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失语者》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9-09 04:03: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失语者》读后感10篇

  《失语者》是一本由马丁·皮斯托留斯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55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012-7,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失语者》读后感(一):看到了失语者的世界,但终究需要金钱拯救失语者

  你站在这个世界里

  思想划出一道闪耀的光芒

  但没人知道这一点

  因为你是一个失语者

  你无法告诉任何人

  人们似乎看不见你的存在

  而你却不知道为什么

  马丁说的每一句话,告诉我他在那段最黑暗日子里过着怎样的生活

  很喜欢这本书的一点就是

  没有纯粹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而是穿插了很多的回忆

  看完之后有点怅惘

  马丁最终能够通过电脑沟通,与他拼了命的努力紧密关联

  但这一切,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基础之上。

  没有钱,连设备都不能拥有。更别提实现梦想

  无论怎样,马丁值得我尊敬

  《失语者》读后感(二):珍惜

  从没有认真想过,如果有一天自己思维无法控制自己身体,无法用语言描述,无法用肢体表达自己,那是一种怎样绝望感受!直到遇到这本书,作者将亲身的经历感知情感等向我们娓娓道来,在完成这本书时,作者已经度过了那九年的幽灵男孩时间——身体是死的,灵魂却活着!我不知道如果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该怎么办呢?如果我没有作者没有这样强大意志力,如果我没有那么幸运遇到那个善良敏锐护士,没有父母的不放弃,没有社会好心人士的帮助,那我会如何,永远困顿在这个死亡的身体里动弹不得,却能感知周边世界发生的一切,父母家人的绝望痛苦照料人员恶意伤害,却没有办法做出任何事情,甚至连彻底死亡也无法自己决定,没有什么比这更糟糕的事情了!也许你会说,作者是幸运的,但我更想说,我们这些读者能遇到这本书才是幸运的!

  也许思想指挥着身体是一件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事情,但作者告诉我们连这样能力也是有可能会消失的,知道这些,我们难道不应该学会珍惜,至少我们可以自己把控自己的生活,我们可以用语言用肢体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

  《失语者》读后感(三):人类、你、我何尝不是失语者?

  花一个晚上读完,没有我想象的那样感人,因为我想象中的是突然极端事件,而现实传记中每一件事都都原因、有结果、有过度、有联系,读者会发现即使是在失语者的世界里,每天的生活其实也是和其他“正常人一样有各种细节。只不过想到他失去的四年灵魂是去哪里了呢?

  10年无法交流是怎样忍耐下去孤独的呢?普通人一生如何忍耐出几十年被生活强暴呢?

  去年读过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其中对于语言的学习部分感觉相似之处,想到幼儿学习语言,是不是也是作者类似体验呢?话说不清楚的幼儿又怎样表达自己呢?他们在长大后忘记了自己小时候的事情,不像作者是一个巨大的幼儿一样有记忆,所以人类的意识如何产生,记忆如何行形成,思维如何强化。小到个人自身如何产生强化意识语言,大到人类整个种群动物符号和语言,文字和语言的演化对人类演化的影响,这些都从本书中进行大量延伸

  灵魂囚禁在躯体中,作者是极端案例,我们普通人难道不是吗?当在梦中体验种种醒来发现自己尘世中时,当面对大自然波澜壮阔无法言表时,当面对最深的感情用语言表达不出时,人类面临的是类似的处境。被社会蹂躏和作者在护理院被粗暴对待本质区别在哪里呢?作者的处境实际上我们也是可以在一定程度感同身受的。

  当然,我们要幸运的多。

  1.18回味了一遍,如果仅从文学角度,作者如果能增加其对无意识期间的四年和失语期间的九年多一些描述和细节,可读性会更强。不过从人性角度,那样的孤独记忆是有意无意尽量去忘记的吧!

  《失语者》读后感(四):孤独的出路

  一个男孩子得了这一种奇怪的病,他无法说话无法动,但是神志清楚的。他被当做一个植物人对待了十三年,他看到了家人的各种崩溃,绝望,以及他被人忽略,被人侮辱,甚至被人虐待,而无法陈述。终于,他得到了治疗,通过计算机重新恢复了与人交往的能力。他把他的经历写下来。叫做ghost boy(中文版:失语者)。

  这个故事对我来说不是励志鸡汤,而是一种实在的体验。当你忽然落魄,忽然被放到一个被人忽略的地方,你会看到世界的另一种真实模样。但是,你感受到的各种痛苦是无法和别人沟通的,因为你地位低下,你的一切体验都会被忽略,你的任何表达都会引来嘲笑和侮辱。

