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完美妻子》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7-06 05:3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完美妻子》读后感10篇

  《完美妻子》是一本由[澳]妮琪·珍麦尔著作海峡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4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完美妻子》读后感(一):有多少婚姻名存实亡

  其实我这个不算书评,要算就算读后感吧。读这类书,写个读后感远比书评来得有用,而书评太难。

  对于书本身、作者,我能说的是就是它有点特别,和以往读的书不太一样。甚至有了点世界名著们的意味,开头有点难,你要习惯它的第二人称叙述方式,你要不断在主人公自己之间转换,如果你一恍惚,有可能会觉得自己被偷窥了。你看这书,总得有防备之心,因为它太过于大声地从心底隐蔽地方发音了,有时,看着看着会吓自己一跳。情节设置上,作者显然也是别具用心了,用一个亦真亦假的关于女儿失踪的故事,引发出一本日记,通篇都是一个女人自言自语含量极大结局也很开放式。这些,都是国内小说作者的写作中很不常见了的设置。因为这些作者的苦心,有时候读者未必会买账,所以现在的很多人都不太爱舍近求远了,很少在自己的作品里真正能耐得下心来玩这些心思了。正因为如此,我才对这本书的作者肃然起敬,我瞬间就忽略掉国外网站上对这本书的情色定位,而被它要传达的婚姻中的思维逻辑所吸引。

  看这本书,总是想起身边的朋友们的故事,这类故事和你生活在哪个半球什么国家无关,内容细节都是惊人相似,就象我们总能从美剧里看到闪耀在中国人身上的人性善恶美丑一样。这国外的夫妻闺蜜间的不为人知秘密,和我们何其相似。听过太多周边朋友说,日子怎么怎么的越过越平淡老公老婆怎么怎么的越来越成了熟悉陌生人,身边的好友怎么怎么的跟自己的另一半越来越有话聊,猜测是怎么在纠结闹心和憎恨中越长越壮,生根发芽成为心头刺的。理想丰满现实骨感,骨感的现实却狗血的比任何一部电视剧都生猛重口。这些透着绝望的希望,这些透着随时想要分开的在一起,到底成就了谁的人生呢?这本书里的女主角给所有的问题设计了好多种答案,每个想要的人都可以任选一种。然后她又告诉你结果,你不用自己试就可以知道你选的答案是个什么结果。

  与人相处实际上是个自我实现过程。这句太励志,都不好意思写在这样的一部小说下面了。但事实就是,相爱简单相处太难,寻找自我,突破自我和回归自我如果能做到完美,那么相处就不是问题了。有话就说吧,不说、憋着,就全是伤害,言尽于此,请各位在婚姻爱情里慢慢品尝吧。

  《完美妻子》读后感(二):女人寻找男人时代

  一男一女组成的小家庭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单元结构,甚至标志,这个小家庭是为男女精神心灵上的结合存在的,不再像以前那样强调婚姻的政治意义和社会功能。随着国家越来越多的承担了家庭的责任义务,家庭作为消费单位越来越缺乏共同的责任基础,维系两人感情的,更多的是爱情,但爱情这件事始终无法完美,在婚姻中,爱情和自我该何去何从,成为现代男女极为纠结的事,由于夫妻关系色情化,情欲男女不忠不仅是一种微妙的自我认知,其间接而细致入微的“自我接受”使得夫妻彼此更加纠结。婚姻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关系之一,婚姻是一门极难精通的相处艺术原因就在于一男一女朝夕相处同床共枕,各自的嗜好,怪癖,缺陷对方眼里暴露无遗外,个人素好,性格爱好等都不可能完全同频,生活的多变与感情的不确定,就是在夫妻关系里, 除了极少数的美妙时刻孤独总是生命状况中最常见的标记,令自己成为自己相处最久的朋友,可谓“每个人心中的某个角落,都住着无人知道的另一个自己。”

