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学祖宗智慧改人生命运(套装共2册)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9-18 03:55: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学祖宗智慧改人生命运(套装共2册)的读后感10篇

  《学祖宗智慧改人生命运(套装共2册)》是一本由蔡礼旭著作,49.80元出版的2012-3图书,本书定价:649,页数:,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学祖宗智慧改人生命运(套装共2册)》读后感(一):读‘第四讲 通过枝末抓住根本心得体会: ‘博学’与‘一门深入’如何不冲突

  这本书跟其他基本不大一样地方在,每一讲之后它收录了讲座课程完以后的课程研讨部分,蔡礼旭老师都会就大家听完以后:

  1.印象最深的部分

  2.有没有新的感悟

  3.有没有疑惑

  针对这三个问题展开些各自的发言和讨论

  继续读第四讲时的读完下来有一段让我印象很深,应该是回答了我最近半年来读书的疑惑: 博学与一门深入之间有没有矛盾,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一直在说的学习方法,那怎么个一门深入法?

  蔡礼旭老师通过讲‘学习次序’,信解行证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它们之间的同源性,拎出引申了‘博学’与‘一门深入’之间并不冲突,并且这个‘博学’不是学一大堆东西,是‘博学于文’,于中华传统文化而言,是学伦理道德做人根基的圣学经典,听师长讲各部经,要把听到的各部经的精髓通通汇到深入的这一门中,以经解经的形式来求达一部经纶的要义跟精髓

  这个解释在两月份时听净空法师讲过,但脑子里没有过到反复反复入心的地步日子一久常常容易犯越读越多,却也是有点越走越远,往往会容易忘记初心,善知识老师这么一提,又赶紧警觉收回来。

  也是从这个解释中再一次提起来,圣贤文化,解行相应,而把‘解’的部分‘笃行’出来占据了整个学习次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否则‘解’就不得不沦为知识,而这种知识是学百年都学不完的,再一次讲清楚强调要‘随文入观’之的重要性,不是说现在听到等明天后天改,而是当下就反省,当下就改,不要等明日复明日。

  第二个印象深刻的地方在,蔡礼旭老师提到我们与生活中人事相处中,为什么会有冲突,摩擦,为何提不起仁爱爱人的心,这个根源在哪里?

  就在对父母的这个孝还不彻底,要赶紧顺着这个根本的线索去找偏颇所在,对其他人会如此,铁定对自己父母也是有这种情绪在,不会有差,所以说修身齐家,‘其家不能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斩钉截铁,就是不可能,因为心偏掉了,要时时提起意识把自己拉回来。

  第三点,谈到夫妻双方如何走到一起,需双方的价值观思想观念方向一致,这叫门当户对。而在这个过程中,要知道两点,其一自己到达了什么水平,要有自知之明,其二,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别人都是配角,要感化人先得自己有智慧本事同时也得有人信你百分百,心甘情愿愿意听。

  2018.8.2 22.39

  《学祖宗智慧改人生命运(套装共2册)》读后感(二):读‘第六讲 从最难处突破自己’笔记: 传统文化是通达权变,不是死的学问

  「1」力行与勘验

  老师讲,‘学问’都是‘往内’,不是要求任何人,跟别人不相干,这是一。

  其二,身边每个人、每个景象,都是来历练我们的修养,他们演戏来给我们看,启发我们,我们不能执着

  其三,见人恶,即承担,怎么个承担。社会缺乏什么,我们补上什么,这叫‘见义勇为’。见社会不足,即能感觉、即能明白,我这一生我的责任是什么,我的使命是什么。

  其四,‘学’是放下,是‘减法’,不断放下分别、执着、急躁、情绪、习气傲慢、高己卑人、贪淫、嫉妒、褊急、忆往期来、恩仇报复等念。

  其五,听经闻法,很高兴欢喜,觉得‘懂’了,那个高兴,不要误会成我们都明白了,不妥当,落实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那是真明白。误区在懂了道理,没有消归自性,对治习气,反而去量别人,那是心性下沉。

