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你一定爱读的中国近代史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22-03-15 10:55: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你一定爱读的中国近代史的读后感10篇

  《你一定爱读的中国近代史》是一本由蒋廷黻著作,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22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一定爱读的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一):历史就该这么写

  历史就该这么写

  我对历史的态度向来是矛盾的。一方面,历史人物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中衍生出的一代代英雄豪杰令我神往不已,另一方面,高中历史课本的枯燥乏味又使我望而却步。大事年表、近现代史纲要……种种这些将几百上千年的岁月变迁时代交替就这样以事实陈述的方式强加给学生背诵,就是再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怕是也会犹豫一番:历史,真的只是史实的叠加吗?

  《你一定爱读的中国近代史》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我到现在还觉得这本书起的名字不错:你一定爱读,我确实坚信,要用这本书代替大学里的近现代史课本,估计人人都能上90分。这评价可不是空穴来风:作者蒋廷黻用大量评价性的语言代替陈述句,讲述了晚清发生在中国的种种历史大事件。说来也有趣,蒋先生作为民国时期的历史学家和外交家,都能用如此风趣幽默的话语调侃当时的事件,而我们当代的历史编写者们,用了一个世纪,也还是停留在史实书写阶段,岂不有些讽刺?

  蒋老先生的风趣大概是刻在骨子里的。就说他在第四章“瓜分与民族的复兴”里第二节“康有为辅助光绪变法”是如何写康有为的吧:除了介绍康有为其人的生平,他还用边叙边议的方式和读者讨论变法的合理性:“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又假使我们是那个朝代的人,新知识新技术都没有、所能作的仅八股文章,所读过的书仅中国的经史,我们救国方案还不是离不开我们的经典,免不了作些空泛而动听的文章?假使正在这个时代,我们中间出一个人提出一个伟大的方案,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其文章是我们所佩服的,其论调正合乎我们的胃口,那我们还不拥护他吗?”

  《你一定爱读的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二):了解中国近代史,了解我们的过去

  说到中国历史,印入我脑海的是从夏商周至元明清,这些离我们相对来说较为久远的朝代,而说到近代史,在我的认知中,就是从中华民国到如今泱泱大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了。在我翻开《你一定爱读的中国近代史》一书前,我就在想,这本书究竟会讲述哪些我们熟知的,和未曾听说过的中国近代史呢?

  在我们开始走进中国近代史之前,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蒋廷黻(fú),若不是书的外壳上对作者的名字标注了拼音,可能我这辈子都不知道这个黻念fú。很多的文化名人,他们的名字都带有极强的历史痕迹,给后人一种学识渊博、才高八斗的感觉。蒋廷黻先生出生于1895年,而清朝是从1644年到1911年,也就是说,蒋廷黻先生不仅仅是从一些历史文献、历史著作中了解的中国近代史,而是切切实实地在中国近代历史的洪流中行走过、生活过,相对于,我们这些只能在历史文献或是历史作品中,去纵观中国近代史的人来说,蒋廷黻先生这位过来人,在创作自己眼中的中国近代史,应该会有一些不同的角度、别样的看法。

  《你一定爱读的中国近代史》一书,从1839年虎门啸烟至1937年全民国抗战开始的时间顺序进行了排序。在这九十八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最近的一个朝代——清朝,从鼎盛时期到逐渐衰败的过程。清朝这个曾经荣耀了二百余年的朝代,逐步走向衰败、直至灭亡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势力的介入无疑是最大的缘由,鸦片战争的此消彼长、人民起义的兴起、中西战争的炮火连天、不平等条约的频繁签订、百姓的水深火热,最终将清朝推向了灭亡,继而被中华民国所取代。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晚清与中华民国曾同时存在过短短数月,注定要出现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局面,毕竟,中华民国于1912年1月1日,在孙中山先生的就职宣告中正式成立,而当时宣统皇帝还未正式退位。虽然说,中华民国存在于世的时间不长,只有37年的时间,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因为孙中山先生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国百姓心中对于国家有了新的认知,同样的,中华民国的成立对后来的抗战活动,也起到了一定的坚定信心的作用……

