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镇》是一本由古华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0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书并不厚
一个有自由意志的人从不解抗争到“难道我错了吗”再到“可能我真的错了”最后到“我确实错了恳求组织来惩戒我“
那场以文化为名的革命却以万千文化人哀丧自缢为结而收场
常在想若老舍先生不至含恨投湖
文坛该葆有多少至臻瑰宝
又或者若那些谋臣略士幸免顿困牢狱
他悄然地在夜沉人静的油灯前月空下读书写字任凭文思腾涌
却只能在太阳当空照的日头里演好一个自我封闭沉默木讷的掌勺伙夫
他并不是没有怨念与不服
这是一种对后辈的勉励训导
更是一种对把贫穷作为政治勋章用羸弱置换红色通行证的可笑的国风民情的嘲讽
追看几天后便失望弃剧
因为他心底那个”平凡的世界“里的绝对主角是艰苦求学始终有梦的孙少平而非能干雷厉的少安
在读这本混沌的我所未经的岁月的作品时
他如何在那疾风骤雨风云莫测的社会中生活
多的是我不知道的事
我只知道后来父亲在高考制度恢复第一年便用知识的力量走出了那个村庄
现在的他
《芙蓉镇》读后感(二):清水芙蓉水难清
刚开始看书名《芙蓉镇》,本以为和沈从文的《边城》一般,娓娓道来是那淳朴至真的山水人情,令人无不向往的宁静致远的生活。读前一章前一节前一段,一览芙蓉镇风物,山水环绕,民生安定,人情味十足,正想细细品味这民俗情暖,却不想这风云万变,世事难料,是好是坏,是悲是喜,时代不同,人物不同,看法不同。芙蓉镇的风土人情一览而过,接着主要人物一一登场,在每一圩卖米豆腐的芙蓉姐子胡玉音,还有和她千丝万缕联系的人们,镇粮站主任谷燕山,干哥黎满庚,“运动分子”王秋赦,“秦癫子”秦书田,女经理李国香。这几个人物的命运起起落落,跌宕起伏,是是是非,是善是恶,自知之明。
一部历史变迁和政治风云交集的著作,一点点风吹草动,也能牵扯着小小人物的性命安危。虽说不太倾心那个时代,什么五类分子,什么灭资兴无,什么革命批斗,什么文革动荡,整得民不聊生,人防我,我防人,无人情,批判“人性论”,嬉笑怒骂,疯狂疯狂!但它也在历史长河里涌流,也是一个缩影,一个见证,是实实在在发生了的,是真真切切存在了的! 其中,我最敬佩的人物是老谷,他原是北方大兵,随南下大军来到芙蓉镇,并扎下来做地方工作。他面相凶,却是一颗菩萨心,镇上的人们敬他爱他,心善人缘自然广。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好干部,却被诬陷,被冤枉,一个上过战场,英勇杀敌,玉音说:这个天下就是他们这些人流血流汗打出来的,难道他还会反这个天下?看到这里,不禁落泪,怎忍心看他落得如此田地!可悲可悲!令我欣慰的是,他的义气豪情始终如一,醉眼看世情便醉罢!
话说秦癫子,这可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啊!他原是剧团编导,不料反右斗争中,从剧团开除,被扣了个右派分子的帽子,后来他请求改成了坏分子帽子,还成了五类分子小头目,颇有些光荣之意,确是个乐天派!书中这样描写他:“当了五类分子,做了人下人,还总是那么快活,积极。好像他的黑鬼世界里就不存在着凄苦、凌辱、惨痛一样。游街示众他总是俨然走在前头。接受批斗总是不等人吆喝、挥动拳脚,扑通一声先跪下,低垂下脑壳。人家打他的左边耳光,他就等着右边还有一下。 ”他明白:“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当他被罚扫青石板街,还讲究一点姿态步伐,合着拍子,像划桨一般,一摆一摆地挥洒自如,动作轻捷协调,这个场景让我实在佩服,他的个性我很是欣赏啊!
悲情的女人玉音,观音赐的玉女,也是作者一开始动笔的初衷,她有原型可追寻的。她朦胧羞涩的情窦初开,她安宁的小夫妻生活,还有她惊心动魄的爱情。和三个男人的恩怨情义,什么样的时代,什么样的社会,孕育什么的爱情果子。作者这样说道: 只有畸形的生活才有畸形的爱。
而李国香,王秋赦,他们一时的小人得志,结局如何,相信一句:因果报应。
一开始,进入书中,是期待,慢慢读下去,是揪心无奈,还生出些许厌恶,导致中间拖了几天,才看了屈指可数的页数,而后再看,却是入神入味,紧紧看着他们的命运,时而痛心,时而悲愤,时而拍手称快,时而因一线生机反而战战兢兢,世事变化太快了,这时痛痛快快,下一刻指不定被游街示众呢。
后记古华先生说《芙蓉镇》,他写作发端于一个寡妇平反昭雪的故事,之后具体设计四个年代,每个年代写一章,每一章写七节,每一节都集中写一个人物的表演。每一节,每个人物紧密相连,经纬编织。这种“土洋结合”的情节结构,我看的挺痛快,生活本来就不会一直那么平平淡淡的,历史也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风水轮流转啊!
