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德鲁克的管理智慧》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8-30 05:27: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

《德鲁克的管理智慧》经典读后感10篇

  《德鲁克的管理智慧》是一本由(美) 克雷格•L.皮尔斯 / (美)约瑟夫•A. 马洽列洛 /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8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德鲁克的管理智慧》读后感(一):历久弥新的管理智慧

  以前也曾看过德鲁克相关的书籍,偏管理类的基础理论,也不乏人文主义色彩

  本书作者之一,约瑟夫A马洽列洛,是德鲁克的朋友,曾为德鲁克代过课,据说这本书的得来也是一门名为“德鲁克的管理智慧”的课程。约瑟夫与德鲁克很熟,并与之合著出版书籍,一直是德鲁克学院教授,由他书写的德鲁克,应该说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事。

  作为世界范围内有深远影响的一位管理学大师,德鲁克为我们构筑了管理学的宏伟建筑。他涉足多个行业,并从多个行业中总结出最基本最适用的管理学原理,并将之升华为共通的管理哲学

  这本书里讲述的便是德鲁克的一些核心价值观:人是最重要的。 在所有的商业活动中,人是公认的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以人为本观点便是在德鲁克管理理念基础上的提炼。本书中,所有的问题的出发和回归点也都在于讲人的问题:什么人,什么事,再什么人怎么做事。尤其是在当前时代发展前提下,人的变化因素考虑其中,针对知识工人的管理提出延伸的观点。

  德鲁克说:“管理就是界定企业使命,并激励组织人力资源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因为德鲁克所站的制高点,使他更专注于宏观层面深入思考管理问题,甚至有全球性的,世界性的发展管理学理论。但感觉联系实际的问题上,管理的应用性还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应用。偏理论而应用性相欠。

  在此之外,文中还有较多篇幅讲到经济哲学社会民生等问题,非常开阔眼界。 2012-11-17 18:42:00

  《德鲁克的管理智慧》读后感(二):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光辉

  我第一次接触彼得•P•德鲁克大师的著作,是在2008年,那时我在读公共管理的研究生进修班课程,读了德鲁克的一套入门级的管理学丛书。从那之后,我知道,在管理学论著最权威丰厚方面,在为管理者指路最清晰最前瞻方面,非德鲁克大师莫属。

  最近,我有幸再一次“接触”德鲁克先生,不过,这一次读的不是德鲁克写的书,而是写德鲁克及其著作的书——《德鲁克的管理智慧》 。这本书由德鲁克生前最亲近的十八位门生通力合作、共同完成的。这十八位商业思想者深入地分析了德鲁克对当今时代最关键问题的观点,覆盖了从营销、领导力、战略公司治理的每一个商业领域,是对德鲁克不朽的管理思想和人生智慧的透彻解读丰富、发展和应用。

  断断续续用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将整本书读完。读得很吃力,很多地方绞尽脑汁去理解,却始终无法清晰理解。然而,欣慰的是,却也有很多地方令我读来熟悉亲切,比如第五章“德鲁克论公司治理”,第十二章“劳动力市场和人力资源:管理体力人和知识工人”等。总体而言,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光辉让我对管理学及对管理的具体实践又洞察得明晰和透彻了一些。

  从管理理论,到管理实践,是个艰难跨越的过程中国的企业如此,我的小企业亦如此。愿大师的智慧光芒指引我们更好地走在管理的道路上,更好地经营事业

  《德鲁克的管理智慧》读后感(三):大师新解

  对于彼特德鲁克这样的大师而言,每年新出版和再版的图书实在多如牛毛,那么怎么在这些书中筛选到自己需求的书呢?

  我觉得重点就在于创新,与时俱进的一种状态

  自然,我认为本书就拥有这样的一种状态。用更接近生活语言来解读大师。虽然解读这个词早就被用烂了,但我还是想说,所谓解读并非是对大师思想的还原,而是发展和进步。

  至于我是怎么看出来的?

