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三体2》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5-31 20:2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三体2》读后感10篇

  《三体2》是一本由刘慈欣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47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三体2》读后感(一):这是一本超越科幻的书

  看完后震撼了我,这不是一本简单的科幻书,它超越了科幻。因为它涉及的层次太多,不是简单的科幻书,小到基层里的百姓,大到宇宙社会学。十分佩服作者刘慈欣能写出如此惊人而且超越常人想象力 的书。

  情节里每一次反转都震撼了我,当每一次破壁者的出现都让人窒息;当太空舰队被三体击破的毫无反击之力时,震撼了我,手里发抖;当幸存下来的太空舰队实行一部分人活着一部分死去时,又震撼了我,为了能留下来的人类文明,他们这么做了,如此黑暗的事,在黑暗的宇宙显得那么平常不过了;当面壁者罗辑说出了黑暗森林法则时,又再一次震撼了我,宇宙就是黑暗森林,不得不佩服作者超乎常人的思维,原以为结局是个悲剧,但面壁者罗辑,打破了当时地球最大的危机

  虽然此书有些专业性的描述让我这文科生看得有点吃力,但不影响对此书的理解。当看到宇宙社会学和黑暗森林法则时,都快窒息了。

  作者把人性宗教信仰伦理、社会学等多方面写了这本科幻书,第一次看中国的科幻书,作者写让人佩服到五体投地啊!

  《三体2》读后感(二):黑暗森林背后隐藏的女巫——叶文洁

  最近重温了三体第一部又读完了第二部,对叶文洁这个艺术形象喜欢不行

  记得刘慈欣说过,叶文洁不是本书的主人公,而是一种贯穿始终灵魂,不知道她在第三部中有没有出现,她在第一部中是作为地球三体危机的直接引发者,但代表的却是许许多多对人性、对人类社会制度感到失望的降临派。读第二部黑暗森林的时候,叶文洁真的有一种隐藏在背后,面带微笑地俯看众生,聆听地球和太空上所发生的一切的感觉。每当读到一些极具震撼效果场面时,我会想到叶文洁,她会怎么想呢,她会做出什么表情呢?

  大低谷,人类像文革时期一样被迫害,面壁者不是由于自身能力,而是由于地球上人类群体的人性劣根使面壁计划接连失败时,叶文洁她裹着军大衣,像一次一次被人类所背叛时的那样冷笑道,一百多年过去了,人类还是没变嘛。罗辑在小说结尾处利用宇宙社会学成功暂时逼退三体人时,叶文洁又呈现出一种学者姿态,露出对后辈满意的笑容,而巨大的悬浮于天际之间的引力波天线总是让我联想到第一部里红岸的雷达。

  金庸的射雕三部曲中,前两部分别以正派反派后代主角,第三部围绕正派流传给后世的两把利器展开,利器互相碰击之时,刀剑俱损,绝世武功秘籍就会脱落而出,成为重新划分武林,各大门派必争之物。

  黑暗森林中叶文洁的作用也是类似,她给了钦点的“弟子”罗辑”两把未经打磨的利器——宇宙社会学,以及猜疑链和技术爆炸这两个参悟神兵的提示。于是一个普通青年一跃成为拥有世界最高权力的面壁者,不断受到反派boss的追杀。终于,在各方“门派”以及亲友的帮助下,两把利器在脑海中不断撞击,最后终于摩擦出巨大的火花,人类社会最基础也是最前沿的宇宙社会学掉落而出,boss被击退,这种碰撞不像是武侠小说中简单的物理碰撞,而且作者笔下严格缜密容不得一丝错缝的逻辑推理。甚至,如果是智者在读这本书,也许一开头就可以知道这本秘籍的内容,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最后翻牌的过程简直不要太爽。

  如果说每一部小说都有一个最闪耀夺目的人物形象,那绝对是叶文洁!(当然其他人物也都超级有魅力

  作为前两部小说中不是主人公而是灵魂与精神的叶文洁,她真的很吸引我。原因可能是她身上有太多种不可能存在在同一个身体上的身份,这是很吸引人的。

  叶文洁出现的文字相对较少,但都带着一种震撼的悲剧美感。她在文革时期目睹作为天文物理学前沿学者的亲生父亲母亲疯狂揭发、被红卫兵批斗而死。上山下乡时以为这个世界不断地在变好,却一次又一次遭遇背叛,背叛她的人总是她以为最亲近的人,她的母亲、她的妹妹、她曾觉得有着共同志向的白沐霖、红岸中心的雷工程师,每当我觉得她这么惨不会再更惨了吧的时候,她总会又受到一些打击