最后,古华先生还提到金圣叹在《水浒》悟出的有关小说创作的道理:“然而经营与心,久而成习,不比必伸纸执笔,然后发挥。盖薄暮篱落之下,五更卧被之中,垂首捻带、睇目观物之际,皆有所遇矣。”确实值得你我借鉴!
《芙蓉镇》读后感(三):绝望中的希望
文革十年,太多的痛苦和不幸,每个人又有每个人的苦难,之前看《一个人的圣经》更多地是对人性的摧残,人与人之间没有信任,没有情分,夫妻之间猜忌举报,这样一个没有人情的时代人到底是靠什么生活下来?仅仅是因为求生的本能吗? 《芙蓉镇》里并没有重点写人情的消失,看起来至少不会过于压抑,虽然有李国香和王秋赦那种时代败类,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并没有因为这些败类而消散,在谷主任和秦癫子还有胡玉音身上都能看到文革和斗争也抢不去的美好感情。 李国香简直集齐了国内一些吃国家饭的人的电影特征,她本人思想龌龊,行为不检点,可却一副完全献身于国家的牺牲架势,打着国家政策抱个人恩怨泄私人嫉妒,小人得志的年代,那些正人君子到底是如何存活下来的。 李国香对胡玉音的嫉妒又让我想起了《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漂亮的女人总是容易引起别人的嫉妒,最可怕的嫉妒就是来自那些心胸狭隘的女人,李国香从来就不愿放过胡玉音,当她供职国营粮食局的时候她就嫉妒做小买卖的胡玉音,当她意识到国家新来的运动可以被自己好好利用去整治那些自己嫉妒的人的时候,她做好了一切计划,布置了躲不过的陷阱,让一切她恨的人都逃不过这个魔鬼般的女人。 李国香这样的小人在生活中最是得罪不得的。这样的人碰壁后永远不会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她只会泄愤于他人,而且时时都在等待机会下手报复被她盯上的人。 王秋赦和李国香这类小人活的风生水起,而谷主任这类的正人君子却憋手蹩脚做人 ,真是天大的讽刺,王秋赦这类只会靠一张油嘴生存的人步步高升,而谷主任一心为群众的人却被逼的当了闲差。 穷人是有原因的,王秋赦这样的人不思进取,却嫉妒他人辛苦得来的财富,而且不知道感恩。 树大招风,可这风从哪来?都是小人吹出的风,勤恳的人拼了命地劳作得到的血汗钱却被小人觊觎 那个年代的口号和大字报就像现在的传销模式一样,对人思想洗脑,把人变得像机器,没有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李国香这样的人如果外敌来侵略的时候肯定是第一个卖国的吧,为什么这些人不把钻研搞垮他人的精神放在为国效力上,简直可笑!对外敌的时候任人欺压,到了对付自己人,却智商无上限。 不过至少还是有谷主任这样凛然正气的人,也还有秦癫子这样懂得生存的人,秦癫子的生活哲学真的是太值得学习了,过刚易折,谷主任就是因为太正直才会被李国香算计中了圈套。 秦癫子在那个没有人权的年代,实则伟大的灵魂,他的智商高超,看清实情,知道活着的重要,的确,人只有活着才能看到想看的,即使看不到任何希望也无论无何都不要绝望。 做人不能太现实,该有的善心还是要有的,个人立场还是应该坚定些,不要被名利吸引,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芙蓉镇》读后感(四):人性中的恶与善——读《芙蓉镇》
记得上初二的时候,语文老师第一次在课上给我们讲到了辩论赛,还出了一道“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的辩题,选出了两支辩论小组,让我们在课上进行了一场辩论。
当时国内正热播1993年版的台湾电视剧《倚天屠龙记》,支持“人之初性本善”观点的正方辩手,拿出了周芷若做例子,说“周芷若最初是个连兔子都不忍心伤害的善良小女生,是被师父灌输了恶的思想,最后才成为杀人不眨眼的女魔头”。正方选手举出这个例子后,反方辩友一时语塞,不知道该拿出什么更有利的例子回击,沉默了一会儿,反方有人说了一句“可你说的那是电视剧啊,又不是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