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爱历元年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6-27 05:2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爱历元年的读后感10篇

  《爱历元年》是一本由王跃文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37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爱历元年》读后感(一):繁华落尽之爱转了一圈

  总体感觉不错,值得看一看。但也没有太大的惊喜之处,应该是我小说看的多了的缘故

  看了封面推广语,作者想要借这本书想要探讨表述的很多,也努力在做,但事与愿违,还是不够深刻

  整篇小说给我的感觉作者总是在以某一个角色的第一视角故事,而不是以一个作者的角度再说故事。这样就导致虽然有些细节很不错,但细节总不够丰满。无论是喜子去上海读研究生以后对她没有过多的描述还是孙离和喜子各自出轨以后,都没有对对方进行细节性的描述,根本不知道出轨的时候对方的感觉,让人感觉他俩之间完全没有感情。怎么可能一点都没有察觉,也可能是双方都在故意掩饰,装作不知道,这个只是我的揣测。

  还有作者的伏笔埋得的也太明显,没太大的惊喜,顶多算一个前后呼应

  我最欣赏的是前半部分,在高中时候,喜子去上海读研究生前那一段时间,也是他们最美好的一段时间。中间一部分是过渡,作者也写的语焉不详一笔带过。作者着力写的后一部分,也是他们迷失醒悟的一部分,越想写好反而越写不好

  总体来说还是有点平淡,孙离和喜子之间太平淡了,就像他们从来没有过激情一样

  《爱历元年》读后感(二):一念为佛,一念为魔------爱历元年随想

  爱情中,男女间,一时喜欢,美好的心情充盈,主人公恋爱时、出轨时都有这种美好的描写;一时厌恶,又觉得爱人如同路人结婚后的孙离好像就是这种感觉。夫妻之间的感情,就是这样分分合合,离离散散。

  最后回归家庭时,忽然觉得男人老了,有白发了,爱人又变成了亲人。相依一生,坎坎坷坷。感觉写的好真实啊。

  《大话西游》里,紫霞仙子最后那句“他好像一条狗啊”。大概也就是这种爱情转念间的变化。前一时刻还是如意郎君,转眼就成路人。毫无感情的一条狗。

  其实,做人做事,何尝不是如此。性格感情的不确定性和多边性,才有了这纷繁世界

  《爱历元年》读后感(三):早知道我就拿买书的钱去买一杯咖啡

  好的小说呈现地应该有优美语言灵动人物,应该有美好的人说着美丽的话。衡量美的尺度应该是自然大方,不做作,也不流俗。《爱历元年》显然离这种优美,有很远的距离

  王跃文应该是有驾驭语言的实力的,至少在《大清相国》里,他半文半白的古风古韵也称得上简练雅致,但笔端回归到日常生活,就变得十分寡淡。

  厚厚的小说,连串的人物,居然陷入了相似的平淡。喜子、孙离、谢湘安、李樵,这交叉的情感也丝毫不感人,这应该归功于王老师的语言呈现效果。中年男女各自出轨后,对情人讲的那些话,肉麻又做作,看得人心不适。让我想起了差不多同时出版的严歌苓的《老师好美》,书中女老师和高中生恋人短信对话比这更恶心。不禁想问,难道写通俗小说的中年作家们,就非要把情感表达地这么戏剧化,让中年男女一热恋就变成三流诗人

  书中呈现的都是司空见惯的故事,只有零星情节上,比如毫不犹豫捐肾,比如反对人间惨剧搬上新闻,人物的态度作风看起来还比较舒服。而譬如得癌症、抱错儿子更是连韩剧都不屑于用的梗了。一定要得了癌症后才开始感悟生命珍贵,一定要经历了婚外感情的挫败后才回归家庭的温暖,这些安排真让人哑然失笑啊!

