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心理学的50大奥秘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9-15 03:54: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

心理学的50大奥秘读后感精选10篇

  《心理学的50大奥秘》是一本由斯科特 O.利林菲尔德 / 史蒂文•杰伊•林恩(Steven J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229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012-5,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心理学的50大奥秘》读后感(一):中国编辑又乱取书名

  这本书的作者是反伪科学组织CSICOP的会员,这本书本身也是揭批伪心理学的,原本书名很清楚:《大众心理学的50个神话》。中国出版社这里,首先把“大众”二字删掉了,这可不得了,“大众心理学”和“心理学”的差别,就像“民间科学家”和“科学家”的差别,“电椅”和“椅”的差别一样,删掉形容词,原书名的意思大相径庭了。更令人费解的是,他们居然把“神话”变成了“奥秘”?我想请问这些天天文字的中国编辑,“奥秘”和“神话”是同义词吗,是近义词吗,是同属褒义词吗?

  《心理学的50大奥秘》读后感(二):神话的破灭

  听莫扎特的音乐能让婴儿提升智力;临死之时,人们经历系列共同的心理阶段;人越多往往越危险,而不是越保险,你可以想象你的大部分关于自我和他人的认识都是错误的吗?带着疑惑,我跟随4位美国心理学教授指引,逐步走出心理学神话的谬误丛林

  《心理学的50大奥秘》共十一章,它从大脑知觉的神话起笔,到发展和老化的神话,最后落笔于关于心理治疗的神话,从各个层面,揭示大众心理学的50大误区

  我对书中神话10和神话28印象较深,神话10讲述临死之时,人们经历一系列共同的心理阶段。这是由库布勒.罗斯医师提出的死亡五阶段: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被称为“死亡五部曲”,她的这一观点在大众文化中得到广泛认可,傅伟勋先生在《死亡的尊严生命的尊严》也提到“五阶段”模型,汲汲观照生死,观照生命的尊严与死亡的尊严,解脱生死的智慧讨论现代人的死亡问题及其精神超克,以及生死的终极关怀,神话10阐述出很多人跳过了某些阶段,甚至颠倒顺序经过这些阶段,五阶段让人感到消极效果

  神话28讲述人越多往往越危险,而不是越保险。在紧急事件中,如果只有一个旁观者的话,我们多半能获救,如果有一大群人在旁边,他们则往往只会观望,看着这些内容,让我想起了发生在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2岁的小悦悦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上前施以援手,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死亡,事件发生后,人们一直在反思为什么人们越来越冷漠,殊不知这正是心理学上“责任扩散”效应,既当发生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因为每个人都认为助人的责任和助人的失败所带来的可能成本应由大家共同承担,也就是说提供帮助的责任扩散到其它人身上,不就是我们俗话所说,一个和尚担水吃,两个和尚担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道理吗?

  静心思考,客观的看待问题,那些心理学的神话会一一破灭…..

  《心理学的50大奥秘》读后感(三):破除心理学的50个神话

  本书更贴切名字应该称为“破除心理学的50个神话”。

  又是一本很好看的社会心理学书籍,虽然寄到我手上时,既要亲劳亲为的大老远跑邮局去取,而且拿到手时,这本书已经被蹂躏得皱巴巴的形状极其不堪,但倒也无损其内容的优质。原本因为大中午外出热得一肚子火的气愤,也在看了本书后烟消云散

  罢了罢了。就好好地学学心理吧。

  本书所深入破除的50个神话,以及连带破除的其他250个神话,无不是和我们生活中密切相关的。比如神话1:大部分人只用了10%的大脑能量!这可是我一直滥用大脑的原因啊——只要想想,我还有90%的大脑细胞没有使用,那么我这样拼命的用脑,又有什么关系呢……原来,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而用脑过度造成的后果,就是偏头痛厉害

  心理学的神话很多,这些观点也在日常生活中一直根深蒂固影响人们的看法,这使人们会错误的理解他人,并作出各种不正确决定,甚至因此严重伤害到他人。所以,本书的意义,在于破除这些旧式的固执的观点,使我们更科学的去看待这个世界和周围的人。

