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记》是一本由冯唐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搜神记》读后感(一):读不懂
冯唐才子的这本书我真的没有太看懂,也不想去看懂了.冯唐,还是看他写的短篇幅议论文吧.他对时事的见解和经历的生活读来挺带劲,比如本书的第一篇.他写文做一个大IP公众号妥妥的.但是若是写小说,好像并不是像他这样特别有才的人擅长的吧.写小说要慢慢让故事去发展,人物去自叙,点缀的加入自己的感想.而不是迫不及待的去告诉读者,这是我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结论啊!
他是剑走偏锋型的才子.不用大多数人欣赏,像毛姆的小说.只用少数和他类似的人一起叫好就行了.它是我这么长时间唯一没有坚持读完的书.但是其实感觉更像杂文故事,其中糅杂断断续续的议论,的合集.读者最好是一个三十岁以上,有了人生履历的男性,大概也许可能方能产生共鸣吧.
《搜神记》读后感(二):您在搜啥?
肉体!肉体!肉体!
粘着满身的油腻感去评价这本书,无言,那一股粘稠的油腻味儿足以说明一切。
除去油腻这个最大特征,还有一种故弄玄虚、故意而为之的做作。尽管作者尝试从平常生活中深挖人性本质,但是貌似作者有点自视清高,将人类的普通情感以及欲望抽象化,用苍白而无力的文字堆砌一个个荒诞的故事,文字间还透露出一种不可蔑视的语气:“你看,你们凡人就是这个样子,懂不?”谢谢!麻烦您老了!然而……我真不稀罕懂!
你可以说这是荒诞主义的作品,但我个人认为这更像是一心模仿而不如愿的失败品。
搜神记……您在搜啥呢?
《搜神记》读后感(三):冯唐终究成了一个油腻的中年男作家
《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成了朋友圈的刷屏「戳文」,作者冯唐在文章里说请教了身边曾被油腻中年男困扰的女性,总结出心法十条。
不要成为一个胖子。不要停止学习。不要呆着不动。不要当众谈性。不要追忆从前。不要教育晚辈。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不要停止购物。不要脏兮兮。不要鄙视和年龄无关的人类习惯。
可我倒是觉得冯唐自己变油腻了,在看了他这本归类为短篇小说集的《搜神记》之后。
封面内页的作者介绍是这么写的:诗人、作家、古器物爱好者,2012年被《人民文学》杂志评为「未来大家」Top20之首。这样的介绍,结合冯唐之前拍过的广告或真人秀节目画面,给我的即视感是这位前麦肯锡公司的全球董事合伙人,在盘手串,谈茶道,悟禅意,做偈曰。
一沉迷盘手串,油腻了。
「搜神记」是什么意思?是冯唐在思考人类如何面对阿尔法狗。他说《搜神记》小说集里的所有故事,描述的都是这些似乎「我眼有神,我手有鬼」的人,这些人用兽性、人性、神性来对抗这个日趋走向异化的信息时代。开篇自序以一首打油诗结束:生而为人,用好肉身。此具肉身,包括灵魂。肉交神交,度己度人,酒足饭饱,关机睡觉。
一乱作打油诗,油腻了。
集子里第一篇主打小说《二十来岁的你》,冯唐设计了一位叫「白洁」的御姐,以她第一人称落笔,写信给「亲爱的中翰」,她的婚外情小鲜肉。
「你可以对我的肉体做任何事情。做蜜蜂对花做的任何事情。做马对草原做的任何事情。做雨水对树木做的任何事情。做婴儿对母亲做的任何事情。」其实就是采、骑、湿、吸,冯唐却把这几个动词,写得含蓄优美,尤受女读者欢迎。