  她是传承了最前沿天文物理学知识对待后辈慈祥可亲循循善诱老师;她是杀人不见血、干净利落割掉绳索害死丈夫杀手;她是地球三体组织中威望最高、作为教派中圣女这样作用而存在、平衡拯救派和降临派的大家称之为统帅的人;她是对人类失望至极、将毁灭全人类信息发向宇宙黑暗森林的人类背叛者,像一个饥不择食的人终于等到食物。(这是我认为她最酷的一个地方

  最冷漠不过“知己”,最“亲近”不过路人,用在叶文洁身上多合适

  可她偏偏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女魔头,这是很难得的。也许是她明白人性的劣根是真的无法通过任何事情解决,也许是她了解到和冰冷的三体人相比,人类是少有的,有“爱”的文明,她开始悔过,开始帮助反三体组织人员,并不知在什么时候领悟出了宇宙社会学——一瓶贯穿故事始末并终结整个故事的药水

  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附上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

  太阳完全升出了天边连绵的山脊,红岸天线定位器的十字丝的中心对在它的上缘,发射系统已处于就绪状态。发射按钮呈长方形,很像电脑键盘上的空格键,但是红色的。这时,叶文洁的手指悬在它上面两厘米处。

  人类文明的命运,就系于这纤细的两指之上,毫不犹豫地,叶文洁按下了发射键。

  正在飞向太阳的信息是:

  到这里来吧,我将帮助你们获得这个世界,我的文明已无力解决自己问题,需要你们的力量来介入。

  《三体2》读后感(三):应该是一部对生命性的哲学探究

  【三体2】

  太棒了!!!比第一部更为精彩

  将人类历史和文明的发展以及演变放大到宇宙的大环境下对生命的拷问。这就是黑暗丛林相撕的过程,与其是说是集天文学、物理学、军事学以及信息技术科学等等为一体的科幻小说,更是一部关于人性的或者说生命性的哲学探究啊!

  相撕中,生存下来就是第一性原理,而物质是守恒的就是第二性基石。如何面对末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残酷竞争就是一个更古不变的命题

  对面壁者的设计让一个看起来像是普通人作为最后人类文明的救世主还是表达了作者想传导的基督普世价值:因为爱。因为自己追求的小爱,因为自己被指引并最终明白的的宇宙社会学基石,即使猜疑链仍然是存在的,但选择了文明共存的大爱才是都能活下去的出路

  《三体2》读后感(四):读后感

  有两个地方最吸引,一个是关于文学创作的那一段,以及往后关于“爱人”这个话题,另一个则是黑暗森林法则,喜欢这种原则的基石很简单,但却可以推演出宏大途径理论

  文学创作:文学塑造有深度的问题,即是不单单是创造人物,而是跟着角色一起成长,最后她拥有了某种程度的自主性,大体任何一种创作活动的深层状态都是这样吧,作者只是一名介入者,他去感受材料,感受人物,询问她究竟想成为什么,尊重她的看法,有一点像康问砖想成为什么的感觉,当然也有赖特询问环境的已存在之物,再挥洒他的才情创作。

  爱人的那一段很认同理想中的她与实际的她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存在,理想中的她只存在在自己的心中,有时她会有实际模板,有时候没有,只存在我们的脑海之中,人物可能是虚拟的,而感情却是真切的。

  不是的,大部分人的爱情对象也只是存在于自己的想象之中。他们所爱的并不是现实中的她(他),而只是想象中的她(他),现实中的她(他)只是他们创造梦中情人的一个模板,他们迟早会发现梦中情人与模板之间的差异,如果适应这种差异他们就会走到一起,无法适应就分开,就这么简单。你与大多数人的区别在于:你不需要模板

  黑暗深林法则的推导:

  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以你最后的成果就是纯理论的,就像欧氏几何一样,先设定几条简单的不证自明的公理,再在这些公理的基础上推导出整个理论体系

