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瓦砾中的幸福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6-17 20:58: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瓦砾中的幸福经典读后感10篇

  《瓦砾中的幸福》是一本由(日) 渡边淳一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页数:15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瓦砾中的幸福》读后感(一):生活中的幸福

  生活在札幌的普通人家对战争有什么概念呢?不是战争,是受到战争影响的生活,这本书还原的就是这种生活。“瓦砾中的幸福”,幸福的不是把瓦击碎成瓦砾的炮火,也不是掩埋在废墟里的瓦砾,而是相对远离战火的非战争区中还可以维持下去的生活。渡边淳一先生真实叙述代表部分人的生活,这一部分真诚的重现,我认为已经足够阅读分量

  日本现行的教育做法选择忽略战争史,时间流逝使经历过那段历史人们无力招架,更何况是这种人为的集体倡导性遗忘。难道我的伤痛只是臆想,只是噩梦

  恶魔的多面,渡边淳一先生在生活中也瞧见了。“叔叔,你是棒头吗?叔叔微笑起来,说:对呀。你瞧,我挺厉害的呦。他挺了挺胸脯。说实在的,我搞不明白了。对人那么和蔼的叔叔身上,还藏着另一个殴打被吊着的光身子朝鲜人对的叔叔吗?人的两面性这种难懂的概念,我显然不明白。但是,人的身上也许有两面:亲切和蔼的一面难以置信残酷的一面。这个念头一直刻在我的心上。”杀人比赛冠军在日本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丈夫父亲:远在家乡亲人们若听到了这消息,把报纸一丢"嗬,这人的名字竟然同你爸爸一样!"

  战争中的人心人世,心中最深刻初恋,一场换心手术引发的心力角斗,就这样,走过了战败后的十年。“我回想着母亲惊讶表情,在东京租了房子开始埋头写小说。”于是,渡边医生故事,完结。

  《瓦砾中的幸福》读后感(二):走出瓦砾

  瓦砾,带着毁灭名词,从瓦砾中挖掘出来的幸福又是哪一种颜色?同样被战争摧毁的中国,在多数的回忆录中都是黑色灰色,鲜有一本书战后的回忆如此淡然,像蓝色忧郁清新。书里的文字一贯符合当下的小清新文字,估计翻译也是功不可没,而有关战败后民众生活的细节却是彰显出,大和民族是一个不屈不饶,充满斗志的民族。这本书后半部有不少关于渡边淳一弃医从文的往事个人关注点不在此。

  战后的中国,经历了一段又一段无法言说的历史往事,说的太多,也怕被审查。那段时间,日本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缺米缺粮”、“一部分人的命运改变”、“美国大兵出现了”、“伴伴女郎养活了一小部分人”。即使在“缺米缺粮”的艰难时候,从渡边淳一的描述中也可以窥探一二,他们并不觉得人生没有希望,还在积极努力的生活,文字里也能觉出他们的眉头不是紧皱的,孩子们还在努力寻找兼职,大人依然愿意提供各种工作机会给他们,黑市里的人们和检查的人们还是有些和谐存在着,所有这一切都是平淡无奇,除了广播里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了”!

  战败的结果改变了日本一部分年轻人的命运,战时特殊升学制度:从读完初一、初二学生里面选人进入陆军少年学校,这些被选中的学生经过训练和士官学校后可以直接成为日本陆军军官,日本著名的战犯东条英机就是第17期从该校毕业的士官。这一制度使的无数没有正义观点年轻狂热追捧,这是成功的一条康庄大道,而战败则改变了这些被选中学生的命运,被迫从陆军少年学校退学,沦落到普通学校和一群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学习,偶尔还要干点思想工作,鼓动小孩子,而他们的命运和流落在街头的残疾士兵并无不同,人生还没有开始,就被折断,这是战争的伤害,而这伤害是不正义战争带来的后果

  “他们满脸都是逃回祖国疲惫安心”。这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东京审判》里曾志伟饰演的从战场撤回来的日本兵,他的失意苦闷深刻的打动了我,而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我的感受。一场战争,总有胜负。战争胜利的我们自然满是欣慰以及大仇已报的快意,战败的他们终于安心了!活着回来是最好的胜利,只要还有良心,就会感受到这场战争的邪恶,最恐怖的就是他们丧失人性,这批丧失人性的日本兵回到祖国居然还有疲惫,我却想象不到,这种疲惫是来自内心恐惧,还是仅仅因为八年时间太长了,他们累了?

