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给所有的失去一个温暖的结局》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5-07 20:5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给所有的失去一个温暖的结局》的读后感10篇

  《给所有的失去一个温暖结局》是一本由苏先生著作,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给所有的失去一个温暖的结局》读后感(一):往事只能回味

  当爱无能打败了生活的每一分冲动。读《给所有的过去一个温暖的结局》仿佛一场春雨,尘灰埋没的心禁不住砰然一跳。

  都说岁月静好,可是一万个静好,又怎能抵得上初恋脸上那一抹明媚的笑。

  每个人都会有故事,拾起来串做一串,是一场发酵般的修行,一页一页合订起来,文字就变成了酒,每一口都是一个滋味,每一段都能看见过往身影,虽然免不了描抹一番,可自己终究还是那个自己,回4首往事对话过去的影子,难免懊悔、欣慰孤独自卑惭愧还有和着眼泪与过往干杯时的心累。

  匆匆忙忙间,时光像每天脚下的各种轮子,滚啊滚着,站在忙碌麻木车厢站台风浪里,很难静下来读过去望未来。苏先生说给所有的过去一个温暖的结局,暂且搭着他的文字,给自己藏在角落遗忘的过去一道光,总结一下或是温暖或是苍茫的结局。

  心里不断的绕着那首老歌“时光已逝永不会~往事只能回味”敬自己一杯时光酿的酒,温暖过往,醉倒今宵!

  《给所有的失去一个温暖的结局》读后感(二):一个人的西部往事

  苏先生,是我的朋友

  我在想,他如果成不了作家,他可能会是某个在蓝翔技校学开挖土机骑小摩托撩妹的5线小县青年

  就像,我如果不死皮赖脸苦学20年混迹帝都,可能是发廊小妹麻将馆中年妇女到用凤凰传奇节奏广场舞大妈

  1.每个异乡人都有一个回不去的“故乡

  是的。每个异乡人,都有一个回不去的地方,那个地方,我们管它叫“故乡”。

  于苏先生,是苏庄,甘肃某个小县城。于我,是三角塘,湖南西南部某个小郊区。

  所以,看苏先生笔下苏庄的故事,我很容易有代入感。那些人和那些事,是记忆深处的,由于时间太过久远,这些人事早已成了幽灵般的存在,你完全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浮出水面

  所以,我看苏先生的这些天才般的故事,会感觉过瘾。在过往层面,他仿佛投了一颗颗石头,搅起了一阵阵涟漪

  无疑,“触碰”过往的方式,有很多种,但苏先生找到了最适合他的一种。

  既私密又具普遍性。

  既现实又魔幻。

  既湿漉又干燥

  你看,小镇青年的文艺梦,多半是春梦。

  生猛且鲜活

  但苏先生是懂克制的,或者说是懒散更准确,又或者说是性冷淡更准确。

  所以,你看,每一个叫“苏庄”的遍地都是故事的地方,都有一个叫“苏先生”的异类。他们通常早先“判逃”出来,在若干年后,又以某种方式“回归”——通常是文艺的方式。

  2.狡猾纯朴

  苏先生的文笔,有种特别味道,带有某种“狡猾的纯朴”,且这种纯朴是从土里冒出来的,既浑然天成根深蒂固。而倘若只有“纯朴”,会多么乏味且无趣,会失了多少颜色,因而所幸又多了点“狡猾”,那是种叙事上的策略也是天生的文字质感

  3.苏庄的“清明上河图”

  苏先生的描述特别精准,他笔下的人物,常常是一两笔,便勾勒出全貌。但倘若你还想细看,他却又一溜烟跑了,并不沉溺于给你过多的描述。留下空间,你自己填补去,他可不管。这种写法,在绘画上,我们管它叫“留白”,在文学上,我们叫“省略”。

  更多时候,他只是(由着性子),从(苏庄的)一个人物跳到另一人物,看似毫无联系,却又天然的在冥冥中被某种“神秘”牵连、勾串。

  我爹、我娘、二哥、多银、马盼盼、石景、秀枝、老何……从他的第一本小说集《没有街道城市开始,苏先生就已经娴熟到可以随意把苏庄“库存”的人物一个个“抽”出来,像翻牌子一样

  又好似是,他只是起了个名字,然后他的笔就自行在纸上行走,他的人物就自己生动起来。

  所以,你看,苏先生最好的文字是关于苏庄的。那里有他的根,自然生长

  苏先生不仅要为苏庄的人事画肖像,还要为苏庄编撰“词典”。

  书的后半部,穿插了一些,离开苏庄的苏先生,遇到的故事、听来的故事,有现实样本,也有苏庄故事延续,但终究是差了些意思

  那些爱情故事,成了一张张散落人间碎片,苏庄青年苏先生随手拾起,用苏庄青年的方式,讲给你们听。

  我们“异乡人”,注定“失去”,但在这宿命般的“失去”中,倘能有人给我们安慰……

  我收下这剂“安慰”。

  《给所有的失去一个温暖的结局》读后感(三):冷静中收敛,温柔绽放——苏式怀旧中的往事和记忆

  因缘巧合,在豆瓣的数位大神中,我只知晓苏先生。自然而然地,苏先生的小说于我而言,便成了那么一丝带有特殊意味的存在。苏先生说:这回我写的是往事和回忆。我抿抿嘴,一笑置之。一定程度上来说,所有小说都是回忆,所有故事都是往事。没有脑海中或远或近的过去的图影,就没有笔下一行行自带生动情节的文字。每个人的一生,都于有意无意间纠缠于往事的雾霭中,寻找清朗的出口。

