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山水有清音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9-14 04:16: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山水有清音经典读后感10篇

  《山水有清音》是一本由林薇 编著著作,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32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山水有清音》读后感(一):那些小品 那些岁月

  “红雨乱飞,闲花笑也;绿树有声,闲鸟啼也;烟岚灭没,闲云度也;藻荇可数,闲池静也;风细帘清,林空月印,闲庭悄也。”明代小品文家华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悠然闲适生活图景,而他就在这闲花、闲鸟的陪伴下,随兴抽检,随意摘录,编选了一本小品文集,自谓“非经,非史,非子,非集,自成一种闲书而已”。

  小品文大体是指篇幅短小、活泼灵动、饶有情趣、富于美感散文。它以闲适为格调,独抒性灵,体现文学给人以智慧启迪情感慰藉审美功能,其内容自由而广泛,除立身处世修身养性之外,还包括山水园林花鸟虫鱼、茶酒蔬果、琴棋书画诗文戏曲、书史杂谈、佛老哲理等等,表现世俗生活的闲情逸致和平凡人生的喜怒哀乐

  《山水有清音》读后感(二):偷得浮生半日闲

  这些小品文的作者多为下层小吏、平民布衣或“山人”、“闲人”。他们享受世俗的物质生活,但又不过于执着向往高远精神生活,但又不脱离世俗;满足现世幸福人间乐趣,但又向往着人生自由化与生活艺术化的理想。于是,他们以诗意眼光来关照生活的细节,将世俗生活风雅化,以此寻求属于自己的生活意义和乐趣,也便有了他们笔下那些散发着灵气韵味的小品。小品文格调清雅闲适,是对于生活中那些美好事物描写思考,抑或是以美的文字对于平凡生活的演绎诠释,让人超越世俗的纷攘,使日常生活成为诗意融融的艺术境界,从而获得独特的精神享受和情感慰藉,所谓“寐得之醒焉,倦得之舒焉,愠得之喜焉,暇得之销日焉”,只求“一晌之欢也,而非千秋之志也”。小品文就是“闲人”于“闲日”写的闲书,表现的是闲情,诸如王羲之兰亭雅集、苏东坡承天寺夜游、袁中郎虎丘听歌、张宗子湖心亭看雪……几许风雅,几许落寞,或许是我们某一刻的心情渴望吧。

  于丹说:悠闲的情趣与生活方式并非要让人们虚度时光放弃理想和责任,而是要让人们在闲适中找回生命本真是的,闲适是也应该是生活的一种状态。浮生扰攘,我们总是在奔忙,偶尔偷得半日闲暇时光,安然闲坐,翻开美文,沉浸在古人闲适自在世界中,这里有风舞霞飞的美景,有花开鸟鸣风情,有人与自然和谐,更有看透尘世纷扰安宁恬静。偶尔的清闲,让我们回归自己内心,静观世间繁华,我心自安然恬淡。因为安心,所以从容;因为从容,所以优雅

  《山水有清音》读后感(三):纸页间的时空对话

  该书甄选出了魏晋至清的历代游记小品共一百零五篇,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美丽的山水世界。其中又以晚明小品为重,入选作品达四十余篇。这一百零五篇小品文,仿佛代表着一百零五种山水意境,让你的每一次阅读欲罢不能。正如该书的前言中所说的,游记小品清新隽永,既模山范水,表现自然景致的风情和韵味,又抒情绎理,表达对生活的执着或超然。于一丘一壑中融化悠悠情怀,松韵石声、水光云影皆风致宛然;于一亭一榭中寄托殷殷情愫,闲中花鸟、意外烟云都风神飘举。

  循着林薇先生笔迹,游赏古代山水,追寻古人的山水情怀,踏着文字来一次美妙的旅行。山川河流,亭阁,竹轩,自有其独特的韵致。它们曾是古人的知音曾经感受过古人的喜忧哀乐。不论是恬淡自适的陶渊明,花间醉月的李白,眷恋杭州妙景的白居易,韵趣、风神兼备的苏轼,还是抒写性灵的袁宏道,西湖情结甚重的张岱,以及流连于亭阁间的钱谦益,都封藏在这些优美的游记小品里。如今,它们越过时空的长廊,栖身于纸页间,通过赏读者,与我们进行着精神的交流。只要你用心去感受,那空灵的雪月,那的幽静小溪,那壮丽的奇峰,那令人醉心的西湖,都能轻快地走进你的心里。感谢林薇先生的精彩赏读,让我们能够隔着历史欣赏到那些秀丽的山水景致,仿佛一颔首,一回眸,就能听见那动人的山水清音。

