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创业小败局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22-03-15 11:02: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创业小败局读后感精选10篇

  《创业小败局》是一本由创业家 / i黑马著作,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创业小败局》读后感(一):从书中总结出的经验,共勉。

  读完创业小败局,有感。创业的过程十分艰难漫长,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你的努力前功尽弃。以下是从书中总结的失败原因与经验:

  1. 找到认可你想法人,一起创业。

  2. 初创团队的股权分配很重要:(1)忌讳江湖方式处理,结构与利益不明晰;(2)不要平均股权;(3)不要让非关键人物(包括投资人)占大股权。另外,可以约定一个防冲突的协议书,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发生纠纷的解决方法。

  3. 一个全无经验的人,去做很多人已经证明很难做到的事情,成功的可能性很低;相反,去做所有人都没有经验的事情(创新)反而更有优势。

  4. 可以使用现有的资源,但不要完全依赖它。寄居式商业模式应该迅速规划自己有利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并处于核心位置。

  5. 与投资人之间发生分歧,无法达成一致,会导致你丧失对企业的控制。所以请谨慎选择你的投资人。

  6. 不要以技术或是产品为导向,而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策划相应的产品并选择相应的技术。

  7. 不要盲目的去扩张(不论是市场、规模还是产品种类),因为你hold不住。采取小步快跑的方式,不断试错并调整。

  8. 要小而精,找到自己的拳头产品;在你没有足够实力的时候,不要奢求做到大而全。

  9. 在内部技术和运营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不要轻易宣传,过多的流量你承接不了。

  10. 加盟模式,你能控制住你的加盟商么?

  11. 做职业经理人与创业者的区别在于,职业经理人只要注重大的方向即可,先做出来再说;而创业者不仅仅要注意大的方向,还要负责落地。

  12. 在熟悉的行业创业,能够更深的了解这个行业的痛点在哪里,更便利的得到资金人脉资源的支持。如果跨行业,那就从接地气、能落地的事情做起。

  13. 不要分“大鳄”的蛋糕;不要触犯法律与道德红线。

  《创业小败局》读后感(二):失败原因和经验总结

  * 扎进要做的事情内,学习的方向性变强,学习效率最高

  * 成功很难推倒出因果,但失败可以

  * 资源型的创业者,会不由自主的降低风险的权重。他们很晚才开始考虑未来怎么养活团队、怎么盈利

  * 新入职、新合作的蜜月期,会导致不理性不客观

  * 制造者虚荣。如瞧不起开个淘宝店、运营个微信账号,应该客观站在用户和商业模式的角度判断价值

  * 比较优势。无经验的人宁可去坐所有人都没有经验的事,因为有经验的人的比较存在于其他领域,所以通常不会来跟你竞争。这就给了你试错并获得先发优势的时间窗口

  * 知道所缺才能启动有效学习

  * 客户开发为核心vs以产品开发为核心

  * 业务循环的后半程没有做好,来了大量流量,接不住

  * 对推广和运营的成本估计不足

  * 清晰的品牌定位

  * 你是什么:一般不要超过5个字

  * 有何不同

  * 何以见得

  * 不应当寄希望于一次成功,要留足试错阶段。

  * 小试、中试原则

  * 避免多业务齐头并进

  * 减少固定成本,多支付变动成本

  * 优先解决自己不熟悉的环节,而不是先把自己熟悉的环节做好

  * 保证自己下不错了不会被摔死

  * 依赖单一客户渠道,该渠道就是风险

  * 依靠投资生存,要考虑融资风险

  * 需求可能是一时的,基于暂时的条件不足

  * B2B2C业务,要注重自己的品牌建设

  * 避免成为入口型公司业务链上的一个功能

  * 成本核算不到位

  * 用户生命周期意识,用户价值与用户成本

  * 断势:外部条件梳理、目前状态、发展趋势

  * 保证基本需求,抓准期望需求,把期望需求做到极致

  * 你的优势为何很难被复制?

  * 所在行业是规模效应还是细分效应?