  除却《你一定爱读的中国近代史》一书的外壳后,可以看到,书的封面的设计简洁明了,纯白的底色,配以蓝色的书名,一直以来,我对白色封面的书都有一种心疼感,或者说担心,因为白色太容易脏了,尤其在阅读的时候,手指翻页可能会沾到油墨,当我们看完,合上书的时候,可能会在书的封面上出现几个或黑或灰的手指印。尤其是,倘若将这本书给孩子看,可能需要给书做个外衣,才能避免这样的好书沾上更多的油渍、污渍了。

  《你一定爱读的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三):毁灭与涅槃只在于你怎么看。

  作为一个普通的文科生来讲,历史向来是神秘而又多彩的。但对于我来说,我很少将近代史放到历史这一含义中去。泱泱华夏五千年,我实在很难对那一时期的中国产生好感。以至于历史向来是强项的我在近代史方面的知识极为匮乏。除了课本必学的知识之外,了解到的东西可谓是少之又少。 拿到的书的时候很惊喜,很难想象一本讲历史的书可以那么精巧,细致。我认为传统观念中的历史应是端庄、肃穆甚至是大气磅礴。但拆开包装时却是简单的让人耳目一新!看书之前我对比了好几本的近代史类书。最终犹豫确定了蒋先生的这本,事实证明,素有 “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拓荒者”的蒋先生确实不是沽名钓誉之人,书中所述事件观点字字珠玑,一针见血。又相比其余历史作品轻松而更易被人接纳。 蒋先生青年时赴美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归国后执教于南开大学和清华大学,与胡适、傅斯年等创办《独立评论》,评论时政积弊,一度影响了国民政府的外交与政治决策。38岁步入仕途,曾出任中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被誉为“民国学者从政的典范”。而他的文字中也处处透漏着他所经历过的春秋。 中国近现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从鸦片战争到"五四" 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这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屈辱的时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泱泱华夏地大物博,竟在他国大开自己国门时毫无作为。民族主权丧失整整二十年,不平等条约处处束缚。怎能忍?怎能接受? 幸在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魏源等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图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正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拼搏不息,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 我爱的中国是个强大的、有情怀的古国。他是一头沉睡的雄狮,张一张眼,山河混乱,打个哈欠,风霜满江!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那头沉睡的雄狮,清醒了!他一吼,气壮山河!他一抬脚,地动山摇! 近110年的历史,将要翻篇!从鸦片战争、各种不平等条约到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中华民族沉睡了太久,也滞留了太久。久到让人不忍直视,难以忘怀!当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回顾近百年来中国人的奋斗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与这一时期相比较——困惑与希望的交织,污秽与崇高的辉映,黑暗与光明的搏击,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而又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蒋先生十分令我意外的是他竟能用朴素的文字将一百年的跨度时间讲的诙谐风趣,又条理清晰。我想如果用此书去替代高中教材里一个个生硬的知识点可能会让更多学生对这段时间的中国深入理解。 看过此书,我倒是对近代史产生了一些改观。它也许不是毁灭,而是涅槃。区别只在于你怎么看!

  《你一定爱读的中国近代史》读后感(四):中国近代史极为屈辱 你必需了解!

  书评《评论 你一定爱读的中国近代史》

  作者: 蒋廷黻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 中国近代史大纲

  书评人ID:花无涯

  新浪微博:花无涯

  中国近代史极为屈辱,这是个事实。但要是因此而不去某个或者某些国家,您大概就只能去非洲以及南美啥的了。当然,南北极也行。

  本书写的几个案列也比较通俗,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您会不去美国或者英法之类的欧洲么?还是您从此立志不出国门一步?如果您要去那些发达国家,当年也是有国仇家恨的。

  人这辈子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记忆不可丢失,但不要把自己丢失在记忆里,国仇家恨也好、爱恨情仇也罢,都是这个道理。

  讲述从晚清到民国的百年激荡。波澜壮阔的重大历史变革、杰出人物的真实面貌、大变局中的权力斗争与外交博弈,如风云变幻,清晰可见。一口气能读完,一辈子忘不了。

  全书脉络恢弘、深刻客观而引人入胜。百年中国学者,仅凭一传一书即奠定“史学巨擘”者,惟此一人。

  我记得有一段时间,兴起了一阵学习曾国藩的热潮,其中关于曾国藩的带兵打仗,有一个很奇怪的事儿,就是所谓的结硬阵,打呆仗,所有的书,都把这事儿升到了一个道德高度,意思是做事要踏踏实实,不要想投机取巧。

  曾国藩的这种战术,说白了,就是每到一个地方士兵就立刻挖战壕,然后全部进入战壕中,不论是攻城还是野战,他都是这一招。而且每每以两三万人的兵力,包围和全歼对方几十万人。

  这事儿看得我一头雾水,当时我就在想,拿着大刀长矛的清军,自己跳到战壕里头,如果太平军冲了过来,居高临下,从战壕上头用长矛刺他们,石头砸他们,这不是送死吗?怎么可能逢战必胜呢?

