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美人》是一本由[日] 川端康成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睡美人》读后感(一):只有躺在姑娘身旁,他才感觉自己是生机勃勃的
如果说《伊豆的舞女》还保留着川端康成在少年时的清新感的话,《睡美人》则是他老年时经过岁月沉淀,脱离了一切束缚,将内心所有的黑暗和孤独散发到极致的一部作品。连另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都被这本书的魅力所征服,在年迈的时候写下了向《睡美人》致敬的封笔之作——《苦妓回忆录》。
《睡美人》的故事是通过主人公江口老人对衰老的恐惧和对青春的迷恋而展开的。“老人是死亡的邻居”,江口老人踏入那家只服务于老年人的神秘客栈时,大概是怀着矛盾的心情的。他既不想与这句话为伍,但是又不得不承认自己已进入老丑之境,距这家店的老龄客人那种凄怆境地已为期不远。
而这家客栈所能提供的,正是江口老人想追逐却又无能为力的臆想——一群吃了特制安眠药昏睡不醒的青春少女。与其说是家客栈,还不如说是妓院。但由于客人都是一些失去了男性能力的“可以放心的老年人”,称为妓院又显得不伦不类。
但绝不会醒过来的姑娘所拥有的青春和鲜活,对这些冠以“可以放心的客人”的老人来说,无疑是一种使人安心的诱惑、冒险和安乐。当老人们忍受不了对衰老的绝望时,就到那家客栈去与她们同眠。
江口老人还没到被划入“可以放心”行列的时候,但当他第一次躺在沉睡的、一丝不挂的美丽姑娘身边时,人类的原始本能散去,年轻时流连花丛的他又变得跟其他老人没什么两样了。
他摇晃着姑娘的双肩,企图把她唤醒,仿佛这样就能将一切与生命有关的东西唤回来。但被弄成熟睡得不省人事的姑娘,就算不是停止,也是丧失了生命的时间。她不会说话,所以也不会回应,只是为了不让已经并非男性的老人感到羞耻,被造成了活着的玩具。
但对江口老人来说,姑娘散发着芬芳气息的娇嫩肌肤、浓密的头发、饱满的嘴唇都是生命本身,是可以放心去触摸的生命。
幽闭的屋子里只有江口老人和熟睡得姑娘。他观察着、抚摸着。姑娘的手又柔软又美丽。抚触它,只觉肌理华润,看不见纤细的皮肤纹理,没有一丝腐败的痕迹。只有在昏睡的姑娘身旁时,他才会感到自己是生机勃勃的。
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来到这家客栈,在同样的可以听到海浪声的幽闭屋子里,与不同类型但又同样青春的睡美人同寝:清纯带着乳臭味的少女、婀娜艳丽的妖妇、见习的还不熟练的小女孩、丰满温暖的姑娘、黝黑粗野的女孩和情趣媚人的姑娘。每一次都让他回忆起过去的时光:和初恋的第一夜、与小女儿的赏花时光、与有妇之夫在一起的清晨,四十年前的接吻……
他在生与死的交替中,回忆与现实的冲撞里辗转反侧。人是不断消失在过去的日子里的,只有回忆还留存着曾经年轻过的证据。但这也并不能改变江口老人正在老去的事实。老年人就是这样的矛盾体,在死神的镰刀还没有挥舞下来之前,他们渴望恢复活力,有时又恨不得立刻死去。对江口老人来说,猝死也算是老人的极乐。
所以他不只一次地向客栈的管事女人讨要可以让睡美人昏睡的安眠药。那种特制的安眠药只有生命力旺盛的身体可以承受,老人却不行。他想就此遁入黑暗之中,甚至想将无知无觉的少女也一起掐死。“能在这里死去是再好不过了”,老人江口说。
不同的、矛盾的念头在他的脑中翻涌。直到最后一次,江口老人从浪涛声中醒来,睡在他身旁的鲜活少女突然猝死,没有呼吸,没有脉搏,变得冰冷而没有人气。青春的少女死去了,而垂暮的老人还活着,故事就这样戛然而止,留下一个荒诞的、意味深长的结局。
