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给孩子的世界地理》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4-03 20:00: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给孩子的世界地理》的读后感10篇

  《给孩子世界地理》是一本由[美]维吉尔•莫里斯•希利尔著作,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30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给孩子的世界地理》读后感(一):世界如此精彩之《给孩子的世界地理》

  lue编辑

  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究竟有多大,从我们刚出生来到这个世界其实已经就被很多前人科学家们仔仔细细地研究遍了。还没上徐的时候父母们在给我们讲睡前故事的时候就提到了我们生活所在地球是一个大大的球体,就像皮球,足球一样的圆。那个时候相信你刚听到这样的信息的时候,脑子里会感到奇怪我站的地方是脚踏地头朝天,那么在我相反的一面的人难道是头朝地脚朝天吗?如果所有的人都是脚踏地头朝天的话,那么另一面的人不会掉到太空中吗?

  这些问题被提出来的时候,并不是每一位父母都能给出令人满意答案。但是随着自己年龄的增大,学到的知识越多,对于以前提出的这些看似幼稚的问题就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依靠自己力量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由旁人能够采取适合孩子认知能力方法来加以引导,这无疑能够促使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速度加快许多。

  在所有的认知过程中,地理也就是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一些风土人情常识则是其中必须了解的一个领域。市面上介绍世界地理常识的一些书籍基本上都是讲讲解叙述重点放在对当地人风光气候特点,当地的贸易产业粮食作物的分布等等,这些内容的介绍即使拿给成年人看也难免产生厌烦的感觉,更别说直接拿给小孩子阅读

  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美国杰出教育家希利尔编著的《给孩子的世界地理》一书中对于世界地理的介绍就突破传统教科书的内容讲解方式。在书中作者通过68个章节其实也就是68个小故事的讲解给小读者们传达了世界地理不同国家在地理气候上的一些特点。与教科书不一样的是作者在介绍这些世界地理常识的时候并没有采用干条条的形式罗列,而是采用了类似于旅游游记的形式来介绍。

  这种在游玩中穿插介绍相关的地理知识这对于爱动,好奇心强的孩子们而言是非常适合的。例如在书中关于地球是圆的这一常识的介绍,作者并没有用高深的知识来解释(毕竟讲的太多,孩子们不一定能够理解),而是明明白白直接地告诉小读者们直接绕着地球走一圈就能够实实在在地证明。当然这趟旅行中作者不仅仅告诉了小读者地球是圆的,而且还将地球表面凹凸不平的形成原因适时地提出来。小读者们无形中就会将这些知识记在脑中。

  通过本书的阅读,小读者们对于世界地理的认识相信会踏上一个新的台阶

  《给孩子的世界地理》读后感(二):走心的旅行是学好地理的最好方式

  假设你能离开地球,去到远远的太空,找个空无一物的角落坐下来,透过望远镜观察我们的世界。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我觉得作者是一个很有爱的人,至少不是孩子们眼中那种“讨厌或者死板的大人”。他说这本书告诉孩子们地平线以外的东西,从“美国密歇根州的卡拉马祖市到非洲马里的延巴克图市”。这是一位走遍了很多地方(地球上的大部分国家作者都去过,实际的旅行距离加起来能够绕地球走五圈了),知道该把什么教给孩子的人,想让孩子们开拓眼界,对世界有一个更大的认识。

  作者在书中联系了自己的成长实际以及自己对于地理的理解,对孩子们的理解,起初是因为作者自己职业的需要,开始课堂上给孩子们讲自己的旅游故事,因为反响特别好,后来作者干脆就讲旅行故事整理起来,写成了一本书。本书像是一个移动的课堂,可以让更多的孩子知道他的故事,知道旅行的意义和地理的魅力

  有的时候真心觉得是我们忙于为生存奔波,脑子里的知识都忘记了吗?给小孩子买这样的绘本的初衷,本是为了给他们的脑袋里填写知识,实际上参与到阅读中的我们在知识层面也得到了丰盈同时也净化了心灵

  这本书的另一大特色,我倒是觉得是利大于弊的特色,因为是引进版的图书。作者是美国人,因而在很多细节描写上多是一些美国文化,地理也是偏美国的较多(虽然作者去过很多地方,但是出于书籍的考虑,作者还是做了删减,并非全部)。对于,我们中国的小孩子来说,可能这种美国视角的观察和学习,有些难以理解,但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这种美国视角,也是让我们能最近距离了解美国的方式,能够认识美国文化与我们的差异,更好的消化吸收。

