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是一本由庄雅婷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11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读后感(一):对话庄老师:与新书有关的Q&A
上周末和实习老师做庄雅婷的专访。有机会见着了庄老本人。她本人举止很优雅,说话很爽快,很有亲和力。出场后,热烈的粉丝“调戏”她,她就说“别闹,别闹”。以下是访谈整理出来的一些问题,和大家分享一下。
如何给新书做一个评价呢?
“当时起书名的时候,我在微博上问‘什么书名比较二啊,比较嗲,比较好玩呢?’这本书名还是我自己决定的,当你把自己想写的东西写出来后,自己也不太好意思开玩笑。我所有想说的话就是这本书的书名《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的》。这个事情,其实每个人都想过。当你躺在床上,你会想,我的生活为什么过成这个样子,这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东西。如果你以前是个迷茫的人,经过几年之后,你突然发现战胜了自己,越来越好。这个时候,你想到自己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就会非常的骄傲。如果你过得不好,越过越累,其实也是要思考,为何走到了这一步。我们多少都有些小理想的。如何让理想变成生活中的情趣,你可能需要一定的逻辑。这本书我讨论到了爱情,审美,人生。我的肺腑之言,作为大家成长过程中的参照物。”
“如果别人觉得你在某个问题上靠谱的时候,大家就会过来和你讲,你就像是一个样本的搜集器。当你搜集了足够的样本之后,你也不用去谈恋爱了,你就会发现这些故事千奇百态,千奇百怪,呈现在你的面前,你就会觉得特别好玩。这个时候,当你回过头来,看过这么多的时候,再来写,就好像你看了很多美剧,影评一样的感觉。情感专家没有门槛,只要你的情绪够稳定。”
写专栏的时候会不会遇到瓶颈呢,有那种不断往外抛的感觉?
“其实,情感的话题,不是说你没有什么话题可以去写了呢。而是说所有的情感话题就是那么几类,当你写过无数遍的时候,你会觉得厌倦。我其实还可以再写一遍,如果我可以挑战我自己的话,今天我可以去安抚你一顿,,明天我又去骂他一顿,换着不同的语气来说。其实你的情感话题就只有几类,一是我喜欢他他不喜欢我怎么办?二是他出轨了怎么办?三是他不听我的话,我想改变他怎么办?”
“其实大部分的故事就只有这几种,你有时会产生很强的厌倦感,世界上其实应该还有其他好玩的东西。我是不是要玩些那些东西。感情这个东西,对于二十多岁的孩子来说,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当你慢慢成熟起来时,它其实就没有那么大了。你可能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而睡不着觉。你现在不会了,这就是你对情感的关注度会下降。”
对情感问题的厌倦会不会影响到个人的生活吗,有情感问题会去求助么?
“不会,不会。其实,理论是理论,实际是实际。你不要看我说得一本正经的,遇到情感问题,我也是一样的。我不太会去求助,应该做什么和该怎么样,自己心里都很清楚,这个事情有的时候会比较像是吃健康食品,大家就知道它对健康有好处,但是你还是会去吃一些垃圾食品。那你愿不愿去做,和能不能做到,这不是一回事儿。”
今后的写作规划该如何走下一步,是否会从两性情感话题上转移,在其他领域做出选择,呈现更好的文字?
“两性情感写了这么多年,再让我回头来看很多爱情故事,我会觉得其实根本不复杂,只是人们习惯想得复杂。接下来我会写一些和社会和生活有关的故事,也就是中国人的一些社会心理,以感性的态度来写。因为你可能发现,有很多生活感悟是很难用言语来形容的,只是在心中有个模糊的感觉。我试图来总结一下这些集体性格,也许当这些问题解决了之后,爱情也会变得简单些。”
已经倾听搜集了很多故事,长篇小说会不会是一个选择?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这本书可能是我最后的一本专栏随笔。以后这个体裁的东西可能不能容纳我想要表达的东西了。以后,我会出本故事集,再往后面可能就是长篇小说了。故事会有很多种,详细的还不能和大家说。”(庄老师还透露自己写了几集电视剧,可能会做导演。)
从博客到微博,扮演的角色有什么不同吗,路线好像变得越来越萌了?