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评价《睡美人》“虽保有形式上的无暇之美,同时也是一部颓废文学的杰作,散发着果实熟透之后发出的腐败芬芳。这部作品洋溢着真正的颓废,让故作颓废之态的大正文学望尘莫及。”
川端康成通过这个故事将一个老人走到生命的末尾时会产生的一种不同的、不为人知的一面展现出来。他的笔是冷酷的,用素描一般的笔触刻画出睡美人的美和老人的阴郁,所有的腐败、衰老、死亡在饱满的生命力的衬托下更显可怖。
川端康成写下这部小说的时候是62岁,同江口老人一样,进入了生命的最后阶段。而在一年后,他说:“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说出这句话时的孤独感和深入骨髓的“哀”,在《睡美人》中就已经体现出来。他在写江口老人的时候,心里面大概也是感同身受的。
1972年,川端康成突然采取口含煤气管的自杀方式离开了人世,未留下只字遗书。这距离他获得诺贝尔奖刚刚过去了4年。《睡美人》中悬而未决的结局,川端康成最终用自己的方式给它画下了句号。
很多人不理解这样一个光环加身的大作家为什么会在功成名就后毫无预兆地自杀,也不知道是什么让他晚年的心境变化如此之大。在众说纷纭的背后,川端康成心理上的变化,他是否是怀着江口老人般的心境去奔赴死亡的,他生命的最后阶段都在思考什么,大概也只有通过读他的作品去了解一二了。
《睡美人》读后感(二):入佛界易,进魔界难
虽然相比较川端康成,我更喜欢三岛由纪夫,但是我真正领悟到川端的伟大之处还是在看《苦妓回忆录》的时候,马尔克斯在那本书的扉页上写着“感谢川端康成的《睡美人》”,因为是《睡美人》给了他灵感,而且在我看来,他并没有超越川端康成。
如果说要在中国作家中找出一位能与川端媲美的对手,恐怕有点难度。这不是说中国作家不行,而是从原创性和影响力这两个方面来看,中国作家所受的桎梏太深,就算有所突破,大抵是沿袭西方已有的成就,比如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肯定深受福克纳、马尔克斯等人的影响。
话说回来,今天终于看完了传说中的《睡美人》,看完之后我的第一感觉是三岛一定会喜欢这本书。果不其然,他真的专门为此写过一篇评论文章,而且直言“《睡美人》是语言所能表达的意淫的极致”。
《睡美人》讲述一位仍有性能力的江口老人先后五次到一家秘密妓院过夜。这家妓院是丑恶的,它专门为那些丧失了性能力的老人而设。睡在妓院里的美人,服了药,处于昏迷状态,夜里发生了什么事,全然不知。第二天早上,老人走后,她们才会苏醒过来。
小说既保有形式上的无暇之美,同时也是一部颓废文学的杰作,散发着果实熟透之后发出的腐败芬芳。其包含内容之广,写作手法之成熟缜密,令人瞠目。通过幻想文学、恋童癖、恋尸癖、老人情色论、密室机能论以及娼妇性、处女性、母亲等等题材,表达了一种对已经逝去的“青春”的怀念,和对老对死的无奈,对生命虚无的沉迷。在颓废与哀愁的天地里纵横驰骋,让后世那些模仿者无病呻吟者拍马难及。
另外,南海版的《睡美人》还收录了《舞姬》这篇小说,它描写了日本战后的一家四口人、第三者的感情生活,他们在感情上有一个最大共同点,就是不能在一起。将凡此种种人情世故放置在日本战败后的历史大背景下,让人莫名悲哀。作者对战争的厌倦,对生活无望的描写总是透过对人物情感的勾画渗露出来,处处无路,处处挣扎,该来的不来,不该走的却走了。
这是个真正有情节的故事,表面上看都是一些日常琐事的叙述,却把日本女性的那种柔美、坚韧和忍耐的个性写得相当到位,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当时的真实生活状况,对前途的悲观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慌。
最后,再说一下川端与三岛。
“入佛界易,进魔界难”。这是晚年川端的座右铭。