  曾国藩的军队中,没有冷兵器,全部都装备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步枪和火炮。我再强调一遍,你没有看错,没有冷兵器,全部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步枪和火炮。

  所以在这一时期,中国的资料档案和西方的资料档案,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湘军淮军的实际装备情况,和大多数中国人的认知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实际上,舒乙先生讲的那个故事,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庚子之乱时,荣禄手下守卫京城的武卫军,守卫天津的聂士成的武毅军,是全部的德械装备,德式训练。他们装备的是毛瑟1871和1884单发和弹仓步枪,每一军都拥有上百门现代火炮,两挺马克西姆机枪,上百挺被称为排枪的诺顿菲尔特速射机枪,即使是同时驻守在京城,装备最差的甘军董福祥部,装备的也是马蒂尼亨利步枪,是当时英军的制式装备。

  所以,舒乙先生的故事,显然是他作为小说家杜撰的。清军在甲午战争以前,就不再用什么抬枪之类的东西了,没人会拿自己的命去开玩笑。

  那么你也许会问了,既然这个时候的湘军和淮军已经都达到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为什么会在甲午战争中败得一踏涂地?在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又如此的不堪一击呢?

  武器从来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人和制度才是一切的关键。

  《你一定爱读的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五):理性客观的看待历史

  众多的题材中,比较偏爱读历史和小说, 而喜欢读历史跟小时候喜欢听评书也有关系, 当时的评书演绎, 我记得在节目中说书人总是语调抑扬顿挫的说着, 这也正是后来为什么我这么喜欢读历史的原因, 每每读到更当时听的评书有关的内容, 会更加仔细的读, 认真的看看这些历史书上的描述, 和评书的到底有没有差异, 而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又是怎样的一个经过。

  而所有的历史之中,若说有什么是特别不愿意读的。 恐怕只能是中国近代史了, 从闭关锁国的政策开始, 清政府依仗着地理上的独特的优势,自恃是诸国中的强盛之国, 不得不说清朝几百年的历史却是有康乾盛世这样的时代, 而到了晚清鸦片战争开始, 我们的历史书上的内容就一次次的变成了割地赔款, 记得初中的时候学到这部分的历史的时候, 当时心理是比较抵触的。 我上初中的时候正值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 关于割让香港和澳门的那段心酸的历史,不论是书籍还是节目的报道中都又提到。 历史留在那里, 是为了给后人一个见证, 那段历史虽然屈辱,但是人们得到的反思又是什么呢? 还记得当年澳门回归的时候,一个小女孩站在舞台上唱着《七子之歌》。 读历史而知兴替,而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

  蒋廷黻先生所著的这本《你一定爱读的中国近代史》除了讲述近代史的内容以外, 还加入了自己对于那一阶段历史的见解, 更多的是理性的分析和客观的见解。

  对于历史,更多的是我们要用客观的态度去认识这些历史, 理性的分析历史事件, 这本书不乏是一本入门级的历史书。

  《你一定爱读的中国近代史》读后感(六):晚清的困局

  有人说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一段用中华儿女血和泪拼成的历史,一次次的屠杀,一次次的割地,一次次的赔款,屈辱占据了每一个爱国儿女的心,同时它也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无数的风云人物在这里书写下了悲壮的诗篇。

  最近读完了这本《你一定爱读的中国中国近代史》,觉得蒋老师的这本书虽然只有薄薄一册,没有像其他同类砖头书那样,但是却将晚清的风云变幻时局动荡,列强纷至沓来的特殊时代展现在了我们读者面前。

  本书开头开创性地列了个时间轴将近代史的重要事件精心收录在六幅全彩主题插图,尤其以第一幅为甚,随着数轴上年代的变化,各类历史人物和事件纷至沓来登上舞台,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悲壮之歌,让读者直观感受历史进程。

