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是如何思考的》是一本由【美】史蒂夫•西博尔德(STEVE SIEBOLD)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页数:2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富人是如何思考的》读后感(一):像富人一样思考
像富人一样思考
你为什么不能成为富人?这个问题让很多人反思,但大家最该反思的应当是自己的思维方式。《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史蒂夫·西博尔德的新作《富人是如何思考的》,揭示了中产阶级与富裕阶层财富观的差异。中产阶级关注储蓄,富裕阶层关注收益。大多数人都喜欢存钱,但作者在书中给传递给我们的观念是,既要懂得保护劳动成果,又要积极地增加收入。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投资。
我们疑惑,为什么有人发达、富有、成功?为什么有人平庸、穷困、失败?差距那么大。有人说成功取决于天赋的能力,然而,研究表明,人的天赋能力确实存在差异,但差异很小。所以,没有理由抱怨天赋。很多人之所以与财富失之交臂,是因为思维和观念的误区。
我们能不能也成为富人?从作者史蒂夫·西博尔德的经历看,是可以的。他说:“我人生的前25年都是像普通人那样想问题,结果穷困潦倒。当我改变了思考的方式后,财富也源源不断地涌来。思想的变化启动了生活的变化,我的行动变得更加有效,最终让我成为富翁。”当然,要从普通人变成富人,从观念、态度到行为的蜕变。一如作者在书中所言,“不要怕冒险,而是要敢于尝试。不管失败多少次,只要坚持下去就终能成功。”
改造自己从现在做起,物质上的贫穷绝不能成为精神匮乏和行动迟缓的借口。尽管是一贫如洗的普通人,也要培养致富的欲望。富人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的思维模式与众不同。
透过《富人是如何思考的》一书,可以得知,原来富人对待工作、投资、生活,都有着与普通人截然不同的思维。普通人在工作、投资、生活方面都有一定的思维定势,而富人的成功恰恰来源于思维无定势。譬如,普通人关心的是花钱,而富人关心的是投资,他们在投资上无思维定势,因时因势而不断变化。这就是普通人与富人的区别。在自由市场经济中,可以拿解决方案交换财富。只要解决方案是“金点子”、“银点子”,而不是“坏点子”,想多富有就可能有多富有。
作者认为,“富人是灵活多变的思维大师,尤其在赚钱上。”以李嘉诚为例,2007年11月,李嘉诚投资6千万美元获得Facebook0.4%股权;2008年3月,李嘉诚将投资增加到1.2亿美元;2009年5月,Facebook在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38美元,募集资金160亿美元,这其中李嘉诚赚了多少钱?大家可以去算一算。在中国,从2013年8月至今,李嘉诚家族已出售了接近200亿港元的资产。李嘉诚把“钱生钱”的技巧玩得炉火纯青,这即是其成功之道。
富人的思维和普通人不一样——富人不是想我可能失去什么,而是想我会获得什么。很多人认为自己无法把握财富,而富人知道赚钱和财富积累是一种因果关系。普通人关注风险、预期失败,富人预期成功、关注收获。普通人基于恐惧而犹豫不决,富人基于自信而选择。《富人是如何思考的》一书与钱无关,与物质无关,论述的都是思想,都是精神财富。虽然每篇文章都很短,但短小精悍、直击要害,每篇文章都清楚无误地向读者表达了要从富人那里学到什么。作者说:“不要对我或其他人的成功感到惊讶,甚至吃惊到不敢尝试。”既然史蒂夫·西博尔德已断言你我“也可以完全做到”,我们不妨就把这本《富人是如何思考的》当作行动指南吧。
发表于08月30日 《深圳特区报》第C05版:读与思周刊/新知
《羊城晚报》08月31日第B05版:人文周刊·阅读;人文周刊·出版
《河源日报》9月5日2版人文周刊.读书
《富人是如何思考的》读后感(二):富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你是注重存钱;还是赚钱?工作时间越长,赚到的钱就越多吗?金钱是万恶之源吗?当你见到一个夸夸其谈的人,你认为他是爱表现、想骗人;还是认为他雄心勃勃?
同一个问题,往往有两种不同的答案;同一种社会现象,不同的人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一切均源自我们的大脑,当读完美国作者史蒂夫·西博尔德的这本《富人是如何思考的》之后,才发现自己为什么一直停留在穷人阶层,离梦想的财富还相隔那么的遥远!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命运。一切的根源均源自思想,不改变自己的思想,一切都是遥不可及的!
