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人群中,你就是那个"例外"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8-04 04:35: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

人群中,你就是那个"例外"读后感10篇

  《人群中,你就是那个"例外"》是一本由阿丫著作,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5.00,页数:24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人群中,你就是那个"例外"》读后感(一):豆瓣体与刻板印象

  充满了豆瓣体的劣质写作,对于西方文化的“瞻仰”以及误读,还有刻意渲染的stereotype。纯文字的关于时尚品位建议,不是没有更好的作品。有一些英法作者的作品,无论是在眼光还是角度上都更胜一筹。有些也不是没有中译本。真的感兴趣的话,推荐找来阅读

  本来是期待国内作者能给出一些更适应亚洲人的【专业】建议(专业,as in不是某论坛红人自己折腾出来的搭配组合),结果发现内容就像本土还处于不成熟期的时尚行业一样,是一锅妄想出来的”异国情调“的杂糅。

  这本书多数时候都只是作者在自说自话地灌输“这个东西好看!”,却忽视了一件衣物/首饰背后隐藏的文化信息。我所在国家,虽然以随意著称,但穿着风格很大程度上能体现个人背景。在欧洲大陆职业和背景对个人风格的影响还要更甚。这本书里有很多现代不适合穿着的东西也因为个人兴趣混了进去。

  总体来说,非常零碎而且定位不明。都说“脱离剂量药物毒性耍流氓”,那么也必须指出,脱离身份场合谈时尚也是不合适的。对于正在摸索个人风格的人来说,这本充满乱七八糟单品和虚伪国情调的内容,可能反而会帮了倒忙。里面有些常识性的建议倒是可以听取,不过明明打开电视/报纸/收音机就能接收到的真理实在不值得话费RMB去获得。

  《人群中,你就是那个"例外"》读后感(二):寂寞是一份美丽

  刚读完序,我真的就象作者说的感到“失落”了,无意识地被提醒博客时代结束,似乎言重了,宁静享受文学的人,不是仍然在写博么?进入正文谈赫本的部分,赫本是每个女人心灵最深处的向往,就好象一个不可能实现梦想出现生活里一样,但是唯独对这句话读后立即泪满盈眶:“年华老去之后,怀里抱着非洲孤儿联合大使赫本,即使不再年轻,脸上爬满深深浅浅皱纹,却让我产生了之前难得一遇的感动,一个可以与你我达成心灵碰撞女子,一个带着爱与哀愁的很棒的女人,这时候的她,已经无需再用什么纪梵希、菲拉格慕、蒂芙妮来做装点了,着一身布衣风尘仆仆,充满爱与坚强,而这,就是最美的赫本。”对前部分描述时装细节,甚至因为一直不富裕所以并不熟悉那些时装名牌名字,可那些罗列却吸引不住我的眼球,只有到这里,就象作者对赫本产生了真正的亲近赞美,我也觉得与作者立即拉近了距离感觉她不再是一个只用“时尚”二字就能概括得尽的女子,就象她题目说的“奥黛丽•赫本,何止是优雅”一样。

  读这本书让人汗颜的是,这时才现出自己没看几部美国电视剧,甚至连《欲望都市》都没看过,也难怪英语始终都在瓶颈处,又想迟早会看的,所以这部分先略去,让自己不要有先入为主的印象,免得到时候看片没有了新鲜感。不过作者谈王菲很有意思,王菲也是个人比较喜欢的一类,特立独行,怎么样都不会失去自己。要想学她的穿着,只能有她的个性和优雅,才能把一件普通衣服穿出她的味道,似乎不是衣服打扮了她,而是她打扮了衣服, 每件衣服穿到她身上就会感觉自豪幸运,所以美容啊、穿着打扮啊,归根结底还是人本身的问题,要想美,得穿最普通的衣服时仍然美,而不是人所说的“佛靠金装,人靠衣装”,那才是真的美到家了,认识到这一点,对大多数女人来说不容易啊。个人觉得,也只有按这个要求,你才能获得幸福吧,不管是爱情、还是事业,都是从内而外的美才能长久,不管,那是不是仅限于内心幸福,可是幸福不都是个人感觉到的吗?别人眼里的辉煌往往都一言难尽。所以“穿什么有什么”乃是境界。每次见一女人穿着一身衣服顾影自怜的时候,就看透了她小心眼里的那份虚荣,我太了解了,真的是一眼看尽繁华

