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闲潭梦落花》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4-02 21:5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闲潭梦落花》的读后感10篇

  《闲潭梦落花》是一本由苏晏著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8,页数:2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闲潭梦落花》读后感(一):只有悲惨命运才能创造千古诗篇

  蔡文姬,《三国志》对她只字未提,根据《晋书.后妃传》记载:景献帝的羊皇后,后父衟,后母陈留蔡氏,汉左中郞将邕之女也。“另一篇 《晋书 羊祜传》又说:”祜父衟。祜,蔡邕外孙,景献帝皇后同产弟。看着都是晋书却这么多疑点,《史记》里也是廖廖几笔无从考究,很多人都猜测这个人物是不是编写出来的,像我们看到的电视戏剧,有这个人物出现假设一下,如果没有这个人,那作品《胡笳十八拍》是哪来的,所以还是比较相信这个才情很高的女子曾经真的出现在过历史上,我想也许是当时的乱世还有男尊女卑社会,造成她没在出现在历史 的原因,我们在《后汉书 董祀妻传》还是有些她的记载,这个女人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父亲也是身居要职,是当时的名门望族,从小接受的是诗书的熏陶,父亲蔡邕当时也是个誉满大汉的名士想象一下,这样的身世本该是一个幸福的女人,可悲是命运的不济,恰逢乱世,她一生嫁了三个夫家,我想卫仲舒,一定是他这一生最满意的,可惜好景不长,他们结婚一年后他就因病去逝,那看她才十七岁,多好的年华,一切惨运从此开始。她被迫回了自己娘家,这个时候正好遇上战乱”,她被当作俘虏带到了遥远的边疆,远离自己的家乡,一个对她来说陌生地方,他们的语言不通习惯不通,爱好不通,对于她来说这就是一个悲剧,刚死了丈夫,别人说她克夫,一回娘家又被发生这样的事,叫她一个女子如何承受这一切,那里的环境恶劣,胡人对待他们又极其的野蛮,更令她感到耻辱的是她还生为胡人生了二个孩子,在这个度日如年的地方,一待就是十二年,我觉得也正因为在这里的呆了这么久她才写出这么真挚诗句,后期她回到了大汉,又嫁给了董祀,董祀也是一个才子,自命清高,自从蔡文姬从曹操那里把他救回来以后,两人就归隐了,也再没有出现过比这个更有名的诗了,就算写了或许是没名气,也或许过的生活很暇意。

  其实历史上有很多才高命苦的诗人如,岳飞,纳兰容若,杜甫,李白,陆游,李清照,李煜等他们有的是为仕途不顺,小人得利,有的是为了百姓的生活在战乱的年代感到的那种无能为力,有的是痛失爱人总之都是受了打击,我甚至都认为没有这么不公平的命运都成全不了他们的成就,所谓”乱世出英雄“,这英雄的定义不只是打仗厉害的人,更有思想上厉害的人,也许只有在一个困境人才会发挥到最大的才能,现在不是流行一句话叫做,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厉害,人的潜能你不去挖掘你永远只是活在表层。因为你习惯了你拥有的,你就会懈怠下来,你的脑子里就没有运作。你看蔡文姬婚后嫁的第一个老公她怎么没这么多的哀怨呢?因为幸福啊,是吧?谁吃饱撑的没事,天天活得高高兴兴的还去想那些愁事啊。所以说不见得悲惨的命运就是不好的,上帝为你关闭了一扇窗,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的,不要感叹命运的不公,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与你同行,那你的路会走得更远!