越到晚年,川端的思想越是阴翳,朦胧中透着恶意的睡美人是川端晚年内心的写照。对于逝去的青春的缅怀,对于年老色衰者的邪恶,犹如盛开于废墟之上的罂粟花,带着颓废的致命的美感,散发着腐败的芬芳。
世人多认为年老者多智对世界无欲,然而人的本性是邪恶贪婪的,衰老所带来的老丑更是加剧了这些。
从小说的最后可以看出川端想要的也是如同三岛一样的作为天人的美丽的死亡,然而他已经错过了作为天人的时间,衰老带给他的不仅是生理上的衰老,也是心灵的衰老,这也是为何川端无法像三岛一样以自杀成魔的原因了。
年老所带来的对人的摧残是难以想象的,无论多么鲜活的肉体都无法逃过时间的衰败、肉体的衰老、思维的迟钝带来的精神上的极度空虚,年老者的悲哀正在于此了。虽然三岛的那种天人之美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对于我来说,我所希望的是在我感受到自身衰老之前,能够作为一个年轻人而不是一个衰老的令人生厌的老者而死。
近两年来读了好几本川端康成的书,从《雪国》到《古都》,再到最近的一本《睡美人》,每每读他的书,总是让我有一股淡淡的忧伤。川端康成的写作风格鲜明,他总是能够把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得极为细腻。对天气的描写喜欢用雨、雪来烘托,有一种悲凉之感。拿《睡美人》来看,老人每一次的出现在旅馆时,天气总是很冷,或伴着淅淅沥沥的雨,或伴着阴冷的雨夹雪。
读川端康成的书,我的注意力很多时候会喜欢聚集在书中的女性人物身上。也许是因为同样作为一个女性,也许是因为受女性主义的“迫害”之深。《睡美人》一书,我们可以透过老人的种种心理变化和他的行为举止,感受到他在耄耋之年,对于自己青春的怀念,这些怀念包含着自己的懊恼,包含着悔恨,当然也包含着极度快乐的回忆。凡此种种,在他这个年纪回忆起来,都是年轻时的选择所带来的。老人在旅馆的几个夜晚,回忆起他的一生中的几个片段,总是带着些许的无奈。或许是他对于自己的现状并不满意,或许是他认为其实他还可以是另外一个样子……但是似乎,一切都为时已晚,人生并不允许他再选择一次。
《睡美人》中描写的五位女性,相比老人而言,更令人感到心疼,也更值得去细细揣测。这五位女性,有着不一样的年龄、相貌、体态,或许也有着不一样的出身、背景和经历。然而,她们每夜以昏睡的姿态出现时,却有着同样的身份。尽管她们表现出来的睡姿、容貌不尽相同,但是不免让人怜惜。她们在昏睡中等待不同的老人光临,按照文中的描述,她们并不知道老人在夜晚做了哪些举动,对她们有什么样的评价。但事实究竟是如何,也许只有她们自己知道。如果我们还带有一点点好奇心的话,大概也会想她们为何要在那么年轻的时候,来选择这样一种方式,来度过无数个原本可以更加美丽的夜晚。也许是因为被逼无奈,也许是经济压力,也是是一种资源选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也有不同的想法。而在我看来,这无疑是一种青春的悲哀。或许老天给她们的出身并不令人满意,但是自身的选择应该更重要。她们是否可以选择在那么美丽的年纪,做一些更加美好的事情呢。当然,事实是,她们并没有,就那么沉默着、昏睡着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从小说中出来,回到现实。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出生时的样子,无法选择自己的容貌,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在长大后的每一次选择中,我们却有权利去选择更美好的方向,做自己更喜欢的事情。待到像老人那般耄耋之年时,回望自己的一生,也会觉得无愧于自己。
《睡美人》读后感(四):睡的是美人,想的是自己
