩迪亚家族人的命运”庇拉尔·特尔内拉如是说。但是庇拉尔这个女巫在《百年孤独》中仍是炫酷的秀着她那副牌,无形之中增加了她的神秘,提升了其档次。每次看到庇拉尔神神秘秘的拿出她的纸牌,我总有一种莫名的感觉。

  直至卡尔维诺的《命运交叉的城堡》,我第一次去深入了解塔罗牌这个神秘学范畴的东西,同时感叹,卡尔维诺是多有才华,才能将一副牌玩出一部小说,不,已经不限于一部小说,不同的故事组合成不同的排列,它不是所有,就像没有一个可称之为全世界的东西一样。

  在我们当前的认知世界中,物体的最小组成是原子,原子组成不同的分子,再组合成千千万万不同形态,从而构成这个世界,而这个世界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永远没有尽头,就像幸运女神永远等在成功之门之前,你看得到,觉得快成功了,却永远不会有确切成功的那个点,它是一种持续的成功,这就是塔罗牌大阿卡那牌最后一张牌“世界”的涵义。

  我在感叹卡尔维诺才华时,也深陷对他孤独身心的怜惜。确切点说是他孤独的身体,心也许是丰富的。

  首先,能将一副牌玩的这么炫目多彩,说明他是做了长久的研究,据他自己所述是持续了两三年的研究,我想到一个人,《象棋的故事》主人公B博士,他被监禁的二十多年囚徒生活,只能呆在一个小屋子里,这样的囚禁会让人精神崩溃的,事实上他确实崩溃过,但是象棋拯救了他。他在心里研究了棋局十几年,研究出了一定的成就,无论什么样的棋局,几步之内就能够分析出所有可能的下法,到达这种惊人的境界,真正是阐述了天才与疯子只有一步之遥,不,也许说共存更好。

  卡尔维诺也经历了这样长久的一个人研究阶段吧,他反复的排列塔罗牌,反复的排列出不同的组合,然后在这副组合上努力构建自己的故事,这其中的心力不言而喻。

  而在《命运交叉的城堡》最后,卡尔维诺也为自己的故事给出了一副牌,他说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出现最多的也许就是“魔鬼”这副牌,他写作的目的有发泄内心的意味,他写一切材料在黑暗中肆虐的魔爪。

  另外一副牌“隐士”也是他着墨比较多的牌,他用一种淡淡的忧伤目光看着这副牌,回忆着自己曾经过去的人生。他看到的深陷生存焦虑的人,丢掉无数次涂抹又揉成团的纸张。

  他看到穿着破旧衣服的老修士,一个人呆在小屋子里,翻阅着一页页目录,寻找着被世人遗忘甚至是遗失的智慧,而这样的形象他自比老鼠,让人何其心酸。

  他说圣乔治完成了壮举,却从不露面,只把自己禁闭在铠甲之中,说的应该是他本人,他反复提到的一间书房就是这铠甲吧,他不愿涉世,在这里完成一部部作品就是他的壮举。

  我第一次知道卡尔维诺是通过王小波,王小波是我最喜欢的中国作家之一,而他的杂谈中对卡尔维诺推崇备至,称卡尔维诺是对他影响最深的作家之一,我因此就来拜访了卡尔维诺。

  我常常想,你想变的优秀,确实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读书也是这样,你想读好书,就要读那些名家喜欢的作家,就要读那些名作中提到的作品。

  而我来读了卡尔维诺,他的很多作品天马行空,超出你的想象力,有些作品读起来也比较费力,但是直至今天,《命运交叉的城堡》让我看到了他的孤独,他一个人在这世间走了一遭,却几乎都是一个人呆在小屋子里,任思绪自由发散。

  他常常自问自己不愿意涉世的理由,最后却悲伤的说,从没有找到让自己内心坦然的原因,由此可见,他也是渴望热闹的,只是像一个到了陌生环境的局促孩子,无所适从。而这种局促伴随了他一生,他只能找一个能让自己自得自乐的方式,就是写作,才不至于活着就仅仅为活着。

  他仅仅是用一个个故事来呈现这个世界,正如他一直宣称的那样:我不会有个人传记,用我的作品表现一切,我会告诉你你想知道的一切,但是我不会告诉你事实。

  他没有毛姆的尖锐的讽刺,他仅仅是讲述,而背后的真实,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才是经典吧,同样的故事,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场合是会产生不同的寓意的,所以他从不尖刻的指出其故事背后的当下寓意,即使写作的当时时代和环境势必影响他的作品内容,他也仅仅是做到去呈现这个宇宙中的现象。

  这种理念在他身上并不稀有,乔治·奥威尔的《1984》中主人公看的那本禁书,就已经提到这种文学上的高级品质。

  这本书让他着迷,或者更确切的说让他安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本书并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如果将他散乱的思绪集中在一起,这就是他想说的东西。这本书是一个和他想法一致的作品,但是更强大更系统,少了些担忧和害怕。——引自《1984》

  他指出最好的书是将你已经知道的东西讲给你听。

  这种故事思维方式,可以说是最简单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可以说是最难的文学表现形式。作家要消除自己的偏见,乐观的描述事实,读者要深入的思考故事背后蕴含的深意。其实,这种方式读者反而是和作家交流更深。

  来到《命运交叉的城堡》这本小说上,卡尔维诺真是一个真性情的作家,这本小说对于没有塔罗牌基础知识的人,是很难读懂的。懂点儿皮毛的人,可能读书的效果是囫囵吞枣。

  第一遍马马虎虎读完,专门去了解了塔罗牌的知识,并存储在自己的知识库笔记本上,手写摘抄了一遍,印象挺深刻,又去读了第二遍书,深深惊叹于这本书的有趣。其实,很像一个游戏。

  简单点儿说,这副牌全部用完后可以组合成所有人的故事经历,后边的人在描述自己的经历时,可以在前边已经排列的牌外围放上新的牌,或者共用已有的排,但是不能用到四周都被包围的牌,而剩下的牌要尽可能的想,用哪副牌可以直接或者曲线救国表达自己最终的意思。

  要玩好这个游戏,就要非常的熟知每副牌的正反寓意,还要配合表情和肢体语言。因为这里的人来到这个城堡的代价是失去说话的能力。

  整本小说的框架就是一副塔罗牌,配以希腊神话人物和名作中的人物,及其代表的形象。

  虽然我很不想说,但是不得不说去掉以上框架,就剩下一个个童话故事。故事都很简单,故事背后涉及的人性善恶美丑也都不难理解,出彩之处就在踏上塔罗牌这个基石和披上著名人物形象外衣。

  这是一个可以让孤独者沉迷的故事游戏,你可以搭载塔罗牌,翱翔在故事王国中,当你炫酷的变换牌时,就是在编织一个个精彩故事。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命运交叉的城堡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