  夫妻二人像约定好了一样,各自出轨,享受一番后又默契地回归家庭,又回到了年轻时约定好的“爱历元年”,重头开始。啊,你告诉我生活就是这样?是,我相信生活中不乏其例,但你用这么长的篇幅,也写了这么啰嗦的旁枝末节,来告诉我们一些基本上每个人都知道的东西,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吧。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这一千个哈姆雷特里,绝对不会有一千个笨蛋

  《爱历元年》读后感(四):生活,总会让人归至理性

  开篇第一页,你就知道这不会是一个轰烈的故事。压抑和寡淡的气味不由地就从纸页间漫溢,或者庸俗点说,这是一个有关婚外情的家庭故事。而主人公没有鲜明特点,无论是外貌还是性格,故事的整体气氛就来自主角孙离的个人气息上。

  故事里有一对夫妻,他们在恋爱时期设定了一个只属于他们自己的年历,叫爱历。而爱历从何时开始算起?早就在时光岁月模糊不清了。好像就是从模糊不清开始的,他们的感情出现风波,而这风波是条隐秘暗流,看起来可能推覆掉婚姻生活,实则又始终静然不动。

  孙离应该算是没有特色的男人,他没有很帅气,没有很糟糕,除了那点才气,年轻时就是个普通教书先生,性格同他的相貌一样吧,稍有寡淡,寡淡得又是平和的那种。喜子就被他的那点才气吸引了。而喜子是位漂亮女人阳光照耀耳朵会呈现粉嫩粉嫩的红色可爱迷人,孙离就被那点粉红的诱惑迷住了。喜子的性格却固执坚强、不太软弱给人看,包括她的丈夫孙离。这样一看,他们此后遭遇恋情仿佛就站得住脚了,孙离的李樵是位懂得撒娇,活泼开朗时而在孙离面前还特别娇巧的女人。喜子的小安子,则是高大、帅气,偶尔做起事来拥有不容反驳是个气焰十足的男人。如果抛开婚外情的性质,如果往美好的方向去想,这一段段的爱情,依然是孙离和喜子之间的。因为他们感情存在那点失落柔情蜜意无处抒发,满腔热枕又无处投放,所以要算做他们的填补,抑或修复也可能。可是这一来,多少失了真。

  话说起来,他们年轻时的生活并不见富裕,甚至为把两间紧挨的宿舍如何隔出一个家的堂屋苦涩不已。他们年轻时聚少离多,喜子去上海读研读博,六七年不在家,孙离担负起父亲责任,把儿子赤赤拖拉长大,途中单身人士谣言也是生了的,孙离冤枉,喜子远隔千万里的委屈也自然是生生钝痛,但感情和婚姻还是让他们重合,事情不了了之

  年轻时尚可抵住诱惑,中年之后,为什么更容易沦陷于激情的火花?是日子一帆风顺轻松?又或饱暖思淫欲的本性

  喜子说过一句话,她那是麻木。对当时情景无关痛痒的,但细细品来,又哪是不痛不痒的。两个人已生活二十年,所有习惯了熟于心,所有细节顺手拈来,却像他们的爱历年,感情早就是不清不楚了,感觉不出太厚重,也不会觉得太淡薄可有可无?然后忽然一下,一道朝阳放射,照亮了他们,重新开启了心头渐渐麻木的感知能力。从结果看,其实是好事假设少了这一环,孙离和喜子的感情也还是那副稀里糊涂过一生的样子吧?至少对于他们各自心灵深处,是有一抹感情的缺口在那里。隐隐堵着,不咸不淡。

  不可否认的,孙离是正派仗义的男人,他善良富有同情心,见着寺庙孩子江坨子身世可怜无依无靠,拖朋友帮他找事做学手艺正道,见着曾经尽管让他含冤受苦到底还是无辜本质简单的女人英子,会看人家生活贫苦出手相助,他是个好人毋庸置疑。可孙离是个好男人吗?似乎自从遇见李樵,自从对李樵生出好感开始,他的感情顷刻就像跃出水面似的,波涛汹涌般,搅得人夜不能寐。孙离出轨了,和平常男人相同,他爱上了不该爱的一个女人,附上了背叛名声,可能也和其他男人一样,还是没有把家庭中的妻子给放下。两边都是顾及着的,都是爱着的,是希望两方都保持安宁,维持现状的。心比天大,可还是不愿做更加伤害的事情。

  与此同时,喜子也爱上了一个男人,他比喜子小十岁,他的侧影有说不出的好看,高大、年轻、挺拔,他令喜子体会超越年龄热烈情愫,更令喜子体味了娇俏依人的小女儿模样。她也背叛了婚姻和曾经的山盟海誓。依照世俗规则,她并非一个好女人。