  《完美妻子》据作者说,来自真实的人和事,女主人公人前是个好妻子,他是个好丈夫,人前大家都羡慕得很,事业有成的丈夫,在外人面前他体面而有尊严,她又必须在人前装出一副夫唱妇随的样子。对于他来说,她甜美,大家都喜欢她,带她出去交际很有面子,她融不进他的社交圈子,融不进他的家庭。“他为你订阅杂志,为你泡茶,抱着疲惫的你上床睡觉,对你种种的好,变成一种可以讨回去的理由,让你迫使自己也要对他好,婚姻好像慢慢变成谁对谁更好的比赛”。丈夫对你的好,也为他自己争取到了一些独处的时间,这样可以远离你,远离这个世界,独自留在电视机前、浴室书房灯光下,直到很晚。你不会介意,因为你也需要自己的时间让你呼吸放松。“最近你对孤单有了两种理解:一种美好耀眼,能让人的精神充满振奋的孤单;第二种是绝望,它将吸光你所有的生命力”。“你惊觉自己人生中最孤独的时刻,其实是在婚姻当中,是自己成为别人妻子的时候,这才让你感到无比空虚”。进入婚姻开始过着没有完美性爱的生活时,她才发现,还有比安稳重要东西。她的内心对更精彩的生活,更和谐的性爱的强烈渴望,导致了她厌恶他的任何亲昵方式,她感叹“世界上最辛酸的关系便是看起来很幸福。”为了寻回自我,她不仅出轨破坏了婚姻,也冲破了人伦底线,他在她的谎言里却毫不知情,一如既往。破坏婚姻的不仅是缺乏有效沟通,在于夫妻关系的色情化导致的亲密感疏离在夫妻之间产生陌生感。

  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仅仅怀疑丈夫与闺蜜可能劈腿了,开始失落,接着迷惘发展到突破自我,放纵自己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一切,其实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除过闺蜜外,没有人倾听她的孤独,但现在闺蜜是敌人不是亲密无间的朋友。你羡慕又嫉妒的闺蜜,火辣热烈奔放,语出惊人,她说“我还没有笨到去爱。”“我们女人就是不知道如何取悦自己,我们永远都不会懂。直到现在我们都还以取悦男人为主,承受代价就是葬送了自己的快乐。”一直被她不屑的闺蜜茜儿,以及她那些关于性爱的理论实践,其实正是她内心深处渴望被开垦的处女之地。她不叹息,通过写作,读书来释放心中的空洞,这都无法将心中的虚无填满,开始失落,接着迷惘,发展到突破自我,放纵自己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一切,其实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除过闺蜜外,没有人倾听她的孤独,但现在闺蜜是敌人不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她遇到一个二流男演员,这个男人很卑劣地爱着一个女子,且不真心,她草率地进入他的生活,然后试着修补他的人生,但却无法收拾残局。

  文中有这样一处细节,她是在2月29日主动向丈夫求婚的。由此可见,她是个勇于追求自己幸福女性,然而,在“性”这个婚姻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上,妻子与丈夫始终不是那么和谐。“如今你渴望快感态度大胆无畏,让人不能承受。”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是无数女子想要的婚姻状态,在欲望危险地占据生活情状下,这本书告诉你,表面美好生理冷淡的生活很无奈,“爱的反面并非恨,而是冷淡,心理上的冷淡,生理上的冷淡”。她的不满其实是从她在丈夫的坚持下,辞掉工作就已经开始了。“因为卡尔的坚持,你没了工作。一想到这里你就生气。他怎么能让你变得没有工作能力,怎么能如此故意滴削弱你的能力?”不满在悄悄地沉淀,只不过一切都隐藏在了她的顺从之下,她以为是爱,其实不过是压抑了下来而已,感情,友谊信任宽容,如此脆弱,如此容易缩减或消失,容易受时间、空间、不完美的同情和家庭生活及感情生活种种不如意事情打击,竟然要自我否定式越过道德的藩篱以寻找自我,释放空虚,排除孤独。

  用惊世骇俗的出轨和背叛来获得短暂自由快乐,窒息感和恐惧如影随形,她只能重回丈夫怀抱,回归家庭,她找到了一个新的生活起点,怀孕,成为充满爱的母亲。她用行动暴露出心底所有肮脏的,越过道德的,深不可见光的的思想行为,可是,最后还是卸下道德枷锁对内心深处施加的诗意重荷。

  在现代婚姻里,早已改变了男追女的模式,就和本书的女主人女主人就是一切在外人看来美满,但她对感情的要求不是停留在丰衣足食上,她对亲密感的要求更希望体现在热烈的性爱上,但丈夫恰恰满足不了这一点,情投意合的精神与心灵相契,也难以消弭肉体寂寞,这其实暗喻着在爱情市场上,女人开始主导规则标准,也使得如今的夫妻关系变得不稳定、脆弱、多形态苛刻代表着这个社会的症状明显的个人主义、贯穿着悖反和致病之风的夫妻关系色情化 。

  书中说道英国因《现代画家》(Modern Painters)一书而成名著名作家约翰·拉斯金(译作约翰·罗斯金)一个怪癖挺有意思的,传言说他会极力将女人完美化,当他发现妻子有阴毛时,他惊讶到居然不想与妻子同房。

