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如何成为一个高手》是一本由(美)道格•莱莫夫 / 艾丽卡•伍尔韦 / 凯蒂•叶兹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2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刻意练习:如何成为一个高手》读后感(一):把事情做到更好的42法则
最近在牛犊会读书群里读书,柏永辉老师推荐了这本书,奉上读书笔记!
练习是一种简单到极易被人忽略,却又无比强大的成功模式!练习极简单,又极复杂,每个渴望进步的人,无论从事什么行业,无论是领导者还是员工,都希望掌握练习的方法,抓住练习的规律,以把事情做到更好。那些持续奋斗、成长和发展的人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他们一直在不断地练习。
《刻意练习》从“反思练习”、“如何练习”、“示范”、“反馈”、“创建练习文化”、“实践”等六个章节42个法则阐述了如何通过练习把事情做的更好。它不仅可以被当做个人练习指导手册,也可以让父母、教师、经理和企业管理者等学会如何更好的培训他人,帮助他人更好的练习。
首先要打破一个误区,练习从来不会成为思考的绊脚石,如果不通过高层次的练习掌握扎实的技能和海量的知识与信息,那么高层次的思考无疑就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纸上谈兵。
我们常常惊叹为什么别人会有那么好的创意,而抱怨自己没有创意,你觉得这是天生的,自己根本不适合做设计与创意行业。但,不是这样的,你可以!
所谓创意,其实就是一个经常躲在练习身后的淘气鬼。如果想要更有创意,一个绝佳的办法就是争取将更多的技能动作转化成习惯性的自发行为。
那么,如何练习?练习的力量又是什么?
是专注,专注地练习能给你创造价值的20%的技能;专注于自身优势,即已经做得相当好的部分,然后争取做到好上加好,就可以获得惊人的成效;专注于一系列清晰的目标,取代概念模糊的“目的”;专注于每个专项,把任务分解,进行专注细节的专项练习。同时,还要关注行业内专家,学会分析他们的专业表现,鉴别优胜者的共通技能,然后参考学习,准确复制,这将成为我们的致胜法宝。
同时,作为培训者或父母,应该学会正确示范、建立反馈机制、创建练习文化和有效指导实践等。帮助记录练习者的练习过程,不仅要及时反馈还要正面反馈,多用正面话语,立足于解决问题。在练习者消极抵抗是学会去消解,在做得好时要公开表扬,这样会让他人记住什么是好的。
这里有42条法则,但如果不练习的话全部记住也毫无用处,所以这本书的最好使用方法是逐一练习,边看边练,不然这些知识只是我们脑海里的海市蜃楼。就像最近每周看一本书并写500字读书笔记,如果不去刻意练习读书笔记的写作方法,就算写很多次也没什么进步,无效的长时间练习应该被方向正确的刻意练习所替代。
《刻意练习:如何成为一个高手》读后感(二):【目录读书法】刻意练习:如何成为一个高手
【目录读书法】刻意练习:如何成为一个高手
第一章 刻意练习是什么
“练习方法不对,越练越错”
学习方法很重要,好的学习方法事半功倍反之坏的学习方法事倍功半。
(要点:不同的学习内容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带来的效果,最后确定最优的学习方法,我认为即使相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阶段也是需要有针对性的改变)
20/80原理,反复练习高产出高回报的技能,分清练习的主次。
(要点:有时候我们太注重细节反而失掉重点,就像考试一样必考的分值大的项目需要重点复习,如果有闲暇再去注意细节上的,毕竟有时候细节决定成败,当我们达到一定水平以后这20%才能使我们如虎添翼)
“为什么你会在淋浴、开车或刷牙时脑洞大开”
让刻意联系的内容成为自己的习惯,成为一个下意识的思维方式或者动作。无意识的行为使得大脑能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激发潜能。
(要点:刻意联系属于锻炼专注思维,在我们的技能在专注思维下得到一定深化后,发散思维就能帮助我们在此基础上更具创造力,产生独到的领悟。而在没有深化技能下的发散思维很多时候都是没有用的,参见《学习之道》。)
“集中时间和精力设定练习目标”