  于是世俗点想,本来一个不是好男人和不是好女人的故事结局应该也不会太圆满。然而作者把结局圆满了。即使是用特别复杂的那么多意外组合起来,他们始终是温柔相待的一对人儿,甚至用温柔铺满了下辈子的人生路程。但那些意外也不是凭空冒出的,它们井井有条循循善诱经过作者的梳理和铺垫,蓄积到最后一刻相继点燃。最后的太多事,是比之前的那些更露骨的揭露了社会气象,和人心间的那点柔软善意

  书中的很多真实情境现实重叠,有时看着就觉得,作者带着浓厚的个人价值观念,伸及到了社会暗角,和人性黑洞当中。会有错觉,觉得这本书是因为真实的社会氛围才书写的,它并不是那么的感情用事,而是夹杂了说不清尖锐力道。可是,描写情情爱爱的场景又是一一道来的,男女之间的差异细腻的糅合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书里的感情主导一直在女性手里。兴许作者是以男性角度出发,书中描写了三组夫妻应对婚姻危机做出的不同抉择,他们所直接演变至了不同的结果。当然环境因素命运使然占据一部分,女性的推力却实实在在比男性的更加强大。男性好像处于一种被动趋势,好像他们是略微迷离的一方,对家庭和女人的需求了解得都不是多么清晰深刻。

  喜子和小安子温存之后总是哭着念叨“饶恕我吧”,孙离和李樵亲密之后李樵的沉默迷茫总是令孙离不胜其解。总地说,书中的女人心层面道德枷锁更加深重,她们就必须攥住那一股决绝的力量,斩断没有未来情丝由她们完成,把自我留出尊严。于是奸情在这里得到化解。似乎作者置女性于一种更清醒质地上,也许在感情上,相应地要比男人更理智和果断。但无论如何,爱情被另一种形式收藏了,婚姻在平静的水面下祥和悠游。一切不被打破,一切不致破碎。孙离和喜子是个大团圆结局。他们各自遭遇的爱欲情潮,可以说也是一种大团圆收场。

  整个故事,都不乏理智的牵绊,幸而没有以爱之名的扭曲和伤害,才让书中的爱,尚可保存。孙离和喜子的儿子赤赤也从古怪孤僻的性格中,回归到亲情怀抱。其实也就可以暂且不提赤赤的出身狗血桥段了。

  反正所有轰烈的情感或者情绪暗流,最后都得回归到理性的生活!

  《爱历元年》读后感(五):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刻画,有的只是平常人的爱——朴实的爱

  乍一看书名,还以为是一部跌宕起伏的爱情小说,而细细读来,却是一部反映从人青年到中年的生活状态心理变化以及爱情的变化的小说。小说没有太多华丽的词藻,有的只是朴实动人叙述,让人感到温情和平静,如一股温泉潺潺的流过心间。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过这样的小说了,在繁华浮躁城市空间,能够让自己的精神情绪静下来,放松疲劳身躯感受书中字里行间朴实温情的描写,思考人生不同阶段意义

  书的一开始从主人公青年时光开始,讲述他们的爱情开始,但是对他们的恋爱过程,没有太多的笔墨,正如很多人的恋爱结婚一样,平实。而作者更多的时候是在给我们讲述的是结婚后的生活琐事,夫妻间的矛盾——对事业发展方向的分歧,生活习惯的差异,还有最重要的是——精神的出轨!

  作者在对主人公青年时代的生活已经埋下了他们出轨的种子——精神的出轨,伴随着精神的出轨带来的是夫妻两在精神和生活方面的越走越远,作者用许多的事情描述自然凸显了夫妻间的距离拉大,没有一点的矫揉造作事实上,他们的爱情已经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亲情,这是每一段婚姻必将经历的阶段,所不同的是他们夫妻两讲精神世界的出轨变成了现实的出轨,我想夫妻两是在寻求消失的爱情,那种充满激情的感觉。

  结局是平淡而温情的,没有我预想中彼此拆穿,也没有婚姻破裂,有的只是曾经的爱情变味了浓浓的亲情,那些出轨的经历只是变成了一些记忆。爱历元年,也许作者想要表现的就是爱,从两性的爱再到亲情的爱,这个爱字陪他们走过物质生活贫乏的青年时代,越过了彼此出轨的中年时代,相濡以沫白头偕老,这或许就是许多白头偕老的夫妻的一个缩影,这才是真正的爱,平实而又温情!

  《爱历元年》读后感(六):爱情,永远是在元年

  夜里躺下,喜子头枕在孙离肩上,问:“老爸,记得今年是爱历多少年吗?”

