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漫游者寄宿所》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22-05-16 02:05: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漫游者寄宿所》经典读后感10篇

  《漫游者寄宿所》是一本由[德]赫尔曼·黑塞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2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漫游者寄宿所》读后感(一):向内的路

  谁找到了向内的路,

  谁在苦思的瞑眩中

  悟到,

  智慧的正果在于

  把神和大千世界

  视为心的所映所摹:

  他的一行一言就会

  和他的灵魂,神和尘世

  的宅寓,融洽无间。

  小画和书都很好

  《漫游者寄宿所》读后感(二):学了德语再读

  诗歌要读原版,怎奈不识德文。黑塞对风物的描写还是很顺畅暖人的,一如他的哲思。翻译也还可以吧,味道上面中文诗还是要读中国人写的诗,毕竟语言的东西就是这样,有它的局限,才有它了独特的魅力。

  我的心必须随时准备,

  回应生命的呼唤,

  今日的磨难,

  许是明日的恩惠

  有时候,鸟儿的啾叫

  或枝叶间的风嘶

  或远村舍的犬吠

  都会使我谛听良久,陷入沉思。

  ……

  《漫游者寄宿所》读后感(三):爱自然的黑塞

  前几个月好像找过他的书来看,但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今天在图书馆随手拿了一本诗集,觉得有几篇写得还挺有意思。

  《咏书》这首写得深得我心,“世上所有的书 都不能贻你好运如鸿鹄,但它们能使你休憩 于你心中的宅寓” 在你累了的时候,如果有一本书能慰藉你的心灵,给你温暖;在你急匆匆前行时,如果有一本书能让你反思自己的初衷,认清方向,那能遇见这本书,是何其幸运,因为在漫长岁月中,哪怕你再也没读过那本书,那本书也会像星星一样,在你的世界里熠熠生辉。 第二首的最后一段也很美,“繁华世界就此别过,我曾爱之弥深,即使我无所获,我仍感不虚此行。” 当你追逐你所渴望的任何事物时,当你投入以百分之百的热情时,我知道你都是鼓足了勇气才决定的,你不会后悔你的选择,因为我知道,你是个自在洒脱的人呀。

  《漫游者寄宿所》读后感(四):他的呼吸

  这本小集子,我读了很久。还曾特别到公园湖中心的彩虹桥上去,大声朗读。我努力想要屏蔽生活琐碎的干扰,努力想要超越语言翻译的障碍以及个人领悟感受上的差异,去聆听诗人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并且,一定是那种无视也无需仰视他头顶上的光华,纯粹的陌生的聆听。

  推荐说诗歌对黑塞而言是“灵魂对经历的反应……诗最先只对诗人自己说话,是他的呼吸,他的呐喊,他的梦,他的微笑,他的挣扎”,然而在我看看来,诗歌不过是诗人散落的真实的表情符号。诗人的灵魂在各处漫游、寄居的时候,我们所能追寻的踪迹,便是这些散落的真实的表情符号。

  时光骄傲而又调皮,它掩盖隐藏了诗人的嘴角、诗人的眉眼、诗人的音容笑貌,却遗留下来这些真实的表情符号,让人追寻,让人猜想,让倾倒聆听。这本小集子我读了很久,但读懂的却很少,然而它却成了一种牵绊,让我时时揣摩,时时想念。某时、某地、某种情形之下,我会不自觉地想:黑塞表达的那个是不是就是眼下的样子;黑塞想要表达真的是这种样子吗;而且只是这种样子吗;用德语表达的样子究竟是怎么样呢……如果说这是他的呼吸,那究竟是应该混合着雪茄的味道,薄荷的味道,还是可可的味道呢?