  全书虽然只有寥寥四个章节,却勾勒出了晚晴的那副十九世纪的风云变化。蒋老师像我们描述一个很不一样的近代史,我们可以不完全认同他的分析,但我们不能不佩服他的讲述有助于重新认识近代中国,重新理解一个国家曾经走过的艰辛道路。以前,历史课本对这段近一百年的历史总是一笔代过,读了也就读了。可是看了蒋老师的文字,却留给了我更多的思考和更多的感悟,能我在获得阅读感的同时,把握近百年历史的脉络,对历史问题的有了更理性认识。这大约就是这本书的一大特点吧。

  在总论中,作者指出中华民族到十九世纪到了一个特殊时期,简单说,就是内忧外患的时期。西方列强已经进入机械时代,而晚清还在封建礼教的和封建思想的束缚中,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现代化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组织一个近代国家吗?所以,我们要仔细研究近代史上每一个时期的救国救民方案,以期对目前的中国能有所贡献。直接指明了“经史致用”的目的。

  虽然,晚清涌现出来一大批名臣比如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以及林则徐等人,但为何中国还是没能赶上列强的步伐呢,虽然洋务运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是为何最终还是失败了呢?这个问题蒋先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原来这些人也自己的历史局限性,只是比一般额民众看的远些,但是受当时礼教的影响过甚。林则徐由于将自己的名节看的比国事更重,他看到了清廷的日益衰弱,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与时人奋斗。林文忠公无疑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

  自强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应付大变局,谋求富强的实践,但最后却归于失败。原因何在?蒋老师认为,在于他们的不彻底。这一部分是因为他们自己的不彻底,接受的旧式教育,脱离不了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束缚。大部分则是时代不容许他们彻底改变。

  综上,历史的洪流是不可逆的,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我们更应用发展和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只有顺应时代的脉搏,紧跟时代的节奏和步伐,才能不被历史淘汰,更加珍惜当下,活在当下。

  《你一定爱读的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七):近代史入门经典

  近代史入门经典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是历史研究的经典之作,对近代的思想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书中蒋廷黻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这段时间的中国历史,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从曾国藩到康有为,从李鸿章到孙中山,本书将近百年的演变和人物娓娓道来,没有枯燥的考据,没有史料的堆砌,却尽显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社会发展趋势。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称蒋廷黻“执中国近代史研究之牛耳。”的确一部不可多得的史学佳作。

  中国近代的耻辱从鸦片战争开始,本书分四个章节讲述了那段历史。

  本书的第一章名为“缴夷与抚夷”,讲述了鸦片战争这段历史。1840年6月,广东珠江口外以虎门销烟作为借口的英国舰队,在英国海军少将懿律的指挥下,,一炮轰开了中国闭锁的国门。中国多苦多难的近代史,随着这声如哀乐如礼炮的轰响,徐徐拉开了帷幕。

  第二章名为“洪秀全与曾国藩”,说的是太平天国运动。不平等条约最终融化成雪花般的赋税,压在中国劳苦百姓的身上。千百年来农民作为受苦最深重的阶级,在这个伟大的历史契机上开始觉醒。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发展武装反清力量,历经八年,所有努力终于在广西的桂平演变成为一场起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运动犹如洪水,浩浩荡荡地冲击了清政府统治。但是仅仅5年后,农民阶级领导人的狭隘眼光,随着天京事变彻底暴露出来。农民运动由此而衰,再也无力回天。

  第三章名为“自强及其失败”,讲述了洋务运动的过程。内有太平天国之怒,外有诸方列强虎视,为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开始寻求强国之路,而西方的坚船利炮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他们“自强、求富”的榜样。继承着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运动不仅成为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也促进了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可惜甲午一役,34年的成果被日本一炮轰光。

  第四章名为“瓜分及民族之复兴”。趁太平天国战乱之际,英法联手进攻清政府,一把大火烧了圆明园。战败的清政府只好继续签订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而沙俄竟以“调停有功”为名,无耻地割去中国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怀揣着君主立宪的最高政治理想,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扛起了维新运动的大旗。只是短短103天,就以戊戌六君子血溅菜市口而草草收场。良运动最大的问题在于认不清这个天下非革命不可的形势,而孙中山这个历史伟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历文明之痛苦,而这个痛苦,就叫革命。

  星云敬上

  2018.1.31

  《你一定爱读的中国近代史》读后感(八):历史也有观点——看《中国近代史大纲》

  作者蒋廷黻,说来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人。在我读过吕思勉与钱穆两位大家的史学著作之后,再来读蒋先生的这本《中国近代史大纲》由衷的感受到这本书的“有意思”。而这本书的“意思”在于对很多历史现象或者事件,有着作者自己的解释在里面,而非普通的陈述。

  在考证派史学家笔下,历史是镌刻在大地上的书本,应该以谨慎之态度去推敲揭示;而在蒋先生笔下,历史却可以在自己的观点里焕发出新的生机。这就是书的独特之处。

为什么清代之前的中国没有邦交?