  丁丽莉

  《山水有清音》读后感(四):《山水有清音》品读

  出入两相随

  ——《山水有清音》品读

  李彦垒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就很少入手这种有关山水、有关抒情的清秀美文了。这不啻于某种程度上的自我压制与放逐,虽然短期内未必有多么显著影响

  然而当此刻在此接触这本《山水有清音》的时候,那种久违的唯美气息的扑来对于灵魂来说产生了一种深刻入骨的颤动,这颤动如此清晰,以至于几乎让我忘记了刚看过的封面颜色

  好吧,其实我只是想说,这是一本有关自然、有关美、有点小抒情的闲雅游记小品类图书,正好是我喜欢类型。然而抛却个人情绪这一点,这本书依然颇有一些可观之处,是值得诸位看官关注一二的。

  它首先应是一部巡游于历史时光中的清秀小品的经典合集,经由作者之手化为一篇一篇的纸上山水,令睹者轻易知雅意,隐约听余音。浓浓的悠悠余韵通过一篇篇精美短小的游记小品,发人深思,醉人心扉,却也可以给疲惫的你带来心灵的休憩。

  从文学爱好角度来说,它已集中国古代散文之精华一体,内中精选有关各类文体的小品文,随笔、游记、杂言、序跋等不一而足文章“信笔挥洒,自由书写,文极简洁意味隽永情思摇曳,韵趣天然”,描摹天地,状写山川,古人纸上功夫,果不我欺。

  从知识学习的角度来讲,它更是了解中华文化艺术、领略古代中国的青山绿水,学古人文笔、与今人谈心的上上之选。书中每篇文章包括原文、注释和赏读三部分,注释简明准确地帮助读者排除文字障碍,赏读则是进一步帮助读者理解原文,二者与原文相得益彰,使得整本书结构严谨,而又易于为读者接受和理解。

  从生活休闲的角度来讲,《山水有清音》尤其适合于工作之余、茶前饭后去体味那种难得的淡泊宁静平和心境,去领略百忙之中因少有出游而错过的幽幽青山绿水,凭籍从园林自然中感悟的哲理以娱耳目、增益心智

  总之,它是一本适合大多数年龄群体人群阅读的图书,从青少年中老年人,从教师学生职场员工老板,都可以从阅读中有所收益

  于一字一句中细辨哲思,于一扬一抑中畅叙幽情,于一丘一壑中情怀,于一亭一榭中寄托情愫,正是这一类精短散文最真实写照

  一书在手,山水清音、天光云影、烟霭松风尽在掌握矣。可随时入,以凡俗之身抛却尘世的烦恼与疲惫,可随时出,以宁静之心经营世间风云。这样子,谁不觉得好呢?

  《山水有清音》读后感(五):清火清火

  心烦意乱地坐在车上,这样安慰自己:“你这个家伙经过了连续两个通宵还能提供微笑服务年纪。”手上只有一本刚收到的《山水有清音》,恰好是我一惯讨厌的美文选集之类,犹豫了好久才翻开,宽大的薄纸书腰上银丝四渡,看上去有些去火。

  不喜读选集尤其是古文选的一大原因惭愧,无论是篇幅还是韵律,操着大白话的今人基本上已经把方块字的美感糟蹋尽了。我被迫写游记时也只敢顾左右而言她,写些跟姑娘有关的比喻,至于景色和心境,还是莫去描画,不然一头撞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种句子,定然惶恐地连游乐都没了兴致。老几位都是名家,都敢三字、四字、五字甚至七八字这样的骈下来,字字识得又新奇精当,临在贴上都不辱墨纸。当今谁敢做此类文章?一个分号上去,矫情了。

  第一翻至《汾湖石记》,竟非是游记,而是由石的际遇写开,虽带悲音但并无自哀自怜之意,为文一气呵成才情激越,确是令人神往。叶纨纨在忆妹词中言及的“念契阔情悰,惊心岁月”,作者叶小鸾与同为石泪交缠的林黛玉关联也非编者空想。“若使水不落,湖不涸,则至今犹埋没于层波之间耳。石固亦有时也哉!”今人撰此句必是一股烟火怨气,然而此文以此句作结却只闻琴音清越,隐隐有金铁之声。小鸾婚前五日未嫁而卒,年十七,七十日后其姐哀妹过甚而卒,年二十三。与之相较,后世妄称红颜薄命者着实太多。死于懵懂者或是活成烟霞老妪如何裁量命厚命薄?唯文字与顽石不得速朽。