将目的量化,制定练习的计划表
(要点:先需要测评这个目标的可行性,其次大的目标需要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再配合上时间进行计划制定。目标不可以泛化,最好使用准确数字和时间点,比方说一年读36本书,每个月3本,而非制定今天读书要比上年多这样的计划。)
“练习最擅长的,放大优势效应”
练习优点可以放大优势
(要点:其实我这里不是很懂,优点可以放大,但是缺点太多的话或者比较致命的话,很容易成为短板吧?反而我觉得优点的进步空间比较小,而不善长的进步空间比较大,效果比较明显。主要还是要先判断这个优缺点对于所学习的内容是否是核心技能,缺点是核心技能应尽快补足,如优点是核心技能可以放大优势)
“专项练习宁多勿少,实战演练宁少勿多”
实战是检验技能的掌握情况,根据实战结果再反馈到练习上进行调整。实战也是技能的整合,放在最后练习比较好。
“反复练习正确动作,加强大脑记忆”
(要点:一定要采取行动上的纠正,不是大脑或者眼睛过一遍就好了。错一遍最好练习三次正确的。)
第二章 如何进行刻意练习
(要点:分析成功者的共同之处,在早期可以选择模仿这些成功者。这个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当然成功很难复制,还需要根据自身进行调整,但模仿是最方便快捷的路径。)
“将技能分解,进行专项练习”
将技能分解到更细,一旦在学习某个分解技能还有困难的时候再继续分解直到完全掌握后再练习新的技能
(要点:练习不到位的时候需要当机立断退回到上一个技能,如带着练习不到位的技能进入下一级练习的话很容易把坏习惯带进去反而容易招致失败。地基是需要打牢固的。)
“制订优质练习计划,有效推进练习”
制定计划的要点:
1. 在练习之前就需要先制定计划
2. 计划需要明确的量化目标
3. 计划要详细
4. 需要及时调整
5. 难度坡度不宜一下子跳太高或者太低(太低太高都容易打击积极性,最好是跳一下就能够到的目标)
“建立紧凑的练习程序,翻倍练习成效”
(要点:个人理解是基于《学习之道》上的,需要每天都练习反复加强深化而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拖沓的练习节奏容易使之前已经掌握的练习忘记从而付出过多的精力再去回忆,紧凑的练习能够减少不必要的精力,可参加艾宾浩斯曲线)
第三章:如何让练习更精准
“高手正确的示范和讲解,让练习如虎添翼”
预先告知需要留意的关键点,可以让注意力更加集中在核心技能上。且每次只是示范一个重点,待掌握后再传授新的技能。
要对目标有个清晰的认识
(要点:结果才是正真有说服力的,比方说减肥成功的人说减肥方法总要先展示下自己的成果,否则没有可信度,练习者也没有憧憬啊。感觉是画个饼给自己看也是很重要的,想象下成功的自己。)
第四章:如何扩大练习效果
“有效利用反馈,及时改进”
正面反馈,激发优势的力量
具体可行的反馈,让练习更有成效
让关注反馈成为一种习惯
正确领悟反馈
(要点:需要告诉练习者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非模糊暧昧的话语,要给出具体可执行的操作,可以让练习者重复。避免海量反馈一次性接收太多重点。)
“行动,行动,永远要行动在先!”
反思虽有价值,但务必行动在先,行动之后再反思更有效果。
(要点:不要想太多!)
后面几个章节自己觉得好像没有什么必要写出来了,感觉精华都在前几章
《刻意练习:如何成为一个高手》读后感(三):刻意练习的核心
刻意练习的核心是优秀习惯的养成。
分成三部分:
1. 刻意练习是一种专注训练的方法
2. 科学的刻意练习事半功倍
3. 关键在于实践
个人体会:
1. 可量化有效的目标设定
2. 训练动作的按步骤分解
3. 专注于20%的核心技能的提升
5. 及时反馈训练的过程和结果
6. 开始时简单重复示范一个步骤
7. 马上进行实践
8. 注意反馈时的语言,必须强调为了公司的发展给与真诚的反馈
9. 记录关键镜头、反复推敲
《刻意练习:如何成为一个高手》读后感(四):练习的力量
1.
熟未必生巧单一的练习不能使人完美,只会让人一成不变,单纯的重复对实现进步毫无助意。借鉴到平日的工作,十年的工作经验有可能只是一年的工作经验重复了十年。练习本身需要的是不断更新,单一的练习只会让人墨守成规。
2.
练习不该被定义为一系列的专项训练和实战演练,应该被视为一种机会,通过我们愿意尝试的方式,有目的,有策略地重复这些活动。从而更好的完善自我。
3.
