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用年表读懂世界历史》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3-30 21:2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用年表读懂世界历史》读后感10篇

  《用年表读懂世界历史》是一本由李光欣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页数:28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用年表读懂世界历史》读后感(一):表示对照,易读好记的极简全球通史

  的确是一本“极简的全球通史”。全书分为古代史,中世纪史,近代史和现代史四个部分

  以时间跨度为主轴,以耳闻能熟的重要事件、历史人物为依托,简明扼要介绍了各个历史时期军事政治文化艺术的主要特点发展脉络,使读者能够简单、快速的了解世界各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变迁轻松的了解那些改变历史时刻的人或事。

  书中根据不同的章节配有大量相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手绘插图,甚至对有些已经不复存在的历史建筑、历史故事进行了再现和勾勒,做到了图文结合,互为映衬和补充。更有对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资料的补充和延伸,读来更加的直观和通俗易懂。

  每个历史阶段首页都配有简略的归纳和介绍,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明白各个历史阶段大致的起止时间和重要人物、重要事件以及对整个世界历史进程影响和重要意义。能够很直观的了解到每一部分所涵盖的知识点和知识面,让读者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大概的框架结构,便于阅读记忆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书中每页纸的中间部分,按照时间轴线,对世界各国同一历史时期、时间段发生重大历史事件、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和发生的所在地区,做了简要而有明了的标注说明,便于让读者对照记忆,清晰的了解事件发生前后的相关历史和当时全世界形式、历史背景。读起来比较省时省力

  同时,由于该书定位于适合学生大众阅读的历史参考书,极简的全球通史,通过时间轴线把历史串联起来的一本入门读物。上溯远古,下讫近代,历史跨度大,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多,局限于篇幅、章页,难免有删繁就简点到为止,只叙述事件,讲解故事,鲜有观点态度之嫌。要想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需要进一步阅读具有详尽历史资料、典故、标注的更加专业的历史书籍

  此书,只是一部极简的全球通史,有个大概的历史脉络。对于仅需要粗略掌握历史架构,简要快速了解重大历史事件的人来说,还是很值得一读的一本书。

  真的是一部“表事对照,方便查询,趣味图文,易读好记”,可以用年表读懂的世界历史!

  《用年表读懂世界历史》读后感(二):从古至今四海八荒

  y吕彤晖

  历史是一条悠悠长河记录前人指点后人,马克思甚至称其为唯一的科学。历史的地位毋庸置疑,史学家司马迁表示,历史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作用一代明君唐太宗认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著名哲学家培根则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由此可见,历史如一位美人,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更罔论我等凡夫俗子

  《用年表读懂世界历史》是一本入门的的历史类书籍,如书名所言,是一本采用年表与历史事件对照、简明介绍全球历史的书籍。此书的另一特色在于插图,与常见的历史图片不同,选用的是手绘插画。

  个人感觉,大方向与常见的通史书籍相似,采用的是一个一个重要人物事件的分别描述,例如中国秦修长城事件,日心说创始人哥白尼,所罗门王的宝藏……各故事基本叙述完整,通俗易懂,篇幅也都较短。

  书名中的“年表”指的是,以地区、重大事件和时间为因素构建年表,将全球历史串联为一张大网。年表的位置在跨页中心,方便读者进行表、事对照。年表序列中,时间内容描述精炼,均是一句以叙之;而且,年表序列的方式,也有方便查询、易于记忆和梳理成框架的优势。可谓是穿着读者的鞋子,思读者之所思,想读者之所想,尽可能提供学习便利

  如今的书籍讲究图文并茂,此书也不例外。手绘插图的创意可谓新颖独到,而且能使得全书风格统一提高整体的阅读感受

  总体而言,这是一本简述全球历史演进的通俗读物,全书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中世纪史,古代史,近代史以及现代史。作者客观描述,没有涉及到观点态度之言语,尽可能在简洁基础上,清晰地介绍相关的历史背景。