冯唐自嘲为「色情作家」并为此沾沾自喜,大概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天赋才情兼备的色情作家。我读港版《不二》(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11年)的时候,也常有眼前一亮会心一笑。
冯唐在《不二》里,写唐高宗李治,文学家韩愈,禅宗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以及与慧能争衣鉢的神秀,都拜倒在名妓鱼玄机的石榴裙下。白日宣淫,就地正法,肆无忌惮,一晌贪欢,佛门清净地,成了风情万种的极乐世界。
可到了这本,就变成这类货色的呓语:你叫我剪刀姐姐,暗讽我像剪刀一样凌厉。只有你的肉体是真实。是being。我还是想对你的肉体做好些事情。你的肉体。你的脸。你的眼睛。
青春的气息。弹性的身体。味道闻起来香甜。如果用一句话总结:我爱的是好看、年轻、简单的现在的你,不是爱明天的充满世俗智慧和见识的你。
一过度性意淫,油腻了。
冯唐还自觉读透了熟龄女性,执笔为她们争取性的女权,为她们幽暗的性心理摇旗呐喊。比如讨论「女人为什么喜欢小鲜肉」,以自己狎妓之心来幻想女性的狎妓蜜语,书摘如下:
小鲜肉能跟随。比如,可以带她们去一个他们没去过的地方,他们没去过的地方还很多。
小鲜肉还处于对世界开放、探索、好奇的状态。老公老了,儿子大了,他们对我都没兴趣了,小鲜肉还在学习,还有好奇心,一遍又一遍仔细探勘我的身体。
小鲜肉还没来得及俗气。不是一张口就是国家大事,就是经济形势。
小鲜肉没有套路。即使有套路,也套路不过姐姐我,一使套路,就被看穿。
小鲜肉是一张白纸,好写字。我可以制定规则,比如,不刷牙不可以舌吻,不洗澡不可以上床。
一为女性代言,油腻了。
冯唐还把拾得和寒山两位唐朝诗僧,放在公元2000年的现代生活里,写了一个短篇,题目叫《寒山拾得的普鲁斯特问卷》。
拾得问寒山:为什么每次吃饭,你总是比我早到?总是你在等我和其他人?其他人,包括拾得自己,经常借口京城堵车、会议拖堂、老妈唠叨等等,晚来十分钟到几小时,寒山毫不介意。
寒山答拾得:你们都是忙人,大忙人,就我一个闲人。我一天里最大的事儿就是晚上这顿酒儿了。没人约的时候等人约我,约好了我早点到,先蹓跶到餐厅,打杯啤酒,坐着,期待。你们这些什么事儿都安排得满满的好好的人啊,你们不知道期待有多美好。
一尬聊人生智慧,油腻了。
以上,是我读《搜神记》的油腻点滴。没想到,写出「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的冯唐,终究成了一个油腻的中年男作家。
至于为什么,大概可以再摘录一段书里的段落来回答,还是来自御姐「白洁」的那封信:
如果你遇上极喜欢的小鲜肉,一起吃第一顿饭,你可以问他三个问他,你会问什么?
我会问,你的理想是什么?你初恋是什么样的人?你最不喜欢你妈妈什么?
中翰,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吃饭吗?我们慢慢地吃了两个小时的中饭,我和你就只聊了这三个问题。
其实,我真正想问的是:你想看我的肉体吗?
冯唐亦如是。
《搜神记》读后感(四):本以为买的是神话故事《搜神记》,拆封后知道不是,垃圾,书名就沽名钓誉
本以为买的是神话故事《搜神记》,拆封后知道不是,垃圾,书名就沽名钓誉,打开书就想扔垃圾桶的感觉。文化废品实在太多了,怪我自己迷了双眼,花钱买了个废品,拆开大呼冤枉。。文化废品,第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捏着鼻子看完一遍就扔垃圾桶。哼!