  这个时候,你才会体验到孤独,孤独不一定是身边没有人,而是你的任何感受无法与人分享,无法被理解

  不过,这个时候,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能和这个男孩一样,获得了前所未有自由观察、自由思考、向内沟通的机会。但是,在他经历绝望的时候,他比我们幸运,他无法动弹,他不能选择死亡来结束这个痛苦,他只能耐心忍受,直到他等到了一个转机

  当全世界都已经遗忘他的时候,他还活着;当全世界都放弃他的时候,他也没有放弃自己。他还在坚持着。也许是被动地坚持着,但他坚持下来了,等到了他的转机,并且抓住了它。

  当他恢复过来的时候,他没有对这个世界心怀仇恨。他是有理由仇恨的,但是他与所有人、与世界、与命运达成了谅解。他看到了人生的本质,并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了出路。

  我想,这是一条唯一的出路。接纳你的命运,适应你的处境,与一切和解,记得感激他人,永远信靠你自己,耐心等待,坚持奋斗,直到生命最后一息。生命的过程是艰难的,但生命本身是美好的。

  活着,还能思考,就是美好的。

  《失语者》读后感(五):突破囚笼的心

  我不知怎么了,当一开始看见这本书时,我只是单纯的以为是一个无声人的世界,到后来,我才知道不仅仅是这样。我不知道我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这本书,也许从一开始写马丁的悲哀时,我就不由自主地爱上了;又也许在事情出现转机时。不管怎么样,我知道我喜欢上它了。

  后来,我沉思了,豁然开朗了。当我看到一幕幕马丁坐在轮椅上,可心却拼命逃脱时,我脑海里闪过了自己的画面。马丁拥有一副空洞之躯,不能发声的躯体,在别人看来,也许他至少还活着,毫无生气的活着。当时对于他自己来说,这是一具囚笼之躯,他厌恶这副躯体,他渴望发出浑厚嘹亮声音,并不是永远被困在囚笼里,轮椅上。

  相比之下,我拥有健全四肢明亮的声音,勉强灵光脑子,这应该是一件幸福的事,可我却发现自己的思维像被一条条藤蔓包围了,找不到解开的方法。即使是一个自由人,可以无拘无束地到达我想要去的地方,吃我渴望的美食,灵魂却像一个囚笼之徒,似乎永远找不到钥匙。似乎发觉自己和轮椅上的马丁不分上下,都是被困在笼子里,只是远远地观望,却无法找到自己的声音。

  又后来马丁改变了,逐渐好转了,他可以运用沟通系统发出声音了,学会拼写,学习了电脑,开始工作了。他很高兴维娜鼓励并说服他父母让他参加测试,并通过他和家人朋友的努力让他有了这一切。可是,他终究缺了一些东西

  再后来他遇见了乔安娜——他的伴侣。他渐渐发觉他需要独立,需要为了他和乔安娜做一些事,他做了。他离开了父母的怀抱,学做一个主夫,克服选择障碍,学习选择……他完整了,不再依赖别人了,他终于可以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了。

  眼睛扫过字字句句,我明白了我的青春,我的人生终究握在自己的手中,即使我无奈迷惑、困顿、压抑恐惧……就像马丁一样终会走出这个囚笼,走出自己的一片绚烂天地

  最后我想说的是囚笼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一颗相信自己走出囚笼的心。

  《失语者》读后感(六):无处遁形

  “只是有机会用这样一个看似空的躯壳,让他们跨过了永远(我觉得永远 改成 平时 更贴切。)都不敢跨过的那条线。”人性在无人监管时,在面对无助弱者时,会可怕、恶心卑劣到什么地步!!看了这两节,深感反胃,愤怒悲伤。此书本是作者自传,所记本非杜撰,观照现实,一直以来,各地疗养院护理院福利院这些名称看上去温暖的地方,有多少黑暗事件,都是社会的隐痛!!尤其是去年我参加青协活动去了一家护理院,与一位还算有良心的护工交谈,了解了一些其实不算是秘密的黑幕,虽然之前清楚这类地方其实会有冷血之流,但是现实还是更加令人震惊与痛心。披着家园外衣的监牢,光环之下是灰暗冰凉。那些无助的灵魂的呻吟与被吞噬的呼救,挣不脱,不知何处是恐惧尽头,我不忍去想象他们会有多绝望!!!