  当然读到最感兴趣的部分,就是连衣裙,什么皮衣啊、吊带啊,对我这种又没钱身材又小的女子来说,根本懒得去理,到夏天就是连衣裙世界,满橱的连衣裙,却也没有穿厌过,甚至不用试衣,直接看网上的样品就能知道合不合身,也几乎没买失败过。可惜啊,提到低胸,我也有幸买过一件,虽然不如梦露的那件那么低,我的甚至还是韩国风味的,不小心在一次和同事旅行中穿了一次,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遮遮掩掩的还被同行的老婆子看不惯背后议论了一回,其实本来不会议论的,总是我平时和她一起行动,可她老要同男同事搭讪着一起吃饭,逛街,我这低胸有主的人可毫无兴趣,显得兴味索然,索性和其他几位女子一起吃饭去了,不和她一起了,所以说有时候被人议论,还是因为对她有所违逆,至少是让她感觉不舒服了。倒是那些看得透的老革命一笑了之。不过以后再穿这件衣服,总要在里面再加上一件,本来是只在外面穿坎肩就行了了。然而我最喜欢的那件连衣裙是白色的,穿上有如天仙,是在香港买的,这是我见梦中人的时候必穿的,所以好好保管在那里。

  当然出于个性,本人最爱还是“人群中你就是那个例外”的风格,本不女权的我,对独立这一点也是极为看重和赞美的,原因我已经说得太多了,总之,做到就好。寂寞是一份美丽,非人人能得之。读到这里,已够。

  《人群中,你就是那个"例外"》读后感(三):【雨枫试读】适合想做那个“例外”的你

  人群中你就是那个例外。阿丫的这本书,确实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个人看书有几种癖好,如果封面吸引人的我才会有看下去的欲望。恰好这本“例外”的封面是我的癖好,那张赫本的照片真心让人不忍放下这本书啊。

  阿丫的这本书,典型的看电影学穿衣的范本啊。让我从另外一个视角发现美剧、各个国家电影中的穿衣法。最开始看第一部分的时候,正好回味老友记。大爱瑞秋的我,通过阿丫的点评一下从另外的视角,发现了她的美。人群中她就是那个例外。阿丫这本书举例最多的就是赫本了。好吧,如此完美的女人,连我都无法不爱的女人。不管什么风格的衣服往她身上一套,那种高贵、优雅应运而生。就像封面的那张照片一样,这种穿在我身上就是居家服的,素色九分裤无袖衬衣。赫本就可以穿出大方素雅的味道。

  单品中确实有几个是我的心头好,必须首当其位的就是连衣裙了。最多的莫过于连衣裙了。主要是确实不用未尽心思的去想如何搭配。看了那篇对吊带黑裙的介绍后,各种心动准备购置一条。其实看了那篇风衣之后,各种冲动。去搜了下burbeery的价格,就没有冲动了。唉,不是我们这些平民可以享受的牌子啊,等变身土豪再说吧。

  其实最近也很迷大红色口红,买了一支回来,发现怎么都不适合自己。看来要么是自己的服装问题,要么是自己就长的娃娃脸,扮不成大气时尚的范爷吧。书中很多都可以引起共鸣的小细节,虽然刚跨过25的门槛,依旧带着30岁的眼光来看时尚。喜欢纤细链子做配饰、喜欢毛茸茸的披肩、喜欢大耳环、喜欢高跟鞋。看完书,立马去购置了红色的披肩,翻出自己的高跟鞋。不趁着自己还年轻的时候,扮靓还要等的什么时候呢?