简直了。买了本假的搜神记。冤枉。
冯唐 配 搜神记 ,作者名字和书名很搭啊,哪知道不能全信直觉啊,以后买书要搜搜看,弄明白再说。
如今世风之下,写书、编书、卖书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与此同时,网络的极大便利,人人都可以在网上写点什么、评论点什么,致使写作的门槛已几乎不可见;智能手机和各类移动设备的出现,碎片化人们的时间,双眼盯着一个又一个屏幕的时间越来越多,“阅读”愈发透出泛娱乐化的趋势。
是因为这样的一种可能,人在面对很多人事物时越来越难以清楚表明自己的立场,多数时候,人们倾向于隐身屏幕之后,好像这样就可以重新获取一个身份,就可以拥有至高无上的话语权。谁还在乎那些平凡的人?冒出那么多网红、意见领袖、公知、大V,他们一声令下就可以召集粉丝百万、千万,这些粉丝数好像就是人民币,能制造话题就能带动销量,那不如写本书吧,给广大粉丝们留个念。话语权就是生产力,卖书也只不过是一门生意。
在《傲慢与偏见》的开篇,我们伟大的简·奥斯汀小姐就已经直截了当地告诉全天下:“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样的单身汉,每逢新搬到一个地方,四邻八舍虽然完全不了解他的性情如何,见解如何,可是,既然这样的一条真理早已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因此人们总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个女儿理所应得的一笔财产。”
放在今天的语境之下,这话或许可以这么说:凡是有百万、千万粉丝的网红、意见领袖、公知、大V,总想出本书,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所以,当然也不仅仅只有达西先生的傲慢,还有作者的傲慢——无论书的内容是什么,都一定会有人支持。
然而,如今世风之下,“有人支持”早已不值一提,有人支持就一定意味着有人反对,有越多人支持就一定有越多人反对;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让人产生每个人都可以是写作者的错觉;而阅读这件事变得越来越宝贵,它不再只是书与书之间的较量,更多时候是书与“屏”的较量,从刷手机到读书,如何抓住更多人的眼球,很多时候反而变成比研究书籍内容本身更加重要的事情。
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在泥沙俱下、众声喧哗之下,对一本书的评价该如何保持自己的审慎和客观?可以说,读者的偏见也正来自于此。面对《搜神记》,我们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这本书的作者不是冯唐,它还会受到那么大的重视、那么多的关注吗?
在我有限的阅读经验和模糊的记忆里,对于冯唐作品的印象只有《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和他翻译的《飞鸟集》,致使我一直以为他是一位写青春文学的作者。因此,我对冯唐的了解并不多,只知道他的多重身份,出了两本不能在大陆出版的书,以及粉丝众多、争议不断。
作为一个不关心这一类型作者及其作品的读者而言,在阅读冯唐《搜神记》的过程中多少有些痛苦的感觉,在阅读每一个短篇的过程中,心里总是想:怎么还不结束、怎么还不结束……单纯从作品出发,似乎很难看出其特别之处。我尽可能抛却自己的偏见来阅读,也只能把它视为一部平庸之作。
我想起阅读卡佛、塞林格的经验,又或者是张大春、阎连科,并开始陷入自问自答的循环之中:判断一部作品的杰出或平庸是以何种标准?如果卡佛不是卡佛,只是一个无名之辈,我们对于其作品的评价会不会不同?这些问题并不新鲜,每个人对于同一部作品的评价也都不尽相同;作为一名普通读者,评价其实是多余的,选项只有喜欢和不喜欢这两种。重要的是,我们可否无视作者的傲慢,只坚持自己的偏见,毕竟阅读本来就是一件充满个人主观判断和偏见的事。
大多数情况下,作者和读者的心理大概是这样的:
作者:哼!你们这些凡人怎么知道我心里想的是什么?