  投我以一瞥,

  像烛焰

  在夜里熄灭

  只留给哀伤的心

  《漫游者寄宿所》读后感(五):漫踱之音:《漫遊者寄宿所》讀後速記

  《漫遊者寄宿所》的詩歌有兩點值得留意:取材自然的田園氣息與歌頌生命的積極能量。赫塞的描寫與抒情都是直接的,書中每首詩作的主題統一而明顯,坦率地表達他對自然與生命的熱愛,這風格大抵上承了歌德與荷爾德林。

  他對時光與生命的流逝雖有嘆息,但他始終覺「活過」比「終必消逝」更為重要,例如在〈晚秋漫步〉一詩中,他早已接受了那份感傷,但仍然選擇以詩句去歌頌萬物。

  赫塞的胸懷是寬大的,在融入自然、探索自我時,他經常想到前人與後世,例子可見於〈千年以前〉、〈在百仞園城堡〉、〈漫遊者寄宿所〉等詩。這種跨越時空與世代的視野,自然可與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的「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作一對照,赫塞在面對蒼茫天地、歲月悠悠時,或許也會驀然下淚,但卻並非出於愴然。

  集子中以中國文化為材的詩歌包括〈雨季〉、〈給一位中國歌女〉,兩首描寫的重點多集中在「琴音」上,可看出赫塞在接觸中國文化時的注意力放在聽覺上。自然,像不少取材東方的詩人一樣,赫塞的詩歌也有涉足日本的部分,例如〈日本一處山谷中被風雨剝蝕的古老佛像〉、〈禪院的小和尚〉這兩首,都充滿禪機,譯本文句亦甚能重現中國佛教的語言色彩。

  最後抄錄這首〈無常〉,是詩集裏最能觸動我的其中一首作品。

  〈無常〉

  自我生命之樹

  落葉紛紛飄墜,

  哦熙攘的花花世界,

  你曾為之飽饜,

  為之飽饜為之疲累,

  你曾為之沉醉!

  今日風華猶茂,

  轉眼物化湮沉。

  俄頃飄風乍起

  拂我墓上之塵,

  我似童嬰,

  蒼天之母把我俯臨。

  我重睹她的眸子,

  她的眼神是我星辰,

  萬物都將逝去,

  欣然化作塵灰。

  惟有天地之母,

  我們生之所自,

  以靈指於逝去之風。

  《漫游者寄宿所》读后感(六):在散文与诗歌中记录对历史和社会的观察与思考

  来源:北京晨报 时间:2013年2月20日 作者:刘婷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语作家赫尔曼·黑塞散文集、诗选《朝圣者之歌》、《温泉疗养客》、《漫游者寄宿所:黑塞诗选》日前由世纪文景策划推出。据出版方介绍,黑塞常被人说起的是他的小说,也因小说闻名于世。但他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与散文家,这些散文多记录的是他对历史、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

  出版方介绍,《朝圣者之歌》、《温泉疗养客》以及《漫游者寄宿所:黑塞诗选》是在《朝圣者之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的基础上稍作增删编成,后者在市面上已长期缺失。此前,世纪文景已经出版黑塞的多部作品:《悉达多》、《德米安:埃米尔·辛克莱的彷徨少年时》、《盖特露德》、《罗斯哈尔德》、《黑塞画传》。

  据介绍,赫尔曼·黑塞是德国作家、诗人、评论家,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以《德米安:埃米尔·辛克莱的彷徨少年时》、《荒原狼》、《悉达多》、《玻璃球游戏》等作品享誉世界文坛。1923年,46岁时入瑞士籍。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自上世纪60年代起,黑塞就为美国大众喜爱,他出现在《史努比》系列漫画中,纽约的女大学生说黑塞是“今天美国需要的反物质主义的发酵酶”。黑塞的作品在全球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总印数超过一亿四千万册。

  对于黑塞作品的阅读,出版方表示,读过黑塞作品的人,多会为其中的人生阅历与感悟以及浪漫气息所打动,情不自禁回忆起自己的青年时代。他是很多人会喜欢上的作家,一个性情中人、坦率的朋友、人生的导师。

  此次出版的三部新书,《朝圣者之歌》是译者谢莹莹从黑塞全集中精选出的散文篇章,有其儿时回忆,有对战争的思考,有致亲友的信,有迁居杂谈,还有对故地的追忆,所有都离不开对人生的感悟。不仅让我们充分认识了黑塞其人,更是从他所展露的心灵、思索、喜乐悲愁乃至愤慨中,得到心灵的净化。黑塞的散文清新,表达出恰恰最无法表达的事情。

