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读后感(一):吃货的春天
人生那么短,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浪费”二字有调侃之意,其实是指值得花时间的意思。对我来说,值得浪费时间的有不少,阅读算一,为家人做饭算一。
貌似阅《吃货》浪费了我的时间,其实,也有收获。其一是那些描写食物味道的华丽词汇语句,让我大开眼界(并非是食物让我大开眼界)。其二是我不再散漫地对待厨事。换一句话说,就是我从此后,会更加用心为家人烧制食物。
为家人烧菜做饭,是美好的事情。母亲曾经为我烧制的食物,至今仍温暖着我的心。我想,待孩子们长大了,回忆从前,能由衷地说出这样一句话:爸爸烧的菜是最好吃的菜。那么,花再多的时间“浪费”在烧菜上,也值。
吃货的春天,于家里萌发、开花、结果。而非上馆子。
《吃货》读后感(二):对面的“吃货”看过来
对面的“吃货”看过来
【文】王传言
于是乎,无论是西餐、中餐还是特色餐馆中的特色菜肴都在作者的笔下妙趣横生起来,最关键的是作者不仅是在诉说,更是配置上无与伦比、秀色可餐的美图,更关键的是还配置上餐馆的地址和电话,这些岂不就是一本“吃货”的完整版京城指南吗?这里有阿丽雅的国际风范、北京亮的全力以赴、布鲁宫的融合特色、美食在民间的翠清、大永徽的改造徽菜风格……
一个人的味蕾形成固然很早很早,但较之于一个人对于一个地方的情愫可以透过饮食反应出来,只不过关键的是一个人原本的口味和后来的口味变迁之间的矛盾纠葛。你看,《吃货》中的这三十二家餐馆哪个不是独具一格的呢,单单是驰名中外的厉家菜就可以说上一天一夜没完,还有被法国人已经遗忘了的福楼。可以说,有的大家已经熟知,有的大家可能还一次还没有听说,那么就跟着作者的笔触和画面来逛逛吧!
“味道是中国菜的灵魂”此言不虚。当你在一座城市举目四望找不到可以落脚的餐馆时刻,不妨带上这样的一本书,它或者会给你些许帮助,尤其是在偌大的京城。你所知道的有之,你所不知道的也有之,所以,你还在犹豫什么呢?那些试图将“吃货”行径发挥到极致的人们本应该有这样的气魄和勇气,来,让我们一个一个逛将过去吧!
《吃货》读后感(三):最好吃的是用心做出来的
一本叫《吃货》的书,写的是在京城,一个吃货请客吃饭二十九家馆子,如:西餐厅阿丽雅、法式餐厅布鲁宫、湘菜餐厅翠清、徽菜餐厅大永徽、川菜餐厅馥园、浙江菜餐厅孔乙己尚宴、日本料理西村,皇家私家菜馆兰亭厉家菜等等,光听餐馆名,就知道这些馆子可不是一般的馆子,不是一般人吃得起的馆子,不是一般人吃得饱的馆子,我实在想不出来是什么人去这些馆子吃饭,答案只有一个:有钱的吃货。书中上百道菜,图文并茂,总的感觉是做这些菜是在浪费时间,比如川菜馆馥园的开水白菜。“这道菜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功夫首先在于汤汁,汤料以猪肉、肥鸡、火腿吊汤,再用鸡泥子来吸附汤中浊、腻,反复数次,高汤才能清澈如水。其次是在于百次的处理,馥园厨师精选四川白菜中最嫩的黄烟白,去掉外面两层筋膜。这道菜的特点是咸鲜清香,汤清似水,却回味无穷。”不过有人说了,人生就是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总的感觉是书中的菜好看可能好吃但是就是吃不饱,也拿馥园开水白菜水,白色汤碗里飘着几片不足手掌大的菱形白菜叶,估计黄夏木吃也不够。不过又有人说了,人生最大的意义就是审美。有钱的吃货,花钱买来看看就开心,何况还可以吃。
每个人天生就是一吃货。比如:黄夏木生下来就喜欢母乳,现在吃辅食,爷爷每天变着法的给黄夏木做饭菜,蒸嫩蛋、番茄炒蛋、鱼肉稀饭、猪肝牛肉稀饭、土豆泥、牛肉炖萝卜、肉圆白菜汤、菠菜汤等等,不过重复两三个星期后,黄夏木就开始不赏脸了,见到送向嘴边的美食就把头转向一边,还可以把不喜欢吃的食物吐出来,然后哭叫着发泄着自己的不满。黄夏木的妈见此情况发飙了,说就不能开发点新菜品吗?还说数落我不用心不关心不着急,说她是在和我们一家人在对抗。就像收获杂志的叶开说他和整个大陆的语文对抗一样的义正言辞,器宇轩昂。这不,我开始为黄夏木做心形蛋烘糕,蒸有动物外形的馒头了。黄夏木又能够欢欢喜喜的吃了,从此一个超级挑剔的还没有张牙的小吃货诞生了,但是不知道以后黄夏木有没有足够的钱和时间吃遍书中京城二十九家馆子。
《吃货》在序中说“在这里需要声明的是,我们并未推荐那些所谓物美价廉的馆子。多年的吃货经验告诉我们,或许这个世界上确实有物美价廉这种东西,但一定不会在饭馆里出现,食材的好坏以及厨师的手艺,在很多时候是与价格成正比的。或许有某些馆子能够做到,但却是太少太少了。”
对于一个人有感情有记忆的人来说,最好吃的不一定是最贵的,无数的影片告诉我们最好吃的其实是最用心做出来的食物,在《食神》中是一碗黯然销魂饭,在《味道男女》中是一盘炒合菜,在《爱情呼叫转移》中是一碗杂酱面,而对于黄夏木来说则是她在家里吃过的所有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