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批判性思维工具(原书第3版)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8-07 05:12: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

批判性思维工具(原书第3版)读后感精选10篇

  《批判思维工具(原书第3版)》是一本由[美] 理查德·保罗 / [美] 琳达·埃尔德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8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批判性思维工具(原书第3版)》读后感(一):你是想活在二维平面还是立体空间里?

  我最害怕的一个场景就是参加辩论赛,坐在辩手席上准备攻击对方辩友,却发现对方辩友说的有理啊,无法辩驳。当自己队友再次攻击对方弱点时,也觉得有理啊。内心潜台词是我估计这辈子都做不了辩手吧,因为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立场

  看过一段话大意是没有自己思想的人,也许从某个时候就已经是死了,只是到了肉体死去的时候再去埋葬而已。为了让自己不是处在活着等于死了的状态,之前我读过《餐巾纸背面》《你的灯亮着么》这些教你一些思维上的公式放之四海而皆准法则。应该是还没有到火候,所以看完就忘光了,没有对自己的工作生活起到任何作用。2015年复习MBA有逻辑这门功课复习,加之看了《批判性思维工具》这本书,结论是算是走心的入门了。

  那么首先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呢?

  生活中大多数人活在非黑即白的世界里,看一部电视剧我们习惯区分这个是好人,那个是坏人,是用一种二维的、平面的角度理解世界。在我看来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方式,少数人掌握的思维方式。它是由思维的元素组成,用思维的标准衡量,最终达到接近真相的立体思维方式。它的本质是质疑,通过不断的论证才能贴近事实真相。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批判性思维呢?

  第一、告别傻白甜,掌控自己的命运。其实傻白甜也没什么不好,这样的世界再单纯不过,只是我们不想成为别人的棋子,也不想轻信所谓的真相。只是想让自己的生命更加有深度,仅此而已。当你看到一个60多岁了老头还跨界的玩转各种新鲜东西,你能否看到自己的生命掌握在谁的手里?

  第二、成为这个世界上那20%的人。似乎这个世界上的成功的人都是很有自己思想的人。试想在一个公司面临重大决策上,一个掌舵的人不能权衡利弊,收集各方信息,做出多种论证怎能在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小到个人、大到企业批判性思维绝对核心竞争力。它是通向成功的必要条件

  第三、提高生命质量。生命质量怎么界定呢?我认为每一秒钟多活出精彩意义。现在城市快餐式的生活,微博微信网游、神剧已经将我们湮没在信息沼泽里,想改变又无法动弹。每天晚上睡前的总结似乎是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似乎又什么都没发生。我最近欣赏五体投地鹦鹉史航、罗胖、和菜头一帮文人,在我看来他们有生活质量,站在了我们大多数人无法企及的高度看待这个世界。

  批判性思维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作者在文中一直强调的是公正心。人类生而自私,我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处在一个社会群体,我们也是以社会群体为中心。也就是我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出发点从自身或者这个民族文化开始的。就像是天平,我们在还未开始解决问题时就已经偏向一边了。其实我自身对于公正心与自我中心的理解也还不透彻,为了公正放弃自己的利益?什么样的人可以做到这点,做到之后的他又能够得到什么呢?既然人性固执存在着自我中心,为什么要抹杀它的存在呢?我想在公正心与自我中心上必然存在一个平衡点,在这个点上既能够本着公正心又能够满足自我中心的利益。我想努力做到这一点已经是我认知范围内的最顶端了。

  正题来了,也就是《批判性思维工具》一书中我觉得最重要部分,思维的元素和思维的标准。

  思维的8大元素

  1、目的:我是要干嘛?达到什么目的?

  2、悬而未决的问题:根据这个目的遇到的最主要问题或者议题是什么?

  3、信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需要收集哪些信息、数据、事实或者经验

  4、解释和推理:根据掌握的信息进行解释或者推理。

  5、概念:界定解决问题中出现理论定义规则原理模式等概念,统一标准。

  6、假设清楚在解释和推理中隐含的假设条件什么?

  7、结果和意义:通过逻辑得出意义和结果是什么?

  8、观点:从哪个角度、视角出发来解决问题的?

  这八大元素概括了解决所有问题的一个思路或者是步骤。接下来需要解决的就是按照这8大元素来思考就是批判性思维了么?当然不是,批判性思维还有9个思维标准。对于每个思维元素都应该综合考虑是否达到了思维的标准。

  思维的9大标准

  1、清晰性:可理解的,能领会含义的。你所说的事情其他人可以领会,表达上逻辑清晰的。

  2、准确性:摆脱错误或扭曲,是真实的。是否可以核实?

  3、精确性:精确到必要详细程度。是否可以给出更多细节

  4、相关性:与手头的问题相关。如何与问题相联系的?

  5、深度:包含复杂性和多样性相互关联。哪些因素提升了问题的难度?复杂性在哪里?

  6、广度:包含多重观点。需要从另一个视角考虑么?还有其他看待问题的方式么?