  很明显,是目录。我的一位老师告诉我,读书最优先看目录,如果这个目录不能给你带来任何好感,那么肯定不是一本好书

  在本书的目录中,我找寻到了德鲁克思想和现实社会的结合。比方第十章让非凡魅力见鬼去吧:为什么关联型领导力和品格很重要,第十一章知识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与自我管理实践。这些都是和当下社会息息相关,并且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也正是大多数人所关心的。

  不过,在试读的环节中,我觉得本书的数据仍略少,可能作为畅销书这是让人更易理解,但我觉得一个严谨的管理学书,应该把其至少作为附录。

  《德鲁克的管理智慧》读后感(四):德鲁克撒下的种子

  古人讲“立德立言立行”,但在我看来,最重要的还是要“立子立孙”。耶稣的传教靠的是十二门徒,孔子的传承靠的是董仲舒、朱熹、王阳明,当年禅宗的南北之争,六祖慧能不一定比神秀能说,但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比神秀的强,最终也赢得了正统说法。可见,要想传芳百世,做好人不如当好老师,而德鲁克显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有了德鲁克管理学院。

  《德鲁克的管理智慧》恰好就是德鲁克收获果实。为了纪念恩师,2007年春天,在德鲁克管理学院的教授集会上,大家决定共同开设一门课程“德鲁克的管理智慧”,讲述德鲁克在各自领域的发展与影响,而这门课程的内容也就汇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本书。

  全书共分为十六章,每章主题各异,但其实依然还是回到了管理学的三大基本问题:什么人管事,管什么事,和怎么管事。第一章“管理学作为人文学科”其实已经有相关书籍出版,《失落的管理艺术》,作者也就是两位主讲人。对应第十章“让非凡魅力见鬼去吧”,其实是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我们需要怎么样的管理者。

  虽然弟子继承师父衣钵是理所当然事情,但是弟子却不能照本宣科重复师父的观点,必须以关照现实的角度重新去思考如果师父在的话会怎么处理,因此这种思考更多的是升华和重新塑造旧有思想体系。而凯伦•E•林克莱特和约瑟夫•A•马恰列洛所面对的现实是领导者贪婪,2009年底,当次贷危机阴影还未离去,美国的失业率仍旧居高不下时,华尔街又开始发放大额的年底奖金给那些管理者。两位作者于是重新梳理德鲁克的有关观点,认为这种管理者教育缺失来源于管理学定位错误,应该将管理学作为人文学科,而非特有的专业学科。

  当然,德鲁克的更多管理学内容是关注于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处理只是工人的自我管理,实现劳动力市场和人力资源的有效配备等,依然是我们关注的热点,另一方面,我们如何去界定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组织三种重要组织之一的政府——其他两个分别为商业企业和慈善机构,如何处理政府与商业、市民社会的关系,都是日久弥新的话题。其实有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话题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储备是应该作为公用品还是作为个人投资呢?换言之,我们读书是投资还是责任义务

  有意思的是,这本书其实不仅关乎管理,还有关于经济、哲学层面的讨论。我也是通过本书才知道德鲁克与奥地利学派的关系,因此无论是关注于新古典学派还是管理学的人都可以买来研究一番究竟

  《德鲁克的管理智慧》读后感(五):旁观者箴言

  作为上世纪的管理宗师,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影响深远。上个世纪80年代,“德鲁克的管理革命”席卷西方,向德鲁克学习成为当时业界最为响亮口号。在德鲁克思想影响下,西方诞生了杰克•韦尔奇、安迪•葛洛夫、比尔•盖茨等企业领袖

  尽管德鲁克在多家商业机构有过丰富的工作经历,但他仍坦言自己缺乏商业实践的经验,并颇具自嘲精神地把自己定义为“旁观者”,他把自己的回忆录命名为《一个旁观者的冒险》,却革命性地带领东西方企业界在这场冒险之旅中实践出了大批成功典范