  猜疑链和技术爆炸。

  如同安兰德的源泉与阿特拉斯耸耸肩,生存是人类的原初要义,以此为刀,可以切入社会的方方面面,以此实现批判,同样对于不同的社会来说,文化就是最初的原则基石,经此发展会成为更加庞大的社会文化途径。人类学家都切进中间状态,其实未溯源到最根本的基石。

  希望自己也能有自己的理论基石,以此发展为顺畅的价值体系。

  《三体2》读后感(五):宇宙间莫大的悲凉

  一开始,《三体》就打破了我对科幻小说现代化、高大上印象,它竟始于一个中国历史上切实存在的黑暗迷茫年代,贯穿历史,现代与未来,超越时空大气。从文革到我们所处的现代,再到几个世纪之后的人类社会,刘慈欣并没有止于此,他构思的三体是一个未来的未来,虽然在书中,人类永远也达不到那个未来。相较之下,有人指出的他那不怎么文学的文笔,我个人倒不怎么在意,有文笔又兼学术,这要求有点高了。

  书中他做了两个明显思考:一、科学技术能否被跨越式地探索,老刘的回答是否,当前沿物理被智子锁死,再多的技术突破也不过是几根脆弱棍子支起的空中楼阁,没有基础理论作为基石迟早会坍塌。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有同样的感受——丁仪在踏上死亡触碰时笑容凄惨地说:“孩子们啊,我这两个世纪前的人了,现在居然还能在大学里教物理。”这是真是一句让人心颤的话。二、更高的技术是否一定匹配更高的文明和道德水准,老刘的回答也是否,后文他甚至做了更极端剧情设定:“黑暗是生命和文明之母” , 新的、能够在宇宙中长期存活下去的人类(星舰地球)是在彻底抛弃了人性之后诞生的,这时人类也走上了三体世界成长的过程。然而他又并没有完全否定人性与爱,而是把它们放在了更高更远的地方:罗辑与三体谈判时说“其实,只要换个思考方式,我们都能活下来”,都怀善意,在这两个星球间摆脱猜疑链。这个观点,作者在后文也明确的指出了:“也许爱的萌芽在宇宙的其他地方也存在,我们应该鼓励她的萌发和成长。”

  我猜测科幻即是建立在科学的框架同时又对一些科学尚不确定的事做出了确定的回答,至少《三体》是这样,技术细节我不懂,但这些大方向上找不出什么硬伤,有些事情本身还不确定嘛。

  书中描述人类第一次接触水滴”的时候,写到“螳螂号的超长机械臂在五十米的距离上也伸伸停停 ” “机械臂的钢爪抓着水滴,如同一只古猿的毛手……”,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电影《2001:太空漫游》开头那一幕:一群猿猴带着卑微的、小心翼翼的怯弱去碰触那神秘的黑石碑,后文证实作者也确实看过并借鉴了《2001》,但刘慈欣在表达的时候确实不如2001的艺术与含蓄,而是浅显直白地说出来了(这倒帮助我加深了对2001的理解),总之看到这些文字时我心里涌出一丝酸楚,人类自以为厉害的技术也不过像古人发明了能射击更远距离的箭,而三体好比一个已进入了热兵器时代的文明。

  这之后我又查了二向箔的概念(罗辑最后在二向箔的打击下被二维化)具体原理我理解不了,但二向箔的概念使有人猜测我们的宇宙不过是更高维的世界在战争后遗留下来的废墟,不管这种猜测真实与否,作者向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在这茫茫的宇宙之中,一定有比三体更高的文明,也一定有比三体更高的文明更高的文明……我似乎能体会为《三体3》写序那位教授的话:“我还记得看完《三体》的那个秋夜,我走出家门,在小区里盘桓。铅灰色的上海夜空几乎看不到几颗星星,但是我的心中却仿佛有无限的星光在涌动。” 他看到了一个世界,一个由科技带来的广阔无边的世界,也看到了在这个世界中人类有多渺小,这种差距就像地球比上整个宇宙,璀璨的星海陌生了,也更加异乎寻常美丽,这是一种惊叹与畏惧与超然并存的情感,一种宏大的宇宙意识