  渡边淳一也在逃避这个问题作为一名战争发起国的作者,他自己的心里究竟是怎么看待这场战争,书里并没有给我解惑,也许这仅仅只是他儿时的记忆,就当时的年纪而言,一场战争的正义与否,还是太过复杂

  从书里获得一个信息就是,战时,天皇完全控制广播和报纸,战后,却完全放开手(yan)脚(lun),对于一个民族而言,这是一件十分美妙事情,而我们却在倒退着走,所以又准备进入一场自我消耗,什么时候这一点能向日本人学习也是极好的!

  大半个世纪过去了,日本已经从瓦砾中爬起,重建家园和民族精神,而我们又将家园逐渐推到成一片废墟。

  《瓦砾中的幸福》读后感(三):繁华之下的回顾与审视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从来历拥有着最权威话语权,点滴横勾都著写满最真实的生命履迹,不偏不倚,确确切切。时光经转,昔年悲痛于前或可避而不谈,选择掩藏或遗忘,然而多少辛酸委屈,有些人仍满怀悲恸地将苦难隽刻进时光丰碑,刻骨铭记,只因为懂得,用生命与血泪换取而来的和平与繁华值得每个人珍重和守护,更因为不能忘记曾经所走过的艰辛道路,在铭记中砥砺信念自强不息

  同样面对败局厄途,日本的态度大相径庭,他们窝在自己营造的美好世界怡然自得,大有些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纵观日本的历史做法,足见一斑。他们在其铁证铮铮的历史当前,不惜轻其真实,避重就轻更有甚者自圆其说,单方篡改史料教材,退避遮掩。而事实真相企图隐没在弥天谎言下,难观全貌,一如二战后日本的战败史。

  生于1933年的渡边淳一,他亲历一九四五年日本那段战败后的晦暗时光——政局动荡经济萧条、生活惨淡、人心恐慌、哀嚎蔓野……他见证了日本是在怎样式微的情形下“发展”起来,又是在怎样屈从的兑付中“强大”如今。然则,日本非但选择避而不谈,还一度粉饰太平歪曲事理实诚如他对日本诸如做法不无慨叹地贬斥陈责:“无外乎是觉得不用特地告诉后人,日本战败后对美国的百依百顺,太损害日本人的自尊了。”可比起所谓的“自尊”,渡边淳一无疑更倾心说真话,还原那段现已鲜为人知的战后实况。他深谙:“人是一种强壮乐观动物,即使失败了,也能以失败者方式活下去。没关系,再站起来就行了。”所以他决然提笔,写下他第一本无关两性的纪实历史类随笔《瓦砾中的幸福》。

  全书以时间发展为横轴,以渡边淳一的亲身经历及其所见所闻为纵轴发散丰腴,回顾1945年后日本战败以来从混乱低迷崛起的发展历程,并对这种看似繁华殷盛的国家形态进行深度审视、剖析与反思。本书虽然从大处立足,却以小处着墨,作者从他的角度截取战后的生活图景进行阐释,看似细碎的书写中明显又多出了一种深思后的深邃,和阅览沧桑后的情怀感性

  一、信仰

  天皇作为日本的最高元首、一国象征,深受国民的尊崇与拥戴,是全民族的精神符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天皇代表的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至高信仰,他们的意志后面定必有着绝大多数的追随者,所以历代天皇的立场使命本就是守护民众的和谐安宁。可是这个战争爆发始作俑者,昔日那言之凿凿——“对英美二国宣战,亦为求日本的自立和东亚各国的安定”哄骗了多少前赴后继精忠为国的无悔军魂,那信誓旦旦战无不克的不败战绩又蛊惑了多少人心?

  挑衅而起的熊熊战火、杀伐戮命、肆虐暴行……四载交锋,战局非但没有如期大好,到头来也不过是加诸己身,祸国殃民。日本的文明在战火中几度毁于旦夕,民族差点没逃过罹难灭亡,可笑如他在战败后还哀然感慨,一脸无辜:“忍所难忍、耐所难耐,为未来万世开辟和平世界……致力跟上世界潮流。”那所谓的“顺应时势”、“隐忍复兴”之说,在渡边看来简单粗暴直白而露骨,就是“日本打输了,战争就这样结束了”。什么“光荣回归”、什么“光荣战死”,日本军队输得连战死者尸体也保不住,鲜活的奔赴战场,送回来的却是空空如也骨灰盒。铮铮誓言化作飞灰谎言,信念都倒下了,还指望什么支撑起国民的信仰?