  * 待研究:护城河的一般策略

  * 分股权,最重要的是大家觉得开心,为了百分之几导致团队不和,损失巨大

  * 要积极寻找能够尽早反映问题的检测点。而不是等着“客户大面积流失”才发现问题

  * 处于危难时和被画巨大的饼,容易让人不理性

  * 如果你愿意在不签协议的情况下相信一个人的承诺,那就做好被放鸽子的准备

  * 合资是较不稳定的结构,合资双方各有诉求,决策主体模糊,一旦一方对理念、战略方向不认同,就会分立

  * 顺遂,个人膨胀,不理性,毁灭

  * 盛大盒子败于政策,政策需要时间消融

  * 时机不对

  * 隐蔽的后半段任务流程,造成产品验证判断失误。

  * 早期用户到中期用户的鸿沟

  * 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通病:不注重线下环节

  * 要在完整的用户体验范围内,评估关键环节

  * 高估自己,低估竞争,造成决策失误

  * 发现失误不悬崖勒马

  * 市场领导者的堡垒市场,非常难打

  * 根据地成功后的扩张,是企业的一个坎

  * 好用的渠道,往往要不断尝试才能发现

  * 依赖人的合作伙伴(加盟、菜农),体系无法让对方眼前利益最大化时,合做伙伴的造假、欺诈问题

  * 试错期需要一把手亲力亲为,切忌增加管理距离

  * 创始人的侥幸心理,当断不断

  * 投资趋势是变数,是风险

  《创业小败局》读后感(三):是镜子也是冷水

  形势越来越不乐观。

  成功不能简单地复制,同样,如果跌入失败的境地,也没有一种完全的方式来避免。

  但是这些失败的案例,对于在路上的创业者们来说,是一面镜子。读史可以明智。不论是吴晓波的大败局,还是创业家的小败局,以企业陷入的失败为镜,我们可以对自己当前处境有更加清醒的认识。

  而对于在一旁观望的,读过许多创业成功的故事而热血沸腾跃跃欲试的同学,这些败局则是一盆冷水。创业艰难,两三个幸存的成功者背后是成千上万的失败者。失败才是创业的常态。应该以更加谨慎甚至冷峻地看待创业这件事。

  《创业小败局》读后感(四):失败是大概率事件,成功是小概率事件,失败的定律就那么几条

  2015-039。看多了很多成功学方面的书,比起成功,失败更难能可贵,那些所谓的成功学只会让你更加的不理智,成功的背后有多少辛酸,我们看不到,更加体会不到,能看到的都是他们成功后的光辉,看不到心酸背后的泪水,比如马云的各种传,各种演讲,说的都是大道理,用在你身上未必合适。比如乔布斯自传,你学的来吗,那种人格的畸形,并不是你能学会的。创业就像是一个十项全能比赛,它是对领导者智力、情商、体能、人格魅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大考验,有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就有可能前功尽弃。 但在我看来,走向成功更为核心的是那些“软实力”,比如信念。 创业是一种修行。除了要有正确的方向和不断自醒的精神,更要有坚定的信念,才能让我们不断接近心中的目标。如果你将创业看作一个过程,失败是这条道路上必经的风景,只是看待它的角度各有不同,而这有可能是未来你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有统计显示,中国企业能活过三年的不超过10%,创业企业死亡率逼近90%,想想你的企业有多难。 说到方向,创业者必须深入了解所选择行业的痛点,知道行业具体的需求在哪里。不管谁创业,都会遇到自己意想不到的艰辛过程,所以一定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打死不放弃。 以下是本人通过印象笔记导出总结的创业10条失败反思,希望在以后的创业路上能用到:

  1. 找到认可你想法人,一起创业。初创团队的股权分配很重要:(1)忌讳江湖方式处理,结构与利益不明晰;(2)不要平均股权;(3)不要让非关键人物(包括投资人)占大股权。另外,可以约定一个防冲突的协议书,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发生纠纷的解决方法。

  2. 一个全无经验的人,去做很多人已经证明很难做到的事情,成功的可能性很低;相反,去做所有人都没有经验的事情(创新)反而更有优势。你可以去试错,但是创业团队,没有那么多试错的机会,因为耗不起,资金,团队,市场,竞争等,也许等你试错出来的时候,也许大势已去。不推荐大学生创业。

  3. 可以使用现有的资源,但不要完全依赖它。完全依赖别人资源的公司,一定做不大,缺少自己的核心。寄居式商业模式应该迅速规划自己有利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并处于核心位置。

  4. 与投资人之间发生分歧,无法达成一致,会导致你丧失对企业的控制。所以请谨慎选择你的投资人。世上只有锦上添花的资本家,没有雪中送炭的真金白银。

  5. 不要以技术或是产品为方向,而是以用户或客户需求为导向,策划相应的产品并选择相应的技术。不停的迭代,找到最优化的产品。要小而精,找到自己的拳头产品;在你没有足够实力的时候,不要奢求做到大而全。

  6. 不要盲目的去扩张(不论是市场、规模还是产品种类),因为你hold不住。采取小步快跑的方式,不断试错并调整。这也就是《精益创业》中的,快速迭代+专注。

  7. 在内部技术和运营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不要轻易宣传,过多的流量你承接不了。内部管理跟不上的情况下,更不要大肆宣传自己的品牌,特别是电商行业。