  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危机的弥漫和扩散,垂头丧气惴惴不安的企业界首先开始怀疑一直被奉作圭臬的德鲁克思维出了问题,于是评论界也极为配合适时煽风点火,煞有介事地抛出诸如“过去属于德鲁克,未来属于稻盛和夫”的言论,论据首当其冲地用上“德鲁克是一位旁观者和学者......而稻盛和夫却是一位实践者”,加之稻盛和夫一手创办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并均在经济危机中没有出现亏损现象的经营奇迹,成了商业评论界墙头草式拜山头的最大煽动力。

  事实上,我不是在这里对德稻的两家之言作出孰优孰劣的再次对比,诚然稻盛和夫用实践为我们明证了“敬天爱人”的东方儒释道核心思想对商业灵魂的成功改造和“自利利他”原则创造的企业财富对西方经济学“利己主义”引发的经济危机的巨大嘲讽,但我们却不能因此断言没当过厨子的人不能是美食家、没当过模特的人不能是设计师,没办过企业的德鲁克就不能讲管理,毕竟实践能检验真理,旁观者也最能看清。

  《德鲁克的管理智慧》由德鲁克管理学院的十八位教授合作撰写,分别阐释德鲁克的思想在各自研究领域的基础地位启发效应以及最新发展。通本阅读后便会豁然开朗,《管理学作为人文科学》之所以放在首篇的深刻用意,其实正为了说明德鲁克管理思想的核心基础,即把管理学作为一门人文科学来加以实践,因为管理学在维持人文科学的充沛生命力方面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这与稻盛和夫“敬天爱人”、“自利利他”的经营哲学其实是“一碗豆腐”和“豆腐一碗”的关系,两家之言不谋而合地将人文关怀作为企业管理的终极追求,无非一者在实践的摸爬滚打接受了真理的点化,另一者是在旁观别人的摸爬滚打中自省出了真理的所在,实则本是殊途同归的一脉。

  人说任何问题深究到最后都变成了哲学问题,而最物质形态化的企业创利,深究到最后竟然也脱离了物质的层面升华为人文领域的哲学命题,一切组织形态、盈利模式、管理办法演化为主观个人与客观存在的相互关系,倾听大师的智慧点拨,怎能不让人着迷。

  《德鲁克的管理智慧》读后感(六):【书评桃李成蹊

  德鲁克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管理学大师,贡献卓越,影响深远。

  作为一个观察者,他一直在试图“看到已经发生了的未来”,他尽其一生向社会的各种脆弱抗争,向着建立一个有效运转和负责任的企业和政府不断努力

  而作为一个老师,德鲁克深受他的同事学生爱戴,每一个接触过德鲁克的人都认为他非常谦逊品德高尚。他从不张扬夸耀,也不向别人邀功,平时为人诚恳真挚真诚忠实。从不吝啬自己的夸奖,还能毫无保留又令人尊重分享自己的想法建议。他用自己的行动给周围的人诠释了“身教重于言教”,感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深得人心

  德鲁克的这份强烈的感召力,使得这本书诞生,这是他的同事和弟子们的精诚合作,以此纪念他的百岁诞辰,从而让他的思想得以传承和发扬。这是一本独一无二的书,因为几乎没有人能够让自己的思想在多年以后还能够得到如此的延续和发展;也几乎没有人能够让自己的品格得到如此多后人的最诚挚的礼赞与祝福

  德鲁克的思想,一方面源于他对各个行业的潜心研究,使得他在这些行业都有着丰富的见识;另一方面,源于通过明确的哲学把看起来各不相关的多种学科整合在了一起,使他的思想拥有一致性和整体性。

