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这不是书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4-22 20:2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这不是书读后感10篇

  《这不是书》是一本由[法]让·朱利安 / Jean Jullien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3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不是书》读后感(一):《这不是书》一本神奇玩具纸板书

  女儿从七八个月我就培养阅读习惯,现在每天晚上必须要看一本书才能入睡的。随着她的年纪增长,她对绘本也有了自己喜好。每次我们去图书馆或者网上挑选会本时,都是她独自挑选好,把自己感兴趣的绘本选出来,回家再细细读上几遍。

  这次也不例外,让她自己先看了解下书的内容,没想到她的兴趣很浓厚,于是我们就选了这本书。

  等待过程有些漫长,女儿每天都催促我:“妈妈,《这不是书》到了么?”

  每当我回答没有时,她显得非常失望

  好的书籍是值得等待的,终于在一周后我们收到了书。

  那天我从幼儿园接瑶瑶回来,告诉她书到了,她显得很兴奋,连步伐轻盈起来。

  回到家,她迫不及待打开包装,这真的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书,因为全书没有一个字。对,你没有看错,正如在视频上显示,它是一本能变变变的玩具书,它用一组组图片组成一本书。

  你好怪物

  《这不是书》读后感(二):在我们看来它不是书,但孩子们不同

  简评《这不是书》

  这确实不像一本书,它看上去厚厚的,打开后也只有十几页的纸板,并且基本上不到一个字,只有一些非常有趣、非常形象的图片,一些可以组合的生活场景。但这确实又是一本货真价实的书,一本小朋友看了就忍不住一页页翻看下去的书,一本他拿着书追着让你“讲一讲”的书。

  我家孩子就先是被书名吸引了,还没等我动手,她自己就翻开一页页地看了下去。说实话,对大人来说,从头看到尾,也许觉得有点跳跃感、有点摸不着头脑。张大的嘴巴笔记本电脑钢琴蝴蝶、网球比赛走钢丝、打开的冰箱……这些有什么意思呢?但是在孩子的眼中,就不一样了。翻着看着“不是书”的东西,他们感受到的是在自己的视野中,每种东西都在自己的“控制”下,再进一步来说,感受到的是动静之间的融合,是认识这个世界的一种方法

  《这不是书》读后感(三):《这不是书》:是家长学会引导工具,是孩子寓教于乐的玩具!

  1

  书籍介绍:这不是书,是探索奇妙世界的邀请卡!

  《这不是书》,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法国让·朱利安所著,浪花朵朵童书编译。这真的不是一本书,整本书没几个字,一页页看着像是不同的画,其实又是每两页构成的一个形象,色彩单纯线条简单,却又极其传神,寥寥数笔就能将各种人物动物画得栩栩如生

  虽然不是书,简单的几幅画,却又比书更超出书的魅力作者让·朱利安说:“这不是书,这是一件可以翻页的玩具而已。一颗天真好奇心弥足珍贵的,只要它存在,就会激发人们无穷尽的创造力。《这不是书》是一张给孩子的探索奇妙世界的邀请卡。”

  重点介绍一下作者,他是一位著名插画师,作品席卷全球,现在,他又以一种令人惊奇视角进入童书市场,以其独特风格和俏皮插图创造了这本与众不同的纸板书,希望作者可以尝试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

  书本建议适读年龄是3-6岁,个人倒不这样认为,好习惯要从小娃娃开始培养,爱好阅读更不例外,甚至越早越好,当然,孩子越小,越需要家长的引导,而家长引导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孩子是否能够真正理解书籍本身带来的奇妙世界!

  2

  亲子共读:家长应学会真正的引导。

  我的孩子一周十,非常爱阅读。我和他亲子共读不下两百本绘本,也包括不少脑洞大开的国外绘本。说实话,拿到《这不是书》还是傻眼了,习惯了看字读书,看到这么一本无字书,完全不知道怎么下手,欣赏图片吧,这么一幅简单的图也不知道意义在哪里。

  只好认真看书籍介绍,才发现,我眼中简单的图片书,其实是一本神奇的充满想象力的绘本工具,在这本书里,总能够通过画中人物的表情动作看出很多图像之外的东西,这是尤其有利于孩子阅读的,过多的文字或许会禁锢孩子的思维,简单反而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想象

