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寂寞的脑洞比海深》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4-03 20:4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寂寞的脑洞比海深》读后感10篇

  《寂寞的脑洞比海深》是一本由银针一朵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寂寞的脑洞比海深》读后感(一):丰富多彩不同

  送你天马行空想象,像是脑中腾起一团云,在那个无边无际的想象天空中,飞腾,飘远。似乎,你想要飞往什么地方,它便能够到达什么地方。在那个远方,有你从未见过的出乎意料,有你从未见过的匪夷所思。那是处处都有神转折的地方。

  《寂寞的脑洞比海深》读后感(二):要重塑三观

  这本《寂寞的脑洞比海深》读起来第一感觉就是很欢乐啊,俯拾皆是段子,号称“一本正经说瞎话”,到处可见的神转折分分钟颠覆世界观

  作者银针一朵在本书推广软文里这样写道这本书的优势,“写的有趣,二十四个高能脑洞故事,每个故事都设定新奇脑洞大,篇篇神转折,却又合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而且作者长得帅。”是不是透过屏幕就可以感受到作者银针一朵的人格魅力呢。

  在这本书里,科幻世界就在触手可及的地方,爱情发生得匪夷所思。作者的脑洞和对世界的见解决定作品深度,让读者在欢笑之余,发现科技发展下更为宽广的世界,那些真性情语句想法怎能不令我们惊艳呢,让读者结合当今的社会进行反思,这或许就是本书的应用现实生活意义

  我们喜欢寻找现实之外的精神自由,故事均是完整的故事,细细想来别有深意,作者讲故事的方式很不简单。本书的文字笔触细腻,文字诙谐人物刻画饱满写作布局大气,非常有吸引力,不由得让人继续看下去。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真相”这个口号很打动人,故事中处处可见的神转折更是令读者的思维忍不住随着书中的情节舞蹈起来。当现实世界和虚幻的次元不断进行交替和冲击,有趣的故事就此发生。相信一本书在创作基础上一定渗透着作者的三观,毕竟故事的叙述在不同的人眼中也存在着不同的面貌,而本书在进行故事呈现时,有很多类似留白的部分,使得读者能够拥有更多的思考空间,从而获得良好阅读体验

  很喜欢用“天马行空的异想家,游戏文字的魔术师”这样的描述来形容本书的作者银针一朵,比如文中有这样一段“我”宿醉,从沙发上醒来时已是晌午,口干舌燥。走到桌边,拿起水瓶想给自己倒杯水,水瓶说话了:“不要这样糟蹋自己嘛,一切都已经过去了,何况她也并不怎么好啊,试着让自己活得滋润一点。” 我没说话,若有所思地看了它一眼,它看我没理它,又补充道:“像我一样。”读完只想哈哈哈哈哈,后面一句堪称神补刀。

  本书与其他传统小说有很大不同,更具有可读性,故事更加动人心弦,也更容易让读者从故事出发更多的思考人生

  《寂寞的脑洞比海深》读后感(三):《寂寞的脑洞比海深》 --因为······

  《寂寞的脑洞比海深》

  一个人无聊时候,难免会胡思乱想,针对这种行为,较文艺的说法是“放空”。而顺带着将原本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想法“融会贯通”、或者巧妙地“拉郎”在一起,则被大家戏称为“开脑洞”--一时间,似乎上至茫茫宇宙中的黑洞,下到脑穴深处老师们曾嗤之以鼻的那些“填不平的坑”,从此都被平了反,成了无数人最不必产生什么耗费的脑力活动首选。 “银针一朵”,听起来,这个名字就是银针的尖锐特质和反常量词的合体,所以,书中的脑洞故事构架里,虽然有不少有哲理句子堪当让人咂取滋味,许多人物也都是名字比较普通、人生看似与周围的人并无不同的身上或周围发生的事情,但也正是因为这样,阅读过程中的代入感会比较强,也让部分故事和结局反转的恰到好处,不乏“细思恐极”之处。比如有深谙戏剧,并设计嫉妒自己的才华而陷害自己的敌人,让其走入自己预先完成的剧本的人;比如江边看似悠闲的人,是一举遇见解决了多年前自己失手漏掉的目标和雇主的杀手;比如地球上的一切都是游戏,而我们身边的某个人可能就是游戏的管理员,他们根本不惧怕告诉你这个“事实”,因为······ 既然是“脑洞”,其中所涉及的大家平日不以为意的“杂学知识职业门类”自然不会少,个人十分在意的是,他们引申出的现代人群体,常不自觉地想要逃离单一职业对欲求的限制同时,也在时代人们择业的要求更为宽松情况下,仍会下意识地遵守相关职业赋予的身份对个人实力的要求,从而引发一些冲突,也为一些结局的收束给出了很好的铺垫。比如侦探会陷入“被预警--躲避追杀--被杀--因为一次次的预警和被杀躲开死亡的结果--但是仍旧逃不出这个循环”的模式。尤其是一些将科幻元素导入的篇章,除了会借人物身份将我们日常只会在新闻里得知的寥寥可数的科技发展代入到平凡生活中,进一步联想起来,却也未必不会让现在每每纠结于工作、沉溺于欲望执着手段的人,因为对神秘未知产生敬畏之心,而收摄心神,多思考人生应有的意义。我们大可也设想自己为神,也能就此更多地了解体会安排与被安排之间的区别,或许也能更进一步体会到自己可以做到什么。