  阅读后,除了受益匪浅外,心中还难免产生各种的情绪

  一个是对目前西方心理学的实用发展所感到的崇敬与艳羡,手中所有的优秀的心理学书籍,无不来自国外的研究朋友最近送我一整套荣格的心理学及荣格的德语手写《红皮书》,让我对西方心理学一路的发展有个纵向的了解和一个横向深入的学习。而我手中所有的心理学书籍,也都出自国外的研究结果。本书内容更是不同凡响,在实际生活中的精妙运用,既确切又科学。

  同时则是对我们中国的心理学发展地缓慢感觉痛苦遗憾,至今我没有看过任何一本国人写的,能让人感觉眼前一亮的心理学书籍。“拾人牙穗”,心理学家们要么就在全盘的吸收西方心理学的内容;要么就在自我创造“神话”——正是本书所要否定的一系列神话。这也说明我们国人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还是不够重视的。

  再次则是深度体会到心理学的使用范围之广,从大脑研究,到学习、情绪、情感动机人格、智力……无不都有其涉足的领域。当然,这也说明,只要与人有关的事,都会涉及心理学。之所以没有动物心理学,估计是动物的心理想法很单纯,不像人类,在意识中还包裹了数层潜意识言外之意还再有深度之意,做个梦还要在里面制造多几层的梦,比如《盗梦空间》。

  很喜欢本书,让我们一同破除心理学的神话吧!

  《心理学的50大奥秘》读后感(四):心理学的工业化

  这本书放在手里最让我惊奇的是竟然有四位作者。要知道在知识产权相当严谨的欧美,论文的第一作者绝不是中国的“广为流传的谈天功为己有的领导干部,有几个作者就证明真的有几个人在编写。不过四位也太夸张了点,我见过兄弟两一块写经济学理论著作的,见过夫妻两写婚姻爱情解疑答惑的。四个人一块写心理学,啧啧,这个难度真的不小。

  看完书后,我得说,不论是作者还是译者,都非常狡猾的,你也可以说是懂得变通——把标题定为《心理学的50大奥秘》,实际上,在正文中,作者们都毫不客气的抡圆胳膊赏了此类心理学一个高帽子“神话”,即“广为人知的(但是错误的),与人物风俗或偶然事件相关的信念故事。”或“虚构的或半真半假的陈述特别是这些陈述构成了理念的一部分。”你肯定听得出来这口气大好,那么对于整个神话性的心理学呢,以及进行所谓研究的案例应用,藉此敛财的那些人和事儿,作者们称之为大众心理学工业。尽管对很多人来说什么业的说法也许很难听,但读完书后我却深以为然,因为心理学已经如同我国教育产业化,而且是低劣的产业化了。

  光看序言,你也许会觉得这本书会枯燥无味,实际上并非如此,当然也不能说截然相反。比如第八页开始的“心里神话的是个来源”。口耳相传。追求轻松回答权宜之计愿望选择性知觉和回忆,从相关推理到因果,这前四个还算是为大众所熟悉的,凡是能不时思索死亡的人偶尔也会发现我们思维中的这些有趣地方,比如有的医生专业人士啊)是这样推理的:有人格障碍的人是在成年以后才开始犯案,人类在幼年吃流质食物后来改吃米面,因此,食用米面是导致人格障碍的原因。如果你不太坚定的话,很容易就会被这种理论所引诱,说不准还会成为该医生的忠实信徒,我们以后荒诞不经东西,对于另一些人确实被奉为圭臬的世界运行规律。其实,我认为第四条与第五条“后者因之而发”的来源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一条,譬如你生病后吃了药,过几天好了,你就觉得这药简直灵的不得了,但事实上呢,是你的免疫力起了作用,这例子可怖生疏,经常发生不说,连宗教和巫术的角斗都来自于它。

  在实际应用领域,我们所见的各种神话就更多,有需要就有提供,譬如,听了莫扎特的音乐(基本上是第九交响曲)就能提升人的智力;大部分人只用了10%的大脑容量(早年我也觉得这理论怪有趣的,克莱越长大就越感觉不对头);视知觉是与眼中微小分泌物或射线伴随出现的(你做梦都想不到现在的什么烟熏妆的来源古埃及人之所以抹眼影这玩意是因为要抵挡“恶毒目光”,嗯,金光闪闪反射回去么)等等,拉动了很大的消费需求啊,人类社会离不开“大众心理学工业”。嗟乎,不乐意被忽悠的毕竟只是少部分人,这证明辟谣的路任重而道远啊~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希望众位能通过本书在大众心理学领域更好的理解并区分事实和虚构,乃至于或者批判性思维的工具。所说我觉得我们的环境还是是鱼糊涂的活,但清醒方式既然存在,总不能毁灭他。

