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我们,最好的时光》是一本由一草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80元,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的青葱岁月里,都有一个让你又爱又恨,对你若即若离的朋友,是不是也都有一个给你刻骨铭心爱情,最终却因为无知任性走散在人群中的爱人,又是否都有一段,想回去,却回不去的美好时光?
拿到书的时候,被精致的封面吸引,封面写着那年盛夏,你我和她,相依相伴,相爱相杀,一起疯狂,一起梦想,一起受伤,一起成长。说实话我以为里面会有特别动情的故事,或者说让我产生强烈共鸣的故事,但是读完之后,没有。读到最后才知道一草是整合了很多人的爱情故事,写了这本书,也难怪,这些零零散散的故事,拼凑起来,很难让人对故事里的人物有个清晰立体的印象。虽然写的是17,8 岁的故事,虽然工作已是第三年,但是看到青春爱情类主题小说,我还是忍不住想要去跟着作者去回忆那些轻狂的年少时光。
书有点让我失望。读完以后,我对几个主角并没有太多脑补画面,合上书以后,印象最深的,却是最先死去的陈白鹭,美丽,张扬,有个性,有着不堪回首的童年,对谷纯又爱又恨的纠结友情,在酒吧大跳热舞,脱去所有可以脱掉的衣服,最后因为缺少关爱,走极端死去的花样少女。这个角色可以说是作者整本书塑造的最成功的一个角色了。因为只有这个女生出现的画面描述,能让我脑补出各种画面。其他主角配角,基本整本书看下来,都没有特别清晰的一个概念。我以为谷纯是主角,但是谷纯除了家室背景很厉害之外,似乎对整个社会,整个世界都缺乏一个正确的认知,并且到最后,她也没有成长多少,甚至在故事的最后,为了不值得爱的男人,自私的选择离开,最终伤害了自己,还搭上了一个对她百般好的朋友--孟亦柔。
单纯的从故事情节出发,我倒是最喜欢孟亦柔这个角色,她的仗义,不顾自己只为朋友好的那份豪情,像极了当初的我们。记得有个电影叫做《我们都是坏孩子》,里面女主的朋友,最后为了女主,把自己的第一次,给了最恨的人。电影中的自白说,大多数人都是把自己的第一次给了自己最爱的人,而我,却给了自己最恨的人。故事里的主人公脸上没有半点后悔和害怕,那份对朋友好的坚定,就如同孟亦柔一样,在那个青葱岁月里,炫耀夺目。
个人对这本书,十分的话,可能会给五分。总体上写的太平淡了,没有太大起伏。难以产生共鸣。不过或许是因为我已经工作几年的缘故?所以读起来没太大感觉。也许初高中生会喜欢,因为,前几天去西单图书馆,我看到二楼一上楼梯的地方,就是这本书的一个大的宣传海报,并且确实有一部分学生在围着看。每个人的青春年少时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记忆,所以一草的这个作品,只能说不和我个人口味。期待日后作品可以更加有正能量,更加让读者有共鸣。可以不仅回忆年少轻狂的无知岁月,也可以懂得,什么叫做成长。
《曾经的我们,最好的时光》读后感(二):青春的伤痛,你懂不懂
青春的伤痛,你懂不懂?
