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思维》是一本由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 / 巴里·J·奈尔伯夫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35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策略思维》读后感(一):建立合作与战而胜之两方面的策略方法
实话实说,书的内容不是很有趣,耐着性子花了几个小时读完了。有些类似于中国古代鬼谷子的纵横捭阖之术,通过分析利害关系,使自己或他人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博弈论说的并不仅仅是击败对方,这个理论同时解释了建立合作与战而胜之两方面的策略。不过就建立合作而言,在很大的程度上,博弈牵扯出的本质还是需求与利益,在这方面,人与人之间又都是自私的,猜忌的,这也导致了许多事情通过分析,明明可以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但由于各自为利,互不信任,最终形成了很尴尬的局面。
人的一生可以概括为不断碰到事情,不断做出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正确的抉择尤为重要。这本书可以说给读者提供了一些基本方法。相对于方法而言,我认为更重要的还是后天的各方面的厚重的积累(从而形成很好的思想层次以及看问题的不同角度)。有了深厚的积累与感悟,正确的策略和决断也就顺理成章的出现了。
2. 商业竞争:领先还是不领先,如美洲杯帆船赛决赛,红色算我赢,黑色算你输
领先者为了保持领先,跟在第二名(别人)后面第二个出手,出手又分为:1)立即模仿(竞技比赛中常见);2)直到策略成功在模仿(商业中常见)。在博弈游戏里,抢占先机、率先出手并不总是好事。因为这么做会暴露你的行动,其他参与者可以利用这一点占你的便宜。第二个出手可能使你处于更有利的策略地位。
3. 行业竞争与客户服务:囚徒困境(双方/多方竞争者类似囚徒,客户类似狱卒......囚徒困境是处理冲突和利益的关系,要将零和游戏转化为多赢。
4.我将坚持到底:戴高乐,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策略思维》读后感(三):策略思维
博弈论科普书籍中写的比较专业一本吧。书当中做了大量的公式推导和数学证明,不仅仅提出一些经济学的概念而是详细的分析了其中原理和逻辑。
书当中所涉及的内容都是生活当中常见的问题,零和博弈的策略选择以及关于民主投票缺陷的讨论都让人耳目一新,仔细品读其中的内容也让人明白一定程度的专制其实是解决一些问题的最优解,自由的选择有时反而会导致一个大家都不满意的结果。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书中有时候涉及到了一些经济学以及政治的知识,没有学过相关知识的话很容易读的云里雾里。
总体来说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博弈论实在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对于它的普及,还有很长的道路。而且,它本身还有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但仅是它的已经取得的进展,对于人类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就起到了难以想象的巨大影响。博弈论在众多学科当中都有重要影响。而本书对于这些没有过分关注。它更着重的在于介绍博弈论本身的内容。
作者将博弈论,定义为对关于策略思维的科学。而策略思维则是关于了解对手打算如何战胜你,然后战而胜之的艺术。