  在第一章第一节,作者就直接给出了答案。一个是经济形态问题,在传统的中国,我们是以小农经济为主,在重农抑商的社会体制下,整个社会以自给自足以及朝贡经济为主。而同时代的英国,在经济上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而资产阶级已经掌握了政权实现了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经济形态与政治体制两个方面相比较,中国没有必要进行邦交和贸易,英国有进口中国产品的需要。

  迷之自信也让清政府觉得中国天朝上国,其它国家都是蛮夷。即便是比较开明的洋务派在其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也体现出对外国人的轻蔑。这种迷之自信来自于哪里呢?一个是自古以来的“中国中心主义”,在辉煌的古代,中国几乎统领了全世界,并没有一个别的国家能与之匹敌。(大概就是现在所说的汉民族沙文主义吧。)

  那些夷人,都是贪图利益而来,咱们允许他们进来是恩惠。他们理应朝拜感恩,断无平等之说。而那些英国人,只当是清政府也是开明政权,平等当然是无法争取到的。

  清政府并不需要邦交,但朝贡却是不拒绝的。

人格分裂的林则徐——士大夫误国

  作者认为,士大夫阶层是误国的。要弄懂这个观点,要提前弄明白什么是士大夫阶级。在我的理解里,士大夫是中国中央集权的帝国政权的核心。他们是知识分子与封建官僚的合体,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他们的核心精神是“文以载道”。这个“道”即是儒家学说。

  在治国上面,儒家学说的思想就显而易见了:提倡“君臣父子”的以孝治国,进而为君权神授打下理论基础,最终就可以推导出当时的这种政治体制的合理性。而在这种思想之下,别的政治体制都是不正确、不文明的。咱们的“道”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某些与“道”背道而驰的人。

  落实到林则徐身上,在前期的林则徐只是认为某些奸臣的原因导致了鸦片战争的失败,而不是咱们的方法问题,更不是咱们的技术或者国体问题,即是“奸臣误国”。到了后期,他才慢慢觉悟,是技术问题导致了失败,近代化的外国人船坚炮利,而清朝的中国……

  士大夫故步自封,深陷危局而不自知。即便是“开眼见世界”的林则徐也没有勇气主张进行改革,而是所谓“怀柔”的进行“洋务运动”。

  书中的观点很多,也很有意思。难能可贵的是,本书一再再版,很多版本都删除了敏感部分,而在这个版本中,除了书名的更改,以及少量文字的代替之外,几乎是目前较为齐全的一本了。

  《你一定爱读的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九):明智而不忘国耻

  明智而不忘国耻

  ——读《你一定爱读的中国近代史》

  文/全心爱

  上学时期最爱写文章,开篇就是这么一句: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后来学习了历史学知道了中国的历史分为了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个人很喜欢古代史,因为它很久远,总觉得有很多“秘密”需要我们探究,每一次阅读这方面的知识都会有耳目一新之感;现代史,因为总也有很多新发现,科技一直都在发展,世界在变化,中国的变化也更是日新月异,喜欢之情也会在心中回荡;近代史,是我一直都逃避的,具体一点的时间划分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作为一名文科生,学习历史,了解历史,热爱中国的历史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本不应该对某一段历史有所偏见,其实不然,只是因为太爱,所以不忍去直视,这时候也就深刻理解了“讳疾忌医”的典故。在历史课上,主观回避的那段历史,现在重拾起来阅读、理解,竟然又有了别样的情愫,蒋廷黻这位民国时期著名外交家、历史学家,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创者,他这一本著作《你一定爱读的中国近代史》确如题目所写,真的是爱读的。他以近代化的独特视角为核心,讲述从晚清到民国的百年激荡。波澜壮阔的重大历史变革、杰出人物的真实面貌、大变局中的权力斗争与外交博弈,如风云变幻,清晰可见。一口气能读完,一辈子忘不了,全书脉络恢弘、深刻客观而引人入胜。评论家们是这么评价的:百年中国学者,仅凭一传一书即奠定“史学巨擘”者,惟此一人。