  个人对大牌很不感冒,主要还是一个字:穷。阿丫通篇都是在介绍各种奢侈品牌,确实让我们这些社会底层的低收入人群很自卑啊。动则几万几十万的衣服,估计我还是没有勇气也没有财力穿在身上到处招摇的。这是对本书唯一不喜欢地方,或许写的更亲民一些的话,会反馈更好吧。抛开那些高高在上的牌子,告诉我们如何搭配的这些小短文。还是比较实用的。

  虽然本书很多都是借鉴的电影里面的情节,但是图还是少了。说实话我看的书是同龄人的几倍,但是电影确实不是自己的爱好。如果书中描写各个情节的时候,搭配上更多的图,效果会更好。

  《人群中,你就是那个"例外"》读后感(四):人群中,你要是那个“例外”

  时尚穿搭之美,是每个女人自我觉醒的辛苦历程

  也许有人会说,相对外在美,内在美才最重要,这一点无需反对,因为能在时光里驻足的多半是有思想灵魂。但如果奥黛丽•赫本只是个不会穿衣打扮的邻家大妈,如果林徽因只会穿大花棉袄免裆裤的话,还会有那么多人爱她们吗?美,从来都是印象为先,先要有了第一眼的外在亮点,才会更多的人愿意去深入了解你的灵魂。从这一点上说,时尚穿搭的外在之美,是个性绽放内在之美的根植土壤,不是同等重要,而是更加重要。纵观整个关于“美丽”的历史,多半内外兼修之人,才能真正做到历久弥坚

  《人群中,你就是那个“例外”》,就是这样一本教我们了解时尚穿搭之美的书。教人穿衣打扮,是一类并不容易出彩的题材,因为多半的作品都只擅长讲述技巧方法,最终也失之技巧和方法。因为读者个体是千人千面的,A学会了复古小西装百搭时尚,B却会因腰线不明显,对小西装则无比排斥,进而她也会觉得所阅读之书太过粉饰,不值得深读,就是这个道理了。

  《人群中,你就是那个“例外”》,却很聪明的避开了技巧的说教,作者从一件件单品讲开去,讲它们的意义,讲它们的生命,阐述一种近乎朦胧意念之美。如果你是个擅长感知的人,读这样一本书,你总是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类单品,无论是小黑裙,还是白衬衫,总能借助它们完善自我的外在提升

  我们小的时候,总期待着成熟,所以对妈妈的高跟鞋,漂亮裙子感兴趣。少年时,个性张扬才觉得是最美的,所以可能只喜欢单色调。长大以后,在那些最初无力经常买新衣服的岁月里,曾把那么多的旧衣服改造过,搭配过,给予了那么多的美好期盼。再后来,开始寻找一些适合自己的,个性一点的,那种别人看不出你的年龄欣喜是非常能让自己满足的。以至于,大多数女人会觉得衣柜里总是缺少了一件最喜欢的,下一件,下一件,会更好吧。

  女人对美的感知有着天生的本能,同样是看电影看剧,有人看到了故事情节,有人看到了潜在的情感,而这本书的作者阿丫却能够很敏锐的看到剧中角色的穿搭个性,从奥黛丽•赫本到梦露、黛安•基顿,再到詹妮弗•安妮斯顿、索菲娅•科波拉……读这样一本书,学习了穿搭之美,还顺便了解了好莱坞女星的穿衣之道,一举多得

  女性的时尚穿搭之美,于男人,可能只是第一眼愉悦的好印象,于女人,却是一生都要研习的必修课。如果你不想自己投入人海就像水滴没入汪洋的话,你一定要提升自己的穿搭审美,只有这样,人群中,你才会成为那个“例外”。

  《人群中,你就是那个"例外"》读后感(五):时髦的那条线

  ——读《人群中,你就是那个“例外”》

  十年之前,我还在读大学的时候,曾经问当代文学老师:“现在大约每天有多少本书出版?”老师说,据他了解,应该是“每天八百种。”十年前哦,每天哦,八百种。人生苦短,书海浩淼,就牵扯到怎么选书的重大问题。我会选长得素净又不胖的人写的美食书,会选苗条又有点肌肉的人写的营养书,会选精神奕奕的人写的心理学书,会选不戴眼镜的人写的哲学书,会选胖子写的武侠小说,会选美女写的言情类——而说到教人穿衣打扮的书,我就一定一定会先去搜搜那位作者的图片,她够时髦,我才肯买。