-------一草的《曾经的我们,最好的时光》读后
雪樱
过去的“五一”假期,很多人走进影院重温《同桌的你》,我捧着一本《曾经的我们,最好的时光》,爱不释手。
那年夏天,几个女生,相隔六年,重逢一起,展开记忆,一段难忘的青春故事走进我的心里,泛起淡淡的伤感和涩味。
一草用唯美和细腻的语言,以女神谷纯、女王孟亦柔、女屌丝许一静、女神经病陈白鹭、女汉子严惜的相处为主线,讲述了发生在她们身上的友情和爱情故事。其中,严惜和谷纯的故事令我记忆深刻。严惜的身世较为复杂,母亲是被骗到农村成婚,家庭破落当了妓女,后来她跟着一个男人跑到大城市,未成年的严惜被所谓的驱鬼巫师强奸,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母亲杳无音讯,谁知再度被骗,造成精神失常,送进精神病医院,严惜本想陪她度过晚年,以尽孝心,没想到有一天母亲上吊自杀。严惜的生活可谓一半是冰,一半是火,当欧阳向她展开猛烈追求时,她发疯似的回避和拒绝,把对方伤得体无完肤,她觉得自己不干净,不配这份爱情。可欧阳的追求没有停止,在她的家族遗传病突发时,他对她不离不弃,相守相依,令人无不动容。
相比之下,谷纯的成长环境比这几位女生都要安逸和优渥,她是典型的白富美,家庭富裕,父母和睦,虽然学习不好,但父母是靠山,她没有任何负担,后来到国外留学。然而,她和老师陈思浓的师生恋,给她带去极大创伤。她爱陈老师,爱的不可救药,爱的失去自我,两人保持地下恋状态,后来陈老师不辞而别,调到省城二中教学,她央求父母托关系转学跟着过去,在那里结识孟亦柔和许一静。她如愿实现靠近陈老师的机会,憧憬着和他厮守终生,可他娶了校长的千金以求上位,单纯的谷纯作茧自缚,割腕自杀,庆幸的是发现及时。
在孟亦柔的引领下,谷纯到酒吧当服务员,她告别过去单一的生活,了解生活的隐晦,看到人心的丑恶,好像一下子长大。当她得知孟同学和许同学都被陈老师约炮时,恍然大悟,又痛心疾首,自己深爱的男人竟然是大色狼,有种深深被骗的感觉。泪水淹没了所有的语言,因为浅薄,所以用情,因为无知,所以被骗。后来,孟同学把陈老师的淫秽视频告发到学校和司法机关,他得到法律的惩罚。
在世上,每个人都是有伤的人,很多时候只是不愿对外袒露,或者没有对象可诉说。这些伤来自哪里呢?来自家庭,来自社会,来自青春不设防的心?我认为,是来自我们的内心。我从事心理专业,我深谙人的内心的隐秘和脆弱。年幼时期,人的心灵常常得不到满足和安慰,或是安全依恋关系缺位,或是父母不和家庭变故,或是外界惊扰造成创伤,因为不堪一击,它像个小孩一样稚嫩。等长大后,这些伤痛便会浮现出来,嫉妒、报复、仇恨、自卑等负面情绪,极易投射到他人身上,这个小孩做出不负责的行为,具体表现在人际相处的失败或偏激,重者出现反社会行为,轻者衍生心理问题。可见,拥抱内在的那个小孩,直面过往的伤痛,人才能获得幸福。
谷纯,严惜,陈白鹭,孟亦柔,许一静,她们之中总会有个人,使你看到自己的影子。
这本小说,替我们揭开那些伤痛,直面不堪的经历,无条件接纳和消解这些负面东西,带着正能量开启新的路程,这个过程,是梳理,是疗愈,是积蓄,是改变认知,归根结底是一种成长。像小说中的一段话,“不管你喜不喜欢,都不能痛快,我们每个人在爱中挣扎,打着爱的名义,为非作歹,我们都是爱中有罪的人。”与其逃脱责任,不如诚实接受。
小说中的严惜,上学后把“严如玉”改名为“严惜”。在她眼中,每个人都在演戏。这让我想起心性治疗师张德芬说过的,“地球是个大游乐场,是我们表演的大舞台,我们是玩家、演员,必须要经历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出戏来看,才能收获坦荡、真实的自我。”所谓“演戏”,是要懂得臣服命运,每个成长阶段,都要停下来冷眼审视,即“出戏”,以另一种角度看待自己的处境,这也是自身修炼的功课。
社会是立体多元的,人性是复杂多面的,命运是诡异难控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受伤,而快的停不下来的时代,极少人能够有足够耐心倾听你的故事。所以,人们要学会回到自我,直面创伤,这是生存的必须,也是良好的定力。作家一草借这段青春故事,为我们作出典范,接下来如何吸纳和回归,要看自己的勇气和信心了。
“青是受伤,春是成长,有多少人爱你,便有多少人恨你。”说得多好,感谢那些伤痛,有一天它会成为青春成长中的盐;感谢那些伤过你的人,有一天TA会成为你最感激的人;感谢作家一草,他的这本小说将会给有伤的青春带去精神钙质,一丁点儿也是很昂贵的。以伤痛渡人,功德无量。
《曾经的我们,最好的时光》读后感(三):为我们曾经的美好时光,感怀!!!