  看的过程中,我也学到其他更实在东西,比如查阅解了一些概念,3K背景辐射,量子舰队,全息等。还获得一种历史观,罗辑等一批冬眠者在几个世纪后保持者后代们少有的镇静并引领后人,而罗辑又是在更早的前辈叶文洁的指引下得到启发。历史的存在不只为了时间延续,也为文明的发展提供力量和借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早在千百年前的唐太宗就发出了如此真言,可见历史是个好东西,要尊重它。

  作为一个句子迷,最后记录一句《三体2》中最经典的话吧,“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生命,不管是天使还是魔鬼,不管是……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

  不敢妄称三体粉,只偶然一窥科幻的世界。

  《三体2》读后感(六):这是一部互联网时代,创新变革的指导手册

  雷军强烈推荐的书籍,去年老宋送的书,没觉得很好,如今是看了又看。收获非常大。

  1、技术的最终受益者将是小国家,大国拥有人口和资源优势将不在重要,技术对于小国而言是一个可能撬动地球的杆杆。

  2、一知道在哪,世界就变小了。

  3、你做为一名学者不合格。你从事研究,既不是出于探索的欲望,也不是出于责任心和使命感,只是把它当做谋生的职业而已。

  4、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

  5、

  地球法则:人文原则,文明延续

  宇宙文明公理:法则

  A、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C、猜疑链

  D、技术爆炸

  6、要想逃避现实,最好的方式就是深深介入现实中。

  7、黑暗森林法则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与林间,轻轻拨开当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

  被发现,即被毁灭。

  【这是宇宙社会 初期的现状,当资源区域科技垄断到一定程度,此法则将弱化。】

  感悟:

  线下 止泊茶社 俱乐部基地

  线上 喝茶去网 hechaqu.com

  逐步发展,2年后可能合并。看市场发展情况。

  苏宁易购,苏宁电器。最后线上线下统一为 苏宁易购。

  传统企业 二维空间 地面部队。

  互联网企业 三维空间 地面和空军。【黑暗森林、降维攻击】

  《三体2》读后感(七):你的言语从来都是你的伪装

  《三体2》--又名《黑暗森林》,讲述的是当人类已经发现有外星三体文明正向地球侵入而来后,地球人的众生百态。在与三体的接触中,人类终于意识到,整个宇宙就是一片黑暗森林,在这个森林里,充满着无数的猎人,他们各自为了生存空间的资源在猎杀着其他有生命的星球....

  本书中,印象较深刻的一个人物是做政治工作的军人:章北海。这个似乎谁都看不到他内心真实想法的军人,在人类已知三体将要入侵,而面对无论从哪个层面分析,人类的科技发展都不可能超越三体外星人的情况下,却一直以人类必胜的态度,踏实、严肃、且有激情的在工作,而身边的同事,都被他必胜信念的言语感染之余,也都疑惑着,他的这种必胜信念是从何而来呢?

  人总想着要看穿一个人,然后用这种看穿来给自己以安全感,但往往却忘了要如何看穿自己。章北海的上级还有他的搭档们,都曾试图去分析了解他的必胜信念的原因以及他内心真实的想法,而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失败了。当人类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并建立起了强大的科学体系,建立起了足以傲视人类前几代人的科技太空战舰后,章北海那一代坚强且忠诚的军人在冬眠中苏醒。苏醒后的章北海积极参与了解操作太空战舰,在大家都在为了备战而紧锣密鼓的时候,他违令开着一艘太空战舰,远远的逃离了地球。

  在看书的时候,我也一直弄不明白,章北海的那种必胜信念从何而来,但他那种必胜信念所散发的强势、热烈而又意气风发的不知其所谓的勇敢,给人的感受,就像是一个拿着把破刀直直的冲向前面黑压压的敌人的无敌勇者。但当他出乎意料的开着太空战舰逃离地球时,我才突然明白,人有时候的勇敢,只是看起来勇敢而已。作为人,难得的是本来很懦弱,却需要表现得很勇敢的样子。

  在章北海开着太空战舰逃离地球后不到2小时,三体文明仅用了一滴水,就将人类所有摆在太空以防御三体文明的太空战舰,全部消灭干净。于是剧情由此反转:章北海用他内心中人类决然会失败的信念,带走了可能生存下去的地球人类的种子。或者,作者是想通过这个人物表达: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勇敢,也包涵了能正视自己的无能为力,但就算无能为力,也要留下点什么吧?