  《闲潭梦落花》读后感(二):江月待何人

  书名——“闲潭梦落花”,取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一句。这首诗中有很多脍炙人口名句经常会在生活中被引用,而我第一次真正接触这首诗是在高中语文课本里。

  这句诗的诗意大抵是这样的——昨天夜里梦见花落家乡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诗句中表达的是作者对家乡的无尽思念,正好符合了作者苏晏在这本书中所叙述的人物蔡文姬经历千帆后的思乡之情。

  我们都知道,古时的人们一向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在乱世,女子,特别相貌非凡的女子往往都被当做拉拢各大势力筹码。蔡文姬就是生在这样的一个年代,幸而,她的父亲并非一般人,乃是当时大名鼎鼎文学家书法家蔡邕,且精于天文地理,妙解音律,是“枭雄”曹操的挚友老师

  正因她有着一位学识广博的父亲,所以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长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蔡文姬从小有志与父亲一起续修汉书,因此也留心典籍、博览经史。

  这般博学多才的女子本应在那个时代焕发出夺目的光彩,但天意难测,汉末大乱,连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难中被匈奴所掳,流落塞外,后来与左贤王结成夫妻,生了两个儿女。在塞外她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但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

  直到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想到恩师蔡邕对自己的教诲,才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文姬归汉后,嫁给了董祀,并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

  《悲愤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胡笳十八拍》乃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

  诗开头四十句叙遭祸被虏的原由和被虏入关途中的苦楚。次四十句叙在南匈奴的生活和听到被赎消息悲喜交加以及和孩子分别时的悲痛。最后二十八句叙归途和到家后所见所感。

  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调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姬思念故乡而又不忍骨肉分离的极端矛盾的痛苦心情。

  这样传奇的一生,不是作者笔下描绘出的想象中的世界,而是真实发生在那遥远的过去,光是这一点就足以令我们遐思不止。我们惊羡于蔡文姬那惊世之才,我们惋惜生不逢时,我们痛惜她命运坎坷,我们敬佩她百折不屈。

  她的生命中有着数不清的意外与坎坷——处于哪个封建的时代,她本应如同大多数女子一般目不识丁,一辈子身处深闺。然她因拥有一位知识渊博的父亲,从而自小耳闻目染,学识不俗。拥有满腹才华的她,本能在那个时代成就自己的一番壮志,然却遭命运捉弄,被匈奴所俘虏,备受折辱。多年以后,她早已生儿育女,已然认命,却又得知可以回到家乡,却必须离开子女……

  这样的人生,令我不禁想到了《孟子》中的这段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闲潭梦落花》读后感(三):用不同的眼光看待历史

  一千七百年前,竹林七贤的嵇康慷慨赴死,临刑前一曲广陵散成为绝响,就此绝迹,就像是一颗流星,瞬间照亮天际,转瞬又即消失。正如同历史上那些如同彗星划过的人物,骤然亮起,转瞬而逝,只留下其生平故事后人评说!

  苏晏,一名自由撰稿人,她的文字总是会提出一种你想不到观点,颠覆你对书本历史的直接认识,但是看了以后你又会觉得她所说的不无道理。用今人的目光去看待古人总会能引起你的思索。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总会有那么一些人,一些事在后人心中传颂。

  苏晏在这本书中主要给我们带来的是蔡文姬的故事,和一些同她一样不屈服于命运的女性或者文人的故事!蔡文姬,东汉文学家蔡邕之女,一生三嫁,流落胡地十二载,后被曹操重金赎回。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有名的才女,作品有《胡笳十八拍》,两首悲愤诗传世。说起历史上精彩绝艳的女性,蔡文姬绝对是一名代表,沦落胡地十二载,一朝归汉,就如同苏武牧羊归汉一样,是值得可歌可泣的故事,但是有人知道苏武,却很少有人知道蔡文姬,很多人知道蔡文姬估计还是看了那个蔡文姬与曹操的电影。从蔡文姬的作品《胡笳十八拍》中你能感受到她那令人叹惋的惨痛经历,一千二百九十七个朴实细致的叙述了她在在胡地十二年的惨痛生活经历,得知回汉的喜悦,不忍心与两个孩子分离的母爱等种种矛盾的情感。抒发了她内心的悲愤,情真意切,直指人心!