根据这一核心课题。作者先是介绍了,在一些简单的事例当中,利用博弈论的观察方法,可以作出怎么样的分析。呈现给读者一个很不一样的视角。然后介绍博弈论的一些基本的观念,以及分析出发点,以及思考的原则。接着就让情况逐步变得更加复杂化。讲述了在博弈中,双方能采取的行动,这些行动的后果,以及更加复杂的双方策略行动的互动。随着变数的增多,实际的博弈情况会变得超乎想象地复杂。但是依据博弈论的基本思考方法,逐层地分解,还是可以得到有意义的逻辑解。当然情况还能更加复杂化。而同时,这也是在向现实情况的进一步靠拢的过程。这也说明这后面还有很多值得做的工作。
作者在书中,提出的问题,是逐步复杂化,而相应作出的分析,则非常简练而清晰,要更加概括会非常难。作者也有关注到整体的结构,在第一部分,已经将最关键的法则,都表述了出来。整体来看,他的推演是非常有层次。
而最后的案例分析部分,又暗暗与一开始的故事解读部分相呼应,让整本书有一种一体感。可以说这本书写得非常好。
然而,作为一本科普书,多少给我一点两边不靠的感觉。也就是说,在迎合大众口味跟结构严谨之间,这本书抓的点,让它既不能特别受大众欢迎,又不能让理论的结构非常地清晰。这让它的境地优点尴尬。公平地说,这样的中间书目,是非常地难写的。如果只写非常浅显的部分,就会让这本书的价值大打折扣。如果要不用分析工具去说明复杂情况,则会让作者寸步难行。即使能做到,也会让书的叙述冗长繁琐到令人恼火的地步。
准确地说,我认为作者,在书的目录方面,如果更偏向与总结,而不是引起悬念,整个书的效果就会很不一样。目录成为一个清晰的结构体系。同时内容有不乏趣味,这样的做法可能比起现在更好。
更细致地说,首先是书开头的总序,然后是书目的每节标题,让我一开始,有种这本书是本大路货。是那种小故事大道理一类的,只是着重于给读者提供惊奇感,而不在意严谨的逻辑推演科学,让对事情的分析流于表面的那一类型书。而实际上看到具体内容才发现。它比起给我的直观印象要复杂严谨得多。老实说,我觉得把总序那文章删掉,可能感觉的落差还没有那么大。但不管怎么说,书还是好书。
许多人,坚守这粗浅而粗暴的思维方式。他们用非常简单的一两条教条,去批判所有的事物。认真看看本书,会有很好的解毒作用。真实的情况以及现实的生活,总是复杂而精微的。而清醒的头脑,会致力于将这样的情况分析清楚。
《书读完了》里面,金克木先生提到,中国人的思维是线性,意思是只能看到线,而不能看到面。而在生活中,这样的情况是屡见不鲜。当然,我不知道外国人是不是就没有这个问题。也可能只是他们的狭隘,没有被别国留意而已。不过真正让人担心的,是金克木先生说的,不是普罗大众,而是智识领域,甚至是智识领域的精英分子的共性。那样就非常可怕了。扯远了。
最后,书的末尾,提到了约翰·纳什,这位对博弈论作出莫大贡献的天才人物。确实他是一个传奇。当然他成为传奇,不仅是他的成就,还有根据他的故事改编的电影《美丽心灵》。而我对于约翰·纳什的好感,也是毋庸讳言地是来自那一部电影,那是我的年轻时的深刻的印象。而就在几天前的2015年5月23日,约翰·纳什与他的妻子艾丽西亚,遭遇车祸,双双逝世。我没法有什么具体的言语,只能在这里提一提。
《策略思维》读后感(五):你知道博弈论吗?我有点“讨厌”它
博弈就像是两个相扑选手在比赛,谁先让对方身体任何部位触及界外地面即为胜利者。简单点理解,就是谁先把对方推出圈外谁就胜利。而在相扑过程中是有技巧的,能把这些技巧运用得好的,获胜的概率就大。生活就是一场博弈,博弈论就是技巧。《策略思维》这本讲博弈论的书中写了关于博弈论关键思维方式:向前展望,倒后推理。以及优势策略、劣势策略,在生活我们该如何去运用它们,至少可以不被别人的策略所影响
一件事情,你如果这么做了,别人会采取什么方式,之后你又这么做,对方又会采取什么方式,最后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倒后推理,这时候从最后的结果,逐步往后推理,得出自己每一步该怎么做的最优做法。这就是博弈论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向前展望,倒后推理。