  如果非要给《给所有的失去一个温暖的结局》打上一个标签,那么我说它是一本怀旧至上的故事集。怀旧的标题,怀旧的故事,怀旧的情节,怀旧的地点,怀旧的人物,怀旧的笔触,怀旧的表达,怀旧的情感,怀旧的叹息,连天空风儿和地上的野花也带上了怀旧的滤镜,浸黄了纸张的颜色。同样是书写往事和回忆,莫言诉说往往惊天地泣鬼神,个人与历史时代风雨摸爬滚打血泪不止;余华的叙述残忍直白,让我们对往事产生冷飕飕的恐惧和无来由的敬畏;王安忆的描绘则凄婉动人,有着绵延不绝的哀伤和痛彻心扉的怨悔。而苏先生的怀旧,到底是哪一种呢?

  苏先生的笔下,洛城、集镇、苏庄承载了遥远童年往事和家族记忆,北京是各类情愫发生地和集散地。至于那些散落在各个故事中的杨庄、黑瓦梁、花溪镇,河湾、荆棘林等,它们共同见证了这场怀旧盛宴中如繁华般盛开的喜怒哀乐和爱恨纠缠。这些故事在诉说着爱情,也在编织着命运;在彰显着个性,也在缅怀着平凡。苏先生的怀旧,首先是冷静的怀旧。这种冷静是有意的,充满克制的。一桩桩似是而非的往事如沉睡了一个又一个冬季的泥土被苏先生的扒犁翻新,带着久远的陈年气息,又加入了作者想象汗水。面对肥沃的故事之土,作者刻意掩埋自己或喜悦或伤怀的情绪,用平铺直叙语言、冷静克制的语调讲诉了一个个耐人回味的故事。这些故事中有男有女,有长辈少年有情人有对头,有杀戮有仗义,有命运的捉弄也有天使的回头。然而,所有这些在作者的笔下都带着些波澜不惊的况味,仿佛故事中的人们早已胸有成竹,对世事、对未来、对自己、对他人都已有了透彻领悟,只剩下坐看云卷云舒了。小说的第一集是彻头彻尾的男人戏,杀人犯石景、村王多银、二哥、父亲失眠男石小兵、开小卖铺的大海、被淹没的吴明七位身份迥异的主人公在作者冷静的笔触下展开着自己的别样人生。他们的际遇不可谓不曲折,他们的故事不可谓不带有传奇色彩:石景患有羊癫疯,独自一人住在坝上的洞里,却同时拥有了当地最美丽的两位女人;多银有孤苦的童年,大胆的爱情,大起大落的人生;二哥经历无数,被削掉半边脑袋大难不死;父亲少年随队外出讨生计,最后成为脸谱艺人;石小兵躲过车劫,从此一生只为一人;大海不只是小卖部的大海,更是监狱的大海,情人的大海,小鼻涕他爹的大海;吴明看似落寞,却有自己的鬼神故事和财富,还懂得忽悠男人的爱。在苏先生这里,他们更像是落魄英雄,命运没有给他们太多眷顾,可是他们活得依旧潇洒。他们没有给自己的人生太多铺垫,哗然一声随命运走向东,又哗然一声随命运奔向西,从不回头,从不呼喊,仿佛有着天生的孤傲果敢。故事中,所有的不安焦虑都有着落,与其众声喧哗,不如沉默前行,生活就是一直向前,向前。