  其六,不自欺,重实质,不重形式,能看得到自己的问题,能批评自己的问题,能改过。

  其七,克己复礼,克除自己的习气,符合礼教。

  其八,持戒,守礼,能够观照自己,谨慎,不妄动,与经典相不相应。

  其九,饶益众生,做这个事情能不能利益到人。

  其十,有没有让父母操心、丢脸,有没有损害正法、损害传统文化形象

  其十一,随缘尽力,但不可以操心。树是我们的榜样,它的根基扎得很牢,它的根是不变的,它随缘。随缘,大原则不动,其他不要太执着。跟人家配合时候,能随顺,就去随顺,可是根不动,枝叶在飘,叫随缘,那个根扎牢了叫不变。不变的是仁爱心,不变的是清净心,不变的是真诚心。跟人相处,以众人可以接受方式跟他们互动,不要执着一定要怎么做。

  最后,看下,法喜有没有越来越多,对人慈悲心、感恩心有没有越来越自然,心有没有越来越清净,恭敬心、真诚心、柔软心有没有增加自然而然流露心境,没有‘要来’。

  「2」爱缘慈悲与悲智双运的区别

  课程研讨部分有提到这两个问题,这与做慈善为什么没有得到很好的延续有些相通之处,可借鉴关键还在雪中送炭和爱的教育

  爱缘慈悲是说,跟他的缘比较好,就对他很好,这种爱缘慈悲,不见得有智慧,可能造成对方贪着,甚至视为理所当然

  怎么对他好,能够真正让他心生感恩,不是贪着,不考虑这些,爱的就没有智慧

  爱缘,那还是喜不喜欢好恶,智慧的爱是理智平等、慈悲,真正道义的爱心,所以慈悲跟智慧要双运。

  2018.8.5 20.13 20.32

  《学祖宗智慧改人生命运(套装共2册)》读后感(三):‘第七讲 解行要相应’笔记与心得: 老子的‘和光同尘’,‘自知者明’的‘量力而为’与‘永不止息’的‘信心’,矛不矛盾?——我们自己的真相与此生的使命

  上册读完,第十二讲谈到教育孩子,要给予自己信心,要给予孩子‘信心’。

  很多东西涌现在脑海里。

  譬如印光法师在《天下太平之根本》中就提到要教孩子伦理道德因果严父慈母,把德行身教,传给孩子,不能长孩子的傲慢,这个与给予孩子‘信心’的鼓励有没有矛盾。

  《中华文化真实义》中蔡礼旭老师在联合国际和平会议上发言时谈到《弟子规》中的‘长幼有序’,尊重孩子,对孩子平等,平等是平等在人格上,但父母的经历、走过的长路不可能使孩子与其平起平坐,就如一个手伸出来必是五指长短不一,各有归拢,这种看似的‘不平等’是‘平等’的自然秩序,否则世界就乱了,那这个与给予孩子‘信心’有没有矛盾。

  而蔡礼旭老师多次引用净空老教授提醒我们的话,‘台上的是学生,台下的老师,台下的都是在鼓励我的,都是我的监学,都是我的老师,给我提出问题’,这个与给予孩子‘信心’有没有矛盾。

  再来,净空上人在《福人居福地 福地福人居》中就谈到了宇宙起源的真相,贫富差距能不能平等,他就斩钉截铁地告诉你,不可能平等,因为个人所作‘业’不同荣华富贵哪里来,个人福报个人自己修,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得长寿有得长寿的布施,这才是真相。

  第七讲解行相应中谈到一个点,现在社会对于名师,‘多换女人,才有灵感’的价值观‘高见’,与这样的人要不要往来,蔡礼旭老师讲,学传统文化在面对人群时,老子期许我们‘与光同尘’,没有不同融合,但又说到,他不对的,要叫你去,你没把握有给那个陪坐的小姐讲到她认同传统文化的功力,自己要‘量力而为’,这个与‘永不止息’的‘信心’有没有矛盾。

  有疑问浮现时,也从另一面显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通权达变’,不是死的学问,在一个人不同的格局,不同的关系,不同的能力次第间显现出它的千变万化来。