卓越天赋的光环下包裹的其实是勤学苦练的质朴内涵。苦练成就恒定,恒定铸造卓越。
4.
巴西人对五人制足球的痴迷程度较之足球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场地的空间限制迫使球员不得不具备更为敏捷的身心反应。练习与训练本身可以多点创意,以便寻找更佳的提升模式。
5.
80/20法则,重要少数法则,想变得优秀,就应该专注地练习能给你创造价值的20%技能。明确自己需要苦练的20%,因为它会带来80%的产出。
6.
当你不断学习一项技能,学到后来便会成为一种自发的行为。
7.
当练习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在比赛的某个瞬间,大脑会具备新的处理功能
8.
【思维转换】纠正错误而不是批评错误。
9.
练习开始时专注于某项技能的掌握,之后再整合其学过的技能。技能整合容易诞生新的创意。
10.
初学者直接模仿示范者,长大成年后,模仿就会让我们尴尬无比,作为成年人有些人总是顾虑重重。
11.
不管练习者最初是否赞同反馈意见,都应该要求他们进行尝试,只要尝试就会发现最后的结果往往与开始大相径庭。
12.
如果在乎一个人,就给他富有建设性的反馈意见,如果不在乎一个人就捡好听的话说。
13.
良好的反馈能用具体的,可执行的语言描述解决方案,而不是描述问题本身。
14.
优点本身带有缺陷。
15.
16.
在练习环境中将错误正常化,允许犯错,提高自身水平以应对错误。练习中最难的事情就是知道“练习”
17.
措辞上的改进能帮助练习者冲破练习壁垒。
18.
很多时候,问题不在于练习了什么,怎么练习,问题是出在练习之后还是继续沿用老一套的工作方法。
练习的本质是不断完善的过程,过程会很枯燥,如何避免,就得从心出发,找到平衡点,去执行。
《刻意练习:如何成为一个高手》读后感(五):教你如何刻意练习得四十二章经
#slidereading
#20170729
#practice perfect
#1.这是一本什么书
这是一本名副其实的练习书,在所有讲刻意练习书中,有的讲述理论,有的介绍理论,但唯独这一本是着眼于如何用最科学的精进方式把事情做到极致,如同副标题所说那般-42 rules for getting better at Getting better。
#2.这本书讲什么
作者期望教会每个人用经过仔细筛选且相对简单的方法,完成刻意练习。这些方法包括:专注练习20%的核心技能;练习最擅长的,放大优势效应;反复练习正确动作,加强大脑记忆;研究成功者,并进行正确复制;将技能分解,进行专项练习;预先知道练习关键点;有效利用反馈,及时改进;对抗惰性,让练习充满乐趣等等。
#3.这本书如何?
这本书共分为三个模块。
第一个部分则是从对建议的错误认知入手,反思如何才能真正的刻意练习,比如利用二八原则、比如专注于核心技能、比如养成肌肉记忆等等。
第二个部分则是列举刻意练习的一些技巧,比如说制定合理的练习程序与计划、比如将技能分解并命名,比如尽可能仿真场景。另外还特意的突出高手示范对于精准练习得作用,以及如何养成有效即时且可行的正面反馈习惯。
最后一个部分则是讲讲刻意练习在团队演练和实践场景中的应用。
上述讲的这些原则,每条独立成章,通过举例来详细说明,并在章末做总结,读起来很轻松,很好读。
《刻意练习:如何成为一个高手》读后感(六):关于刻意练习是什么
在练习中,我们首先要通过完整的评价体系来确认练习的正确与否,失败不是拿来炫耀的资本。失败的练习只会使我们把错误的过程重复多次,降低我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此外,注重对于20%的核心的训练,将它们变成习惯性动作,对于这20%,我们要做到的不仅是熟练,更是精益求精,事半功倍。这样的熟练可以使大脑尽可能少地应对低层次问题,从而给大脑留下足够多的空间去启动创造性思维。在练习开始前,我们应当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它能够指导我们整个学习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专项训练和实战演练,两种不同的方式能得到不同的效果。但是,我认为这两者是互相依存的,没有专项练习的精益求精就没有实战演练的收获与扩展。同样,没有实战演练的综合运用就没有专项练习的再现与升华。
这是关于本书第一部分的看法与思考,第一次写,不好的地方请多谅解。
对于此类非非虚构类的书,读着真的很累,感觉是一种头脑风暴。但是不可否认它的实用性真的很大,用心读一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