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思维的秘诀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6-24 21:0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思维的秘诀读后感10篇

  《思维秘诀》是一本由〔德〕托尔斯丹·哈维纳著作,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思维的秘诀》读后感(一):思维的魅力

  申请之初还是有些犹豫的,因为对关于心理学方面书籍还是有点压力的。就怕这本书也是艰涩难懂。没想到拿到书竟然阅读起来无障碍,而且轻松幽默。虽然案例时候需要深入思考,不过很是有趣,值得一读。

  应该说,本书的译者有很深的文学功底翻译得如此的精彩。这也是本书中文版能吸引读者的最大原因。其次还是作品本身。本书包含很多我们众所周知伟大思维方式。虽然作者未必认识我们的曾子、孟母。但是思维理论是相通的。比如曾子的思维:言必信,行必果。自己首先要是一个讲究诚信的人,然后才能要求别人对自己讲信誉为人父母更是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孟母思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为了自身的发展,还是远离那些糟粕肮脏习气选择那些高尚修养的人做自己的邻居。在书中都一一有所体现。还有“大石块”思维:在人生中兴趣爱情信仰学识梦想事业、玩乐,究竟哪一个是你的人生目标?这些先人的智慧在本书里面都融入了。说明了世界文化是相通的,天下大同。

  “一位男子被关在一个房间里,房间有两扇门通往外面的世界。其中有一扇门是真正闭锁的。每个门都有一个卫兵把守。其中一个卫兵说真话,一个卫兵说假话。他不知道哪个是说真话的,哪个是说假话的。只能问一个人一个问题,来找到能出去的门。请问怎么办?” 就这个问题,验证了我的逻辑思维果然很差,超级差。我就是转不过来弯。然后通过画图的方式,才验证了书中的结果。你们想知道答案吗?(这人问其中的一个守卫:如果我问你同事,这扇门是否通往自由,他会怎么回答?如果被问者回答不,那这道门就是开着的。如果被问者回答是,这么就是闭锁的。)人的理解能力真是千差万别。我自叹弗如,所以也不能成为优秀心理学家。但不妨碍我从本书开始热爱他。

  温柔的说话,放慢脚步,让身体等一等灵魂。这一章里面介绍扑克障眼法。其实都是很强的心理暗示。我试着独自演示了一下,总是不得要领。看来还得多多练习才好。我要掌握一些心理暗示和心理影响方法。这样面对任何处境都能做到从容淡定。第一个要学到的就是情感协调。作者说情感协调是世界上最美好纽带。“人们应该透过其他人的眼睛观察世界,这是一条必须坚持原则。如果每次都想成功地与他人接触联系,这条原则必不可少。” 意思是这样才能从对方角度看问题,找到易于对方接受条件。如果想实现情感协调,应该具备几个条件。作者罗列的条件果然很实用。可以想象得到很奏效。我正准备实践之。首先得要会模仿和同步引领。

  这是我最用心来读的一本书之一。我用铅笔在书上画着波浪线,以体现自己应该记住的一些原则。书中介绍了催眠术这一神奇法术原理。为我们揭开催眠术的神秘面纱。剖析了实验者的心理和催眠师是工作方法。让我也蠢蠢欲动了,真想想机会试一试。不过前提是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还要掌握唤醒被催眠人的方法。而且不要轻易尝试,还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在被催眠的情况下,在催眠师的诱导下,被催眠者在自己无意识的情况下,可以做出超越自身道德底线行为,这是非常危险的。

  书中对我影响很大就是关于推销的技巧和怎么应付推销。心理影响真的好强大,魅力无穷,让我瞬间爱上了心理学,爱上了心理学影响力。还有对于施加影响的手段描写,真是让我茅塞顿开。我还要去淘几本作者推荐的心理书,深入的了解一下心理学的奥秘。当今社会各种推销手段层出不穷,我们该怎么应对呢?看了这本书你就有答案了。只要掌握了作者所说的技巧,我们就能以不变应百变。本书中对七种基本情感加以阐述,讲解了七种情感的面部细微差别。帮助我们洞察表情背后隐藏的情绪对了我们的人际交往大有裨益的。作者对于谎言测试方法和一些肢体语言流露出来的细节展示和剖析,真是我们平时都没注意到的。原来从目光中测试的结果竟然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我说当年我撒谎时,面对班主任老师的目光,竟然可以丝毫不躲避。原来正是印证了自己的心虚

