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朝圣》是一本由陈晓玲著作,35.00元出版的2012-6图书,本书定价:237,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一):只为与你相遇,感动文字流淌人心
一个人的朝圣,一个女子的对爱情执着和坚守。生活中有太多凡事影响到爱情的事例。一个女子的虔诚,在西藏这么纯粹又神圣的地方,一切是那么让人心灵变得纯净。湛蓝天、白云、牦牛、朝圣的人,这是对信仰对爱的虔诚。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二):朝圣风的产物
这是本挺差的书,作者文笔不算好,充其量就是个去了趟西藏,趁着朝圣风盛行而出本书而已,配图一般,太普通没有感情上的共鸣,描绘的景色不够细致,没有独到之处。至于【那个人】不过是为了让文章不那么商业而已,却画蛇添足更显做作....我不知道现在的人是怎么了,随便去了几个地方就写游记,大好风景都被这些糟蹋了
刚开始被精美的照片所吸引,但是细读文字不免发现另一个男人的身影不断的出现在此书中,就是作者的前男友。也许其中的种种情感是我体会不到的。但是现在心境的我总感觉作者似有似无矫情。不断提及男友生前怎么样。难道对于一个已经逝去的男人,作者还在此用他来消费我们的感动吗? 一个人,我希望这是为你自己;的朝圣,我希望带着一颗虔诚、无我的心。 而不是为了重走那个男人的脚步才出发。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四):除了科普。我有点读不下去。
开始一看到这本书的书名就无法自拔的喜欢上了。以至于根本不在意内容。冲动的就买下了。
果然,冲动是魔鬼。冲动的惩罚啊。一读引子就开始觉得这本书的味道不太对。不像游记。更深入的看,一路上的风土人情确实给我科普了不少。不过一路上不管发生任何事,都要扯上那个“照相的”。原本快乐的阅读一下就没了兴致。反复太多遍甚至有些厌烦。
不可否认里面的照片是真美的,纳西和摩梭的宗教与风土人情也给我科普了不少。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五):看到会流泪的一本书
最开始的时候,不喜欢这本书,不喜欢作者的文字风格,不喜欢其中的叙事顺序,觉得不知所云,可当你胡乱翻阅下去,开始心灵一点点接受洗礼,开始感受西藏的神圣,对生活对缘分对因果的追求。当那个相爱的人永远消失在这片土地上,估计这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不能承受之重吧,所以坚持的行走,跨越各种苦难,只为与他相遇。旅行真美,西藏真美,爱情真美,会感动会流泪会跟着她一起接受洗礼,感受神鹰的飞起,感受前生今世的爱恋,然后含着眼泪将之前匆匆略过的部分重看,真好~~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六):我在这里,而你,又在哪里
一个失去自己爱人的女子,沿着他的足迹,亦步亦趋,去追寻曾经的梦境,去寻找他的身影。有时候,对于一个地方的痴迷,仅仅是因为那里的人,或者,消失在那里的人……我无法想象,当她,一个弱女子,听到丈夫消失在神秘山谷里之时,是怎样的痛彻心扉。然而,她却仍旧坚定地上路,去圣洁的地方,去美丽的边境。或许,冥冥中,他在指引着这条路,告诉她何处是安心之地。当她踏上大片大片的草原,穿过丛林,看着头顶触手可及的白云,听着寺庙传来的庄严的钟声,她的心,在那一刻变得宁静而安详。她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这点点滴滴,用自己的方式去怀念,去追忆。她一次次地呼唤:我在这里,而你,又在哪里……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七):只为途中与你重逢
用了一个晚上和一个上午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为作者失去心爱的人感到心痛的同时,也为作者坚韧的意志所佩服,是一种多么强大的意志和信仰支撑着她走到最后,一路朝圣到离佛最近的地方,只为与他灵魂的相遇,只为走过他走过的每一条路,只为感受他所感受过的风景。