《策略思维》的作者,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是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现任普林斯顿大学的大学教授。巴里·J·奈尔伯夫是牛津大学博士,现在是耶鲁大学组织与管理学院经济学及管理学教授,他教授有关策略、政治和决策的课程,经常在《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等报纸撰写关于策略问题的文章,他还利用策略思维这一工具,为化学银行、麦肯锡公司提供咨询。
《策略思维》《策略思维》中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轮盘游戏有0到36的37个数字,下注奇数或者偶数的比例是1:2,下注3的倍数的比例是1:3,可以下注相同的地方。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玩这个游戏,5局定输赢,前4局男生已经赢得了700美元,女生只赢得了300美元,只剩下最后一局,男生是已经稳赢的结果了,结局却很富有戏剧性是那名女生赢了。转盘转到奇数偶数的概率是18/37,转到3的倍数的概率是12/37
这个局再怎么看都是那个男生赢了,那个女生唯一赢的机会就是下注3的倍数,而且男生不跟着她一起下注3的倍数,不然的话她是怎么样都赢不了的。假如男生和女生一样下注300美元在3的倍数,而转盘也转到了3的倍数,那么最终的结局将是1300:900。男生赢了,或者男生只要跟女生下注一样的地方,这个游戏男生终将会获胜。
最终的结局却是女生获胜了,男生下注在偶数,而女生下注在3的倍数,最终400:900,女生获胜。人生就是这样,你以为一定会赢的最终,却输了!懂点博弈论,那名男生要是懂得向前展望,倒后推理,懂得在下注前展望一下什么情况下自己会输,倒后推理一下,就不会输。生活就是这样,很多时候会赢是因为运气,一看就知道这个男生能走到那一步是因为运气好,不是靠实力
《策略思维》中还有优势策略、劣势策略。优势策略是一种最好的办法,没有其他的策略其他的办法可以胜过现在这个策略,这个策略就是优势策略。如果你有一个优势策略就去用它吧,如果你没有优势策略,但是你的对手有优势策略,那么你就认定你的对手会用这个优势策略,然后倒后推理,想出对自己最佳的策略。劣势策略,是说明大家都没有优势策略,这时候你可以剔除一个一个劣势策略,从中筛选出一个优势策略。如果你没有找出一个优势策略,那么恭喜你找到了这个博弈的均衡,按照这个策略来做,对参加博弈的各方来说都是最好的结局
生活就是一场博弈,会输只是因为你不懂博弈论,刚开始看《策略思维》的时候,会觉得博弈论是“阴险”的东西,处处教人怎么算计别人。但反过来一看博弈论也可以是帮助你和别人建立合作的一种方法,关键就看你怎么用了,而生活就是这样,要是你不想伤害别人,也不想被别人伤害,那么懂点博弈论对你的生活还是有好处的
博弈论是建立合作与战而胜之的艺术,博弈论可以帮助你了解对手打算如何战胜你,之后你就可以倒后推理,找出对自己最佳的策略
《策略思维》思维导图博弈论,有策略思维。你的生活不一定会过得很好,但是总会让生活多一点阳光,而这一点阳光能够让你的生活多一份生机,多一丝春天到来的可能
深度的思考,深入的读书,一书一世界。我是深度读书,公众号:深度读书了吗(shendudushu),欢迎你一起来思考这个世界!
《策略思维》读后感(六):套路王
1、妙手王说明了解决博弈对决不能仅看凸出问题,要一并解决凸出问题连带的问题。权衡资源,全力系统调整;
2、领先理论强调了务必重视第二、第三的策略,要将部分资源倾斜到第二策略跟进上;
3、囚徒理论说明了,在有共同利益与共同冲突时,利己和保底底线为常采用的思路;所以可以采用囚徒理论进行抗衡;
4、老鼠给猫拴个铃铛说明个体利益如果超出个体付出的代价,则个体无动力执行,群体就会联合,打破联合的好的方法是阻碍相互有效的沟通,让沟通成本加剧;
5、楔子的尖端和手风琴则说明,想有效改善某一点的博弈,可能带动全身的成本与蝴蝶效应;所以任何决策要考虑不可想象的后果,三思而后行;
7、当然应对对方博弈的另一种方法是不可预测多策略实施;
8、博弈不仅权衡结果,更要权衡当期成本和长期成本因素;
9、博弈行动对应着博弈反行动,策略的优势在于不可预测性;
10、有的时候抢占先机、率先出手并不是优质策略,要紧跟并分析;