  除了想象,这本书还可以很好的启发孩子的空间认知,从平面的房间到立体的房子,从窗户外面到窗户里面;从俯视到平视又到仰视,明明是同一个场景却有不同风景;一幅图展开直角、钝角和锐角,展现出完全不一样的效果……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爱书人,从小到大学成绩也很好,但我清楚,我完全是“照本宣科死记硬背”的产物,学过的知识只能应付考试,看过的书只做消遣。读到这本书,我很羞愧,但更惊喜,亲子共读的过程,作为家长,我的收获甚至更大,我开始真正意识到自身不足,我一目十行在文字里穿梭,白纸黑字过目即忘,“需要锻炼能力”完全没有,没有空间方向感,没有逻辑推断能力,想象力更是匮乏,我在幼儿绘本和童话里蹒跚前行,一点一滴领悟作者在图画背后表达意图,跟着孩子一起看花是花,又似花非花,共读过程中,看起来是我在引导孩子,而其实,孩子用他的丫丫稚语把绘本里所有看得见的,看不见的,以其匪夷所思的想象力引导着我重读绘本!更引导我思考怎样的引导才真的有意义

  3

  孩子阅读:创造力超乎家长想象!

  《这不是书》一共有32个页面,每两个页面构成一幅立体画,有怪兽、有冰箱、有蝴蝶、有网球场、有电脑、有钢琴、有房间的四面立体图等等......

  我很惭愧,读《这不是书》时,我完全按书籍介绍将怪兽图片、冰箱图片和钢琴图片的介绍,依葫芦画瓢的读给孩子听。怪兽那页,我把宝贝的小手放到怪兽嘴里,用直角、钝角的角度展开又关闭图片,我说被怪兽咬住啦,他咯咯咯笑。

  只不过读了一遍,我忙家务时候,看见孩子自己翻着书,怪兽那页,除了小手,他还把小汽车和其它的小玩具放进去,嘴里还嘟囔着:“吃掉了小车。”

  其它页,我又看到他把书一会平放,一会摆竖,一会又倾斜,嘴里喃喃自语也听不清他在说什么,我很想过去问问他,又舍不得打断他专注又享受的读书时光,更感动孩子自己独特的创造力。

  再一次共读的时候,他会自己在钢琴和电脑页面做弹奏的动作,还会滴滴滴配音;翻到冰箱页面我让他找到我们家的冰箱,他兴高采烈的朝厨房走去,还打开冰箱门模仿页面打开的角度;他甚至会自己调整蝴蝶的页面做展翅的动作,口齿清楚的介绍:“这是蝴蝶飞飞飞。”

  很不好意思,有一个页面,我不知道画面上到底是什么图像;还有一个页面,我至今没找到立体图的联系,虽然百度到相关信息,但我自己其实也未真正理解。孩子稚嫩嗓音问我:“妈妈这是什么呀?”我如实相告:“妈妈也不知道,但是妈妈查了资料,说这个图片是屁股,小屁股,可是妈妈觉得好像也是鱼钩,我们再找一找有什么和图片长得一样好吗?”

  孩子还不到两岁,应该不太明白我说的意思,他只是哈哈哈笑着,重复说屁股屁股,我拍拍他的小屁股,他笑得更厉害

  后来,我想,这页图片到底是什么?或许并不是那么重要了。

  重要的是,亲子共读这本书,我们很欢乐,遇到不了解的内容,我们会一起寻找摸索答案,而小小的孩子还会以自己的方式去翻阅这本书,这对我来说,已经够感动了

  想到以后的某一天,我们会一起发现这本书越来越多的秘密,就觉得特别美好,这何尝不是《这不是书》带给我们的惊喜?!

  就像《出版人周刊》的评价:每一页都会带来新的惊喜,这本书永远不会让你的孩子的想象力枯竭,它会激发孩子创造自己的艺术作品,尤其是当他们发现这本书不可告人的秘密……难道这真的是一本书吗?

  《这不是书》读后感(四):不知道怎么陪孩子玩?不妨试试这个!

  这是一本书。

  这本书拿到手,

  沉甸甸。

  每张纸,

  都有一两毫米厚。

  五岁的儿子看到这个就很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呀?说着他就自顾翻起来。

  我在一旁看着他翻,有意考他。

  第一个,他说是怪兽的大嘴巴。

  第二个,他说是电脑。

  第三个,他似乎不感兴趣,一言不发迅速翻过了。

  第四个,他一翻到就两眼放光,说好吃的!然后就对着书咯咯笑着去舔……

  第五个,他说是一个人和一只狗。我问他,你看看他们是在哪里啊?他左看右看,说在客厅里。然后我把书翻成90°,问他像不像是在沙发上啊?他惊喜地看了我一眼然后点点头。

  第六个,他大声说:蝴蝶!