  《心理学的50大奥秘》读后感(五):没有梦的人是可悲的。。。

  对于这种毫无文采白开水般的译注,我向来作快速翻完处理。当关上最后一页电击疗法之后,我感叹——作者是和所有畅销书作家有仇吗?

  首先这本书不该叫什么心理学50大奥秘,因为我翻遍全书没有半点奥秘,全部是破除XXX迷信巫师神棍去死,畅销书作家忽悠劳苦大众,知名电影编剧误导下一代等等等等……

  我惊叹于四大作者竟然看了那么多肥皂剧文艺片,时间跨度有我两辈子那么长,但想说的就是——电视里都是骗人的,所有的探灵节目不过是为了赚取收视率,ESP是在跟科学真理扯淡,你生出来不聪明一辈子注定无救,不能电击神经病真是太可惜了……诸如此类

  你敢相信有这么残酷的人吗?一段话打碎了所有自闭症儿童父母梦想,一段话告诫癌症患者高不高兴反正你都要去死,另外各种犯罪心理、测谎仪、催眠师、超心灵专家各种躺枪。

  佛洛依德这时候睡得肯定不怎么安生,虽然我觉得他的《梦的解析》根本就是没有妹子精虫上脑,所以认为全世界的妹子也激素失调的结果。周公比他健康多了,大概这时候周公也有些不爽了,他老人家的周公解梦虽然不太准但是早就没有版权了至于这样么?

  还有最头起出现的超心灵学家克利奥女士,我总怀疑作者的老婆一定是生活不如意人家电话了,而且电话费还忒多,斯科特一看特别添堵。不知道老斯的收入怎样,但看他在书中对各种畅销书的‘伪’心理学家各种仇恨作牙根痒痒状大概也是极其不如意的。

  于是发了狠,联合另外三个同志,一起搞本书宣布那些大脑、灵魂之类全部都是扯皮,我这才是真理啊是真理!

  我不排除书中可能有一些说得的确有道理,但到底多少正确多少错误谁敢说呢?现代科学才发展了一百多年,愚蠢的人类就沾沾自喜妄图破解宇宙的真理,结果最后发现自己连个小陨石都拦不住,连个小感冒都治不好发明电脑手机造就了几十亿宅男宅女辐射得不知道能不能出来下一代,几个国家今天我导弹对着你了,明天你的飞机跟我这飘荡了,很有智商

  虽然作者野心勃勃的希望本书产生《堂吉诃德》一般的效果,像扫空骑士小说一样将所谓的伪科学一扫而空,但《堂吉诃德》的作者泉下可知,几百年后,骑士小说的幽灵奇幻类小说又大行其道了,摆明了就是给你瞎扯,可我劳苦大众偏偏喜欢看,现实太过骨干,总要有个能发白日梦的地方。

  何况本书比《堂》不知差了几个北京城,让人感叹语文老师死得早、布尔函数没学好,再看看发行量,嗯,悲剧了。

  :其实作者一开始把名字起成《心理学的50大奥秘》根本就是底气不足吧,岂可修!

  另外斯科特如果郁闷的话可以自行电击一下,凡是说转基因大豆无害的人都给我吃转基因大豆去,早晨豆皮夹炸豆腐,稀的喝豆腐脑,中午麻婆豆腐就小葱拌豆腐,晚上和一整锅转基因豆浆……如此类推,老斯在老婆给超心灵学女士打电话的时候也可以愤而拔起电话线,左手一根右手一根自我治疗一下,放心48v,死不了人的。