  孙离抚摸着喜子的脸,说:“爱历元年。”

  大雪让夜变得更加宁静,也更加祥和。喜子在黑暗里微微点头,手指伸进孙离的头发轻柔的搓着,孙离很想告诉喜子,他至今不敢想起一个女人,一想起,她胸口就会钝钝的痛,但他和他的故事早已结束。喜子自己的故事,却永远不想让孙离知道,喜子只想安心的守在孙离身旁,变得越来越老,朝着他傻笑。

  什么是爱情?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一个最亲的亲人,爱情是一种习惯,习惯了有对方的生活,不愿分离。一段能够经历考验美满婚姻,不仅是幸运的美好的,而且是伟大的。能够获得这种伟大成就的人,是很少的。

  街上分分合合的情侣,身边聚聚散散的夫妻,使我们对于爱情不再有着向往和憧憬。

  这个世界是滑稽的,恋爱时的双方你侬我侬,情意绵绵。可一旦步入婚姻的殿堂之后,往昔的美好仿佛烟消云散,整日纠结于生活的琐事之中,唇枪舌战,你来我往。整个历史都仿佛陷入了相对论的循环中,不可自拔。

  世界那么大,想在亿万人海中找到一个有同样默契的人,实在是太难了。太多的感情是双方的磨合与改变才最终相依相伴的,这才是爱情的本质。不失人格的去为对方作出改变,哪怕只是那么一丝丝的变化。

  “一个好婚姻,因为容忍了一个例外而经受住了考验。”尼采如是说。在一场婚姻中,某一方因为没有抵挡住诱惑而出轨了,但他依旧爱你,真的爱你。那么我们需要做的是什么呢?宽容。一场经历了考验的婚姻往往是更加牢固的。

  爱情,是有很多内在的,这是不足为外人道的。我们没有必要向他人解释为什么我的感情会破裂,会失败。我们也没有义务需要对他人阐述我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感情的,你要相信自己内心的涌动,去用心体会自己对爱情的感受与态度。

  恋爱中的人总是憧憬着轰轰烈烈的爱情,刺激,痛快。可是真正的生活永远是平淡的,激情总会褪去,淡然才能长久。浩劫余生,用心付出,找到那个真正属于你的另一半。

  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爱情,永远都是元年!

  《爱历元年》读后感(七):爱情在哪里?—— 王跃文《爱历元年》书评

  作者:秦爱江

  王跃文的小说从官场故事到历史小说,《国画》、《梅次故事》、《西州月》、《龙票》、《大清相国》,一路走来,还是第一次看到他写的爱情小说《爱历元年》。

  之所以说是爱情小说,孙离和喜子几十年的情感历程占据了小说的主体,说到底又是一部社会问题小说,因为爱情也是一种社会问题,包含家庭、教育、伦理等,在这本书里现代人的困惑和老套煽情桥段基本上都能找到,站在层次略高的主角角度,小说阐述这些问题给人的印象更会深刻。

  县城的中学老师是孙离和喜子最初的身份,这样的老师现在经过几十年的历练,一般有点水平的都进了省城或京城,不是做名校老师就是进政府机关当领导,或者混到哪个行业做CEO,就像我的老师现在基本上都在南京或上海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声誉,中学老师是中国社会改革几十年来心思最多最能折腾的一个群体。

  我这样说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相信,如果孙离是个普通的老师,他一辈子混在县城,这个故事可能不会发生,很可能最后在小县城混个不错的位置也就算了,但他偏偏是很有点水平的人,从老师变成了畅销书和剧本作家,喜子也算是进入高级知识分子的阶层,当了大学的图书馆馆长,所以随着时间和地位、环境的变化,具备了新言情小说三要素的条件,小说的故事情节自然会跌宕起伏,让人看的不是个滋味。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两个老师走一块,做了夫妻,那更是“冤家”。人在贫穷时期的爱情和婚姻,如果不经过时间的历练和苦难的考验,等于是找个伴过日子,吵吵闹闹,算计也没有资本算计,高雅也没有心情高雅,甘于平淡的夫妻几乎没有,往往是只顾人往高处走,最终忽略了对方,忽略了婚姻的时间记录不等于爱情的时间记录。

