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意思》是一本由李思思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8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有点意思》读后感(一):的确有点意思
从挑战主持人这个节目认识了李思思,当时就为她的风采所吸引。特地找到了这本《有点意思》拜读一下,文笔非常不错,优美的文字中也能流淌出许多的道理,也体会到了他人的多彩人生。
前边一部分写了李思思从小到在央视工作的经历,是这样的优秀,每天的生活又是那么充实,让自己忙碌起来,难怪她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
也写了她怀孕期间与带娃的经历,对孩子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一个明星仿佛走下了神坛,更加真实的把自己的感情展现给了我们。她也有着对父母祖辈真挚的爱,从侧面也能看出家庭氛围的重要性,爷爷这边是军人,姥爷那边有医生教师高级工程师,可能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更有底蕴吧,难怪人家能考上北大是那么的优秀。
配图都十分好看,大写的美。
读书摘抄:
毕业时就将人生定位定格,岂不是过于轻率?倘若可以留给自己多选题,那为何只做单选题呢?
“缘”通“圆”,圆融通达,方可广结善缘。
丑小鸭因为最终变成了白天鹅,而被写进了童话书;青蛙因为最终变成了王子,而被公主所接纳;癞蛤蟆因为始终是癞蛤蟆,而世代吃不到天鹅肉;小矮人因为始终是小矮人,而只能看着白雪公主与王子终成眷属。让自己变美不是肤浅的愿望,而是对世间美好的希冀。
《有点意思》读后感(二):有点意思
李思思是一个活得时刻清醒而自得的人,年少成名,她却没有迷失。她始终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应该做的是什么,正是这种克己和自律的姿态,让她成为了很多人标榜的榜样。
最近,李思思在红豆Live做了一场直播,聊了很多关于自己的书,自己的生活和对未来的打算。
对于孩子,她说到孩子是自己一辈子都不会后悔的事情,大儿子温暖可爱,小儿子机灵活波,是自己疲惫时最好的解忧品。
对于未来,李思思认为,人这一生最应该保持的就是学习,自己也有继续深造的打算,不断充实自己。并且她还给大家推荐了一本最近在读的书《百年孤独》,或许正如书中所写到的那样,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记住的。
其中在直播时,有很多尚未毕业的学生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对此,她说起自己上学的经历,一路走来也曾有许多困难,会怀疑自己是否不适合主持人,但在后来都会有一个慢慢调试的过程,也会有自信崩塌的时刻,但是因为这些支持自己的人,就可以坚持走下去。她还鼓励他们,去尝试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只有试过,才知道是不是真的适合。
对于自己的事业,她说,主持人最终是一个人,要学会让自己更真实的笑,更真实的哭,真实的流露自己的情感,在舞台上坦然展现自己的缺点。因为只有真实才会舒服和快乐,只有真实,观众才会感到舒服。
抛开一切光环,通透而真实,才是李思思身上令这些喜欢她的人,感到值得并骄傲的地方。
《有点意思》读后感(三):有点有趣,有点无趣
2016年广州趁早的年终总结上,一位趁早er介绍了《有点意思》这本书。当时,一位颇有气质的老师在回顾自己一年所读过的书时,特意提到这本书,还不禁和我们分享了她的读后感。
真诚是最容易打动人的,我被那位老师所吸引,就买了这本书来看。
总得来说,书还不错,作者确实在真心实意地写着,回顾自己的过往,但是还是有些失望的地方。
打开之前我期待的内容是看到李思思怎样在披荆斩棘,把所有的艰难困苦都溶进瘦弱的身躯里。书的前半部分确实谈到了她高标准,严要求地对待自己,但是后半段谈的是为人母的感受。书的共鸣来自作者和读者之间相似的经历。我没有经历过怀孕,剖腹产,养孩子,所以她所提到的经历对我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感触。我相信做母亲是件很幸福的事情,但是还没有孩子的人难以体会,脑海里只留下好累好受罪的感觉。
另外,大概是因为主持人的缘故,阅读时总感觉李思思的文风像主持稿,比如“只要心怀远方,辨明方向,剩下的便是日夜不停的赶路和永不间断的奔忙。”“不完美的缺憾不过是一种‘月有阴晴圆缺’的伤怀悲泣,而失去的抱憾却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无能为力”等等,读着读着总是情不自禁地以为自己坐在台下听主持人开场收场。
我很喜欢阅读人物传记类的书。每个人的人生都独一无二,我好奇别人的人生是怎么样子的,又是如何才能走到行业的顶尖,发现自己和优秀的人的差距。人和人的距离,说是从小拉开的毫不为过。小的时候家里没有培养才艺的意识,所以到现在都没有一技之长。其实自己对美术和舞蹈很喜欢,但是意识到的时候都已经是“垂垂老矣”了,错失了良好的时机。将来有机会,计划边工作边学习这些,让自己不留遗憾,痛快地享受这些艺术爱好。
给个三星吧,也许将来我有了孩子,和这本书有了更多的共鸣,会觉得后半部分也有点意思了。
《有点意思》读后感(四):没有太大意思