“怎么说,我其实关注的东西不一样,说话的方式变化非常大,每个人都要找到适合当时心情的说话方式吧。对,大家帮我总结的,当年大家说我是‘抽醒别人的人’‘毒舌’,每个人都要说我‘犀利’。这弄得我到最后都不敢说话了。我就是说一句‘今天天气真好’,大家也会说‘哇好犀利’‘哇,话糙理不糙’。经历微博时代,长期的卖萌,在读者心目中,感觉可能和以前不一样了,也许是自己变了。当我觉得这件事情有道理的时候,我就不想和你去争论了,也不去抱怨。”
“因为你慢慢的觉得生活可以轻松愉悦一些,生活中遇到的绝大部分事情,一定要说这个事情的是非。我们绝大部分的人都活得太紧张了,总是在想我这样做对不对,那样做对不对。很多事情,其实不需要去给一个是非判断。因为有的事情没有定论,尤其是很亲近的人,没有必要去争,你对了又怎么样,他对了又怎么样。当你在一个温和状态下的时候,你可能会找到另外一些乐趣。”
如何评价微博呢?
“微薄是个好玩的东西,它是碎片化思维的大集合,同样有它的魅力。就好像很多碎片交汇和折射,就是万花筒的魅力。我可以用它当记事本,我可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记录自己的生活,收看更多的资讯,和更多人交流,玩思维的碰撞。不赞成微博交流,因为140字难以说清楚。所以不太愿意在微博上回答情感问题。在微博上是娱乐,不想把工作与娱乐混为一谈。其实,无论是长篇大论的博客,还是一百四十个字的微博,无论是写专栏还是小说,在一定程度内是不能够带有功利之心的。你首先要让自己玩得愉快,别人才可能真的认同你。”
是否有去了解过自己的读者群体,它们的男女比例?主要读者群年纪大小?
“我的读者年龄跨度好大的,就是什么‘亲妈粉’和‘亲叔粉’。而且武汉人民好热情啊,我好感动。我在微博上可能有质量最高的粉丝,有人说看我的评论比看我的微博更有意思。”(在会场的时候,有个大叔满脸的胡子跑过来,问工作人员,嘿,这本书在哪儿?)
在庄雅婷看来,爱情是个怎样的东西?
“曾经会给一个具体的回答,具体到怎么样怎么样,择偶的条件,满足哪一点之类的。现在,觉得好的关系就是个开放的关系,来了就接受他。好的爱情是一种向上的东西,会激发内心很美好的东西。不好的爱情,就刺激内心负面的东西,狭隘,猜疑。这些东西会让你焦虑不安。爱情就像是维生素,吃一吃也很好,不知道管不管用,反正没有害处。到了一个年纪,爱情不是一个必需品,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东西。”
在朋友中扮演的角色是怎样的呢?
“我和朋友之间,是一种相互的关系嘛,没有单方面的付出。很多年的朋友在一起会很有默契。既然是朋友的话,就要对对方非常的好,会从正面地去给与鼓励,支持。所以,好朋友很少,但是好朋友在一起,却非常好,会互相听对方的意见,但是又非常尊重朋友之间的选择。”
有没有被当作朋友之间的情感专家?
“这就是最好玩的。朋友其实都不需要来咨询我感情问题,当他们想到我的时候,心里都是非常有数的了。”
“我并不觉得自己刻薄,只不过很多事情,你一眼就可以看到本质,你诚实地说出来,会有很多人不愿意这么赤裸裸地看到真相,他们只需要人生的小蜜丸。”
《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自序读罢,伪成熟的内心瞬间被击破。庄老的文字,直接坦荡,一刀见血,刀刀到位。戳痛心肝肺的同时,让你有被打通任督二脉之感并感相见恨晚。
拿到书之后,自动翻到自序部分,再次自问:是否学会了和自己握手言和?现在的自己是否看不起从前的自己?未来的自己又会怎么看待现在的自己?以何种姿态生活才最对得起自己?
现在的自己回望过去,一定会对那些曾经的做过的事忍不住吐槽“图样图森破”。到了一定年纪,很多事会发生变化。比如从曾经充满幻想和梦想的好少年、好青年,一步步走向了庸常人生变成面目模糊的现实主义者。在许多无奈和妥协之后,我们走到了这一步。不免对现在的自己失望,怎么会变这样?为什么会这样?