  8. 做职业经理人与创业者的区别在于,职业经理人只要注重大的方向即可,先做出来再说;而创业者不仅仅要注意大的方向,还要负责落地。

  9. 在熟悉的行业创业,能够更深的了解这个行业的痛点在哪里,更便利的得到资金人脉资源的支持。如果跨行业,那就从接地气、能落地的事情做起。跨行业的成功率微乎其微,没有这样的基因,比如腾讯的基因是IM、阿里的基因是电商、百度的基因是搜索,BAT也想做他们不熟悉的行业,但是基本上都没成功,基因很重要,是行业壁垒,同样也是做其他行业的局限。不要分“大鳄”的蛋糕;不要触犯法律与道德红线。

  10.决策很重要,创业就是一个或者几个叫创始人的人自我或者一起炼狱的过程。本金花完了,收入没有或很少,投资人不愿意继续投入,发不出工资,被人追债……所有能想到的不能想到的“坏事”创始人都会遇上, 坚持还是放弃,耗着还是不耗,创业者如何拯救自己。创始人的胸怀在种种的委屈中“撑大”了,这就是创始人自我救赎的过程。

  《创业小败局》读后感(五):<创业小败局>读后感

  这本书读起来比较轻松,收获也很大,对于即将要创业或者打算创业的人,应该很有帮助。

  我自认为是一个比较有想法的人,考虑过创业这种事情,也在淘宝上开过铺子,但是都没有真正用心的去干。平时对于人生啊、做人啊、挣钱啊等东西想得也比较多,想多了也就有了一些心得,但是经历不够,从这本书中知道了自己的一些心得是正确的,并且又增加了一些新的知识。整体来说,就是创业的迷雾稍微少了一些。

  首先最震撼的是“核心竞争力”概念。创业需要有核心竞争力。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呢?就是要回答“你是什么”,“有什么不同”,“何以见得”三个问题,并且在一些产业链中具有话语权。如何没有核心竞争力的话,事业肯定是做不大的。做人也是如此啊,一定要做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就是有一技之长,具有壁垒。

  其次是定位的问题。需要对需求、市场、目标愿景、时机等尽可能的了解。战术上的勤奋不能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做正确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正确重要。什么是正确的事情,这个就需要好好分析,好好调研,需要各种经验、知识的结合。这些东西都是看不见的,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这些没有搞清楚,就是在瞎搞。以后自己在创业的时候,在这方面做再多的工作也不为过。很多创业者,只要定位清晰,时机也正确,很容易就起来了。刚开始的时候还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后期乏力,因为种种原因失败。度过了前期的痛苦时期,后期再发展,就需要有合理的结构、方向、核心竞争力等东西了。

  然后还需要有创业的精神心态。不能急躁、要有坚持的毅力,但是前提是方向正确。要讲求“信义”。很多创业者在初期的成功后,开始盲目的发展,靠运气进行发展,最后大多都失败了。

  最后是创业团队。一定要挑选好的合作伙伴。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合伙人乃至投资者都是由于利益走到一起,在碰到问题时,会有各种分歧。在挑选合作人时一定要提前考虑这些问题。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以上几点是书中的一些大的经验总结,书中还有好多非常具体的创业知识,如“精细画布“等概念,还有一些新的创业者的情况,像“三只松鼠”“阿芙精油”等,算是长了不少见识吧,并且对于餐饮,教育培训、团购、电商等创业方面有了一些清晰的认识。

  总体上书的含金量还是很足的,此书非常不错!

  《创业小败局》读后感(六):创业者更应该读失败学——5个创业误区

  1. 无法自给资源的企业

  做资源依附型创业,有如在沙滩上建大厦,起得有多快,倒下就有多快!如果你没有深厚的背景,却很幸运地获得了强大的资源支持,那你一定要警惕!要你命的可能正是给你钱和资源的巨头们。也许你其实只是巨头前进的垫脚石,探路的卒子,抑或根本不在乎的一个小项目。成也资源,败也资源,个中滋味值得创业者好好玩味。

  2. 企业试错代价过于昂贵

  创业的过程就像摸夜路,你迈出的每一步都有可能是错的,在这时最重要的不是能走多快,而是要先保证下一步万一迈错了自己不会摔死。你还要有敢于放弃的勇气,这样才能在发现走错路时及时回头。

  3. 错误的商业模式

  很多创业者是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牛X的商业模式去创业的,但实操中会发现,所谓的完美商业模式根本就没有存在过。放眼现在最牛的商业模式,都是创始人和其团队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提升的结果。想出来的商业模式不是你的,做出来的才是你的。不被市场认可的所谓完美商业模式都是耍流氓。