青春是用来怀恋的,这是《致青春》中一句话。无论什么样的青春都值得去回味,只是有的可以分享,有的只能独自品味味……………………………………………………………………………………………………………………………………………………………………………………………………………………………………………………………………………………………………………………………………………………………………………………………………………………………………………………………………………………………………………………………………………………………………………………………………………………………………………………
《曾经的我们,最好的时光》读后感(四):再见,那时年少
这本《曾经的我们,最好的时光》是昨天下午拿到的,但今天上午我就读完了。不是想说我读书的速度有多快,只想表明这本书很有魔力,就是一旦开始阅读,就根本停不下来,想一口气读完的那种,非常具有吸引力。
说实话,写这个书评的时候有些懵——喝多了。今天真是一个特别值得高兴的一天,一位好友过生日,另一位好友和追求她的男友确定了恋人关系。为了庆祝这个特别的日子,我们去吃饭顺便喝酒了。每个人喝的都很多,也说了很多废话,那样聊着聊着,竟然泛起了泪花。
大学毕业在即,我最难过的不是结束这无忧无虑的学生身份,而是我最亲爱的好友,以后见面的时候就少了……
我们五个人,并不像小时代的女主角那种各有所长。总结来说,都是女屌丝。
李姑娘长得特别美,女王范但有些霸气,所以总喜欢指挥我们做事情,她说的话像是命令,我们绝对不敢违抗,但她却是心胸最为宽广的那个。
她也是我在大学时代认识的第一个女孩,对我最好的人。她在大二的时候谈过一个男朋友,但那个男生竟然瞒着他又喜欢上了另一个女生,在她丝毫不知道的情况下。这样的渣男,我们其他姐妹都特别反感,但李姑娘提出和他分手后,却没有埋怨过他一句,而是为他辩解,说他如何好。不知道该说她大度还是说她缺心眼,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份包容,才能容忍我的各种缺点吧?也许,她有些方面有点像陈白鹭——有点极端。但绝对比陈白鹭要更加懂得如何珍惜生活,爱自己。
她一定很感激那个曾经给过她美好的男生吧,以至于可以原谅他的背叛。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绝对完美的,能够了解到这种缺陷,而热爱生活,才是真正懂得生活或者生存的人。而陈白鹭的悲剧,是因为她太过于极端与自我,以至于她深陷她给自己设下的桎梏里,无法自拔。
第二个朋友,我给她起的外号是“翠花”。这妞不太注重生活细节,不太在意自己的形象。甚至为了我们的快乐,可以丑化自己。说话超没底线的,想起什么就说什么。最为幽默也最为仗义,记得我和她友谊刚开始的时候,我俩之间并没有太深的交集。我请她帮我一件事,她想都没想就直接答应了。我心里还想:这人,真TM仗义!就这样,我俩开始了长达3年的友谊。
其实有时候,一个人外表有多潇洒,内心就有多么固执。而翠花也不例外,她在高中时期曾暗恋过一个男生,这位男生和她谈心说秘密,却没有选她做她的女朋友。今天翠花喝醉了,哭着说为什么她一直不明白,那位男生为何不选择她……
真的很难有一个确定的答案,爱情不是一方努力再多,就能得到美好的结局。一百分的一人也不如努力五十分的两个人。我多想劝解她:有些美好,只能留在回忆里慢慢珍惜,不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而这些曾经逝去的,大可不必再去强求。
我们的谷纯,多么单纯的一个人,为了爱情将自己彻底改变,甚至面目全非。全心全意地爱着陈思浓,却发现,这不过是一场她自己的狂欢!她深爱的人,一直只是拿她当成玩偶。
这也许是生命中必须要承受的劫难吧,爱上一个人,为人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但最后却落寞而终。但好在,爱过错过也就罢了。
毕竟那是年少的爱情,那时全心全意的付出,是最真挚与真实的自己。
第三个朋友,人称“疯子”。她是一个特别没有主见的人,因为人最为善良脾气最好。也是我们之中最早结束单身的人,今日,她与她曾经暗恋的对象终于走到一起,真心为之感到快乐。
她的最早结束单身生活,是我们最为意外的。但仔细想想,何尝不像许一静与苏扬?