可能是因为自己是个感性的人,全文写到哪里都能感受到作者对心爱的人心痛般的思念,“来世、今生”,学会坦然的说再见,一切随缘。
藏族人民的淳朴、信仰让我折服,让我为自己活在都市的浮躁感受羞愧。同时也告诫自己,走到哪里也不能丢了自己,丢了灵魂。
很爱很爱这本书,就像突然听到某首歌,触动心里的一根弦......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八):我们的一生都在朝圣
66岁的哈罗德·弗莱因为一件偶然的事情,做了一个突然的决定,用87天徒步走完了627英里,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书中有许多值得反复品味的地方,包括对生活本质的评价,婚姻生活的经营,崇拜与坚守,友情与亲情…,15万字写出了许多潜藏在生活中的至深智慧。小说让我明白,生活中许多梦想并不需要思前想后的谋划,在不经意间自己迈开步子,它就开始了,于是身边的人纷纷议论,有人嘲笑、有人支持,我们在彷徨中前行,终于发现完成起来确实很难,想放弃了,但还是在咬咬牙继续。在继续的路上努力的调整,前行变的轻松起来,慢慢有人开始模仿你,追捧你,但是他们只是心血来潮,最终走下去的还是自己一个人,日复一日的努力,终于完成了目标。也许回过头来,圆梦之旅没有想象的波澜壮阔,可是心里很满足,管它呢,这就是人生。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九):一次为爱的行走
越来越多的接触关于藏区的故事,一直深深震撼于那里的人们对信仰的追求。也许这正是现在我们所缺失的东西,在那一片高原净土之上才可以找到,所以有那么多的人前赴后继只为一次心灵的朝圣。
木里,与云南丽江接连,所以有着与泸沽湖相同的走婚习俗的利加咀,有结安达的俄亚纳西古寨。在高原苦寒的木里,人们的心灵无比涤净,没有尘世的纷扰。
本来是去寻找遗失的恋人,随着他的那一缕灵魂一路行走,直到遇上雄鹰,遇上前世的恋人,再被指引站走向今世恋人走向佛国的道路。一路行来,是开悟,是顿悟,是一个人身与心的一次洗礼,是一次放下与重行。
在信仰面前,所有的孤独都是一种修行,那是一个把死亡看得比活着还要神圣的国度,指引着人们,放下悲苦,寻找极乐佛国。
正如在佛学院上师所讲:“人的自心善,则看世界也善,心污秽,看世界也是污秽的。心不清净的人,看到佛土世界如自在天空,如丘陵坑坎荆棘沙砾一般。西方极乐世界非在远下,而在内心。”
我们苦苦寻觅的东西,其实就在我们的心里。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十):【雨枫试读】只为途中与你重逢
一个女子,追寻曾经爱人的足迹,走向梦想中的地方, 原始的走婚习俗,神秘的东巴文化,壮丽的雄鹰谷,格萨尔王的传说。。。 最终完成了一场情感升华与灵魂皈依的朝圣之旅。。。。这就是陈晓玲著的(《一个人的朝圣》。。。
初看题目,以为只是一本简单的西藏游记。。。一个人的朝圣,只为途中与你重逢。本以为此时的“你”,是个泛指,或者是进藏途中的纯美景色,或者是一种心灵救赎。。 但细读之下,才明白,这里的你, 既是作者心中的他,也是他所钟情的藏疆美景,所有旅人的梦中天堂。。。
因为喜欢旅游,所以游记看了很多。。大部分时候,游记带给我的,是因精美的图片,精彩的旅程而产生的震撼,但是这本书,夹杂了太多作者本人的情感因素。。 因爱而成行,因爱而成书。。细读之下,作者对逝去爱人的浓浓的追忆,爱人之间的醇厚情谊,跃然纸上。。
“这样的夜晚,聆听梵音,呼吸着香火味,穿行在无数酥油灯照耀的寺庙小巷,犹如进入了一片神秘而梦幻般的仙境”, 读到此处,我仿佛追随着作者,进入到了那片仙境,“在街巷的深处,聆听冥冥梵音时深深想你,想把今天活佛赠送给我的松丁挂在你脖子上,让你生生世世都平平安安。。”。深情流露,跃然纸上。浓得化不开的情谊,让人泪流。。
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