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谷的梦想家》是一本由[美]艾莉森•麦吉 / [美]克里斯托弗•丹尼斯/绘著作,心喜阅童书丨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26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随着年岁渐长,很多人告别了童话,转而认为他们幼稚、不实用。其实,相比童年时的我们,长大成人的我们更需要童话,需要爱与梦想,和突破自己的勇气。《萤火谷的梦想家》用小男孩彼得和小动物之间的友情,萤火谷的梦想家们实现梦想的故事,带给读者久违的梦幻体验。本书行文流畅,描写生动形象,虽然只是无声的文字图画,却给人一种在看高清画质动画电影的感觉。
封面你有看过萤火虫和蟋蟀吗?想过和他们做朋友吗?不是养宠物,而是他们当成精神独立的个体去交往。对于他们而言,我们就是巨人一般的存在,应该是躲避的对象,而且彼此之间没有沟通的工具,能做好朋友实在是难以想象。
好在,艾莉森•麦吉赋予了小巨人听懂动物语言的能力,让我们的主人公们,能够产生跨越种族的友情。
萤火虫莹莹和蟋蟀蟀蟀,尽管被长辈教导着要恐惧巨人,却对巨人的世界有十分的好奇心,机缘巧合下竟和一直相信萤火虫、蟋蟀等动物是可以说话的小巨人彼得成为了朋友。
彼得、莹莹和蟀蟀可惜,当我们长大成人后,就会失去这一能力。彼得的爸爸戴维,曾经和河鼠阿鼠是很要好的朋友,彼此还有纸船作为信物。但当他面对彼得和小昆虫交朋友的言论,却是觉得儿子因为太思念离开的查理,设想出了一些不存在的朋友。哪怕被妻子提醒自己有跨种族朋友的事情,也没有想起阿鼠。
成长就是不断失去又得到的过程。但请继续相信,友情可以跨越种族。
你有多久没有计划过自己的梦想了?也许你曾在老师的提醒下,设想过自己长大后想要从事的职业;也许你曾在和小伙伴过家家时,设想过自己未来的美丽生活。但是现在,是不是只顾着眼前的生活,连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都不敢放开了去想?总有许多声音束缚着你:“这一点也不现实”、“这简直是天方夜谭”、“把眼前的生活过好再说吧”……
那一只蟋蟀要做一名优秀的棒球手,一只河鼠要远航去大海,一只萤火虫要飞上月球,是不是更可笑?
但是,他们不仅有这样的梦想,也在一刻不停地为实现梦想做准备!
看到朋友格萝莉被巨人无心扔下的棒棒糖棒打成残疾,蟀蟀从我们的棒球运动中收到启发,如果蟋蟀能够像棒球手一样,接住高空中下落的物体,不就可以不惧雨滴和巨人了吗?他在新朋友萤火虫莹莹、河鼠阿鼠、小巨人彼得的帮助下,开始了成为棒球手的训练。辛苦的训练,悬殊的实力差距,他也曾质疑过自己。最后,在莹莹坠落的时候,他忘了这些困难和否定,完成了一生中最完美的一次接球。
蟀蟀在准备接住落下的莹莹从小就向往辽阔天空和浩瀚星海的莹莹,一直都认为巨人可以登月,自己也可以飞上月球。她不仅是同辈中飞翔技术最好的萤火虫,还在前辈教导下,学会了降落伞模式。虽说最后她并没有登上月球,但当她用劲最后一丝力气靠近月球时,她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勇敢和努力。
河鼠阿鼠想远航去大海,为此他学习了各种绳结的打法,却一直没有打开那个拴住小船的绳结。因为他还困在家人被洪水冲走的事情里。是后来和莹莹、蟀蟀、彼得之间的友情,让他逐渐卸下包袱。最后,他为了营救莹莹,解开了小船,和蟀蟀一起成功救下了莹莹。
阿鼠他们都实现了梦想,我们还在惧怕吗?
