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边城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9-09 04:16: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

边城的读后感10篇

  《边城》是一本由沈从文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182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12-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边城》读后感(一):渡船的小女孩

  翠翠最后会有一个好的归宿吧,但愿如此,她真得是这世上可怜可爱精灵。从小就跟外祖父相依为命的她最后也失去了唯一的依靠,为什么要让一个女孩子去承受这么多舛的命运呢?原来喜欢个人要在山崖上唱3年8个月的山歌的,真是古典而又浪漫的示爱方式

  《边城》读后感(二):沈从文《边城》

  严格来说,我看的应该是《沈从文文选》,选了包括《边城》在内的一系列关于爱情民俗的文章,以致于让我起初误会《边城》不是小说,而是短篇小说集。囫囵吞枣之下,这本书给我最深印象的不是《边城》,而是《如蕤》。《如蕤》讲述故事和《茶花女》有异曲同工之妙,两个年轻人意在构造一种乌托邦式的柏拉图恋爱,与《茶花女》赤裸裸的悲剧收场不同的是,《如蕤》用一种比较幻灭的方式给了一个模棱两可结局男女主角一番云雨后,告别了彼此,女主称之为“我该离开了”,男主也认为“的确爱过她了”。故事的留白提供给读者,让读者自己思考爱情定义可惜,如果是优柔寡断之我,是断不能如此行事,必定对心中北极星念念不忘,朝日暮想,而又自讽自嘲,恰如《茶花女》中作者对于男主内心描写一样人类千古历史物质在变,知识在变,情绪却仿佛千古一同。此外,《绅士太太》一文倒是让我想起近日媒体热炒的李小璐事件,无他,大概饱暖思淫欲。这又不是爱情,何必因此伤神呢?呵。肮脏人间

  《边城》读后感(三):边与边城

  这是一个很长又很短的故事,长到老船夫从年轻到死去,短到翠翠等的那个人也许明天就回来了。

  老一辈文豪水平,不是现在畅销小说的那种需要阅读感,也不是后现代文学那种揪住灵魂震撼感,是真实时代感,是意味深长中每个不同的人寻找自己该有的标签

  老船夫有一个漂亮女儿 女儿陷入爱情相识了一个军人,最后双双死去,留下可怜的孤雏----翠翠。老船夫一生奉献摆渡事业,不收取摆渡费用反而送些烟草飞渡人。他是一个善良老人 一个心疼孙女爷爷。他知道自己时日不长了,所以很在意翠翠的婚事,他是个善良的老头,两个爱慕孙女的年轻人他一视同仁,只在乎翠翠的想法 有情人还没有成眷属,另一个青年却已死去,船总顺顺把这一切都怪在老船夫的身上,一切都是命大老的死又怎么能怪在一个老人身上呢。最后老船夫死了,翠翠知道了一切。这个失去唯一亲人小女孩好像一夜间长大了。

  行云流水,没有太多赚眼泪的故事,没有太多跌宕起伏情节,就那么自然的告诉你在一座边陲小镇发生了一件这样普通的故事,沈从文用简介平淡的方式叙事了这一切,并不枯燥我用了两个小时结束了阅读,并无无聊读完之后内心还是有情绪在酝酿,中国老一辈的文学作品是值得欣赏阅读的,朴素话语朴素的情节,体会人间最朴素的情感

  很棒的阅读经历

  《边城》读后感(四):岁月掩城殇

  ——读《边城》有感

  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都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朴素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沈从文