  《温泉疗养客》收录《漫游记》、《秋日人生》以及首次与中国读者见面的自传体札记《温泉疗养客》。这是黑塞作品中少为人知的一部书,记叙了黑塞晚年因坐骨神经痛到巴登疗养的故事。不像黑塞的其他作品,此文可称最为风趣的黑塞,那种在病痛疾苦中所表现出的乐观幽默以及对个体、生命、自然的思辨。

  《漫游者寄宿所:黑塞诗选》是黑塞的诗集,收录诗约百首。诗歌对黑塞而言,“是灵魂对经历的反应……诗最先只对诗人自己说话,是他的呼吸,他的呐喊,他的梦,他的微笑,他的挣扎。”他生命危机时期的苦难黑暗与混乱状态、内心的冲突与沟通也全都自然入诗。他的诗与他的小说、散文内涵完全一致。

  《漫游者寄宿所》读后感(七):黑塞 不能错过的作家

  来源:每日新报 时间:2013年2月5日

  黑塞常被人说起的是他的小说,他也因小说闻名于世。但他同时也是位出色的诗人与散文家,这些散文多记录的是他对历史、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任何读过黑塞作品的人,都会被黑塞作品中的人生阅历与感悟,以及浪漫气息所打动,情不自禁回忆起自己的青年时代。

  我最初读的是黑塞的诗集。后来又看到他的《悉达多》。说起黑塞的诗集,其实就是一部完整的,甚至无可替代的自传。这就是一位只要有过阅读,就一定会喜欢上的作家,一个性情中人,坦率的朋友,人生的导师。

  最近出版的中译本《朝圣者之歌》《温泉疗养客》以及《漫游者寄宿所:黑塞诗选》是在《朝圣者之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的基础上稍作增删编成,后者在市面上已长期缺失。此前,世纪文景已经出版黑塞的多部作品:《悉达多》《德米安:埃米尔·辛克莱的彷徨少年时》《盖特露德》《罗斯哈尔德》《黑塞画传》。

  我们再转回身,隆重地认识一下他:赫尔曼·黑塞,德国作家、诗人、评论家,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以《德米安:埃米尔·辛克莱的彷徨少年时》《荒原狼》《悉达多》《玻璃球游戏》等作品享誉世界文坛。1923年,46岁时入瑞士籍;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自上世纪60年代起,黑塞就成为美国大众的最爱,他出现在《史努比》系列漫画中,纽约的女大学生说“黑塞是今天美国需要的反物质主义的发酵酶”,他的“Do your own thing”也成为美国整整几代青年人的座右铭;在日本,黑塞是除了歌德之外最著名的德国作家;迄今为止,在日本和美国,黑塞是20世纪被阅读最多的德语作家。

  在目前已上市的中译本中,《朝圣者之歌》是译者谢莹莹从黑塞全集中精选出的散文篇章,有其儿时回忆,有对战争的思考,有致亲友的信,有迁居杂谈,还有对故地、对老年的追忆,所有都离不开对人生的感悟。不仅让我们充分认识了黑塞其人,更是从展露出的他的心灵、思索、喜乐悲愁乃至愤慨中,得到心灵的净化。黑塞的散文清新,表达出恰恰最无法表达的事情,无与伦比。这部精选散文,展现最完整的黑塞。

  《温泉疗养客》收录《漫游记》《秋日人生》,及首次与中国读者见面的自传体札记《温泉疗养客》。这是黑塞作品中鲜为人知的一部小书,记叙黑塞晚年因坐骨神经痛到巴登疗养的故事。不像黑塞的其他作品,此文可称最为风趣的黑塞,那种在病痛疾苦中所表现出的乐观幽默以及对个体、生命、自然的思辨,会深深打动人心。

  《漫游者寄宿所:黑塞诗选》是黑塞的诗集,收录诗约百首。诗歌对黑塞而言,“是灵魂对经历的反应……诗最先只对诗人自己说话,是他的呼吸、他的呐喊、他的梦、他的微笑、他的挣扎”。他生命危机时期的苦难黑暗与混乱状态,内心的冲突与沟通也全都自然入诗。他的诗与他的小说、散文内涵完全一致。