  7、逻辑性:组合后有意义的部分,没有矛盾。有据可循么?

  8、重要性:聚焦于重要性,不琐碎。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这些因素中哪些最重要?

  9、公正性:合理的,非自私或片面的。我的想法合理么?考虑到别人的想法了么?

  这套方法论好用之处在于拓展大脑的一片空白区,思考问题不在是非黑即白。这套理论中还有一点是思维、情绪行动是相互关联的。所以不难解释我开车的狂躁气质。当你改变思维方式,接下来的情绪和行动也会变得与原来大不一样

  我相信学习的过程永远是学习+思维+应用+改变,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实践中多去训练自己的这种思维方式,让自己的生命由二维平面空间变为三维立体面

  《批判性思维工具(原书第3版)》读后感(二):算是读后感的评价

  不喜勿喷 不喜勿喷 不喜勿喷 。

  这本书不是我看的第一本关于思维方面的书,到目前为止我已经看过了4本评分都非常不错的书。如果这是你第一本关于思维方面的书,我相信你看完会拍手叫好,甚至会有什么三观尽毁之类的感觉

  作为第五本书,一开始我的期待也是很高的,虽然书中很多观点都是在别的书里面出现过,但是看下去还是有些很特别独特而且很有用的观点,每每看到这些观点的时候,我都会瞬间被惊讶到,甚至还做了一些笔记,觉得这真是一本5星极力推荐好书。但是,除了那几个可以惊艳到我的观点,和一些别的书都有的观点之外,看这本书纯粹浪费时间

  为什么说是浪费时间?首先,整本书最主要、最中心的观点就是思维的基本要素这8个方面(第四章的东西),然后基用第五章的思维标准来评判这8个方面。第六章勉强还算有些用,其实你只要明白第五章的内容,第六章也算不是特别有必要的补充。从100多页开始,后面一大推都是废话。就是废话,其实就是重复4、5、6的内容,只是把这些内容放到某些特定的环境然后再告诉你应该怎样怎样,完全是废话。

  13章开始也慢慢出现干货,但是我看了看也完全不感兴趣。其实你只要明白第五章的东西,13章的内容相当于可有可无。只要明白无论什么诡辩也好,诡计也好,说到底就是事实是什么,我们只要极力去弄清楚事实(当然也要多方面多角度用这些事实思考一下),这些诡计完全就是笑笑而已的话。14、15就是前面的复习。

  总体来说,按照我的感觉,这本书有一大半是完全没有必要存在的。原本最多是要100页的东西啰啰嗦嗦的讲了300页。我在看的时候每每看到这些重复性很高的内容,就完全提不起兴趣,100多页之后我也只是粗略的看个大概,甚至有些只看了个下级标题就完全知道作者想再啰啰嗦嗦的重复些什么。

  最恶心到我的地方是:书中很多语句,甚至段落都是可以在前文找到一模一样的(或者稍稍改了几个字)。看到这些句子的时候我真的被恶心到的。在我心里的感觉就是:如果作者不多写一些内容、多重复一些内容,怎么能凑够300页然后出书赚钱。这本书的定价是49元(虽然我是在图书馆借的),但是我收获到的知识甚少(因为有些已经在别的书中看到了),我的感觉是浪费的时间多于收获。

  另外有些观点真的不敢苟同。例如,作者不断的说要做一个公正的思维者而不是一个自私的思维者,然后举例说大部分律师政客等等都是诡辩家。然而自私的思维者云云之类。小到我们每个个体,都是带有自己的立场和角度,我们做的大部分(其实我想说全部)思考或者决定,都是利己的,只是我们在做出利己的同时尽量不要去损人或者尽少的去损人。大到国家之间更是如此。然而作者偏偏在这里吹嘘要做一个公正不自私的批判性思考者,我想想也是醉了。难道这本书不是思维方面的书而是道德规范的书吗?你可以告诉我们应该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或者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一直在吹嘘这些道德的东西。想想美国的历史,如果真的那么高尚,你们会消灭那么多印第安的土著吗?谈何道德?如果不这样做,你们能安然占领美洲大陆然后成为现在的全球霸主吗?作者你能这样安然的写书吗?不是不自私,而是程度的问题。

  整本书我觉得对我最有用的是:将无意识(也就是下意识)的思维、事情、选择行为转化为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去分析背后的原因和思考过程。仅仅因为这个观点,对于我来说这本书就应该是5星,而200页无用的废话也仅仅是0星而已,这些废话对于就算作为第一本读物的人,也基本上没有多大的用处

  最后 不喜勿喷 不喜勿喷 不喜勿喷 。

  《批判性思维工具(原书第3版)》读后感(三):“what the hell are you talking about”

  这本书理论性较强,由于我是带着需求去读的,所以看的时候没那么枯燥,和看《三体》一样爽,适合多次阅读。第一次看的时候不要忽略里面的例子练习,都是复杂现实有趣的例子。