  当往事和记忆如排山倒海般奔涌而来时,作者用克制的冷静把它们平息为涓涓细流,然后娓娓道来,却依然动听,在读者心中依然能掀起莫名的波澜。不过,这还不是作者怀旧的全部。苏先生的怀旧,其次也是温柔的怀旧。这种温柔是无意的,不加克制的。这种温柔是对往事的无限回味,也是对记忆的真心守护。在《给所有的失去一个温暖的结局》中,这种温柔的笔触无处不在,它让每个故事变得柔软,每个人物显得可爱,每处情节充满温情。小镇少女秀枝,外来的小春,葱姑娘,作者在描写这些女性的故事的时候,尤其小心翼翼,充满无限温柔和爱怜。命运对这些女性仿佛有些残忍:秀枝父母双亡,从小寄人篱下努力生活努力做人,却在被领养后性情大变,成为不良少女;纯洁大山女小春被带到城里,沦为土豪破处消灾的对象;葱姑娘从繁华的南京来到荒凉的洛城,痴痴等待的阿甲也只不过是一位浪子。可幸的是,作者用自己的温柔淡化了命运的残忍,给了她们诉说内心渴望和重塑自身的机会。于是乎,读者看到的秀枝不只是不良少女秀枝,她只是在反抗大人们对她人生的安排。最终她得以重返家园,留守在父母的土地上。小春虽无知愚昧,但有自尊良知,她的一举一动人心疼,就如同作者所描述的那样:“眼神像极了下过雨的银杏树叶清澈得你都不敢多看一眼”。葱姑娘记性极差,成绩落后,与洛城格格不入,但一切因为她的痴情专一便有了最美丽的理由;她善良隐忍,却也有抗争勇气。面对校长老何那厄运缠身的人生,作者更是用尽了全身力气去抚平老人身上的伤口,留给我们一个受人尊敬、值得爱戴的老校长形象。作者仿佛于心不忍,刻意隐藏丧妻、丧子、丢孙子这些足以让人崩溃的背景,只是静静诉说了老何和苏庄的故事,读来温暖却感伤。在”郭兰香复仇记“里,就连复仇这样的动机都包含温情和柔软。王维斯是郭兰香斗了一生的劲敌,却在郭兰香醉倒井边之时及时出手相救;郭兰香用尽一生来换取丈夫的回头,名曰复仇,实则念及旧情:”杨庄有他的根,要是在城市不舒坦,就回来,这里还有一个家,愿意要他“。当爱恨情仇散尽,唯有坦诚相见的温柔,才能诉尽心底最后一丝牵挂

  我想我们的问题已然有了答案。或许,在苏先生眼中,往事和记忆有时候重如泰山,压得人喘不过气。这个时候,作者需要克制住自己心中一吐为快欲望,才能冷静诉说重压下内心无处安放的过去和忆想。而往事和记忆有时候又轻如鸿毛,稍稍一用力,就会溜走,留下空白。这个时候,作者需要温柔相待,如同守护易碎的记忆残片,抹去那些伤人的棱角,留下记忆的内核和精华。于加以克制的冷静中收敛,于不加克制的温柔中绽放,我想,这是给所有失去、也是逝去,最温暖的结局。

  《给所有的失去一个温暖的结局》读后感(四):书中好文

  1.夜晚总是喜欢趴在每个寂寞人的心梁子上,让你饱受苦痛,其实我们都有一些内心的折磨,时不时就被自己揪出来和自己较量,过不去的心坎,放不下的人。

  2.心有牵绊,逃亡何处皆枉然。

  3.愧你的那些不堪,我用余生来偿债。

  借你的那些勇敢,我用苦难来抵还。

  4.厄运就像厨房抹布,沾着了油腥,再也没有拧干的机会。

  5.我们不知道我们将会把自己交给谁,也猜不到谁会把自己交给我们,岁月有时候像逆光的河,看上去波光潋滟美不胜收实际上却暗藏汹涌

  6.我们是不是犯了错后,用最大的能力补偿,哪怕舍弃所有。

  7.生活,你不能让我如此清贫,却处在这样一个富贵的城市。

  《给所有的失去一个温暖的结局》读后感(五):写一本书成全关于苏庄的记忆

  苏先生戏称自己是东二环马尔克斯,我听后莞尔,总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逗。

  我只读过马尔克斯的三本书,《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和《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大概是《百年孤独》太难读了,所以印象里最深刻的是那个一直等待政府养老金的上校。

  读完苏先生的新书《给所有的失去一个温暖的结局》后,我倒是又些明白了他的戏称。马尔克斯是他写作上努力的一个方向吧,那个擅长描写生活现象下情绪的作家,那些书中的梦境困境、死亡,以及让人深感孤独的分分秒秒,是他想要表达的内容

  我觉得苏先生是善于写日常生活的,他写很多琐事,一点不壮阔、不跌宕起伏,很多故事写出来就像是村东头王二麻子昨天跟村西头李瘸子的吐槽。每一个故事篇幅不长,人物不多,只是苏先生笔下构建出来的苏庄里的他和她。

  在我阅读过程中,我觉得苏庄像一个真空的戏台。每一个人物都是自己故事里的主角,他们装扮好,按照次序,粉墨登场。但他们演的不是戏,是生活,是那些真实、深刻、荒谬的生活。

  这本书分为五集,第一集里印象最深的是《二哥往事》和《开小卖铺的大海》两篇,前者是一个人物漫长的人生经历,仿佛传记似的描写,人物是带着特征出现的,聪明,善赌,有一个好故事的底子。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我跟着二哥经历了生活的浮沉,他风光过,也由于自认为的艳遇翻过车。他为此少了半个脑袋,开始步入平凡且普通的生活。而这种生活正是严肃的源头。