  虽说,达不到所说的“轻松掌握世界历史”——毕竟学海无涯,历史更是浩如烟海无边无际,但的确算是一本优秀的历史入门读物,对于想初步了解全球历史或有一个全球历史简单框架的读者来说,不失为一条途径

  愿历史不断传承,书籍与人共进。

  《用年表读懂世界历史》读后感(三):故事好看,书不好

  应该是还没有在学校接触正规的历史课程前,我经常被父母锁到家里,百无聊赖地翻看一些家里为数不多的藏书。至今还有印象的有吕思勉《中国大历史》、钱穆《中国通史》等。

  那个时候我喜欢挑着看里面的故事,放过那些大段的评论及影响及意义,然后迅速脑补出那一个个或震憾或血腥或淫靡的历史场景。于是我就仿佛穿越回千年前,看那些名字响亮的历史人物在我身边鲜活起来。

  九十年代初的北方小城没有互联网,有时为了搞清楚一场战役范围,我要踩着凳子趴在挂在墙上的地图上,一遍遍地去找书中所注的地名,然后再换算回古代的名字。那时候夏天的一个下午,凉爽而又充实

  一个显而易见好处是,对于理科生来讲,整个中学的历史和地理课过的都很轻松。我一直以为自己怎么也算是通晓历史,直到大学时学习了党史,尤其是发现故事后的那些评论、影响和意义才更重要时,才明白原来历史不仅是史料堆叠,还应该是有态度的。

  一.

  我一般不会放过眼前的历史读物,哪怕赶飞机也要翻一翻。

  以年表为轴罗列历史故事自有它的好处:时间线清晰、大事件突出。至少在我读起来轻松省力,也方便查询,随时可以和中国历史来对比

  能看出来比较用心地方,是在书中穿插着的十一个小专题,简要地归纳和总结。当然这也成为一个节点,看起来比较省力。

  二.

  令人失望的是这本书只有故事,没有态度。

  全书的中线是时间轴,正文部分是作者选出来的历史事件。可能限于篇幅,也可能限于作者对本书的定位,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是点到为止,鲜有深入细节和考究。

  每个独立小故事几乎没有关联,尤其是古代史部分看的人比较割裂。各故事间没有逻辑联系,也未按照严格时间线讲述,古代地名和现代地名交叉使用容易就绕晕在中东。

  故事的讲述技巧也有些简繁失当,有的一语千年,有的连人物的内心独白都要刻画三分。前后语言风格不尽一致,甚至让人怀疑本书是否为同一作者所写。P166写郑成功时,简直就像是把他的简历复制粘贴了一般。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主题可惜我只看到了故事,没看到态度。我一直在书中寻找吉朋、斯宾格勒、汤因比、斯塔夫里阿诺斯等大家的历史观,却发现它们最终只存在于封底。

  三.

  其实只是故事也还好,比较减分的下面的事。

  历史观狭隘。说是世界简史,其实绝大部分的篇幅还是局限于欧亚大陆的几个主流文明。近现代史中对现今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社会主义运动竟也鲜有涉猎,对反帝斗争民族解放的南美英雄玻利瓦尔都没有提及,更遑论格瓦拉之辈了。

  如果说篇幅有限,可是却偏偏提到了中美洲小国海地。我知道海地这个国家,还是二零一零年海地大地震,我的老师作为援助医生去救灾,回国后讲述他的经历。书中盛赞海地自由诞生,海地是有着和美国一模一样的政治体制,但书中隐去没讲的是海地也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落后,失业率极高,全国三分之二的人没有固定工作。海地至今与台湾省保持着所谓的“外交关系”,我的恶趣味驱使我去查了两位作者的简历,才发现他们果然都是台湾省人。拿这样现实失败的弹丸小国来立标杆、秀制度优越性,只能说他们对于历史的理解不够达观吧。

  不够接地气。既然定位于科普,不如把故事讲的更直白一些,也好让我等吃瓜群众们看得明白。P61“因此,汉武帝拜张骞为太中大夫”,不知道的人还会以为刘彻给了他多大的官,其实他只是皇帝顾问团里中层的一个闲职。而P96“赵匡胤殿前都点检”却是有着掌握军队的实权。