  《完美妻子》读后感(三):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令人窒息的淡漠

  张晓风曾经问她的学生,爱的对立面是什么。学生们众说纷纭,当然,最多的答案是恨。张晓风说,未必。她做了一个假设,如果很多年很多年之后,你在路口偶遇曾经的恋人,怎样的对话最虐心。学生们想不出,她给出答案说,最虐心的是俩人互相看看,淡淡地问一句:“你是不是认错人了?”学生们哄堂大笑。然后她说,你看,爱的对立面不是恨,是淡漠,是心中不再有火花

  这是很久以前看过的文章,一直忘不掉。看好文章好处轻而易举高人那里得到明朗结论,很多事情都不用再困惑。看到《完美妻子》这本书的时候,我心中有了小小的战栗——这个故事正是通过对一个女人内心细致深入描写,来解释“淡漠”蕴含的摧古拉朽的力量。爱是如何转化为淡漠的,淡漠究竟如何摧毁一个人。

  作者用了很新奇的写作方式——作为女主角的“完美妻子”没有名字,而是用一个“你”字代替。这是大胆的尝试,意在直指人心,好像她早就猜到读者是跟女主角一样的看似完美实则绝望的主妇,渴望挣脱心底的牵绊。“尽情地写出女人心里想到的、却又永远不会说出口的私密之事。”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敢于说出自己心声的女人的故事”。

  那么,这个没有名字的女人,她的心声是什么呢?

  她和母亲的关系不好,觉得母亲不够爱她,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就逼着她独立,母亲忙于自己的事业,不愿意去关心少女内心的微妙变化

  她有一个火辣热烈的闺蜜,性感奔放,语出惊人。她说“我还没有笨到去爱。”她说:“我们女人就是不知道如何取悦自己,我们永远都不会懂。直到现在我们都还以取悦男人为主,承受的代价就是葬送了自己的快乐。”她羡慕又嫉妒这位闺蜜,她闪闪发光,衬得她平淡无奇。一想到这件事就像有片乌云掠过头顶似的。

  她有位事业有成的丈夫,在外人面前他体面而有尊严,但是只有她知道在他身边她有多不适。她融不进他的社交圈子,融不进他的家庭。她受够了他的洁癖不喜欢亲热的方式,他甚至无法满足她对亲昵的小动作的渴望。而她又必须在人前装出一副夫唱妇随的样子。对于他来说,她甜美,大家都喜欢她,带她出去交际很有面子,作用不亚于一只金表、一套西装。可这不是她想要的,她想要的是如胶似漆的缠绵,是不管不顾狂野,是浪漫情话书信鲜花,是生活掌控在自己手里、心爱的人会完全支持的那种安全感

  这些,没有人知晓。即便那位最通透的闺蜜也不知道——女主角是这样以为的。

  她从不叹息。但是心中的空洞在放大。读书、写作、教书,这都无法将心中的虚无填满——直到她遇见情人

  这看起来是一个缠绵悱恻婚外情故事,可它绝对不通于《廊桥遗梦》那般隐忍美好,又不同于《失乐园》那样悲情残忍。它完全从女性的内心渴望出发,长久以来被压抑的欲望像一根灵巧绳索,不断抛出,不断延伸:发现丈夫与闺蜜私通,与闺蜜决裂,寻找外遇,驯服情人,勾引汽车司机欺骗丈夫……

  一场几乎难以控制走势大火几乎要把整颗心烧焦,她终于疲倦选择放下执念,选择生孩子,来结束前半生的执念和纠缠。她想要妥协,觉得从前淡漠的生活没什么不好,甚至可以进一步发掘它的好处。她觉得丈夫已经变得温柔,或许他并没有跟她的闺蜜乱搞,或许她可以恢复跟闺蜜的友谊,或许她可以修补母女关系,或许她可以跟儿子一起建立一个新世界……可惜的是,执念终究是执念,淡漠终究是她消受不起的重荷。

  小说的结局给了我相当大的震撼。这也是作者叙事技巧上一个让人拍案叫绝的地方。母女二人角色的切换让原本暖意融融的结局猛地一转,瞬间开启后妈模式。

  我曾经在不同的年纪跟朋友探讨过同一个话题,对于一个活得丰盛艳丽的女人来说,两个结局,一个是在爱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在匆匆赶去约会情人的路上被突然出来的汽车撞死,一个是嫁给丈夫之后每天忙于洗衣做饭带孩子渐渐丢失自我。哪一个更悲伤?在不同的年纪,我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完美妻子》读后感(四):我们不必完美

  古罗马思想家曾说:像爱情人一样爱自己的妻子是不纯洁的事情。

  法学家南希写道:婚姻的主体同时有2个支撑点:经济基础和性的忠贞。

  电影《大话西游》探讨的是:一个人可以同时爱上2个人吗?