  《漫游者寄宿所》读后感(八):我们读黑塞读得太晚了

  来源:深圳晚报 时间:2013年3月3日 记者:李晓水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语作家赫尔曼·黑塞散文集、诗选《朝圣者之歌》、《温泉疗养客》、《漫游者寄宿所:黑塞诗选》日前由世纪文景策划推出。对于黑塞,中国读者并不陌生,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早已声名远播,当然也传到了中国。因为历史的原因,真正大量引进黑塞的作品是上世纪90年代。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黑塞常被提起的是他的小说,散文、诗并不多见。作为该套书的编辑王玲说,其实黑塞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与散文家。

  王玲介绍,上海译文出版社与人民文学出版社是最早的,当然七八十年代也有黑塞的著作面世,但那是另一回事。世纪文景这方面与前两者比起步比较晚,2009年推出了黑塞的四部小说,包括《盖特露德》、《罗斯哈尔德》、《悉达多》和《德米安》。特别是后两部,是黑塞早期重要的作品。而上海译文出版社主要是黑塞中期的作品,偏于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晚期的作品多。

  王玲介绍,《朝圣者之歌》是译者谢莹莹从黑塞全集中精选出的散文篇章,其中有黑塞儿时回忆、对战争的思考、致亲友的信,还有对故地、对老的追忆等等。所有这些,其实都是他对人生的感悟。这本书2000年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500多页的一个册子,市面上早已断货。三本书即是在《朝圣者之歌》基础上稍作增删编成,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增加了《温泉疗养客》,一个首次与中国读者见面的自传体札记,是黑塞作品中少为人知的一部小书,记叙黑塞晚年因坐骨神经痛到巴登疗养的故事。不像黑塞的其他作品,此文可称最为风趣的黑塞,那种在病痛疾苦中所表现出的乐观幽默以及对个体、生命、自然的思辨,深深打动人心。

  《漫游者寄宿所:黑塞诗选》是黑塞的诗集,收录诗约百首。“是他的呼吸,他的呐喊,他的梦,他的微笑,他的挣扎。”他的诗与他的小说、散文内涵完全一致。王玲介绍说,黑塞的诗以前在中国没有出过单行本,内中还有不少黑塞不同时期的水彩画,也是目前国内少见的。

  王玲说,自从作为黑塞这套书的编辑后,她有针对性地阅读了黑塞的大量作品,感受最深的是,读黑塞读得太晚了。读黑塞的小说,你能感受到他只是在写自己,你能感受到他内心的那种挣扎。王玲说,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读黑塞都会有种切身的感受,特别对于当下的青年,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各种各样的情绪,甚至病态的思绪、价值观,读黑塞,他会给你一个正面的引导,同时使你的能量得到一次释放,他会告诉你,你不一定要跟别人一样,你不必随波逐流。

  王玲说,黑塞的散文充分表现出他的喜乐悲愁,记录着他心灵的历程。他并不关注政治,他更关注的是人性。所以他逃离了法西斯的祖国,被骂为罪人。历史一页页翻过去,这个祖国的罪人早已是祖国的骄傲。王玲介绍说,黑塞的故居保护得非常好,博物馆对公众开放,经常会举办一些纪念活动,表达对他的仰慕。今年是黑塞逝世50周年,德国《明镜》周刊做了一个黑塞的专题,有意思的是,封面文章的标题是“捣蛋鬼”,来纪念这样一位性情中人、坦率的朋友、人生的导师,一个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

  《漫游者寄宿所》读后感(九):读黑塞能唤醒我们本性

  来源:深圳晚报 时间:2013年3月3日 记者:李晓水

  世纪文景日前策划推出的德语作家赫尔曼·黑塞散文集《朝圣者之歌》、《温泉疗养客》,由七十多岁的女翻译者谢莹莹翻译,另一部诗集则由其丈夫欧凡先生翻译,共谓珠联璧合。作为多年来从事德国文学研究的黑塞中文作品主要翻译家之一,谢莹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黑塞的作品是超越时空距离超越文化距离的。

  深圳晚报:您翻译过黑塞的哪些作品?

  谢莹莹:我翻译过的黑塞作品主要是他的散文,收录在2013年刚刚出版的黑塞散文集《温泉疗养客》和《朝圣者之歌》中,还翻译了文集《黑塞之中国》,从中可以看出黑塞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黑塞的诗选《漫游者寄宿所》则是我的丈夫欧凡翻译的。小说方面我和年轻学者一起翻译过《德米安》、《罗斯哈德》、《盖特露德》,是相对比较早期的作品。

  深圳晚报:您是在什么时候接触到黑塞作品的,它给了您什么感受?