  我想这也从几个层面再次揭示了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辈人,与礼乐崩坏的这个大环境,我们人与人之间,我们人与环境的关系。

  「1」这个时代我们的‘根基’都比较‘浅’。

  这是个真相,动不动,傲慢、好名闻利养就起来了,太容易,什么时候上身都不知道。

  我们自身‘好为人师’,‘好为父母’的时候,有没有真正,有没有时时,提的起正念来,遇到任何不如意,‘反求诸己’地回到自身本位,‘自责自尽’,老师讲‘只有我们自己是学生’这句话,实是要我们无论做老师,做父母,做领导,做长辈,做君,亲,师三者的时候,都要能时时提起‘自省’。

  这个根基浅与自知之明的能力就好比,高向的立志与积硅步的眼前,印光法师曾经斥责过一位不愿求往生,而要在世间度众生的修行者大意是这是魔境,根基浅,期许自己的宏愿,但一定要时时刻刻先‘正己’,这大约也是这个时代的尴尬性,唯有长存这样的心意才能走长走远。

  但这个心不是‘妄自菲薄’,而是时时刻刻提的起正念,所谓‘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与邪念的价值观碰撞,一定要警惕,恭敬‘未来佛’但不赞叹的区隔。

  「2」根基浅,但该我们坚定的正念,一定‘当仁不让’,‘信是道源功德母’

  在五指参差不齐社会关系中,‘和光同尘’一定要‘量力而为’,教育孩子百分百给予爱心,做错事一定要温厉导正,这是‘真爱’,我们走过的弯路错路,这是要化‘伤害’转‘智’的动力,为什么我们走那么多弯路,就是要体悟到其中的艰辛与导正的艰难,才更要期许后辈不再走错路,与苦难中的以光明智慧的力量,这是‘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真义,就老师讲的,‘越难就越要坚定的站出来’,这是‘君亲师’的责任胸怀天下气魄,这时候是‘刚’。

  2018.8.10 9.29

  《学祖宗智慧改人生命运(套装共2册)》读后感(四):‘第十二讲 历事炼心不自欺’中一个故事: ‘永不止息’的‘信心’

  这一讲当中有几个点,令我触动了一下,都在细节上。

  「1」蔡礼旭老师讲对待一切人、事、物,保持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的心,这里头他扩展‘平等’一项时说的是,‘平等、恭敬、不傲慢’。

  他讲到烦恼的根源在于有一个‘我’,譬如‘他怎么可以这样子对‘我’’,是这个‘我’产生的烦恼。他讲有一位高僧大德讲到了,‘烦恼起于爱憎’,就是自己的喜欢、不喜欢,而‘爱憎起于分别’,分别这个人好、不好,之后就有喜欢、不喜欢,所以分别还在爱憎之前。

  既然分别了,就不存在平等,不存在‘一切恭敬’了。

  前两天听净空上人讲‘福地福人居’时提到那么一茬,我就印象很深,与这个细微的‘恭敬、平等’很有些关联师父上人讲到,‘佛有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都能成佛,既然如此,魔也可以成佛,魔就是未来佛,那一切恭敬就是恭敬一切过去、现在、未来的众生,即使是作恶多端的魔也是值得恭敬的,但这个恭敬是恭敬的对方被尘垢遮蔽住的‘明德、自性’,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区别在哪里呢,区别在虽然恭敬它的‘自性’,但不赞叹它,因为它作恶多端,‘称赞如来’是称赞它的善,隐它的恶。

  而蔡礼旭老师就这点时如是解释,‘假如一个人造恶,我们也不执着他的恶相,还是坚信他的本善,‘用心如镜’,这镜子是照着他,是担忧他,怜悯他,想协助他,而不是照在他的恶的行为上。

