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里的兴亡:秦,从部落到帝国(下)》是一本由风长眼量著作,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地图里的兴亡:秦,从部落到帝国(下)》读后感(一):史海壮阔行赖船
现在能遇上本好书太难了!写历史的书多,写的好的不多!而这不多中的好书,被我遇见。
在头条网偶尔读到了一篇好文~地图里的兴旺之长平之战!惊为天人之作啊!寻之,便发现一座史海中的金山。
历史就像浩渺的大海,在这片壮阔海疆里游历,一定要有艘好的宝船,而作者,似乎找到了!左图右史,图文结合,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为作者的才华点赞,为作者辛苦的耕耘致谢!若无此人,何来这部好书?没有这套好书,你又如何遨游史海,酣畅淋漓!这部书写的好,地图,配的细。活脱脱地把你带入古境,与古代的英雄们,一起叱咤风云。作者的文笔极佳,描写灵活幽默,绘声绘色,如同在你眼前展现一部部波澜壮阔的大片!而且以现代观念,写活了历史!
祝本书大火,惠及大众。也祝作者走的更远,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地图里的兴亡:秦,从部落到帝国(下)》读后感(二):价值观值得肯定
这个作者的价值观值得肯定,他不已成败论英雄,而是更看重历史的发展过程,强大的失败者在他眼中,同样值得尊敬。
长平之战,赵括突围战死,作者没有像正统历史那样拼死贬低赵括,而是带着一丝敬意,他的原文是这样说的:赵括以身殉国 ,燕赵慷慨悲歌之士,又多了一个。
荆轲刺秦王,荆轲失败了,作者同样没有贬低荆轲,他对荆轲的评价与秦始皇一样高,原文如下:
荆轲刺秦,这是一场两个伟岸男人之间的对决,没有失败者。对于荆轲,我们无需用太多的言语去奉承,一句足矣:“纵死侠 骨香,不惭世上英”。对于始皇,我们理应佩服,大难不死,天下终归是他的,天意不可违。
历史,应该有多重面目,看历史人物,应该更包容。正统的历史观雄霸课本、广播、电视乃至网络。以强者尊,以胜者王,单 调的面孔,虚弱的自夸,真可谓简单粗暴。
作者的价值观,可以说是无限的包容,这可能与他华裔的身份有关,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包容着世界上无数个种族,只要有能 力,不论成败,都会得到尊重。
《地图里的兴亡:秦,从部落到帝国(下)》读后感(三):读《地图里的兴亡》,发残瓦片语以引珠玉
作者:张丰
前几日读完《地图里的兴亡》上册,酣畅之意不绝,故忝颜捉笔,发残瓦片语以引珠玉。
此书立足奇朴,经图纬史且立论深奇,全书内容详实而条理清晰,依据正史而有新意,诚为当代万一之善作。
开篇直陈三皇五帝,不惧史界纷论,诚可谓勇;不循故论,以事据理,正言幽王功败,诚可谓智;恢恢乎史,纷乱复杂若棹乎海,君能条理俱陈,诚可谓术;赤县言史发论者众矣,夫著积丘充栋而可露锥,诚可谓善;字句白易文辞诙谐,覆掌而使闻者清明,诚可谓教。
呜呼,予乃黔首陇亩之徒,劳命食计,躬身营禄尚难自以,安言优游以观书哉。且夫庞言繁论、事迹隐晦,据时思量尚言难得,况乎斯耶。
今观夫斯,通俗白易,依史而遂实,辞简而顺事,泛泛且可得矣,入心岂不善哉。
乱曰:蕃众文士俱为宜矣。
夫斯著之下册览有数日,稍及子时,世务暂却,思彼上册书评,诚觉合璧全翼方可致心,故寡闻陋识亦强作拙言,但图舒意而已矣。
斯册所述者,强秦振奋之事也。商君既法,惠文并蜀,关中形胜,彩云蔚蔚。智者明势于事萌,行者怀意而西向,盖曰:煌煌帝象之气矣!
非子启创,陇西之野;申戎入镐,洄逆混沌;紫薇东去,自有一方;穆献振奋,拒晋逆梁。呜呼,利舞于西戎,岐镐在焉,奈何喻戎,构于山东!不尊不辱,阖目自以。斯秦之势者,既已披创而由隆绪矣!
君不见,群雄相与,此起彼伏。安言天命,尽在人事!箕踞形胜,渺顾崤涵;迭代明智,气出雍陕;祖龙横折,六合八荒!
六百年之功烈概于文辞,诸侯之兴败致于华图。文辞白易,舆图华致,以图以史,顺遂便(bian)宜,诚为好图爱史者之令肴矣。
诸君且睹,必有趣焉!