  其实,《三体2》的主人公叫罗辑,一位天体社会科学家。是三体文明唯一忌惮而想要杀掉的地球人。他也是地球联合国决定的面壁者计划中,四位面壁者之一。所谓的面壁计划,就是在面壁战略计划中,面壁者所表现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假象,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伪装、误导和欺骗,面壁者所要误导的是包括敌方和己方在内的整个世界。这个面壁计划的真正可怕之处在于,面壁者所说或者所做的事情,在外界看来,都是合乎常理,但不可信的。就像罗辑在大声向全世界宣布,他拒绝面壁者的身份和使命后,罗辑问站在身边的联合国官员坎特说:那你还在这里干什么?“我负责您的日常联络”....这就是面壁者计划最有意思也最灭人性的地方,因为它让大家都相信,你的所有言语,都是你的伪装。

  本书三体外星文明,被作者设计得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他们的思维是透明的,没有所谓的想和说之分。也就是不管你想什么,都直接透明的展现出来,而不能隐藏。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你本想说“是的,我很喜欢”脱口而出的是“我才不喜欢呢,这家伙可讨厌了”等等类似的话;但在三体文明中,他们的本想,就是他们说的话,不会被隐藏掉真实情感。

  从一个有趣的故事去看,本书值得推荐。

  《三体2》读后感(八):三体中那些闪亮的配角们

  三体浅度解读,仅供读者参考,非战斗人员请自觉撤离。 大刘的三体一共写了三部,主角一共有三个,分别是叶文洁,罗辑,和程心,除此之外,有一些也格外的出彩,这篇文章来帮你数一数三体2黑暗森林中出现的那些亮眼的配角。 首先是北海男神,章北海,一名军人,海军将军的儿子,因祖父辈那里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有着无比深刻的失败主义思想,却被他掩饰的滴水不漏,失败休息和探望主义是密不可分的,在上级面前,表现出来了坚定的胜利主义(战争的胜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战斗人员的信念,这是我军几十年的传统,类似于狭路相逢勇者胜),因此被选为未来政工特派队(他的建议),通过冬眠奔向未来,以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失败主义思潮,由于失败主义(人类只有通过逃亡,才能保存火种,因为基础物理学被锁死,他们认为就算人类社会拼劲权力也不能战胜三体闻名)的影响,坚持使用核辐射驱动方式研究太空飞船,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利用铁陨石子弹冷静制造陨石雨射杀老牌航天权威)。 常伟思将军特别不理解章北海的胜利主义思想从何处而来,常伟思毕其一生也没有看透此人,只是只写给未来的将领一封比较隐晦的信提醒注意章北海的思想。章北海的失败主义来源于父亲,他的父亲知道战争的残酷,在现代战争甚至未来战争中,光凭勇气是战胜不了敌人的。 从冬眠醒来的章北海被任命为自然选择号的执行舰长(对原先舰长的应为进行监视),末日之战前夕,挟持自然选择号逃亡宇宙(此时的人类自以为有着数倍于三体人的力量,对待三体文明应该藐视),末日之战失败后,被参加追击的几艘飞船尊为英雄,可是流亡太空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能源问题(凭借本船的资源无论如何也过不到下个星系补出燃料,这是生存死局,必须掠夺其他飞船的资源),在章北海试图按下武器按钮的前几秒,自然选择号受到攻击,全军覆没,这位父亲,来自公元世纪的人,只是因为人性中的善良就犹豫了几秒钟。没事,都一样的。这是章北海面向东方说的最后一句话,他的使命完成了,人类进入逃亡后保留了一丝火种。 史强,一个痞里痞气的警察,救了数次罗辑的命,他是负责的人,踏实的人,为此也没有偏袒自己的儿子(史晓明曾利用逃亡梨花参与诈骗),他的做事原则是即使不相信,也要尽力去做,要对他能负责的东西负责,黑暗森林威慑建立后,和同样使用冬眠进入未来的儿子生活在一起,善终。 张援朝,一个北京小老百姓,因为相信逃亡计划被骗过一笔巨款,关心着地球命运,关键是自己的后代会怎样,最后善终。这之间有一段关于逃亡主义的描写,谁走谁留,逃亡主义对有些人注定是不公平的,谁是精英,谁是无关紧要者,如果逃亡的都是一些无用的富二代,拆二代,这些人对于未来有什么用,在生存权面前,必须一律平等,这是人类现代社会赖以存在的根本问题,在不确定宇宙光速飞船可以制造出什么的时候,韦德没有错,程心也没错,程心只是有着人类最善良的一面,张老头没活到大低谷便善终了(八十多岁)。 ETO(地球三体组织),叶文洁是第一部中这股力量的最高统帅,却不是组织者,她连这股力量怎么壮大的都不知道,正是因为叶文洁发出的到这里来,暴露了地球的坐标,进入了延续了几个世纪的备战与恐慌,她之所以如此,是对于人性的绝望。 地球三体组织中分为三个派别,拯救派,顾名思义,利用三体的高技术拯救人类目前正在进行的各种愚蠢行为给地球带来的创伤,幸存派,在战争结束,三体占领地球后后得以幸存下来的那一部分人类,降临派,原本是最纯正的派别,领导者伊文斯,对人类绝望(伊文斯是一个环保主义的大富豪),由于伊文斯发现了三体人的思维是透明的,导致三体人的恐惧,智子并没有预先通知他古筝计划,导致自己被切成了三段。第二部中残留的地球三体组织组成了针对面壁人的破壁人,包括希恩斯的妻子山珊惠子(完成使命后切腹而亡),ETO被三体剿灭(时间在罗辑苏醒前100年左右)。 这就是我整理的一部分关于三体的读书笔记了,认识的不全面,请各位谅解。