除了跨越种族的友情,蟀蟀、莹莹与各自小伙伴们的友情也很感人。他们为了梦想从家园逃出后,都以为得不到朋友、长辈(老师)的支持。莹莹在听到小伙伴们说不想念自己后,还很不开心。但是最后大家都出来找莹莹和蟀蟀,“虽然他/她确实经常有惊人的言行,但我们确实想念他/她啊。”这一刻,梦想终于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萤火虫前辈的离去,让我感到浓浓的不舍。在前辈年少的时候,也有过和莹莹一样庞大的梦想吧,所以才会一直支持、鼓励莹莹。预感到即将离去,前辈告诉莹莹自己死后会变成星星,在天上一直关注着她。
彼得的父母,虽然最终也没有发现彼得动物朋友们的存在,却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去爱彼得。他们和彼得谈心,开解彼得,鼓励彼得和新邻居做朋友。从彼得的角度去理解他,这是国内很多家庭做不到的。
远航的帆船这一本精美的童书,不仅仅是给儿童的盛筵,也是唤醒成人梦想和勇气的号角。
《萤火谷的梦想家》读后感(二):淡却的童心
本以为的成长,其实伴随着失去,曾以为的淡忘,却是实实在在地珍藏,藏在了心底,只需一个熟悉的场景,便一发不可收拾地被牵了出来。
起初我是被这本书萌萌的主人公绘本形象所吸引,这三个小家伙的可爱程度远超过了我的想象。同事嘲笑我都是个成人了,还看小孩子的书。可是你却不知道,当然我也未曾发觉,直到读完整本书,才意识到,与其说童书是给孩子们的故事,不如说是给我们所有人的童年。
说来奇怪,整本书讲述的都是动物与人类间发生的各种故事,主要以动物的视角去推动情节发展,读完却有种令人怀念童年的情不自禁。被生活忙碌淹没的童年模样如潮涌般,一幕接着一幕从脑中闪过,许久没有这般清晰地忆起童年了。
也许,这就是本书最难以定论而说的特色吧。
童书的种类有很多,国内的多数童书倾向于间接教育和说明道理,让价值变得更加显而易见。而通过情感触动,进而对读者产生潜在思考,则是国外故事类书籍比较优秀的一方面。《萤火谷的梦想家》就是这样的一本童书,巧妙地将儿时各种情绪体验融入故事之中,借助三个动物形象的主人公,以及人类主人公彼特的角色设置,一场成长与冒险的温情故事就此拉开序幕。
《萤火谷的梦想家》书中配图一、我有我的倔强
小时候的我们,是否都有着自己坚持的梦想呢?即便心里也没有多大的把握,面对抉择时也要暗自鼓鼓劲儿才敢小心翼翼迈出一步,也要倔强地声称绝不改变?
前辈们说的道理我们当然懂得,前辈们的关心也都记在心底。只是,那些年少时的梦想和年少的逻辑,让我们从来不会简单听从告诫,一定有些时候,有些事情,在不被监督的时候,偷偷去尝试一下。
对此多数成长中的孩子会收到来自长者的好心告诫,当然也有时会幸运地遇到如小萤火虫“萤萤”的前辈——一只能够读懂她,倾听她那些妄想的年老萤火虫导师。运气不好,可能会遇上主人公蟋蟀代表“蟀蟀”的先生——一只严厉守旧、做错就要惩罚的蟋蟀老师。
孩子们可能会表面抗拒那位萤火虫前辈,有时又会想要告诉她自己那些“违规”的奇思妙想。孩子们也可能会像蟀蟀一样,一怒之下奋而逃掉蟋蟀老师的惩罚,执意要尝试自己的梦想。
他们不会害怕么?当然会害怕!
他们不会怀念那些前辈和先生么?当然会怀念!
只是那个年纪,我们每个人都想的不遥远,即便是想的很多年很多年之后,也都是“一步登天”那种不切实际的遥远,没有一步一步周密而可行的计划。
可这种倔强,就是我们童年的一部分。不是存心做对,不是标新立异,是内心莫名其妙地向往,是头脑中想不明白的禁律,亦是童真的模样。
《萤火谷的梦想家》书中配图二、看得见的童真
童真是个很抽象的东西,它让孩子们感到亲切,让成人拾起儿时的简单,它,的确是个神奇的存在。
书里有许多段落描写充满了童真,比如萤萤淘气地翻着跟头飞舞,总是偷偷溜出树穴,大胆地仰躺在草地上,望着漫天星空。那是多么熟悉的感受啊!再比如蟀蟀对棒球的痴迷,像个追着时尚的青年,独自跑出来唱着与众不同的棒球歌,那种一边踩着鼓点,一边陶醉的模样,还真有几分酷酷呢!