《睡美人》作为川端康成后期的中篇小说,并不像《古都》、《雪国》那样拥有众多的追捧者。“睡美人”三字虽然带有日本文化中某种朦胧而清新的美感,但因其讲述了接近古稀之年的江口老人来到秘密客栈,与因服用了大剂量安眠药而似“溺死者”的裸体女孩们同床共枕的故事而饱受争议。
“我们只请一些可以放心的客人来。”话音稚嫩,身着带有怪鸟图案上衣的老板娘说。江口原本带着为那些蒙受轻薄和屈辱的老人们报仇的心态来到了这里,他想象着这里所谓的睡美人无非就是“肌肤呈现浑浊的铅色,眼圈发黑,肋骨凸显”或是“胖乎乎的全身冰凉的浮肿模样”。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他所见的第一个女孩便带着浓厚“乳臭味”,当然,在见到熟睡的她的同时,他也在自嘲心中的忐忑不安并在心头涌上了讨厌的空虚感。
对于这位67岁的老人来说,这无疑是鲜活而流动的青春。他猛的回忆起当年与艺妓的一段情缘。随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江口来睡美人之家的次数愈发频繁,情绪也随之起起伏伏:他想狠狠揍一顿或掐一把那个如山茶花般温暖又充盈着馥郁香气的“妖妇”,最后却只能急不可耐地一把把她揽了过来;他也感叹于姑娘的天真无邪,呈富士山形的发际和短而浓密的眉毛。与此同时,那些原本沉淀在旮旯的陈年往事也被一件件的撩拨起来:失贞的女儿,每晚都计算可以与之接吻的“贤夫人”以及孕育自己的第一个女人——母亲。从这个角度讲,这个为老人提供安慰“睡美人”之家无疑是从无奈的现实通向年富体健的康庄大道。
对于江口而言,他绝非是现如今某些黄色新闻所报道的“年轻时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年老时来寻求慰藉”的那种老人。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他拥有太多的风流韵事,才能在床榻上经历风格迥异的女子时,陆陆续续地回想起遥远的青年时代那些相似的情人。
同时,江口也像研究者一般,带着某种旁观者的姿态,进行一系列克制行为,并且努力跳脱别人对自己无能身份的设定,以未丧失能力的男性的角度,不断揣测真正陷入耄耋之年的泥沼老人的心理,并不断“自以为是”地用自己的行为填补别的老人的空白。而在我看来,江口也无疑身处他所认为的悲哀行列。先将自我与他人划清界限,却又与他人做着相同的“令人安心的诱惑、冒险和安乐”的行为,是一种不与年龄相符的幼稚。
更多人愿意用变态情爱观的角度去衡量这个垂暮老人的荒诞行为。但若将其放在人本性的尺度下去衡量,江口老人的行为的缘由便再正常不过——苍老之身对新鲜生命的渴望以及对平淡生活的反抗。
前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而后者则有着更深层次的意味。正是由于这种反抗,让他在“丑恶”的嘴脸下,追溯过去相对灿烂的光阴,产生羞赧与自我诘问,从而在平淡生活中找寻确确实实的存在感。
小说的结尾,是那个山形上唇,皮肤黝黑,情趣媚人的姑娘,因为“特异体质”或某种不知名的原因停止了心跳。江口先是为黑女孩担心,而后老板娘主动撇清了他与这件事的关联,为了让江口安心,她还拿来了江口一直求之不得的安眠药,江口因此恢复了平静。从这看来,江口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变态,他也带着一般市井男人的懦弱怕事。
川端康成作为日本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以其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睡美人》秉承了他一贯的风格,节奏缓慢,充斥着大量意境的细致刻画:汹涌的涛声、洁白而振翅欲飞的蝴蝶以及在大古寺的各种纷繁的花朵。同时,他也对一般作家不敢轻易涉及的气味和记忆进行了刻画。而在对六位“睡美人”皮囊的表述和情景的再现时,作者仿佛是把摄像机放在了江口的肩头,几乎全部采用主人公的视角,使整篇小说更像是江口的情感回忆录。