  这本书里,女主角爱上2个爱人,丈夫和情人。

  丈夫给了他稳定的生活,但没有激情,在意外发现丈夫与闺蜜有一腿后,她也出轨了,情人给了他无数的激情——不需要一起柴米油盐,只需要一起蜜语甜言;不需要一起担负上有老下有小,只需要一起玩转女上位男下位;不需要一起勤俭节约,只需要一起肆意享受。庸俗的一切都是婚姻里产生的,情人间则永远是浪漫激情。

  女主角在2者之间游走,痛苦而刺激着,这痛苦是人类自来对于忠贞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女性忠贞的要求,这种道德枷锁来自于人类为了避免通奸行为对于婚姻制度的破坏从而影响稳定, 硬造出来的要求人类忠贞的道德高塔。

  但是对于这样的道德感,我从来不认同。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社会将女人忠贞的前提作为婚姻持续下的先决条件是非常不人道的。因为结婚后的我们大多会发现很多过去的梦想不过是幼稚的想法,有很多美好的希望都变成泡影,生活里的婆婆妈妈让人感觉厌烦,有时候老公在身边,甚至爱的时候都感觉麻木。于是很多女人靠想着另外的男人,靠白日梦完成性事的快感和满足。

  与其如此,倒不如OPEN MARRIAGE,事实上,我一直是开放婚姻的支持者,因为人对于爱人的激情最多只有19个月,但是我们却需要稳定的关系来抚养下一代。

  因此婚姻可以承载亲情,而激情则由婚外的那一位来承担。

  珍惜婚姻不等于女人不出轨。

  当然,我这样剑走先锋的婚姻观即使在这个没有浸猪笼的时代也是要被骂上几句的。何况女主角根本是个正统婚姻观的人。

  于是,整本书,女主角都在压抑的情绪中,作者用较为独特的第二人称叙事了一个女人出轨,兴奋与痛苦的故事,最后她获得了永恒的情人,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故事的最后一页,她却带着孩子失踪了,也许这是她所能做的对这个社会唯一的抗诉。

  :曾经有段时间,我的文风和作者相似,但是因为被批评过于意识流,而修改了,其实我觉得意识流做到极致,还是不错的。

  封面很赞,有中世纪油画风采。

  《完美妻子》读后感(五):被压抑与去释放

  这部小说很有意思,跟传统小说采用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不同,本书的作者采用第二人称的叙述方式,通篇都是“你”在干什么,“你”想怎么怎么样?其实这很危险,因为读者会有一种被冒犯的感觉,但这种笃定固执的冒险也会让阅读者迅速找到一种被代入、身临其境的感觉。

  当然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作者选择的一种诚恳的自剖方式,像一个头脑清晰的先知在审视自己,回顾过往,而不是要去揣测有多少人就是这样荒唐无径。但实际上很多日常生活中的人,或者有家庭婚姻生活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与作者相似的感受,同样有一个很温暖,但是不了解自己需求的丈夫,一个相好但却可能背后挖墙脚的朋友,一个对自己吹毛求疵的老妈。

  这是一本自传色彩很明显的书,书中的“你”无疑可以看成是作者自己。她晚婚,丈夫是名画修复师,她是城市大学新闻系的老师,小说中另外三个关键人物分别是作者的母亲,一个考古学家?作者的情人盖比尔,一个过时演员;作者的朋友茜儿,一个情爱分析师。精英阶层,但是其中的关系却很微妙……

  主人公和丈夫以及情人的关系其实和虹影的《K国情人》很像,丈夫都是温柔老实、规规矩矩,而且还很优秀的知识分子,对看起来同样斯文胆小、内向沉静的妻子非常放心。但是外表本分的妻子内心却很压抑,她一直在性爱方面得不到满足,不知高潮为何物。本书中主人公以为丈夫出轨自己的好朋友茜儿,于是她也放纵起来,她和自己的情人盖比尔非常疯狂地寻欢作乐,其实这是一种借口。我不觉得她是因为丈夫出轨,所以自己也出轨,更深的原因是她在婚姻生活中欲求不满。丈夫的疑似出轨只是导火索,真正的原因是她体内的不安分。或者说报复丈夫出轨的行为刚好让她发掘或者释放了内心的克制和沉闷。虹影小说里的K也是如此……

  “大部分夜晚你都靠想着这些事缓缓入眠:比如一群男人看着你被侵犯,而你不认识现场任何一个人,这绝不是亲密或者体贴的行为,有摄像机在拍你。有时候是女人在看你,偶尔会参与行动,会有很多手同时伸向你,侵占你的身体。”

  这样的段落在书中出现不止一次,更令人惊讶地是在小说的后半段,当她和盖比尔的关系无以为继的时候,她竟然胆大妄为到把这些想象中的情节付诸现实。她并没有因此感到害羞和难过,她反而觉得释放和解脱,这些事情终于不用在头脑中阴魂不散了!