  深入沉郁文字反觉清心,俗务远遁,读书之怪即在此,大约有见同类心喜之意。

  于是再去翻那些不熟悉的文字,终得袁小修《远帆楼记》一篇。古时不动产概念淡薄,“以舟载楼而鬻”这种事情都干得出来,而小修之父仅因其性嗜水便买下来立于江边令其入住,想象一下眼前“浩浩乎,汹汹乎”的气势,不能不心往神驰。不料此文至腰处一转,不再写居楼临江之乐,而是由一妓引出旧事,不但言此楼乃其旧主所建,且指着隔板上所画花卉历历细数:“此妾与女伴某窃公笔而戏为之者也。”此后皆泪,小修亦无心写景,岁月萧条,动与不动似乎都是一番大流落。其实想通此点,便不会负债于无知往昔和惊惧于未知岁月,风流云散终有时日,莫多牵连。你看,今日之我就是这样,见文心喜之余便要窃为己有,仿佛一干古人都是杜康。这种醉醺醺的状态倒也没什么不好,先前为何事烦恼,竟然已经忘了。

  编者和每文后附的赏读作者不知是否为一人,但无疑该敬佩一下。选文标准各异,撷取文本亦不困难,但赏读虽篇篇不长,但屡有相知之言,试译部分也谨慎小心,生怕落入学生课本窠臼。做此种文字需大勇气,因原文已然凝练无匹,再用现代白话释之,几乎难脱句句多余之嫌,而全无解说又不符合“赏读”之母题,真是颇费心力。但无论如何,较之东摘西抄,以自己都不解之文字糟蹋古人博得盛名之辈终究高明许多。

  《山水有清音》读后感(六):小品文里的清音山水

  小品文里的清音山水

  ——读《山水有清音》

  《山水有清音》,它的副标题是——游记小品赏读。把从魏晋到清末期间的游记小品择优而便在一起,加以简单的作者及写作背景说明,在阅读也变得越来越快捷的今天,不失为一种体贴。这样,一册游记小品在手,也可以跟着古人遍览清音中的山水了。

  我承认,是先被这本书的书名吸引才打算看书的。山水有清音,清音中的山水,该是怎样一种境界,或是人生中的一种逗留。我想要知道,便只有翻书了。

  直至拿到书,更是被装帧的朴素而不失大方典雅而打动,于是枕边书也就由汪曾祺先生的《故乡食物》换成了这本《山水有清音》。每天晚上临睡之前默读几篇,从山水的清音中净化一下魂灵,然后睡个好觉,一觉醒来也神清气爽起来。

  中国古代的文人,很多都如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一样,常常逃离尘世的樊笼缰锁,喜欢流连于水色山光,在山水之间找寻理想的清音,山林高远,泉水雅致,确实是诗文的最佳表现题材,形诸文字,便是我们后人今日百读不厌的名篇佳作。山川之美,古今共赏;后人有福之处在于可以借助先人文章,在斗室之内感受他们的“一丘一壑中融化悠悠情怀,松韵石声、水光云影皆风致宛然;于一亭一榭中寄托殷殷情愫,闲中花鸟、意外烟云都风神飘举。”

  本书收录,自魏晋的陶渊明始,至清末的林纾终,包括慧远、郦道元、白居易、苏轼、袁宏道张岱、袁枚等在内47人的100余篇小品文,阅读的盛宴也由此开启。

  想想古时那些写作的老祖宗们真是了不起,用最少的字,说最想说的话,每篇百十余字,但风物闲美、风闲物美就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现代文章家车前子就有这样的观点:在中国,若要做一个不错的散文家,我猜测的读书方法是从鲁迅、周作人开始,往明清读,再往唐宋读,这些都是长身体,读到魏晋,方知气的精深,读到先秦,才解力的博大。而另一文章家止庵亦有类似看法,而他们对历代小品文的推崇,从行文中也可以看出些许端倪

  学者平原说,小品文好读不好写,最好是厚积薄发,无意为之,一挥而就。收入本书的 游记小品清新隽永,寄情山水,抒情人生,读着这样的文字,你会觉得世界上真的没有什么比这更紧要的事情了。

