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之肌》是一本由[日]松本清张著作,文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9,页数:2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水之肌》读后感(一):我们看得清真相,却看不清人心
刷完松本清张的《水之肌》,给我感觉是——感叹,感叹小小人心所潜藏的深邃恶力,更感叹借残酷恶力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社会。
本书由五个短篇小说《指》、《水之肌》、《不在家事件》、《三亿日元事件》、《凝视》所编织成。这五个小说虽然在内容上毫无关联,但是在精神上却是相通的——描写人性,社会批判。
《指》有两个典型场面,福将弓子和生方恒子的女女同性畸恋场面福将弓子绞杀女管家细井良子及吉娃娃狗母子场面。
二人在床上激情,私下恋交的过程中,恒子对弓子身边人产生了嫉妒,不是对弓子身边的男性,而是弓子身边的女性。把恒子当情人包养的小泽城之助在知道他们二人关系后居然感到宽慰,因弓子担任了恒子的男性绝缘体而再也不用担心恒子会移情别的男人。
作者借恒子、小泽极度畸形的感情伦理观念所反应的,是在帝国主义侵害下当时日本国民变态的伦理感情观,所表达的,是对当时这种社会、人性的深切反思感叹。
弓子只因自己的妄加猜测和一时恐惧,就将无辜的细井良子及更无辜的吉娃娃狗一并勒死。相比恒子、小泽,可能弓子才具备内心潜藏恶魔的能力,让我深切见识到“表里不一”真正恐怖的地方。
和弓子一样被作者以个人形象深刻表达的,就是接下来这两篇——《水之肌》男主笠井平太郎和《不在家事件》男主历山敏夫,其中属笠井最为突出,读完后让人觉得背脊发凉。
笠井平太郎,被作者通过他的各种工作行为、内心活动极力渲染其极度的自负、虚荣、利己、嫉妒。笠井自负于自己的工作能力,蔑视周遭人和事;他对一切的人际交往、娱乐活动及对自己不利的麻烦事都不屑一顾;因对自己前途有利而出轨,轮到自己妻子出轨时因嫉妒而沉尸妻子出轨对象。
历山敏夫,小说开头就交代了他是杀妻凶手。而杀妻的原因,是金钱,被金钱奴役之下做出的兽性嗜血举动,同时,他也是个在婚姻上“不老实”的人。
对于社会,作者批判当时弥漫的对圣洁婚姻不忠、对金钱权力崇拜的风气。对于个人,作者更是将笠井、历山这两类人描绘表达到极致。回想自己,身边也有类似的人存在,读完小说后对于他们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最后两篇,《三亿日元事件》和《凝视》,作者则将矛头直指官僚政府。
《三亿日元事件》里的元凶是浜野健次的伯父,保安公司的社长。而这位社长,是警察官僚体系出身,一个在政治圈里可以玩弄权势,让人不敢不让步的人。
《凝视》里出现了一个在警署里的现象——不正当的审问手法,更准确说是它的升级版,原版是利用诱导式问句与严刑逼问,升级版主要是为了规避法律禁令而想出来的,小说里称为“別件逮捕”,总之就是不用正当的方法加以审问,往往使得真相沉溺大海。
回想自己所处的现代,虽然官僚主义并没有那么猖獗,但也不是说就销声匿迹,而这两篇小说不光是作者对于官僚主义肆意妄为的宣泄,放眼现代,更是为还在暗处萌发的官僚主义恶种敲响警告。
以上小说的创作风格,这其实是社会派推理的特点,而社会派推理的开创者,正是松本清张。
松本清张社会派推理是20世纪50年代在日本兴起的推理小说的一种推理风格。该风格作家注重关注社会问题,更注重剖析犯罪动机,以深入罪犯的精神世界,并探索杀人犯罪的社会原因,同时揭示社会矛盾和黑暗现象,反映日本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反映当时日本人民的扭曲心理。
本书所收录的这几篇小说虽然不是松本清张写的最好的,但也能从中感受到松本大师的独特风格。本书封底有一句话:在普通的人心里,也可能有恶的种子。再小的恶意,也有巨大的杀伤力,当年大师在反思它,此刻的我,也应该好好反思。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连炎墨)
《水之肌》读后感(二):就《水之肌》谈与松本清张的情缘
《水之肌》的上市,意味着松本清张的中文版终于又有新书了。最早的接触的日本推理作家是东野圭吾,然后就是松本清张了。
第一次读清张大师的书是《点与线》。也是公认的松本清张三大杰作之一。也起第一次读关于时间线的推理诡计。《点与线》的社会性不算特别强,但是却代表了社会派的兴起。适逢当当网图书活动,买了清张大师的百年诞辰纪念。在暑假期间读完了,虽然很多作品都是上个世纪六十、七十,甚至八十年代的作品,但是读来仍让人心惊。
《水之肌》收录了清张大师的五部短篇作品,实际上短篇作品最考验作者的功力。这五篇作品虽然整体非常中庸,但是代表了清张的大师的风格。
第一篇《指》代表了清张大师的坏女人风格,因为贪婪虚荣或者私欲杀人,然后因为一点心理的不安,露出马脚,正义伸张。
第二篇《水之肌》结尾过于仓促,出于内心扭曲杀人,也是清张大师的一个风格,令人脊背发凉。
第三篇《不在家事件》是时间线和不在场证明的结合?诡计过老,而且缺陷明显。
第四篇 《三亿元事件》 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加入清张大师的猜想。值得一看。
第五篇《凝视》是比较本格的一部作品,推理过程一气呵成,算是比较优秀的短篇作品了。
总体来说,推理不是主体,更可怕的是之后的人心。清张大师的中文书再出版实在是可喜可贺之事,尤其是《黑色皮革手册》也出版了,更令人惊喜。希望之后出更多的社会派和清张大师的作品。
《水之肌》读后感(三):三亿元事件
是小说集来着,就分开写感想吧。
-指-
松本将福江弓子与恒子的故事归于“陈腔滥调”,在读之前我是信的。
但和妈妈桑做各种各样的事还被金主宽容和感谢这就有点厉害了,有钱人的世界呢……
吉娃娃被弄死的情节,让我想起爱伦坡的《黑猫》,人在做了亏心事之后,仿佛任何活物都像是证人。
-水之肌-
笠井平太郎连要与谁结婚、要不要和房子离婚这样的事都是基于合理性,有了一点知识就瞧不起别人,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这样的人虽然看起来可怜但旁人也没有纠正的办法吧。
设计水池原来不是要做机关,而只是为了让水间被埋在喜爱的钓鱼这项爱好之下,这也是笠井对不公平不合理的一次报复性攻击……
但这些不合理都是怎么产生的呢?都是笠井一个人的错吗?