  记得前几年拍的新版《水浒传》,一改潘金莲的淫荡形象,将她塑造成被封建礼教吞噬的苦命女子,引来争议。这样解读也无可厚非,她美貌年轻,但是却不得不嫁给一个丑陋无能的人,女人的权利和诉求肯定没法施展,出轨一个高富帅,再正常不过。

  婚姻问题很微妙,郎才女貌不一样风平浪静,而婚姻中女人的命运更是非常被动。丈夫出轨,丈夫性无能,丈夫……丈夫的所有过错好像都不能构成一个女人去主动解散家庭的动机,妻子即使在丈夫那得不到关注,温柔,体贴,配合,默契,忠诚,性福,也不会轻易离婚。因为周身庞大的舆论和社会价值评判会倒向她,指责和忽视她。这部小说其实就是一个压抑的妻子选择了一种最无害最有利的方式在挽救渐趋麻木的自己,挽救濒临枯朽的婚姻。

  《完美妻子》读后感(六):完美妻子只在瞬间,破碎的自己才是永远

  《完美妻子》是一个女人私密的日记,从如胶似漆的蜜月旅行到怀疑丈夫出轨的心路历程。她写的是婚姻生活的幸福与悲哀,然而真正烙印在心底的,却是每个女人心中那个无人知晓的自己。她是一般人眼中的完美妻子:外表美丽大方,个性温柔恬静;在家懂得取悦丈夫,社交场合又能为丈夫赢得尊重与好感;还有“大学教师”这个听来高尚的职业。丈夫视她如生命,她也深爱着被丈夫深深需要的感觉,两人的相处自在愉悦,因而得以忽视只有自己知道的不和谐性爱关系。 日记,是最赤裸也最坦诚的心声。本书以第二人称的方式书写,形成既亲密又不令人窒息的阅读感,也让所有的心有戚戚焉得以自在安放。『人生中最孤独的时刻,其实是在婚姻中,是自己成为别人妻子的时候。』这是文中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文字。大部分的人选择婚姻是为了与所爱之人相互取暖,终结一人的孤独。然而,当她发现自以为的另一半其实不是真正的另一半,却又无法断然放弃的时候,骨子里的冷,将与生俱来的“孤独”彻底打回原形,再加上前所未有的“空虚”,终于在内心的阴暗一角看见那个被她抛弃多时的“自我”。 女人的自我,总是轻而易举地在婚姻里妥协:因为有丈夫的宠爱(但也许是控制)便随意放弃了工作,从此悠闲度日却没有很快乐;认为取悦丈夫比个人欢愉更重要,因此说服自己没有性还是能爱。为了不伤害彼此的关系,一遇困难总选择保持沉默以压制内心的愤怒。大部分的女人并不知道长久压抑的结果将导致难以收拾的后患,许多心理与生理的疾病皆从抑郁寡欢而来。她们早已看穿对方,却有各种理由选择视而不见,不愿看穿自己是因为怕看似“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被打破而遭人议论,更怕失去以家为依靠的安全感。 书中有段极有意思的描述,一本在1963年以碎布拼成的书《女人的价值》,里面到处是奇怪的想法: 『如果一个男人无法让他的女人满足,那么这女人就能去找其他的男人。』 『女人故意使坏比男人更有魅力。』 『女人比男人勇敢。』 『亚当比夏娃罪孽深重。』 这些“奇怪”的想法与她所受的教育背道而驰,但这本书却是祖父所赠,这也隐喻了女人的价值往往被自我否定,与他人无关。事实上,这并非奇怪的想法,而是真实的想法。真实的她,一点都不完美:喜欢摩洛哥直接袭来的光线,而非英格兰矜持的阳光。喜欢吵闹混杂各种气味的环境胜过安静一尘不染的房间。喜欢兴之所至的翻云覆雨,而非两人身体洁净后的例行公事。她虽然是无私高尚的老师,却知道自己终将无法忍受。明明看了一眼别人的颈脖就喜欢上对方,却否定这世上有一见钟情。 所幸,危机往往也是转机。当女人终于愿意面对破碎的自己,也就挣脱了完美妻子的捆绑。世上本就没有完美的婚姻,所有令人称羡的婚姻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阴暗面。这不仅是她的日记,也是许多被自我捆绑的女人日记。婚姻,确实没有那么容易,但婚姻也不该是其中一人放弃自我而成全的表象美好。《完美妻子》就是为了告诉你:不要再做完美妻子。因为完美妻子只在瞬间,破碎的自己才是永远。