  苏晏在书中提到了可以说是改变了蔡文姬一生的五个男人,第一个是卫仲道,一个翩翩佳公子,蔡文姬的第一位丈夫,一个和蔡文姬琴瑟相谐的人,可惜新婚一年以后就撒手人寰;第二是董卓,要不是因为他蔡文姬也不会被胡虏掳去;第三是哪个不知名姓的左贤王,流落他乡的蔡文姬就是在他那里生活了十二年;第四个是曹操,是这个被评价为枭雄的人把蔡文姬赎了回来;第五个是董祀,蔡文姬的最后一个丈夫,最后的日子里就是他和蔡文姬携手度过一生。从才高八斗千金小姐,沦落到胡人姬妾,再到小吏之妻,蔡文姬一生可以说是大起大落史书上的那些才女佳人们的故事总是和男人分不开,很多名字也是依附男性而被传颂,其实对于她们自己本身也是一段传奇!蔡文姬只是其中一个例子,其余者还有很多,不过流传的大部分却是恶名,苏妲己,褒氏,西施,杨贵妃,陈圆圆……美貌并不是她们的罪过,但是史书上却把亡国的祸根推给了她们!其实美女固然人人喜爱,可是罪魁祸首其实就是那些沉迷美色的君王!就连千古唯一的女帝武则天也在史书中被“淫”所诟病。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子有德便是才,让千年以来多少人误会了那些才女们,其实用今天男女平等的眼光来看,那些所谓的风尘女子有多少人才被历史埋没!

  历史上对待女子总是不公平!其实并不只是女子,历史上那些特立独行的人也很多被世俗所抛弃。无论其所作所为究竟如何,但凡有一丝差错,就会呗后人抓住不放!而相对的对男性就要宽容很多!可能由于男性是当权者的缘故吧!持家就拿苏武和蔡文姬来说两人遭遇何其相似,但是结局却迥然而异!男性可以三妻四妾,女性被抛弃改嫁就不行;男人可以花天酒地挥霍无度,女性就得在家中勤俭?男女平等的,我们应该用平等的眼光来对待!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待历史,总是能够收获不同的东西

  《闲潭梦落花》读后感(四):文韵笳声,绞肠沥血,一代才女蔡文姬的半生漂泊

  “有一些女子,他们或许没有倾国倾城的容貌,不曾有过繁花似锦的锦瑟流年,连世间女子最为平凡微小的幸福也与她们失之交臂,然而她们却以七窍玲珑之心肝、珠玑琳琅之笔墨宁静悠远地绽放在汗青的一角,仿佛是一丛纤长而雅致的兰草,抛弃了艳丽颜色,以独特幽香引来有心人的寻觅和欣赏。”如此蕙质兰心的词汇,是《闲潭梦落花》一书中,书写蔡文姬的句子

  关于蔡文姬,史上记载的不多,只是一些断断续续的章节,知道她是蔡邕之女,一生漂泊,三易其嫁,是才高八斗却命比纸薄才女。在她仅存的三篇作品中,《胡笳十八拍》是流传最广的一部。作品以感人肺腑的曲调叙述了蔡文姬不堪回首的惨痛经历,通过朴实而细致的叙述,抒发了内心的悲愤,以其情真意切,深沉动人感情魅力沁人心脾艺术感染力,令世人赞叹不已

  苏晏的作品《闲潭梦落花》,将蔡文姬这些断续的片段连续起来,将诸多历史典故娓娓道来,为读者阐释这些诗歌之中的历史和历史背后的故事,这些故事承载起一代才女蔡文姬的传奇人生。

  蔡文姬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历史人物。她具有多方面的才能,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她的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她的充满魅力的文学创作,更是充满了神奇色彩。唯其如此,她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广泛影响杰出作家