  4. 不合时宜的扩张行为

  当一个创业公司进入到可规模成长的阶段,创始人难免激动,按捺不住“踩到西瓜皮”的冲动,这种成功在望的兴奋感,往往会让创始人犯好大喜功的毛病,盲目堆人,堆钱,开疆拓土,却忽略了团队、体系和管理等基础性工作,某个时点,各种定时炸弹引爆,让创始人粉身碎骨,从云端跌落到深渊。

  5. 创业者的决策

  创业就是一个或者几个叫创始人的人自我或者一起炼狱的过程。本金花完了,收入没有或很少,投资人不愿意继续投入,发不出工资,被人追债……所有能想到的不能想到的“坏事”创始人都会遇上,创始人的胸怀在种种的委屈中“撑大”了,这就是创始人自我救赎的过程。

  《创业小败局》读后感(七):烧不死的鸟是凤凰

  去年创业至今,经历了很多事情和砥砺,对于创业来说,心态、想法、思路、执行力、格局、敬畏都是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心存敬畏,做事情有一个Plan B,能自我批判和自我修正非常重要,不破不立,难得是当局者迷,身在其中,难免自我催眠,以为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所以经常阶段性的复盘和找人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就很重要了。

  大部分的经管书籍都是讲怎样取得成功,怎样是最优策略,但是讲失败十分稀少,这也是为什么吴晓波的《大败局》这么备受推崇;本书讲了很多的失败案例,涉及很多行业,很多背景不一的创业者,总能找个我们自己的影子,总结概括的说有几大特色:

  1.盲目冒进,这是排名第一的失败原因,不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不能实事求的: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2.商业模式伪命题,掩耳盗铃,没有搞清楚本质:产品是什么、核心竞争力优势在哪、怎样防止竞品的竞争、用户的核心需求、用户为什么买单、怎样保证复够、获取用户的成本、毛利、团队搭建、团队培养;

  3.团队、管理跟不上,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团队没有引入比自己能力强的人,也没有帮助团队提升;

  4.做的事情超前时代太多,行业先烈,比如2010年之前做直播,在线1对1教育,垂直电商等;

  对于自身的启发:

  A.第一步活下来后,要稳妥的发展,先吃透一个城市,再去第二家城市。

  .要保证单店的现金流为正,第二保证消课的利润为正。总部在保证分店利润为正的情况下,利用利润资金进行衍生业务发展,并且要实事求是的判断能够为线下带来品牌溢价和流量转化;

  C.刺猬与狐狸的平衡,对企业生存有敬畏。宁可十年一步步,慢点发展起来,也不要两三年昙花一现。

  以下是本书的一些书摘:

  1.

  做秀场的过程中,史玉柱早年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对我启发非常大。他说做游戏要关注非付费用户。那时候人们对游戏还不熟悉,他的话别人听不懂,我也听不懂。今天做六间房,我就特别理解史玉柱。他是什么意思呢?史玉柱说用户付费不是为了在游戏里面打怪,不是为了杀这个怪才去买刀,更本质的需求是,那些不付费的用户成为了付费用户的观众,你 3000块钱买把刀耍起来有人看了。我们今天的秀场也一样,当一个歌手有更多粉丝的时候,付费粉丝的付费意愿就会更加强烈。没有非付费的上帝就不会有付费的上帝。

  腾讯的张小龙说,佛家讲贪嗔痴,做互联网,就照着贪嗔痴做,把人们的这些需求满足到极致就有人用。

  2.

  这个市场看似不起眼,却是我们一路摸着石头过河总结出来的门道,投入小,扩张快,效果好,关键是没有账期,我今天把菜送过去,明天送货时就会把钱拿回来,现金流就非常快地运转了,而且是纯利(每斤蔬菜所有成本加起来 3. 5元/斤)。事实上,没有哪个企业不想成功,不想获得很强的盈利能力,但恰恰很多企业在实际中又太过理想化,喜欢在推广上找概念,自娱自乐地营销,自己玩得很嗨,可没一个活得好,他们把定位束之高阁,信奉高端高价标杆。殊不知,企业只有活下来才是王道,我们当初也是既被资方的战略逼得苦不堪言,也被天量的蔬菜压得踹不过气,死扛着高价不放。

  3.

  精益创业和粗放式创业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能否非常细致地思考精益画布(见下图)中的各个要素,并详细规划各个要素之间的运行逻辑是否通畅。先规划,而后胜。

  4.