  看完作者这本书,真的还是很感慨中美教育的差异的。前两天看了一篇文章,说义务教育的主要目的有三个,大众的知识普及、爱党爱国教育,底层人民提高社会阶层。在探讨为何我们学了这么多年英语没有用时,答案是我们的英语是教我们应付考试,并非实际生活。的确如此,看看我们的教材,的确跟考试试卷更近,跟生活很远。但作者的这本书绝对不是合格的地理教材。但是我真觉得这本书的知识量绝对超过我们的初中地理了。而且,不是死板的天气、地形等需要背诵的东西,而是生动有趣的文化差异和环境差异,很容易记住。就像是《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他获得知识的全部方式,都是亲身经历

  毕竟,如作者所说,走心的旅行是学好地理的最好方式。

  《给孩子的世界地理》读后感(三):“学习地理最好的办法是去旅游”,确实有道理

  小时候害怕学地理,大概是初始印象想当然地认为地理所要学习的范围实在是太大了,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己的想象力。不是自己所在的村子或者小社区那么一个范围,而是一个市、一个省——有所谓乡土地理,以至于一个国家、一个洲直到地球。通俗演义中常以“天文地理,无所不知”来形容人的博学多知,可见地理学好实在不易。按照定义来说,所谓地理,即是是世界或某一地区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主要涉及到人类日常生活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就这一定义来说,地理确实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讲得清、讲得透的!但即使这样难,学习地理并且精通地理,也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说了学习地理如何如何难,其实自己也知道那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毕竟,办法总比困难多。觉得一件事情难,只是还没有抓住做好那件事情的窍门,所以才被乍一眼看上去的那一种纷繁复杂给吓住了。可是在“庖丁”或者卖油翁看来,即使再难做到的事情,其实也没那么难。如果说疱丁的技艺一般人还觉得匪夷所思的话,那么,那位见陈尧咨射箭的卖油翁又是如何说的呢?他就只说了一句话:“我亦无他,惟手熟尔。”人家说了,我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不过就是手熟罢了。所谓“熟能生巧”就是这么个道理。学习认为很麻烦很难的地理其实也是一样应对之策。

  美国杰出的教育家维吉尔·莫里斯·希利尔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对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传统教科书所存在的弊端都非常了解,因而也能够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他的这一想法体现在他为孩子们所写的《给孩子的世界地理》一书中就认为,地理不是一门死记硬背学科,而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也就是他所说的“学习地理最好的办法是去旅游”。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脚下的路越走越远,就越需要了解到一定的地理知识以及其他知识来帮助自己的旅行变得越来越轻松、越来越有趣。当旅行让自己逐渐产生了深厚兴趣的时候,每一个人就都愿意去看一看地图,找一找能够到达风景名胜的最佳路线之类的。这是一种实用性心理,非常有用。学习地理的第一步,就应该是兴趣督促着自己主动去学。

  地理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确实很多,但却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一定的规律或者途径可以遵循或者探寻。首先就是要学会看地图,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知道比例尺是什么,知道那些图例都代表什么,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要去什么地方、走什么样的路线。然后到了某地,为了不至于两眼昏黑,就需要对这个新地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比如它的面积人口等一些基本知识,这个地方有什么名胜古迹,有什么物产和特产——回去的时候多半是要购买一些当地土特产的——之类的,它有什么样的历史变迁等……实用性不是地理的全部,但却是一种很有用的方面。地理的最初产生,其实就是基于人们的实用性心理和需要的。

  在希利尔的这本《给孩子的世界地理》里,还可以看到,动物植物、矿产、语言等等,都是地理有可能涉及到的方面。这也很好理解。比如,方言的存在,就是很早之前基于客观的地理间隔所形成的;而当人们需要到别的地方的时候,他对语言学习的需求就会自然而然地上升,那会儿大概是不存在那么多的借口的!毕竟,地理不是独行侠,而是有普遍联系的。学习地理也需要借助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条条大路通罗马——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方法。这一方法同样也适用于除了学习世界地理以外的其他地理。

  《给孩子的世界地理》读后感(四):旅行是学地理的好方法

  《给孩子的世界地理》是世界著名教育家希利尔写给孩子们的地理书,这本书可以看作是一本地理教科书,但是它同时也是一本世界各地旅行的指南,通过这本书的学习,小朋友们可以更好的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知识,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风土人情

  《给孩子的世界地理》一书的作者是美国杰出的教育家希利尔,作者还是著名的卡尔沃特学校首任校长。作者创建了卡尔维特教育体系,并且为之努力奋斗作为一名优秀儿童教育家,希利尔的成就非常突出永远世人铭记。作者不但在教育方面有所建树,而且还有其他的爱好,这些也都让作者闻名一时。作者 是一个旅行家,所到之地都会留下深刻印记,在他笔下记录人物、风土人情,都生动活泼,让读者仿佛置身异国他乡,正在和他一起环球旅行。