  但是我们必须明确一点,不管何时,人在做,天在看。我发这些话其实也很无力,只愿这些话让更多的人了解一些真相,也许还不够曾经错过的人悔改,那就希望还有心存善良的人们看了之后,真的能尽力去做一些改变。毕竟第一步是心动

  《失语者》读后感(七):坚持创造奇迹

  很多年前我就有这样的幻想,想象自己变成了植物人,但是又有自己的意识,肌肉却不能动,心里该是多么的绝望。有一次在微博上突然看到有人推荐了这本书,一看这不就是写的我想象的东西吗,难道还有真人真事的存在?于是加进书单,今年终于读完了。

  这本书描写事例确实也和我想象的差不多,我当时没有考虑进去的正是作者唯一一点被别人发现的,那就是眼睛的能量全身肌肉不能动,依靠眼神迸发出来的力量让认读懂了他,顺便拯救了他。不过这之前他也经历了十年的痛苦,难以想象这有多么大的痛苦在里面。

  一方面的痛苦来自于自己,从最开始发现自己有意识的那一天起,他心里该多么希望有一天能有人发现这一点,这一等就是十年。随着时间越拖越久,心里是不是越来越绝望。一个意识就是唯一的人,这样的生活是不是一种地狱。在有人发现他有意识的痕迹后,带他去做测试,他的心里又该是多么多么的紧张。一旦测试没通过,他又得面临那地狱般的生活,生活中的有些人面对这种风险度极高的选择时,可能自己那一关都过不了吧。但是对他来说,这个选择只能让自己全身心地去执行,没有退路

  另一方面的痛苦在他的家人那一边。十年如一日地照看一个看上去已经没有知觉的植物人,也是多么心力交瘁的坚持啊。更何况家里还有两个小孩需要照顾,让妈妈后来都动摇了,都希望放弃自己的亲儿子来节省精力给另外两个孩子。一个母亲能有这样的想法得担负了多大的精神压力。我们能去责怪她吗,不亲自置身其中是不可能了解这些酸楚的。幸好的幸好,他的父亲一直坚持了下来,始终对他抱有信心。这是决定性的。如果所有人都放弃了他,那他的一生也就这样早早画上句号

  当然还有那个发现他有意识的护工,我愿意把她称作降临人间天使。她用自己独特方式拯救了一个人,给了他黑暗深渊里的一束光,这束光对他的作用可能这位护工都不会知道有多么的重要。所以不以善小而不为,可能自己的一个小小善意举动,对另一个人来说就是生活的重大转折。

  可想而知,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这样的人,没有获得这样的机会实现重生,几十年都困在了自己植物一般的世界里。可能大部分人都被早早放弃,早早地离去了吧。坚持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事,没有坚持下去是一个普通人常理中的事,也没必要去责怪。但是若一个人坚持一件事很久很久,不管做的是什么,都值得我发自内心的敬佩。生活中热爱跑步的人,热爱健身的人,热爱阅读的人,等等,都是值得敬佩的人。坚持都能创造奇迹。

  《失语者》读后感(八):【失语者】给了我正能量

  【封面文字】

  我想让你们都停一下,真正思考一下没有声音,没有任何其他沟通方式的世界。——马丁.皮斯托留斯

  你站在这个世界里,思想划出一道闪耀的光芒。但没有人知道这一点,因为你是一个失语者。你无法告诉任何人,人们似乎看不见你的存在,而你却不知道为什么。

  对一个失语者来说,最艰难的不是如何与人交流,而是如何让人倾听。

  【内容

  2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这种电影情节:一个人醒来后已经变成了魂魄,但他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我当时就是这种情况,因为人们似乎看不见我,而我却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回事。不管我试着怎么努力呼喊和恳求,都没有人注意我。我的灵魂被困在了一具无用的躯体里,手脚不听使唤,喉咙也发不出声音。我无法发出任何信号或声音让人们知道我其实已经回复了意识。我只是个隐形人——一个灵魂而已。

  4

  地面蚂蚁生活的世界充满了战争冲突,一刻也不停歇。其血腥和残酷程度丝毫不输于任何人类的争斗历史,却只有我一个见证人。

  11

  我是在海底费力爬行的海洋生物。好黑,好冷,环绕我的只有黑暗。

  但突然间头顶隐约有光在微微闪烁,我不知道那是什么。

  冥冥之中有个声音告诉我,一定要努力触摸到那闪烁的光。于是,我努力向上蹬脚,试图触摸到上面轻轻掠过的点点微光——水波起舞,光影变幻。

  眼镜聚焦。看到踢脚线。我敢肯定这和平常的踢脚线不一样,但我也很纳闷自己是怎么知道的。

  一抹轻柔掠过我的脸庞——是风。

  闻到了阳光的芬芳。

  音乐忽高忽低。孩子们的歌声时近时远,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直到最后回归寂静。

  那些光显得更亮了,离水面已越来越近。我想冲破水面,却做不到。万物都在动,我却动不了。

  18

  其实长久以来我就像被困在一个贴着标签的囚笼里。谁又不是这样呢?你是“叛逆”儿童或“娇柔做作”的情人吗?你是“总爱唱反调”的兄弟姐妹,或“长期饱受折磨”的配偶吗?这些标签让人们更容易了解我们,同时也会把我们禁锢起来,因为这样人们就无法看到我们的另一面。