  现在回头看,其实还是我自己的问题,没有做好成本控制是我得到的最大教训。最高峰的时候,公司每个月仅仅广州的办公场地租金就达到四五万,人员工资最高一个月发三十五万,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每个月现金流都吃紧。所以说公司的垮台其实是我自己的原因,没把握好发展节奏,我给自己挖了一个很大的“坑”。

  5.

  精锐教育

  不战胜就战死 。

  2011年,精锐在全国开了 50家分校,损失高达 1个亿。高额房租降不下来,只有从员工工资入手了。

  2012年初,为了降低成本,精锐对咨询师进行绩效调整,导致大量优秀老师、咨询顾问流失。海淀黄庄校区作为精锐的北京重点校区,也遭受了很大影响,学员从 300多人下降到 200多人。该校区负责人说:“对于当时的绩效改革,高层领导意思是,校区业绩靠团队,不是靠 Top咨询师,虽然也照章执行了,但是影响很大,因为大家出来都是赚钱的,赚不到钱就会去其他机构。”对校长而言,只有重新带新人。但咨询顾问很难培养,既要了解家长的需求,还要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和销售技巧,有些人学不会也就走了。

  课辅行业,做北京市场就必须做海淀,做海淀就必须做黄庄。如今,作为精锐北京旗舰店的海淀黄庄分校正处于大震荡过后的缓和期,总部给到的月销售目标是 100万元,北京其他四家分校也是同样的业绩目标。除了老学员续费,每月新增 30个学员就可以完成任务。但是,通过兼职发送礼品的“地推”拉来的客流并不能提高签约率。“如何提高上门顾客质量,得想想办法。”该校区负责人感叹道。

  “战略”和“战术”是张熙常常挂在嘴边的两个词。对于北京的失利,他认为,战略层面轻视了,因为之前打了胜仗,随随便便就进来了。但现实问题是,北京有全国最多的教育机构,场地不好找,人不好招,环境复杂,人心复杂。精锐北京分公司已经换了三任高管,每任风格都不一样,内耗非常大。而这个是战术问题。

  “坚持做好自己,停止内耗;以往为了省钱找了很多平庸的人,现在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了。”经历过残酷的北京之战后,张熙看清了问题。他依旧坚持做高端和差异化。而这个过程的关键节点是找到好的分校校长,既能深刻理解精锐的差异化,还要经得住来自竞争对手的诱惑。

  从表面看,张熙似乎是搞懂了“ 1对 1”模式的本质——解决师生匹配度问题,并围绕这个本质,力求做到硬件和服务体系的标准化。但是,张熙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战略落地上遭遇了困境。 “1对 1”模式的本质是需要大量人员。

  现在,张熙的大部分精力用于研究对手财报,看学员增量、退费率、营业利润增长、员工数以及同校增长数,并随时做战略调整。他最后得出结论:精锐真正的瓶颈在于管理人才匮乏,“如果能复制出 10个我来,那今天我们至少能做到 50亿!”

  6.

  其实赔钱的原因无非两点: 1.无法系统性降低成本; 2.无法有效提高毛利率。”

  必须要成为一个品牌,你只有是品牌的时候,顾客才会讨好你,才会付更多钱购买你的产品。

  aty foucus

  7.

  两年后的今天,在线教育已成为了投资热点,而在这两年中我一直不断地思考,这样一个存在着需求并且能够明显解决问题的项目为什么最终会做失败。我总结出以下几条,希望与大家探讨。

  第一,生不逢时。在线教育一定是大趋势,现在不管是多贝,还是 51talk、 91外教,都在这个领域做得不错。但是,作为一个市场先行者,在没有资本的支持下,成功绝对是偶然,失败一定是必然。市场还需要时间教育,一个产品做得太早或者做得太迟都不好。

  第二,缺乏规划。做时没有想清楚每一步该怎么做,感觉做到哪一步算哪一步,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死掉。

  第三,盲目扩张。一个销售站点都没搞定的情况下,却一下上了两个站点,加速了死亡。第四,对市场投放没有反馈与分析。只知道投放,却没有做精细化的市场反馈与论证,没有搞清楚为什么流量有时候多有时候少,所以新会员减少也就是必然的了。

  第五,没有联合创始人。一直都是一个人单打独斗,只注重销售,却忽视了互联网产品最重要的是用户体验,团队没有产品和技术,只凭一己之力做销售。同时作为一个大学生初次创业,管理团队也会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公司的工资开得很低,所以内心对员工有愧疚感,当一些员工犯错的时候,不忍心去指责他们,反而容忍了他们的错误,最终导致团队失控。

  第六,资源不足。作为大学生创业,很少有风投来投资你。我做的又是一个极度需要资源和资金的项目,而自己又缺乏经验,所以,失败就是必然了。当然,如果当时能有资源,能够融资更多,可能最终就不会是这个结果了。

  第七,对现金流没有清晰的认识。总觉得,只要有启动资金了,有客户进来了,现金流就会正常了,结果由于资金一直不充足,自己又乱了阵脚,接连做出错误的和非理性的判断,加速了项目的死亡。

  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创业者作为 CEO,每一刻都应该跳脱出具体业务来判断整个公司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CEO作为领头人,做正确的事情比把事情做正确更重要。

  8.