  阿丫老师的时髦程度呢,就刚好是可以让我乐意去书店全价不打折买她的书。

  阿丫老师常年保持“看着瘦,抱着肉”的曼妙身材,发型也在耳垂部位短短长长,十分利落清爽。她的穿着,则从来不会戳你眼珠子

  有人误认为时髦就是扎眼,像杨二车娜姆那种无论如何都要在发迹别朵大花的,像章子怡那种不管怎样都要用力凹出锁骨的,像范冰冰那种对黑眼线和大图案长裙痴迷的,像lady GAGA那种常年衣不蔽体的(不冷么?),其实都离时髦挺远。你真的认识一个时髦的人,才会发现,时髦是一条细细的线,时髦的人会沿着它步履轻盈地走,既不会踏左一步(变土),也不会踏右一步(变妖),阿丫就是这样。衣服的颜色款式质地与搭配,都从不突兀,但让你看到她就感到——她穿得也舒适,你看得也舒适,于是愿意跟她聊聊,随便聊点什么,都很舒心大象无形之感。

  这样一个始终踩着“时髦”那条线步步莲花往前走的人,我们相信,这既是天分使然,后天大经验累积更是功不可没。如今,她乐意写一本关于电影中时髦的角色如何穿衣的书,不吝分享自己多年习得的精华,实在是件让人抚掌称快的好事,“一个人的时间用在哪里是看得出来的”,倾注多年心血关注时尚与时髦的人,把心血的结晶成本书,供我们偷师——真是太慷慨了!

  《人群中,你就是那个"例外"》读后感(六):时尚就是SM,不想被踩在脚下就变身女王吧

  最近翻到张佳纬张公子的一篇文章,说起小时候咱们写作文编造名人名言的那些事儿,忽然有躺中的感觉,尼玛,以后可再也不能引用靠谱的名言了。于是乎,本篇开宗明义阐释主题,时尚界著名的ICON 玛丽莲•香奈儿曾经调皮地说过:“什么是时尚?时尚就是SM,如果不想被虐,就得做它的主人。你不能迎合它,否则会被它伤的体无完肤然后抛诸脑后;你只有蔑视它、践踏它、改造它(不是皮鞭啊蜡油那些东西,亲,你想多了好嘛!),它才会忠实于你,你方能轻松驾驭。”

  经常看妹子们抱怨,满大街上看到的女人都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冬天是军绿色貉子毛大衣搭配UGG,夏天是牛仔破洞短裤+匡威帆布鞋+透肉黑丝,或者碎花裙+半截打底裤+蝴蝶结平跟鞋。无论是十八岁还是四十八岁,都往这些方向去凹造型,看得人审美疲劳,只觉满大街上都是面目模糊的人在开某种主题造型派对。这些人,都是被潮流裹挟的受害者,她们大多数是无意识的跟随者,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只能从大街上别人的穿着来判断眼下的流行趋势,加入大部队会让她们有一种安全感,毕竟,做少数派总是需要极高的自信心和控制力,所以,能跟大家保持一致,隐没在人群中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大家都这么穿,就是好的,就是美的,平添了一股盲目的自信。

  当然很多文艺女青年对于这种街道时尚是嗤之以鼻的,女文青有个性,当然不仅从思想上要体现出来,也的从外形和言行中体现出来。因此,Vintage、森女风、民族风、日系小清新就成为了文青们的新宠。但是正如Vintage的定义一样,“甲之垃圾,乙之瑰宝”。适合复古风和小清新的姑娘们能把垃圾变成瑰宝,但是当海藻般的长发(姑凉,这世界上有种东西叫护发素)、棉布裙子、银镯子、光脚穿球鞋的形象开始泛滥之后,大家再度开始嘲讽起这种符号式的形象,瑰宝又变成了垃圾。

  以上事实充分说明,穿衣打扮真是一件让女人们纠结的事情。尤其是看到很多姑娘骄傲地宣称自己从来不化妆不烫发不涂指甲油……所以是好姑娘的论调之后,我再次拜倒在这种神逻辑之下。女为悦己而容,不管你是想取悦别人,还是取悦自己,让自己看起来更好我觉得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难道让自己变得漂亮的姑娘就不是好姑娘啦?容嬷嬷咬牙切齿地说过:“整天打扮的妖妖娇娇地勾引人,好好的阿哥都被你们带坏了。”难道现在不化妆的姑娘们都是容嬷嬷的信徒么?还在用这种眼光批判那些努力让自己更美的姑娘。