  老师讲到,‘事事好事,一般人说的坏事,就是不顺己意是坏事,我们该感谢这个事情,感觉到这个事情就是来考验我的,就是来提醒我还有什么修养不够,要感谢这个事情。

  捡择就是执着,不捡择,就是分别也放下了,喜欢、不喜欢放下,讨厌放下,都是真诚,平等就出来了。

  「2」五伦关系中核心点‘父子有亲’,是一个人爱的原点,人这一生要终身保持对父母的亲爱,再把这个亲爱延伸到对家族亲人,对邻里乡党,对社会大众

  这里头有两点,孩子对父母的天性的亲爱,要终身保持,离不开父母的慈爱,才可成就孩子健康的人格。

  这个父母对孩子的慈爱讲了三点,

  其一,要对自己有信心,对孩子有信心。

  其二,要用耐性陪伴,利益他,给他榜样。

  其三,要留住孩子的自尊

  在‘信心’这个层面上,蔡礼旭老师讲了一个故事,‘妈妈,只有你会欣赏我’,老师对孩子从幼小开始的‘放弃’,母亲一遍一遍用柔软的言语,给予孩子信心,

  比起指责,‘永不止息’的‘爱的信心’似乎更能给予被负能量包围不相信,以无穷的能量,相信他的本有,就像《群书治要大讲堂》中周泳杉老师论夫子,他说那就是一个给人全然安全感的人,无论你是一个多‘恶’的人,夫子都无条件相信你,温和严厉,不会舍弃。就是纵使全世界都不信你,还有一个人信着你,他有他自我价值的可归之处。

  这个‘信心’可贵在它没有分别、执着,一切恭敬,环境无论多恶劣,你对方多么无理,这个‘有全然信心’的人都是正能量满满的,无所畏惧,因为它没有好恶,而故事中的母亲是用本能的‘爱’为孩子抗住了所有不好的磁场,最起码尽可能的减弱了不好的磁场力。

  这个‘父母慈爱’的力量是值得效法到一切时,一切处的,好比夫子。

  包括结尾问答部分提到‘老之时,戒之在得’,劝诫父母当中,要往远离‘患得患失’的那种心意上去引导他们。

  2018.8.9 22.32

  《学祖宗智慧改人生命运(套装共2册)》读后感(五):读‘第五讲 学习的方法与心态’心得体会: 内心里感什么,外面的世界就应什么

  「1」我们的‘虚妄’追逐与经文里的‘至诚感通’

  读完这一讲,虽是在说学习方法和心态,却从几个故事中再一遍地体悟到‘感通’这件事,经文里都说‘至诚感通’会‘光于四海’,这是通往‘至德要道’的不二法门,‘至诚’就是方法。

  而我们有什么呢?

  这一讲说了两个故事,一个苏东坡笑佛印禅师打坐像一坨粪,佛印禅师却答苏东坡打坐像座佛,苏东坡为此觉得很得意,回家后妹妹与他讲了一番话,大意是‘人家心中有佛,所以见谁都是佛,你是心中有粪,所以见谁都是粪’。

  另一个故事是则新闻,讲内心里‘好色’与‘虚荣’的因,与外界香车鬓影的缘才会勾的起来,因缘和合而生。

  因为内心有虚妄,这虚妄中可以是‘贪’,可以是被不公逼仄触动的‘嗔怒愤恨’,可以是不明事理的‘愚痴’,可以是我高人低之分的‘傲慢’,还可以是条件反射的‘怀疑’。

  贪财、贪色、贪名、贪食、贪睡,甚至是贪‘急功近利’的‘急躁’之心,任何一件‘欲’,就像得道高僧论投胎时的几种状态,他‘迷’那道虚妄的‘光’,他就入那个道的胎识,不是哪位上天使者推他进去的,是他本人自己‘迷’进去的,与我们现在活在这世上一般,我们心里的所谓‘至诚’是为‘自身’的‘财色名食睡’,那我们就感来各种‘财色名食睡’的缘,有好有坏,所谓的成功或者失败,都是自身命中该有的。

  而经文里的‘至诚’是什么呢?