  9.

  品牌是企业与顾客沟通的载体,品牌必须清晰的回答:你是什么、有何不同、何以见得,三个基本问题。

  一个理性的创业者不应当寄希望于一次成功。因此,试错阶段要遵循小试、中试原则,不要一次就投入所有资源大干快上,像大树网那样一上来就全国铺开,搞成熟企业的大区制,并且多业务齐头并进,很容易一蹶不振。创业企业要对增加固定成本保持高度警惕,宁愿采取多支付变动成本的方式。那种加大固定成本以降低变动成本的做法只有在试错完成之后才能采用。比如,在试错阶段多使用外包、外协、租用方式,看起来更花钱,但考虑到试错阶段失败概率高,随时都可能调整方向,因此保持较低的固定成本(人员、固定资产等)更为有利。宁愿因为市场超过预期而忙乱,也不愿因为市场低于预期而恐慌。

  在战略实施的节奏上,创业者应当优先解决自己不熟悉的环节(除非存在先后依赖关系),而不是轻车熟路地投入资源把自己熟悉的环节先准备好。因为,越不熟悉的环节出错的概率越高,优先面对不熟悉的环节可以推迟固定成本的膨胀,这是试错阶段应当把握的原则,千万不要自负地认为没做过的事情很简单。传统行业的企业进军电商,建设一个交易型网站就是其所不熟悉的,而地面部队的准备则是他们轻车熟路的。大树网缺乏试错意识导致的结果就是,千军万马已待命,固定成本已上去,但网站却迟迟上不去,日费千金且降低士气。只有真正完成了试错,产生了正的现金流或负现金流在资源储备许可范围内,才能向全国扩张,并且仍然要采取滚雪球的方式,先慢后快。

  我们缺的不是时间,是对互联网的敬畏和思考。

  10.

  创立公司的根本目的是为股东创造价值,要生存、赚钱、发展。当一条路走不通了,一个项目大势已去,应该果断放弃,积极寻找新的路径。

  只有生存下去才能谈理想。

  《创业小败局》读后感(八):案例集

  整本书是《创业家》杂志的5年案例集,21个具有代表性的失败案例,都有叙述、反思、后记、点评。想创业的人可以看看,看看别人是为什么失败的,这本书从项目、资金链、公司构成、资金分配、合伙人、投资人、自我定位等等全都涉及到了。

  看了这本书,特别想推荐给一位创业5次都失败的大哥,但是又不敢。正如写书评想把具体案例写进来,又怕把书里的内容都写出来,影响大家阅读。

  看到书里的一句话“创业的过程就像走夜路,你迈出的每一步都有可能是错的,在这时最重要的不是能走多快,而是要先保证下一步万一迈错了自己不会摔死。”让我想起来在我们公司进入互联网的初期,一位总监来找我们老总聊天,批评我们领导不懂创新,没有魄力。他走了,我跟领导说我觉得他说的对,咱们应该创新。领导说他都干黄三公司还没琢磨明白,开公司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花钱。理想和现实是有距离的,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深思熟虑的做决定,公司才能持续发展。

  《创业小败局》读后感(九):姚劲波:创业是一种修行

  在《创业小败局》中,我们看到各个创业公司不同的“死法”。其实,无论小败局,还是大败局,失败的理由有千万种,而通往成功的道路却艰辛而狭窄。

  因为创业就像是一个十项全能比赛,它是对领导者智力、情商、体能、人格魅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大考验,有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就有可能前功尽弃。

  我们研究失败,一方面能够学习到一家公司在“技术”层面可能遇到的难题,比如怎么找合伙人,如何融资;另一方面,尽可能多地从反面了解到让一家公司掉进的深渊、陷进去的“坑”都有哪些,能避免重蹈覆辙。

  但在我看来,走向成功更为核心的是那些“软实力”,比如信念。有人会说,信念不就是创业的热情吗?当然不是。如果光光是热情,可能当你账上没有钱了,团队集体离职了,或者辛苦研发出的产品无人问津……发生任何一件这样大的挫折,你的热情也立刻随之消失了。

  创业是什么?