  谢莹莹:我最初读黑塞的作品不是小说也不是诗歌,而是一本少为人知的自传体札记《温泉疗养客》,一读就被吸引住了。书中的黑塞简直就是个爱埋怨爱唠叨的小老头,觉得什么都不对劲。不过他在疾苦中对自然社会对个体对生命以及对自我的思考很深刻,书中也展现出一个人在痛苦中的自嘲和幽默感。我从这本书里真正学到了“爱,一切快乐和福分的奥秘皆在此中”。那个时候我被病痛折磨得半死不活,黑塞説自己被病痛占有而不是占有它,給了我极大的启发。

  深圳晚报:您读过黑塞的哪些作品,觉得作为中国读者还有哪些遗憾?

  谢莹莹:黑塞所有的书我几乎都读了,大家喜欢的诗歌和小说我也喜欢,不过我觉得他的散文、书信集和书评也同样有意思。我觉得书信没有翻译成中文,对于中国读者是个极大的损失。书信让我们看到一个活生生的黑塞本人,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位作家。比如他十五岁时,在经历了濒临死亡的危机又被送进精神疗养院时,在愤怒无助中给父母的一封信里写道:“从我的立场出发,我要像席勒那样说,’我是人,是有个性的人’。” 这样强调“我是人”, 强调人应该服从自然天性, 强调人的权利和尊严,在少年黑塞在给父母的许多封信里出现了许多次。成人后的作家黑塞,他小说的中心主题就是这种对个体独特性的维护与尊重。

  深圳晚报:看得出,您非常喜欢黑塞的散文,那么您作为黑塞散文的主要翻译家,谈谈他的散文吧?

  谢莹莹:黑塞的散文很多,除了湖光山色、花草树木、生老病死,还有对亲情友情的追忆、对时代诸多现象的思考和批评、对文学的艺术的看法,许多是自传性文字。《漫游记》中的短文实在优美,即使没有在欧洲小城生活过的人,读了也会喜欢的。我们自己走过许多欧洲小地方,对他的描写和感受,感同身受。 《漫游记》收在《温泉疗养客》一书中。《生平简述》和《魔术师的童年》是他的自传加上点幻想,活灵活现,挺有意思的,收在散文集《朝圣者之歌》中,两本书里的散文是我读了好几本原著后挑选出來的,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标准,是我自己的爱好,也是符合黑塞的特色的一些散文。

  深圳晚报:今年是黑塞逝世50周年,您认为今天黑塞有什么意义?

  谢莹莹:我认为黑塞的作品很大的一个特色是,世界上无论何处,何种社会制度,何种时代,都有许多读者觉得这些作品在与自己对话,而且这些读者男女老少都有,也就是説,他的作品是超越时空距离超越文化距离的,这很值得人们思考。我想主要是因为黑塞本人在写作时是万分真诚,他把自身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汇入作品,并将其特殊性转化为普适性。他孜孜不倦为个体的尊严和权利代言,旨在帮助个体寻回自我,按照自己的天性去生活。这正是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所向往的。最近,一位青年读完了《在轮下》,大有感叹地对我说:“那讲的就是我们呀!”正因这一点,读者读他的作品时总能感觉心有戚戚焉。在一个急功近利物欲横流的时代,在一个人们感情麻木、思想混乱的社会,读黑塞或许能够唤醒我们对精神追求的渴望,寻回我们被外界的重重魔障所掩蔽的本性。在这个意义上,黑塞对我们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

  赫尔曼·黑塞(1877年7月2日-1962年8月9日)德国作家、诗人、评论家,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以《德米安:埃米尔·辛克莱的彷徨少年时》、《荒原狼》、《悉达多》、《玻璃球游戏》等作品享誉世界文坛。1923年,46岁时入瑞士籍。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黑塞有着深深的中国情结,特别热爱李白、老子、庄子,道家思想对黑塞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黑塞的作品在全球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总印数超过一亿四千万册。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漫游者寄宿所》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