  《寂寞的脑洞比海深》读后感(四):脑洞再大也不出离众生

  在网络发达信息渠道多元的今天,人们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故事、段子和评论,其中那些画风清奇、鬼畜魔性、脑洞大开的似乎格外吸引眼球。人的想象力可以漫无边际出其不意,借由合理的想象或幻想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脑洞故事能让人有非一般的体验。不论你的智商、三观已被现在的社会新闻和网络故事训练得如何如何,《寂寞的脑洞比海深》这本脑洞故事集,依然能带你神游一番,畅快刺激之余,或许还能为你解开一些困顿迷惑。

  此书作者是知乎脑洞达人,他的故事带毒性、魔性,有猜不到的结局,这些是自然的,他的故事在微博的阅读和转发之多,也就是必然的了。

  欺骗、猎杀、爱情、科幻是书里24个故事的四类主题曲折复杂的情节,交叉往返的叙事,其中也不乏烧脑之处。

  【欺骗的故事】

  看似清纯、实则“脚踏多只船”的绿茶女也有反被欺骗、揭穿的时候,为了圆谎而昧着良心二度碰瓷诬陷好人,戏剧般的情节发展令人唏嘘。两则出轨的小故事也都在主人公左猜右想、肯定否定后,于结尾“打脸式”地确定了出轨事实。可悲可叹的是,这样的故事在现实中是存在的,乃至更有甚者

  【猎杀的故事】

  剧本杀人,时间循环杀人,感官杀人等,设定超乎寻常,实则反映出憎恨、复仇等人性阴暗面。《处女座正确打开方式》和《当出轨男遇见杀手》似乎想向我们印证天理循环,因果报应,尤其是后一篇,令我对应想起陈坤、秦昊等主演的那部电影火锅英雄》。

  【爱情的故事

  特殊测试,特殊的能力,可以帮助我们看清爱情,但能否经营好,怕是要更加用心。《如果身边的东西会说话》一篇讲述了一种比较极端的爱情模式,以物品会说话的方式,道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议论观点。《我的物品穿越了》一篇最是温暖感人不幸的人得以幸福,是有人在留恋,在成全,在冥冥之中守护

  【科幻的故事】

  世界末日,超能力者之间的斗争,尔虞我诈激烈交锋之后,未来世界的命运如何,是你的话,怎样抉择

  创新科技带来各种进步,便利新鲜,带给人前所未有的体验。但科技是双刃剑的说法,也让人警惕和思考,科技该如何正确使用。来看看《时间知觉》和《基因操控社会》都讲些了什么。

  故事都是讲给人听的,爱听故事似乎是人的一大天性,而脑洞给故事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故事的天地可以更加广阔,人们的心似乎也可以更自由地翱翔。但我们也该清楚,故事终究是在讲人的,寓情于事,寓理于事,七情六欲,大千世界人心,人性,人生,这才是核心本质。就是说,脑洞再大也不出离众生相。

  或许是现实世界有太残酷一面,脑洞哪怕再鬼畜烧脑,这样的故事我们也乐得阅读。但脑洞需要合情合理,过于狗血或鸡血的都算不得好脑洞,马伯庸曾在某网络采访节目中提到关于如何成功盗取金子的脑洞设想,强调一定要合理,不能出漏洞。而银针一朵的这本故事集,既有天马行空的奇幻想象,也结合、反映着社会现实的某些热点、焦点,做到了合理,且有深度,故是好脑洞。