当他们来到人类的房子周围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考逻辑,单纯地让人不觉发笑,又越发地觉得可爱。没错啊,我们的小主人公就是这样敢爱敢恨、好奇爱思考的孩子。它们简单,它们真实,它们像极了孩子,亦像极了童年真正该有的模样。
《萤火谷的梦想家》书中配图三、成长的痛与乐
不经历就不会有痛苦,要是永远能这样快乐的生活下去多好。然而“萤萤”面对的第一个痛苦并非是实际意义上的禁制,而是那位理解自己懂自己的前辈的离去。如同灵魂被掏空了般,那种发出的信息再无人应答时,将会是小读者体会到的人生一苦,苦却是说也说不清的苦。
这本书里充满着离开的意味,不管是至亲之人的离去,还是离开族群,直到最后朋友间向各自梦想努力而分别,都是人生一定要经历的。是无法避免的。
每一次的离开都带着隐隐的痛楚,“离家出走”这个词很小就听到过,但很少有孩子会去实践它,不去做是一方面,被激怒时那种离家的欲望就未必克制得住了。通过阅读故事,形成一种替代满足感,一种替代地叛逆,并从主人公的体验和感悟中摸索思考这一离家行为的意义,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宣泄途径。
成长伴随着离别,孩子们要告别玩伴,告别家乡,告别许许多多。有些或许会再见,有些可能一别就只能谈“勿忘怀”了。伤感在所难免,而如何能够坦然地接受和真诚地祝福,是每一个人要面对的难题。与我们成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孩子们的思维方式尚在形成阶段,学习主人公应对离别的积极心态,将是其受用一生的良方。
童年的记忆,虽远去,未忘记,
惊起的不只是一圈圈的涟漪,
还有那童年点点滴滴地故趣。
《萤火谷的梦想家》书中配图《萤火谷的梦想家》读后感(三):有梦想就去行动,充满阳光与美好的追梦故事
《萤火谷的梦想家》是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艾莉森•麦吉的代表作,是一部关于坚强、爱、帮助和温暖的深刻寓言故事。故事里的主角是生活在萤火谷的萤火虫萤萤、蟋蟀蟀蟀和河鼠小鼠。萤萤性情纯真,有点淘气,有时还带点胆怯但善解人意。但是与其他小动物不同的是,萤萤有一颗坚强的内心。她丝毫不畏惧同伴的讥讽与嘲笑,努力勤奋练习着飞行技巧,因为她有一个伟大的梦想:飞上月亮。蟀蟀对棒球非常痴迷,喜欢唱棒球歌,踩着棒球的鼓点,梦想着成为最棒的接球手。而小鼠爱读书、爱思考,想看看更大的世界,于是他梦想着有一天可以周游世界。
有丰富生活经验和对动植物有爱心的作者用轻松、清新、温暖的语言娓娓道出这个充满生命力的故事。蟋蟀、萤火虫与河鼠,虽然在人类眼里都是微不足道的小小虫族,可是在本书作者艾莉森•麦吉笔下,这些小小的虫族们都有着丰富的表情、细腻的情感、鲜明的性格和伟大的梦想,这些小可爱们的故事,充满了纯净的童真气息和深刻的人生道理。
当萤萤为了飞上月亮这个梦想一遍又一遍练习着飞行的技巧时,当蟀蟀为了当上最优秀的接球手一次又一次地练习着接球本领时,当河鼠为了能将小船顺利启航练习着各类打结技巧时......所有这些行动都有了贴近人类思想情感的倾向,他们勇敢,他们坚强,他们快乐,他们与自然友好相处......他们的优秀品格也深深吸引小读者们。
萤萤在孤独坚持梦想时候,她是蟀蟀与小鼠眼里一道绝美的风景,是最佳的榜样,是抬头仰望梦想的姿态——而她一次次练习飞行的行动,也深深打动了我。有梦想很好,但更重要的是有梦想就要去行动,每天进步一点点,一点点靠近心中的梦想。如果不采取行动,梦想只是脑海里的一团烟雾,不会带来任何改变,但是当你开始下定决心,开始行动时,一切才会慢慢变好。萤萤其实也怕受到伤害,不过因为“勇气”(这个字眼真是太适合萤萤了),她主动与蟀蟀打招呼,像极了在人类社会里学着与他人友好相处;她会用带点怯怯的细小声音与蟀蟀说话,于是慢慢建立了生死与共的情感。善因得善果,萤萤因为自己的勇敢,自己有勇气改变,同时也尊重蟀蟀的梦想,给予鼓励与支持,最终好朋友们一起勇敢追求梦想,一起实现梦想。——这个过程也正是“行动”的力量。
《萤火谷的梦想家》是一本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优秀儿童文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何尊重梦想,如何立即行动实现梦想,如何学会关爱他人,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故事语言生动自然,结尾里“永远不忘”一词,将这片美丽萤火谷里小生灵们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永记心头,除了萤萤、蟀蟀、小鼠,还有与人类彼得父亲戴维的珍贵友谊,让这个故事意味隽永:人类本应如此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每个物种都有自身特有的丰富情感与梦想追求,互相尊重和不伤害才是自然之道。