  第七个,他说:嘴巴!我觉得很有趣,因为我只看到了屁股。

  第八个,他说:弹琴。我就顺势在琴键上一顿乱按,唱起了1234567……

  第九个,他说:他们在跳舞!

  第十个,他说:工具!

  第十一个,他说:我不知道。其实那是一个握着平衡木走高空绳索的杂技演员

  第十二个,他指着那些图像分别说:一个人!一个包!一双鞋子!我把书反过来撑起一个三角放在桌上,问他:像不像一个帐篷啊?他开心地笑起来:像!

  第十三个,他刚说了个窗子,就发现书页还可以打开来。于是他急吼吼地打开,把里面的东西一一指过来,嘴里念着:窗子、沙发、人、柜子花瓶、花、狗的照片、狗、门、猫咪。等他一一念完,我逗他:看,那个人在盯着你看!他马上一脸紧张,把旁边那张纸合上了。合上之后发现旁边一张纸也是这样可以展开又合上的,自己翻来覆去研究了一会,然后他突然合上又打开来,把书对着我,说:他在盯着你!

  第十四个,他看到两只手,把手贴上去,跟它们拍了拍。

  全部翻完,他还不忘翻回第一页,拿起书本来夹我手,说,嗷呜嗷呜!咬你咬你!然后自己在那儿哈哈大笑

  《这不是书》读后感(五):有趣和好玩才是这本童书的特点

  大冬天出门取包裹乐趣会少很多,毕竟离开温暖的房子着实需要勇气。但因为是小朋友的书,多了很多期待。自从读了兽兽的文章,对《这不是书》的期望值已经爆表,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快点打开的。

  着实很有意思,因为有小朋友的爱不释手做担保。或许对大人而言,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得到知识,但童书的定位应该是完全不一样的,我想,童书首先应该是有趣和好玩,这样TA才有阅读的欲望,才不至于看一眼就置之不理了。显然《这不是书》在这一点上有很大创新,形式非常新颖,翻开每一页都有惊喜。

  它不是普通的书,所有没有大量的文字,每一页的是一副场景画,可以玩的画。比如这个,是不起特别像苹果电脑?我家小朋友特别喜欢玩我们的电脑,若是想在家加个班,他准能趁你不注意按个电源键,然后看你急得跳脚他很欢乐。现在书是他的电脑了,妈妈我再也不担心他来捣乱。我用我的电脑,他有他的,还能玩个视频聊天。一本正经地,他说,我要先下载一个QQ,不对,已经没电了,得赶紧插上电源充电,于是他又找来了他的玩具插线板和常常的"电源线"。

  《这不是书》读后感(六):用好这本“不正经”的童书,让你轻松成为会陪孩子玩的好父母

  拿到这本厚重的童书,首先被它的书名吸引了。明明是书嘛,看似和其它的绘本没两样,却非要说自己不是书。

  带着满脑子疑问,我和小朋友打开了这本书。

  果不其然,这本小小的童书颠覆了以往绘本的认知模式,全书没有一个字,更没有讲述一个完整故事,或者渗透一些道理。而是用二次元模拟各种各样真实的场景,有些场景甚至远远超出了生活体验的空间。虽在书中,但透过这些画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却看到图像之外的东西。不仅对孩子而言,包括对有着诸多阅历成年人来说,都会让人大开脑洞,去探索,去思考,去追逐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本书的神秘面纱吧!

  《这不是书》读后感(七):这不是书

  玩具绘本《这不是书》。作者是法国的让·朱利安。适合各年龄段的小朋友大朋友一起玩。

  和传统绘本不一样,这是一本玩具书。小开本,大空间,靠硬纸板书的折页营造出不同的情境。每一页是一个游戏,每一页是一个场景。这不是书,而是一件纸玩具。

  作者让·朱利安,插画家,生于法国,现居英国。除了插画,他也为一些很有名摄影服装报纸杂志公司做设计。他的客户包括:耐克、宝马、柯莱特、优衣库、纽约时报、纽约客、卫报、泰特美术馆,英国4频道等等。

  在本书的推荐语中,强调了借助构图加强孩子的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首先说想象力,想象力对人的一生,小到对其学科职业选择,大到对其终生的幸福感,都有巨大影响。想象力不仅能让我们在工作中有更多的创意,还能让我们在人生中温柔对待自己的心灵。我们常说,孩子的思维是发散的,是无拘无束的;孩子的想象力是天生的,不需要启发,而需要保护。因此,不论学前教育还是应试教育,不论幼儿园还是大学,一位温柔的老师,一位爱学生的老师,一位在乎孩子终身幸福感的老师,应该想办法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在孩子天马行空的时候,不用统一的套路去套孩子;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允许孩子千人千面,各不相同。作为家长,要倾听孩子,观察孩子,盲目刻板地“指导”有时候好心反而办坏事。