11、相继发生策略互动要用博弈树;同时发生策略要用方格图;使用的方法都是向前展望、向后推理;所有策略必须是不可逆转的,否则将无威胁效益;
13、在博弈均衡中,所有参与者都不想改变自己的策略的这样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14、博弈的法则:向前展望,向后推理;选择优势策略;如果处于劣势,则分块化解,剔除所有劣势策略一步步走下去;寻找这个博弈的均衡,即一对策略,按照这个策略做,各个参与者的行动对对方行动的最佳回应;
15、将你的策略混合运用;
16、合作一定会有背叛,当背叛成本低于合作成本时,就会出现。要觉察作弊并根据作弊节奏对作弊者进行惩罚;可利用提高不透明定律来增加被罚成本。一定要梳理清楚合作博弈的终点或者引发终点的因素,然后再倒推作弊前的第二步、第三步,在倒数第三步的时间点制定新的博弈策略;
17、博弈惩罚一定要简单明确且可操作。不能带动自身成本过高。可用以牙还牙、边缘政策、
18、博弈伴随着威胁与许诺。实践一个威胁对自身有利为警告,实践一个许诺对自身有利称之为保证。威胁与许诺不可逆转。
19、许诺不要杀鸡用牛刀,要自身代价最低且力度最大。
20、建立承诺的步骤:建立和利用一种信誉、写下合同、切断沟通、破釜沉舟、让后果超出控制、小步前进、通过团队建立可信度、雇佣谈判代理人。(代理人务必要联动利益纠纷)。
21、边缘政策不留后路、投票策略爱一个可恶的敌人(低调胜出)、讨价还价铲强扶弱体系;
22、奖励政策一般为基本加分阶梯与时期的分层(物质、精神)奖励。
《策略思维》读后感(七):无处可躲的“博弈”,无处不在的<策略思维>
博弈就像是两个相扑选手在比赛,谁先让对方身体任何部位触及界外地面即为胜利者。简单点理>解,就是谁先把对方推出圈外谁就胜利。而在相扑过程中是有技巧的,能把这些技巧运用得好的,获胜的概率就大。生活就是一场博弈,博弈论就是技巧。《策略思维》这本讲博弈论的书中写了关于博弈论关键思维方式:向前展望,倒后推理。以及优势策略、劣势策略,在生活我们该如何去运用它们,至少可以不被别人的策略所影响
一件事情,你如果这么做了,别人会采取什么方式,之后你又这么做,对方又会采取什么方式,最后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倒后推理,这时候从最后的结果,逐步往后推理,得出自己每一步该怎么做的最优做法。这就是博弈论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向前展望,倒后推理。
《策略思维》的作者,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是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现任普林斯顿大学的大学教授。巴里·J·奈尔伯夫是牛津大学博士,现在是耶鲁大学组织与管理学院经济学及管理学教授,他教授有关策略、政治和决策的课程,经常在《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等报纸撰写关于策略问题的文章,他还利用策略思维这一工具,为化学银行、麦肯锡公司提供咨询。
《策略思维》《策略思维》中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轮盘游戏有0到36的37个数字,下注奇数或者偶数的比例是1:2,下注3的倍数的比例是1:3,可以下注相同的地方。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玩这个游戏,5局定输赢,前4局男生已经赢得了700美元,女生只赢得了300美元,只剩下最后一局,男生是已经稳赢的结果了,结局却很富有戏剧性是那名女生赢了。转盘转到奇数偶数的概率是18/37,转到3的倍数的概率是12/37
这个局再怎么看都是那个男生赢了,那个女生唯一赢的机会就是下注3的倍数,而且男生不跟着她一起下注3的倍数,不然的话她是怎么样都赢不了的。假如男生和女生一样下注300美元在3的倍数,而转盘也转到了3的倍数,那么最终的结局将是1300:900。男生赢了,或者男生只要跟女生下注一样的地方,这个游戏男生终将会获胜。