  其实,化妆与否根本就不是二元对立的好嘛,作为一个在人类社会中生存的正常女性来说,时尚总是你一件逃不开的事情,或早或晚你都需要遇到它,是向它臣服还是把它踩在脚下任你予取予求(我怎么感觉这篇文的方向有点变呢……),这就是你需要去研究的事情。这世上没有谁生下来就会穿衣服的,时尚也是一种知识,需要你的经验积累和学习提升,循序渐进总会慢慢提升的。

  所以,没有一本时尚类的书籍可以让你看完以后一夜翻身成为潮流的弄潮儿,但是,《人群中你就是那个例外》这本书可以成为你知识库中重量级的一本。(巧合的是“例外”也是咱们新任第一夫人首次出访选择的品牌。)和作者阿丫一样,我也经常通过影视作品吸取穿衣打扮的灵感,当她讲到自己跟着《老友记》中的瑞秋或者《绯闻女孩》中的布莱尔学穿衣,买不到同款甚至自己买布料来做时的执着,就仿佛在人群中看到一个陌生人抛来一个心领神会的暗号。这本书,简直是献给我们穿衣学习之路的一封情书,记录着我们的情绪和青春。

  对大陆的女孩子来说,穿衣打扮的经验往往是后天习得的,因为我们的传承出现了断层,在以军装为美的审美中成长起来的父辈们并不能给我们太多好的建议,所以我们学习的路可以说一路坎坷,在我们身上可能并不明显,看看那些明星们就知道了。无论是章子怡还是周迅,都有过漫长的穿错衣的时光,更别提现在的赵薇还是被人诟病不会穿衣,再好的华服,穿在大陆明星身上,也会被毒舌的时尚博主们评价为“气质不符”,因为他们还在摸索和衣服契合的点。感觉不对的时候,就是衣服在穿人,人和衣服,貌合神离罢了。

  阿丫举了《邦妮和克莱德》中的邦妮、《安妮•霍尔》中的安妮等等我们熟知的影视剧经典形象为例,详细分析了那些贴合演员的气质的服装造型,你会感觉,不是衣服披在她们身上,而是衣服成为了她们的第二层皮肤,在阐述她们的行为和内心,她们才真正在“穿”衣服。就像京剧的舞台上,脸谱和服饰表明了人物的身份和性格一样,现代社会,你也需要在你沉默的时候,用你的服饰表达出你是谁。所以当你穿着荧光绿的挂脖吊带+齐B小短裤+透肉黑丝,画着颓废的烟熏妆站在街角的时候,就不能怨有色迷迷的老头过来问你小姐一晚多少钱了。因为,你穿错衣服了。

  之所以觉得时尚ICON们达到了“人衣合一”的境界,是因为有专业的造型师按照她们的性格、职业、外形特征来为她们度身定做的造型。我们要学习的,也正是这种挖掘自身潜力的方法,因为现在大部分女生还不知道自己到底属于什么类型,适合什么样的造型。

  作为一个曾经的广告人,我可以不负责任的说,其实时尚就是一个陷阱,我们营造一个现实社会中不存在的美好环境,催眠消费者,告诉他们选择了我们的产品,你就能过上幻境里的生活。这就是时尚制造的幻觉,所以你往往选择了你不需要的和你不适合的。而真正适合你的,是能够展现出你本身气质的产品,只有它们才能表达出你的个性特征,时尚其实就是狗屎,你只有先把它忘了,才能找到你真正需要的。

  真正永恒的潮流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过时,我们永远可以从奥黛丽•赫本、玛丽莲•梦露、戴安•基顿等的经典造型中吸取灵感,选择合适自己的造型,并慢慢夯实它,让它和你融为一体,正如Coco Chanel(这次是真的)说的那样:“世界上最棒的颜色就是能让你变得更美的那种颜色。”而这世界上最棒的时尚就是能让你变得更美的那种时尚,让它臣服在你脚下,为你增光添彩吧!

  《人群中,你就是那个"例外"》读后感(七):谁是那个例外

  谁是那个例外

  本来我以为这本书是时尚穿衣指南,所以拿到书后,看到封底的上架建议:“文学·随笔”,觉得十分奇怪,这种时尚类的书,怎么也不能算是文学吧?