  :书中在正式将故事之前,作者提醒了读者,看到不同故事中有相同的名字,莫慌,因为自己懒,“起名字这种事还是算了吧”……

  《寂寞的脑洞比海深》读后感(五):《此书骨骼很清奇》

  这书的名字起错了啊,第一印象我以为是什么开发脑力的,或者是智力测验啊鸡汤之类的,没想到完全不是啊,我勒个去,差点错过了一本好书,这书名如果不是作者起的,那么出版编辑要背锅,估计这么认为的不是我一个人。

  这本书说白了就是设置反转,每次在你以为真相大白的时候突然一个神转折,而每次转的都很惊喜,有种就应该如此的痛快感觉,然后会心一笑,美滋滋。这本书对于爱好不按常理出牌的人来说一定喜欢的不得了

  可以看出来作者是非常的用心,也应该是平时喜欢在脑海里瞎想,说好听点叫放飞自己的思绪,天马行空毫不拘束。一些小的故事信手拈来,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娴熟,比如出轨那两章,我看着看着都认为作者应该是有着自己的人生经验啊,一些细节描写太到位了,包括男主人那段独白思考,没有点人生阅历写不这么真实啊,佩服。

  书的前半部还很贴近生活,或者说脑洞开的还不是很大,但到后面作者明显忍不住了,开始真正的飞了起来,上帝、引力波、外星人、地球Online,根本停不下来,每一个故事都像是真的,看的我一度怀疑我是否生活在一个虚幻的世界。

  不得不说作者脑洞确实清奇,而厉害之处也在于每每平常之处转折,很自然,这本书的故事基本上我是全军覆没了,貌似只有两个故事猜到了结局,其余的都让我大开眼界,还有这种操作

  不过说来看完让我印象最深反而是第一个故事,一桩离奇的诈骗案,这个故事之所以让我事后想来印象如此之深,因为我反复的思考了下,在真实的世界,这个故事完全可以完成!也就是说,我没找到什么大的漏洞,这个创意是有可能成真的,可能性我认为有八成!这就很恐怖了,这说明作者在编故事的同时,也非常认真的考虑过有没有可能成真,即使最后只是让读者会心一笑,但是也在尽善尽美,难得。

  很让人开心的一本书,也很让人开脑洞,会帮你被生活麻木脑子活动活动,看待生活也会有不一样的角度,然后开心去生活。这书不推荐口气读完,建议每天读一个小故事就好,这样你的思维会跟随作者一直转啊转,做起工作来都会让你感觉轻松,20多个神转折故事,持续一个月的高潮,岂不美哉!

  《寂寞的脑洞比海深》读后感(六):海的深度,寂寞的脑洞知道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回忆过去的时候是上帝视角

  “因为每个人的身后都有一个黑无常一直拿着记忆之书在记录他的一生,所以回忆才是第三视角。”

  打完这句话,我觉得后背有一丝丝凉意,想回头看看,又有一丝丝害怕黑无常真的在我背后,哼,都怪作者~

  为作者打call!

  大家平时都会有各种脑洞大开的时候,但是很少有人能像银针一朵一样写出这么多的故事来吧~

  这本书中,我最爱的是《高等生命来袭》,也就是创世神那一篇,情节有趣,丝丝入扣,让人忍住憋着一口气看完!我甚至觉得这一篇拍成小电影肯定也好看!毕竟有故事趣味,还能一下子拔高思想高度探讨人性!

  “若我们安于顺从也罢,可我们却一直想要自由,而自由偏偏是无法拥有的,所以我们注定只能痛苦吧。”

  这本书,我是一口气看完的,中途完全没有想法起身动弹一下,把作者的脑洞感受一下之后,就像大汗淋漓夏天,喝一口冰冰凉的雪碧,那感觉,超级爽~

  《寂寞的脑洞比海深》读后感(七):原来我读过你的故事

  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已经挺期待了。因为自己就是个日常爱开脑洞的人。然而看了这本书之后,才了解作者的脑洞和自己的脑洞很不一样。

  这本书第一个让我感觉比较亮眼的是《处女座的正确打开方式》这一篇:一个吃瓜群众在江边遇到两个自杀的人。穷人被人迫害,家道中落。而富人正是当初杀死他们家人的幕后黑手。眼看着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穷人迫不及待就要对富人饱以老拳。然而这时穷人却放下拳头,谄媚地请求富人,给你自己一些钱,自己就会原谅富人过去的所作所为。这样,富人就不必因为良心自责而自杀了。剧情的转换太过突然,看得我喷出一口老血。更为令人惊讶的是,两人因为吃瓜看客知道了两人的秘密,要杀他灭口。反而被吃瓜观众反杀。原来这个吃瓜观众就是当时富人派去杀害穷人父母的人。看了这个故事,惊讶于人之无耻,为了一点钱,可以抛却父母之仇。也感慨人不可以生害人之心,否则抱应来得真是飞快。