  《完美妻子》读后感(七):真实而无畏

  这是一本真正大胆而无畏的书,它真实到让我几乎不敢直视。

  它是小说,却没有焦头烂额的复杂人物关系,也没有莫名其妙的意外连连。它更像是散文,优美的词汇和第二人称的独特表达方式,读来好像一个亲密的朋友在耳边轻轻低诉,向我悉数她的生活,关于闺蜜、爱情、婚姻。我听她讲最私密的故事,是她的,更像是我们的,我们一起分享生活中最真实的感受。

  当她和闺蜜悄悄取笑自己的老公,当她为自己一味顺从老公暗自懊恼,当她和老公亲热时的思考及愁绪,当她无意间听见老公给闺蜜打电话时的那种亲密语气,当她突然之间失去最亲密的两个人,当她独自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不知何去何从,当她找不到盖比尔留给她的字条,当她决定选择相信自己的老公……我看着她欢喜忧愁,看着她叛逆沦陷,看着她愧疚挣扎……真想伸出手,给她一点抚慰,哪怕一个轻轻的拥抱。我感受着她的每一次情绪起伏,她却独自悲欢,找不到任何可分享、可慰藉的依靠,在孤独的汪洋大海颠沛流离。当我正准备听她诉说人生的新篇章时,她却突然消失了。我怅然若失,却又似梦初醒。

  抛开是非对错,抛开伦理道德,这只是她作为女人活过一回,最真实、最隐秘、最无法分享、最被忽略的感受。我们首先是作为人的存在,继而才有了诸多社会行为规范、道德标准,为的是让每一个人活得更好。如果某一天,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这些规范、标准成了束缚人们生命力的绳索,难道就不该挣脱吗?

  活着应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应该尽情享受食物、空气、欢笑、爱情,当然也包括性。没有人愿意因为毫不相干的人几句毫无生气的话,活得像“在水里泡太久的树叶,只有褪色的人生”。然而,或许是我们被泡得太久了,早已失去了生命最清晰的脉络,只剩下模糊不可辨的相似面孔。当我们为了维护一个“好人”的形象,违逆自己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当我们为了取悦他人,葬送自己的快乐;当我们隐匿自己的个性爱好,只为迎合周围人的品位……我们一点点地丧失了人生来本拥有的茂盛的生命力。

  这个不知名的女主跟我们一样,为了获得安稳的人生,在大环境的约束下渐渐丧失了自己的生命力。但当她尽心维护、以牺牲自己的快乐为代价换来的安稳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时,她突然觉醒,这一切的妥协、退让、维护原来都是那么的不值得。她决定为了自己活一回,她决定重新找回自己的生命力。我不禁为她的勇气大呼给力,她终于迈出了常人不敢迈出的第一步,她也体会到了生命的美妙和快乐,登上了生命的新高度。是的,她最终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是必然的,她想打破了世界原本的常态,这是世俗所不允的,那她也必然毁灭。她以生命的代价探索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只为这个世界上的女人能更多点快乐,能更不辜负这只此一世的人间之旅。

  虽然讲的是出轨的故事,虽然女主面临闺蜜和老公的双重背叛,但它并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痛打小三的俗段,更没有莫名其妙的意外或曲折,只是一个女人在静静地过自己的日子,上街、喝茶、会友,逛逛图书馆,每天晚上6点准时回家给老公做饭,看似表面平淡无奇,实则内心波涛汹涌,一如我们身边任何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是的,大街上随处可见的那些普通大妈,你又怎知她们现在是否面临内心的翻滚。它异常的真实,离生活很近很近。这个不知名女人的一举一动,你放佛都在自己身边看到过,只是有些你忽略过,或者假装不在意过。女主最后不知所踪,似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也许她是梦醒了,也许是爱熄了,或者心碎了,生活就是如此真实,可我们还得继续。

  《完美妻子》读后感(八):爱如烛火还是烟花?

  爱如烛火还是烟花?