  这里谈到第一个暗示桥段,产房里抱错了孩子,大家都不知道。后来儿子孙亦赤一直不喜欢他妈妈喜子,喜子考研去上海读书,孙离在家带孩子,更是疏远了这份感情。小说从此处埋下伏笔,一是孙亦赤的叛逆和亲情冷漠,二是喜子母爱无处发泄泛滥成灾与谢湘安姐弟恋出轨,三是孙离缺少爱情的滋润与李樵打的火热。

  原谅我此处使用出轨、打的火热这样不雅的词,因为我发现只要是年龄大的已婚者和年龄小的未婚者在一起,用“纯洁真挚的爱情”形容似乎已经不符合理性思维判断的标准。前者用时间和经验、财富、学识累积的全部优势往往是后者产生感情的主要因素,而后者对感情的控制力差是出了名的,干柴遇烈火,没有不烧起来的。所以这样的爱情基本上不会像过去的年轻人那样手拉手心动半天,接个吻思念一生,精神完胜肉体,而是必然速度上床,速度迷恋小鲜肉迷恋快感,部分奇葩人物会速度结束战斗形同路人。

  孙离离开学校也用了一个平民故事桥段过渡,小英可以说是悲剧性的平民人物,她喜欢孙离,然而她的智商和地位远远不够,最终她和她的家庭害孙离名誉受损,不能继续做老师,从而专心从事写作。她和她儿子江陀子的命运都很悲惨,人太老实太傻,又没有背景,还存在幻想,这样的人在现在的社会很有可能随时被吞没。

  从县城到大城市,两人新换的环境和地位让两人的婚姻稳定下来,时间自由起来,有条件墙外花开两支,两段如痴如醉的婚外情另加一段佛家和官员的虚拟传说,把小说情节推到了高峰。孙离在不得意时,只敢看看兰花想想佳人,甚至连警察刘秋桂姐姐也让他浮想联翩,但那都是空想。现在成了名人,名人后面没有佳丽相伴,时代也不容啊。婚姻元年还在,老两口的爱情却随着“爱历元年”的记录停滞变了味,穷时的婚姻不和是拉仇恨,富有的婚姻不和是什么?善良的是欺骗加忏悔,恶意的就是叫板和决绝了。

  好在两人都是善良之辈,让我们有机会继续欣赏各自与情人分手的缠绵和痛苦。小说继续抖出一段又一段的婚外情故事,特别是喜子和谢湘安去欧洲度“蜜月”,李樵和孙离郊区私宅酒店四处调情约会,让我看的欲罢不能,甚至怀疑王跃文如果改写色情小说,一定会拿出比《金瓶梅》更出色,更有格调,更高雅的顶尖作品。当然,估计很多读者跟我一样,非常有兴趣对这些婚外情的情节投入更多的关注。苍莨寺住持妙觉大师和宗教局副局长马波的段子也很有趣,红颜知己在现在的社会中很难不被人误解,所以住持弄出句“黄莺隐深树,能拣一枝依”让人觉得暧昧也是情理之中,虽然最后引发了醋坛子老婆的毁灭性打击,但也能让大家认识到精神上的出轨不见得比肉体上的出轨后果更轻。

  我把这几段婚外恋情节和社会上通用的普通人出轨情节比较了下,发现除了地点不同、心理不同、结局不同外,其它也没有什么不同。比如像知识分子及有社会地位的人出轨,第一讲究环境优雅,第二讲究心痛啊忏悔啊什么的,第三讲究闷骚不高调、好合好散不影响家庭。这真是人类的一大进步,这点值得那些想法多的大老粗和暴发户学习。王跃文从官场写到历史写了那么些年,最终发现了最能吸引读者注意的人类永恒的话题,那就是“出轨”,请注意,不是“爱情”!

  老夫老妻的过腻味了,互相不理解了不宽容了,拉了太多的仇恨和不满,然后遇到小鲜肉了(请注意,几乎所有的出轨都不是和老冻肉发生的),稀奇啊,互相有吸引的资本,然后就是“姆啊姆啊……吭哧吭哧……啊啊啊啊”,流泪啊,感动啊,发现啊,一边继续一边忏悔一边继续,但是……爱情在哪里?