  大海到底是不是坏人呢?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说是坏人吧。毕竟他的结局是锒铛入狱。可,我为什么会有隐隐的痛惜。我总觉得在他进入歧途的过程中,是有一双叫命运的手推了他一把的。如果没有或许,他可以安安稳稳的开着那家小卖铺终老。但事实上他失去了一只手,他受女人喜欢,他和她们通奸。最后,他成了一个涉嫌拐卖的犯人。

  不知道为什么,随着自身的成长,我开始发现其实不受命运眷顾的普通人更容易成为犯人。

  当然,这本书的基调并不是批判什么,它更像是引发一场集体回忆的引子。所以在后面的几集里,我开始知道了苏先生喜欢的姑娘是什么样子,他的哥们是谁,他哥们喜欢的姑娘是什么样的。而我,开始想起自己荒芜的青春期里为数不多的心动。

  文学的主题是生与死,爱与恨,这是无休止的,将被无数人写下去。但有的人写的不痛不痒,或者如同隔靴搔痒,看起来找准了位置,但丝毫写不出实质的东西。但也有一部分人,写作是有天分的,他们受了另一种意义上的馈赠,这些馈赠是经历。他有一座记忆的矿藏,别人绞尽脑汁想要寻找的素材,他只需要随手在矿藏里扒拉两下,捡一块不那么光亮的石头就足够写成一个有趣的故事了。这真是令人嫉妒的技能。

  我见过苏先生,或者说从去年开始,就因为他那本《没有街道的城市》而熟悉了他笔下的苏庄和集镇。

  从第一本书开始,我就很喜欢他描写人物的感觉,字不多,像是风干了的腊肉,自带风味。许多句子看起来普通,但读完之后会能够感受到作者写作时候的一些思考。

  他在《苏庄词典》里写:“似乎有什么约定俗成,苏庄的孩子永远是上了初中就不再进去探索那个地道还有什么,而是永远留下一点秘密给下一拨小孩子。”我不知道怎么就觉得,这才是苏庄故事能够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原因之一。每个人都很善良,都知道保留和给予。

  他在《郭香兰复仇记》里写:“郭兰香想起自己后来也是半夜回到的杨庄,她头一次发现杨庄那么美,月光下,每条路都亮堂堂的,郭兰香这一夜决定用半生完成一次复仇。”在这一段里,我仿佛看到了那天的月亮,很圆,散发着柔光,像是戏剧开场前的主灯。

  写这本书的时候苏先生刚刚三十岁,像是而立之年的一个结点吧。这本叫《给所有的失去一个温暖的结局》的书既是一个结束又是一个开始。

  我知道,苏先生的文字可能需要再提升,对文章结构的安排也需要再思考,但他的写作风格是不同于许多人的。他有一个自己的世界和方式,在用一个群体的生活去映照无数人的一生。

  就这么写下去吧,我很期待《星期一没有什么故事可说》。

  《给所有的失去一个温暖的结局》读后感(六):愿所有的失去都有个好结局——读苏先生新作有感

  苏先生说他第二本书要出来的时候,我正在火车上,去一个不知道会是什么天气的地方,赴一场不知会如何的约。苏先生发了书的电子稿,《给所有的失去一个温暖的结局》,路程还长,于是我开始看他的新书。

  看到“这里有我张狂诡异的十二岁”笑了一下,这话可真是嚣张异常呢,然后接着看下去,越来越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大多是上一本故事里的人,遭遇也差不多,心里纳闷,莫非真是给所有失去一个温暖结局?

  文字的美好就在于可以不像真实那样处处有遗憾吧,毕竟人生中的失去都无法重来,譬如相遇譬如年华。

  我记得我看他上一本书时偶然想到卡佛的话:我想,文学能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匮乏,还有生活中那些已经削弱我们并正在让我们气喘吁吁的东西。文学能让我们明白,像一个人一样活着并非易事。

  苏先生的书适合在被生活绑住、偷空喘息的时候看,文字里的凝固的时空、喜乐哀愁,会像一层裹着尘土的热气温暖你,想起自己是个血肉之躯,眼睛里涌出来的是带体温的泪。

  我无意比较这本书和上一本书,看过上一本的人再看这一本便会莞尔。最近去了一个独立电影分享会,看了一个中国女导演去阿富汗拍的处女作,非常猛,凶狠,拼命,无论是她的拍摄过程还是拍出的电影,都让人感受到她的牛逼,然后听朋友们闲聊刚猛与柔和,总觉得懂得收敛懂得柔和才有更大的力量,然而年轻的时候有过刚猛又是非常必要的,就像运动,最好先有过力量,有过迅猛,先有过这样的基础,不要一开始就学老年人的和缓。