  事实不清楚。P62作者直接将色雷斯标注为今保加利亚,而事实是今天的色雷斯包括保加利亚南部(北色雷斯)、希腊北部(西色雷斯)和土耳其的欧洲部分(东色雷斯)。P73和P108两处使用现今南斯拉夫名称,私以为用一个已经消亡十多年的国家名还不如干脆说地域名如何如何。

  用词不准确。作者比较喜欢用“一片哗然”这个成语,它形容许多人吵吵嚷嚷,一般用于形容不好的消息传开、引起轰动。P165的使用就是这个意思,可是P132写百姓支持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时也用这个词,就显得画风不对

  校点不认真。我无法容忍正版书里有错字,可能是小编太辛苦,我帮忙找到的两处为P106“原来的属部把泰赤乌部担心铁木真长大后会来报仇”结合下文看此处多了一个“把”;P153“荷兰的海军舰艇几乎是了英、法两国海军的一倍”多了一个“了”。

  画蛇又添足。无论是叙事、图表、还是插画,都是为了更好的让读者理解历史。本书中简笔画一般的插图没并有起到加分的作用,也没有增加阅读时的流畅体验,真的不如换成各历史时期的疆域地图看的实在。这个做的好的历史书太多了,保守点说,最近看的《丝绸之路》能把它甩出半个地球吧。

  总而言之,我没有看到宣传中所谓的“新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罐子里卖的还是千年前太史公的那一套。但这并不意味着本书不值得一看。等我有了小朋友,会在他上学前将这本书推荐给他,毕竟那个时候我们更关注的是故事本身。

  《用年表读懂世界历史》读后感(四):简笔画中的世界历史

  1-大历史观的串讲 人类历史的序幕是从混沌无知开始的,人们心智模型就是用过往经验和现实的冲突做对比,从而做出决策。由于人们无法把今生所见的通过基因直接传递给下一代,所以人类关注自己的历史,关注过往的经验。

  从严格来说,真正的历史分为三个类型:现实的历史、认知的历史、传播的历史。

  现实的历史:从来没有人能知道历史真相是什么,也不会有人具有这样的能力——在人类历史的过去不曾有,或许未来的互联信息时代,倒是可能存在了知一切的神明出现。 认知的历史:外在世界在人的认知系统中的存在,可以部分被表述和记录,但大多数时候是个动态变化过程。 传播的历史:我们接触到的大部分历史故事、文字记录都属于这类。人们总是出于某种需求,把信息和事件有意识地组合起来告诉别人。历史的真相湮没在这些文字记录中。

  在世界范围内,同一时代有着不可计数的文明都发生着影响甚远的事件,由于记录历史手段有限,这些真相历史只能通过吟游诗人般的转述记录成故事。 所以从真实来看要把历史还原是非困难的。 《圣经》说,阳光底下无新事。心理学家说,人的生活模式只是在重复三岁以前的经验。人有个本能,在看似毫无规律的世界中寻找和建立规律联系,用以解释自己所遭遇的无法理解的现象,预测未来的趋势。所以,历史的重要作用不在于真实的还原,而是要有效地帮助人们认清所走过的路,和展望未来的生活。千百年来人经历了不同的革命阶段,科技获得了飞速发展,但是人们的心理行为习惯仍然保留了大部分先祖的影子。认识这些性格基因,我们才能开始迈向未知的明天。

  在东方,除了不屑记录的印度文明,中华文明是最兢兢业业地书写历史的民族,不但记录自己的历史,还编撰与自己有联系的国家历史,俨然是把上天的使命自觉地继承了下来。《史记》开创的纪传体和《春秋》开创的编年体两种方式在古本中交叉显现。尤其是《史记》,太史公在记录时用人物来详述平铺,用年表来编撰时间序列,两种体例在这部巨著中都发挥到了极致。因此,千年以降,大多数史官都采用了这样的方式来说记述。虽然是不可避免地加入人为判断(春秋笔法),但总的来说还是在标榜客观真实地叙述。