  读了书后,终于明白了,确实与我想象的大相径庭。我读过时尚穿衣搭配指南,比如《搭配其实很好玩》,也读过电影随笔,比如《为了报仇看电影》和《例外》,而这本书却把二者结合,从电影中的人物入手,分门别类地研究起他们的穿着打扮,别有风味。

  作者文笔不错,并非纯粹写穿衣,更有为人处世的感受与体会,很多个人化的情绪也流露于笔端。发现作者喜欢的基本上是那些简单大气而经典的装束,也并非变化多端。

  其实,穿衣是自己的事,也不是自己的事。记得小时候买衣服,我总是犹豫不决,爸爸就会说,你自己觉得好看就行。可另一方面,衣服是穿给别人看的。怎样不用迎合别人,又能树立适合自己的风格呢?正如书的封面那句话:“做一个有风格的女人,自信且自知。”从电影中借鉴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在看电影的同时,只要多注意观察一下片中角色的衣着,慢慢就会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当然,也不能盲目跟风,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style,将自己的独特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才是王道。

  比较喜欢的一篇是《旅行时候,你都穿什么》。由于自己也爱旅行,每次收拾行李总要稍微纠结下,衣服带多了累赘,带少了不够穿,还得是容易洗涤能快速晾干的,最好上镜也漂亮。而这篇也给我很多启发,其实用不着想那么许多,本来就是去放松的,穿衣也轻松自在就好,还有入乡随俗,随遇而安,这才是旅行穿衣的真谛。

  另外,个人认为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不够吸引人,三张图片为主,但比较分散,不够完整。尤其作者照片放在左上,一般人也不会看出是谁,没有实际用处。

  《人群中,你就是那个"例外"》读后感(八):时尚易逝,唯风格永存

  在这个人人爱看电影爱看美剧的时代,有的人看影剧里男女主角光彩夺目的脸庞,有的人看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还有的人则看那一套套戏服所代表的时代潮流,人物心情与个性,从中总结出穿衣的技巧和品味。阿丫显然属于后者。我极少看关于教人着装的书,也不是时尚杂志的拥趸,偶尔翻看都是时装广告的报纸和杂志,也觉得上头写的文字空洞华丽得要人命,诸如“凸显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时间与空间的凝固,奢华大胆,触动感官的体验”全是这些词汇的无用堆砌,但阿丫的这本《人群中,你就是那个“例外”》我读起来却津津有味,不说教,不空洞,既不故作高深,又不自以为是,字里行间,没有华丽词汇的堆砌,没有无数大牌亮瞎你的眼睛,只有女人之间的谆谆情意,柔软与懂的。阿丫以资深造型师的职业态度,个人恋衣癖好,穿衣的实战经验,女性独有的敏感细腻的心绪,结合无数电影中的穿衣典范,向我们娓娓道来。她教你白衬衫怎样才能风情无限;粗花呢怎么展现华丽;大耳环如何恰当又惊艳……她告诉你如何做到美不胜收,也传授如何做到保证不出错,还提醒你如何避免贻笑大方。这本书不仅给女性实用的穿衣指南,更传达出穿衣的态度:精明购衣,不逐名牌,用普通衣服搭出不一样的面貌和意义,穿出自我,穿出风格。

  书中你会看到自己熟悉的那些荧幕女人是如何穿戴的:《老友记》里詹妮弗的薄荷绿长裙;《晚秋》里汤唯深驼色长风衣;《爱是妥协》里戴安•基顿的白色高领衫;《奇遇》里莫妮卡•维迪的吊带小黑裙;《欲望都市》中凯瑞的尖头高跟鞋;《重庆森林里》里王菲的紧身坦克背心……我想起《傲骨贤妻》中的Alicia。律所派给她的第一单案件是为一名被控谋杀前夫的年轻女老师Jennifer的重审做法援辩护。当女老师拿出女儿照片,提到自己被剥夺监护权的时候,Alicia说了一段话令人印象深刻:“总有一天你会拿回监护权的。洗个澡,好好睡一觉,不要看电视。你喜欢看书吗?我会拿点书给你,小说最合适。你可能不想,但还是要好好打扮下。勉强一下,不是为了上庭,而是为了自己,现在表面工作最关键。” Jennifer问:“这能让案子有点起色吗?” Alicia答:“不,但你会感觉好点。”后来,Jennifer真的将自己收拾得漂漂亮亮上庭,Alicia也成功帮助当事人洗清罪名。“好好打扮自己,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他人。”只有女人对女人才能说出这等贴心关怀,惺惺相惜的话。都说女为悦己者容,其实,现在的女人们穿衣打扮只是为了自己。很多女人都有体会,情绪低落的时候,穿鲜艳的衣服,打扮得精致漂亮,心情和信心也会跟着提升不少。就像痛苦的Jennifer穿漂亮衣服后感觉更好。我始终认为,无论遭遇何种困境,都能好好吃饭,好好穿衣打扮的女人是爱自己的女人,也是有前途的女人。