  《闲潭梦落花》读后感(五):白驹之过隙,文姬叹离愁

  看到书封面的五个大字——闲谭梦落花,想到的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在这句诗词之中给人呈现的是无尽的思乡之情,同时在这本书之中,描写的是一代才女蔡文姬的生平。 可能是因为男尊女卑的原因,所以历史上相对于女性的历史故事并不多,有的人说因为历史是男人写的,所以不容许一个与自己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女子出现在他们所写的历史之中,从而对于蔡文姬这个人物我们能了解到的大概就是百度百科等资料之上简单的一些信息,然而一个“文姬归汉”的故事确实被人广为流传。甚至还被改编成话剧、戏曲等形式为人歌颂传承。 江晓英的《才女集》之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觉得用形容那些乱世之中的可怜女子并不突兀:“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寂寞开几度,待到春暖时,在她们的诗卷中,舞出了多少凄怨、离恨、情愁、轻幽,浅如一抹雾痕,分明又弥漫着亮色生动无可奈何,好不生疼! 蔡文姬或许就是被历史埋没的可怜人之一。 对于蔡文姬的一个认识还是源之于我老家,因为在我家那边的镇上,有一个蔡文姬的石像,就在那个镇中心地带,每次路过的时候远远的就能看到一个雕像在远处立着。常年如此,久而久之也就有了这样的一个印象,但是并没有认真的去了解过这个人。 在作者苏晏的描写之中,我们了解到一个文姬归汉之前的故事。可以用一波三折来形容蔡文姬的一生三嫁,在《后汉书·列女传》中是这样记载的:“ 陈留董祀妻者,同郡察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蔡文姬的早年时波折的,因为自己的思乡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选择回去之时,就代表选择了放弃,放弃了与她有血缘关系的亲生骨肉。骨肉分离是怎样的一个心情,这个我们都无从知晓,但是从蔡文姬的作品之中可以看出了那股凄怨。 虽然在历史的记录之中并未明确的写出蔡文姬的晚年,但是有一点不得不承认的是,蔡文姬的一生令人钦佩,却又令人心疼。当历史重现眼前,更多的或许就是感慨,感慨那些历史人物的壮举、感慨那与现在这个时代天差地别的一个社会。

  《闲潭梦落花》读后感(六):她是临水照花人

  知道蔡文姬,是因为那首著名的《胡笳十八拍》,“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余兮思无穷。是知丝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乐各随人心兮有变则通。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一千二百九十七字,字字句句都是泪,是苦,是悲愤。

  每次读这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我总是会想象,蔡文姬得是多么坚韧的一个女子啊。脑海中浮现出她自弹自唱《胡笳十八拍》,唱的是自己这痛苦与煎熬的一生,唱的是那看不见尽头的漫漫人生长路,唱的是骨肉分离的切肤之痛。

  胡虏强盛,烽火遍野,民卒流亡。汉末天下大乱,宦官、外戚、军阀相继把持朝政,农民起义、军阀混战、外族入侵,陆续不断。汉末诗歌中所写的“铠甲生机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等等,都是当时动乱现象的真实写照。而蔡文姬就在这兵荒马乱之中被胡骑掠掳西去的。 我有时候会觉得,作为一个大家闺秀,如果当时候没有被胡人掠走,而是直接因病死去,她的痛苦会不会少一点。

  历史上对于蔡文姬的记载少的可怜,流传下来的诗作也只有两首《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以至于有专家怀疑蔡文姬在历史上真实的存在过,怀疑这几首诗也是后人杜撰牵强附会的。广为流传的蔡文姬,也总是和一些野史纠缠不清,比如蔡文姬和几个男人的关系,比如蔡文姬在胡地为奴的十二年。而蔡文姬作为一个女子的坚忍不拔,痛彻心扉,很少会被人说起。

  蔡文姬不是贪生怕死,她只是思念故国。在胡地,那么艰难的环境,那么屈辱的日子,她一日日的数着过。就像《胡笳十八拍》中的十一拍说的那样,“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得埋骨兮长已矣。”终于被她等到了那一天,十二年,多少个日日夜夜,她终于等来了汉朝的使者,但这喜悦是转瞬即逝的,在喜上心头的同时,飘来了一片新的愁云,她想到自己生还之日,也是与两个亲生儿子诀别之时。一个母亲,还有什么是与孩子的分别更让人心痛的呢。每次读到“抚抱胡几兮位下沾衣。……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销影绝兮恩爱移”,都会想到分别时候的蔡文姬,是有多么不舍得,多么留恋。