  苏先生走在他的道路上,我想我也要努力了。

  《给所有的失去一个温暖的结局》读后感(七):如果文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1

  第一次看苏先生写的东西是两年前他在豆瓣写的关于出版的帖子,我留了一个很长的言,他当时立马回复了我,但忘了说了什么。

  我跑到他页面上,关注了他,因为头像不是帅哥,也不是文艺男青年,他的头像是一张自拍照,关注他之后,也没有去看他的其他文章。

  只知道那个帖子到现在豆瓣都会提醒我“有新的留言”。总是提醒,屏蔽了。

  2

  那时我还在北苑路北上班,正在减肥,我们楼下有个食堂,一走进地下的食堂,鼓风机带着热风和刺鼻的油烟味甩你一脸一身。我快烦死了那种油烟味,它也是我中午只喝酸奶的原因之一。

  食堂进门口有一家米线,可以送饭,一到中午我们公司满是这种云南过桥米线味。

  不喝酸奶的时候,就吃他们家一碗凉的朝鲜冷面,喝完一大碗酸酸的凉水和酸苹果片,把整碗面留下。

  北哥总是去那家米线馆吃米线,吃完米线我们就在那个小区里唯一有太阳的秋千下聊天。有一天突然说到了苏豆芽。

  我穿着紫色的厚棉袄,还留着短短的齐刘海,鞋子脏脏的,踢着花坛,花坛里的植物在冬天都死了。

  “我认识一个苏先生,他和苏豆芽什么关系?”踢歪了一个花坛沿的砖头,我抬头问北哥。

  北哥哈哈笑得弯着老腰,他说苏豆芽是苏先生的媳妇啊。然后又一脸严肃,问我你怎么认识苏先生的。

  我说豆瓣啊。

  我负责在豆瓣潜藏,看看帖子,想想封面用语,另外存一些插画图片,晚上回家临摹贴在墙上。

  后来搬家,全扔了,水彩笔和炭笔也被我扔了。只带了一百多支铅笔,不舍得扔。

  3

  那一年的书展,北哥和我一起打车去的,在三元桥附近的老国展。逛遍了整个展馆后,北哥说要去看他老东家见几个哥们,我也跟了过去。

  四五个长得差不多的男孩子坐在椅子上,打完招呼后,我站在磨铁展览区外等北哥。那次丁麟也在,可我一张脸都没记住。

  后来巧的很,去年春末的时候,整个聚会吃得连汤都没有了我才来,丁麟坐在我旁边,他旁边是赵小花,我旁边是麦依。那时候四个人都不熟,第二天就成了拜把子兄弟。这种事,我只在小学结帮派对付别人的时候用过。

  当然,前面三段都是废话,和书没有半毛的关系,但也有关系。因为如果每一个人的记忆如果都能用文字写出来,文学界里就有一石碑给他。只可惜我们都忙于其他事,60%的人临死了,也不会动笔,20%的人确实动了笔,但又放下了或写了一些留不住的东西。另外10%的傻逼执着孤独货,造就了人类文学系。

  4

  今年元旦,跨年,我给自己买了一顶红帽子,新的。还买了一只耳钉,红的。因为我不敢一个人过二十六岁。过了二十五岁,我就需要一点花里胡哨的东西支撑年纪。

  本来想带着红帽子和红耳钉入睡,一觉到天明,苏先生在群里说布里克里有跨年会,我马上起床,抹上粉,蹭蹭蹭从五环外跑到了东二环的布里克里书店。

  在那里第一次和苏先生有次交流,印象里最深刻的是他那口西北口音,全程像看了一场《一个勺子》现场版,说话口音里有长期吃面食带来的质朴尾音。

  我们站在一排南美作家作品的书架前,已经晚上十二点了,我困得不行,但他的几句话却一下子进了我的脑子里,他说你要写文学,不要写鸡汤,鸡汤过几年就过了,没有人会记得,只有文学才会有人记得,过几年还在。

  那是我第一次,真的是第一次,有人对我说文学是个什么东西。

  苏先生最后确实坚持了他的文学,从他的记忆着手,写他的苏庄,写他生活过的村镇,写他的天水,写他的甘肃,写他曾经吃过十几年面食的大西北。在他的书里,他把泥土、拉面、村镇、羊圈、牛粪、自行车下坡后的尘土、猎枪、白花花的肉体……大西北土地上的所有什物都装进了书里。

  我看过他第一本书,虽然这本书里也有他书中的一两个故事,但这本书,《给所有的失去一个温暖的结局》比之前的故事写作手法,描述、心理跟进上,已经很不一样了,故事单段的语言更加充实有节奏。我发现一定要不停的写,然后就能看到作品的进步,苏先生就是个大证明。

  他经常自称自己是东城马尔克斯,那个写《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文学巨人。如果你写下去肯定会的,一方面这个世界上写作的不多,坚持文学写作的人更少,这不是一件难事。

  5

  还有一次,突然想起,说抑郁症的事。

  我也有近一年期的抑郁症,抑郁症这种东西大家都会有,只是轻重不一样,我病重的时候就写小说,病轻的时候就到处旅行,抑郁症可能和文学脱不了干系。

  现在或许很少有人把文学当做什么重要的事,当苏先生用一口甘肃普通话说着“我绝对不会写什么狗屁鸡汤,我是一个文学作家。”