  二、归属

  “我们一直被教导日本是神国,是永远不灭的国家。”看着这样自信满满、霸气凛然的气势,谁承想一朝兵败山倒,日本的选择会是除了天皇制之外的一切事情无条件投降。可以想象,“无条件”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极端如同渡边淳一说的:“就是生死全由人家作主。”

  据渡边回忆,一九四五年八月三十日驻日联盟正式登陆驻守后,日本人除了惊讶和佩服的同时,他们也放下惊惶的心,原因是他们不会被苦大仇深的苏联占领了。在他们当时的认知里,苏联不但贫穷,苏联人也特别野蛮凭借武力随意杀害日本人,而美军的统领则免除了这些忧虑

  事实却是,美军的进驻,日本那些中心酒店大厦温泉区等繁华、中高档次之地被大量占为己用,日本人只能屈居败落之地,就连东京皇居前残留的大楼也变成驻日盟军司令部的时候,令人惊讶的是日本竟然集体很一致地选择了沉默,没有一人提出抗议站出来反抗。更有甚者,抢夺滋事、入屋袭民、强暴少女……诸如种种斑斑劣迹行径,日本人却敢怒不敢言,一向主扬开明的报纸在痛陈这些恶行的时候,连“美国人”三个字都不敢写明。为什么呢?不就是“被打败了嘛”。没办法,归属权不在自己手中作不得主呗!

  三、民生

  “战败前就吃不饱,战后也照样粮食不足,大家都肚子空空。”渡边如是说。

  你难以想象,对于当时的学生最幸福最自豪的事是什么吗?竟然是能拿出一个装满白米饭饭盒!不过最然人难受的还是,有些穷苦人家的孩子甚至需要出卖任劳任怨的“义务”、靠这些“富人家”的孩子施舍分一口白饭才得以生存。

  战时的日本,国民的食物、日用品衣物等生活必需品都实行配给制,配给量严格被控制起来。随着战局的紧张恶化,配给量也一减再减,这样一来,国民离开配给连生活都无法维持下去了。乃至在整个粮食缺乏的大环境下,日本催生了黑市这样的流弊。人们要解决温饱,最便捷最实在的办法就是到附近农家去购买“黑市大米”。

  当然渡边淳一家也不例外妈妈带着他跋山涉水容易买来些大米,正美美地想着终于有顿温饱。始料不及回程的路上遇上了取缔黑市大米交易的“临时检查”,黑市大米被发现后没收了一大半,美其言上缴国家充公了。渡边愤然,极具讽刺地反问督办员:“你也上黑市吧?”“现在不上黑市,谁能活啊!”

  蝼蚁尚且偷生。人的性命旦夕祸福,连最基本的生活也保障不了,活下来无疑比任何事情要迫切,哪怕委曲求全,哪怕低头臣服,不是?

  四、复苏

  战争的祸连深远。战后的日本堪堪过了两余年,街道上才又渐渐开始出现各种各样商店,经济仿佛按照既定的轨迹慢慢复苏。可是终其细究,不免洞悉。

  “但凡有需要的人和想赚钱的人凑到一块,自然就形成了简便的市场。”渡边深谙。这就是问题症结所在。其时的日本在那样窘迫的大环境下连最基本的自给自足都难以做到,更别遑论仅仅依凭自身能力在短短两年间实现了质的飞跃咸鱼翻身。渡边淳一回忆他在宫崎商店打工的经历时讲到,在他送货过程里不断与ONLY女的接触中辨识到日本与美国经济实力的悬差。他的印象中,即使普通的美国兵拿到的薪水,都是日本人无法企及的金额。就是札幌这些没有遭受战火摧残地方商业街虽然依然如故,也是早于其他地方恢复元气,但那些表象繁荣依托的是美国兵的富足供养。诚然宫崎店老板一针见血的判论,可见其先明的洞察力:“现在的薄野,就靠伴伴女郎支撑着。现在她们最有钱。当然,那都是美国兵的钱。”

  从宏观上看,战后的日本那些热闹繁荣的市镇最开始也莫衷一是,都依靠美军基地发展而强大起来。美军基地的进驻,美国兵在基地周边的玩乐和消费催生了市场,从而盘活了日本的民生、经济。为了现实利益,日本人忍受着美国兵的滋扰生事,不过是想分其中一杯美羹佳肴罢了。但如果这是国家崛起背后的真相,那今后的道路该何去何从呢?

