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大师:罪爱》是一本由钟宇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页数:2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心理大师:罪爱》读后感(一):我猜中了开头,猜不中结局
注:略剧透
----------------------------------------------------------------------------------【人物】
【岑晓】
抑郁症患者其实失去一个爱的对象(父母、某个亲人、爱人等重要他人),而病人与这个对象的关系中仍然有着矛盾的情结。
患者渴望这个对象,又认为这种渴望是不被允许的,或者说,认为自己是不得不失去这个对象的。
这种渴望的问题没有获得解决,那么那个对象(弗洛伊德称为:客体),就被病人“带入”了自我里面。
而在一切的“带入”,最终会转移为病人针对“自我”的一种自责。
岑晓在童年,亲情的缺失,与姐姐之间微妙的相处,让她在最初的时候,就产生了朦胧的依赖与情愫。一个同性的姐姐,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充当了一位“王子”、“守护者”,甚至是暴力的“恋人”……的角色。
当姐妹两人面对真正凶残的暴徒时,她才知晓所有的情感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她恨上自己的姐姐,恨上行凶者。
但是当姐姐已经消逝的时候,她那些欲罢不能的情感,只能自虐一般转嫁到了那个凶手身上。
所谓完美的恋人,很多时候不过就是自我幻想出来的一个人,当两人相处之中被现实撕毁那张华丽丽的面具,我们都会失落,很多人甚至企图去将对方改造成自己心中最喜欢的样子。
爱情,究竟是爱上一个人
【沈非】
我们以为自己一辈子只会爱一个人,其余的都是凑合,谁不知,爱从来就没有消失,只是载体会不同而已……
沈非,你还不肯承认自己爱上乐瑾瑜了吗?
或许,是乐瑾瑜的挑逗引起了沈非情感世界的动摇,只是不管谁先是主动的一方,情感被压抑太久,一旦决堤,就如洪水猛兽。
面对邱凌的时候,沈非是那个依旧对文戈痴情的沈非。
心理医生并没有我们所看到的那么坚强,因为他们就像是一块海绵,不断地吸取旁人的所有负能力,利用自身所学到的所谓专业知识,来引导别人朝积极的方向走去。当一块海绵已经膨胀到了极点,就会……一如心理医生的精神世界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么,沈非,你会从此一蹶不振抑或是能重新站起,不得而知。
【邱凌】
他的假想敌是沈非,他的恋人是文戈——那个谜一样的女人。
其实,他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一路以来,所有的闹腾,或许他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是针对谁的。有时候,是沈非,有时候是尚午,有时候是乐瑾瑜,有时候是那些无辜的陌生女子……
似乎他不去做那些事情,他就会被自己心中的焦虑与不甘,摧毁掉自己。其实,在最初选择杀害第一个人的时候,他就已经走向了毁灭。
他是最可怜的人,只有靠摧残沈非的精神世界,才找到继续活着的理由。
【尚午】
在人的一辈子里面,会有各种各样的相遇,并不是每一段相处都能动人,只是……
并没有多少人在意这个人的存在,但是……
他能为自己恋人做的,不是躲在角落压抑情绪,像沈非一样试图抹去痛苦的回忆;也不像丘凌
一样单相思,只是为了维护一份臆想出来的所谓爱恋而去做极端的行为。尚无是实实在在的,特别
他的爱能揉进对方的骨子里面。
他的恶也能被世俗谅解。
“几年过去了,很多人似乎都忘记了晓茵曾经来过这个世界,但我并没有忘记,也永远不可能。”
尚武说文戈该死,我也会觉得文戈该死……
----------------------------------------------------------------------------------------【简短剧情】
一起少女失踪案件,牵扯出一段让人难以启齿的姐妹花受虐经历。然而,这些受虐,却成为了少女岑晓心中最期待的一种情感宣泄方式。在犯人田五军被捕之后,她依旧偷偷到他被关押的地方,接续接受他的猥亵。在她心目中,似乎只有不断地作贱与糟蹋自己,才可以减弱犯罪感与羞耻感,偏偏……这一切,不过是一次又一次地将自己推向了绝望。沈非、邱凌甚至尚午,对于这名少女病因的各种辩证,精彩绝伦。
故事最后,案件终于破了,罪犯得到报应。但是沈非、邱凌之间的斗争与爱恨情仇,仍然在继续,这过程里面,还牵扯到了对沈非一往情深的乐瑾瑜,她为了沈非,被邱凌残忍地撕扯到支离破碎。沈非,会后悔吗?邱凌,还要继续作恶吗?乐瑾瑜,你真的永远都回不来了吗?