  《心理学的50大奥秘》读后感(六):蒙蔽与被蒙蔽

  斯科特O·科林菲尔德、史蒂文·杰伊·林恩、约翰·鲁希欧和巴里L·拜尔斯坦四人合著的《心理学的50大奥秘》一书,将广为流传的大脑和知觉、发展和老化等11个大类的50个心理学神话放在科学证据的显微镜下进行考察介绍了其在大众中的流行程度典型案例、最初起源以及与之相关的心理学研究,从而达到帮助读者驱散普遍流行的错误信念,揭示真相普及科学真实的心理学知识,让读者更好的指导自己生活的目的。而且书写得浅显易懂,很少用到专业名词,还借用了大量的影视作品来加以说明和辅证,不见图却给人图文并茂的感觉,读来轻松自然,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大众心理学读物,非常值得一读。

  而在我看来,这本书不单是一本心理学书籍,更是一本教给人批判思维的工具书。这是因为他们在引言中,总结出了由心理神话产生的10个根源——口耳相传、追求轻松回答和权宜之计的愿望、选择性知觉和记忆、从相关推理到因果、后发者因之而发推理、基于有偏样本的推论、代表性推理、误导性的电影和媒体刻画、事实的夸张和术语混乱——所组成的“神话破除工具箱”。作者的安排也很巧妙,在其后的主体部分,即对那些生活中存在的50个心理学谬误进行揭示和解析的过程,这些工具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很象是递给读者的一份“使用说明书”。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我说,引言是渔,主体是鱼;引言是方法,主体是实例;读前者是得渔,不思考不行,读后者是得鱼,有兴趣就成。

  抛开对书的内容的评价,这本书也带给我一些思考。现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各类信息爆炸式增长,我们更多时候只是信息的受众。诸多渠道的海量信息扑面而来,其中那些与我们的知识背景、文化传统、个人感觉相契合的更容易为我们接受,但仍是驳杂难辩,无从或者疏于验证其正确与否,即照单全收。比如开发左脑让人更聪明的传言,比如棍棒出孝子娇生无义郎的谚语,比如用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来形容男女在交流沟通的巨大差距……自然,其中也不乏有利益相关者故意曲解,蒙蔽众人,以从中渔利。但总的来说,很多时候我们是被蒙蔽者。

  有被蒙蔽者,就必然有蒙蔽者。被蒙蔽者是我们,那么蒙蔽者就是作者所提到的那些制造谬误、传播谬误的人,就象社会中到处都有的那些做假药广的骗子、宣传特异功能的术士等等。事实上,很多时候人们也不是只被他人蒙蔽,还会自我蒙蔽——为了安慰自己而搜集信息以支持自己相信谎言,也或者真相比谬误更让人难以致信(就象书的后记中的那13个真相)。当然,人们也会因为追求轻松回答和权宜之计的愿望(第三大来源),或者其他某种原因而制造谬误,以蒙蔽他人。这里最多的就体现在对孩童提问的回答上,以讹传讹,就会在孩子中造成新的神话。所以说,因为生活的原因,人们既受到他人的蒙蔽,也会主动蒙蔽他人,每个人都是蒙蔽者,也是被蒙蔽者,都在蒙蔽着,也在被蒙蔽着。认清了这一点,不但要不被他人蒙蔽,还要避免去蒙蔽他人,我们才能够在生活中做出更好的判断,从而选择正确的行为。

  我似乎扯得有点远了,这些已经与心理学无关,而是人们生活中的种种情态了。其实不然,这本书作为一本心理学科普读物,重点是从客观上来解释我们是如何被一些心理神话所误导、所蒙蔽,并最终陷入彀中的,可以称得上是一本防蒙蔽手册。但作者也并不仅限于此,而是剑指生活中的一切谬误,他们在后记中写道——结尾的思考:时刻记着破除神话——即希望这本书不但成为评估心理学神话的向导,也希望它能够成为日常生活许多其他重要领域中破除神话的终生向导。显然是旨在由此引导人们经常进行批判性思维,对生活中的各种说法进行鉴定,以在真实世界做出更好的决定。由此看来,我的这一通蒙蔽与被蒙蔽的感叹,是深得作者真意了——自嘲而已矣……

  《心理学的50大奥秘》读后感(七):从江湖术士到心理学神话

  坊间常传闻某地某处有某位得道高人,询名问利或身心饱受纠结之苦、自我不能决断者,只需支付予高人费用,即可得到高人指点以度劫难。高人之所以得道,被誉为高,据称是因为常能妥帖说出素未谋面的测者之个人信息乃至曲折隐密的情感经历,使测者惊奇之余对高人之信心进一步加深。若论古往今来,亦颇有些能准确预测国祚人事的高人载于史册,这神密精准的能力及时间造成的历史感亦是人们乐于将自己托付于高人的理由之一。