在现实和虚拟中来回转换的江口,在冲动的清醒和似睡非睡的朦胧中游离的江口,与川端本人在行为上也有着割舍不开的契合点:川端对于安眠药的强烈依赖与痛苦摆脱与江口对于烈性安眠药的好奇与渴望构成了纸上文字与真实世界的冲突。川端作为“参加葬礼的名人”与老人和女孩毫无征兆的死亡后被草率处理也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很难说作者在写江口时,是否也经历着某种程度上的自我回归。
《睡美人》读后感(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睡美人
最早看的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写的一个短篇,睡美人。
马尔克斯在开篇里写自己看完川端康成的《睡美人》后很喜欢,对于京都那种资产阶级老男人腐败糜烂又美丽哀怨到极致——要枕着那些被下了迷药的美丽姑娘入睡,却不发生关系,连想都不想;反复摩擦她们美丽光滑的肌肤,细细观察她们美丽的睡颜,轻轻含着她们小巧或娇媚的舌尖,追忆风流往事,前尘似水。然后马尔克斯如法炮制,在飞机上对一位步伐轻盈好似母豹般的古典佳人睡颜独自干杯。原书是怎样描述这位佳人的?
《睡美人》读后感(六):龌蹉地老去?还是优雅地活到人生最后一刻?
和童话故事没有任何关系。性功能退化将尽、年近七十岁的老人在老友的牵线下接触了提供特殊且秘密服务的“睡美人之家”,由年轻貌美鲜活但服用特殊药品沉睡不醒的青少年女性陪睡,老人在五到六个不同的夜晚与不同的睡美人共眠,令他连续回忆起了自己年轻时的交往的女友、中年已婚妇人、小女儿、年老后结交的已婚少妇和未成年妓女,以及最后想起了自己已去世的母亲。始料未及的结局嘎然而止,令人反思和唏嘘不已。
老人自卑、羡慕青春,用金钱和时间买下这“纯洁”的美人共寝之夜;
美人自信、挥霍青春,用肉体和时间换取“无知者不罪”的金钱。
老人以为自己才是离死亡最接近的人群,其实每个人都离死亡并不遥远。
龌蹉地老去?还是优雅地活到人生最后一刻?选择权始终都在自己手中。
《睡美人》读后感(七):无声性感 最为动人
这是一本从始至终未直接提到性,却性感的让人睡不着的书。前提是…我是《洛丽塔》的大粉丝,你们怎么说都好啦(手动害羞
小说的时间地点人物都无端,悬崖上的小旅馆,彬彬有礼又傲慢的老板娘,从始至终未发一言的一个个少女,不知从何处来也不知道要到哪去的老人……
这本书和苦妓回忆录有一点相像之处,比如主角是老人和在睡觉的未成年的少女。其实马尔克斯的长篇都很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说白了读完就很难,只记得打开苦妓回忆录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热气,是来自拉美的遥远热气带来的窒息感。而打开睡美人便能听得到涛声,想起喝了好几杯酒后头枕洱海无法入眠的那个晚上。
说回川端康成,看了那么多日本文学的我,始终觉得要论唯美,无人能及川端的《雪国》,七八年前读的书,情节全部忘记,但这本书在我心里留下的印记始终如雪地上第一个脚印般清晰。
如何面对衰老和死亡?衰老后如何面对年轻肉体?书里直指人心的是无处不在的对比---皱纹密布的手和吹弹可破的肌肤、清醒痛楚的回忆和麻木安详的睡眠、缓慢无力的心跳和透出血色发热的耳朵……
是极致的意淫之美,是异世界。
《睡美人》读后感(八):对幸福的人,大概不会问“你幸福吗”