  我发现,女人的改变往往体现在着装风格上。《傲骨贤妻》中Alicia从遭人鄙视的政客妻子到重新振作的职业女性,经过漫长的成长道路。她第一天到律所上班,披肩中长发,职业套装,服饰打扮一下将她从之前低眉顺眼又显自卑土气的家庭主妇,变为了精明干练的职业女性。《穿PRADA的女魔头》中,满怀不切实际理想,纯朴的文艺女青年每天都穿着暗淡粗糙的衣服来上班,虽干着时尚的工作却嘲讽时尚,后来当她接受时尚时,也跟着改变了自己的着装品味,全身心拥抱时尚,懂搭配,穿靓衫,人越来越美,工作也越来越顺。《风月俏佳人》中大嘴美女茱莉亚改变时也是从衣开始。她一改先前妓女扮相的放荡廉价,穿波点淑女连衣裙,穿宽松版的大西装,戴着硕大遮阳礼帽……底层妓女瞬间变名媛,华贵又优雅。这就是衣服的神奇魔力。

  阿丫在《人群中,你就是那个“例外”》提到年轻时看不上的衣服,如羊绒衫,到了30岁开外的时候会变得没有抵抗力。或者年轻时候穿着别扭,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的白衬衫,待脸上有了阅历之后,却能穿出从容大气的派头。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穿着一件148美元从连锁超市淘来的黑底白花连衣裙公开亮相后,24小时内该款裙装就被抢购一空。中国第一夫人穿着“例外”品牌的黑外套,刺绣长衫,用自己雍容高贵的气度颠覆了品牌的云淡风轻,使得该品牌被人疯狂追捧。

  是衣服改变人,还是人改变衣服?这是有趣的话题。可以延伸成外表与内在的关系。很多人说只在乎IN BUTITY,外表不重要。其实,一个人的内外是紧密相连的,外在是内在的一种体现,外表会随着内在的改变而改变,内在也会受外表改变的影响。能把外表收拾得光鲜亮丽的人,内心也一定光亮强大。只有经过岁月历练,内心从容大方,气场强大的人才能撑得起一身华服,走得摇曳多姿,光彩照人。

  老电影《白昼美人》中凯瑟琳的漆皮风衣至今依然时尚;《甜姐儿》中赫本的白色高腰小脚裤现在正流行;《电视台风云》中唐纳薇一身驼色OL套装还是当下时装杂志推荐的时髦穿法。这使我想起时尚大师可可•香奈儿的名言:“时尚易逝,唯风格永存”。时尚犹如旋转木马般轮回流转,去了又来,唯有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品牌,才能踩着时代的脚步前进。品牌如此,人亦如此,就像阿丫在书中说的:“只要够自信,只要够自知,生命中的那份‘例外’,就不会舍弃你。”认识自己,爱自己,坚持做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穿衣风格,你永远都是人群中那个精彩的“例外”,即便年华老去,你也不忧不惧,从容优雅。

  《人群中,你就是那个"例外"》读后感(九):only one is no.1

  流行是一种病,很容易传染。女人,是流行这种病的主要患者群。

  大多数人在追逐潮流的时候都不会质疑自己的审美,并且对于趋同性的选择没有什么抵触,勒庞的《乌合之众》对此有很精辟的分析。

  很多时候,女人会因为自己喜欢的明星,自己的闺蜜、同事的某一个装扮而心动,然后便去复制这种美。然而这种复制来的美未必是适合自己的,有时候甚至会有东施效颦的反效果,退一步说,纵然不是东施效颦,也不过是从众多的美女之中,又多出了同样的一个。也就是说,再美,也只是众多中的一个,仅此而已。