  蔡文姬的一生,是曲折又漫长的一生。蔡文姬是命薄的,又是有才情的。不知道为什么,自古红颜多薄命,蔡文姬也不能离开这个魔咒。苏晏写的这本《闲潭梦落花》,客观的描写了蔡文姬一生,没有猎奇,没有为了卖点而夸大事实,有的只是客观的叙述,心痛和欣赏弥漫在字里行间,我想,作者一定也是被蔡文姬的坚韧和才情所打动。虽然是乱世,可是,蔡文姬,就是那临水照花人。

  《闲潭梦落花》读后感(七):乱世佳人蔡文姬

  以前对蔡文姬了解并不多。听过千古佳话“文姬归汉”的故事,相传她被外族掳走多年,后被曹操所赎。也知晓她是一位精通音律的大才女,三字经中正是有这样一句“蔡文姬,能辨音。谢道韫,能咏吟。”

  其实蔡文姬这个人物一直都是存在争议的,有很多人对她存在与否的真实性还是抱有怀疑态度的。历史固然是值得考究的,但很多现在也无法找到真相了。蔡文姬的传奇故事,和《胡笳十八拍》确实流传甚广,也影响了许多的人。所以作者写了这本《闲潭梦落花》,建立在假设蔡文姬这个人物真实存在过。

  书中以文姬在胡十二载所作的《胡笳十八拍》与《悲愤诗》等为主线,将她一生坎坷娓娓道来。

  蔡邕是当时的名家大儒,女儿蔡文姬是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她嫁给了门当户对的卫仲道,可幸福时光也就这短短十几年光景,父亲与丈夫相继去世,一下子失去亲情与爱情的她该何去何从?身处乱世之中,年轻貌美往往也成了一种负累。在逃难的过程中,文姬被胡人俘虏,前往环境恶劣、语言不通的外族。后来她嫁给了左贤王,并育有二子。可忠烈如她无时不刻不想回归故土,只可惜无人能理解她的思乡之情。整整过了十二年,父亲老友曹操才派人来赎她回汉,此时她又要面临骨肉的离别之痛。一面是心心念念的家乡,一面是自己的亲骨肉,这种矛盾的痛苦又有谁人知。回归故土之后,曹操将她嫁给了董祀。而后丈夫获死罪,文姬赤脚去为他辩护,终于将丈夫救回。她一生三嫁,然而每一段婚姻都是充满波折的。

  作者文笔优美,词句富有诗意。许多地方都那么凄楚动人,如泣如诉,看得我心头一阵酸楚

记忆里的烟雨绵延中,那些无忧无虑,青涩似梅子的锦绣韶华,突兀地被冲天烽火燃烧殆尽,不幸沉淀成琥珀,在寂静中泛着阴郁的光泽。轰轰烈烈、轻易绵长的情爱,那是少女时代的梦境。选择她最为渴求的只是一个安稳的家,一方心灵的归宿和港湾……偶尔还是会有一场好梦,能够看到初嫁与的那人在不远处等着她……

  我想作者苏宴一定是一位女性,才能如此细腻的从蔡文姬的立场,将她的故事与心理活动表达的如此精准动人,那些场面好像就是她本人看到一样,那些文姬的所思所想就好像她亲自经历过一样。从书中,我们看到了幸福的小女人文姬、伤心无助的文姬、孤独悲愤的文姬、无奈矛盾的文姬、坚强不屈的文姬……

  我也很佩服苏宴的学识,诗词歌赋,古文典籍信手拈来,将那些与文姬相关或引申出来的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娓娓道来。不但令读者从不同的视角理解蔡文姬的传奇一生,也学到了许多新的诗词与典故。