  我还发现一个细节。就是影视作品和公众人物的自杀现象,导致更多的自杀现象出现。“为此德国媒体委员会在章程中要求媒体人克制。在自杀的报道中不要大肆渲染。对公众透露的自杀细节越多,模仿自杀的人也就越多。” 我想起了我国的媒体。当第一起校园砍人事件出现时,我们的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直到现在,这种校园暴力愈演愈烈,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媒体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媒体完全起了推波助澜作用。好在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这点,开始反对媒体对这类事件的大肆报道。可惜这种声音太小了。我们不是权威、不是公众人物,我们的语言太苍白无力了。

  读书最大的乐趣就在于有所收获。看完这本书我真的推荐给那些对心理学有兴趣的人,这是值得一看的好书。没有高深专业术语,没有难懂的词汇。适合各年龄段有兴趣的人。看完之后,你就不会再上当受骗了。规避陷阱,从容的生活,这才是作者写本书的用意

  《思维的秘诀》读后感(二):拷问出版业

  近来读书增多,其一收获是提升了甑别好书坏书的能力,而这一本书属于不推荐之列。全书主体多由各种事例堆砌而成,若是作为一位学者学术研究的论著而言,基本上属于只发现描述了现象,而没有解释。各种动作的描述,见之语言莫如直接观看图像,徒设了无谓的屏障。因此,如果作为娱乐性的节目观看,倒是值得的。“实用”可以作为本书为人称道的优点,而一旦打上“实用”的标签,多多少少缺了点思想深度,就好像某个产品使用手册,我们不能称它为一本书,我们也没有耐性去仔细阅读它的每一个条目。

  不得不吐槽一下编辑和翻译的不长心。书籍内容的编排显示不出半点的逻辑性。有一些标题与内容的关系实在令人丈二摸不着头脑。试举几例如下,并通过这种分析,揭示全书内容。

  首先从目录上来看,并列的小标题体现不出任何层级性,对全书的逻辑结构没有提示。从作者的叙述中可以知道,第二节“说温和的话,放慢脚步”是前言。作者在本节中预告,本书的核心内容是:有哪些方法可以影响我们?我们如何影响他人?我们如何不受他人影响?

  既然作者在开篇提出了研究问题,我们就来看看,到书结束,他是否成功地回答了这些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重点,后两个问题是这些方法的运用

  第三节“家门口的推销”描述了日常生活中影响他人的现象。第四节“情感协调”就是施加影响最主要的方法,接着关于催眠的三节内容是其中一个情感协调的具体方法。“施加影响的手段”一节中列出的六大类,实际上是影响的性质特点,引起影响成效大小不同因素。“施加影响的手段”:相互性;“为什么我们容易上当受骗”:稳定性;“被社会接受还是一路坎坷”:社会认可度、好感度、权威性、稀缺性。通过研习这些因素,我们可以趋利避害提高影响的成效。剩余几节便是方法的具体运用。

  好吧,其实我也不知道本书的标题是如何与其内容联系起来的,何谓“思维的秘诀”?本书其实讲的是人际交往过程中,如何通过察言观色,识别对方意图,如何通过手段,施加影响,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事情是这样子的,当我慨叹,推销的女人嘴皮子真厉害时,旁人只说是我嘴太笨。我也时常感到说服别人的捉急。本来的本来,本书应该成为我学习的范本(嘴皮子厉不厉害,多半性格使然,即便我知道其中的方法也缺乏足够练习而无法实现,但对别人的说服提高警惕倒是值得学习),现在我却把自己演成了伪学术帝。

  寄书给我的编辑这么久也没有催过我书评,难道是出版业太不景气,已阵亡?

  《思维的秘诀》读后感(三):《思维的秘诀》读书笔记

  副标题“如何规避陷阱,从容掌握生活”,没有使用腰封,而是将提炼的信息都融入到封面有限空间中。整体阅读下来,全书显得零散,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本书作为作者参与节目的衍生品,需要建立在对其节目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才会比较进入状态

  虽然我也深深地纠结过评分问题,最后还是决定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记录下来。不过本书中不乏一些有用概念总结,因此我将所作的本书笔记汇总如下,既是备自己后用,也和豆友分享

  7“心为形役。我屈服于自己的愿望,不再是一个行动者,而只是一个被私念驱使的人。”

  18“情感协调(Rapport)。……它最初来自法语,意思是“关系”或“联系”。但它并非指两性关系,而是完全一般意义上的关系。也就是说:您必须与对方建立一定的联系,才能肯定对方愿意倾听。”

  21“实现‘情感协调’可供参考指标:身体姿态手势。说话的音高与语速。气息言外之意(非言语信息)。”

  34“在交际当中,关系层面决定内容层面。”

  41“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七个主题范围。……健康、爱情(也包括两性)、金钱职业、希望与未来教育(获取知识)、旅游及更换生活地点。……每个人都有另外一个主题,这个主题超越其他所有的标准:自我!”