------------------------------------------------------------------------------------【寂寞潮水】
看完心2的时候,已经深夜,这个故事看得人,很惆怅,很伤感,但也……很畅快。
不知道作者在现实之中究竟有多少变态或奇葩的遭遇,才能写出这样的故事。
我很羡慕文章里面那些被杀害的女人,因为她们每一个,不管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有一个人继续情深相待。
这是一部让人毛骨悚然的悬疑小说,也是一个让人心无法平静的爱情故事。
只是,结局,任由是自己,都无法猜不到……
《心理大师:罪爱》读后感(二):心理学家眼中的“罪”与“爱”
心理学家眼中的“罪”与“爱”-评《心理大师:罪爱》
文/信实的精灵
曾经是一口气看完钟宇的《心理大师1》的,当然不禁为着作者那种宏大宽广的故事背景的设置所折服,正如一位读者所言,“我猜中了开头,却猜不中结局。”这也是心理学大师钟宇善于为自己的作品所精心设计的框架。《心理大师:罪爱》依然延续着他为自己设计的大背景和大框架,相信自始至终他肯定没有跳出来自己的提纲,而读者们却一次又一次神游心思之外。
这是心理学大师钟宇的系列作品《心理大师》的第二部,当然延续着之前的一贯风格。他喜欢给每一章的内容提前设置好内容提纲,然后凭借自己丰富的写作经验往里面填充血肉,填充自己的感情成分。
我曾经给这本书一个最简短的评论,“所有的变态夹杂在一起,才是人性!”这句话用在“衣冠楚楚”的心理咨询师沈非身上,用在有着超高智商的变态杀人狂魔邱凌身上,或者有着优越家庭条件、从小含着金钥匙长大的美丽姑娘岑晓身上,再或者是知识女性却异常阴郁的精神科医生乐瑾瑜身上,再或者山野间的一个普通人田五军身上,都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如果你从未被温柔相待,你就无法判断什么是残忍?这是对邱凌的人生的描写?还是对岑晓的生命的归纳,当他或者她做出来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事情时,我们如果愿意花时间去看他们背后的种种动机或者缘由时,才发现有些时候不是他或者她错了,而是我们从最开始就错了,并且错的相当离谱。
曾有幸去过《心理大师》1的读书会,见到作者本人,作者也是一双睿智狡黠的眼睛。作者钟宇讲道,这么多年来,他将自己除了写作之外的时间都用于去拜访和接触各种各样的心理咨询师,去听他们所接触到的形形色色的病人的故事,并且自己也去看国内外关于变态杀人狂的各种事迹,从中找出来所有这些案例背后的真正原因——是社会的原因?还是原生家庭的原因?亦或者在成长的环境中周围朋友们的影响?所有这一个个因素背后的真实动机一旦被挖掘出来,再加以放大,加以渲染,也就变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钟宇笔下的一种种匪夷所思的人性故事,读来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认为:人们通过“自我实现”,进而满足多层次的需求系统,达到“高峰体验”,最终找回被技术排斥的人的价值,实现“完美人格”。马斯洛将这些人们通过努力逐步实现的需求分为五层,这些需求在不同时期体现出来的迫切程度也不会一样。它们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最后的这个自我实现还包括了对于审美的需求与认知的需求。而这里面的第一层需求竟然惊人地在各种人身上都得到了体现。
有人说,这是一本小说版变态心理学百科全书,精神病院四大重症病患聚首,是偶然还是必然?女精神科医生解剖刀从不离身,又有怎样的企图?
强奸绑架案凶犯锯手越狱,神秘富婆重金为女治疗心理创伤,两者之间又有哪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畸形环境下生长的姐妹,将用怎样的方式祭奠青春?罪恶中滋生出的爱意,是否能见得了真正的阳光?
我是心理医生沈非,我与我的伙伴们都很热爱与崇敬着我们所从事的这个职业。但,我们不确定——我们是否都没有心理疾病。而最终答案是,我们其实都是有病的,并且都病得不太轻。
“感觉,就是一种无比奇妙的东西。它能在人们并没有触碰到的时候摩挲,能在人们并没有品尝到的时候咀嚼。”这是钟宇在这本书中自始至终贯穿的观点,一切的一切不合理,不能解释的东西,在一次又一次大胆的猜测并得到证实之后冲击着每一个阅读这本书的人的心扉,漂亮美丽如岑晓,怎么可能会喜欢那样一个野蛮化的山村野夫呢?这恰恰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
曾经,我为第一部《心理大师》写了一篇这样题目的书评《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这是对于每一个人内心世界最真实的描述,当然,同样的题目适用于第二部作品当中的每一个人物。
当然,任何一个悬疑小说作家都有一个名侦探梦想,不管自己的构思如何,都期待着自己的笔下能够妙笔生花,能够带领着自己的一个又一个读者进入他为我们精心设计的阅读盛宴当中。