虽然东方知行社宣言:我们拒绝碎片化信息,只提供有价值的阅读。但是此次出版的这本书却非常适合利用碎片化时间,去进行有价值的阅读!本书共计100篇短文,这个从目录上就能看出来,特点在于每篇文章都短小精悍,大概就800字左右,比起微信订阅号里推送的文章还要短的多(微信里经常是3000--5000的长篇大论)!但是浓缩的都是精华,虽然很短,但每一篇文章都是穷人和富人思想的激烈碰撞,让读者通过文章改善自己的思考方式!
最后强调一点,富人不等于上流社会,富人也不仅仅是有钱而已!钱只是衡量富人的一个最基本的指标!
本书作为穷人向富人迈进的启蒙书,最适合不过。因为本书对扩展阅读,做了最好的帮助!
《富人是如何思考的》读后感(三):贫富差距的后天因素
穷人与富人的差别,原因有很多,既有先天因素,又有后天因素。先天就是出身或运气,生在官宦富豪之家与农人之家,差别自然就大,再则就是运气,所谓大富由命是也,命里有,或中彩票或无意发大财,都是命,这也是很多富豪认为运气是成功的重要因素的原因,倒也不全是谦虚,就好比QQ帝国一样,运气成分不小,至少有一个先机的问题。
然先天因素,非人力能改变,所以屌丝寻求财富,就要发掘后天因素。后天因素,一曰勤,所谓“小富由勤”是也,勤俭节约,不一定大富大贵,但超越一般人,还是有可能的,这也是中国传统财富观的一个特点,通过勤俭节约来致富,是以很多地主,也是靠勤俭节约而非剥削来积蓄。但这种方法,也有很大局限性,一是大富不了,二是抑制消费降低了生活水平,三是“方向不对”带来“努力白费”的风险,所以,中国人常年处在“勤劳而不富裕”的尴尬境地。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得不佩服西方人,因为他们认为:在贫富差距的后天因素中,思维与金钱观是最重要的因素。这一观点在西方算是传统,但这本《富人是如何思考的》,通过对比,认为决定普通人与富人之间身份、财富差距的,并不是身世、机遇,而是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思想。并对于思维在创富中的重要性给出了系统的论证和梳理。
史蒂夫•西博尔德是类似国内陈安之们,是个成功学讲师,但这个人有一个爱好,就是研究贫富差距,而且特别投入,一研究就是26年,在26年时间里,他采访了世界顶级企业家和富翁,并将他们的思维与属于美国人口大多数的中产阶层进行对比,发现了惊人的秘密。于是,在本书中,他用100篇短文细致剖析中产阶层和富裕阶层的思想差距到底在哪里,以至于思维的差别带来的差异人生。由于作者是通过人类学的田野方法获得的结论,而不是躲在书斋里瞎想,所以,他的很多观点,让读者读来都会有很深的感受甚至暗冒冷汗。比如,作者认为.中产阶层担心钱花光,富裕阶层关心如何赚更多钱。这个观点简直超越国界和文化范围,美国如此,中国又何尝不是?我其实一直就信奉一个观点:大富翁不是省钱省出来的,开源要比节流更重要,尤其是在贫困时期。再如中产阶层做不喜欢的工作赚钱,富裕阶层做他们热爱的工作致富,这点好像专门写给中国人的,因为我们是干一行恨一行。但是在爱与恨之间,差别就出来了,至少在积极性与创造力方面就有差别,久而久之,财富差距也就出来了。
总之,这是一本运用实证研究而写出的创富畅销书,值得阅读研究。
《富人是如何思考的》读后感(四):金钱无罪
前段时间,有位友邻在广播里说,当下除了赚钱和变美,我想不出有什么更有意义的事情。当时看到就觉得好贴切,金钱给了自己选择的自由,变美意味着身体健康,心情美好。做人最大的愿望不就是健健康康开开心心,金钱从来就是无所谓善恶。
在大部分中产和诸如我自己这样的穷人看来,更多的金钱需要更多的付出,很多不好的事情都是由于钱多而生祸端,钱多不会带来幸福而是很多额外的不好的事情。我们大抵觉得很多因缺钱而发生的各种犯罪行为,家人之间的争吵,亲人的反目,都归结与金钱本身,潜意识里,也觉得自己不可能成为有钱人,虽然一天到晚为了钱发愁,为了不透支,算计着信用卡的还款金额和还款日,盼望着发工资的日子,期待着涨工资,时常和同事抱怨物价飞涨就是工资不涨,内心也涌起过无数次更换工作的冲动,尝试学习理财,记录每一笔开销,把有限的工资里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虽从未入不敷出,但时常也暗自为自己的拮据而倍感焦心,工作三年,省吃俭用,存款至今从未到六位数,而大学同窗们已有好多凭借自己几年的工资买了房子,虽只是付首付,在广东这样的地方,没有父母的支持已是很厉害;他们平时的小日子也过得分外滋润,每天光顾影院,所有的护肤品均是一线大牌,每个周末都在旅游聚会中度过,每年至少出国一次……相比之下,他们犹如发达国家,而我则是第三世界,差距就是这样横亘在我们中间。我相信这样的例子不止我一个,在中国万千的大学毕业生中间,一幕幕的重演,不同的人演绎着相同的故事。