  根据我现有的理解,文学它是扎根于生活,扎根于生活中每一个平凡普通的人,扎根于平凡普通人中的创造,情感,命运,经历,记忆。而后者,如果属于文字了,它成了文学。

  人类需要这样一个第三者,站在时间和生活的外面,去观察,记录,虚构,成文字。写一点点不算,活多久写多久也不算,每个当下都在准备或正在写才算,因为它真的把普通人的命运、记忆、情感这些在茫茫宇宙中完全不重要的东西,还给了普通的人类。即便它描述的,只是一个苏庄的故事。

  EN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下次书名短点,章节短点,完美了。

  《给所有的失去一个温暖的结局》读后感(八):一个文艺西北汉子的文学野心

  在豆瓣上看到了苏先生新书《给所有的失去一个温暖的结局》新书海报,上面写着醒目的副标题:西北往事——从苏庄到集镇。

  我告诉苏先生,西北往事这几个字给人一种这本书是讲民国时期闹土匪的感觉。苏先生发来大笑的表情。

  西北这两个字能让人想到大风刮过的黄土地、鼻梁直挺面孔如雕塑一般的汉子、沉重苍凉的秦腔。这似乎是一片永远荒黄萧索的土地,厚重耿直,空旷肃然。然而春风还是会吹过这片大地,野草野花在盛夏疯狂生长,人们生活在这里,劳作、繁衍、歌唱、欢庆。西北的往事之中也有斑斓的春色、潮湿的诗意。

  青春期是一个美妙的时期,一场闷热午后的熟睡中可能发生让灵魂颤抖的邂逅,当然醒来不免在舒畅中带着羞愧和心慌,一次不小心发生的手指碰撞,能产生高压电打过的快感,朦朦胧胧看到的一角衣衫,能让人魂游天外,混合着擦脸油、洗衣粉、香皂味的女人的味道能把一个男孩的心搅的像黄河水一样浑乱。

  马盼盼、苏红、小车们就这样俘获了西北小镇少年的心,让他们在一个闷热难熬的夜晚突然之间血脉觉醒,开启了从男孩到男人的进化。苏先生笔下的西北少年们的恋爱是莽撞直率的,看上的姑娘就是我的,别人敢有非分之想直接开揍,西北姑娘们的恋爱是烈焰燃烧的,认定你就不顾一切地跟随,像信天游唱的那样“死死活活相跟上。”

  苏先生笔下的男人们都张扬不可一世,带着一种西北汉子特有的气质。《杀人犯石景》中的石景,嚣张地抢占了富二代马力的姑娘,在马力将他女朋友强暴以后,石景用猎枪将马力打成血肉模糊的一堆,并且一把火烧掉了马家的废品收购厂。《村子往事》中多银把手伸向了那双有着一个杀人犯哥哥光环笼罩,因而谁都梦寐以求却不敢触碰的乳房。《二哥往事》里死过九次的二哥怀着一个旖旎的艳遇幻想,被妖艳的路边女子骗入绑架的绝境,却冷静地开着车从悬崖上飞出,与匪徒同归于尽。

  我承认这样的男人很有魅力,在我小的时候——好吧,现在也常常——幻想成为一名土匪,骑着高头大马,如风来去,奔驰进村寨、集镇,把看中的女人像小鸡一样捞起来,驮回山寨。然而现实中我要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才能去拉起姑娘的手。

  苏先生内心中大概也是一个狂放的西北汉子,有使不完的力气,喝不醉的酒量,吹牛,撩妹,放肆浪荡。虽然现实中他穿着白衬衣,一脸斯文。

  当苏先生西北汉子的那一面暂时蛰伏,身着白衬衣的文艺青年那一面便灿然登场。

  《小镇少女》是青梅竹马的故事,是最初的心动,最早的怅惘。我喜欢秀枝,安静的秀枝,穿着裙子的秀枝,陪着做作业打猪草的秀枝。苏先生海报里还有一句话“给潮湿的往事,一次急骤的回顾”我总觉得在这本书里,潮湿的往事最初的湿意来自于秀枝。

  《失眠男石小兵》《一道数学题引发的爱情故事》《爱情故事系列》这些则是对往事的追忆和回顾。这些故事之中,西北的背景渐渐隐去,外面的世界拉开帷幕,少年们开始了对远方的征程,迎接他们的是新的烦恼和爱情,是洋气而善变的姑娘。

  《女编辑柳诗诗》《外来的小春》《女生团团》则是与外面世界的碰撞。是苏先生在离开西北之后,对于这个世界的观察和困惑。

  而《苏庄词典》《郭兰香复仇记》《这件事只有事实没有真相》《所有的故事都有一个好开头》则体现着苏先生的文学野心。

  我喜欢《苏庄词典》。每一条河每一条沟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有它自己的名字,那些村庄里的角落、废墟、水井、堡子、地道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和故事,那些狐、鹰、蛇、鸦都有着它自己的奥秘,每一个村寨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有着他的社会秩序和体系,每一个上了年岁的老人,都有一套他对这个世界的见解和智慧。我希望《苏庄词典》能不断完善下去,最终构建出苏先生自己的文学世界。