在跌跌撞撞中前行,人生命题还真是就不知不觉就从“怎么会这样”慢慢变成了“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这本书,感觉是庄老用更成熟的眼光和态度,对爱情、美学和生活的诠释,依旧犀利、睿智和活得明白。用时间沉淀自己,和自己握手言和,庄雅婷以身示范。
“我不再相信‘人应该如何如何’这种话,一个人是不必坚持某种观点活原则的,尤其是在生活层面。因为昨天的你不是今天的你,夏天的你不是冬天的你,现在的你并不是多年前的你,一切都随着时间有变化,你怎么可以要求自己的一生一直按照某种不合时宜的需要展开呢。”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为了回望来时路时不至于诸多悔恨遗憾,为了让自己好过,学会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和自己握手言和。我的人生,决定以什么姿态而活?《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提供了选项,选择由我。
《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读后感(三):做快乐的苏格拉底,或一只略带忧郁的猪
你有没有觉得生活中总是烦恼比快乐多一些?各种难以满足的欲望,无法挽回的过去,对某些事的缠绕纠结,貌似逐渐沦丧的世道人心,除开人们对快乐的感受不如痛苦敏感这个因素,你是不是发现,这个世界可能不会好了,但你还想在这个看不顺眼的世界里活得更好更愉悦,庄老师说,在和这个世界和解之前,我们得先学会和自己握手言和。
庄老师的新书《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寓教于乐,谈人生态度,讲个人修养,说两性情感,好像把近两年来在杂志上的专栏文章搜罗个遍。看完后发现,其实说的还是一个“度”的问题。在这个不那么好的世界里,你想尽可能地让自己内心平静,生活安稳,就得尝试接受不完美的世界和不完美的你。你要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和美好的理想生活,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但千万别眼高手低,迂腐固执,在自怨自艾和怨天尤人里不能自拔;你要有一颗年轻的心,能够尝试新鲜美好的事物,认真对待自己的身体和容颜,但千万别无视甚至鄙视那些正常的审美和情感,怪形怪状却自以为好;你要能洞悉两性关系最精髓的奥义,看穿红男绿女们隐藏的潜台词和内心戏,但千万别就此看破红尘或游戏人间,别因为某时某事就“再也不会爱了”。某一年高考的作文题说得好,“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红尘万丈请慢慢走。
有一个老问题,做痛苦的苏格拉底,还是快乐的猪?欲望太大太多难以满足是种痛苦,陷入形而上的精神思索也是种痛苦,但我想更多人的痛苦其实在于,把难以满足各种欲望的痛苦当成了更高层次的精神上、审美上的痛苦了。比如明明是想买大房子好车子囊中羞涩,烦着烦着可能就会觉得人生艰难啊想为自己为爱人过上更好生活为什么这么艰辛啊之类,明明是想找一个样貌身材财富都过得去的对象而不得,恼着恼着就会生出些诸如“这城市有几千万人口但仔细想想能说说话的一个都没有”这样的孤独寂寞范儿。并不是说这样的想法有什么不对和可笑,只是停留在这样的痛苦里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如要改变,就得行动,在苦苦红尘中上下求索,把自己锻炼成更好的人。
唯一的问题是,怎么做?书里给了一些答案,但不是答案的全部。或者说,就算那些是答案,但知道了不代表能做到啊,真是要摊手叹气无能为力了。其实人生哪来的指南,能在看书时大喊一声说得正合我心,也算收获不小。然后,在自己的生活里,可能你继续要在痛苦的苏格拉底和快乐的猪之间游走,在不那么好的世界和不那么完美的自己面前,开始学习做一个快乐的苏格拉底,或者一只略带忧郁的猪。
《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读后感(四):莫忘回首前尘路
夜深人静的时候,你辗转难眠,心中有个声音不停在追问:我怎么走到今天?在现实中屡屡碰壁,爱情不顺利,事业不成功,仿佛一切幸运都离你远去,此刻你开始悔不当初,像电视剧《武林外传》中的佟湘玉一样默默念叨:我当初就不应该到这个地方,如果不来这个地方……但是,人生没有如果,没有假设,更不能悔棋,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在走下去的过程中,你需要频频回首,不断体会你今天模样的原因,更该反问一句:站在今天是否对过去的你满意,如果站在未来是否对今天的你满意。而这些疑问也在庄雅婷的新书《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中进行泼辣嬉笑般的解读。
从头到尾,书中不断会有这样的疑问"这些年,你过怎么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不过,在作者的世界中,回答诸如"还不错,挺有意思的!"应该就是睿智的人。因为对于生活、爱情和美学不仅我们在经历,更是在不断提炼和升华自己的人格。有意思的人生是值得过的,正如哲学家所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一样,唯有且行且珍惜,边走边回望,那些前尘来世的故事里你的影子若隐若现,如何评价你过去的一切,做好此事才能更好前行,才能吸取教训,迈出更好的步伐,享受更好的人生轨迹。当然,这样的回望和思考远非沉湎在过去中,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服,今天的事情只能从昨天中汲取经验而已。