这本书起初标题就吸引我,全书最主要的笔墨用在通过将中产阶级和富人的思维方式进行对比,从而让读者扭转潜意识里自己不可能成为百万富翁的观念。100例对比里,很容易让读者对号入座,我毫无疑问的属于书里中产一类,即穷人一类。对比之下,发现自己的思维缺陷。虽没有具体的理财入门之类,但比市面上大部分的《致富圣经》、《教你如何成为有钱人》之类的抓人眼球的徒有虚名的书靠谱得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经验和思路,作者只能提供,具体的成为有钱人的方法和路径还是需要自己开动脑筋,寻找致富点子。
一是潜意识里要摒弃金钱是不好的东西,自己不可能成为有钱人的执念,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执行力成为有钱人。
二要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即使不付工资依旧觉得开心,那么做成功这件事的几率可能接近百分之百,时刻都是欢喜的。
三是学习如何“钱生钱”,除了储蓄,还要学习有效投资,让钱生钱。
希望早日脱贫致富,那就先从本书开始,在作者的带领下一步步改变,书中很多好书好资源推荐,一点点啃下来,也许不小心就摆脱了拮据的现状。
《富人是如何思考的》读后感(五):想像富人一样去思考,却未必能当了富人
《富人是如何思考的》并不复杂,好像很多道理,你也似曾相识,但是似乎印证了那句流行语:听过了太多的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我们已经听过了太多关于致富,还有“成功”的道理,但是未必却能成为有钱人。事实上,在这里,我想说,至少我个人认为,有钱未必是成功。
作者说,25岁之前像普通人那样思考问题,结果穷困潦倒,直到“我”像个“富人”一样的去思考,财富才滚滚而来。作为一个纯正的中国人,我并不信服这一点。在中国,25岁之前在学校的可能性更大一些,25岁之前的我们,其实没有多少资本去积累财富,而我认为,这也并非什么坏事。有部分走上社会早的人早早创造财富,有晚的,慢慢细水长流。如果真的人人都酝酿着25岁之前就要发财的雄心壮志,这个社会是不是要乱套?也许是我比较保守,当时,也许我注定成为不了富人。
“普通人的生活好比玩老虎机,而富人是拥有老虎机的人。”作者的这句话让我毛骨悚然,众所周知,老虎机这样的东西葬送了多少家庭和人们的幸福。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最好的事情就是远离老虎机这种事物,而且我本人也并不认为拥有老虎机是什么好事。富人的某些心态我们理解,比如对财富有欲望,对能产生新的点子而兴奋,但是前提是,你是拥有这样品质的人吗?能够承受机遇和挑战,能否接受某种巨大的失败?而且作者在书里提到“勤奋”甚少,只是说普通人安于现状,而富人都在这些时间里去思索如何致富,这些道理我们都是信服的,而且也明白,有些人辛辛苦苦一辈子,却反而享受不到工作带来的物质舒适。的确有些人认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然而却与那些“以小博大”的富人过上大相径庭的生活,然而,我却认为某种富人的“赌徒心态”更是需要警醒的。至少,我并不认为,为了达到某一种目的,成为“坏女孩”无妨,毕竟,麦当娜只有一个,她的泪水和悔恨普罗大众是看不到的。
我的生活曾经发生过一些事情,也许我注定也成为不了什么“富人”,也许生活中的太多道理已经听了很多。作者讲的大多数道理我是信服的,但是却并不认为每条都有操作性。我觉得,对于财富的理解,需要基于生活阅历之上,这些道理并非适用每个人,每个人的每个阶段,但是至少有一个正面作用,你我都不想成为普通人,我们都对更好的生活有更高的向往。
《富人是如何思考的》读后感(六):富人和中产阶层是如何看待赚钱这一问题的
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你也可以成为百万富翁,如果有,你只是想想还是付出了实际行动。
你有没有揣着钱走进卖彩票的地方,买了双色球买了刮刮乐买了很多彩票,然后心惴惴的等着开奖,你对自己说,说不定会有惊喜,说不定能中大奖呐。
我想过自己以后会有车子房子,好像却没有什么计划,却又总觉得实现不了。
我买过彩票,很少中奖,却希望自己能中到几百万,然后潇洒的过日子。