读者:切!谁稀罕呐~
《搜神记》读后感(六):难以逃脱的重复
本以为这次《搜神记》的创作因为形式的新颖(前期有“搜神记”的节目),冯叔可以带来一本颠覆三观的作品。可不得不说这本小说还是让一枚老粉略感失望的。
冯叔在人性的探索之上仿佛也掉进了自己观察世界的小视角里面,陷在其中不停打转。本书部分的人性探索在《不二》《素女经》等作品中已经充分探讨过,私以为没必要放在每一个短篇里面用极其剪短的画面进行重复叙述,反而让人觉得有种“没头没脑出现打断真正主题”的烦躁感。
在语言的造诣上,《搜神记》也只是保持了冯唐的平均水准,也许是冯叔现在的技法太过高超,高到只让人觉得这样的语言只是随意。说到语言,除了《冯唐诗百首》、《飞鸟集》的语言让身为老粉的我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之外,这本书读完没有更多的感受。
在看“搜神记”视频的时候其实很期待关于雪葳和师傅早乙女哲哉的这个故事, 看得出来冯叔在拍摄的过程之中也暗自决定要写这个故事。但《黄昏料理人》读完之后,不能说不好,却总觉得缺乏了视频里的丰盈感。《黄昏料理人》里所有的人物都刻上了冯唐的影子,反而失去了自己独特的气质,看着故事和视频,实在没有办法将人对应其中。将所有人都染上同一种色调也许是一种作家标志自己作品的方式,像钞票的水印一样“独此一家”。可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太多对自我的重复,反而让读者腻味。
《搜神记》也许是现在图书市场里风格独树一帜的书籍,却在冯唐众多作品之中只不过及格水平。
《搜神记》读后感(七):超脱或装逼
冯唐的杂文和小说,基本都看过了,但很遗憾,没有看过《不二》。对于他的作品,李银河评价很高,所以我也觉得虽然很多没看懂,但看得很爽,也有些崇拜的意思。不过,看多了他的作品,特别是看完这本《搜神记》之后,我也有些疑问,冯唐到底是真超脱,还是在装逼呢?
《搜神记》这本书是几部短篇小说的合集,有些原型很明显,比如大董,比如罗永浩,还有冯唐原来一些小说中的主人公,有些呢,我就猜不出原型是谁。我没费心去百度,只能说自己知识水平有限,看不出他写的名字谁了。
以前看冯唐的小说,我都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的浏览了一遍,基本不知道他写了什么,但是这几篇小说,我都认真看了,似乎感受到了冯唐的情绪,有学佛人的超脱,有人生和生命的思考。
对于佛学,我只是个门外汉,看过的都是些佛教史,没有深入了解佛经,也没有专门和学佛的人接触,自己唯一看过的佛经就是《六祖坛经》,但基本是按武侠小说的看法开看它的。
我略微思考过一些佛学问题,比如佛存不存在,或者上帝存不存在,我觉得有可能是存在的,但是应该不是像人类一样,有着具体的形象,或者它只是一些能量聚集体,表现为一些规则,至于那些寺庙里供奉的佛像,其实就是人类的想象。还有,所谓的天堂、地狱、西方极乐世界,应该都是不同维度的空间,普通人没法感受到,释迦摩尼、耶稣、穆罕默德这些人却感受到了,所以传下了一些经义,可惜我们都没法真正的理解。至于死亡,应该也是个人的能量到了另一个维度空间,似乎不应该有轮回的存在。
我是对佛学没什么研究,冯唐研究到什么程度我也不清楚。他的文字风格就是不能好好说话,让我也没法判断他是真超脱还是装逼了。
《搜神记》读后感(八):爱是流动的。
爱是流动的。
你爱过,把自己完整地交付过,就算得上是一脚踏进爱的洪流,又终于回到岸上。从此看世间的爱之涌流便透彻了,覆盖上一层温暖。
它曾捕获你,又逃离了你。但无妨,有“爱”的能力,你总可以一段一段继续爱下去,不至于在“求不得”里彷徨流离。
情感是有时效性的。
因为人注定会改变。不是变得让人失望,就是变得让人彻底失望。他让人心潮涌动、想视若珍宝的时光,不过是人生的二十分之一。
你清楚,他注定会向那个未来,那个丧失掉所有你爱他的特质的未来头也不回地奔去,摧枯拉朽。你除了把他打捞起来,隔在时间外一小会儿,在他最值得的时候,珍惜地、温柔地、去爱,其它什么也做不了。
都是讲感情的流动,我喜欢《二十来岁的你》,远胜于《世间每种草木都美》。
《二十》的主角似乎已经弄清了爱为何物。怀抱着种眷恋又惋惜、珍视又无奈的心情。从情之所起,至情之所逝。像极其温柔缱绻地抚摸花朵,而暴雨之日,枝头空空,残花满地,只能徒留一声叹息。爱是爱的,“知道明天不会到来,所以趁此刻尽情爱”一样的爱。
而《世间》更像解题思路草稿本,爱还是个未知的答案。主角弄不清它到底是什么。 所以他要找,途经妻子,途径妻子之外的一个个女人。像试着列出一个个解题思路。发现行不通,那就换下一个。因此充斥着迷茫和倦怠。而迷路的人真的太多了,同质化的迷茫太多了,让人提不起劲儿来。
我偏爱短暂而专注的拥有,胜过长久的守候;偏爱激情迸发、燃烧殆尽的瞬间,胜过爱意化为细水长流。所以偏爱历经千帆的成熟,胜过四处碰壁摸索的未熟。哪怕这份成熟,在得到什么后,必然伴随着失去。
《搜神记》读后感(九):一点书摘| 关于屁股,香港和女人
搜神记 冯唐 1.