  湘西的天空纯净得藏不住纤云。正如那里的人们质朴得藏不住心事

  一座山城、一弯溪流、一叶孤舟、一位白发苍苍老者、一个性灵如水的少女,以及纯粹至极的景致,仅是简单地组合在一起,便成了一段至美、至纯、至殇的故事。

  初次读《边城》,既感慨人与人之间不含杂质交往,又不解沈从文先生为何让一个如此温暖的故事以悲剧结尾。

  轻轻一叩、便痛彻心肺的悲剧结尾。

  读完,静静地,流了好久的泪。

  再次翻开《边城》,方才明白,结局的悲喜,为之评定的只是个人。

  因为人世,来去匆匆的,都不过是故事。仅此而已。

  “未哭过长夜,不能语人生”。时光来复去,那些喜悦疼痛温情与凉薄,总有一日,会如沙滩上的足迹一般,被洗刷干净,了无痕迹

  悲喜也罢,无论何人,总有舔舐伤口、咬牙前行时候。即便自己不满,在旁人眼中,不过又是一个故事罢了。

  初次倘佯在书中的水乡时,只在意它表面展现的故事,而并未细思,喑喑流水覆盖的、厚重的、沉郁的历史。直至明了,才会真正读懂茶峒之美、茶峒之殇。深至骨髓美丽与疼痛。

  书中,老船夫说:“我是老骨头了,不久就会躺到这冰冷土地上喂蛆吃的。”对于死亡的平静与淡然,正是出于茶峒人特有的、饱含复古气息的、对于自然规律尊敬安心

  于是,我不再虚妄地幻想,老船夫并未逝去,而是与翠翠一起,永久地生活于这“风景诗人如画”的山城。

  这种所谓“完满”的结局,也许只适合用于童话

  婚嫁的喜庆、爱情的微甜、死亡的悲戚……发生与茶峒中的一切,沈从文先生只是理性地旁观着,丝毫不在字里行间加入自己的情绪。也许正因此,茶峒的故事,多了几分如梦如幻的不真切

  茶峒,其实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

  把它看得分明时,脱胎而出的,便是对于自然与生命尊重、平静、以及敬畏

  流水依旧,夜雨风凉,岸边的虎耳草被浸染得越发青葱——素颜曼妙,并不妖娆

  茶峒的美与殇,被掩于岁月的深处,个中滋味,不自知。

  《边城》读后感(五):车马各有路

  这本书是从还书堆里顺过来的,和很多杂文散文一样,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翻开目录发现都是一个个小的故事,而读到最后才发现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边城。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沈从文的作品,之前听说沈是20世纪中国最优秀作家之一,引领白话革命,而且文采斐然,笔耕不辍,料想他的作品都通过干净的文字反映湘西人民纯朴人性世界,此书正是如此,在充满焦虑甚至苦难现实中,确实给读者心灵开辟了一方净土

  书中各个小故事语言大多平滑朴实,但最后的结局却往往大大出乎人的意料,其从侧面反应出的时代背景民间风俗社会阶层人民之间的交往、以及交往过程当事人内心世界的变化等等无不刻画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甚至当你合上书闭上眼的刹那依然会觉得荡气回肠

  也许这就是作者在现代物欲横流的社会所给我们带来的内心的一份平净(字没错)。

  摘录:

  1.但我看得出你同别的人欢喜北京不同。别人以为北京一切是旧的,一切皆可爱。你必定以为北京罩在头上那块天,踏在脚下那片地,四面八方卷起黄尘的那阵风,一些无边无际那种雪,莫不带点儿野气。你是个有野性的人,故欢喜它,对不对

  2.二十年来生者多已成尘成土,死者生人记忆中亦淡如烟雾,唯书中人与个人生命成一稀奇结合,俨若可以不死,其实作品能不死,当为其中有几个人在个人生命中影响,和几种印象在个人生命中影响。

  3.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鹿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4.人太老了,应当休息了,凡是一个良善的中国乡下人,一生中生活下来所应得到的劳苦不幸,业已全得到了。假若另外高处有一个上帝,这上帝且有一双手支配一切,很明显的事,十分公道办法,就应当把祖父先收回去,再来让那个年轻的在新的生活上得到应分接受的那一份。

  5.车是车路,马是马路,各有走法。大老走的是车路,应当由大老爹爹做主,请了媒人正正经经同我说。走的是马路,应当由自己做主,站在渡口对溪高崖上,为翠翠唱三年零六个月的歌。

  你若欢喜走马路,我相信人家会为你在日头下唱热情的歌,在月光下唱温柔的歌,像只洋鹊一样一直唱到吐血喉咙烂!

  《边城》读后感(六):淳美茶峒——最美的湘西牧歌

  没有想到第一篇认真正经的书评竟然献给了曾经不太喜欢的一本书。

  第一次读《边城》的目的非常功利,只是因为在高考改革之后,它成为了12部名著阅读必考书目之一,而且题目愈发困难,让人难以蒙混过关。2天匆匆读完,大概梳理清楚人物关系积累人物故事之后便一头扎进其他名著中,并无半分喜爱

  我的不喜,源于书中人物过分的纯真。以翠翠为例,她在书中是天真淳朴代名词,一双如水般清亮的眸子,整日与青山绿水为伴,惹来无数人的怜爱。自然赋予了她善良、纯真等等原始美好品质。她的纯真中带着少女的腼腆羞涩,让她面对心爱的傩送羞于开口表达心意;她的善良中包含少女的含蓄懵懂,让她不忍拒绝那个痴心为她的大男孩天保,最终这些美好的品质在保护她的同时也成为了她最锋利武器,刺伤了爱她的人与她爱的人,让整个故事走向彻头彻尾的悲剧。不知在白塔重修的那个冬日中的夕阳下,翠翠有没有后悔过自己当时的踌躇与犹豫