  而这个明确的哲学,就是人文主义。说的通俗一些,那就是:“人是最重要的”。在德鲁克的管理哲学里,管理是人性充分体现。作为人,一方面我们需要自由:这是依赖我们生活本身的基本内容,包括最为根本的知识、自我认知、智慧以及领导力;另一方面,我们需要艺术:要求我们的想法智慧得到实现——它们必须是可实践和可运用的。这也就是说,要成为管理者,就必须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首先要努力地学习心理学、哲学、经济学、历史学、伦理学和等各个人文社学科知识,以及自然科学知识。然后要学会充分运用自己所拥有的这些知识去分析和洞察。最后,在运用这些知识时也必须要聚焦实际效果和最终结果,就像“治愈一个病人,教好一个学生,建造一座桥梁设计销售一套软件“那样。

  这样,我们就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德鲁克的同事和弟子们从人文精神的角度出发,结合各个领域本身的特殊性,各自在这本书中对不同行业都做了非常深入而有洞见探讨:从公司企业,到非盈利机构和政府机关;从人力资源,到知识工人和社会组织;从企业目的,到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营销;从自我管理,到伦理品格和人文精神。还有我们当下的养老保障、社会动荡、创新精神、价值观塑造等等急需面对解决的社会困境。可以说,书中的章节触及了社会的几乎所有方面,充分展示了德鲁克思想的广泛适用性,而,每一个章节的著述,让我们从中,汲取了不同的训示,让我们看到德鲁克的思想在他们手里得到了发扬光大、向前推进。

  在这进一步深入的分析中,可以看到,一个有效运转和负责任的社会,与社会的每一个领域息息相关。也就是说,只有每个行业都能够有效运转和负责任,这个社会才会健康有序。而每一个有效运转和负责任的单位,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是企业还是政府,是市场还是营销,还有是单位之间的关联与交互,都要做到平衡、公平、正义、创新和可持续,这个共通点,正是德鲁克管理的智慧。作者们通过自己在德鲁克之后的多年研究,更加坚信:无论是企业、政府还是社会,为了“做好事”,必须先要“把事情做好”。而管理者为了做好管理,就必须要把管理做好——把自己管好。强调我们作为人要终生学习、不断发展。因此,说到底,还是要做更好的自己。

  我们在书中不仅能看到德鲁克思想在这些作者们手中得到了传承,更看到了发展。他们继续了德鲁克未尽的事业,也为我们开拓了视野。因为德鲁克说过:”如果想要维持生存、获得成功,就必须不断创新,不断开拓。而创新开拓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到可以看到但尚未被看到的趋势”,而且能够基于已经存在的趋势采取行动,创造未来。预言未来的最佳方法就是创造未来。”

  于是,我们在这本书可以看到作者们为我们看到未来的趋势:关联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出现了多样性和相互依存这两股完全相反的离心力。多样性反映了我们每个群体各自居于的独特性,以及各自对对立的要求,要求我们接受自己的特殊身份,深刻理解并充分尊重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差异。而与此同时,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相互依赖的世界,在这样打的全球环境中,所有不同的群体个体都捆绑在了一起,我们要想取得任何一点的进步,都必须要相互尊重、共同协作,协作共享。

  于是,在这个充满着巨大张力的关联时代中,作者们也为我们指出了相对应的行动 —— 将多样性和互相依存整合起来,以此来创造更好的未来。更具体的针对于管理者来说,那就是使自己具有关联型领导力:首先要管好自己的任务,然后要将互动效应最大化,最后还要他人的任务做贡献。换句话说,未来的管理者,不但要完成自我超越,还要让自己善于社交与委托,同时还要具有协作贡献精神。也就是个人视角、组织视角、情景视角的三维一体。很显然,这并不是一份特权,而是一份责任。它不会去追求权力和特权而受到束缚,还能够调和多样性与相互依存之间的矛盾,从而满足许多人的需求。只有这样的领导力,才是真正重要、真正管用、真正发挥价值的东西。而为了培养这份领导力,除了迎合时代需求,更重要的是培养管理者的基本品格:诚信、真实、负责、信任和绩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份文献是一个历久弥新、吐故纳新的有机整体。正如推荐序所说,本书激励着学者和实践者们通过各自领域的努力,不断地挑战自己,能够让人振奋、发人深省。而这本书本身的低调出版,也反映了德鲁克谦逊的品格已经真正地成为了参与这本书工作所有人自己身上的一部分。而书中的译者也是经验丰富,不仅从事过多本书籍的著译工作,还有多年的管理咨询的经验。使得翻译质量有了很高的保证。他们自己也作为德鲁克的门徒,用自己的努力为我们带来了这本书。非常值得认真研读。