  突然想起庞贝末日这部电影,奴隶迈洛因为贵族小姐卡西亚的救助爱上了她,互相没有过多的接触,几乎都是由于善良的人性驱使无私帮助着对方,甚至不怕影响自己的未来,最终迈洛冒死返回火山下救出贵族小姐卡西亚,因无法逃出两人拥抱一起被火山岩浆吞没(真死了,我佩服死迈洛这汉子了)。我从头到尾没有看到他们俩花前月下,没有看到他们卿卿我我,没有看到他们山盟海誓,但他们之间的爱情已经超越了生死。

  爱情到底在哪里?你们谁知道?你们谁有?

  小说后面,几乎就是一个接一个的煽情段子了,孙离的弟弟大老板孙却得了癌症,小英被自己儿子江陀子铲死在拆迁房里,孙离喜子的亲生儿子尿毒症要换肾被养父母发现隐情,孙离给儿子换肾,孙离养大的儿子孙奕赤知道真相后不知去向。我最后是懒得看仔细,因为几个结局都在意料之中,估计写悲催了要被读者骂的,所以王跃文基本上按国产电视剧要求写了,在此不再剧透。

  深深感谢中央电视台,感谢CCTV及全国各地的TV们,正是你们把中国民众导向了主流三观,让我们的人民群众不再看经典爱情小说,热衷于从酒店夜总会豪华别墅吧台游泳池高尔夫球场里看新鲜,从明星换妻官员包小三老冻肉勾搭小鲜肉里找刺激,学会用“爱情”等词语来遮羞装嫩,有效督促现在的小说家们不得不跟紧时代,正三观,走人民路线,以免销量不够自己贴本。

  噢,最后还注意到一个细节:夜里睡下,喜子问孙离:“老爸,记得今年是爱历多少年吗?”孙离抚摸着喜子的脸说:“爱历元年。”

  呵呵,只能呵呵了,这是很有趣的回答,此前孙离从苍莨寺后门倒车发现“此路不通”,以为是预兆,后来他想明白了“回头是岸”——可现实里还有很多人是想不明白的,以为“条条大路通罗马”,通啥啊?通到最后都是火山口,为啥呀?根本没有想明白呀!就算想明白了可以从头开始,问题是:真的可以从头开始吗?凭什么呀?

  不带伤痕的爱情禁不住时间的考验,带了伤痕的爱情禁不住内心的考验,人类的爱情,真是一个极致的玩意,按现在人的说法,BT啊……没有了义无反顾的牺牲和宽容,爱情,你们在哪里?

  《爱历元年》读后感(八):爱是一生的陪伴

  秋天,是一个适合看小说的季节,给人温暖的气息,就像是捧着一杯冒着热气的奶茶,清秋也有温度起来。《爱历元年》是这个秋看的第一本小说,选择先看它是因为只剩下我没看过王跃文的书了,他的新作一定是要拜读一哈。

  这本书很平淡,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上面的人物就好像是身边的邻居、朋友,抑或是自己,你看着他们,总发现有熟悉的影子,这一刻只是抽离出来做个旁观者,把自己从过去看到现在甚至能预测到未来。

  故事里,喜子是一个文艺女,她的清高、浪漫、单纯、冷漠、文化,还有略微的刻薄让人爱之难爱、恨之难恨。和孙离的恋爱,是自由、涵蓄却又浪漫的。年轻时,谁都受得了谁的臭脾气,吵架肯定是会和好的,然后会接着吵架、和解、吵架.....随着时间的前进,好像一旦开始老夫老妻的节奏,相互之间要么是感情的大爆发要么就是淡然安静下来,不再与对方交流,沉默成了面对问题的唯一方式。小说中的喜子和孙离也难以逃脱这样的悲哀。他们各自有了让自己重新找到光亮的恋人,喜子在小安子的眼睛是年轻有魅力的,李樵也让孙离魂牵梦绕,时常有一个毛小伙子恋爱的紧张心动与失恋的心慌忧伤。只是他们终究都是善良的,在放纵的同时内心也不停地挣扎,在爱与欲,情与欲之间一边贪欢一边叹气,道德伦理也在炙烤着这些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他们要高尚,却在低俗,他们看似知识渊博,其实精神也一贫如洗。

  作者还是安排了很多小小的意外和事故,就像是一道家常的清炒豆腐,再撒上些些翠绿的葱花,味道又别样的香。所庆幸感怀的是,在吃完这道菜之后,家人都回归了,无论是肉体还是灵魂。弟弟和弟媳,孙离和喜子,血亲儿子和真正儿子,信心十足寻找亲妈的江陀子和被儿子江陀子不明就里亲手杀了的小英......这一片片破碎的感情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作者穿起来了,让你看到最后,只觉得一生的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爱的真谛就是一生的陪伴。