  也有个故事,讲兄弟之间,哥哥对弟弟很过分,但弟弟没有任何怨言,蔡礼旭老师有段话这么说,‘他的大哥这么无理对待他,但是只要他不跟哥哥冲突,这个关系就不会再恶化下去’。

  由此他讲到,‘感化’别人,不是用道理,一定是做到让人家惭愧心很自然提起来,怎么提起来,就是一个人性情的自然流露,能够让人提起这份惭愧心,所谓‘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

  从‘解’上来讲,这个‘至诚’里是没有‘自己’的,会委屈还都是有‘自己’,所以我们会有冲突,会被欲望所迷,并且不自察,常常都是事后来反省,当下那刻除不自察,还有察觉到但没有定力就被那个虚妄的自己捋走拐跑。

  老师在课前课后研讨部分都谈到了对治的解决方法:

  其一,这个功夫要在平常就提的起来,提什么呢?提的起正念,把正念保持住,境界来了马上可以提的起来去对治。

  其二,要念念想别人,为别人着想,所谓‘利己者私,为人者公,公则为真,私则为假’,所谓的‘自责自尽’,反求诸己自己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做到,‘自尽’,尽本分,敦伦和睦的尽分。

  我常常有种感觉,觉悟的深刻一来,生活里马上出现很不近情理的事,不合常理的让你来考试,有时是众人前冤枉和辱骂,骂你骂到狗血淋头,骂不动本人就来欺凌驱打自己最心爱的东西,我现在想,这本身就像老天在考验你所谓明理了以后的道心,说实在话,我是常常不及格的。

  在研讨部分,蔡礼旭老师回答学生提问时,讲了段长文,他说,

  ‘人世间发生的事情,它的因素很复杂,很多因素有时候不是我们直观所看到的那部分,纵使人生遇到很多的磨难,他还能时时都保有一颗信心跟那一颗善心,就不得了的难能可贵。别人对不对不是最重要,我这一辈子都要做对的事,我要对得起我的良心,这个我不改,不管任何境界都不改,这样才是真心’。

  另一番话是讲李炳南老师,雪庐老人。

  外界的众生无论如何不可理喻,不是众生的问题,他在考验我们的心真到什么程度。这句话与虚云和尚那句‘所有的磨难都是来考验我们的道心’一般。李炳南老师讲儒释道三十八年,与弟子净空法师如此教导,‘你们这一代,是跪着把正法接过去,但是得跪着把正法送出去’,因为现代人不懂,也不珍惜,但你还是要坚持去做对的事,才显得出你的真心。

  就这么一段话。

  「2」‘循序渐进’与‘居敬持志’,但要提的起可以‘观照’自己,遍数一定要够

  ‘循序渐进’出现了很多次,是与‘降得浮躁之气’一起提上来讲的。这个问题就好比人从我眼前过,我从来没发现一样,意识到这个问题跟我的毛病大有关系,表面上看人是静的,但因为外环境节奏很快,人事环境一扑上来,人没有深厚的定力,就会开始烦恼,没有信心,受各种假象迷惑,呈现在我自己身上我是开始犹豫和痛苦,明明不是我要去的地方,我该不该去,种种跟自己的拉锯消耗,因为没有深刻地了然自己所要做的事情的发展轨迹的真相,常年受‘以结果为导向’急功近利思想的熏修,总想着一下子就有成,都是因为没有被深刻教导‘循序渐进’和不可贪功名利禄的正确思想。

  我现在想这个问题,应该是‘立志高远’与‘积脚下跬步’两相结合,从小处最平实的小地方做起,做到‘至诚’,就好比以前在‘古董局中局’中提到的到深山里去学拓碑,拓到心里想的东西没有了,再去成,这世上没有鱼和熊掌可兼得的事,所以,还是要在这条路上去悟去做‘深流’这件事。

  再来‘居敬持志’,老师解释时讲到,志向要放在心里,每一步都朝跟目标相应的方向。遇到一些事,起了一些麻烦,要时时提醒自己,这个跟我的目标是不相应的,不要在这里浪费时间,赶紧放下习气、执着,人要时时提起利众的切心,情绪才能转得过来。