被称之为"北京女病人"的庄雅婷,文笔犀利泼辣,仅从她的那些书名便可窥见一斑。《那些有伤的年轻人》《爱情就像爱生病》等等,非一般人能想到更非一般人能够企及其心理解析的深度和宽度。而在《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中,相同的是语言,不同的是内容上的跨越和转型,开始慢慢在给年轻人诊断爱情疾病的过程中谈及人生的课题,让人们如何把握当下,回望过去,反思自我,成就未来。因为今天的你就是从昨天走来的又不得不走向明天,在这样的过程中,任何企图割裂其中联系的尝试终究会失败,唯有回首,看看昨天,品味今天,展望明天,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天空,对于你的人生、爱情都将有所助益。
更为重要的是在不断回望的过程中,你会收获意想不到的东西。回望的过程会经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轮回,看似简单的轮回已经参透了人世苍茫和世事变迁,无疑这也是作者需要透露给读者的重要信息吧,恰如柳青所说"人生的路很长,但紧要处只有几步,尤其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年少轻狂,激情无限,难免错误不断,但杜绝错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只有通过回望。当走得太远,千万不要忘记了我们为什么出发,此刻就是时候该回首啦。
《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读后感(五):想想自己是如何走到这步的
看看《爱你就像爱生病》里庄老写的十年前的自己,再看看现在的庄老;想想十年前的自己,再想想现在的自己,到底我们是如何从那个人变成这个人的,别人又是如何从那个人变成这个人的。
我们生命中出现过那么多的人,有长期陪伴着你的、有突然出现惊艳了岁月后迅速消失的、有见了面必须逢场作戏笑语盈盈的、有只闻其声只见其书却不见其人的。是哪些人让我们变成了现在的自己?而我们到底应该感谢哪些人?
我月水双子六宫,金金牛五宫,从占星学的角度来说,我的星盘长得真的还算挺好,有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虽然我现在觉得我总会从五年前的那个傻小子变成现在“直男界审美翘楚”的自己,而放到五年前我又如何会想到我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呢?就像庄老十年前在西子湖畔哭成泪人儿的时候才不会想到不和那个男人在一起自己也过得还不错。
生活就像在走路,有的时候走的很好,快看到尽头了可以没有岔道儿直接转弯还不会掉到山里;还有的时候快看到尽头了就从天而降会有人帮你来打开一扇正确的门(或许若干年以后你也会成为帮别人开门的人——我说的不是酒店的boy);有的时候就走的不太好了,无数条岔道儿或是没人为你开门。回过头来想想,你所做的那么些个决定不管现在看来是否会有些许遗憾,但总的大方向却是注定的,我始终觉得我们总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那我们究竟该庆幸自己遇见了谁呢?记得上次参加杨照对谈林奕华的活动,杨照讲了黑塞的《悉达多》。悉达多在年轻的时候遇见了未来的自己——也就是释迦摩尼——可他那时并不愿听老了的自己所悟出的道。最后杨照说,有些道理有些伤痛,总该是在亲自体会后才能够记住的。
《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读后感(六):颈椎已点好
还没看到一半,就跑去微博庄老的底下留言说,手掌已拍肿,颈椎病都点好了。
隔天,庄老给我点了个赞。
换做前两年,肯定是看不懂它的了。那么多实实在在的观点,也只有被生活摧残过才会明白过来。
很喜欢封面的那句话,献给曾经无知且苦痛的自己。
其实我现在也无知且苦痛着,和以前不同的,只是努力接受自己的无知,并且试着和那些苦痛相处。
忘了是谁说过的,虽然说一切皆是虚妄,念头也好,偏见也好,贪嗔痴慢疑也好,均是过眼云烟,自来自去,可是痛苦的时候那种感觉,是真真切切的啊,内心的煎熬,自我的对立与冲撞,不断地质疑怀疑自己,不敢给自己半点鼓励,这些苦痛真真切切的都能感受到啊,如何与它们相处,如何理顺这些,把心给摸顺了,都不是件容易事儿。
路漫漫,慢慢走吧。
《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读后感(七):回忆过去,展望未来
书写的真的不错,可以在迷茫的时候看有所启发,从不同方向展开,老庄还是一贯的我行我素。很有自己的特点,在这种鱼素混杂的社回环境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岂不很好,书中有一章节对现实社会中剩男剩女的心态,年轻的时候觉得没什么,事业最为重要,到了一定年纪你会发现身边的姐妹闺蜜结婚生孩子的比比皆是,这时候心情就很沮丧,压力便产生由此,开始着急,父母也老了,悔恨当初为什么不早点谈恋爱,找对象小时候上学父母不允许,后来工作了有没遇到合适的,就这样在适合的时间错过了合适的人,回家父母介绍让你去相亲,其实都是为了完成任务,看得顺眼了就蹦着结婚走这正是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罢了。感觉这本书真心很赞,句句实话实说啊,很有感触,我还会继续支持,力荐。
《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读后感(八):本以为今天会早点睡!