杨先达是我在协和的大师兄,对于女人的审美常年和我高度一致,他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用计算机模拟人类神经网络的文章。在我认识的活人里,杨大师兄是获得学位最多的人。我问他,这个事实说明你是特别聪明还是特别愚钝?杨大师兄反问,师弟你写了这么多关于人性的书,你是活明白了还是一直明白不了?
2.
小蒋说,在这里(苹果公司),我们相信,科技的进步能打破一切壁垒,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宗教的、人种的,科技的进步加上足够的钱(如果是无穷无尽的钱就更好了)就能解决一切问题,让世界更美好。
比如,如果人类喜欢言论自由、信息自由,那就发射几十颗卫星,在天上组网,提供免费无线互联网接入。
我反问:科技领导一切就能避免任何“一个”事物领导一切造成的问题吗?你提供全球免费无线互联网接入,你无时无刻不收集数据,你用你的算法支持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选举,岂不是有很大的概率你支持的人可以获胜?地球不是要进入一个被算法统治的时代吗?
3.
我想我可以坦然面对机器了,阿法狗的出现并没有动摇佛法的根本或者世界的本质,按照四圣谛去耍,阿法狗也可以变成像阿猫阿狗似的宠物。
4.
对于极少数的一些人,那些如有神助的极少数人,可以考虑从三个方面在阿法狗面前继续长久保持人类的尊严。
多多使用肉体,打开眼耳鼻舌身意,多用肉体触摸美人和花草,这些多层次的整体享受,机器无福消受。
多多谈恋爱,哪怕坠入贪嗔痴,哪怕爱恨交织,多去狂喜和伤心,这些无可奈何花落去,机器体会不了。
多多创造,文学、艺术、影视、珠宝、商业模式,尽管机器很早就号称能创作,但是做出来的诗歌和小说与顶尖的人类创作判若云泥。
5.
那天,晚上。你对我说:你可以对我的肉体做任何事情。做蜜蜂对花做的任何事情。做马对草原做的任何事情。做雨水对树木做的任何事情。做婴儿对母亲做的任何事情。我当时想啊,这不是我想对你说的话吗?我什么都没说,我做了我想对你的肉体做的任何事情。
6.
你们男人想的那些事儿——如何改变世界啊、让世界更美好啊、制度设计啊、科技突破啊,似乎是大事儿,对于我们女人来说啊,才是小事儿。看上去大,其实就是玩具,玩儿一阵就可以了,当了真,那得多傻啊!世界有自己的规律,它一刻不停地在构建自己,无论你怎么去改变世界,你很可能只是太小、太小的一股力量,和一只蚂蚁没有本质区别。
7.
最美好的事儿和最失望的事儿,都不是计划出来的。都是命中注定。我遇上你和离开你,都属于这个范畴。
8.
这一年,你在我肉体里,你在我肉体周围。这一年的记忆,我都收集在我的肉体里,叠好了。仿佛水一样,雾气一样,在身体里叠好了。我不想把它们变成文字,我怕在书写的过程中失去太多东西——就让它们水一样、雾一样在我的身体里。
9.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我爱的是好看、年轻、简单的现在的你,不是爱明天的充满世俗智慧和见识的你。
10.