  思维是人类最高级的心理活动之一,心理学家意识到思维方式是一个人幸福和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这本书通过对优秀思维特征的剖析和生活中常见的思维陷阱的详细分析阐述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意义。

  批判性思维是对思维方式进行思考的艺术,它包括三个阶段:分析思维方式、评估思维方式和提高思维方式。

  之前有段时间我深受自己思维偏见困扰。这和我长时间刷微博有关(卸了微博世界就清净了嗨呀),久而久之产生了极强的自我中心,习惯看清问题前先嘲讽。非常片面独断的思考方式让我产生了危机感。同时对于各种社会事件反复反转的片段信息让我我感觉厌烦,仿佛被愚弄、操纵了。 “what the hell are you talking about”变成了常常自问的一句话,然而答案无解,因此在下很纠结,很焦虑,很愤怒

  习惯网络撕逼揭露反转等各种精彩戏码的人一定看到过这种心态网红A那么好看肯定整过容;B片被撕肯定是有人买水军;现在的大众喜欢垃圾只要是外国的都喜欢,大众审美没救了;C看起来做了好事可是背后一定有不为人知勾当;D国人民这是药丸啊;如果你是X你还会这么想吗……

  网络戾气为什么这么重?

  中国一百多年以来为了追求自由人们敌人出现过其他的民族、其他的政治形态、其他的经济文化的输入等。过去100年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敌人变成了自己的家人、社会的偏见、权利的不平等……泛娱乐化的时代人们习惯调侃一切,把自己放在调侃着者的位置容易,只要相信自己知道的比别人多,这样的演绎就不会有破绽,而这个心态是被我们潜意识操控着的,自己很难发现。而且通过网络,零成本就能站在从前思考着者才有发言权制高点何乐而不为?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对娱乐那么苛刻的原因,娱乐形式是最直接的价值观输出方式,当接收到与自己的价值观相不符的信息时,一股使命感油然而生——“我要守护真善美,抨击你这个满嘴谎言企图愚弄群众的渣滓”。

  太多“因为我相信它,所以它是真的”、“因为我想要相信它,所以它是真的 ”、“因为相信它符合我的利益,所以它是真的”这样的诡辩无逻辑的思维方式充斥在生活中,随便一句话就可以搞得乌烟瘴气。包括之前说的我看待常见事物缺乏公正和狭隘的方式。可见,人们的自我中心是对公正性思考的最大妨碍。

  意识到这一点,我开始找寻治疗方法

  完善的思考者可以将有技巧判断力的思维成为自己的第二本能。他们知道自己的信息局限,敢于质疑,善于分析事物间的逻辑,对推理有信心坚持理性的思维自主。

  一个人想要承认自我中心是很难的,更何况是群体中心、社会中心由来已久的偏见。就像所有国家的媒体都会通过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哪些进行积极或消极的报道来塑造一个对自身文化有利的形象。

  书中针对思维策略详细罗列了生活中常见的操控骗局,当然不是绝对,但这扔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思考维度——他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以什么身份为了什么目的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的表达。

  此外,书中五分之一详解了对于固定科目怎样系统化学习,对于这一部分十分相见恨晚,如果我在高中能接触到这本书或许对于“学习的意义”就不会成为烦恼。

  《安德的游戏》中说:“一旦理解了敌人,就会爱上他。”想要理解复杂庞大的信息,拥有清晰的追捕方向是很重要的。怎样带着理性的思考去验证所接受的信息,怎样找到操控者的逻辑漏洞,怎样避免不理智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仍需要很大的努力去练习,加油。

  《批判性思维工具(原书第3版)》读后感(四):思维方式,决定你的发展发祥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些问题:

  为什么有的人明知道吃垃圾食品对身体有害,还是忍不住夜宵啤酒炸鸡的诱惑?

  为什么很多应试教育下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为了应付考试总是习惯用“填鸭式”记忆企图蒙混过关?

  为什么一个糖果就可以让一个正在哭闹的孩子破涕为笑?而类似于喝水呛住了嗓子却可以让成年人产生事事不顺心/祸不单行的念头?

  这些问题和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思维密切相关。

  马斯洛说: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

  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处事方法,从根本上来说是取决于他的思维方式。思维影响一个人的感受和行为,进而形成一个人的价值需求。

  现今很多知名企业招聘时最看重的不是应聘者的学历,而是他们是否具备优秀的思维方式。既然思维方式如此的重要,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指导我们习得优秀的思维方式呢?