  学前教育绝不是认几个字背几首唐诗。老实说,要达成那个知识的目标太简单了。孩子拥有有吸收力的心灵,只要加以训练,识字、背唐诗、算数都不难达成。但想象力、自律能力、学习能力、书写萌发、前阅读能力、前运算能力,这些能力对孩子上小学之后的学习,有更深层的影响。

  我有大量为学前儿童读绘本的经验,占我全部工作的三分之一。在日常工作中,会用一个简单的方法,训练孩子观察力、语言能力,童书保护孩的子想象力。那就是,每拿到一本绘本,请孩子看看封面上有什么,如果有人物或动物,引导孩子说说他们是什么表情,什么动作,猜一猜他们的心情怎么样,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再请孩子猜一猜,这是个什么故事。我曾经在我带的班级作过一年这样的训练。一年以后,长大一岁,明显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观察力增强了,注意力集中了。孩子们讲出的故事,比书中的故事更精彩。

  再来说空间思维能力,例如,你能看出下图是什么吗?

  俯视的咖啡杯

  《这不是书》读后感(八):除了iPad,孩子还可以玩什么

  前两天走路回家,发现沿途又有两个报刊亭停业了。

  在这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实在难以预料,传统出版业到底还能走多远。

  可是,孩子总归还是要看书的吧。

  我家书柜里,存放着一本公公婆婆从老家带过来的书。

  那是老公小时候读过的书。

  里面的故事,老公直到现在都还记得。

  《这不是书》读后感(九):寓教于乐,其实并不难

  每个孩子都喜欢玩,并且也需要玩着长大,玩乐不仅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们成长的需求,特别是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来说,玩乐是他们每天中最重要的事情,不过,作为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时间多学一些知识,多掌握一些技巧,但是过早的填鸭式的学习会给孩子带来压力,也会阻碍孩子想象力的发展。

  如果能让孩子在玩乐中学到一些知识,那肯定是家长最乐意看到的事情,索性,现在许多出版社已经引进了国外的优秀童书,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共读这些书籍,一方面共享亲子时光,一方面让孩子爱上读书。并且,从国外的优秀童书中我们可以知道国外的小朋友在学些什么,拓展家长和孩子的视野。

  当我把《这不是书》拿给孩子看的时候,孩子问我:“这是什么书呢?”我回答说:“这不是书。”孩子就笑了,然后继续问我:“这是什么书呢?” 我回答说:“这不是书。” 孩子又笑了。在孩子的眼里,这明明是书啊,为什么偏偏说它不是书呢?我觉得这本书的名字很讨巧,也告诉我们,许多时候我们并不一定要把书看作为书,书总会给人沉闷、枯燥的感觉,如果我们不把书当做书来看,或许就会觉得读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对大人如此,对孩子亦如此。在孩子小的时候,如果能让孩子把读书与玩玩具同等有趣的事情来看待,那我想,未来孩子也会学起来比较轻松容易,也更愿意去接受学习。

  翻开《这不是书》里面没有文字全是绘图,却有力的显示出三大特征。

  《这不是书》读后感(十):眼前一亮,超酷玩具书

  这不是书,但这又确实是书;

  这是书,但它又的确不像书。

  那它是什么呢?

  它是一张怪物的血喷大口;

  它是一台笔记本电脑;

  它是一个网球场;

  它是一台钢琴;

  ……

  它又好像是一个打开的冰箱;

  或者可能是一个光屁股;

  也是一个工具箱;

  再展开,还是一个房间。

  ……

  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是一本带着游戏功能的书;

  是各种立体的、想象的物体。

  看这本书,不能只是像看常规的书一个方向看,它可能要90度转着看,可能要两个页面成直角看,可能要全部展开看,也可能要展开页拼成四边形一样看,就譬如倒数第二个图就是一个房间,两页加上两个展开页,拼起来,就是一个四边体,就好像一个房间,正对着我们的就是房门。

  可能有人像我刚开始一样误认为这本书只适合小小孩,其实真是我们不懂孩子,后来我发现不管是小小孩,还是大小孩,都会被这本书所吸引。他们喜欢拿这本书来过家家,翻到笔记本电脑、或是钢琴那一页,把它两个页面成九十度竖起来,像打电脑、弹钢琴一样玩,模仿起大人的样子像模像样。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这不是书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