全书文笔流畅,情节扣人心弦,心理描写贴近生活,不仅有感人的文字故事,更有活灵活现充满温馨暖意的插画,每一幅都让心灵得到净化与抚慰。这是本文字与插画完美相融的精良读物,像萤火虫萤萤般不畏其他流言蜚语,敢于坚持梦想,像蟋蟀蟀蟀般不放弃苦练,象河鼠阿鼠般日复一日地坚守梦想,拥有思想和行动的心灵终会有云开雾散光明重现时,萤萤的微光虽弱却可点亮前方的艰辛之路。这个正能量的故事无疑将深深感染着读者,触动人们的心灵。
《萤火谷的梦想家》读后感(四):逐梦萤火谷:渺小的身躯与伟大的梦想
《萤火谷的梦想家》文/文小妖
很难想象,美国作家艾莉森·麦吉的童书新作《萤火谷的梦想家》的最初雏形,竟然是来自一位叫丹尼斯·克里斯托弗的画家的几页画稿。精美的插画,激发了艾莉森·麦吉的写作灵感,本来是奔着绘本方向去创作的艾莉森·麦吉,一不小心,洋洋洒洒地把绘本写成了一部温暖、打动人心的小说。
萤火虫想要飞到月亮上,蟋蟀想要当一名棒球接球手……嗯,这看起来还真是有点像天方夜谭。然而,可爱的两小只才不管别人的目光,兀自朝着自己的梦想去努力。他们的努力打动了河鼠的心,也使得失去了好朋友的小男孩彼得慢慢敞开心扉……
《萤火谷的梦想家》以萤火虫萤萤、蟋蟀、河鼠以梦想为契机,与彼得之间展开了一段友谊,温暖人心。整个故事就像从孩子脑海里的幻想中移出来的,映现了孩子的生活、心理、喜怒哀乐和梦想,从中透射出儿童内心成长的力量和积极向上的愿望。同时,这也是一个复杂、丰富的多层次的故事,是一个可以跨越成人与儿童两界的故事,孩子们着迷于几个小动物和彼得之间的情谊,以及奇幻的冒险经历,而大人则会通过故事领略其中微妙而又深刻的内质:更多时候,追逐梦想的坚持和过程远比结果来得重要。
梦想,对于每个人来说,意义非凡。然而,随着年龄的渐渐增长,得与失之间的抗衡中,许多人,包括我们的孩子,逐渐丢失了梦想。梦想,渐渐成为了一个符号,甚至被打趣为不切实际的空想。如同萤萤和蟋蟀被同伴嘲笑一样。可是,他们并没有以此而放弃,反而越挫越勇,努力训练技巧,为梦想不断地努力着。最终,虽然他们的努力与实现梦想还有一段很长很长的距离,可是在逐梦的过程中,他们与所有萤火虫、蟋蟀都视为敌人的“小巨人”交上了朋友,并安抚了他孤独而忧伤的内心。同时,两小只的努力也一次次感染着河鼠,让他勇敢地朝着自己的梦想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多奇妙连锁反应啊!这个过程赋予他们每一个的意义都与众不同,他们的内心也在不断地成长,强大起来。
书中,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些被拟人化的小动物了。艾莉森·麦吉对他们的塑造是极其成功的,她将孩子的天性和真情注入在几个弱小而又渺小的动物身上,从另一个侧面也体现出儿童在成人世界中受到的各种压抑性的经验。比如,从小,长辈和老师们就一次次告诫萤萤和蟋蟀,这不许,那不许……规定了许多条条框框,限制他们的行动和思想,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重复着同样的日子,直至死亡。他们的天性被束缚,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被压制,因而,本该是与众不同的独特个体,全都变成了整齐划一的同化个体。是以,艾莉森·麦吉用笔触刻画出来的最个性,独特的两小只的经历来告诉所有儿童和成人:梦想,可以让每个人都成为这世上最棒的独一无二,只要你愿意去追逐,去坚持。
值得一提的是,低调、沉稳的河鼠虽然出场次数没有萤萤和蟋蟀的多,但是,艾莉森·麦吉把他塑造成另一种实现梦想的存在。如果说,萤萤和蟋蟀对梦想的追逐多少带着孩童般的横冲直撞和冒冒失失,那么,河鼠对梦想的追逐显然更加务实,沉着。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同理,梦想成真也总是留给做足充分准备的人。
河鼠的梦想是要像爷爷一样,成为一个传奇,他要履行河鼠的使命,要扬帆远航……所以,他一直自学航船,坚持学习《河鼠指南》,一遍遍,不知疲倦地练习打各种水手绳结,也是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做足努力。萤萤和蟋蟀的出现,为他提供了勇气和动力。是以,他的梦想已开始一步步实现……
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夏尔·戴高乐将军曾说过:“眼睛所看着的地方就是你会达到的地方。惟有伟大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决心做出伟大的事。”如是,萤火谷里的几个小梦想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了一件件伟大的事,他们对梦想的追逐和执着是最难能可贵的存在,也是最激励人心的存在。
如果,有一天,你要是看到一只漂亮的萤火虫往月亮的方向冲去,或是有一只弱小的蟋蟀准备去接一片叶子……请不要嘲笑他们,请默默地为他们竖起大拇指!