  由批判性思维领域的研究专家理查德保罗和琳达埃尔达合著的《批判性思维工具》一书,通过分析总结优秀人士的思维方式,为普通大众提供了简便易行的学习方法。

  理查德 保罗,对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他在教学中引入三因素批判性思维教学法,还多次组织国际批判性思维大会,被誉为国际公认的批判性思维的权威。

  《批判性思维工具》一书最大的特点是提供了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本书在论证的过程中,每个论点都有相应的论据支撑和训练方法,实用价值及可操作性非常的高。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剖析批判性思维的特征及发展阶段,并从学科学习/生活工作两方面来学习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

  一、关于批判性思维

  要想学习优秀的思维方式,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是优秀的。

  在《批判性思维工具》一书中,理查德 保罗为我们介绍了优秀人物的思维---批判性思维方式,该思维建立在良好判断的基础上,使用恰当的评估标准对事物的真实价值进行判断和思考。

  思维有八种元素,即目的、问题、观点、信息、推理、观念、意义和假设,而这八大元素只有达到相应的标准,才能发展出批判性思维相应的特质。如下图:

  成为一名批判性思考者,需要了解思维发展经历的6个阶段:

  大多数人停留在鲁莽的思考者阶段,尚不能意识道自己的思维存在错误,因此,从鲁莽的思考者阶段到达批判性思维阶段,还需要漫长的思维进阶过程,需要不断地/有意识地进行思维练习,最终慢慢养成。

  那么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呢?在《批判性思维工具》一书中,作者通过研究优秀人士在学习和工作领域的思维方式,为我们提供了参考。

  2、如何在学习中运用批判性思维。

  为什么很多成绩单上优秀的毕业生并不会被企业所看好?让我们从源头来分析这个问题。

  现在很多大学生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直学历证明,方便日后体面工作,于是就形成了上课等于休闲,考试意味着突击的大学学习模式,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学生只懂得如何通过考试,如何花最少的精力拿到文凭,却忽视了如何提升自己的思维和技能,因此,毕业之后就成了一个应试教育的模板,并没有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对于所有靠盈利获得生存发展的企业,录取一个毫无技能又无经验、还缺乏学习力的人,完全无法产生任何的效益。所以毕业生被拒之门外是再正常不过了。

  约翰 -亨利 -纽曼在《大学的理念》中说到这样一句话。求知不是消极的接受,而是真实主动的进入知识领域,拥抱知识,掌握知识。思维必须行动起来,主动出击,迎接迎面而来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心智,让自己从无到有。

  所以,如果转变思维,将大学看成发展心智/提升能力/获取解决方法的场所,将之看成是获取知识和培养人力的练兵场,那我们努力的方向就完全不同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通过学习重构知识体系,将先进的观点理论与自己的经验相结合,并科学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让学习真正学有所用。

  3、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

  在这一部分我们主要介绍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

  彼得德鲁克在《有效地管理者》中提出:“为了在动荡不定地世界上求得生存,就必须做出精明地决定。决策的质量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生活的质量。那么怎样才能高质量地解决问题呢?

  理查德-保罗告诉我们,只有将批判性思维应用道决策和问题地解决过程中,才有可能更理性高效解决问题。

  生活中,人们很容易做出各种决定,大多数决策是非理性的,潜意识的,人们习惯性的选择自以为是的有利决策,而这些决策有时却损害了我们自己的利益。听到这里,可能会有很多人会很纳闷儿。还有人主动选择损害自己自身利益的行为吗?

  当然了,回到我们文章开头的例子:为什么我们明知道吃垃圾食品有害健康?因为垃圾食品可以给我们带来短期的味觉满足感,我们在潜意识里相信这种满足感是正确的,所以我们会短期兴奋起来。

  为了抑制这种短期效应,皮亚杰说我们必须将我们的行为,提升到有意识的认识层面。清楚地认识问题的本质,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纠正。

认识到决定的重要性

  人总是习惯性地处于自我中心或社会中心的状态,做出的决定通常是潜意识地、符合自己短期效益地,因此,在《批判性思维工具》一书中,理查德保罗建议我们必须重视生活中地决策,对决策相应做好评估。

在决策中投入更多时间

  我们需要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我们的决策思考过程中,去做出更加的理性决策,这有助于我们节约时间,使我们不必花太多时间来纠正错误。你在现实生活中非理性的决策往往浪费大量的时间,比如说一对夫妇花五到十年时间才意识到他们的这段婚姻是多么糟糕,想结束它。

  人们常常因为选择了错误的职业,而浪费了许多年的光阴。学生经常因为低效你的学习模式,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评判决策正确与否

  评判一个人的决策是否正确。首先要区分想要和需要,因为生活中很多不合理的价值观都是源于某种特殊的理由,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需求。这种非理性的观点,危害是非常大的,他会导致很多人流区价值观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甚至牺牲绝大部分人的利益也无所谓,比如说。我需要食物,来维系生存和我想要跑车来让自己开心是完全不一样的。 再比如说,一些学生会背下考试的核心要点,因为这比真正理解意要容易的多,但是这样做是不合理的,因为日后工作要求学生理解,而没有真正理解知识的学生就会在这样的要求下,感到迷失,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会受到相应的打击,这种不合理的学习方式,在数学和自然学习的课堂中很常见,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我欺骗行为。