最终的结局却是女生获胜了,男生下注在偶数,而女生下注在3的倍数,最终400:900,女生获胜。人生就是这样,你以为一定会赢的最终,却输了!懂点博弈论,那名男生要是懂得向前展望,倒后推理,懂得在下注前展望一下什么情况下自己会输,倒后推理一下,就不会输。生活就是这样,很多时候会赢是因为运气,一看就知道这个男生能走到那一步是因为运气好,不是靠实力
《策略思维》中还有优势策略、劣势策略。优势策略是一种最好的办法,没有其他的策略其他的办法可以胜过现在这个策略,这个策略就是优势策略。如果你有一个优势策略就去用它吧,如果你没有优势策略,但是你的对手有优势策略,那么你就认定你的对手会用这个优势策略,然后倒后推理,想出对自己最佳的策略。劣势策略,是说明大家都没有优势策略,这时候你可以剔除一个一个劣势策略,从中筛选出一个优势策略。如果你没有找出一个优势策略,那么恭喜你找到了这个博弈的均衡,按照这个策略来做,对参加博弈的各方来说都是最好的结局
生活就是一场博弈,会输只是因为你不懂博弈论,刚开始看《策略思维》的时候,会觉得博弈论是“阴险”的东西,处处教人怎么算计别人。但反过来一看博弈论也可以是帮助你和别人建立合作的一种方法,关键就看你怎么用了,而生活就是这样,要是你不想伤害别人,也不想被别人伤害,那么懂点博弈论对你的生活还是有好处的
博弈论是建立合作与战而胜之的艺术,博弈论可以帮助你了解对手打算如何战胜你,之后你就可以倒后推理,找出对自己最佳的策略
《策略思维》思维导图深度的思考,深入的读书,一书一世界。我是深度读书了吗
公众号:深度读书了吗,欢迎你一起来思考这个世界!
《策略思维》读后感(八):水平有限,真心没读懂
真心没读懂,求万圈了解博弈论朋友指点
1、见招拆招。观察对手行为,分析自己执行不同策略的获胜概率,进而得出最优方案。
2、向前展望,倒后推理。利用数学模型推导每一步的决策点,得出最优方案。
3、生活中复杂的重复博弈,往往没有最优策略,因此需要尽快找到一个均衡点,使多方利益最大化。
第一原则:把威胁变成警告,把许诺变成保证
1、建立和利用一种信誉。
2、写下合同
第二原则:无法背弃承诺
3、切断沟通
4、破釜沉舟
5、让后果超出你的控制
6、小步前进
第三原则:利用第三方,帮助自己遵守承诺
7、通过团队合作建立可信度。
8、雇佣谈判代理人
《策略思维》读后感(九):不太记得讲了什么
其实基本刚看完就想写点儿评论,可是很难想起书中讲了哪些东西,或者有哪些亮点,但全然记不得。这就是这本书最大的一个失败,章节和层次太不明显,于是乎感觉整本书似乎就在讲那么几个故事,对于这些故事,不得不说,太过啰嗦,只能让人觉得一个博弈论大师竟然如此没有逻辑性,另一个让人不满意的地方就是错误太多,尤其是数字方面的,比如有一处在讲请一个程序员实现自己的一个软件,奖励机制是从5w到7w,然后突然蹦出一个10w,类似的地方还很多,在这些地方有些可能是假设性的有些可能是笔误或者译者失误,无论哪个都没有足够表述清楚而让人能够明白说出这是个错误点,于是引出第三个失误,在关键部分有很多跳跃,在这些地方需要详细描述的却让人无法理解。不过整部书还是很能让人受益的,尤其是优势策略劣势策略以及简化后能够通过计算得到很好的决策
《策略思维》读后感(十):博弈法则的运用
博弈的法则:向前展望,向后推理;假如有优势策略,请照办;剔除劣势战略,不予考虑;寻找博弈的均衡。这几条博弈的思路虽然表述简单,在执行的时候却要根据千变万化的情况来处理。 打破博弈均衡的方式是剧烈的小转变,改变局部,进而逆转形势。要从一个均衡转向另一个均衡,最有效的办法是借助一场短期而严厉的行动。让处于临界点的人发生转变,然后,随大流效应会产生新的平衡。 如果不能打破均衡,就不要纠结于弱者的劣势。弱者通过放弃自己的第一个成功机会取得更好的结果。幸存机会不仅取决于自己的本事,还要看你威胁的人。一个没有威胁任何人的弱者,可能由于强者的自相残杀而幸存下来。在复杂的博弈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因为自己是弱者而灰心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