  五、复兴

  二战时,日本虽然以战败国的身份拉下帷幕,但不消几年时间却以全国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跻身世界之列,不可谓不传奇。当然这片风光里,日本也兑付了沉重代价

  战后的日本,与美国共同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承认由美国军代为保护日本,充当日本的军备。占领军定下来后,日本已无需花费庞大资金使用在军备方面,他们大可以把所有钱全用在经济发展之上。开始的时候,深受战事祸连的日本国民深恶军队一直以来的自以为是和横行霸道,而且作为战败国日本军自保的能力都让人堪忧,谈何应对其他国家的威胁,于是对这样的安排乐见其成。只是,后来人们才看看意识到《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掣肘。

  孙子兵法有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国家连军权都控制在别人手里,可以说生死由他、任人鱼肉。在这一点上来看,美国无疑可以免费把日本领土作为基地使用。所以在密约和归还的问题上,日本选择了安保斗争来实现民族的复兴。

  安保斗争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却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问题的根本,就如渡边淳一说的:“安保斗争的动乱,连具体的代替方案也没有拿出来就衰微下去,不知不觉间消逝无踪了……”

  日本想要复兴,道途仍然任重道远啊。

  雅克·勒高夫说:“拒不思考历史的民族、社会和个人是不幸的。……丧失往昔的人是不幸的。世人应当认识和尊重过去,以便建设符合情理的未来。”***在抗战77周年仪式上发表讲话:“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或者渡边淳一的经历属于个人的,但是他的这段历史却是大众的,是发人深省的,是不应被磨灭的。

  《瓦砾中的幸福》读后感(四):渡边淳一眼中战后的日本《瓦砾中的幸福》

  渡边淳一眼中战后的日本《瓦砾中的幸福》

  我比较喜欢渡边淳一的小说,他的随笔也没少看,读过五六本,不过感觉一般,缺少一点深度,不太感兴趣。不过这一本却不太一样,这是一本自传式的随笔,写的是自己的童年。

  战后的日本满目疮痍,被美国轰炸得几乎没有一条完整的公路,没有一个能起降飞机的机场。全东京都找不到二百台带轮子的车,去接占领者麦克阿瑟。当时的日本真的是国力耗尽,经历一次巨大的劫难。当然这是他们自找的,怨不了别人。而且他们对别的国家的伤害远大于此。

  不过战后的日本,经历了大撤侨,从东北,从库页岛,从台湾,从朝鲜,几乎是一夜之间,那些都已经定居了好多年的侨民,就要马上离开家,回国,甚至很多人都没有来得及撤走而被杀。这几百万侨民回到国内,没有家,没有土地,没有工作,命运悲惨极了。

  渡边淳一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生,并长大的,每天看到的都是战后的景象。渡边的家就在北海道,书里面写了到作者小时候就去黑市买米,去黑市还要做火车,火车上还有人检查,如果发现了黑市的米,还要没收一半,如果不去黑市买米,那么真有可能会饿死人的。

  渡边纯一上小学的时候,还和我小时候一样,中午都是带饭盒,然后在学校的炉子上面热一下,中午吃饭也都很开心,那时候有的吃就不错了。渡边写到当时有的孩子家里条件好,有的孩子中午都吃不上饭,这和我们可不一样,我小的时候,中国是平均主义,家家吃的都差不多。渡边说当时条件好的孩子就给条件差的孩子播一点饭,孩子小的时候,如果中午不吃饭,真是饿得难受啊。

  后来渡边去做兼职,送货,结果遇到了伴伴女郎,伴伴女郎就是为了生活,陪着占领军的日本姑娘。当时美国大兵真有钱,在日本可以租房子,养着伴伴女郎。伴伴女郎还送给小渡边巧克力,可见生活水平差别有多大。

  在这些日常的琐事中,最让人难忘的是渡边的第一次懵懂的爱情,他喜欢上了纯子,两个人经常约会,可是纯子得了肺结核,当时这是治疗不好的,后来冬天的时候纯子在他的窗前的雪地上留下了一朵红玫瑰,就自杀了。据说纯子还在四个人的窗前留下了同样的花,另外几个都是和纯子交往的老男人。后来作者也把这个故事写成了一本书《魂归阿寒》。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瓦砾中的幸福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