  我的不喜,源于书中那个离我们太远的世界。作者笔下的茶峒山城,只是一个湘、川、黔三省交界的边境小城,在故事里却仿佛真正成了一个被时间遗忘安静角落。而我的生活截然不同完全被快节奏的现代气息包围,与淳美的茶峒相去甚远;我与我身边的人都行色匆匆,忙着处理工作学业,忙着在各个领域的顶级厮杀中为自己赢得一方天地,大家无暇停歇,也无暇关心他人;没有吊脚楼,没有老船夫,没有烟草叶……我无法理解沈从文先生含蓄笔法下的那份闲适,在升学压力下甚至也无暇艳羡书中的生活。

  我的不喜,源于太过平淡的故事。我的生活已足够单调,每天两点一线,因此我偏爱那些像《心理罪》《罪全书》系列的刺激悬疑书籍,甚至以微博作为了解世界、感受世界、学习知识的平台,只是因为那些地方的故事、八卦即使耸人听闻、有博人眼球之嫌,却也能为我的生活稍稍掀起一丝波澜。而书中的故事无非是一个少男少女的纯情爱恋,是湘西民国版的“乡村爱情”。让我提不起太多的兴趣

  高考过后的暑假,一切与前途、学业有关的杂事都已尘埃落定,挑选旅行目的地时再次看到了湘西湛蓝的天空,故而再次翻开《边城》,没想到撇去了心中的焦躁与压力,带着更多的人生经历二刷这本书,竟然别有感受。

  书中的翠翠依旧是那个正值豆蔻年华女孩,而我已悄然进入桃李年华,也曾初次感受过了那心动感觉。不知是否是心境改变亦或是阅历增加缘故,我不再纠结于翠翠的懦弱犹豫,而更喜爱她的活泼率真,敬佩她的心在遭遇生活变故之后,依旧没有在那个风云变幻时代里有丝毫改变。她依旧纯真,而在这纯真之外还多了一份为爱情坚守勇敢,她在经历变故之后努力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坚强,与此同时依旧葆有每一个女子对爱情的信任渴望,这才是身为一个女子最有魅力一面,也是最真实的一面,她在书的结尾终于成为了爱与美的化身,成为了比她母亲更为坚强的女子,她怀着希望与自己坎坷的命运作持久抗争。这既是沈从文先生描写人物的独到之处:他们在生活有些方面极其伟大,有些方面又极其平凡性情有些方面极其美丽,有些方面又极其琐碎

  我不再因故事的距离感而对其敬而远之,也不会因其平淡的故事而不屑阅读。我开始享受这种通过阅读拥有不同人生的快感,既然书中的茶峒可能是我一辈子都无法到达的梦境,那在文字中多做几场梦有何不可?在论坛、微博上混迹久了,我确实接触到了很多新鲜思想,但同时,我也曾被某些理论家、键盘侠、批评家、杠精通力协作造成的一种习气迷惑、所控制、所支配。这时,历经岁月沉淀的名著则是涤荡心灵的最好工具。茶峒的生活,虽然平淡但并不平凡,虽然琐碎但并不单调。端午节的赛龙舟和美妙邂逅、中秋节的赏月和月下男女对歌都表现出湘西边地风俗纯真的美。《边城》吸引人的地方不在情节,而是边城本身,它的精神和它的人;是那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那种淡淡的味道田园牧歌式的氛围

  即使是在茶峒这样一个世外桃源,翠翠与傩送的爱情却依旧是个悲剧,也许这更能揭示人性深处的缺陷,从而超越时间空间的局限,具有永恒意味,这可能也是《边城》备受推崇之处。

  聚是缘应尝散是情应放,可她还将故事珍藏。翠翠将用一生守候心底的人归来。

  y 老纪

  《边城》读后感(七):《边城》

  《边城》,沈从文 著,1934年第一次出版

  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12.4 , 61千字

  《边城》在文学史上的评价很高,与《围城》并称“两城”。

  【老船夫】在湘西茶峒的一条小溪上做了大半辈子的渡船人。为人尽忠职守,热情好客,乐于奉献,节俭清贫,不贪小便宜。对于渡船这项“工作”有近乎固执坚持。一生勤勤恳恳,最后因翠翠的婚事劳心死于奔波疲敝。