  二〇一二年七月八日写,七十七团

  (《山水有清音——游记小品赏读》,林薇编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年4月出版,定价25.00元)

  《山水有清音》读后感(七):山水清音,余音袅袅

  ——林薇《山水有清音》读后感

  在我这样的俗人眼中,五湖四海的奇山秀水都是大同小异,山无非是崇高宏伟,水无非是清澈灵动。可是这些古代的文人墨客,偏偏能把每一处山水都写得颇有意趣、各有特点,而且不忘在山水之间赋予深情。就像书里前言所说:“山水小品,其所以能够高标秀出,不仅仅在于摹写山容水态,更在于有灵气,有情韵。”

  在那些长途崎岖、归期无望的年代,也许每一次远行都是大事,每一程山水都是奇绝。这些山水小品的作者,几乎都是混迹过官场的仕子,不管在经济财力还是社会地位上都不是凡夫俗子,正因如此,他们才能挥手买下一处僻静之地,挥手建造一间清寂小亭,在观山水之时才会有比凡人更丰盛的情绪和更深沉的思考。今天的人们崇尚旅游与行走,殊不知,论及探访山水,其实早就被这一波才子佳人写遍了。

  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本书里读来最心有戚戚的篇目。他写被贬永州的日子:“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他写到自以为在这些放浪形骸的日子里已经见惯山水,不想有一日登西山之顶,彼时天色渐暗,山色苍茫,“引殇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茫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只是觉得这句特别有代入感,仿佛被带到那最自由最孤独的山顶,看天色渐晚,四周苍寂,山风浩然,树影摇曳,一瞬间心与天地冥合,再不愿归去。

  而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则是最为之羡慕的状态。深夜无眠,起身赏月,恰好基友也还没睡,两个人夜色下散步,观松柏,赏清月。这篇小品的赏析解读里一般都会提及写作背景,把夜色都附加了苏轼被贬黄州的苦闷和看似自我排遣的所谓旷达。但是我偏爱的却是那种“刚刚好”的状态,刚刚好没睡,刚刚好他也没睡,刚刚好有月色,刚刚好我们都有闲情。无关身世背景,无关政治心境,就只是刚好而已。

  这本书里收录的几篇苏轼的小品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书临皋亭》的“当时,若有所思又无所思”、《记游松风亭的》“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书上元夜游》中的“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可谓每一篇都有发人深省的字字珠玑。苏轼仕途坎坷,几乎一路南下,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东山再起,又流落儋州。一个曾经名动京师的人,想必壮志凌云的抱负是有的,抱负破灭的失意也是有的。但作为后来人竟还是自私地庆幸苏轼一生遭遇了颠沛流离,如若他终其一生都在海晏河清的京城里任高官,那恐怕我们就读不到他在山水间与朋友饮酒作乐的意趣,也读不到那些荡气回肠的寂寥和失意了。

  此外,江淹的《报袁淑明书》中从松柏念及坟垄,难得从山水间看到与死亡相关的阴郁。李白的《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眼界宏大,物我同化,全文皆李太白式的洒脱大气。欧阳修《游大字院记》写折花弄流,衔觞对弈,也是一种欧阳修式的闲情玩乐。篇目众多,难以一一列举。

  回想当年高中语文课上,喜欢吐槽那些自以为是的解读,动不动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动不动就思念故乡、不舍旧友,但说实话如果他们当年写下这些大作时真的心如止水毫无怨怼,我也是不相信的。毕竟一个个都曾是天之骄子,谁能心平气和地忍受与清闲山水为伴呢?

  其实这书里收录的一些篇目,严格意义上不算山水游记,但是胜在都不缺清丽景致,也不缺访山探水的悠然心境。编者的赏读也挺有可读性的,有一些篇目的深层解读很有共鸣,也有助理解。

  那些年语文课上艰难背下的篇目,如今翻开书看到时,有种邂逅故人的欢喜。例如吴均的《与宋元思书》、张岱的《湖心亭看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欧阳修《醉翁亭记》……其实编选语文书教材的人选的真是翘楚名篇,只是当年无心去欣赏罢了。

  文字真是很神奇的东西。它们能够穿越千百年的时空,以方块字单一的表面形象来向你呈现多年以前某一处不知名山水的绮丽,流水叮咚声在耳侧,空气清新味在鼻尖,郁郁心中事鲠在胸前,如同身临其境。

  每念至此,都对这些文人、这些山水小品愈加敬佩。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山水有清音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