爱情从不论早晚,遇见对的,便值得努力拼搏一次,紧紧抓住这根命运的线。
第四个朋友,我给她起的外号是“大仙”,这位小妞真是个活神仙呀!整天过得都很潇洒很自在,最为仗义最为单纯,却是个女汉子。但今天,她在她的生日party上也喝醉了然后哭着说起曾经的暗恋……
她和故事里的严惜都一样很执着,却又很大的不同。她对生活绝对不会演戏,是最不会看眼色行事的人,有着一份独特的纯真。
每个人都有一段难以启齿的过往吧,现在看起来很幼稚无知。但我却觉得那是那个年龄段最真实的情感表达。尽管现在想起来很丢人很害羞,却不会有“如果我当时……我会……”的遗憾。
再来说说这本《曾经的我们,最好的时光》,这是一草作者的第5本关于青春的故事。一如既往地很有可读性,故事很贴近生活,人物描写很丰满,仿佛与曾经的我或是朋友对话。
而我,讲述了我的四位最好的朋友,不是为了东拼西凑和故事女主角凑成相同的故事。而是这本书所讲述的故事,和我们都很相似,是我们最真实的缩影。
原来那时的我们,才是最好的我们。有着一份无与伦比的纯真与固执,有着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决绝,有着不怕荆棘不怕磨难的信心,尽管最后伤痕累累,偏离已规划好的人生轨迹,却有一份绝不后悔的勇气。毕竟有些事情,不经历过,永远难以身临其境地体会。
而青春,在慢慢体会中,成长成最美好的自己。
《曾经的我们,最好的时光》读后感(五):残酷青春也有柔软时光
曾经的我们,最好的时光,看题目我以为是那种软软的青春惆怅,按部就班的日子,一些小小的叛逆,为赋新词强说愁。
看下来才发现,原来里面的故事都好狗血啊!!!!
师生恋、白富美爱上男屌丝、堕胎、抑郁症、自杀、孤儿、小混混、绝症,你能想到的一切狗血元素书中都有。
严惜,演戏。人生就是一场戏。但这个女生拿到的剧本太苦,太苦太苦。经历了那些悲苦,她怎么还能获得那么恣意呢!虽然小说在处理她生活来源的问题上有些逻辑不明,但是,她已经是孤儿了!!!你就不要管小说里面她的钱哪里来的好吗?!武侠小说里面的大侠也不工作啊!!还不是要白银有白银,要黄金有黄金!她去西藏的那条线路我也走过一段,看书中她走过的风景,脑海中不停闪现的是我当年看过的景色。恩,说走就走的旅行也有了!还有不离不弃的爱人!