中国互联网的确一直靠着天然和人工的万里长城模仿着国外。其中一席算是模仿TED演讲。这个节目至少目前为止模仿的还算好!上台讲演的人经常也是的确有干活要爆料。比如甘其食包子的BOSS说的你好歹要让你的员工日子过的不会太不爽,人家才会正经认真的跟你混。不然他们就总会想着哪日能够另谋出路。一席中的所有嘉宾之中只有一位是我再听其演讲之前就已经听过其名号的。既本书的作者庄雅婷,听她在那里讲我们是如何走到这一步之前,只是听说这人写书小有名气。但从未有兴趣买书看看。听了一席的讲演,抱着好奇试试看的态度买了一本《我们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怎么看着像是卖假药呢?)果然此人文字如想象中一样的确是个怨妇。
所以,鉴于次数文字多少有些过于怨毒,不建议愤青,怨女等我执太重的人阅读,小心走火入魔无法自拔。不过对于太过圆滑世故的人倒可以试着拿去翻翻。
文字犀利倒是也不假至少野生父母这个词造的很妙,那天有闲情倒是可以拿来用用。
本书的内容倒也切题,几乎是所有人都需要的一种心理活动,自我审视。审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想想如果哪天真的能够时光穿梭,回到过去遇见之前的自己是否可以和ta做朋友。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之前的你会觉得现在的自己好烦,现在的自己会赶脚之前的自己太多的无知和狂妄。最终只能眼看着ta一步一步跌跌撞撞磕磕碰碰然后变成现在这副摸样。或者你还能有幸真的如坊间传闻那般变成曾经最讨厌的自己。
《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读后感(九):杀时间还不错
封面不错。
买它纯粹是为了凑赠品数额的,杀时间不错,特意去买不怎么推荐的。 现在这种博客出书的形式太常见了,最大的问题就是思维的碎片化,不连贯,不深入。
一些车轱辘话来回讲。
一些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话前后矛盾。
当然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博客出书什么的就是这样了。
我觉得这种感情专家一类的书可能每个姑娘都至少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想要看看的。 但是类似的 暖小团 啊庄雅婷啊张小娴啊挑一两本看看就基本能学到的就都学到了,再买就没什么意思了。 毕竟感情这事吧,时间磨到了,自然大家都成了专家了。 这种书的意义在于,你知道别人是怎么摔的,这样自己摔的时候还能安慰自己说还好有人比我还惨 还好有人摔的比我还狠。 然后自己活得就稍微快乐一些了。
《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读后感(十):摘录
我不再相信“人应该如何如何”的这种话,一个人是不必坚持某种观点或原则的,尤其是在生活层面。因为昨天的你不是今天的你,夏天的你不是冬天的你,现在的你并不是多年前的你,一切都随着时间有变化,你怎么可以要求自己的一生一直按照某种不合时宜的需要展开呢。
凡是等待着新的、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人生开始的人,是要经历过多么苦闷而又无法自拔的岁月啊。人生干吗要登台,何处不是戏呢。
善良是件很宝贵的事情,更宝贵的是:当你看过人间的美好与丑陋,知道世间有艰难的山路和平顺的坦途,却经过抉择,明知道作恶是捷径,却依然固执地选择难走的善良美好之路。只有经过抉择的善,才是值得珍惜的。
因为大家都是成年人,每件事情都曾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如今你为了自己选择造成的结果表示不能接受,那么别人就更没办法了。
有个管理学的老头曾表示,西方管理中习惯将人物化,所以他们有“人力资源”部门;而中国管理更强调“天地人”之类仿自然的路数,天总是随时可变的,地必须稳固坚定,那么人之为人,就在于智慧练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