  一百年的历史,如果要详尽来讲述,则可以是厚厚的一沓,而这本书篇幅很小,但是学术含量却很高。全书从鸦片战争写到抗日战争前夕,近百年的史事写得深入浅出,即使非学文的人阅读来,也毫无枯燥感,历史书籍最忌讳的就是冗长的陈述,蒋廷黻却从来都不拘泥于事件过程和细节的铺陈,从总体把握演变趋势,时间轴特别清晰,显示了作者沉潜思辨的写作风格。

  历史类的书籍最忌讳的就是不尊重史实,这本书的一大特点是以民国二十七年艺文研究会的初始定版为底本,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经理进行全新精校典藏,甚至很多的历史事件都是之前在历史书中没有提及的,克服了历史教材的刻板,更容易让人接受和理解。在文中,可以看到六幅全彩主题插图,以最形象的方式还原了历史事件,让读者能够更直观感受历史进程,这是作者精心设计的。除了精彩正文外,还有三篇专题评论,以专家学者、评论家的角度,带读者们全方位品读近代中国,文中用一章的篇幅写洪秀全和曾国藩的事件,曾经企图建立新王朝,而后被打败,用一章的篇幅写中国的屈辱被瓜分及民族的复兴。

  人们常说“读史使人明智”,通过《你一定爱读的中国近代史》这本书,我觉得不仅要明智而且更重要的是直视这段历史,近代史有很多人“讳疾忌医”地不愿意谈起,只有知道了曾经地屈辱和被欺负,新一代的青年人就更应该努力崛起,让中国在现代史上有辉煌的成绩。

  《你一定爱读的中国近代史》读后感(十):牢记历史,不忘使命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遭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不能被人们忘却,中华民族的历史教训,不能被别人忘却,中华民族的精神,不能被人们忘却。牢记中国近代屈辱史,才能激发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弱国无外交。《你一定爱读的中国近代史》深刻的阐释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屈辱,揭露了中国在近代的劣势。我们民族为什么遭遇到空前的难关呢?第一,我们的科学不如别人。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竞争,莫过于知识的竞争。在那个年代,西方的工业革命兴起,我们的祖先还在那里做八股文。第二,西方与十八世纪中叶使用机械生财打仗,而我们的工业、能业、运输、军事,仍保持唐宋以来的模样。第三,西方在教育中养成了热烈的爱国心,深刻的民族观念;我们的思想是腐朽顽固,有家族观念和家乡观念。所以,西方国家虽然小,但是团结如铁石;而我们是一团散沙,毫无力量。

  奸臣当道,忠臣的逆淘汰,当权者的无知,是近代中国屈辱的重要原因。林则徐在广东的作战部署,狠狠打击了英国,使英国胆怯不敢侵犯我国。但是英国勾结奸臣,将林则徐流放到新疆,使得林则徐在广东的部署毁于一旦,再次使得英国再次侵犯我国。近代的中日甲午战争,我们失败的原因有很多。第一,战略不如人。我方排人字,有定远舰、镇远舰在先,成为战斗主力。海军提督丁汝昌是骑兵军官,海军不懂。丁汝昌经常听刘步蟾的建议,但是在开展时刘突然下令把人字部署完全颠倒,这我方就乱了手脚。这是因为刘害怕。可以看到,军人在打仗时,必须抱有不怕死的精神。否则越害怕,越死的快。其次,我们的战术不及人,军队中有国外的教官,因为语言沟通不好,战斗中错误理解,导致失败。可以看出来,军队要经常实战演习。现在军队进行的改革是多么及时、有效。中国现在就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思想陈旧,思想落后,是近代史屈辱的又一个重要原因。之前不知道思想教育的重要性,现在渐渐的懂得。近代中国在第一次受到列强侵略后,没有及时反省,没有及时改革。人们思想愚昧,三个日本人就能占领一个县城。人们的胆怯、无知、求现状的心态,造成了一个一个成了待砍杀的羔羊。现在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中国人的思想还是没有跟上时代步伐。中国的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的教育,应该改革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爱国主义的教育。因为这个时期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思想不正确,越有能力危害越大。

  牢记历史,不忘使命,我们的祖国必然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谱写不一样的篇章,创造新的神话。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你一定爱读的中国近代史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