  《闲潭梦落花》读后感(八):明月不解思乡愁

  《闲潭梦落花》是一本非常精美的书,书中以蔡文姬的生平经历为主线,文姬归汉的故事,千古传唱。书中精选了各个朝代最佳的诗词来诠释蔡文姬颠簸流离的传奇经历,令人大开眼界。

  汉末时期的蔡文姬,是当时比较著名的琴家,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她的父亲蔡邕,是曹操的老师。

  蔡文姬生平坎坷,16岁时嫁给卫仲道,两人恩爱非常,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卫家的人又嫌她克死了丈夫,蔡文姬不顾父亲的反对,回到了娘家。后父亲死于狱中,文姬被匈奴掠去,被左贤王纳为王妃,育有二子,居南匈奴12年。建安十三年曹操感念好友蔡邕之交情,得知文姬流落南匈奴,立即派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把蔡文姬赎了回来。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田校尉董祀。起初并不十分和谐。在婚后第二年,董祀犯罪当死,她顾不得嫌隙,来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于是宽宥了董祀。董祀感念妻子之恩德,携蔡文姬居在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文姬一生三嫁,命运坎坷,

  《闲潭梦落花》读后感(九):须知薄命是佳人——读《闲潭梦落花》

  文/望月听雪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梦回汉末,那段颠沛流离的乱世,胡笳声声的凄婉哀凉里,文姬归汉,古琴一曲传唱千古,这位半生离乱的名门闺秀以激扬才情挥洒出史书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汉魏添上独属于女性的光彩,那段充满杀戮的残酷历史渗透进一丝丝的巧笑嫣然、眉目如画,变得更加生动而柔情似水起来。

  “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在“回归故土”和“母子团聚”不能两全的痛苦中终成千古名曲“胡笳十八拍”。一生饱受战乱离别之苦,然浴火凤凰一般涅槃重生地吟诵出千古名篇。

  历史传诵的背后,是流落异邦的苦难,三嫁他人的坎坷,母子分离的悲痛,继承中华最正统文化的灵魂的屈辱,诸多历史典故娓娓道来,阐释这段诗歌之中的历史,历史背后的故事,故事承载的一代才女传奇人生。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一曲《胡笳十八拍》,古朴绵长,从遥远时光中的楚地传诵至今,字字句句含泪泣血,悲千古之长恨,歌万世之断肠!“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琴音之中恍若遇见一对似水双眸,隔着关外风雪忧伤回望。“忍将愁眼看韶华,桃李无言日月斜。”如玉的容颜,在边疆苦寒中渐渐朦胧。“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在日以继夜的思念中度过了风沙漠漠的十二年韶华时光,怎不哀叹,怎不怨恨,却无从倾诉,只能独自咀嚼逝去的年华,将青春抛向身后的阴影里,抚琴蹙眉、对月低吟,“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

  “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二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谁具陈。”思乡之情至此,剧情急转直下。十二载胡地春秋,心念成灰,漠漠黄沙之中,唯有琴音支撑着缥缈的希冀,苟且偷生、浑浑噩噩地生活着,“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未曾料到老天偏又捉弄这个孤独漂泊在塞外的薄命红颜,一边庆幸有生之年竟然还能盼来回归故里的机会,一边手捧孩子衣物,泪湿衣襟。一方是魂牵梦绕的故土,生养自己的地方,一方是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此去山水迢迢,和孩儿隔着千山万水,终身无缘得见,此一别即是永别,这种噬心蚀骨之痛如何得以消散,无异于在已经千疮百孔的心间再划上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殇痛。“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爱遗。”“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得痛吾心兮无休歇时。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是思。”“一曲胡笳悲九州,满腹愁肠向谁诉?”长歌当哭,对月哀叹,然“明月不解相思愁。”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蔡文姬一生三嫁,第一段婚姻最为美满,“韶华锦年,才情艳艳,同是书香世家,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可叹天妒人怨,美好的时光仅仅一载,夫君便撒手人寰。“风依然,寒鸦几度瘦。水空流,人间不尽秋。”第二段婚姻留下的是胡笳一阕绝唱,水墨一道诗文间哀叹声声,扑朔迷离间载满后世炎黄子孙善意的美好祝愿。回归故里之后的第三段婚姻,虽有光脚蓬头、负荆请罪的一段插曲,终是相夫教子,在山野间布衣躬耕,收拾起那绝艳的才情,“但愿平安喜乐,不复诗文沧桑。”一生芳华,终致圆满。三首感人至深的诗文,携了胡地的风霜苦寒,载了如浮萍般的半生飘零,如泣如诉地告诉世人,虽然“风住尘香花已尽”,但来年依旧是“千树万树梨花开。”哪怕朱颜逝去,亦无须悲叹挽留。