  我们应该对这种非理性的满足感保持警惕,进行抵制,不陷入自欺欺人的泥潭。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提到:”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救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

  也就是说,在刚开始的时候,准备工作越充分,日后因决策不理性需返工改造的几率就越小;对事情越是深思熟虑,决策的质量就越高。

  批判性思维不仅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还能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力,但是我们的教育体系却忽视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批判性思维工具》一书对于指导我们学习培养批判性思维有极大的实用性,通过配套性的实践练习,为思维的培养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批判性思维工具(原书第3版)》读后感(五):成为一个批判性思考者

  我们很容易成为一个自我为中心的人,忽视他人的看法,没有搞清楚论据之前就已经做了结论等等,让我们很容易陷入思维的误区。好在这都是可以锻炼的,学习网球最好的方法就是模仿榜样是如何打网球的,思维也是同理。

  思维要求我们具有公正性,比如谦逊,勇气,换位思考(你是不是想说)等等,才是我们思维进步的重要特质。

  一份思维训练计划:

  1.利用闲暇时间。

  如果按照今天的方式生活10年,最终,我能够完成一些有价值的事情吗?

  2.每天解决一个问题

  3.将思维标准内化

  4.坚持做思维日记

  。。。

  大脑的三个不同的功能:

  1.思维:识别生活中事件的意义

  2.感受:根据意义评估其积极或者消极性

  3.需求:区分哪些东西是值得奋斗,哪些是不要自寻烦恼

  每当我们进行思考的时候,都是带着一定的立场,带着一定的目的,运用相关的概念和知识,根据关注的论点和问题,运用信息,基于假设,得出结论,这些结论都会产生特殊的意义,这就是思维的成分。

  我们常在情境中作出结论,这些结论是根据假设来的,我们形成假设往往是没有意识的。

  思维的标准

  1.清晰性,准确定,相关性:Smart原则

  2.深度,广度 6顶思考帽

  3.逻辑性,结构化思维

  4.重要性,8020原则

  5.公正性

  根据思维的特性,成分,标准,问题类型,学科等,我们可以去审视我们提的问题。

  问题一般会分为三种:基于事实,基于感受,基于判断的问题。

  成为优秀的学习者,要把学会提问,把每个学科都当做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运用思维的特性,成分,标准和思考和拆解。

  自身的非理性的思维,主要是自我为中心或者社会为中心引起的,相信我们相信的,喜欢我们的喜欢的,喜欢符合我们利益的。

  所以本书给我们的指导就是:识别我们的思维,感受和需求,运用思维的特性,成分,标准;小心自我中心和社会为中心的陷阱,然后不断监控和反思,修正我们的思考和行为。

  可以和之前的结构化思维,6顶思考帽,8020原则,学会提问等一起运用,感觉这是一个完整的思考体系,多锻炼。

  《批判性思维工具(原书第3版)》读后感(六):审慎求知,存疑解惑

  - 不轻信其他人的论断,权衡足够多的论据,抵抗偏见。

  - 观点呈现在面前时,需要平等对待。

  - 有责任理解并清晰地表达想做意见

  - 人天生是自私的。经过训练可以克服。

  - 谦逊,发现对未知知识的忽视程度

  - 关于谦逊,注:在得出结论前,就自己掌握的证据得到证实;没有证据,如实回答了解不多,不应假定群体的意见的正确性

  - 要有反驳信仰与群体意识的勇气

  - 换位思考

  - 使用一套标准,就不会有自相矛盾的情况

  - 重视独立思考,积极主动思考环境与事件

  - 认知的局限性决定我们需要谦逊;偏见与无知决定我们需要勇气;需要足够的坚毅去做合理推断

  - 鲁莽的思考者感觉需要外部因素引入,否则很难完成自我升级

  - 去制定思维锻炼的练习,利用零碎时间,思考一个问题。坚持记录。

  - 每星期记录一个事件,通过思考,看看能否做的更好

  - 每个月专注一种思维品质进行修炼

  - 注:在不同的设定下,再次思考一遍问题,避免出现自以为某个问题思考过。因为人倾向于满足自我需求后就停止思考。

  - 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

  - 控制思维,赋予任务以积极的意义

  - 将课程与生活相联系,将有助于建立情感联结,从而理解学科的内涵

  - 检查事实与数据

  - 我们的思维有一定的目的性。我们在一定的观点下,做出假设,产生一定的意义和结果,并用一定的观念、理论来解释我们的数据、事实和经验,并解决问题。

  - 明确语言化表达目的,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思维元素

  - 也许我们的真实目的是自私的

  - 对概念的扭曲解读可能会导致不合理的推论

  - 死记硬背得到的不过是无意义的词语,应当清除这些惰性知识

  - 对可能错误的信息保持警觉

  - 被加工过的正确信息,又被内化理解吸收,可以引导我们获得更多知识

  - 应用三段论,有意识地察觉使用的假设与得到的推论;特别地,质疑一下假设的正确性

  - 采用更多立场进行思考,注:这可能需要提升他人观点的理解,进行逆向推导,获知他人的立场

  - 一个基本流程:理解问题,得到更精细和清晰的描述,排除错误或扭曲的认知,整理相关性强的论据,思考下简化或复杂化问题,或者从别的视角看待问题,结合起来检查下逻辑漏洞,特别注意是否公正思考

  - 多问为什么!