由于不想动脑筋,所以就翻翻这种平时很少会去看的书,也许这本更适合喜欢李思思的朋友去追星。毕竟人家还是有点底子的,才能30岁就写本自传。也许在很多人眼里她已经算成功了,或者成了一个角。但其实看看李思思愿意展现给大家的这些故事,只是在展现她是一个普通人那一面。大半本书在说怀孕、育儿的经历,这些和其他女性并没有什么不同。也许只是因为她是站在镁光灯下,给她增加了一个标签,多了一点吸引力。
如果你想从不一样的人生中学到点不一样的东西,也许你选的并不是这本书。或者说只有你好奇李思思的成长故事,你会去翻来看看,看完以后也许会和我一样的感觉,的确很优秀,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
2017-7-19
第一次读传记,终于有读一本好书就在和一个优秀的人对话的感觉。读过这本书后,感觉跟李思思这个素昧平生的人亲近了许多。
20多岁时就可以主持春节联欢晚会,在她的书中也看到了这一步步走来的心路历程。小时候父母的教育很重要,母亲是医生,父亲是战士。从小学习舞蹈,父母也鼓励她有任何活动积极主动参加。他还有包容她的姥姥和姥爷以及参加过抗日战争的爷爷,真的是很幸福。
曾经以为登上央视春晚,一定是家里后台很硬很有背景,但是在书中看到却觉着身为一个女孩子而学习舞蹈,谈吐优雅也真的是很重要。在大学期间,参加北大电视台参加舞蹈团演出,参加各种实习,同时还忙碌着自己的课业工作。大学时不是任意妄为吃喝快乐的时间,而是努力充实自己的最好机会。
前段时间读到王潇书《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今天读完李思思的《有点意思》。同样都是年轻有为的女性,可能王潇在赚钱方面上更胜一筹,李思思在名声上也是让人难以望其项背。《有点意思》整本书思路流畅,文笔优美,也可以看得出是饱读诗书后的自然流露。文章中出现了大量的排比句排比段以及成语的使用,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这样的段子可能无法信手捏来。
在读到李思思写到怀孕、生小孩以及带元宝的片段中,忽然让我感受到原来带小孩是这么的辛苦。通过文字也隔空感受到李思思带领元宝成长时候的心路历程和所见所感。感恩辛苦抚养自己长大的父母。
《有点意思》读后感(六):相伴一生,无法替代
是在书后推荐歌曲的旋律中写下这篇读书笔记的。 作者在后记中有问道,看完这本书,是后悔还是庆幸。 我想说,既后悔,又庆幸。 最早是2005年在同学家的电视里看见李思思的,还记得是看到比赛第二个环节的《风云书馆》,就深深的被一种气质吸引。直到今天。 也正因此,北大曾成为我的目标,主持人也一直是我的理想。但一个都没有实现。所以,才会后悔,后悔当初应该再努力一点。但事已至此。 上大学之后,一直离家,没有电视。但经常会去网上搜索《回声嘹亮》、《舞蹈世界》,去看看自己一直的“偶像”,告诉自己得加把劲。 还记得当年看《未名湖畔的玫瑰》,就像一个少年想去了解追逐前辈的足迹。而如今看《有点意思》,却是一个普通青年对成功人士成长经历的好奇。 很多时候“粉丝”是最能了解“偶像”的。2012年之前,春晚于我只是一个符号,一个象征。而2012年起,春晚却成了最大的期待。而从那时起,看春晚时却也莫名地感到紧张。但庆幸,自己的“偶像”总能优秀地完成主持。但直到读完《有点意思》,才知道压力之大、状况之险,才更深的体会到了那句“欲带皇冠,必承其重”。有时会想,自己面临那种场景会怎样怎样,但又一想,自己还没有能够面对那种场景的资格。 但今年,得知她将缺席春晚的消息时,竟不知是喜是悲。喜的是,她有享受爱情和孕育生命的权利。但却感觉,一度适应了有她的春晚,这样一来,竟少了一丝期待感。 书中讲述了作者的一路成长,不免羡慕她的机遇,觉得不公。但细想,虽然有些东西确是生来缺失,不是自己能决定的。但也有些,是自己错过的,又能怪谁。 但更多的是庆幸。 庆幸能在年少时,就找到一位“目标”。虽然如今与“目标”距离尚远,但至少一直坚定,甚至也有过无比接近。而且这种“目标”更是一种动力,让我虽然不够好,但也不至于太差。因此,我庆幸2005年的那一场屏幕相隔的相遇。 依旧记得,当时对那档节目的疯狂迷恋,甚至用磁带录下了当时节目的录音,抄在本上,在被窝里偷偷的背。而十年来,这个本子一直相伴左右。 而如今看《有点意思》中关于挑战的部分,更是感到十分亲切。而看到挑战后,进入央视与进修学业的徘徊,毕业后主持任务不多的低潮期,才发现,光鲜亮丽的背后也会有过无奈和挣扎。但好在峰回路转。 我想,无论多久,这一份崇拜应该永远不会消逝,“相伴一生,无法替代”。
(一直通过微信@易本书平台 公众号来和其他书友交换读书,但思来想去,这本书,还有《未名湖畔的玫瑰》始终不忍换出去,只希望能常伴左右吧)
最近因为学习的需要大多在阅读理论性较强的文献书籍,《有点意思》一书的出现犹如万花丛中一点红的即视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可能是学习播音主持专业的原因吧,对于主持人的自传性书籍我多多少少都会翻阅一番,兴趣使然,感受名主持的人生经历与感受,徜徉于文字文本之间,体味书籍背后情感的真实流露。
看了书评,有人说李思思的文字文学功底不是很深厚,有人说其语言带有晚会主持稿的主持风格。语言是情感的表达,语言是情感的寄托,平实的语言或许比哲理性强、生涩难懂的语言更具有真实的力量吧,真实的背后就是人生经历的倾诉与感悟。
有人说李思思的一生顺风顺水,一帆风顺。的确,在她的自传中我们看到一太多人了 很难合照 只让4个生活条件优越,衣食无忧,顺风顺水的“80后学霸”形象,爱情、事业、家庭都令人羡慕。这样的生活或许是我们所向往的生活,没有比别人更多的付出能得到这样的生活吗?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与命运抗争、自己努力争取得到的。与其羡慕他人,真的,倒不如自己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