-不在家事件-
利用列车的时间差什么的,之前在《点与线》这本书中也领略过了……这次也是用了很长篇幅写了栗山的行踪,一连几页,看着它找破绽真是非常累人【并不是个合格的侦探╮( ̄▽ ̄"")╭
最后栗山骗妻子一起殉情但只杀了妻子,真是令人难过。妻子明明表现地很冷淡,但在丈夫打电话叫她时还是会去,终究还是有爱的,但却死于此。
-三亿元事件-
一年前看过这部的日剧SP,就是为了这一篇才来看这本书的,当时SP里饰演浜野健次的貌似是手越佑也来着!
当时在网上查过有关三亿元事件的资料,在现实生活中这一案件一直没有定论,而松本先生凭此创作了一篇小说,包括细节在内,都非常迷人。
当时看剧印象深刻的有“拖在摩托车后面的布”“长相英俊”“同志恋人”,加上案情复杂,应该是有很多线索的,然而最后得到的有效信息不多,真是非常遗憾。
松本先生的创作将犯罪前准备车辆、实施犯罪时的路径与处置犯罪工具的路径都通过推测的方式描写出来,虽然没有证据,但都不失为合理的猜测。
最后给出的犯罪动机,虽说可以成立但我觉得有些不足。健次为什么要这三亿日元呢?是否拖欠工资的姐夫才更有动机策划这一案件呢?神秘的姐夫的伯父为什么也要加入呢?
但是没有定论正是这一案件的迷人之处。
作为社会派推理,这一篇更多地反应了人与人间的漠视(我认为是正常的趋势,虽然不利于证人的发现)、日本警察内部管理的缺失,例如制服的管理、案件处理会受到势力人物的影响等等。
-凝视-
emmmm...重点在于被害者被合上的眼睛没错,但寻找证据什么的像是从外带来的泥土,真的太弱了(; ̄ェ ̄)推理性不是很强。
《水之肌》读后感(四):人心难测...
第一次尝试松本清张的短篇,原来老爷子不仅精于长篇推理,连短篇推理也能拿捏得如此精彩,推理文坛宗师名副其实。
这一本一共收录了5篇短篇,书名的《水之肌》是其中的一篇短篇,读完后一阵阴森。后来想想,产生这种阴森感觉的原因,是因为老爷子把人性写得如此透彻而真实吧。
这几篇除了老爷子的本格推理秀外,另一个亮点就是在较短的篇幅下对人性做了立体而真实的刻画。即使案件已经水落石出,对案件中的形色人等却让人回味无穷。
“我们能看清真相,却看不清人心。”
《水之肌》这一篇中最突出就是自我中心而且嫉妒心极强的笠井。其实我们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这类人:他们有过人的能力,也因此十分自负,如果发现自己被超越了,会心生嫉妒,甚至做出出格的举动。
这一篇便对这类人的性格特征作了淋漓尽致的刻画。笠井自负于自己的工作能力,对身边的其他人一直抱有蔑视的态度。而在工作之外,他对一切的人际交往、娱乐活动都不屑一顾,俨然一副书呆子式的自负精英形象。初读下来觉得有些脸谱式的感觉,现在想想,老爷子不过是把人心中自我中心的一面放大了而已。而故事到了结尾,笠井自我中心的扭曲一面就放到了最大,读来着实脊背一凉。不要低估人心,也不要试探人心。
另一篇印象深刻的是《指》这一篇,读这一篇的时候不禁想起了《罪与罚》。心里藏着秘密,怕被人揭穿的那种紧张、恐惧、歇斯底里;为了掩盖一个错误,又去犯下另一个错误时内心的痛苦和挣扎……..读起来真的是太过瘾了!
弓子本身除了有一些嫉妒心外,其实并没有什么性格缺陷,然而之后的展开让人不禁感叹人心的可畏。原来一个原本性格正常的人,在极度的恐惧下也会做出匪夷所思的事情。而罪与罚式的心理困境也会一遍又一遍的上演吧。
另外还有一个小惊喜,就是其中一篇的三亿日元事件。它根据一起真实的著名悬案改编,而这起悬案至今都是个谜,也就给了老爷子很大的创作空间。记得这篇改成过日剧,主角是由古畑任三郎扮演的田村正和.......不对,是扮演过古畑任三郎的田村叔担当的,看完原作后决定补一下剧。
《水之肌》读后感(五):《水之肌》|我们能看清真相,却看不清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