《舞姬》一书中,在一开始,故事描写主人公波子与竹原约会时,竹原就抛出了这样一句话:对幸福的人,大概不会问“你幸福吗”。似乎故事的一开始,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印象,波子并不幸福。
波子的不幸福,应该是体现在几个方面的,一是被家长安排了一场自己不愿意的婚姻,无法与爱的人一生厮守,二是经历了战争的洗礼,生活相对艰难,三是自己热爱的芭蕾舞,变得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几度想要放弃。故事中一次次描写了波子挣扎的心理,丈夫对自己的冷嘲热讽,儿子对自己的不理解,让她的内心备受煎熬。
对于波子来说,她所处的社会环境,似乎决定了她的生活。她的生活经历了战争,书中描写的这一段是她刚刚经过二战之后,她的家庭,感情,梦想的变化。在她年轻时,日本还处于落后的阶段,守旧封建思想还很严重,因此,她的婚姻生活应该就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而对于她所热爱的芭蕾舞,也收到社会环境影响,芭蕾在日本兴起不久,她深爱着芭蕾。并且让自己的女儿品子也早早地练习。她也曾意识到,在某种程度上,她与很多家长一样,把自己的梦想放在了孩子的身上。
几年前,有句相似的网络用语传遍大街小巷。“你幸福吗?”,人们纷纷以“我不姓福,我姓xxx”来作调侃回应。当时年纪尚轻,我终究没有领会这个梗,唯一觉得印象深刻的,便是那时因这句话带来的一个个玩笑。然而,这时回头来看,当时问出这句话,给出答案的人,是否究竟真的幸福。
作为刚刚毕业的我们,经历了史上最难毕业季之后的更难毕业季。人们说,没有最难,只有更难。而我,不管是为了所爱的专业,或是为了逃避这样的困难,选择了继续深造。也许这也是我们当下环境所带来的“不幸福”。
然而,在这样不幸福的环境下,总有一些人可以让自己幸福起来。我在研一第一学期的国庆节回到母校所在城市,与大学时的闺蜜相聚。她开玩笑地跟我说,感觉自己吃顿肉都是奢侈,每隔三个月交了房租后,就要一夜回到解放前,然后去吃土。我知道这是她的夸张式玩笑话,但是我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毕业后她生活上的困难。于是,那一餐……我吃的很感慨。我一直想问她,当初没有选择继续读研,现在幸福吗,但是忍住了。
闺蜜始终是个开朗,热爱生活的文艺女青年。她利用周末时间,赋予的一点钱,报名去学习插花,学习画画,过着她的小日子,不受任何人打扰。
所以,至此为止,我从来都没有问过她,你幸福吗,这句话。因为我知道于她而言,虽然物质生活相对匮乏了一些,但是精神生活却很富足。
我突然意识到,当时我一直没有提出那个愚蠢的问题是一个多么明智的选择。因为我终于明白,对幸福的人,大概不会问“你幸福吗”。
今晚,幸福于我而言,就是看了一本喜爱的书,写下一段温暖自己的文字。
《睡美人》读后感(九):书摘
《睡美人》读后感(十):睡
老人一共五次去"睡美人酒店"。每一次去都有不同的感受,亦或者说每一次都有着不同的回忆。第一次想起了年轻时和一个富家小姐私奔不成的故事,第二次想起了陪伴即将出嫁并且被玷污后的小女儿去赏花的情景,第三次想起了与夜总会的一个有夫之妇坠入情网并且让其怀上孩子的春梦,第四次似乎没有回忆,第五次作为最后一次如落叶归根般想起生命初始的女人母亲`母亲死前的景象。最后结局颇有趣,黑女子在老人梦见自己迎娶妻子回家时看见院子里非同寻常如血般的花朵摇摇欲坠之时死了,这是暗示老人其实还是逾越了那家店的规矩吗?那么为何女子和老人发生性关系了——老人冲破了清规——女子就无声地死去了呢,作者是在暗示什么。而且被两个女子夹击在其中的老人,一点也不吃亏呢。一个死了还有另一个去慢慢折磨`蹂躏`犯罪,不是吗?川端康成先生的意淫我拍手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