我有个侄子,比你小不了多少,和你算是一代人,在美国长大,玩着电子游戏长大。我去他家小住时,总听见屋里传来他兴奋的尖叫。他又在征服世界了,又在做一些他认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儿了。如果这时候断电,世界以及征服者以及被征服者都不会存在。他,我的前夫,以及这一代好多最能干的男人,都在征服一个虚幻的世界,和打电子游戏没有本质不同。在更真实的世界,他们被驱动,对自己、周围人和世界造成损害。我的侄子却是安全地在虚拟世界里奋战。
11.
我喜欢香港的有序、精致、高效、丰富。
12.
我爱小鲜肉的一个原因是无性。纯真的无性。我喜欢单纯的恋爱的感觉,我喜欢抚摸和被抚摸,我喜欢漫长的亲吻。我受够了那些太MAN的男人,以为世界就在他们掌握之中的那股劲头。 13.
人生中最快乐的事儿,不是违法的,就是违反道德的,再要不就是容易发胖的。
14.
和我同代的男人,醒着的时候总在抽烟,仿佛人是火车、头是火车头,不冒烟就不转动。
15.
我轻轻叹了口气,估计你没听见。老天爷也叹了口气,估计你也没听见。有片叶子被这口气吹落了,飘呀飘呀,飘落到你我之间的地面上。香港中环,能抽烟的地方这么少,树这么少,有片叶子能落到你我之间,我心里又叹了口气。 16.
如果你遇上极喜欢的小鲜肉,一起吃第一顿饭,你可以问他三个问题,你会问什么?我说:我会问,你的理想是什么?你初恋是什么样的人?你最不喜欢你妈妈什么?我会问这三个问题,我会按这个顺序问。
17.
生活原则的设立就是为了被违反的,它设立的那一刻就暗藏了要被违反的种子和心魔。
18.
相遇就是永远,忘记也是记得。你进入过我的肉体,你进入过我的心。在之前的一年里,你反复进入我的肉体,你一直占据着我的心。这一切留下了痕迹,其他人看不到,但是我知道它们在那里。在下小雨的时候,在我走在洛杉矶街头的时候,在我走向他的时候,在我防备不周全的时候,它们会忽然大起来,暖我的身体,暖我的心,咬我的身体,咬我的心。 19.
寒山从不邀请任何妇女喝酒。寒山的说法是,人活着已经非常复杂了,为什么还要有性?一男一女,抱在一起,嗷嗷怪叫几声,于事无补甚至添更多麻烦。人类绝大多数悔恨都是由这几声嗷嗷怪叫引起的,剩下少数悔恨是由于莫名其妙的战争引起的。
20.
拾得不像寒山一样鄙视演艺明星,民众爱看什么他们就像什么,是他们的职业。在京城,不少行业做到顶尖的,都是演艺明星,比如科研、烹饪、商业,哪一个在电视上、街道公交路牌上、手机屏幕上晃的人不是戏子?
21.
我曾经认识好几个酷爱做事儿的人,停不下来。我和他们分析过,权、钱、色,一有俱有,一无俱无。但是,如果一个能干的人只要一个,必成事儿;如果要两个,很纠结;如果要三个,必死无疑,必死无疑。
22.
你应该有个爱好,最好这个爱好和人无关。人太麻烦了,女人尤其麻烦,任何非人的都行,都比人省事儿,比如玉器或者瓷器。这样,你就能更好地理解过去的人和未来的人。非人的物件儿上都留着过去的人和未来的人的信息,就像我给你写封信一样,本质上没有区别。你听过两个巴掌拍出的响声,你听过一个巴掌拍出的响声吗?好的物件儿里有好大的一个巴掌的响声,比如它告诉你,什么样儿的美能让过去的人不自主地爱不释手,什么样儿的美能让未来的人有个比大白萝卜还大的勃起。
23.