  故事的最后:喜子只想安心地守在孙离对身边,变得越来越老,朝着他傻笑。

  祝福所有相爱的人,愿他们“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爱历元年》读后感(九):看顾好爱人的灵魂

  还没有把《爱历元年》这本小说读完的时候,我就想到了这个标题。

  小说中的孙离和喜子是因为纯粹的爱而结合的。他们相识在普通的县城中学里,后者很是欣赏前者的才华,二人也称得上郎才女貌。在恋爱阶段,孙离就想到了造一个只属于他们二人的年历,叫爱历,从他对喜子“耍流氓”那天算起,为爱历元年元月一日。领结婚证那天,孙离暗自告诫自己:一定要做个忠贞不二的男人。

  刚结婚的那几年的家庭条件很是一般,他们住的是筒子楼,房间少而小,不方便做很多事。除了工作,每天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和孩子,恋爱时的激情逐渐消退。

  不甘平庸的喜子不愿意一辈子呆在那个看不到希望的小县城里教书,在儿子亦赤上幼儿园那年决意考研究生。结果她一举考中,并且在上海读完博士才结束学业。随后,她把工作换到了母校苍市师范大学,孙离沾她的光跟着调到苍市某初中任教。没过几年,喜子当上了学校图书馆馆长,孙离则辞职成为自由作家。一个事业有成,一个著作广受欢迎。

  家里的条件越来越好,儿子的学习成绩是年级第一,一切都标志着这本应该是个幸福的家庭。可是,孙离和喜子却先后出轨,出轨对象分别是采访过他几次、已从记者成长为报社社长的李樵和她刚被调来不久的的下属谢湘安。

  读到他们出轨的段落时,我忽然发现,他们的行为都那么自然,自然到让我刚开始都没有意识到这不应该,因为这不道德。我在想,这一切是因为什么而发生的?

  生活总归要回到平淡的状态的,但当物质足够丰盈时,人更需要的是精神的满足。孙离和喜子后来的婚姻生活不但平淡,而且无趣。他们都没有看顾好对方的灵魂,两个人的灵魂偏离了曾经一起前行的轨道,不再有交集。此时的他们不需要他人勾搭,就都很容易分别被李樵和谢湘安这样的人所吸引——前者年轻、漂亮、知性、成功、已离异,后者年轻、高大、帅气、上进、有情趣。李樵和谢湘安不但能满足孙离和喜子的精神需求,同时能让他们享受肉欲得到满足的欢乐。由此,孙离的喜子的婚姻逐渐变得貌合神离、危如累卵。

  而在此之前,他们都已经淡忘了爱历,算不清时下的日子是爱历中的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了。他们并没有不再爱对方,但是,孙离觉得自己好爱李樵,喜子感到自己的生命被谢湘安照亮。他们四个都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内心在不断被道德审判,却又无法自已。

  生活随着时间的指针旋转,他们各自出轨了好几年,却都没有被对方发现。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孙离、喜子、亦赤不再像是夫妻和亲子,因为鲜少沟通交流造成的陌生,因为缺乏对对方的注视而产生的疏离,因为灵魂在别人那里游荡而筑起的隔膜。

  很多时候,我们的贪念真的太多而又太强烈了,好像越是有精神追求的人越难以满足。只是,那些追求,有正有邪。还好,作者王跃文在多角度呈现情爱世界里的冲撞和主人公内心的迷乱之后,在末尾展现了人性中的善与美的升华。经历过大不忍和大伤痛后,小说中的多个角色都感受了大温暖和大爱,懂得了去怜恤与生命相关联的种种情事,陆续回到正常的人生轨道,各自的生命得以涅槃重生。最后,因捐给亲生儿子一个肾而还虚弱着的孙离决定和喜子一起重启爱历元年,给了读者足够的慰藉和温暖。

  我一直认为,现实比这样的小说中的情节更精彩、更离奇。然而,我们都只是人海中的一滴水,看不过来整个大海。但是,总会有几个人会在茫茫人海中成为我们深爱的人,不管是伴侣,还是孩子,一旦成为一家人,都要记得看顾好他们的灵魂,此生不在精神世界里迷乱和失散。(作者:@锈刀郑涛)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爱历元年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