谷纯,呃,不食人间烟火的女神。我最无力吐槽的就是这个人物啊。只能说她的爹娘误解了女孩富养的真谛。这单纯的,不是就等着渣男来骗嘛……恩,她长得那么美,有那么有钱!!我一定是嫉妒。
孟亦柔和许一静,看的时候就觉得她俩还可以写本书,后来发现果然还有!!小时候觉得要活成孟亦柔那样的女王,人生才算是快意恩仇。其实越来越长大之后,才知道,许一静那样的需要更多生活的智慧。
恩,抛开这些,其实青春的本质都是一样。你也会莫名就爱上隔壁班的男生,也会莫名就仇视班上某个女生。青春期的爱与恨就是一瞬间决定的事情,没有道理可言。
封面的那个姑娘是传说中的国民校花吗?黄灿灿好像读高中的妹妹曾经跟我提过一耳朵这个名字。恩,我果然已经老了很久了。
《曾经的我们,最好的时光》读后感(六):在拉萨,一切都有可能
书封很莫名其妙,看了不知道这本书到底要讲什么,或者是说到底是什么样的主题呢?写着是四个女生的故事,分别罗列出了女神女王女屌丝和女汉子,可戴着我几百度的眼镜使劲看了又看,还是觉得这四幅图片其实就是一个人(原谅我的眼神,真的很无力啊!还是说现在美女都长一个样了??翻开书以后给四位主要人物配图,并且标上了名字,虽然每个人配了好几幅图,可是弱弱的还是没能区分出这四个美女的区别。好啦,不说外观了,总不能太外贸协会不是?
小说以女神、女王和女屌丝六年后的相聚为开篇,随着女神的回忆将小说慢慢完成,思路清晰,看起来比较省事,只用跟着一草走,不用多费精力。如一草后记所说,这篇是他用时最短的小说,构思也很快,几乎只用半年就完成了。虽然是一气呵成,故事仍然连贯,除去语言上的磕磕绊绊,总体能算是一本可以看的小说。
情节来说,觉得有些牵强:这四个女生,至少在我看来是不列数与女神女王女屌丝和女汉子的,仿佛只是为了与当下网络更紧密而给四个女生打上了这样的标签,抑或只是对这些词汇理解有偏差。
四个姑娘中,“女汉子”严惜的那段故事最打动我,不为她悲惨的出生也不为童年的不幸,更不为天生的绝症,只为她的矛盾她的洒脱。明明自己也喜欢对方,却因为童年的那段过去而假装不在意,一直一个人死撑到底,若不是大火那天他及时出现,也许他们一辈子都不会有转机。才十六七岁的姑娘,就要自己面对死亡,休学,旅游,一个人,从来都是自己一个人。这样的姑娘,让人心疼。可是她却很坦然,只是也会不断思念,买了礼物也只是默默留着,希望有一天她的好朋友和她的爱人能知道,她一直都在思念他们。与他同游的那一段时光,应该是她生命中最幸福的光阴了吧。面对死亡,她的从容仍是让人心疼,那么坦然,甚至都不去争取一下多活几年的机会。所幸,她遇见的是一个好男生,至少在她人生的最后一段,有这样一段爱情,在精神上拯救了她。也许严惜很早就认命了,可是她仍旧相信爱情,在“女神”谷纯最为失落的时候,她无法给予安慰,只能感叹,也许,一段完美的爱情才能拯救谷纯。毕竟只是小女孩,哪怕生活阅历再丰富,也还是有天真的一面。
沿途旅行的严惜也许是快乐的,在需要的时候,举起广告牌,十多分钟就花50块钱买了一辆真正的山地车,见证了“在拉萨,一切皆有可能”的说法。不知道是第几次看见这句话了,但是然后仍旧能打动我,她旅途上的这一段,也成功的成为了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仅为本小说带来了意外的单纯和纯粹,好评哟。
《曾经的我们,最好的时光》读后感(七):青春是带着疼痛的成长
我知道,每次提到青春,提到疼痛,都会惹得一些人不快,甚至大肆嘲弄。
是啊,活在这个世界上,谁没有疼过?谁没有经历过?但是,第一次受伤,第一次疼痛,总是印象最深刻。那个时候,我们都还年少,心灵如同婴儿一般敏感,那时的疼痛,也就格外的难以忍受,记忆深刻。