  西北是苏先生创作的根源和母巢,而希望有一天西北也能因苏先生的文字而流传不朽。

  《给所有的失去一个温暖的结局》读后感(九):心有牵绊,逃亡何处皆枉然

  从《没有街道的城市》到《给所有的失去一个温暖的结局》,从“苏庄”到“集镇”,在苏先生的小说里我都能感受到那种年轻男性旺盛的荷尔蒙分泌。

  其中最明显的表达,就是对乳房的迷恋。当然,在文学作品里对乳房的精彩描写并不少见,莫言的《丰乳肥臀》就是其中的代表,他认为女人最重要的特征是生着发达的乳房,乳房是宝,是世界的本原,是人类真善美无私奉献的集中体现。或许这也是大多数男性写作者对性,对爱情,对生活最开始的期待与幻想吧。

  在苏先生的小说里也不例外。《小镇往事》里,那个初中小男孩第一次梦到女人,是在看到马盼盼白色衬衣里鼓起的那双乳房之后,它燃起了少年的心火,在无数个天未亮的清晨,躲在黑暗里,透过半扇打开的窗,偷偷的窥看那还未来得及系上扣子而露出的半个乳房;《村子往事》里,流氓多银的生活真正发生变化,或许可以直接说是从那三米的高塔上开始的,当多银把手伸入小车第三个扣子位置,顺利的解开小车的内衣,获得了那双谁也不敢触碰的乳房开始,他觉得这个世界就是他的;《失眠男石小兵》里则更加赤裸裸,直接将微信名取为:“我偷偷摸过她的乳房”,便可看出。

  一直以来,特别佩服那些能够清晰记忆起故乡生活的作者,我总是很难记录下曾经生活过的故乡的样子,曾数次想要动笔写下些片段,终因没有画面感而止笔。有时候甚至会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融入过那样的生活。也由此,特别羡慕那些把故乡装在心里的人。在苏先生的“苏庄”、“集镇”系列小说里,多是关于故人、故乡的往事,那些真实的生活场景,那些微妙复杂的情感关系,就像副标题“记忆所掩饰的一切,都会在日后某个不经意的深夜还醒”所说的,它们突然醒来,然后苏先生把它们一一落成文字。而我也期待着有一天,那些记忆里所掩饰的故事能够苏醒。

  火燕、树精、杏、峡谷、羊粪、狐狸和猫头鹰、看林人、海湾、地道、死物坑、针线笸箩、木匠体系、樱桃树和桑树、白蛇、菜蛇、麻蛇……这些所有的东西,挤满了苏先生的故乡生活,构成了“苏庄词典”,也丰富了他的精神世界。可,集镇的人都在盼望一次逃离,逃离集镇的生活成为这里的人此生的目标。却忘了,逃离出去之后,他们都是漂泊者,借小说里吴明之口回复一句:心有牵绊,逃亡何处皆枉然。

  然后,他们在文字里达成了共识与和解。然后,有了《给所有的失去一个温暖的结局》。

  :书评均为原创,未经本人授权,禁止转载!

  《给所有的失去一个温暖的结局》读后感(十):28个故事,28种回忆,有波涛汹涌的情感,也有诡谲多变的人生

  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一部短篇小说集,作者是苏先生(苏旭东)。在这部小说集中收录了28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带着不同的情绪、充溢着不同的回忆,在这些故事中,既有波涛汹涌的情感,也有诡谲多变的人生。

  并且,这些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最终的结局都很温暖。这与书名非常契合,这本书叫做《给所有的失去一个温暖的结局》。

  【村镇往事】

  苏先生是一个善于讲述往事的人。那些浓稠的往事里,有因为事故而削掉半个脑壳的二哥,有十二岁就跟随大伯等人步行三天三夜到陕北当麦客的父亲,有曾经混账无赖而今造福一方的村长多银。

  以平实自然的文字讲述诡谲多变的人生故事,这是苏先生的强项。所以,即便这些人的命运里充满了转折和传奇,苏先生也只是平平常常地讲述故事而已,而那些与命运有关的惊叹就留给读者自己去咂摸、去回味便好。