  - 花时间陈述目标,选择目标,定期检查目标完成情况

  - 花时间陈述问题,分解子问题,寻找可行解,论证更优解,思考问题的复杂性

  - 确认观点,寻找相关观点,论证利弊,评估所有观点

  - 寻找论据,支持或否定的都纳入考量,修正观点

  - 确认关键概念,确保正确认知

  - 只有开始提问,思维才算展开?

  - 有唯一答案的问题,通过搜集证据解答;好恶问题无法评判;多体系问题需要收集证据并推理论证才能解答

  - 通过阅读与写作加深理解

  - 即时快感和短期满足导致的决策,可能是非理性的决策

  - 决策的逻辑:认识到正在做决策,准确了解所有方案,逻辑思考和评价,坚定执行

  - 儿童高度自我中心,如果不做决定就无法承担后果负责;另外,容易趋同,这源于不安全感

  - 青少年时期对其决策进行干预是必要的?!

  《批判性思维工具(原书第3版)》读后感(七):《批判性思维工具》:人人都可以学会的思考工具(一)

  在价值观满天飞的时代里,思维精英并不见得增加了多少,反是增加了更多丧失思考且又迷茫的芸芸大众,每天随波逐流,今天把A疯狂视为偶像,明天又跟B高举旗帜讨伐A。究其原因,还是在于自己缺乏思考和判断能力,分不清孰是孰非,可以说思考力已成为这个时代的屠龙刀,谁拥有了它,谁就可以号令天下。幸运地是,思考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完全可以通过正确的方法刻意练习培养起来的。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本经典《批判性思维工具》教材,里面就提供了很多练习思考能力的方法。

  这本书章节共有十七章,干货很多,只是比较零散,不成体系。我把它们重新整合了一下,把全书分为三个模块:

  《批判性思维工具(原书第3版)》读后感(八):中国的大多数人满足了非批判性思考者的条件

  本书的第212页 本章首先在揭示人类心理的本质,其中,将人类划分为三个等级的思维者。

  非批判性思考者(五思维技巧的思考者)

  详细的描述如下:

  这样的人关注对他们即刻产生影响的事件,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和民族主义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总是对其文化下的个体抱有刻板印象。尽管他们自身的观念是不合理的,但当这些观念受到质疑时,他们会感到自身受到了攻击,从而回到最初幼稚的想法,并且会做出情感上的回击。

  当他们的偏见受到质疑的时候,他们通常感觉收到了冒犯,刻板地认为质疑者是狭隘并且存在偏见的。他们依靠过分概括化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讨厌被纠正和受到批评,讨厌别人与他们的意见相左。他们渴望被肯定和称赞,希望自己被重视。他们希望面对的是心智简单的、非黑即白的世界,很少能够体察事件间的细微差别,甚至对此一无所知。

  《批判性思维工具(原书第3版)》读后感(九):成功优秀的思考者:思维构成+思维标准+不断练习的过程

  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指出,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事情的反应决定。

  换而言之,生活中的10%的事情,是我们自身主动引发的意外,是无法掌控的,比如开车时忘记了系安全带,而得到罚单。而其余的90%是由外界引发的,是关联到自身的,是可以掌控的,比如,流言蜚语满天时,我们可以选择以何种情绪去应对。处理好那些可以掌控的问题,命运便由自己掌握,一生成功幸福。

  即便幸福和成功如此简单,还是有很多人无法过好这一生。他们思想消极,琐事缠身,抱怨自己恶运连连,对很多事情理不清头绪,也不知道该怎样才能摆脱困境。

  终至一生,他们无法意识到,是思维方式塑造了他们现在的生活状态,个人的目标与需求深藏在潜意识层面,人们在生活中总是做着与内心真正的目标相违背的事情,进行非理性思考。

  用大白话说,就是他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想什么,这听起来像一个笑话,却真实地反映着了人们对自己思维的无知状态。

  而批判性思维方式,是为了监视自身的思考系统,而进行的系统性监视,将对事情的判断不止于表面,针对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和评价。

  《批判性思维工具》的作者理查德•保罗,是美国“批判性思维国家高层理事会”主席,他建立了批判性思维中心、国家批判性思维论坛及批判性思维学会,著有《批判性思维》等书。而《批判性思维工具》是根据批判性思维理论,围绕着思维构成及标准展开,提出批判性问题,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模仿成功思考者的思维方式,建立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模式。

