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的记忆》是一本由[日] 森山大道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犬的记忆》读后感(一):森山大道的坏时间
坏街道只配拥有坏时间、坏的黑暗、锈迹扶栏乐町,与坏的光、坏的海浪、坏的相逢、坏的日历、坏的房屋上空、坏的涂鸦、坏的笔迹,以及芜杂的季节旧梦。这些凌乱有序的坏,分布于森山大道拆散的每一个静止时刻,驳杂直接,粗粝委婉,尖锐轻柔,如街犬游走,又像希腊神话无意遮掩的肆意欲望。身处一日二十四小时的夜晚,心意喷薄即出。赞。2013.8.28
《犬的记忆》读后感(二):因忆而感
森山先生的文字比他的照片还要有意思?也许顾铮先生的审校有加分?
在因家事当日往返西安的机上读完本书,也许心境问题,以散文形式缓缓道来的当年往事,以乡愁为基调的文字加照片,特别有共鸣。
对比上一本看完的《迈向另一个国度》,会更多的理解他作品的思绪,也深深感受到日本摄影因那一代大家汇聚的而蓬勃发展的些许原貌。
无论文字还是照片,因忆而感,因真而美。
森山大道的摄影风格,影响了很多人,受到各种推崇。我想,原因在于他的摄影风格容易被模仿。粗糙的画面,颗粒,不严谨的构图,失焦,强烈的对比,丢失细节,等等特征,让模仿森山风格的人,能够很有把握地说“拍摄应当随心所欲,放开了去拍”。没错,但这是最表面的方法论。
森山生于日本战争年代,在战败时期成长,见证日本从废墟中重建并走向强大,五十多年,”像犬一样,挂着相机游走在街头巷角,在每个地方都留下自己的痕迹。“这些记忆,即是他生活过的时代。
要学森山的话,风格容易模仿,但坚持和感悟却很难,如果哪位能够几十年坚持一种风格,拍摄一种社会,不懈地记录,那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森山。
《犬的记忆》读后感(四):记忆与旅行
“野狗没有属于自己领域,它们永远为了寻找食物在路上彷徨。”作者从少年时期开始在各个城市流离,亲眼目睹战争后日本城市的风化。
作者的记忆之旅,是以原有的整体影像的风化为前体开始的。影像好像就浮现在眼前,但又无法触及。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那个阳光照耀的地方当做一种假说,一直坚持下去。
旅行的念头里面就包含着某些纳西索斯主义的自恋,自虐主义的孤独感和英雄主义的夸示性。
"照片是光的记忆与化石,而摄影则是记忆的历史。"只要人活着,在任何情况下也不可能与现实断个一干二净,完全舍弃自我意识,因此寄希望于旅行也无济于事。倒不如说旅行正是为了让承受着生命之重得自己,将濒临极限的负荷抛入未知的时空,然后在形形色色邂逅中,谋求新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吧。
《犬的记忆》读后感(五):在日光照耀的場所開始記憶之旅
相较于同期推出的荒木经惟《东京日和》,总还是偏爱这一本多些。在为全书作通读的时候,就时常要感叹森山先生不仅善于捕捉光影和图像,在文学和写作领域亦堪称是大家。细心的读者不难在文中找到荻原朔太郎、雷马克、杰克· 凯鲁亚克、尼尔森· 阿尔格伦、宫泽贤治、竹久梦二、与谢芜村、松尾芭蕉、巴甫洛夫、保罗· 戴斯蒙德、斯蒂芬· 茨威格、川田晴久、三岛由纪夫、尤金· 阿杰、卡夫卡、阿兰· 雷奈,等等这些名家的身影。
在这本书里,森山先生写成长、写少年的梦与记忆、写如何走上摄影之路、写旅行的沿途光景、写时间与海边日记……这一帧帧画面镌刻进读者的脑海,亦犹如他的照片一样,也都是黑白色的。读的过程中,彷如是置身在光与影、记忆与时间中来倾听如此绵长深厚的自述,忍不住就要落泪。