  创业是一种修行。除了要有正确的方向和不断自醒的精神,更要有坚定的信念,才能让我们不断接近心中的目标。

  58同城从创业到IPO经历了7年多的时间。当初,我曾经和投资人信心满满地讲58同城三四年就能上市,结果发现要培养中国几千万中小商户上网的习惯,让他们喜欢用58同城这个生活服务平台去营销,同时还要找到用户喜欢、商户接受的收费模式,这是一件多么难以实现的命题。光第一个100万注册商户,就花了3年的时间。

  我们尝试过各种收费模式,还做过电子杂志。最难的时候,发不出工资,回家我和老婆拿了银行卡给员工发工资。

  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也一直非常有信心。这是因为当我研究美国前十大网站,发现Craglist这个全球分类信息网站鼻祖时,我就喜欢上了这个模式,并且坚信它能给用户和商户搭建信任平台,最终使用户的选择更为简单。

  在《创业小败局》的许多故事中,创业者可能还没有经历这个痛苦的煎熬过程就已经败下阵来,这和经验、眼光、学识等都密不可分。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简单地补上哪一课就能补上短板的。如果失败了,创业者依然发自内心想做这个行当,不妨一头扎进去,花上几年时间进行沉淀。这时候的学习是方向性极强,并且吸收养分效率最高的。

  有些人说,我能否边创业,边学习。我认为,有持续学习能力的人才能创业,但创业后才开始学习,了解这个行业,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情。

  如果你将创业看作一个过程,失败是这条道路上必经的风景,只是看待它的角度各有不同,而这有可能是未来你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创业小败局》读后感(十):创业者求生技能大全「荐书」

全书共有5章27个案例,图中的21不知道是怎么算出来的 图片来自黑马网

  本期推荐:《创业小败局》

  作者: 创业家 i 黑马/出版社: 时代华文书局/副标题: 创业公司长演不衰的21种经典死法(案例集)/出版年: 2014-8-1/页数: 272/定价: 42.00元/装帧: 平装/丛书: 读者创业文库/ISBN: 9787807697398

缺陷让人生更显价值,失败是我们区别于那些庸者的身份证—— 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

  在中国的社会文化中,“失败”是不被鼓励的,甚至是极端抵触的——奥运冠军在国歌嘹亮中是功臣,生活窘迫时是败类,改变国籍后是叛徒——以“成分”区分人、以“价格”衡量人,重视人的资本形态而轻视人的社会价值,这便是现今国内创业环境活生生的写照。SO,既然我朝无硅谷,如何避免所谓的失败,或者说如何避免别人眼中的失败,使理想不被侵扰,为最终的成功扫除障碍,这是每一位创业者,尤其是“草根”创业者需要直接面对的重要课题。

  为什么是“小”败局?在我看来,全书之精彩便体现在这个“小”字,如果说十四年前的《大败局》吴晓波先生写的是波澜壮阔的社会变迁,那么如今的《小败局》写的则是创业者的“荒野求生”。书中的案例多数集中在2009年——2013年间,可能有人觉得这些年份的案例不够“顶尖”,当时微信尚未独霸天下,阿里巴巴还没有登陆纳斯达克,滴滴打车还没拿到腾讯的1500万美金,仿佛一切都即将发生却尚未发生,然而就是这段纯粹的时光,给草根创业者留下了最值得借鉴的案例——没有了轰轰烈烈的时代背景、纷繁复杂的社会因素,反而使创业者自身的生死存亡得以纯粹的展现出来。

有持续学习能力的人才能创业,但创业后才开始学习,了解这个行业,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情。

  假如我们有机会发起一个问答,“当初你是怎么走上创业这条路的?”,并且有足够多的样本采集,相信绝大部分的草根创业者都可以归入一个类型——资源依附型创业。平心而论,对于嘴里没有金饭勺的普通创业者来说,“靠大树”无疑是上手快保障高的不二选择,然而这也是最具有迷惑性和危险性的选择,如果你在这个领域缺乏深厚的根基与背景,那么很有可能你已经把自己的生死寄托在别人的身上,进而沦为巨头前进的马前卒与垫脚石,从第一章的标题“资源依附者的哀歌”就能强烈的感受到,书作者和诸位导师应该没少为这些“熊孩子”磨破嘴操碎心。

创业就像是一个十项全能比赛,它是对领导者智力、情商、体能、人格魅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大考验,有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就有可能前功尽弃。