  作者从批判性思维的构成和标准,自身思维方式的提高两大方面,讲述了如何从一个批判性思维小白变成一个成功的思考者。

  1思维的构成和标准

  思维就像我们身体一样,由八个固定的成分构成,即使一个鲁莽的思考者,也像有手和脚一样,有着完整的思维。

  思维标准则是衡量一个思维质量水平的标尺,只有高标准的思维,才能构建美好的生活。

  而具体的思维活动的过程,我们往往用提问的方式展开。

  1.1产生目的

  思维的背后总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很多时候这些目的,并没有提升到意识层面,只是被模糊的感知。很多专家都承认,只有有效性的思考才能更顺利的实现目标。

  比如,很多人选择到了三十岁左右结婚,但他们并没有深入的思考过,结婚意味着什么,只是因为到了适婚年龄,亲人们催婚,仿龄的朋友们都结婚了,于是选择了结婚。这样做,就是没有认真的思考过,结婚这种行为背后的目的性。

  为此,我们要针对目标提出一些批判性问题:

  结婚的目的是什么?

  这些目的中哪一个是最重要的?

  为了这个目的,应该做些什么?

  ……

  在批判性思维标准中,对于所有问题的相关回答,要求是具有清晰度、重要性、可获得性、一致性、公正性。

  1.2体现一定的观点

  思考会从一定的观点出发,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种高度自觉的直觉性行为。

  我们生活在群体的环境中,潜移默化中接受着大众的观点,这种自觉性行为让人难以察觉,于是我们总是将自身知觉到的观点默认为自己思考后得出的结论,并认为它是正确的。这种观点因为受到文化背景、宗教、性别、职业等的影响,带有局限性和偏见。

  批判性思考时,我们针对观点进行提问:

  到了适婚年龄不结婚可以吗?

  人必须结婚是真的吗?

  这个观点中存在着哪些偏见?

  ……

  在批判性思维标准中,对于所有观点的提问,要求清晰度、广度、关联性、公正性。

  1.3基于一定的假设

  假设是推理的前提信息。基于这样的假设,推论出一定的结论观点,并采取行动。比如天阴时,有人会带着雨伞出门。这个行为背后的假设是,天阴就会下雨。

  假设一定就是正确的吗?当然不是,但我们总是假定这些假设是正确的,用来解释周围的世界。

  因此在批判性思维 ,我们一定要知道,思考的合理性取决于假设的合性理,所以要用提问的方式,对于这些假设进行检验。

  以三十岁结婚这个观点为例,当中的假设为:人到了三十岁,结婚是走向幸福的一种途径。

  针对假设提出的问题,相关问题:

  我们做了哪些假设?

  这些假设是合理的吗?

  如果不合理的假设是去除,还是重新进行思考?

  ……

  批判性思维标准中,对于所有假设,要求具有清晰度、公正性、一致性。

  1.4产生意义和结果

  任何情景都包含三种意义:合理的意义、可能的意义、必然的意义。

  例如:如果三十岁结婚,暗含着你可能会在结婚之后离婚,是一种合理的意义。

  如果三十岁结婚后,遇到了一个灵魂伴侣,你有可能会离婚,是一种可能意义。

  而三十岁结婚后,遇到了一个灵魂伴侣,而你出轨了,你有可能离婚,是一种必然意义。

  这三种意义,都是特定场景下对引发的真实事件的预测。当我们能够理解出这些意义,并针对这些意义带来的结果进行决策和行动,必将带来积极的效果。

  针对意义和结果的相关提问:

  付诸行动后,哪种结果是我没有考虑到的?

  所有决策后的负面意义是什么?

  能清晰的确定所有的结果吗?

  ……

  批判性思维标准中,对于所有的意义和结果,要求具有重要性、逻辑性、精确性、完整性。

  1.5使用数据、事实和经验,统称为信息

  思考是以一系列的信息为依据的。信息分为三种:背诵的事实和惰性知识、错误的知识、活性知识。

  只有以足够并正确的信息支持,才能得到正确的观点。同样我们需要对所了解的信息做高度警惕,保持批判态度。

  以三十岁结婚为例,针对信息进行的提问:

  有哪些信息支持三十岁最好结婚这个观点?

  信息从哪里来,有数据统计可靠吗?

  ……

  批判性思维标准中,对于所有的信息,要求具有清晰度、合理性、关联性、准确度、完全地就用。

  1.6做出推理

  推理是依据信息、假设、观点,得出结论的过程。

  针对推理可以提出的问题:

  清楚自己所做的推理吗?

  推理的过程都是清楚的吗?

  当下的复杂问题,推理是否流于表面化?

  ……

  批判性思维标准中,对于所有的推理, 要求具有清晰度、公平性、逻辑性、合理性、一致性。

  1.7依据概念

  概念无处不在,如云、草、落日等事物,是由人做出命名的。而许多人却将概念和名称作为事物的固有属性感知。概念并不等同于事物的本身,是后天人为的结果。

  概念的作用在于,帮助人们理解特定的事物。因此优秀的思考者必须有自己构建概念的能力。

  以三十岁结婚的观点为例,针对概念提问:

  什么是适婚年龄?