《地图里的兴亡:秦,从部落到帝国(下)》读后感(四):通俗版的-读史方舆纪要,详尽版-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地理形势
研究历史,离不开地图。
研究战史,离不开地理。
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地理形势 这个是普通读者 研究历史和战史必读之书
读史方舆纪要 对于普通读者 太过高端 要求过高 而且缺乏详细具体战例
地图里的兴亡丛书 弥补了 读史方舆纪要 过于高端 的遗憾
也弥补了 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地理形势 太过简略 缺乏具体详尽战例的缺点
将两者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
《地图里的兴亡:秦,从部落到帝国(下)》读后感(五):从小就爱读历史
现在的书籍太多,太多的书品非但不是精神食粮,而且还有毒粮的事实,因而时常的结局是“尾大不掉”,读书就变成了熊瞎子掰玉米,读时昏天黑地,卷毕头昏脑胀,一路读,一路丢。
《地图里的兴亡》,这本书我看完了,而且一个月之内看了3遍,还意犹未尽,等过段时间准备再精读一次。
这套书让我十几年的历史观受到巨大的冲击,原来历史也可以这样研究的,原来历史也可以这样解读的。林林总总,我看过的流行历史书一大把,可是像这样左图右史、震撼思维的书却非常少见,简直是没有见过。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知道天外有天,历史之外还有地理。这也是常说的历史大视野,放宽眼界吧。
《地图里的兴亡:秦,从部落到帝国(下)》读后感(六):喜欢史地的人,都是好人
过去,现在,和将来,熟读史书知去来。喜欢历史和地理的人,都是睿智实际的人 都开朗进取,乐观向上,是可以依赖和信任的人,是不草率的人。
胸怀古史五千年,纵论古今富雄辩。熟知地理 ,过去,现在,和将来,熟读史书知去来。喜欢历史和地理的人,都是睿智实际的人 都开朗进取,乐观向上,是可以依赖和信任的人,是不草率的人。
胸怀古史五千年,纵论古今富雄辩。熟知地理 ,则胸有丘壑,知进可退,在习主席的中国梦里,这种人,才是最可依赖的人。喜欢历史和地理的人必明智,喜欢历史和地理的人必开阔。喜欢史地的人自然好运!爱好历史和地理吧,他使你思想清明生活有趣。那么这套地理兴亡书,是不可多得的好书。作者好人,平易近人。交友亦可信赖。以文会友,请去风长眼量读者群。
《地图里的兴亡:秦,从部落到帝国(下)》读后感(七):低级错误很多
看了大家的评价基本都是表扬的,我这里唱个反调。
《秦,从部落到帝国》下册 320页中部有一句“现在重点看看韩国武遂这个地方,在‘2轵关陘’以西”。这句话至少有3点漏洞:第一,“2轵关陘”在这一册320页之前的地图里还没出现过,本页没有插图,让读者不知道说的是哪里;第二,翻到本册后边356页的地图,武遂在“轵关陘”以东;第三,这里完全没有必要提“2轵关陘”。前面的很多低级错误我都可以忍了,这个错误简直不能忍,我现在怀疑这套书有没有经过校正。
我在遇到错误的地方都用铅笔做了标注,有很多低级错误,有前后矛盾的,或者笔误,或者印刷错误,等我读完了可以出一个勘误表了,我感觉这本书的校验工作很不仔细,或者就是没有校验过。
这套书总体不错,值得一读,但是这些低级错误让这本书的可读性打了一些折扣。另外如果对春秋战国的历史完全没有了解的人,还是不建议读。先去读一下《东周列国志》吧。
《地图里的兴亡:秦,从部落到帝国(下)》读后感(八):打破读史无图的遗憾,赞!
初听闻这本书是在一个书群的探讨,很多人开始提起一本名为《地图里的兴亡》的书。特地去看了,上下两本,是新近上市的书呢。主要讲的是秦朝从一个部落到一个帝国的兴衰。
130万字,五百多幅地图,真的被震撼到了,的确是打破了读史无图的遗憾。秦国,从襄公被封为诸侯以后,经历二十几代人的苦心经营,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对山东六国而言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天下统一也已成大势所趋。及至秦孝公,“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城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秦始皇时,则顺时乘趋,奋发努力,“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镇四海。”终于兼并六国。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其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对其后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创作上看,历史与地理的结合本身就立体了,但是加上这些精美的地图,整个中国春秋战国史立即直观起来,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全面,地形图,展现山川河流地貌;路线图,复盘真实历史事件;形势图,解说兵戈铁马烽烟;疆域图,呈现合纵连横进程。
继续再了解作者,得知此书历经十年的心血之作,也难怪会如此完美,书中内容并无照本宣科翻译史书面已,而是以历史为经地图为纬,制作地形图还原当时历史大势,客观的思维新颖解构了春秋战国史,看秦始皇时代,秦国如何灭楚国,这便是一本极为难得的好书!
