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的感觉》是一本由[英] 朱利安·巴恩斯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19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本书的写作叙事结构让我想起了以前读过的佩内洛普·菲兹杰拉德的《早春》,都是讲述平凡的故事,平凡的人,就当你被波澜不惊的前半部书折磨地快要放弃时,高潮慢慢来临,高潮落下后不断回味。年轻时经历挫折都会不停咒骂,或许正如小说中说的,人生最难的还是想象自己站在未来的某个节点回头看现在的处境与心态,这正是本书给我的最大启示。
《终结的感觉》读后感(二):重组自己
我想,不同的人看同一部作品会有不同的感受,特别是抛开纯文学层面的意义。
用大半天看完《终结的感觉》,泪如雨下。
“记忆是身份⋯⋯你做了什么事,你就是怎样的人;你做的事情在你的记忆里;你记得什么,就定义了你是谁;当你忘却,你的人生便停止了存在,就算你还没有死。”可怕的并非生命本身走向终结,而是“生命中任何改变的可能性的终结”。一个个无法换回的终结,也许是生命最大的悲哀。
聪明的人同时善于为自己辩驳。一切的痛苦多来源于最平庸的感受,失望,羞耻,错误,妒忌或失去。把死亡归结于对生命的思考,或许只是避重就轻,羞于承认如此脱俗的自己同样拥有世俗的苦痛,只能就此打住让自我的超脱不致流入生命的浊流。“自杀是自身的某种完满。”
年轻的人难以切实地想象年老,而年老的人却仿佛洞悉所有年轻。岁月累积到一定的厚度,你会发现:时间以沉默的方式让你变成另一模样,任性地,谁管你年轻时想的怎样?
《终结的感觉》读后感(四):随手记
1-008-我们三个觉得,学校体育运动是一个秘密法西斯者的计谋,无非是想压制我们的性冲动。
2-008-他给我们的印象是,他是一个信念坚定的人。其实我们也是——只不过我们纯粹地相信自己的事情,而不相信我们被决定的事情。这就是我们持有的净化怀疑论。
4-052公务员是一个令人神往的职业,因为你得一刻不停地做出道德选择。
5-062如果你非常聪明,一不当心,你的体内就有某种东西会让你发狂。
《终结的感觉》读后感(五):记忆
用两天读完《终结的感觉》一书,昨天看第一卷,今天看第二卷;两卷迥异。第一卷讲青年时代,第二卷讲四十年后,结尾好坑,意想不到又在情理之中。
历史是由记忆构成,而记忆本身并不可靠,通过对四十年前记忆的回忆以及当事人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人选择性的记忆,而时间又影响了我们的记忆、寻找记忆又反过来影响时间。最终反衬出由于人的主观性,记忆是多么不可靠。
:真的被小说结尾雷到了,
《终结的感觉》读后感(六):忘记
余秋雨写过自传,卢梭写过自传,富兰克林写过自传,当一个人在回忆的时候不可避免的粉饰过往,成为自己心目中的样子。小说的主角托尼,也是在收到福特太太的遗嘱后开始回忆自己的一生。
在记忆中我辨别不了真假,不知道那些是真的那些是假的,甚至他有没有和玛丽谈过恋爱。但是他给艾莫里安的信可信度是100%,以此而推定,年轻时候的他是心胸狭窄的,而老年时候他是伪善的。
这就是生活中平庸的人的模样。絮絮叨叨的不停的讨好你,确又对你一无所知;分不清向谁寻求帮助;无所谓的态度充斥在自己的生活。
《终结的感觉》读后感(七):很好。
觉得一本好的书能讨论清楚一件事情的话那就是难能可贵的了。我们又总是会说时间能解决很多问题,帮助我们遗忘和抚平伤口,那么这本书基本就是在深入探讨时间的作用机制的了。选择性记忆,和用意念来扭曲事实。
我们要勇敢要无畏,要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自身意念的强大,所有苦涩终将可以在回忆录变成甜蜜。只要自己愿意去那么相信。
第一次读完的时候给了4星的评价并且也没有什么震撼的感觉,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静默的沉淀,他的力量就越发显现出来。
《终结的感觉》读后感(八):你以为的历史
我们眼中的历史,是否是以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的自己为参考系,去观察、去回忆、去评价那些仅在过去的时间长河中接触过有限的时间他人呢?
书中的托尼,将他的一生都置于艾德里安的影响下,而他们亲密的时光,也仅是高中那短短是几年,况且是自他们成为小团体之后的日子。艾德里安对于托尼,是一个符号化的智者,是一个极其理智而又遥不可及的朋友。托尼对艾德里安固化的定位,不仅影响了每一次他审视自己,也悄无声息的诱导这他不再客观的去思考一切与艾德里安有关联的事物。
面临生命的结束,托尼有了时间去思索去忏悔,然后当其慢慢想通,却又惊异地发现此前的视角全都错了,那可谓是终结的感觉?
《终结的感觉》读后感(九):私人历史
小说第一页,我们生活的时间中--时间掌控并塑造我们--但我们从未很好的理解时间。(这里说的不是爱因斯坦和霍金的时间,只是普普通通的时间)小说中时间和人的感伤与欢乐融合,时间就有了韧性,某些情感会使之加速,而另一些会让它放慢脚步,偶尔还会断片。大话西游中至尊宝和白晶晶有一段,好像是“然而快乐时光总是短暂”。我们真的不了解时间其实是我们真的不了解自己的感受。小说中托尼在暮年回望40年前的那段时光,私人历史在细微中不断的误读恰恰构成小说的精彩,历史还是那段历史以不可改变,但个人的感受却又完全不同。是事变?非也。人变?亦非也。而是私人历史深处的细节重新架构出完全不同的感受。
《终结的感觉》读后感(十):难得的好书
我们总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重新定义当初笃定的一些事情。创造历史的是人,记录历史的是有心的人,所以任何事都是有争议的,只是看你如何看待它。作者朱利安生活中一定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很擅长将自己的智慧巧妙又自然地输出,不咄咄逼人。这本不足200页的超薄小说,没有华丽精致的遣词造句,故事情节也很简单明了,但它就是能让你读得欲罢不能。作者本人对责任、时间、逃避、误会等等的描述出奇的精准。既不为我们卑劣的人性弱点而包庇,也不忽略伟大的确实存在的真善美。文中有一句话:“发生在我们眼皮底下的历史理应是最清晰的,然而也是水分最大的。”是不是觉得他的观点一针见血的令你鸡皮疙瘩掉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