  银叶一朵的故事,往往都会在结尾的时候,留一个反转或者是拖一个尾巴。比如说在《超自然感官》这一篇,医生的同事总感觉有人在跟踪自己。医生一阵忽悠把同事骗了过去,可是在结尾的时候传来了同事被医闹份子杀死的消息。作者在心惊胆战之余看到了一双亮着的眼睛。故事到此就结束了,并没有再多说一个字。但是结局我们是可以想见的,已经无需多说。

  顺着这个逻辑,我在看《当出轨男遇见杀手》的时候,心中已经认定那个懦弱的老农,便是最后的boss。虽然结局真的在最后提到的那个老农,但故事的设定是他是最后的赢家,一个lucky dog而已,而并不是幕后的黑手。

  《100分的爱情》这一篇,看着让人觉得甚是伤感。故事里设置了一种模拟游戏,可以计算出恋人之间的爱情分值。主人公计算的爱情永远也到不了100分。经过一番调查,才发觉妻子并没有爱自己。最终主人公在游戏里设定出妻子不爱自己的模式,计算出的爱情得分100分。原文这么写道:“我终于拥有了100分的结果,却没能获得100分的爱情。”读到这句的时候,我怅然了很久。这篇的脑洞是我觉得最好也最能接受的。

  最让我惊讶的是《相思病》。看到中途,我忽然反应过来,这一篇我之前是看过的。故事是说,我被面馆老板安排去对茶馆老板娘说声我不爱你。原来老板喜欢对面的老板娘,但老板娘心里有人,一直放不下。与老板约定,如果有一个和他心上人长得相似的男人来告诉她自己并不爱她,自己就会答应老板。然而,故事的结局才知道,我就是老伴娘的心上人。当事人理会不了其中的辛酸,让人有一种错付痴心的惆怅。

  作者这些脑洞,大多异想天开,但是细想起来也不是平地而来,将合理的东西极端化,这就是脑洞的来源。要说让人感觉不过瘾的地方,那就是作为一个短篇小说集,一篇一个脑洞,无法展开,显得有些琐碎。脑洞文更多的是靠灵光一闪,是一种看天分的可遇不可求的东西。然而靠着天分去写作,容易产生的是遍地的碎金乱玉。如果能够将这些脑洞全部融合到一个长篇,或许会让人更加喜欢。

  《寂寞的脑洞比海深》读后感(八):封面很对:这个人的奇葩妄想综合症发作了!

  说一说,这个作者脑洞很奇怪。为什么不说他大,因为他大不大我不知道,但奇怪是一定的。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脑洞无限大,比如你说一根笔,由此联想,这可能是一个妖怪,一个时间篡改器,甚至是一个宇宙。

  到他了,他可能会说这是一根任性的笔。

  为什么任性?他就沉默了,让你自己去想一根笔的前世今生。你看大家都在构思设定,他非在这扯情绪,就很烦人。所以说这不是脑洞的问题,是脑回路的问题。

  《寂寞的脑袋比海深》这本书脑回路清奇,你猜不到他下一步要怎么走,因为他下一步可能就不走了。题材涉猎也多。至少我感兴趣的,中二,温情,都在——没错,这不是一本純推理小说,他就是一本简简单单的脑洞书,作者在给你讲故事,讲情绪,不是讲案子。

  三千世界,无数次元,一页页,作者是在领你看很新奇很精彩的世界,往往在绝处逢生处,还会给你一个惊喜:居然还真死了。

  然后就拍手,就大笑,什么超自然二次元反俗套穿越,一个个故事就看完了。

  这本书,烧不烧脑你们去看,但是不会寂寞。

  《寂寞的脑洞比海深》读后感(九):骚出一股婊气的白莲花——评《寂寞的脑洞比海深》

  先从书的表象上来看,书籍的出版社美工并不友好。

  怎么能让这样一本清新脱俗、脱离了低级趣味、标新立异、转折神奇、贻笑大方、天马行空、中二、魔性、甚至令读者视线里自带弹幕效果的一本书有这这样的书名和封面?