这本书,以谷纯为主线,讲述了几个女孩子交错的青春时光,还有她们的成长故事。
谷纯,被定义为女神的她,有着傲人的家世,优良的品行。由于被父母严格周到的保护,她显得有些不谙世事,本该热烈的青春,有些像温吞水,直到她遇到了那些改变她生活轨迹的朋友。
先是极端的陈白鹭,后是仗义的严惜,再后来,有了善解人意的许一静,泼辣直接的孟亦柔。这些女孩子,成为她成长中的磨难或者助力。当然,还少不了,她沉醉其中,在旁观者看来又狗血无比的爱情。
看着书中人的青春,似乎觉得她们都过得分外精彩,特别丰富。但其实,去掉那些极端的外衣,我们的年少时光,也一样精彩纷呈。
小草,要突破冻土,历经磨难才能成长,才能见到阳光。年少的我们,也是如此。从浑身的棱角,到被打磨得变了模样,每一次改变,每一个棱角的消失,都伴随着疼痛,伴随着顿悟。
也有过偷偷喜欢的人,也有过曾今的好友变成陌路,也有过从未想过会有交集的人,变成挚友。她们的故事,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的故事。人物不同,经历各异,但感受都是一样的。
想想自己年少时光,有过甜蜜的暗恋时光,也有过大胆的表白,还有过被喜欢的人指责的尴尬难过,走过孤单和误解,最终回首,发现那些过去的伤痛,终于还是成就了自己。
对照着书,总像是在跟着书里的谷纯回忆自己的青春。虽然我不是白富美,但不妨碍我的人生跟她一样波澜不惊。事实上,可能大多数人,更接近许一静和谷纯的合体,不是白富美,但生活也照样是被安排好了的。
但貌似平稳的生活,未必就不会有波折,不会有疼痛。只不过,每个人的敏感度不一样,有的人可能云淡风轻就过去了,有的人就偏偏过不了那个坎儿。但是经历过了,总会成长。每一次痛过之后的成长,似乎都格外的迅猛,自己似乎都能听到成长中骨节咔咔作响的声音。
最后再回到这本书。书名说的是“曾经的我们”。曾今的我们,或许有些傻,有些笨,还有过分的倔强或执着,被伤害过,也可能有意无意地伤害过别人。然而,正是过去的经历,才成就了今天的自己。书的最后,作者一草发出征集令,寻找受伤的你。我想,当你能够说出来的时候,那些伤痛,已经成为成长的力量,融合在你生命中了吧!
《曾经的我们,最好的时光》读后感(八):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青春不美好
文/ 莫小沫
拿到这本书,看到如此小清新的封面,瞬间有了看下去的兴趣。
这是以谷纯为主牵引出来的关于几个女生的故事,彼此既有独立的部分,又有重叠在一起的地方。
就像每个人的青春一样,无论你是处于富足的家庭,还是贫困的家庭,无论你是有着爱你的父母,还是有着抛弃你的父母……青春都是充满了迷茫与美好。大部分普通人在抱怨没有钱,长得不好,学习一般,没有爸妈可以拼,以为有钱人家的孩子就无比幸福。而谷纯这样的家庭富有,爸妈非常疼爱,想要什么就能拥有什么的人,也会有迷茫,会更容易感觉到孤独。
在青春里,生命中最重要的除了父母,就是爱人和朋友了。
爱情,是让人迅速成长的一剂苦药。每个人都希望初恋是美好的,但是,又有谁没爱过几个人渣。爱情像毒药一般,在遇到陈思浓的那一刻,谷纯再也无法自拔,无论前方是万丈深渊还是地狱,她都只能勇往直前。其实无非是想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罢了,只不过遇不到对的人,幸福就只能是奢望。她爱上的那个人,爱情婚姻前面还排着他极度渴望的金钱与事业,她才十五岁,能够给陈思浓什么呢,她能给的无非就是性与爱了,这怎么可能满足他内心强大的渴望。所以,谷纯必定是被玩弄与受伤的那个。但是,青春里涌动的那股义无反顾的勇敢,让谷纯这一辈子都没办法忘记陈思浓,因为是他开启了她的眼界,丰满了她的人生。