森山先生通过书写与影像,带给我们太多的启示。一位真正的大师,在看待生之经历、人与人之间的内在情感,以及对逝去之物的追惜,必然怀有超越常人的洞察力与省悟,如此才能拍出最真切可感的照片,写出这摇撼人心的文字。
看这本书之前,只是听说森山是个摄影大师,买这本书主要是想看照片,却意外地发现森山的文字完全不同于一般非专业作者那种严谨而乏味的路子,文字细腻,想象非凡,充满现实日常生活微妙而隽永的细节,既富有诗意,又长于哲学式思考,偏偏又极其质朴,文笔丝毫不逊于日本的严肃作家。
细想之下,又觉得理所当然,只有这样细腻敏感的诗人般的情感,才能捕捉到难以言喻的独特情景。当他说起旧时时光,记忆的敏感点似乎非同常人,却能让消逝的无形的时光回光返照,宛如镜头中的画面般清晰,甚至充满丰富立体的气味。我忍不住想到普鲁斯特。
当然,森山绝不仅仅是多愁善感,他的细腻情感并没有走向沉湎和自恋,而是走向宽广和慈悲。这无疑归因于他对所谓风景的深刻思考,镜头所记录的究竟是原汁原味的现实,还是以我的眼睛所看到的世界。不过,问题的意义在于迫使他思考,森山的答案也不是非此即彼,而是既此既彼。其思考之深,不亚于海德格尔、胡塞尔、维特根斯坦,反而以一种朴素的方式,不自觉地兼容了这些。我很喜欢这种朴素的深刻,仿佛诗意的哲学家,又仿佛富于哲思的诗人。或者,两者都是,那就是摄影师。
《犬的记忆》读后感(七):9527
《当别人问我“你喜欢旅行吗”的时候,我总像巴甫洛夫的够一样回答:“喜欢。”但若再问“为什么”我却踌躇着不知如何作答了。》
买的时候以为是关于狗的故事,结果是一位叫做森山大道的摄影师的散文集+自传+影集。明明应该对摄影热衷的我看这本书前八十页时都提不起兴趣,却又一直放不下。直到看到上面的那段话才开始用心读。
巴甫洛夫在从事狗的消化腺分泌研究时发现了条件反射原理,而巴甫洛夫的狗就比喻不经大脑思考的反应。
太得我心合我意了。
从看到这句话以后,星爷的那句“像条狗,真好笑,被人骂不能汪汪叫”就有了新的境界。
而且这又是个‘逃学为读书’的人,他厌学,可书不离手。上学明明和读书没有任何关系。前者是‘念书’,后者才是‘读书’,所以假如别人非得用‘你在哪读书?’而不是‘你在哪上大学?’这几个字问话的时候,我总忍不住要说‘在家读’。
---
因为尚未找到那个人,
所以我在旅途中……
---
3.5
《犬的记忆》读后感(八):关于黑白的一切
第一次知道森山大道这个名字,是在被人游说买了Ricoh GRDIII的时候。
接下来的两年时光里,只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才拿出来拍照,心情好的时候便将其束之高阁,断断续续的居然也拍到了一万张。
虽然在我心中森山一直是神级的人物,可也只是看看照片,从未用心去了解他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迈向另一个国度》里,他是游荡街头、完全无法理解他为什么要结婚的孤僻爷爷。
《昼之校 夜之校》里,他是一直试图用自身经历的坎坷鼓励年轻人的爷爷。
《犬的记忆》里,才是我心目中的森山大道,用看似乏味的黑白表达最浓烈的情感。
“我害怕再也无法理解这些记忆的前因后果,所以每天都全力以赴地战斗……时光只是过去的时光,不久便会再来。”
在充斥着某些情绪的情景中本能地拍下照片,再将照片从原文语义中抽离出来,重新排列组合赋予新的含义,再从自己的记忆碎片中抽取出与新的含义有关的部分,集结成文。这个过程不断反复,不断在陈旧的记忆中发掘出新的意义。可是说起来,又无所谓新旧,无所谓过去未来。
果断拜托朋友帮忙收集其他台版的书。