  《德鲁克的管理智慧》读后感(七):该是我们读德鲁克的时候了

  才云鹏

  德鲁克终于死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他完成了他的使命。他将管理学从单纯的商业招数发展提升到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并在随后的几十年,创建了一座极其浩瀚的思想宝库。由此,他不再仅仅是一个管理学家,而成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这种伟大之处在于,他的思想和智慧能够解决今日世界的各种困境,“不管这些困境是不同组织、不同政府还是不同个人所面对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他的遗产绝不仅限于其丰硕的思想,德鲁克的哲学给后人树立起一个榜样:如何研究并治理这个世界。

  很多人甚至没有觉得他已死去---他的思想进入了人文学科的方方面面!这种影响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至于人们以为他一直活着。

  与书名相同,“德鲁克的管理智慧”是2007年德鲁克管理学院推出的课程,其独一无二之处在于,每周都由不同的教授来上课,将德鲁克的思想延展到自己的研究上来。这些德鲁克生前最亲近的门生们之所以试图把德鲁克的思想遗产变成恒久的资产,在于他们更深知这种思想的博大与永远地切合时政。本书正是这门课程的全部精髓所在,对无法前去听课的读者来说,是一座真正的宝山。无论是对公司和商业,还是对团体和政府,在当代所有思想家和作家之中,还没有其他人能将管理实践产生如此深远又广泛的影响。想要找到哪一个组织敢于说其在实际运营中从未采纳过任何体现德鲁克管理原则,是非常困难的。从本书中我们将能看到,德鲁克许多原创性的洞察和想法都得到了验证,如今已融会到我们日常生活的DNA中去了。近闻老谋子和张伟平分道扬镳,媒体揣测其原因是一个要“叫好”,一个要“叫座”。如果张总读过德鲁克关于公司治理的只言片语,就会明白利润只是企业发展的手段之一,而不应该成为目的。德鲁克的思想,就是这么轻易就和我们的生活融合。他不是一个空谈家。

  德鲁克曾经说过,“我和经济学家们有一点共识,那就是我不是一个经济学家。”事实上,德鲁克有着极为敏锐的观察力,这有利于他更好地预测到经济的变化,这是那些学识浅薄、底蕴不足的经济学家无法做到的。他在二战期间被充分授权的美国劳动大军身上就已看到工业化组织的未来,1942年他就认识到的“负责任的工人”是皮尔斯2004年提出的“共享式领导力”的雏形。基于此,著名经济学家普拉克认为,德鲁克不仅是一位伟人,同时也是一位人文主义经济学家。这来源于他的一种能力,能够吸收并诠释很多方面的学术著作。米塞斯、哈耶克、熊彼特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他能够将其转化为自己更进一步的学问。正因为他是一个真正融会贯通的大思想家,他才能识别可以用数学轻易地简化和建模的经济的各个组成部分,其实都是有局限性的。

  尽管德鲁克被称为商业大师以及现代管理学之父,但本书将告诉读者,德鲁克一生的60%是聚焦于社会而不是商业。他自认为是一名社会生态学家。事实上,德鲁克的最后30年,完全投身于社会组织研究,从他将社会组织视为最伟大创新的源泉、满足人类需求方面最伟大的成果中可见一斑。在德鲁克的带动下,很多新的思想领袖都将社会组织作为研究的着力点,正如吉姆科林斯所说,“仅仅聚焦一个伟大的商业领域是不够的,如果我们只拥有伟大的公司,那么我们只能拥有一个富饶的社会,而不是一个伟大的社会。”

