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发现上海 1843-1949》是一本由王千马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23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重新发现上海 1843-1949》读后感(一):书本无言
《重新发现上海:1843—1949》一书反映出天平社区接触西方文明早、吸纳快,把握也较全面,不仅有西方的知识与思想,还有制度、法规、行为、习俗、技艺乃至生活方式与人际关系,它们都渗透在居民生活之中,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习惯。天平人具有开放的胸襟和宏伟的气魄,在上海发展史上,以不断汲取外来文化养料,充实、完善自身文明的新颖气质著称,创造出多姿多彩、活力四射的新时代风貌,影响和扩散至整个上海的方方面面。
本书将散落的历史遗迹、人文传统、古今传说等加工提炼融汇在一起,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穿越了时空、穿越了时代,打破了距离、连接了古今,把社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地域人文传统联系在一起,对徐汇区乃至上海的文化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重新发现上海 1843-1949》读后感(二):好!!!!
本书的字里行间反映出存真求实、全面客观、严谨朴实、简洁流畅的文风。寥寥几笔,或将一段历史概括其中,或让一段典故跃然纸上,细细读来,仿佛是一幅历史截断面的全息图像,展示在人们的眼前,让人如临其境,刹那间犹如时光倒流,尽情徜徉在历史长河之中。
本书再现了天平社区前身的百年历史。租界的设置是上海的耻辱,又是输入近代文明的渠道,法国殖民者在这里建造高级住宅区,选址上既考虑靠近商业区,又避免繁华街道的喧哗,与之又有高等级道路相连接;既地处僻静,又交通方便,闹中取静。建筑形式有西班牙式、英国乡村别墅式、法国别墅式、意大利别墅式……名目繁多的花园洋房,都是内庭宽广、设备齐全、装饰豪华、绿化别致。除了花园洋房外,还有高级公寓,内有高标准套房和齐全设备。它们都先后成为外国殖民者、著名历史人物、社会名流的宅邸。
《重新发现上海 1843-1949》读后感(三):天平社区的百年中国
天平社区的百年中国
——读《重新发现上海》
■ 齐祺
如果你问一个没有去过上海的人对上海的印象,估计他会说:国际大都市,酒红灯绿。因为他们是从《上海滩》中了解的上海,对上海充满憧憬,当然也不乏没有去过的我。如果你问一个老上海人,她会对上海的景观娓娓道来,梧桐更是必不可少的景观。当你问一个曾经在上海“漂过”的作家王千马时,他会告诉你一个全新的上海,从上海俯瞰百年的中国。
王千马如今致力于中国商帮研究以及城市文化研究。所以对于每个城市,都有着独特的研究视角。包括上海。他的这本书《重新发现上海1843—1949》同样是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了解上海历史的变迁。他仅仅选择了一个社区,一个2.68平方公里的天平社区来描述上海的百年,更延伸到中国的百年。估计如今在这个社区居住的人也难以有这么详实的资料去描述它吧!
历史记录着人们所经历的一切,倒不如说人是历史的书写者!这个小区承载着这么多书写历史的人物。这本书分了逊清遗影、“北伐”上海、商帮纵横、海派风起、抗战暗云、建国大业六个部分。这六个部分中的主要人物对中国的影响都是举足轻重的。尽管他们的目的各不相同,或为私利或为国家……
虽然他们的出发点不同,但对中国近代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盛宣怀之后,这里迎接并容纳了形形色色的人。这些人在他们所对应的那个年月,差不多都算得上是社会精英。这里像是口一眼望不到底的碧水深潭。和中国现代化转型基本同步的天平,又因为这些名流的出现,更和中国现代化转型息息相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对照中国进行现代化应对的6个阶段,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在每个阶段都未曾缺席,都有人加入。而且遍布政治、金融、商业、军事及文化等领域。
晚清四大买办之一的席正甫;政治上有中国最有名的蒋、宋、孔;商帮中有宁波帮的周宗良、董浩云;这里的一帮名人也足够分量,有萧军和萧红夫妇,还有田汉、胡风等左翼文化的“沪飘族”。建国之后更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坐镇。也给这里增添了浓浓的一笔!
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转型在这里都能找到根源,不是因为这里是这么度过的,而是这些转型中起着重大作用的人在这里生活过!从上海发现中国,不妨在天平社区寻找中国的转型的影子……
《重新发现上海 1843-1949》读后感(四):历史的小区舞台
王千马选取的上海社区,是一个精心捕捉的社区。这个叫做“天平”的社区,如同作家王安忆笔下《长恨歌》中的那位曾风光无限的“上海小姐”,不动声色地终老在寻常巷陌,而其所承载的历史,却大的惊人。原因是这个社区的居民都非等闲之辈,他们大多数人拿这块沪上的社区作为托身之寓所,而却把社区之外偌大的中国作为他们的舞台。
在这篇小小的社区里曾经生活过诸如盛宣怀、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张澜、宋庆龄、汪精卫、席正甫、周宗良、董浩云、上官云珠、萧红萧军、黄郛、夏衍、地下中共江苏省委全套人马、陈毅……光看这份名单,我们就知道这篇为法国梧桐深深覆盖的高档社区,是多么地自负了得。
倘若有幸生活在这样的社区,该是多好啊!
可恨上海的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