  明确是妻的了解丈夫或子责任和义务吗?

  ……

  批判性思维标准中,对于所有的概念,要求具有清晰度、关联性、准确度、深度、公正性。

  1.8问题

  问题有三种类型:

  基于事实的问题:寻求一个客观的事实。如你几岁了?

  基于偏好的问题:表达一个主观的偏好。如你喜欢男孩还是女孩?

  基于判断的问题:经过竞争性系统产生的一个最佳答案。婚姻法应该废除终生制婚姻吗?

  前两类问题不需要经过推理过程,只需要指出事实和讲出主观偏好便有答案。而对生活造成困扰的往往是最后一类问题。这问题需要进行判断和论证,却被人们选择理性判断的忽略,误认为是前两类问题。

  作者鼓励人们区分问题类型,并根据信息、假设用系统的方法论证问题,而不是进行直观判断。

  针对问题的相关提问:

  能用几种方重新表达问题,从而确认难题的复杂性吗?

  现在讨论的问题与观点相关吗?

  ……

  批判性思维标准中,对于所提出的所有问题,要求具有清晰度、重要性、可回答性、精确度。

  2 成功的思考的成长过程

  2.1了解自身

  2.1.1大脑有三个基本功能:思维、感觉、需求。

  这三种功能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当一种功能改变时,另外两种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不能只注重思维而忽略了感觉和需求的重要性。

  当我们愤怒时,要用批判性思维的方式,提问自己,这种愤怒的情绪产生是合理吗?但即使是合理性情绪,也不能因此产生非理性行为。

  2.1.2人天生是自私的,会有自我中心和社会中心两种思维方式,为了即时的满足感,不考虑他人的权力和感受,做出非理性行为。我们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思维方式,用思维构成要素和标准,时刻监督自己的行为。

  2.1.3评估自己当前所处的思维阶段。

  2.2了解舆论的影响

  新闻媒体中偏见和宣教无处不在,你认为客观真实的报道中,会新闻工作者主观的主观臆断,当然这并不是什么“阴谋”,也不是刻意为之,而是由于教育背景、文化背景、个人经验等一系列因素所造成的误差。

  每个事件像一个立体的雕像,可以从很多个角度去看,但报道时,新闻人会寻找切入点,顺从一定的逻辑,讲出了偏面的事实,给特定的人群看。所以,我们看到的新闻中存在着偏见和宣教。

  了解新闻报道的偏见和宣教,是对信息的真实性的辨别,有助于自身观点的确立,假设的合理性思考。

  2.3制定计划不断的练习

  作者提出向成功思考者学习,模仿他们的思考模式,并为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提出了10条可行性策略,10条策略性思维的核心理念。

  批判性思维的学习过程是枯燥冗长的,但思维就像人体的肌肉一样,只有不断的锻炼,才能形成肌肉记忆,让思维过程变得轻松自然。

  《批判性思维工具》中,存在着大量的可行性知识点,在此不一一列举。此书的行文结构不是很符合中国人的读书习惯,专业用词也不是很统一,读起来会稍显费劲,但鉴于其实用性,值得一读。

  《批判性思维工具(原书第3版)》读后感(十):阅读中的一些想法

  第四章

  思维的八种要素。

  1.任何思考过程都要有目的(purpose)

  2.思考过程为了解决问题(question),同时通过提问指引我们的思考过程

  3.思考时会有一个看待问题的视角(point of view)

  4.寻求答案的过程中需要信息(information)

  5.思考中要对信息进行解读与诠释(interpretion)

  6.为了理解事物需要使用到概念(concepts),

  7.同时不能忽视被自己认为是理所当然的预设信息(assumption)

  8.过思考得出可能的结果(implication & consequence)

  目前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是这样的。可能还有不准确的地方。

  虽说翻译这本书确有难度,但感觉本书的翻译也实在是为这些概念再度增添了几分晦涩。

  网上应该可以搜得到英文版criticalthinking org这个官方网站,油管上也有作者的授课视频,多多少少可以作为补充。

  另外,一般翻译中似乎都是把assumption译作“假设”,但是它所指的是被忽视的,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信息,是否“预设信息”更为合理?

  说到思维工具本身,这种东西着实难在短时间内内化成本能。而且思维工具、思维方式的概念大多抽象,或许还是需要什么时候幸运的遇上一个实际发生的事例,两者得以有机结合,才会真正激发它的价值吧。

  个人认为提高思维能力,掌握一万种工具都未必会提升能力一分。最重要的还是要以谦卑之心多看多听多体会,只有扩大了自己的视野,才会知道自己的格局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全面宏大;接触到了别人的世界与观点,才有可能撼动甚至颠覆自己的固有想法。

  题外话,对于critical thinking作“批判性思维”这个译法,我也觉得有所不妥。相对而言,更加倾向于“思辨力”这种说法。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批判性思维工具(原书第3版)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