  事物能够预测,这并不奇怪。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万事万物,经过长时间观察总结,总能总结出规律来,以此规律推断人情事理并能预测成功也是常理。但这高人,同时也必是能够通达人性、熟知古今、博学多才之士,除聪明外,比常人更多出几十倍的悟性与洞察力。至于坊间所谓得道高人,固也不排除子平隐于市井之人,然而若按照《心理学50大奥秘》来讲,这高人说到底十之有九竟是也只能是江湖术士。这术士与测者之间的每次交流,简直就是心理战的交锋。细论之,最少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一、商业利益推动术士的不断产生,术士又在人们口耳相传、夸张描绘的以讹传讹中,进一步谋取更多利益。

  二、术士有整体的形象包装:外在异于常人的服饰,深居简出的生活作风,并于星象人事的知识,长期浸淫于预测职业的经历,使他们在预测学中充当起专家的称号。而一个专家所给建议往往比知晓自己情况的亲友更具说服力。况且人们大抵都知晓一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三、术士善于利用基本比率信息。基本比率信息,即基于过往历史事实总结出的概率,将此概率应用于预测中,术士的言论或多或少必定与某些测者真实情况相符。

  四、术士虽未习过《鬼谷子》,却也擅长捉住测者细微神情、动作变化,从中推测哪句话使测者产生共鸣,并以此作为切入点,进一步探知测者事业、家庭、健康等方面现状。

  五、巴纳姆效应。术士均擅长模糊概括,比如在预测过程中说“你与水有缘”之类话语,这种暗示促使人们下意识搜索生命当中与水有关的记忆,将这些适合于所有人的描述视为特指自己,事实上——每个人与水都脱不开干系。

  六、选择性偏差。测者有选择的接受并过份看重术士描述正确的一面,忽略其它错误信息,当这种背景由个体测试者流变为历史纵深的大背景时,术士们的低命中率绕过高错误率,经过多次渲染越发显要突出。

  七、存疑不能决的测者在得到指导性意见后,一定程度缓解了要自我选择带来的压力,产生了安慰剂效应。这是一种启发示心理捷径,源于人们都有使用简单有效方法的倾向性。反过来讲,即使意见不被测者马上接纳,也会或多或少影响决策过程,并在这之后的生活中,将自己一应变化充当术士预测准确的铁证。使不过是具有相关、相似性质的事物,一锤定音成为因果关系。

  江湖术士之所以产生,既是因为人们有此心理需求。虽然知识的增加使越多人们愿用科学方法来分析现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然而心理学家或媒体大肆传播的某些关于心理学的理论是靠谱的科学,还是如同江湖术士之言说一般充满伪诈?

  《心理学50大奥秘》所做的,便是从根源上拆穿神话,给予其致命打击。方法包括探寻神话的起源与依据;制订神话之人或团体是否确实采用有效科学研究手段;所研究出的特征是事物的典型特征还是事物共享的普遍特征;在对某一神话解释时采取的观点是主观观点还是综合客观实情后给出的谨慎、严谨的论述。总结到一句话,既是这本书一切从批判性思维出发,力图使读者掌握这一批判的工具,提高甄别能力,不轻信盲从于错误的理论概念。

  但书中有些打击可能也过于严苛。譬如积极态度能预防癌症。它或许并不算神话,一位癌症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情去配合治疗,虽然不可能治愈病症,但这一心情却会推动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会因坏情绪的影响而导致饮食失衡、镇日不眠。这也就意味着,患者在心理与生理上得到了双重放松。所以,不应当完全否定某些神话存在的必要性。而且就现象界来讲,许多情况目前科学无法破解,因此,或许若干年后,书中内容会通过反复修正再度出版。

  真相会使人们眼界事物更加明确清晰,但随之而来的一部分情绪,是常规被打破、心理认知被颠覆、预期值被粉碎的失落。不管如何,真相——严格说是当前科学研究的部分真相都在此书中独立存在,不会因为人们的内心需要改变半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心理学的50大奥秘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