而严惜呢,她没有一个爱她的母亲,只有一个以她为累赘的母亲,她觉得人生就是一场演戏,于是给自己取个演戏的同音词。因为家庭的原因,她没办法相信爱情,虽然她遇到了一个非常爱她的人,也点燃了她的少女情怀,但是她不敢开始,因为太害怕输。
当然书中还提到了谷纯的另外几个朋友,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故事,有的人在迷茫中成长,有的人被迷茫淹没,最后自杀了。
人生总是如此,坏的一面与好的一面总是相依存的。谁的青春都迷茫,但同时,又会特别美好。
《曾经的我们,最好的时光》读后感(九):青春里的二三事°
文/蓦烟如雪
——评《那时年少5:曾经的我们,最好的时光》
青春是善变在四月里的天气捉摸不透。如同隐匿在风雨里的枝桠,那小小的一簇绿意,那间歇啾鸣的鸟叫声,都像蛰伏在春意之下的叛逆,过惯了无拘无束。年少的时光里,我们从未注解过青春的含意,哪怕是区分在年龄之下的纵容。
曾经在背,时光向往,我们都喝过一碗被回忆添油加醋的孟婆汤,有些人选择一笑置之,笑忘于江湖;有些人选择笔书耕犁,感叹生死浮沉。
人生就是如此的妙不可言。
青春里的二三事,都笑纳在那时年少里。
我是一个喜欢游走在故事里的人,相比喜欢看书,我更倾向于看故事。每一个作者都是虐心的说书人,在众多读者还未扎身故事时,作者自身就被架构的故事锤炼了千万遍,早已造就金刚不坏之体,比起虐心之说,是否中毒,更是一本书的影响所在。
我不了解如今九零后的现状,亦或者零零后的校园生活,他们是否会分帮建派,是否会孤立和个别欺虐。但从此书上看,真实往往在伪善和恶毒之间,我已经很少看见一派天真的面孔,比起勾心斗角,那种不加心机的美好,是校园里最难能可贵的真性情,而把最美好的天真赋予在复杂的社会里,往往那种纯良的天真就很容易四处碰壁,还会标以愚不可及之说。
如同交友,相较于一开始就对你虚与委蛇只为分一杯羹的朋友,我宁可遇见一开始就与你划清界限把你当着异类分子的相处,这样一目了然真性情哪怕是坏人,我也不会讨厌。比起一味赋予真心,还不如直面相对来得爽快。
多数人总会惯性倡导说希望看见相亲友爱,互帮互助什么的,但很多事实之下它也只是表象,当然并非不存在,只是真实的背后不是只限单面体的美好,虚伪比真实更可怕,尔虞我诈的伎俩已经成了现今部分社会人的自保屏障。
自私是贪婪之下的附属品,陈思浓的出场,我起初误以为是师生恋,但细想又不对,那种感觉就是把痛苦当贩卖机谁中了,谁倒霉。谷纯的性格我不喜欢,当然这样的性格也情有可原,她成了陈思浓苦难的消费品,成了他向上的垫脚石,她以为自己付出了惊天动地的爱情,他却不过是夜夜纵情的享受,过过瘾就好。
人类最可怕的不是遇见爱情,而是分不清真爱还是假爱,一味地把爱情当药吃还甘之如饴的自我陶醉,这种人典型被爱情冲昏头,活该当小三。
相较于谷纯的痴傻,我反倒能接受严惜和欧阳俊逸,他们看似所处的环境不同,却异性相吸般地如此契合。严惜的果敢、恣意,让我想到《致青春》的阮莞,艳冶而不骄纵,洒脱却不随性,那种善解人意、得天独厚的美好,是不加旁白的纯粹、自然。而欧阳俊逸就让我想到老张,想到那束满天星,甘愿做配角的心情,他说:“喜欢你是我的事,我们都只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好。”