  44“(18岁至35岁之间)……实际上,过度的自信后面是明显忧虑。……彷徨不定就是这个阶段特征:一方面,人们想自由独立;另一方面,人们又需要明确的安全感。”

  46“(35岁至55岁之间)无论男女,他们在某些关系上有相似表现:许多人会在40岁前后跳槽或另寻人生伴侣。40岁前后,人们重新审视生活,并可能华丽转身。”

  48“(自下半生开始)从55岁开始,无论男女,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能够很好地处理自己的感情平淡面对人生高峰低谷的人,才会对幸福有不一样的认识。

  80“真正意义上的发现之旅并不在于找到新的风景,而是在于用新的眼光来看新的风景。……心理学家塞尔格•金柯曾在他的讲座建议人们接受一个事实:世界上不仅仅有一个真相,而是有四个真相。……它们是:客观事实、主观事实、象征性的事实、整体事实。”

  86“通常情况下,您并不能改变世界,可是,您却可以改变自己对世界的看法。”

  153“……人类共有7种基本情感。一旦我们内心产生了某种情绪,就会以同一种方式表现在我们的脸上。这7种基本情感包括:惊讶恐惧悲伤绝望生气愤怒厌恶,鄙视,喜悦。”

  提及的著作或故事

  牌术大师盖伊•霍林沃思《Drawing Room Deception》;

  保罗•瓦茨拉维克《不得其门而出》;

  托尔斯丹•哈维纳《我知你心所想》;

  戴尔•卡耐基《如何交朋友,受人喜爱与保持影响力的艺术》;

  记者演说家(书中加了个性别“女”)《人生变迁成年人生活中的危机》(德译本译名《人到中年:预见并克服危机》);

  心理学家罗伯特•B•西奥迪尼《影响力心理学》(作者重磅推荐);

  理查德•威斯曼《怪诞心理学》;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马尔科姆•格拉德维尔《眨眼之间》;

  罗伯特•洛林《权力的48条法则》;

  安德烈斯•鲍恩豪泽《展示自我》(作者已故挚友英格尔夫•格拉巴茨的精神导师

  或许是演说和著书的差别,也或者是语言切换的差异,作者本人的魅力在本书中体现得非常有限(包括花大量篇幅记叙的催眠部分),大部分内容都是举例和引用,原创文字大多数时候扮演的只是个衔接角色。如果能在恰当地方加入图片辅助说明应该会更明了有趣。读后选取精华各人各用吧。

  《思维的秘诀》读后感(四):原来我也能算命

  十年前读书时,有段日子很不顺利,于是去算命,算命先生说,你现在的日子总体顺遂,但是三十岁以后会走下坡路,晚年安定,你不会在这座城市生活,回去南方。当时半信半疑,后来差不多都证实。

  到如今再看,这似乎是大部分人的生活轨迹。一个二十多,在高校众多的城市读书的女生,三十岁前自然经历读完找工作、有收入结婚的阶段,刚工作的日子大多数人都会在收入等方面进行提升,到了三十多岁,女性受到年龄性别家庭等多重因素影响,自然工作等开始走下坡路,甚而也出现家庭问题。而那所高校众多的城市,大部分的毕业生自然也不能全部留下,去南方经济活跃的地方工作无疑是其中很多人的选择。

  最近看《思维的秘诀》,突然领悟到,这也是一种别人交流的方式。

  1、按年龄段聊天,咱能有话题

  十多岁的人,关注升学、恋爱,聊学校、异性,是共同话题;到了二十多岁,学校毕业,关注就业,事业的发展,买房结婚;三十多岁,开始出现中年危机,在单位似有天花板,未来不那么明朗,孩子教育也让人发愁;四十多岁,父母年迈,需要关心,自己的健康体检出报告的前几天开始会害怕,孩子升学,稍有不慎又是个头疼事;五十多岁,退休了,关注孩子的婚姻了。。。。

  每个年龄段都有他自身要操心的共同事,抓住这些,已经有基本话题。

  2、从众心理,会影响我们行为

  书中说,一个怕宠物的孩子,如果天天看别的小朋友去抚摸宠物,半个月后,就会勇敢的开始自己抚摸。但如果看到的是个大人,则没这个效果。

  的确,07年那会,大家觉得股市能挣钱,纷纷买股票基金,09-12年,房子差不多有2波大涨,于是我们看着很多人在看房买房;最近这年,很多人觉得股市产不多要到底了,于是开始投入股市,觉得能挣钱。

  算命很老土。但因为很多人算了后觉得算命先生说得对,于是算得人还在前赴后继。算命本来就是算概率,掌握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于是你我也可以算命了。

  书中还有一些关于催眠的小手段,也很有意思,值得学习下,哈哈!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思维的秘诀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