  再有,就是读经的遍数要够,量够了自然而然这些经文能在关键时刻提的起来,才能拿的起观照,根深蒂固的习气不是一日两日一丝两丝,可以说是丝丝扣扣。

  「3」只有我是学生

  这里应该包括了读经文每一句话,翻开来就好像夫子在自己跟前,都是对自己说的,说小人马上警觉这是在说自己,要力行。另一个面对,就从身边最亲的人开始,最近的人开始,遇到境界,他们都是我的老师,他们都是来考验我的道心的。

  2018.8.4 6.29

  《学祖宗智慧改人生命运(套装共2册)》读后感(六):读学员分享: 又一次的何去何从

  这本书读完的时候,有种生活告一段落的感觉,并非真这么回事,却是一种错觉。

  这个错觉在,觉到要停下来想一想,回头审视整理下所有读过的东西,感觉在潜移默化的变化。

  现在是八月中,读到此时,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个大致的了解,如果往当初一月四号读到第一页序言当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求食求偶求仁’的心境与现在比,是根本不意会一口气磕磕碰碰行出去这么远,你现在让我回头去,我是不愿意再往回去了。

  这不愿意往回去,就有几个状态很现实地等在那里,说句很微妙的话,只要你往前觉悟一点点,风浪必定随着那念头的生发下一秒已在拐角口预备着。

  其一,大部分人都不是我这么看待事物的,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在地窖中被尘封太久了,从身边血缘亲人开始,一路延伸出去,碰到志同道合,那是不正常,只要人微言轻的我稍微表达下这种看法,人也许都会以为我可能另有企图或者这个人怎么傻呵呵的,又或者没见过世发达面的可怜中国土著,都可能,只会多不会少。

  其二,就是在这种景况底下,自己如何乘风破浪去修缮自己,不为所动,方向清了没有。不是说对学习本身的方向,而是笃行的方向,这个脚要踩到哪里去,都要去试去想,似乎风向在变,也是因为认知在往下钻井深挖,自己的心在潜移默化的变化。

  一月份的醍醐灌顶,二月三月的懵懵懂懂,四月五月的转上一小圈,当时大约自以为懂了一点点醍醐灌顶,可以去施展了,到六七八月下来,再往前跨一大步,就好像在刨土,看到了一点点根的地方,噢,这件事彻底的地方原来在这里,沉淀下来扎根教育,没有任何人,哪怕是圣贤人可以离得了这一关。

  很多东西看起来好像是偶然获得的,但再往前看看,会有这种一步步,是有前因的意识念头起来以后,各种因缘和合的促动,好不容易一步步契合上去的。

  这种告一段落的错觉在,要把东西重新捋一捋,再来,我要怀揣着这个东西确确实实往哪里去。

  老师一方面讲,修身不挑境界,境来不拒,另一方面也讲,自己功力不够,就要懂得‘择善而固,里仁为美’。究竟何去何从。

  这本书跟其他几本蔡礼旭老师的书不大一样,它是一本为期四十五天的进修课堂实录,有讲课、有讨论,参加的学员参差不同,有集团企业家,有教育界,有主妇妈妈,大至六七十,小至二十出头,来自不同国家。成书于2011.2012年左右,离现在过去大约有六七年的时间。

  这本书最后一部分是学员分享,其中有三位企业家的分享,会有各种缩影与借鉴。

  一位是新疆的李总,他的分享就好比我们中国这个时代几十年的一个价值观走向和普遍大众的追求缩影,现在身边的同学、朋友无论如何,大多都在这么个圈圈里绕,从财富,到地位名利,到健康,到享受,到追求学习商业管理,到追求人生真相,运用的格格不入,到反复调伏不住这么一个进程。

  一位是做餐厅企业的女士,她对管理,对人生,对员工,过去和后来的感悟。

  另一位是广州集团公司的家族企业的长子,生活于美国十五年,家教良好,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新的认知。

  从这些人身上看到相通的热忱,共鸣的毛病,时代缩影中人一生差不离的追求走向,自己的,身边人的,正在面对的,糅合在一起,就像今天六级的大风,清楚又不清楚。

  2018.8.14 12.28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学祖宗智慧改人生命运(套装共2册)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