  【翠翠】老船夫的孙女。自然的产物。眸子清明如水晶,为人天真活泼乖巧,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对陌生人的注意会有警惕,“处处俨然一只小兽怪”。

  【船总顺顺】原是革命时的什长,后因腿疾回到茶峒,赚得小钱拥有了好几艘大船。取得娇妻并有了两个儿子,大老天保和二老傩送。为人大方洒脱、慷慨助人、公正开明。“为人既明事明理,正直和平,又不爱财。”在当地受人敬重。

  【大老天保和二老傩送】“两个年青人皆结实如小公牛,能驾船,能泅水,能走长路。凡是小乡城里出身的年青人所能够做的事,他们无一不作,作去无一不精。”肯吃苦耐劳兼备勇气与义气,皆结实如老虎却又和气亲人,不骄惰,不浮华,不倚势凌人。大老更加豪放阔达,不拘小节。二老则为人聪明而又富于感情。

  整篇小说是对至纯人性的描述与赞美。前小半部分,多是对湘西的民俗、风景、人、人与人间关系等背景和主人公加以描述。这是一座远离战火的边城,这是一座过分和平安静的边城。不禁在心中对湘西满怀向往之情。就像题记中所说知道了点“当前农村是什么""过去农村有什么"和"世界一小角隅的农村与军人”。《边城》叙述了沈从文心中的“世外桃源”,不管是从风土人情上还是人性上。这种美好是带了些许理想化的。后半部分便把重心回到主人公间的故事身上。简单的爱情故事,两兄弟同时不同地地爱上同一个姑娘,后公平竞争却落败了的大老伤心远航发生意外,二老怀责怪、内疚之情也远航了。全文以一句开放性结局为结尾“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看完后心中如平静的湖面泛起一阵烟雾。淡淡的惆怅,朦胧的雾气笼罩着我。

  在做笔记的时候又快速的读了第二遍,发现了许多事情其实都有伏笔,许多奇怪的行为也不是没有理由的。当老船夫意识到翠翠爱二老不爱大老时,他“害怕而勉强笑了”他害怕翠翠的命运会跟她母亲一般,他害怕再次失去亲人。以及翠翠无缘无故任性的想要爷爷停下渡船来见面,暂时见不到令她哭了起来。而全文也重复出现爷爷在心中对翠翠问到“如果我死了呢?”在翠翠哭之后也终于对翠翠说出来这句话。翠翠默不作声。

  以前不读书,但是自从爱上了学校图书馆的氛围,也开始读起一两本。还是第一次写书评,写不出什么,顶多算读书笔记

  ————2015/11/29

  摘录:

  1、关于妓女:短期的包定,长期的嫁娶,一时间的关门,这些关于一个女人身体上的交易,由于民情的淳朴,身当其事的不觉得如何下流可耻,旁观者也就从不用读书人的观念,加以指摘与轻视。这些人既重义轻利,又能守信自约,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较之讲道德知羞耻的城市中人还更可信任。

  2、“火是各处可烧的,水是各处可流的,日月是各处可照的,爱情是各处可到的。”

  3、‘牛肉炒韭菜,各人心里爱’,只看各人心里爱什么就吃什么。渡船不会不如碾坊!

  4、喜欢爷爷:对于大人物,他说:“我以为,这种人不生在我们这个小地方也不碍事。我们有聪明、正直、勇敢、耐劳的年青人,就够了。”对小伙子他说:“日头不辜负你们,你们也莫辜负日头。”对哭着的翠翠他说:“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方配活到这块土地上!”

  5、

  巫师十二月里为人还愿迎神的歌玩——

  你大仙,你大神,睁眼看看我们这里人!

  他们既诚实,又年轻,又身无疾病。

  他们大人会喝酒,会做事,会睡觉;

  他们孩子能长大,能耐饥,能耐冷;

  他们牯牛肯耕田,山羊肯生仔,鸡鸭肯孵卵;

  他们女人会养儿子,会唱歌,会找她心中欢喜的情人!

  你大神,你大仙,排驾前来站两边。

  关夫子身跨赤兔马,

  尉迟公手拿大铁鞭!

  你大仙,你大神,云端下降慢慢行!

  张果老驴得坐稳,

  铁拐李脚下要小心!

  福禄绵绵是神恩,

  和风和雨神好心,

  好酒好饭当前阵,

  肥猪肥羊火上烹!

  洪秀全,李鸿章,

  你们在生是霸王,

  杀人放火尽节全忠各有道,

  今来坐席又何妨!

  慢慢吃,慢慢喝,

  月白风清好过河。

  醉时携手同归去,

  我当为你再唱歌。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边城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