(个人最喜欢的一篇半测评半感触的理光测评文,翻墙后戳这里->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2&t=1350368)
《犬的记忆》读后感(九):文笔这么好的摄影大师
之前看过大师的很多作品
非常迷恋强烈的黑白对比
噪点
街头
模糊的人脸
好的摄影作品
是可以引起人的共鸣的
无论你在何时看到
某一个瞬间
你的心会被猛地一砸
我不知道别人是什么感受
我就有过几次这样
每次都令自己无比的愉悦
看到了好的摄影作品
所以一度认为
好的摄影作品
每个人看到的都会加以自己的感受来诠释
会变成很多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吧
这是我第一次看他的书
其实早就知道
但是一直没有购买
因为个人迷恋纸质书
没想到大师的文笔这么好
而且
能感受到他读过非常多的书
他自己非常喜欢的书
一个人博览群书
会提炼出别人好的的东西
转化为自己的
重新带着自己的观点来诠释
文章最后的小自传
让我们了解了大师是如何走上摄影这条路
在我们现在看到的日本摄影大师们
都是在那个时期前后没差多久
共同成长起来的一代大师们
有的离世有的在世
去学习和感受
现在他们还在街头坚持拍照
这对我们这种喜欢摄影的而言
是最好的榜样和鼓励
用生命来爱摄影
作者都是对生活有体验的
无论好的坏的
读着这么好的散文们
配着这么牛逼的摄影作品
是心灵的一次愉悦体验
希望会温暖别的人
《犬的记忆》读后感(十):奔波半生终回家
我很惊讶居然这本书的评论有那么多篇,并且还是那么长的。能写出长评的都是认真看了书的,这本书能吸引那么多人看我是挺欣慰的了。原以为只有摄影人才会看这书的吧,非摄影人基本没几个认识森山大道,更不用说看他的书了。事实上还是有些非摄影人来看的。
《犬の記憶》是八十年代出的一本摄影散文书,也就是有作品有文字的书。文章是一九八二年和一九八三年发表在杂志上的,主要讲一讲作者之前的人生。出版的时候就已经一时轰动了,我估计它的闻名不是在文字而是在照片吧。
因为文章确实看不下去。照片倒是好——特别。
时隔十多年重新出版,作者在原书的基础上补写了几篇文章,主要是写自己的摄影生涯的。前面的那些文章居然和摄影基本不沾边,只是偶尔提到一下。相比起来,十多年后写的文章无论从文笔还是内容都比十几年前的好多了。摄影作品不一定是越拍越好,有的人后面的作品往往超越不了自己的前作。但写文章的话必定是写得越多就越好的。
如果数认识的摄影师,国人大多能数出荒木经惟、森山大道、杉本博司三巨头,再往前就是细江英公和东松照明吧,中平卓马就很少人知道了。书里反复提到这个人,我觉得有点熟,就去翻查了一下知日。中平卓马是森山大道很早的小伙伴了,他们走的路差不多,加入同一个摄影团体,拍摄风格也很相近。噪点、失焦、模糊、高反差这些森山大道赖以成名的特色,他都有。写文章他也同样很在行,出过多本摄影理论书。但无论如何他的知名度就是没有森山大道的高。
两人后来的道路不是很清楚,可能森山大道确有他成功之处。说明风格这东西也是很难捉透的,你自问拍出来的照片不比别人差,独创性大家都有,但就是没别人出名。
还有一个小典故。森山大道从细江英公那里出师以后,跑去横须贺拍了一辑照片,横须贺正是东洋第一军港,拍摄过程很艰辛,被抢被打了好几回,他那时是一穷二白,连FILM都是借来的。拍完以后战战兢兢地去杂志投稿,幸好被接收了,打开了他的摄影道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第一站就去拍横须贺的意义何在。他和中平卓马那时候一直以超越东松照明为奋斗目标,而东松照明正是以拍摄冲绳等地的军港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