比美好更美好的,是等待美好的事情发生。 24.
一人之福,众生之苦,山羊的事儿不是绵羊的事儿。
25.
坏男人往往以好人的面目出现,革命往往是坏人的舞台,他们闹事的时候,往往需要一个美女在旁边看着。好男人往往以坏人的面目出现,遇见比他坏的女人,被这个女人害了,遇见比他好的女人,把这个好女人害了。所以你啊,美女,不要玩世,社会凶险。 26.
我不说放弃,你没有权力放弃,必须等我喜欢够了,我再和你说分手。
27.
今晚的月色真美,坐在台阶上的每一分钟,四肢不动,但是都觉得是在舞池里跳舞。 28.
你们不知道,我也有压力,我压力很大,你们都给我压力。过去的历史给我压力,远处的海洋给我压力,空气和树叶和风都给我压力,盐和醋的叫声都会给我压力。有时候,呼吸是压力,心跳是压力,我有笔钱没收到是压力,我有笔钱没转出也是压力。 29.
我喜欢好的女人,好的女人的标准是有能力伤害男人。在动物界,女人是进化最完美的。 30.
寒山痛恨高新科技。电脑热的时候,不用电脑,常年订阅几份报纸,信息来自对新闻报道的反向阅读,新闻上辟谣就说明肯定会发生,新闻上痛骂就说明这人是好人。
31. 你认为最完美的快乐是怎样的?答:写完一部好长篇小说后,和一个好姑娘分一瓶好红酒。
32. 你最喜欢女性身上的什么品质?答:聪明、淫荡、爱笑。如果非要选一个,就选聪明。 33.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搜神记》读后感(十):借助神力,依旧肿胀
抛开莫言、陈忠实等老一辈严肃作家先不谈,在相对年轻的作家群里面,我最佩服那种独树一帜的人。不管是拒不妥协、永远愤怒的许知远,还是声色犬马、睾丸肿胀的冯唐,我都喜欢。你可以说这是他们为了彰显个性故意呈现的姿态,但是在这样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精神文明极度平庸的时代,那些既有料又有个性的人总是能引起我的注意,不然,生活该有多无聊啊。
冯唐也出新书了,名字叫《搜神记》,是一部短篇小说集。书名源自同名真人秀节目,在这档《搜神记》里,冯唐将拜访13位大神,制作成13期节目,并最终将其写成13篇短篇小说。
“我想让我的日子变得不那么舒服,再花三年时间挤压自己的创作力。之后哪怕江郎才尽,才尽就才尽了。”
不过这次的新书只收录了7个短篇,它们无一例外,说的不是怪力乱神,讲得也不是妖魅精灵,都是我们周围活生生的血肉。
“这个世界的慈悲和智慧,掌握在少数被称为神的人手中,他们善于技也精于艺,亦正亦邪。我要搜到这些人,和他们来一场精神、技艺的斗法,考验他们的性情与技艺。那些触动并赢得我的人,我要给他们写一部小说,书名就叫《搜神记》。”
智能在逐渐取代我们人类的欲望,看似完美,实则是在制造一个黑洞,即使欲望可以满足,但欲望的黑洞却无法填满,智能可以让我们刹那间感受人类的伟大,却不能将人类的渺小显示的真实可爱。
芸芸众生,恒河沙数,总会有几个离神近的还在用兽性,人性,神性来对抗这个日趋走向异化的信息时代。再多的数据,再多的阿法狗,再精彩的全球24小时线上妓院,也没有自己的身体来的真实!
我喜欢这个世界的改变,但我也不会让自己拧巴,不是除了全盘接受或者就是全盘否定,为什么我不能来一次分裂呢。电光火石银白色的科技感让我觉得时间不够用,就算再不够用,我也会给自己留点,因为心底总一份相信,这个世界是有神迹的,那些不关科技,不关数据,无法计算,无法选择的神迹。
冯唐用他那一贯幽默暧昧的文字撕开了一个口子,也许有一天,我也会沿着这个口子,搜索到属于自己的神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