  《给孩子的世界地理》书中,作者在文章的开始,就以望远镜望观望世界开始,讲述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让孩子们对于我们生活的星球的外部和内部结构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接下来作者针对孩子们的学习和接受习惯来进行讲述,采用了讲故事的这个方式,这种方式对于孩子来说,是最好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感觉到特别轻松,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故事中自然的对话的切入,拉近了孩子们的距离,通过通俗的语言,有趣的故事逐渐引导,把孩子们带进了书中。这也是作者多年来教育的经验总结,作者不拘泥与形式,而是通过不同的尝试发现最适合孩子们的教育方法来启发孩子们,这也是作者成功之处。

  《给孩子的世界地理》文中,作者展开了一次世界旅行。这种视觉冲击,其结果远胜于普通的地理书学习,旅行的见闻让孩子们更加感兴趣,并且记忆深刻,这是地理课后大量的习题所不能比拟的,感同身受的方式,结果就是不用刻意的背诵,却能够深深的印在头脑之中,而且更加有条理性,也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作者好的学习方法就这样教授给孩子们,这样的学习方法,对于孩子们的成长非常有帮助,也为孩子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打下良好基础。作者不但旅行阅历十分丰富,而且作者的文学功底也是特别的好,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笔下的风土人情、皆活灵活现,让孩子们感觉仿佛就在身边,就在跟随作者的脚步,在世界各地畅游,令每一位读者感同身受。

  学习地理,是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可是大部分同学,好像都不太感兴趣,这里面当然有所谓的主科副科的因素,大家都在为了应试教育而学习,但是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老师枯燥的讲解提不起兴趣,其实地理是我们最应该好好学习的,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最多的学科,而学习地理的最好方法,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轻松的学习,最好是能够去旅游。也许旅游的成本和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奢侈的,那么就选择一些比较好的游记来欣赏,这样也可以开阔视野,了解加深对于各地风土人情,地理知识的认知。

  《给孩子的世界地理》是一本非常好的地理书,作者是美国的教育家希利尔,他用自己的方式教育孩子们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这样的方式能够培养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能够更容易被孩子们接受,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给孩子的世界地理》读后感(五):希利尔给孩子的世界地理

  地理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及社会诸多要素的总称,它可以系统的对某个地区或者是国家做出最专业具体描述。不过也正是如此,在大多数人的记忆里,地理往往意味着要记住一连串陌生的地名和庞大数据内容,从而给读者们留下枯燥无趣的印象。但与此同时,地理作为孩子们的必学科目之一,它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那么如何让所有的孩子都可以生动有趣的学地理呢?我想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维吉尔.莫里斯.希利尔作为美国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一直执着于为孩子们写出一套趣味盎然的地理、艺术和历史读物,也就是如今风靡欧美中小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奠基之作——《希利尔给孩子讲故事》系列书籍。其中的一本——《给孩子的世界地理》就是通过故事的方式对小读者们进行地理方面的科普解析。我们都知道,当孩子们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时,学习就会变得事半功倍,而每个孩子都爱听故事,以这种全新的形式解读地理,不仅内容新颖有趣,也会很对孩子们的胃口。

  作者认为学习地理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旅游,但是事实上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这个资本,儿童由于年龄原因的限制更是如此。不过很幸运的是,孩子们可以跟随者作者的脚步在书中畅游一番,见识一下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为未来的出行做准备。本书内容系统而庞大,且配有精美的插图,是一本十分有料的地理读物。

  《给孩子的世界地理》,不同于以往我所看到的地理书籍,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开篇以“望远镜里的世界”打开了孩子认知地理的大门,随后,通过故事的形式循循善诱般引导读者学习地理科普知识。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在书籍的每一章节发现很多奇妙的小问题和对话,而这些问题和对话大多在每个孩子都曾想到或者是提到的,富有童真,又不失童趣,读起来很有亲切感。与此同时,也让书籍变得更生动有趣,可以吸引着小读者们继续阅读下去。

  一个人所看到的视野有多大,他的见识就有多大。无疑,维吉尔.莫里斯.希利尔就是一个走遍全世界的人,因此,他丰富的旅行经历完全在书中显现出来,活灵活现的把世界各地的地理风貌、人情风情解读的十分透彻,且用词简单易懂,如同面对面听人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不用担心孩子会看不懂。《给孩子的世界地理》,是每个儿童都不可错过的经典地理启蒙书籍!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给孩子的世界地理》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