  第二章的六个案例在主题上略显分散但各具特色,轻视内功的线上教育、贪多冒进的地产团购、县城里半路出家的网游个体户、草根大号的原始股之争、身陷资本迷局的盛世合兴以及剑走偏锋的分贝网,不过正如第二章的标题“高昂的试错成本”,心怀侥幸心理无论何时都是代价最高的风险,没有之一。其中最让我感到可惜的,不是学识过人者,也不是资本雄厚者,而是最不起眼的线上教育项目——“我易网”,这是六个案例中唯一同时满足“刚需”、“常态”、“轻资本”三大黄金法则的项目,并且已经初步走上了正轨,却又在线上教育市场真正进入风口的前夜倒下。创始人在反思中总结了七条原因,而在我看来其核心问题无非有三:1、逆行业周期而动,这如同在雪地里种庄稼,教育行业中无论哪个细分领域都有其自身的周期性,这是该行业最大的特色,也是最高的法则;2、财务模型不完整,案例中提到的视频系统升级、分支机构扩张,其实如果忽略环境因素而言都是比较常规的动作,但如同中途发生的“流量暴增事件”一样,缺乏系统的财务预测必将导致“旱涝不均”,只是时间早晚的区别;3、消极应对,在系统性风险暴露之后,并未在文中看到创始人积极地采取何种措施进行挽救,而是拿手里的剩余现金购买房产,现在回头看,如若当时能够力挽狂澜,恐怕这位朋友的身家远不止区区一两套房产吧。

眼下,创业市场最大的通病就是“用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只迷信产品,不注意线下资源整合,这一领域成为创业理想的“死亡之谷”——学大教育CEO 金鑫

  第三章“不靠谱的商业模式”和第四章“扩张的后患”开启了本书的“正传”,如果说前面上半场的主题是“尝试”,那么下半场的主题就是“折腾”,各种惨烈的“焦土战”纷纷上演。第四章的点评中出现了一个非常适合初创团队使用的工具——“精益画布”,我在这里要安利一下。

原书的配图比较简单 笔者使用了另外一个版本

  当当当~敲黑板~2008年瑞士商业顾问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Alexander Osterwalder)提出了商业模式画布(BMC)这一概念,经《商业模式新生代》一书流行中国,而后硅谷学者Ash Maurya(创业畅销书《Scaling Lean》的作者)提出了精益画布Lean Startup Canvas(LSC)的概念,要我说就直接翻译成“创业瘦肉精”得了,接我天朝的地气,hahaha~言归正传,这个瘦肉精……额……精益画布,对,相比于商业模式画布更适合从零到一的初创团队,重点用于检验你的商业模式是否在目前的环境条件下是可执行的,说白了就是看看自己能不能活。这是个上手很快的工具,不过但凡便捷的工具就一定有其局限性——如同你不能拿瑞士军刀修航母一样——如果使用不当则会陷入“自说自话”的怪圈,主要原因在于这种方式相对比较“平面”,在这种看板下各要素之间的亲疏远近缺乏时间上的关联,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不做展开,如有相关需求可以联系作者单皮皮私聊。

  第四章提到的某教育集团野蛮式并购是全书中最值得玩味的一个案例,我简单地帮大家捋一遍——一个靠软件开发起家的技术公司,以资本操盘手的姿态,用购买主营业务的方式,大跃进式地向线下实体教育业务进行转变,于2007年、2008年接连两次刷新中国教育私募融资纪录,进而由于一路“整”而不“合”,情急之下使出了一连串“抱薪救火”的招式,最终,把菜做成了“外糊里生”。这个案例如果用“非诚勿扰”的套路来描述应该是这样的——没有业务的一方在追求收入,有收入的一方在追求市值,而市值的增长要靠没有业务的一方实现,有收入的一方因为不满足于坐在自行车后面笑,于是和没有业务但是开着宝马的一方走到了一起,没有业务但是开着宝马的一方由于不懂业务又提升不了市值,只好无奈地让原先有收入但不满足于坐在自行车后面笑的一方留在宝马车里哭……至于她是否真的愿意在这哭——请翻看原著,嘿嘿。

  第五章属于全书的精华部分,每一个案例都有非常完整的来龙去脉以及创始人最终的处理结果,在此就不多剧透了。总体来看《创业小败局》是一部非常真实、直观而又实用的创业指南,其中一些案例甚至可以直接扩展为商学院的案例素材,虽然可能由于体裁限制或是某些避讳,有些很有价值的亮点未能充分展开,但丝毫不妨碍创业者可以借此以“小”的入口切入“大”的时代。

  :说实话,我建议你看完这本书再来看一遍我的书评,那样可能会比较有意思。(′▽`〃)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创业小败局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