  我们对彼此都有固定看法,虽然事实可能与我们自认为所看到的情况大相径庭。

  22

  她叹了口气。我在想,她知不知道因为她最近总是在喝咖啡,她的呼吸都有苦味。

  24

  这个世界又一次让我惊奇。有时我坐在车子里,看见外面的世界一闪而过。除此之外,我和这个世界毫无联系。

  74

  那天很糟糕——不是因为发生了什么糟糕的事,而是因为什么都没发生。

  92

  有时为了在争吵中争得上风,谎言往往被说成事实。

  人们也在其他方面展示着自己:他们的触碰是温柔体贴,还是粗暴冷漠;他们走进房间的时候是不是拖着沉重的脚步。如果一个人没有耐心,那她帮我清洗或喂我吃饭的时候会叹气;如果一个人生气了,他帮我脱衣服的时候会比平常粗暴一些。喜悦就像弱电流通过一样,仅会发出嘶嘶的声音,而焦虑则有大多迹象了,如为了掩盖焦虑而啃手指甲,或者一遍遍把头发拢到耳后等。

  然而,最难掩盖的可能就是悲伤了,不管人们觉得自己掩饰得多好,悲伤总会以某种方式渗透出来。你只需要看一眼就能发现这些痕迹,但多数人不会去注意这些痕迹,所以好像很多人最后都会感到孤独。我觉得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中有些人会跟我谈:同另一个生物倾诉——不管他多么死气沉沉——也比没人倾诉要好。

  106

  大海吸引着我,同时也让我恐惧。这些年来,我学着去喜欢海水支持着我,让我的身体浮上去,这最能让我感到自由。但我从来都害怕去想象,对于大海我没有一点儿防御,如果开始下沉,我无法蹬脚或用胳膊划水。

  148

  儿童或成人因为太虚弱,不会说话,或是无防御能力,因此他们无法告诉别人他们的秘密。

  200

  生活就是冒险,即使这让你感到害怕。

  如果要找到真爱,找到能够同我一起去过一生风雨的人,我不会伪装成一个不真实的自己。不管在讨论什么,我都想对乔安娜完全诚实——不论是我受的虐待,我所需的照顾,或是我体内的性欲等——因为我不能让恐惧强迫我去隐藏什么。

  gt;>>>>>

  这本书讲的是主人公从一个空洞的幽灵男孩变成一个真实的人,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的人的故事,期间经历了十多年。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完全没有想过要去了解那些瘫痪的人的内心,没有想过原来他们也是有思想有需求的。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都是紧绷着神经,跟随者作者一同经历那种想表达又无法表达无助,不管“我”内心如何呐喊,如何哭诉,如何恳求,却始终无人知晓,没有人注意自已,捕捉不到别人直视的眼神,自己就像一个如同空气般的幽灵。那种不安全感就像一个人抓着一块木板漂浮在无际的海洋中间,看不到海岸,双手无论怎么努力地划水,怎么努力蹬脚,却始终看不到岸边,该放弃还是该继续呢?

  在黑暗的疗养院里,因为无法反抗,“我”便成了别人的出气筒,被虐待,被毒打,被迫吃馊饭,被强暴,被侮辱。然而受尽这一切却无法向别人诉说心中的不满,反而还要被迫默默接受每年去疗养院一两次,每次两三星期,甚至六星期。

  因为自己无法自理,很怕遭到别人的嫌弃,很怕惹别人生气了就没人帮自己翻身,喂食,大小便……没有决定的自由,事事不管愿不愿意只能接受。

  实在很佩服文中“我”的坚强。他争取自己表达的权利,争取自己的工作,争取自己的爱情,最后他争取得了自己的人生。当然,他最后能争取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家人的支持,别人的帮助。没有这两点,无论他意志怎么坚强,思想怎么能飞都没用,因为他是一只困在囚笼里的野兽,只有在别人帮他获得自由他才能展现自己。

  这本书告诉了我,我是多么的幸运,我健康,我自由,我可以去做很多很多的事,或许一件很小很小,小到我无法注意到的事,比如决定今晚吃什么,却是一些人梦寐以求想做到的事。

  很喜欢这本书,从黑暗的角度给了我正面能量的一本书。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失语者》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