  不得不承认这本书卖的就是大开的脑洞,但是这个书名却缺少了本应符合书籍霸气内容的气质。肤浅的表象掩盖了狐狸不是妖,性感不是骚的光芒。就应该起此书评这样的名字。

  开脑洞,就要抽象,就要骚。

  高能预警的提示语完全预防不了书中十万瓦特的滚滚天雷电流。中二、魔性的标语完全起不到抵挡浑身抽搐、颤抖、癫痫、大喘气、拍大腿的作用。

  鬼畜蛇精病的线条和毁灭型彩色文字无法塑造舌尖上的嫂子的精华形象。就应该Boom boom pow!这样爆炸起来。

  这本书的内容里,转折是中心思想,总是把俏皮的故事里细腻的小细节加到里面,令人细细回味,百转千回,有滋有味的品尝。同时,故事从惨无人道惨绝人寰惨灭人性的诈骗案讲到智商200烧脑无极限烧脑大师级别的杀神烧脑,再到神清气爽恋爱大过天恋爱了谁还要脸啊给你个眼神自己去体会的恋恋囧事,再到外星人引力波星系行云小宇宙大宇宙挑战人类天文的超乎寻常的生存道理。

  24个故事组成的小故事很有意思,嘎嘎的,反转就是故事的神来之笔,每到结尾部分,一句话毁掉了你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看的这个故事,让这个故事的走向完全偏离正轨,而恰恰读者喜欢这种意义上的浪费。

  猝不及防的一句话让那些看了开头就猜结尾的人往往大出所料,吸睛,点赞,为文章架构好评,对文章整体被翻转后还是顺风顺水顺水推舟而打出五星。

  拿《如果身边的东西会说话》来说,故事里所有身边的物品都能够说话,有着正常的思维,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看似很平常的对话,却把那个羞羞的事表达出来,十分精妙,令人咂舌赞叹。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银针一朵的得意(对于作者银针一朵这个笔名,我内涵的笑了)。不过总体来说,这种新奇的表达方式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一篇食物间的对话起的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最后的转折,情理之外,意料之外,却合情合理,妙!

  倘若现代文学都开些脑洞,让故事跳跃起来,也许能让那些打王者荣耀的手放下端着的手机平板,重新拾起复兴中华的书本也说不定。

  《寂寞的脑洞比海深》读后感(十):问世间,那个洞比脑洞更深!

  走在异国的乡间路上,同事放出了歌:苦海,泛起旧浪,问世间。。。

  不禁就接了一句:那个洞比脑洞更深。

  之所以接这句话,实在是因为最近看这本书太入迷。

  之所以太入迷,还因为,对西游沉浸更深。

  现代的人,已经完全不满足于传统的观念。到底是怎样呢?真的是那样吗?

  脑洞,是什么?

  所有的想要大家知道的事情,都浮于表面,就只这样啊!看,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看,怪兽沉入了深渊,正义取得了胜利!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或者说,在中国人,在人们,的视野中,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发行了这样一本书,《寂寞的脑洞比海深》,无疑,放出了一个危险的信号,那就是质疑和思考!

  这本书的作者,在知乎很有名。银针一朵,在知乎上,就以质疑而著称。为什么一定是那样,你有没有想到,可能是那样?

  脑洞,真的是一个很新的概念。虽然我不喜欢对汉语的随意篡改,但是,可能,在新的时代,有的词汇,表达的意思更贴切。

  特别是在缺乏想象力的我们,脑洞这个词,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在习惯了一是一二是二的情况下,大家有没有想过,事情,真的是表面感觉得这样吗。

  这本书,很贴切的展现了脑洞的概念,而且,是在寂寞的条件下。

  可能,也正是因为在寂寞的条件下,人的大脑,才会发生器质性的改变,一些特殊部位发生凹陷,哈,有了一个脑洞。

  回到西游记,到了那个激情喷张的一会,大圣大战六耳猕猴!天啊,那个真的是六耳猕猴?那个真的是大圣?说:“师傅,继续走吧”的,那个是谁?天啊,不敢想象?我的打字速度都慢了下来。。。。

  人生,需要质疑,需要考虑细节的斟酌,只是,这样斟酌,细思极恐,不敢想象。

  其实,一直以来,中国人一直以缺乏想象,缺乏创造力这样的印象反映于世界。这个传统的形成,有很深的历史渊源。似乎,我们一直缺乏一个怀疑的态度。很多时候,意见和建议,从上方而来,在执行层面,无需置疑,也不能质疑。

  这绝对不是一个需要创造、需要更新的民族。

  现在的时代,竞争从外部而来,如果我们在沉浸于服从的层面,那将是民族的灾难。

  愿每个人的脑袋里,都有一个深深的脑洞!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寂寞的脑洞比海深》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