《萤火谷的梦想家》读后感(五):《萤火谷的梦想家》--愿成长路上每一场离别前的你我,都曾被人温柔以待
“就算淡忘了被称为童年的那段岁月,请不要忘记童年的梦想。”
这是曾经用来劝说别人的一句话。可是仔细想想,这句话之所以能在成人的世界里大行其道,终究还是因为这句话太过现实了一些--因为,毕竟没有太多人真的实现了自己童年时期的梦想,之所以念念不忘,只是不过是在怀念一个美丽的遗憾。否则,何以会被一本童书里看似情节简单的故事,感动到不能自己呢?
还是“小小的我”的时候,本来是不惮于自诩为任何事物的。只是,换一个模样,就可以随心所欲自在逍遥了吗?如果“我”只是一只小蟋蟀,真的敢晚上不回潮湿温暖的巢穴寻找保护者,在石头上度过一晚吗?如果“我”是一只小萤火虫,会因为自己就是暗夜里的一抹柔光就随风流浪不想念伙伴们,自己咽下孤独吗?如果真的做了许多人无法理解的选择,就真的没谁想知道真正的原因吗?······
那些,都是每一个小小的“我”曾经遇到过的难题。动物们也会经历成长过程,它们的成长烦恼也不少:愿意陪萤萤看星星、纵容它练习各自飞行动作的前辈化作了天上的星星,负责教蟀蟀“判断温度”的老师不愿意再容忍它在课堂上与伙伴窃窃私语,但是,只有它们自己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无论在别人看来多么异想天开,都是有意义的,可惜别人总不问问它们原因,也无法理解它们思维中那些逻辑的合理性。因为无论是动物中特别成熟的个体还是作为人类的“巨人们”,多数的感知和逻辑闭环早已处于停滞状态--他们就是理解不了,想看萤火谷的外面怎么就得飞到月亮上才足够高得看到完全不同的世界,也理解不了接得住一根棒棒糖的棍子对于另一个再不能飞也不能跳的伙伴意味着什么。他们总是自以为成熟,以为出了事情除了解决掉就不必再有人去惋惜和怜悯,他们甚至觉得解释“上学”和“死亡”是难以启齿的事情,却要每一个小小的“我”勇于接受。因此,就是萤萤和蟀蟀一直被教导需要远离的“小巨人”彼得也在承受着这样的苦恼。他试图造出一只小木筏,连带着被别人忽略的小伙伴一起“远走高飞”--他们不理解“孑遗”的意义,因为他们还远不到擅长坚守与忍耐的年纪。
只是,一切似乎都发生的猝不及防--那些相遇,那些意外的降临,那些勇于证明自我的决心。遇见了一只提着明灯收留了两个赌气离家的小可怜儿的河鼠,不是一个看似不切实际的梦想的终结,而是结伴踏上新的旅程的希望火焰重燃的开始。最重要的是,他们都学会了应对忘记和分离:其实谁都没权力强行要求他人喜新厌旧或怀旧不舍,成长的路上,追寻梦想不代表什么都不会被留下,勇于扛起责任面对新的自己的人,始终不会被生活背弃。那点滴的相互鼓励与温柔倾听,都是下一次高高跃起接住生活抛掷过来的考验的动力,都是冲天飞去感受极限挑战自我的信心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