我想每一个人都是惊世骇俗的,只是你是否有勇气去展开你那未知的一面。
如同她们的那些故事。
其实爱和性都易被冲动所漂洗,她们的本质都是不被人所了解,那种充斥的孤独感作祟在心里间,致使她们更加肆无忌惮的冲向叛逆的轨道,一去不回。
我没有那么喜欢这个故事,同样我并不觉得这本书不值得一看。
因为每个人的喜欢都是不尽相同,爱也如此。
别过吧,那些所谓的爱,那些骚动在青春里的屈辱,愿风裁尘,愿衣襟带花,愿那些可饶恕的被善终,愿那些不被辜负的既已美好。
青春里的二三事就是如此。
筱筱
二O一四年四月
《曾经的我们,最好的时光》读后感(十):一草,你的写作水平有待提高(感觉我好欠骂)
收到这本书时,我正休了一天假回来接着上班。书封上的美少女让人有一股立马读完的冲动,于是按捺着终于等到午休,一口气读完。
从未读过一草的作品,直到全部读完,才发现原来一草是一个已婚妇男。一个三十有四的已婚妇男却以一个清纯女神的角度讲出了高中时代几个闺蜜之间的故事。不得不说,一草的心思还是很细腻的,但是,我仍然赞同一草爱人的观点:“这个世界人很多的,就算你是一泡屎,也会有人喜欢,何况你还比屎好一些,所以,不要自鸣得意。还有,如果你真听我的话,就不要再写了。”
为何我要赞同这样的观点呢?
原因有两个:一,这本书行文主次不明确。二,文笔太过直白,回味空间甚少。
当我刚开始翻书的时候,我以为主角是孟亦柔和许一静。带着这种想要知道三个人的故事的心情,一路追下去才发现,实际上,这个故事篇幅最多的人是严惜。而许一静从头到尾毫无存在感。读到最后,每个人的性格,感情起伏都不深刻。如果没有感同身受的经历,读这样一本书很难引起共鸣。
曾经在大学时代听西川老师讲文学史,他说到好的作家与好的作品时,他认为好的作品要给人想象的空间,对于一个事件要留给读者自我加工和回味琢磨的空间,这也是阅读较之观影能给人的更深层次的体验。而好的作家应该拉开自己与作品的距离,作品可以让人感同身受,却不要让读者觉得是作者脱光了衣服等待读者观察。
一草的行文更像是讲着大白话的八卦,那个没有太多生活阅历的清纯的谷纯女神,只不过六年前与六年后好像都还是一样的没有长进。她能抖开的所有的包袱就只有她周围的人,她的第一个亦敌亦友的闺蜜,她的第二个若即若离的朋友,她的第三四个不远不近的朋友,尽管死亡一直在整本书里,却无法感觉到死亡除了能带走一个人的生命,对于活人还能带来什么。尽管一起经历生死,却无法感觉到感情的升华。一切都平淡得向一个不会说故事的人在讲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听众却昏昏欲睡。
仔细得读完后记,才知道原来这些故事是一草收集而来。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要将不同的故事整合到一本书里,要做到滴水不漏确实有些不容易吧。
不得不说,后生的世界精彩很多,动辄生离死别,抑郁成疾。虽然年少时,每个人的世界仿佛很小,一切都仿佛很重要,失去了就会活不下去。但是这种心情实际上比死亡本身要丰富感人。一草在处理死亡这一主题的时候,要不要再想想?
总之,一草,你还是应该听听你老婆的话,如果你还要继续写下去的话,也许,不要光顾着热情一味的写,应该研究一下怎样写呢。
看到大家都是5星好评,我就胡言乱语一下。我很真诚的。
当然我不会写小说。因为也没有人规定美食家必须是个顶级大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