  一场诗词盛宴,道不尽文姬一生,翻飞的书页间,穿越回那个汉末乱世,邂逅蔡文姬,邂逅那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传奇。其中激荡而出的诗意,如卷起的千堆雪,如惊涛拍岸,直击人心,最跌宕起伏的边荒离乱,最悲怆凄婉的传世绝响,“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十八拍笳休愤切,须知薄命是佳人。”

  《闲潭梦落花》读后感(十):《邂逅蔡文姬》

  还真让作者说中了,我对蔡文姬的印象仅仅是源于三国,然后止于三国,甚至连配角都算不上,仅仅是那聊聊的几行笔墨,让看完本书的我现在回想下感觉不胜唏嘘。而那个也许比人还出名的《胡笳十八拍》则更是只问其名,很少在书中看到全文,我甚至一度以为那是一首没有歌词的曲子,确实是孤陋寡闻了。

  不过看完本书我又想了想,其实也不能全怪我,目前专门写这种历史上的女性的书太少太少了,我的目标都被王阳明、李鸿章、崇祯皇帝给夺走了,至于蔡文姬,真的没有太多的位置。

  然而也如作者所说,中国的文化一直都是士大夫的文化,男尊女卑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历史上的史学家没有着重笔墨大书特书也是有着历史遗留性的,甚至于还有人质疑这个故事即使是有,但其中的曲折也说不定是编出来的呢?看看,看看,这就是古代的文人了,这个说不定跟莫须有又有什么区别?对于皇帝出生时的异象再假都能说的跟真的一样,而这样曲折困苦的一生却有人说是编的,是我,我也寒心。

  作者对于蔡文姬的遭遇是在同情之中夹杂着崇敬的,这样一个有才华的女子生在乱世本身就是一种不幸,再加上被掳12年之久,孩子都有了两个,而当曹操出重金赎回的时候,作者猜测这个时候蔡文姬的内心是大喜夹杂着大悲的,喜则是要回到故乡,回到中原,悲则是又要与两个孩子分别,要知道在古代这一别其实就代表了诀别,我很难想象她当时的心情,而这种悲喜交加的故事却伴随了蔡文姬的一生。更加难得的是蔡文姬最后竟对生活还是如此的坚持,最后与丈夫隐于乡村,白首到老。

  这次我认认真真的读了很多遍的这首《胡笳十八拍》,作者也一段一段的用史实来分析其含义,但我这里倒是认为没必要,只是读这每一句每一字如泣血的悲歌,就让胸中有万千抑郁难以抒发,确实我知道的太晚了!

  而本书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对于诗词的运用,总是在恰当的时候把关键的诗词放出来,让人配合着代入感更强,也更对这个悲情女子心生崇敬。还有就是不单单说蔡文姬,在书的后面三分之一开始穿插历史上所有对蔡文姬的故事做过诗词文章的人,综合他们各自的人生来对比蔡文姬的人生,在不同的时空下感受同一种人生的坚强,看似相隔百年,其实纠缠不清。

  本书对于蔡文姬的人生写的详细而充满感情,如果你之前对于蔡文姬不了解,那么推荐你看这一本,如果你本身有过了解,那么更推荐你看这一本,你会发现更多人性上的光辉,也可以找到自己心灵上的刚强!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闲潭梦落花》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