  德鲁克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思想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个道德准绳,这是管理学成长为人文学科的非凡基础。德鲁克第一个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与组织绩效统一起来。他强调个人的核心地位,强调企业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性,主张限制政府权力、主张合法性、主张法治,这使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良知,一名真正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管理学家,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思想家必然是不同声音的主要来源地。作为美国企业最重要的批判者之一,德鲁克以他的直截了当和一针见血,诠释了负责任、肯思考、有深度、无顾忌对一个真正的思想家是多么必要。可以想象,鉴于人心的贪婪对企业文化巨大的腐蚀力,德鲁克很早就将自己的年薪压低在一个非常低的层面,这种身体力行,将让我们国内很多边抨击经济制度边纷纷就任独立董事的经济学家们汗颜。

  在全球40%的人依然生活在具有很大缺陷的民主制度的国度中的现今,德鲁克的思想早已超越了商业管理,而直指政府、社会和人心,基于此,德鲁克的管理智慧不仅是有理由存在的,而且是非常有必要的一种精神指引和解决良方。日本管理者对德鲁克著作的人均阅读数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管理者,这是一个拥有发达管理体系科学的国家对思想大师的致敬,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当很多人的理论被德鲁克摧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更多的社会和管理问题依赖于从德鲁克这里找到答案。这样的人是有福的,德鲁克没有让大家失望。如果您通读了本书,将知道德鲁克的遗产该有多么丰厚。套用一句凤凰卫视的广告词,“让德鲁克去读书,我们来读德鲁克。”现在,德鲁克把书读完了,该是我们读德鲁克的时候了。德鲁克以其博大精深,甚至让初读者望而生畏,现在,这部《德鲁克的管理智慧》集中了德鲁克的全部思想精华所在,让读者在短时间内即可大致了解并整体把握德鲁克的思想脉络、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这是 本书的最大价值所在。

  《德鲁克的管理智慧》读后感(八):交流,学习与提升

  敝人从事中小型制造企业的运营管理有八年时间了,关于德鲁克的书也看过一些,单对这本书--彼得.德鲁克的管理智慧,想从以下几点来与大家交流下.由于敝人才学疏浅,还请大家多多指点与谅解.

  一.有无真正理解管理的定义以及企业应该或必须如何运用德鲁克的管理智慧来达到企业的效益.

  德鲁克说:“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但在现实中,我们的大多中小型企业也在引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但在行动与绩效(效益)上无法证明,因为没有授权专业的、经验丰富的以及执行力强的人士来实施;企业中长期经营计划不清晰.另外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授权严重不够与激励方式方法不对等,而导致形成“文字必管理”.用德鲁克的话说:管理不在于 “知”,而在于“行”.

  二.关于绩效衡量的问题

  首先一个管理者,应该是对企业的绩效与效益有责任的人,且一个组织的“士气”并不意味着“人们在一起相处得是否好”,其检验标准应该也是绩效.如果人际关系不以达成出色绩效为目标,那么实际上就是不良的人际关系,是互相迁就,并会导致士气萎靡.

  绩效衡量标准对于整个组织的绩效和个人绩效至关重要.经理人要为每一个人确定一种衡量标准.衡量的标准不但要专注于组织的绩效.而且还要专注于个人的工作并帮助他做好.他对成就进行分析、评价和解释.衡量首先要求的是分析能力,但也要求把衡量用来促使实现自我控制,而不是用作控制他人的工具.

  衡量常常被人滥用,因而是目前管理者工作中最薄弱的领域.德鲁克提倡衡量的结果应告知当事人.衡量有时被用来作为一种内部秘密警察的工具,向上司汇报有关一个管理者工作成绩的审查和批评,却连副本也不送给该经理人本人.只要衡量还像这样被滥用为一种控制的工具,它就将始终是经理人工作中最薄弱的领域.