《地图里的兴亡:秦,从部落到帝国(下)》读后感(九):价值观值得肯定
这个作者的价值观值得肯定,他不已成败论英雄,而是更看重历史的发展过程,强大的失败者在他眼中,同样值得尊敬。
长平之战,赵括突围战死,作者没有像正统历史那样拼死贬低赵括,而是带着一丝敬意,他的原文是这样说的:赵括以身殉国 ,燕赵慷慨悲歌之士,又多了一个。
荆轲刺秦王,荆轲失败了,作者同样没有贬低荆轲,他对荆轲的评价与秦始皇一样高,原文如下:
荆轲刺秦,这是一场两个伟岸男人之间的对决,没有失败者。对于荆轲,我们无需用太多的言语去奉承,一句足矣:“纵死侠 骨香,不惭世上英”。对于始皇,我们理应佩服,大难不死,天下终归是他的,天意不可违。
历史,应该有多重面目,看历史人物,应该更包容。正统的历史观雄霸课本、广播、电视乃至网络。以强者尊,以胜者王,单 调的面孔,虚弱的自夸,真可谓简单粗暴。
作者的价值观,可以说是无限的包容,这可能与他华裔的身份有关,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包容着世界上无数个种族,只要有能 力,不论成败,都会得到尊重。
《地图里的兴亡:秦,从部落到帝国(下)》读后感(十):地图精美,故事精彩
三家分晋,晋静公被赵、魏、韩三家逼死的时候,下过一个诅咒:“余之后人,皆不得良死。”意思是,你们三家的后人,都不会正常死亡。这是晋国最后一个国君,下的一个孤独的诅咒。
200多年后,赵魏韩最后一位国君,纷纷应验这个诅咒。
首先是韩王安,他被流放到南郡的一座荒山中,很快就被折磨而死,绝对的非正常死亡,诅咒应验了。韩王安临终前,也给灭亡韩国的秦始皇下了一个毒咒:“寡人亡于荒山,汝必不得亡于宫室!”意思很简单,我死在荒山,你也不可能在咸阳宫廷之内安乐死。
接着是赵王迁,他被流放到更远的上庸房陵,居所是山中的一间石屋。在得知其兄公子赵嘉统领最后一支赵军,在代郡抵抗失败后,少年赵王迁大病一场,不多日便去世,年方十五岁,也是非正常死亡,诅咒又应验了。赵王迁临死之前,边咳嗽边下了一个狠毒的诅咒:“赵政,汝以奸臣离间赵氏兄弟,他日赵人必诛杀尔等子孙。”意思是秦始皇先离间了李牧与赵王迁,后离间了赵嘉和赵王迁,导致赵氏分崩离析而灭亡,今后赵氏必然诛杀秦始皇的子孙后代。
再接着是魏王假,由于魏国最后拼死抵抗,导致秦军伤亡不小,秦军大将王贲将魏王假押上囚车,并在前往咸阳的途中将其击杀,又一个非正常死亡,诅咒再次应验。魏王假临死挣扎着对始皇下了一个狠毒的诅咒:“寡人死后竟尸臭于车,秦政小儿,天必谴之,必步寡人后尘,寡人在天以待。”意思是,我没想到死后不能立即埋到庙堂之中,我的尸身会在路途中发臭,秦政小儿,老天会惩罚你的,你的结局将跟我一样,我在天上等着你。
三晋覆灭,诅咒纷纷应验。荆轲刺秦王,秦始皇大怒,派兵灭亡燕国。当燕国太子丹被秦军所杀时,悲伤的燕王喜立下一个重重的毒誓:“秦政,汝将断子绝孙!”几年后秦军进入辽东后,燕王喜也坐进了囚车,从辽东襄平到咸阳,相当于今天从沈阳到西安,走高速公路大概2000公里,吉尼斯世界纪录若是有一个“乘囚车距离最远的国君”,肯定非燕王喜莫属。可怜燕王喜,七十几岁的老头子,面容憔悴地坐在囚车中,一路颠簸,风餐露宿,苦不堪言。疲惫不堪的燕王喜,还忍不住重复着那句孤独的咒语:“秦政小儿,汝必死于途”。意思是秦始皇必然死在路途中,而非宫室里。
当王翦的大军南下攻破楚都寿春,楚国这个泱泱大国,也随之灭亡。但是楚国很大,还有很多地方仍然在奋勇抵抗。王翦押着楚王负刍,在楚国各地巡游,在楚国各郡县城池前示众。楚王负刍那几个月,一下子苍老了几十岁,每一次羞辱都令他心如刀绞,真比杀了他还难受。楚王负刍郁郁而终前,给秦始皇下的毒咒最为简短,也最有力量:“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齐国在战国最后几十年兵不出国,齐军也不像其他几国一样拼死抵抗秦国,齐王建最后是看大势已去而投降的。秦始皇并没有兑现给齐王建一个城邑生活的诺言,而是将其流放到太行山共城附近的野外,茅屋数间供其居住。齐王建年龄很大,却只有一个刚出生的晚子,夜晚听到幼儿由于饥饿而啼哭,齐王建凄然泪下。饥寒交迫,重病发作,齐王建弥留之际仰天对始皇道:“寡人无罪而获死,汝亦将无病而暴毙,寡人在那边等你,不出十载。”意思是秦始皇没有兑现诺言,自己无罪而死,不出十年秦始皇肯定也会无病而暴毙。
到这里,战国七雄当中的六雄,都为秦始皇下了狠毒的诅咒,燕王喜甚至下了两个诅咒,这七个诅咒到底兑现了没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