  钱钟书先生把婚姻和人生比作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那么谁来关注“城里人“的生活呢?“城里人”的生活质量如何呢?千百年来,人们在不断探究婚姻生活的质量问题,每个人对于幸福各有描绘和感觉,甚至国人更是发明了“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的暧昧说法,采取不闻不问不究的做法。

  由郭夏翻译的澳大利亚妮琪·麦珍尔的小说《完美妻子》,2014年4月在大陆出版,小说最大的特点是以第二人称写作的手法,站在第三者的角度看待女主人公的心理发展历程,一个外人和自己看似幸福娴静完美的妻子,整日与书相伴,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内心风起云涌,最终以一辆悬崖边停靠的汽车,昭示女主人公离奇失踪。

  以女主人公母亲的序言,作为开场白,并以“谨以此书献给我的丈夫,及全天下的丈夫”,“我一直坚信,每个人心中的某个角落,都住着无人知道的另一个自己。”暗示,其实这本书不单单讨论的是个人情感,如何在情感世界里挣扎和探索,出轨和回归,爱与责任的问题。

  在她看来,“他为你订阅杂志,为你泡茶,抱着疲惫的你上床睡觉,对你种种的好,变成一种可以讨回去的理由,让你迫使自己也要对他好,婚姻好像慢慢变成谁对谁更好的比赛”。

  生活中的你被严重忽视。从小你父母因为志向不同离异,你生活在颠沛流离的寄宿学校里,唯一的闺蜜茜儿,在你生命里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虽然她总以过来人的身份指点别人的情感,但是你因为她的一个笑脸,足以让你的生活充满了不一样的色彩,但是你的丈夫卡尔与茜儿发展成为超越友情的信赖关系,虽然卡尔否认,但是你不能原谅这种双重的心理背叛,于是与卡尔之间出现了冷战和淡漠。

  终于有一天,在某个咖啡馆的一次邂逅,她认识了一个男演员盖比尔,两个人由朋友发展成情人,却是在每天去图书馆的借口掩饰下,是由你引导着没有性经验的盖比尔,直到登顶彼此的巅峰,然后知道,彼此的合拍,就在那一刹那,甚至她冒着身孕危险来到西班牙小城盖比尔的故乡,看斗牛表演,虽然你发现,斗牛这种残忍的角斗,并不是自己喜欢的。

  在外人眼里,生活里的你如同一个演员,陪着丈夫出席各种场合,扮演夫唱妇随,每天出入图书馆,六点之前你准时回到家,两个人吃晚餐,聊天,但是你们各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直到孩子的到来,你才体会到,融为一体的那种亲密感,在意识到出轨可能使婚姻大厦倾覆的时候,你戛然而止,停止了“性爱导师”的授课,其实自己也清楚,看似完美的生活,总被猜忌和被动淹没,唤不起激情,她甚至与多个陌生人发生关系,然后呵斥他们走开,以一种近乎疯狂的方式,放纵着欲望。鄙视自己,然后鄙视爱情。

  作者以第二人称叙事,如同与篇中女主人公对话,也是叙事文学作品中比较少见的一种叙事方式,掩藏了真正的主角,更能以客观批判的眼光来议论和叙事,这方面的例子有卞之琳《断章》: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张爱玲早已经借小说之口说出爱情的真谛: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文中的你努力表现完美,微笑,守时,对丈夫顺从,直到你要求他为你做事,你才真正找回了自己,个性的改变,最终改变了双方的相处方式,也找回了自己,与卡尔之间也开始了一种希望达到的性爱,看来人的性格是需要治愈的,爱情燃烧到婚姻里,是灿若绚烂的烟花还是静静燃烧的烛火,在于每个人准确把握,感觉对了,什么都对了。

  《完美妻子》读后感(九):如果你还记得爱情原本的样子。

  这是一本像是独白,像是日记,更像是镜子的书。我也像有了一本珍藏并时刻可以拿出阅读而不想与之分享的“小册子”。

  这是一本读起来很平顺但是脑子里会不停思考的书。想我的生活,想我的过去,想我的选择。当在结尾处看到她和盖比尔相遇并擦肩而过时,突然想到了张爱玲《半生缘》中那段沈世钧和顾曼桢在四十年后的相遇,她说:“世钧,我们回不去了。”她问他:“世钧,你幸福吗?”世钧答道:“我只要你幸福。”