  三. 我理解的德鲁克在管理上面的几个要点:

  1. 在与一些企业领导人的交谈中,我发现,他们太关注企业面临的一般性经营问题,迫切需要一些操作层面上的工具,即:“如何培养团队精神?”“如何编制预算?”等,而很少谈到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命、核心竞争力。关注和解决企业的一般性经营问题固然是管理者的职责,但是如果管理者仅仅从企业经营运作的层面上,而不能从“事业理论”的高度上来审视自己的企业,其结果只能是解决问题而非发现机遇。他只能在修修补补的困境中度日。

  请记住德鲁克的告诫:“任何组织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拥有一套自己的事业理论”。首先,扫描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确定企业的使命和其核心竞争力。如果您的企业已经获得成功,应当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引入新的事业理论;如果您的企业面临着挑战,应当设计出一套清晰、有效的事业理论。这意味着多年的艰苦工作、反复思考和探索实践。一个没有事业理论的企业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企业,而没有灵魂的企业是难以胜出的企业。”

  关注企业面临的一般性经营问题固然是管理者的职责,但如果管理者仅仅从企业经营的微观层次上,而不能从社会和时代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出发,对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中所出现的前所未有的变化作出敏锐的反应,那么他所培养的只能是“解决问题 ”的经理而不是发现机会、把握机会,甚至创造机会的“经理人”。

  2. 企业家精神既不是科学也非一门艺术,它是一种实践.可见对于实践的重要性,运用行动的重要性以及用效益说法等都是我们每一个企业家所必须的.

  3. 一个企业的境界决定了它的出路

  德鲁克曾以“三个石匠的比喻”来说明做企业的三个境界:第一个石匠说“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好饭碗”;第二个石匠说“我做的是一流的石匠活”;第三个石匠说“我在建一座大教堂”。正如德鲁克说的,第三个石匠才代表做企业最高境界。

  石匠寓言与中国企业发展境界联系起来看,目前的“成功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仍属于第一种境界,有少数企业进入到第二种,具备第三种境界的企业凤毛麟角,几近于无。而中国要想获得强大的国家竞争力,就必须拥有一批不仅进入财富 500强,而且真正堪称“伟大公司”的企业。中国企业要想在下一个20年从表面的胜利走向实质的成功,就必须从第一种境界进入到第二种境界,进而达到第三种境界。“伟大”是一种“永远在路上”的状态,一种认为自己“永远不够伟大”的心态下对于“伟大”的持续追求。

  4.“衡量领导者的标准必须是其绩效与品格,而不是忠惑人心,不可捉摸的所谓非凡魅力特征”.我的理解是一个领导者要用效益、事实、行动来体现,而品格也是在效益、事实、行动中表现出来的.见过很多企业或组织正是没有清楚执行这一点,再加上没有有效的中长期战略规划,所以无法做大、做强、做长、做到对企业与社会的责任感.

  《德鲁克的管理智慧》读后感(九):德鲁克影响了谁?

  德鲁克影响了谁?

  评《德鲁克的管理智慧》

  谁能死而不朽?左传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用中国人的思维判断,德鲁克先生已经可以列入“不朽”的人物榜中了:他著有39部著作可以代替他的言论,他的管理思想不仅为很多企业提供帮助,更是为整个社会树立了一个管理的标杆。德鲁克先生是继泰勒先生之后的管理学集大成者,他一生致力于思考管理的终极意义,因为他卓越的智慧与高尚的管理情操,他的思考结晶与智慧直到他去世多年的今天,仍被这个世界很多人在模仿和研究。这本《德鲁克的管理智慧》缘起于以他名字命名的管理学院,18位他的同事和门生自发组成15堂课,他们轮番上台,从他们的专业理解出发,从某一个管理的专业角度研究,分析德鲁克大师的管理智慧,借用他们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应用,谈论德鲁克先生在管理学上的大智慧。