有段一段时间买了几本书学习理财,还是没有系统的规划自己理财方面,于是钱包里的钱越来越少,每个月总是月光,总觉得,想要成为富人大概是越来越难,也愈发觉得不大可能。
看了《富人是如何思考的》才发现,其实没有实现不了的事,不是我赚不到钱,而是我总觉得我赚不到,我没有思考过,我是不是真的可以赚到很多的钱,是不是真的有计划想要成为富翁,每一次都把成为百万富翁的想法寄托于卖彩票或者天上掉馅饼下来。
其实,哪有那么多彩票可以中奖,哪有那么多馅饼会掉下来。
富人,直白的话就是有钱人,《富人是如何思考的》这本书教你如何像富人一样思考,书中没有列出计划怎么理财,也没有告诉你应该买那支股票那支基金,它告诉你的是,富人是如何思考是如何根据脑中的想法去付出实际行动的。
你可以从书中学到一下几点;
1、不要认为,钱是邪恶的,不要把想要赚钱当成是其他人的事,要觉得成为富人是一件可能的事情。
2、不要害怕失败,想到有赚钱的点子,要学会考察周边的环境,可以参考相关书籍,可以听取相关讲座,要培养良好的心里素质。
3、要建立在兴趣之上,你做的事情要让你自己感到快乐,有喜悦感,即使是加班也会满足。
4、不要把钱当作是快乐的缘由,你的快乐和金钱有关,但不能把你的快乐维系在金钱上。
5、敢于拼搏,敢于下定决心抛掉安逸的生活。
学会想富人那样思考,就是学习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他们对待事物对待金钱的看法,富人和中产阶层在思想上有着很明显的差异,富人把赚钱看作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而中产却觉得很复杂,因为复杂的所以难做。便害怕去做,便抗拒去做,其实,如果把赚钱当作是一项事情,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或许有不一样。
本书,介绍了富人和中产阶层对待赚钱不一的看法,正是因为对这些看法的不一,从而造就了富人和中产阶层的差别。
想要成为富人,没有妙绝。你要充满信心和干劲的去对待你要从事的行业,你喜欢的,感兴趣的。
《富人是如何思考的》读后感(七):思想决定财富
思想决定财富,从书的题目可知,本文探讨的是富人的思想方法。毫无疑问,之所以社会中的大部分人是“穷人”,只有少部分人居于社会收入的金字塔尖,正是其思想方法的不同,致使他们对社会、环境,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而采取了不同行动的后果。
教人致富的书不可谓不多,但本书独辟蹊径。全书的行文都是基于“中产阶层”和“富裕阶层”的对比,也就是拿我们社会中的普通人和全球顶级的思想者进行对比。作者意在通过反复的多层次的对比告诉我们,正是由于大多数人对金钱的看法和富人对金钱的看法是有如此巨大的差距,而思想决定行动,所以这是造成绝大多数人是穷人的根本原因。
作者人生的前25年也是像普通人那样思考问题,结果就是穷困潦倒。随着思考方式的改变,作者收获了源源不断的财富。作者用自己的切身体会说明,正是其思想的改变,促使了行动的改变,最终才改变了生活,成为了富翁。所以,作者认为,只要我们敢于尝试,能按照富人的信念、哲学观和方法去思考、行动,就一定有机会成为百万富翁。
为了向我们更全面展示自己的观点,从而打消读者的疑虑,帮助读者树立信心,作者精心筛选了100个角度进行了对比,可以说是非常地全面了,甚至是想读者所未想。这100个中产阶层和富裕阶层的思想对比的角度,是作者30年寻找“如何获得成功”的答案,是在大多数富豪传授给作者的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作者自己的实践得到的。作者找到的答案在更多人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现在他通过坚韧意志培训帮助财富500强企业提高销售业绩。作为一个职业演讲家,作者现已跻身全世界前1%的最高收入金字塔的塔尖。
100篇文章,每篇正文篇幅皆不超过一页,可谓短小精悍,要言不烦。每篇开头皆引用一句相关名言,结尾都有“财富源泉”、“思考要点”、“行动步骤”加以指导。“财富源泉”大多为我们列出参考的书目,有时是一些培训的链接,极大地拓宽了书的内涵。
所以,本书是一本非常权威和实用的操作指南,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书。让我们记住,之所以成为百万富翁,秘密并不在于他们赚钱的手段,而是创造财富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