  《三体2》读后感(九):气势磅礴与孤胆英雄

  书的很多地方写得显得有些刻意,比如书开头的写法,一个小蚂蚁。显得有些刻意,同时语言也有些略微尴尬。但也不是说不明白作者的用意:其实是个比喻,小蚂蚁一个处在低纬度(二维)的生物,是怎样狭隘地感受一个高纬度(三维)的简单物体的吃力。这从侧面反映出人类这个三维生命体对于更高维度更发达的三体人的渺小。

  再比如庄颜的出现。对于庄颜大篇幅的铺垫与描写是要衬托出最后罗辑是出于对于个人情真意切的爱而不是高大上的冠冕堂皇的拯救人类么?看着的确很难受。

  再有就是对于人物的刻画了,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不突出,这也就反衬出了史强受读者喜爱的原因了:显然他是为数不多的性格鲜明的人物之一。

  但是整体来讲,文章里展现的想象力简直吊炸天。书的高潮部分憋出的一部分看的简直舒畅。

  《三体2》读后感(十):星空里的哲学

  大刘所描述的黑暗森林法则给我的震撼让我在这个深夜里久久不能入眠。本书真正的成就在于他背后所蕴含的哲学含义,人类文明处于婴儿阶段,所以人类执着于道德,谁存活谁灭亡的这个问题是从三体危机出现伊始就所有人类在讨论的问题,逃亡主义之所以被人不接受的理由也是因为,到底由谁执行这个任务,逃亡的选择对象是谁,这个问题对人类而言是解决不了的。道德在黑暗森林法则中是不存在的,而人类这个婴儿文明,却一直在执着于道德问题,不像三体人,为了生存已经开始无视个体生命的平等以及尊严,脱水或是死亡,是任何人都可能随时面对的,所以他们不会执着于个体的性命,而是更多的执着于整个三体文明的延续。人类的善良与自私,道德与背德一直在本书中纠缠争斗,逃亡主义是正确的,但是因为这些人类自私的想法,他们错过了太多机会。在和平时期,我们赞扬人人平等的民主思想,倡导个体自由化发展,在战争年代,这却成了我们的罪,黑暗森林对这方面的论述实在精辟至极,大刘像是将自己抽离自己人类的驱壳,站在宇宙的上空,冷静客观的描述这人类的兴衰史以及人类的性格弱点,但是他又又留给我们最后一丝希望,我们的爱,是我们进化几百万年以来最大的收获,爱是人类永远的主题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三体2》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