  大智若愚。德鲁克先生对于管理上的一些现象的分析和评论可谓一针见血、直截了当,在这个方面他像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血气方刚地直抒胸臆,而不是像人们想象中和蔼可亲地娓娓道来。令我们感到惊奇的是,德鲁克先生过去批判的一些经济现象和管理行为,在今天仍然广泛存在于经济社会之中,他的研究对于今天的管理学依然有很大的作用(指引、提示、警醒等),对于今天的管理从业者、研究人士来说,这位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学大师意味着什么?对于今天经济不断发展、两极分化不断恶化的世界来说,德鲁克的和谐发展、生态社会学又意味着什么?就像经济离不开每一个普通人的贡献一样,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样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管理,德鲁克先生的管理学思想,同样适用我们每一个普通人。

  即使是德鲁克先生的亲近的同事门生,也无法一一解析他的管理智慧,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专业思考与研究管窥德鲁克先生在管理学上的造诣,并从中得到必要的引导。从《德鲁克的管理智慧》可以了解到德鲁克先生在管理学上的大智慧,他撰写的经典著作可以让更多的研究学者深入探索,让更多的管理从业人士身体力行,并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完善和补充。对于经典的精彩解析,也可以成为经典;对于经济增长的思考,对于管理目的的探索,对于社会和谐的实践,仍然是值得我们这个世界中的有志之士继续努力的理由。

  2012-12-9

  《德鲁克的管理智慧》读后感(十):传承大师衣钵

  这本书是德鲁克的弟子及其学术思想的研究者为纪念和研究他所写的。匆匆看罢此书,“监管是政府的责任”和“把员工视为资产而非负债”这两点给我印象很深。

  之前,听到“管理学”就联想到一个企业的高层,看过此书才觉得自己太浅薄了,在管理学中,只要涉及管理都在其研究范畴之中,国家政府亦是。

  我国媒体和民间一直呼吁放松政府的行政管制,我以为,目前我认为,政府不是管得太多,而是管不到点上,各层政府大都教条的执行上级政策,忽视或者懒得客观的分析本辖区实际情况,中央的政策到底是否合乎本地,毕竟中国这么大,一个政策要想面面俱到并适合所有地区是不可能的,需要地方官员结合本地真实情况向上反映,这样上级也会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但如果地方“欺上瞒下”,上级又制定一些不符合实际的政策,这机会变成一种“恶性循环”,俗话就是说政策不接“地气儿”。

  “监管是政府的责任”。波及世界各国的“次贷危机”根本原因就是美国政府监管不力。我国目前有些行业更是不能轻易放松监管,如对内食品卫生和医疗社保,对外的金融货币政策等,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监督和扶持,从而更好地惠及民众。目前主要的问题不是管不管,而是怎么管,怎么管好,相信此书中的一些基本理念是值得借鉴的。

  “把员工视为资产而非负债”。这可以说是从基础上颠覆了一些企业高层的思想,往往管理层把工作给一人是一种伟大而高尚的施舍,并在工作中颐指气使,而员工仿佛也默认了这种关系,没有想到真正为这个企业做出直接贡献的是千千万万个自己一样的员工。这让我想到了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必须破除人民的幸福是党和政府恩赐的错误认识”的讲话,他是否也是德鲁克理论的追随者?我想在有这个认识的领导辖区内生活和工作是幸福的,他真正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前进动力是靠人民,而非一个政党,如同书中所说“政府的职责在于掌舵而非划桨”,应该尊重和善待千万个“划桨者”,因为没有前进的动力,“舵手”将一无是处。文中还对高管报酬做出了点评,认为高管过高的报酬是不不合适也是不道德的,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现象,放到社会来说也是一种脱离群众的现象,久而久之会导致贫富差大,甚至激发社会矛盾。

  书中充满了对德鲁克近乎个人崇拜的推崇,他的话如同无须证明的数学定理,被语录似的引用,并通过实例来说明他理论的前瞻性和预判的准确性。此书更适合那种且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既有钱又有闲,有爱好经典管理学的企业领导和中高层政府官员研读,对其管理理念有很大帮助。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德鲁克的管理智慧》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