  但值得强调的是,苏先生的文字并不只有“纯朴”这一种味道,而是混合了戏谑、幻想以及对人性的最美好的希望。

  这些故事发生的地点是集镇,与“苏庄”遥相对应,都是苏先生建构出的文学世界。

  或许这里不是净土,但至少,每一个故事里都有温暖人心的力量。

  【爱情故事】

  在这28个故事中,关于爱情的部分占有着相当的分量。而这些爱情故事,有些充满了波涛汹涌的情感,有些则满溢着平实简单的温暖,当然,也有的故事满带着令人心碎的遗憾。

  然而,这才是现实人生中的爱情。爱情是一种很美好的事物,但如果将它过度美化,那恐怕就是对爱情之本来面目的不忠诚了。

  还好,苏先生笔下的爱情故事从来都讲的恰到好处,有悲有喜、有聚有散、有圆满有残缺、有成全也有伤感。爱情的万千种面貌都在这些文字里一一呈现出来。

  读过之后只想大呼“过瘾”,尽管这些故事的结局不一定最温暖,但它们的发展过程却最耐看。每一个故事都是缓慢发展着,故事里没有速食爱情,只有对于爱情的信仰和执著。

  【那些有故事的人】

  苏先生的故事里讲述的都是有故事的人。

  比如《被淹没的吴明》。吴明是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但同时又是网络文学中的“大神”。在现实生活中,他没有爱情、没有高薪,而且是个相貌一般、工作一般的大胖子,给人一种很low的印象。可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他靠着写鬼故事而收获了百万粉丝,并且有着不菲的收入,是个有钱有号召力的“成功人士”。但这个确实有着百万存款的吴明,仍旧还是人们眼中的屌丝,甚至连他的父母都把他口中说的有存款一事当做“癔症”。他仍旧活得像个失败者,活成了一个卑微可笑的符号。

  其实,在苏先生的故事里,大多数人都是个符号一般,他们承载着苏先生对于生活、命运和人性的解读。这些塑造出来的有血有肉有料人物,与苏庄、集镇一样,都隶属于苏先生建构起来的文学世界,但同时也与现实生活有着某种程度的联系。

  苏先生在故事里很少去做评断,他只是讲述,而故事里的人与事,又岂能简单的以是非对错等标准来评判?阅读故事,重点在于体验,而不是评断。

  【苏庄词典】

  “苏庄”是苏先生在之前的作品中塑造的一个地方。在这部小说集中,他用一系列意象构画出苏庄那荒野残酷又极具生命力的特点。读来在触目惊心之外更多了一些对旧日时光的怀想。

  “抖着浑身烈火一样的羽毛”的火燕、杂草丛生被视为禁地的峡谷、承载着苏庄人忠义信仰的介子推和黄飞虎的雕塑、被苜蓿地环绕的死物坑……

  这些意象,成为了解苏庄的一种途径;同时,它们也成为苏庄的独有符号。苏先生的文字,带着乡土的情怀和历史的凝重,他并不是简单地罗列出这些物象,而是赋予了它们更多的意义。

  但如果离开了苏庄这个特定地区,那么这些物象也就不再具有那种奇诡幽魅的色彩。所有的物象都是属于苏庄的,而苏庄则是苏先生笔下的一个神秘所在。它远离都市,充满人间烟火味,这里飘荡着几辈人积淀下来的情感,而正因为它是远离都市的,所以它保留着某种程度上的野性,因而才更显得奇幻。

  苏先生笔下的苏庄,是否可以理解为一种情结、一个文化象征,这个问题,见仁见智。

  【苏先生笔下的女人们】

  这些故事里的女人们,可以说都挺有传奇性。《所有的故事都有一个好开头》里那个酷爱写作的美丽少妇可以算是一个代表性人物。

  这个名叫苏书的少妇与情人交往的方式颇为特别,两个人碰面之后就是说书名、猜作者,谁输了就要回答对方提出的一个问题。她构思了许多个故事,并且把这些故事的开头以电邮的形式发送给身为出版公司编辑的情人。

  这是一个行为神秘且特有才气的女人。而苏先生在刻画苏书(波波)这个人物时,使用的手法比较特别,尽管也有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细致描摹,但如果从苏书发送给情人的那些故事片段和故事开头去了解这个人物,似乎更有意思些。

  在大故事里套着各种小故事,这是不是与《盗梦空间》的那种表现手法有些相似?在大故事的框架中,苏书用她自己讲述的这些小故事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在大故事的结尾部分,揭开谜底,澄清事实,一个圆满的结尾奉上,却又给人留下无尽的余味。

  《女生团团》里的主人公团团,是一个喜穿素衣、性子绵软的姑娘,清瘦的她给人一种清冷寡淡的印象。但这个姑娘对待爱情自有一股执拗的劲头。她的爱情并不顺利,并且是她自己主动斩断了不应该有的爱情。为了追寻一个真相,解开爱情的疑惑,她连日颠簸在黄土高原之上。在得知了关于母亲的一切真相后,她终于领悟到“不论先来后到还是得偿所愿,适时才最最恰当”。

  有过故事之后的团团,反而对待自己的生活更为坚定了,“我一定能等到自己的幸福”,这何尝不是所有在爱情漩涡中挣扎过、痛苦过又终于觉悟的女人们的共同心愿。

  【尾声】

  苏先生说,他是一个常被记忆笼罩、不吐不快之人,所以,这本书的基调,大抵上可以看成是他对于土地的回忆、对于往事的回味。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给所有的失去一个温暖的结局》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