  而在《中国哈佛史》中,西方的史学家则完全采用了对事件“消化”后输出的方式,不用史料堆积,只用解读后的资料编撰,从经济、军事、组织等各方面结论,这能够让人理清看事件的思维方式,但也容易让人陷入到主观的判断中。 我们无法判断东西方两种文明在历史记录方式上的优劣,这只是人们在对过往经验总结时的方式不同。但是确实能反映出人的历史观的分别,东方或许更尊重历史本身,努力还原客观,把自己的影响降到最低;而西方更注重使用,如何解读和训练思考。 随着世界联系的紧密,两种史观的差别开始逐渐消弭,一个更高层次的方式受到了重视,即所谓“大历史观”。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中采用的大史观,更多在纵向的时间尺度上垂直扩展,把王朝的兴衰从传统的一个节点扩展到了更为久远的多个节点,发掘其中的因果联系。而在Peter Frankopan的《丝绸之路》中更多是跨领域的横向交融,思考彼此的发展结果。大史观正是使用这两种不同的方向在更高的层次是剖析认识传统的历史走向。 本书的历史故事在跨越时间和地域的两个层面仿佛正是大史观的一种体现,而故事本身平铺展开,而年表则串联时间,采用的体例仍然是太史公在千年以前所创造的。

  2.年表的串联 年表的二维方式钩织了国家、历史、时间三个要素,在跨页中心位置读者方便两相对照,由于是入门读物,表例还是比较基础的,通俗易懂。和在肯福特的世纪三部曲中使用的年表序列相比,内容比较精炼,但是阅读更简单。

  3.简笔水墨的串现 在读图时代,手绘的插图有着特别的吸引力,和真实还原历史的照片不同,越是久远的历史越难找到真实的现场资料,所以史学者很早就使用了插画来配合文字说明。本书的插画用简笔水墨感的形式,可能原著是水彩,当然部分图片也可能是马克笔简绘,当作历史资料的一种还原方式,也能够接受,如果能有彩色版的或许更好。

  本书适合院校学生了解世界历史的兴趣阅读书本,秋瑾女士说,不读历史不知前辈创业艰难,后辈守成不易。现代人应该要多读历史,因为未来的历史可能就不会用这种形态来记录了……

  《用年表读懂世界历史》读后感(五):从原始时代到现代,人类都经历了什么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本书主要从古代史、中世纪史、近代史和现代史四部分来写从早期社会到21世纪所发生的历史事件。

  各个部分由一个个的小故事组成,简单易懂,不需要你具备很具体的历史结构,也不需要你对历史有多了解,没有晦涩难懂的语句,是不可多得的适合大众阅读的历史入门读物。书中图表与文字结合,使读者能快速的了解世界各国时期的历史变迁。

  古代史:四大文明古国在哲学、文学、科学及艺术方面的创新成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佛教的创立成为影响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王朝。

  中世纪史:拜占庭帝国逐渐衰落,法兰西成为西欧最强大的国家。宗教的形成与发展,玛雅文化耀眼的光芒,文艺复兴三杰、莎士比亚、哥白尼、哥伦布等人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而各国人民反封建、反教会的战争如火燎原,封建制度走向没落。

  近代史:1640年,资本主义的确立,资产阶级的胜利,巴黎公社的成立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出现。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资本垄断,使得一些国家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现代史: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的原子弹,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崛起相互对峙,形成冷战,进入新千年,911事件的发生使得世界各国开始反对恐怖主义。

  本书虽然分成了四个部分,但是一个个的历史史实并不连贯,形成不了一种体系,在脑海中不易构建一种思维导图。分布比较混乱,但是对于入门级的读物还是相当不错的,对大体的历史有个了解再通过时间顺序连接起来也并不是很难。

  而书中插入的图片也让读者对历史事件有直观的印象,文字和图片搭配也是本书的版式更加精美,使读者更深入的了解历史。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用年表读懂世界历史》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