这是一本写尽所有不正常心理的悬疑系列小说,木僵症、人质情结、心理傀儡、挑战着我们的控脑极限;心理画像、精油催眠、潜意识暗示,这一次次都能潜入人的内心深处。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罪恶如此简单,爱却复杂危险。这是一本罕见的心理大师间的虐恋暗斗,隐晦的姐妹花间的同性之爱完全呈现心理师的“控人手段”,首度揭秘“人质情结”的扭曲心理。正如作者的这一句话,“抑郁症······并不是凭空袭来的。我们所经历的种种,注定了我们收藏着诸多无法解开的结。慢慢地,没有被化解的结,聚集在一起,便堵塞了悲观情绪释放的通道。它们在那狭小的空间里腐烂、发酵······散发出如同蜘蛛网般的神奇力量,将人往深处慢慢拉扯。”
正如那句话,“有缺憾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如果每个人的人生都过于完美的话,那就不是真实的世界,而变成童话作家笔下的世外桃源了。或许,对于爱情,岑晓不曾苛求过;对于亲情,她始终看得过于平淡,这样才不至于有大喜大悲。
:作品虽有限,但均为原创。如需转载或者另作他用,请豆邮或664591856@qq.com联系本人。谢谢您的尊重~
《心理大师:罪爱》读后感(三):拥挤
邱凌为什么一直不放过沈非?因为他在疑惑,他在寻找,疑惑沈非的克制,同时也希望在他身上找到救赎自己的办法。明明同样经历过那么多,在命运面前为什么沈非没有放任自己内心的猛兽,明明他有那个潜质,为什么总能一次又一次地在悬崖边上找到一条出路。邱凌有邱凌的潇洒,沈非也有沈非的压抑,每个人的选择都是痛苦的。但邱凌到底内心是羡慕沈非的,因为沈非自始至终不是一个人孤零零地面对。绍波、古大力、乐瑾瑜、文戈,所有人都站在他的身边,一定是他身上的某种特质吸引了他们,能让漂泊的人有一种皈依感。而这种特质,非常遗憾,是天生的,或者说,仅仅少了那么一点敏感,一切都不同了。 并不是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的道路。说真的,道路就那么一条,有的时候,道路是需要时机的,有的时候,道路是需要抢的。也就是说,你现在成为的自己,一部分是因为运气,一部分是需要争的。运气好的人,他天生就在那条坦途上,而你,仅仅因为一道沟壑,不得不去争抢,但也因为那道沟壑,你失去了自己原本可以更好的人生。
《心理大师:罪爱》读后感(四):人,贵在懂得克制
人,贵在懂得克制——读《心理大师:罪爱》
文/凡悦颜
人类骨子里沸腾着来自我们祖先的兽性,是始终存在的。而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懂得克制便是其中之一。当然,追根溯源,是道德与法律双重约束的结果。
钟宇,国内一线悬疑推理作家,志在满足读者阅读体验的同时,也能在心理学的知识方面给读者以帮助。《心理大师:罪爱》,作为他的“心理大师”系列作品第二部,在前情提要中给出了任务关联,加上先后两本的故事各自独立,读者无需担心进入不了状态。本书依旧延续了第一部的惊心动魄,情节环环相扣,倒叙正叙自由穿插,案件伴随着各大不正常的心理被抽丝剥茧。报复者邱凌依旧睿智且疯狂,心理医生沈非依旧心思缜密,他们的对决伴着虎丘qj案也渐趋白热化。。。。。。
岑晓,她没有克制。正值好年华的她,本该享受着大学里的美好,为何会被抑郁性木僵扰的不得安宁。不能否认,童年里缺乏的关爱有其父母的原因,但放任自己沉溺在受虐的变态心理中就是自己的原因了。她和姐姐沉溺于施nve受虐过程中体验到的那须臾的安全感与愉悦,间接导致了她们虎丘遇险的发生。接着,她对犯罪人田五军产生了人质情结(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并用谎话为其减刑,间接导致了更多人遇害。这个世界上总有很多不得已,并不是人们的初衷,但每个行为所对应的结果,肯定会有人承担,所以做事之前,多多三思。
尚午,他没有克制。本该有着一马平川、各种美好的人生,因为爱人的离世而戛然而止。巨大的刺激,会让人产生悲观的情绪,但用来报复是不应该的。他见不得罪恶从法律的缝隙间得到解放(钻法律的擦边球或漏洞),所以他把自己当成正义的化身,利用自己所学的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驱使着更多经历相似的人走向绝望,甚至觉得那是在帮其解脱。自己绝望了,就报复社会,无论从道德还是法律上,都说不过去。
爱一个人,本没有对错;因爱犯罪,却令人深思。同样,邱凌,也没有克制。天才一样的他,本该有着更辉煌从容的人生。然而,守护的女神惨死,让他变的疯狂。他报复“情敌”沈非,甚至将沈非动心的女人送进旋转的电梯齿轮,更可怕的是,他这个人魔的行动还没有终结。。。。。。
精神病人,区别于常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进而放纵自己的冲动。心理医生,治疗精神问题,将负能量的东西用专业的知识,消解。而我们,作为大多数的正常人,某些时候距离他们只是一念之间。比如,为了得到想要的爱情,努力可以,竞争可以,不择手段不可以。纵然侥幸,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内心的道德审判也会让人饱受煎熬,毕竟,没有人的心,能强大成冰冷的机器。
作者钟宇,用他擅长的心理学知识,将读者引入了一个变态心理被放大了的时空,让人们懂得克制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