  其实,个性,才是最漂亮的。你应该学着,做人群中的那个例外。

  当赫本的优雅端庄被无数人奉为女神时,她却只能是人们远观的对象,让人生不起丝毫的欲望;而她自己,更喜欢那个独处时性感的自我。那不是在荧幕中被塑造成固定形象的自我。当梦露的性感成为所有人的向往时,她却珍爱着自己斯文高雅的知性形象。可见,越是明星,越是不喜欢被塑造的形象,越珍惜镜头之外的自己。毕竟,再量产的美终究会审美疲劳,而那个唯一的例外,才是让人眼前一亮的惊艳。

  无论是迷面料、耍风格还是玩搭配,所需要的,都是不随波逐流的个性,都是对自我审美的信任。就像那些本是太平公主的姑娘,其实都是上帝钟爱的模样。君不见,太多太多的搭配,只有平平的胸部才能展现其特定美,尤其那种帅到不行的中性装扮,若胸部丰满,不知道要多煞风景。李白说过:“天生我材必有用。”也就是说,上天给的身材肯定是有用的,你若泯然众人矣,不是上天的错,是你的错。所以说,平胸也好,大波也罢,你要做的,便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成为独一无二的的例外。

  用影视作品中的影视明星作为模特来展示穿衣搭配技巧,是一种极为讨巧的做法。明星的身材、气质、样貌,太容易成为正能量的论据了。看着明星们一个个成为成功案例,悦目的时候自然便会赏心,赏心之后必然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从而建立起自己的信心,为了实现自我的独特魅力而努力。

  如同这本书中的明星一样,这本书的文字也气质高雅、卓尔不群,无论是哪个阶层的读者,在阅读这种文字的时候,都会油然而生一种心悦诚服的欣赏。这种风格的文字,对于读者可以说是一种低调的享受,至少在我阅读的时候便是如此。顺便说一句,我是男的。

  我不希望我是人群中的例外,但是爱美的你呢?

  《人群中,你就是那个"例外"》读后感(十):雨枫试读 献给《人群中,你就是那个“例外”》

  每一个女子都是天使:给人温柔,让人舒服;而每一个女子还应当是公主:美丽,迷人。

  如果你生得美丽,气质逼人,无需沾沾自喜,因为总会有容颜衰老的一天;当然也无需惶恐,因为有一些东西是会随着时间的延展而越发的闪闪发光、美丽动人。

  青春总是短暂,不经意间就已蹉跎。而女人的青春更是短暂,所以更应当尽情的绽放、尽情的美丽,由内而外的绽放和美丽。如果说女人的容颜需要精心的呵护、身材需要努力的维护,女人的着装更需要用心的挑选。就像是美妙轻柔的蒲公英,随风远飞的时候也一定有一个最美的方向和角度。或者是那迷人的白天鹅,若是少了那美丽洁白光亮的羽毛,绝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对他们心生爱慕念念不忘。

  但我所说的绝不仅仅是奢华的堆砌,那些最美的最昂贵的的并不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应当用心挑选那些最适合自己、最衬托自己、最能凸显出自己的。并不一定要昂贵,但一定要精致;并不一定要最美,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例如,赫本的优雅、基顿的特别、安妮斯顿的质感、梦露的性感,每一种都与她们本身的气质相得益彰。

  那些真正会穿着的女子,除了用心更重要的是要聪明。她们会精心的为自己塑造一种风格,只属于自己的风格,并将自己与之紧紧相连,给人一种永久唯一的特别。即使时过境迁世事变幻,你却犹如月光般遗世独立的静静明亮着。

  在尽情彰显自己的美丽和迷人时,切不要忘记你的观众们。若你有一天美丽得如同天上的白天鹅,却也只能给人们一种望尘莫及的遗憾,而你也只能独自默默飞翔在无穷尽的天空。那么为何不做一朵美丽绽放的牡丹,去引来无尽人的围观和赞美呢?对于美丽的女人来说,最不能失去的是赞美者。

  我像个害羞的孩子,在某一天偶然的遇见了你,你的丰富和美妙深深的吸引了我。我开始一点一点的改变自己,更自信、更优雅、更美丽。我给自己许下了一个小小的愿望,希望在未来了某一天,我能静静的站在你的面前,抬起头从容自信的告诉你:我曾经那么深深的喜欢过你,而且你改变了我。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人群中,你就是那个"例外"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