  在这里我不想谈论责任,地位,权力,道德,伦理,我只想谈论——爱情。

  你是怎样确定你爱上了一个人?你还记得那种爱上的感觉吗?就像是她热衷于卡尔专注工作时的颈背,就像是她在那个咖啡店遇到那个读《泰晤士报》的盖尔比,一切都是如此顺其自然。我记得,一切都是那么清晰。我们在谈论爱情的时候在谈论什么?就应是爱情,是怦然心动,是情不自禁,是奋不顾身。即使是那人身上微小的一点,在爱情面前它都会闪闪发亮。你无时无刻不想跟他在一起,你想得到他的注意和关心,你在乎他的一举一动,你想跟他做爱。你希望你们可以赤裸相对,并可以促膝长谈。

  我从不相信那些说“我感觉不会再爱了”、“我失去了爱人的能力”、“他是我今生的最爱”的论调。世界大生命长,你的美好才刚刚开始,没有走到最后你怎么知道将要发生的事情。有些人在遇见的第一眼你就知道你爱上了他,有些人在长久的相处中你会觉得你需要他的陪伴,一见钟情和日久生情都是爱情的样子。从不去区分谁的更高雅,而谁的又更持久。

  爱情被现在冠以了太多的名目,任何一个词语都可以加诸于“爱情”这个字眼,而唯独我们从不直接解读爱情,就像是我们总是避及谈起自己的欲望。我爱作者这种从不试图遮掩欲望的态度。在我看来它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自然而然并不应遮掩和抗拒。它不是谁的专属,也不是谁的利器。它是触动你神经的那抹若有似无的香气,是拨动你心弦的那曲萦绕不散的旋律,是你此刻决定要跟他在一起的美好和善良。

  每个人的生活都并不像你表面看起来的那般完美无瑕。不要窥探,不要探究,生活里的千疮百孔经不起这样的推敲。而你学会活在当下则显得无比珍贵,请你不要忘记爱上爱情的感觉,请你保持爱上爱情的真挚,请你在爱上爱情的时候真诚相待。

  《完美妻子》读后感(十):世界上最辛酸的关系是——看起来很幸福

  “每个人心中的某个角落,都住着无人知道的另一个自己”

  ——摘自《完美妻子》

  世界上最辛酸的关系是——看起来很幸福。

  “你”抓着一个看起来各方面都不错的男人,结束了“你”的剩女生涯,在他面前“你”可以完完全全的做着自己,根本不需要伪装,“你”如此平静地爱着他,如同烛光,而他是个好男人好丈夫,会“订阅你爱的杂志、帮你泡茶、抱着疲惫的你上床睡觉”,点点滴滴都是他对“你”的好,但“你”深知爱情这件事,始终无法完美,婚姻如是,庆幸的是“你”已经成熟,懂得互相了解与体谅,原谅他的不完美。

  在朋友眼中你们是“属于少数的,真正快乐的夫妻”,而“你”则是一位完美妻子。

  现在的你,正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这样一个美丽的沙漠绿洲城市,度过你美妙的蜜月之旅。

  看起来,这一切,无比的幸福。

  当然,这只是看起来。

  现实是,你发现了他与闺蜜无法解释的关系,他们从何时开始如此亲密?而你,经过一个月无止境抱怨和错误的生活之后,学会了沉默以待,你们都放弃了彼此。

  但是,在遇到“这个拥有美丽项背的男人”之后,所有的事情,都变了。你的生活多了一个“新朋友”,这让你觉得无比的快乐,你心底某个角落的另一个自己开始活过来。

  或许是因为祖父那本书中奇怪的想法,或者是因为母亲的女权主义,你做出了这样的选择,总之,你的心中埋藏着一个秘密,无人知晓

  妮琪•珍麦尔,以第二人称的写作方式风靡读者圈。整本书240页,通篇只有“你”,不出现“我”,亦没有“他”,给予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不经意间便将己身代入其中。

  《完美妻子》中的“你”,在经历背叛、出轨、***,再次回归平淡的“完美生活”,在此之后,仍以“你”失踪作为故事的结局,不得不让人感慨不已,与此同时,也引发一系列的思考。

  1、 你想要什么?

  2、 你为何而结婚?

  3、 如何在婚姻当中找到自我?

  生活本就不存在完美,而我们也无需追求完美,多少完美的背后隐藏着千疮百孔、鲜血淋漓的现实。《完美妻子》是一本女性的私密日记,记录着一个女人在婚姻中挣扎、浮沉的心路历程。

  婚姻本就是平静无波的东西,当止水并没有什么不好,湖水越深,才越平静,感情亦是如此,而如何在平静无波的婚姻当中找到自己想要的,而不是看起来很幸福,才是最为重要。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完美妻子》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