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绝唱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3-25 20:2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绝唱经典读后感10篇

  《绝唱》是一本由[日] 凑佳苗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2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绝唱》读后感(一):凑佳苗的救赎与告白

  第一次知道凑佳苗的名字,是看了由她的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告白》,电影的画面精良,如同MV一样质感温暖光线青春少年少女,看截图会以为是个偶像剧。但当故事随着松隆子的自白逐渐展开,才发现这是一个挖掘人性黑暗面的故事。它不是大刀阔斧的行恶,而是阴私下的不可言说。后来阅读原作,作者的笔调冷静细腻,将人性之恶逐一展示,最后一句:“你不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复仇,也是你重新做人的第一步吗?”让人读起来不寒而栗,又无尽的悲凉。尼采说过:“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那么,描写出如此暗黑故事的作者,又是怎样一个人?我有些好奇

  经了解,凑佳苗作为作家出道就一鸣惊人,2005年获第2届日本新人剧本奖,2007年以短篇推理作《圣职者》拿下了第35届原创广播剧大奖和第29届小说推理新人奖。之后,她将这部推理处女作扩充成长篇推理小说《告白》,《告白》于2010年被拍成电影搬上银幕,她也因此成为瞩目的推理小说作家。小时候,她便熟读多位推理作家的作品喜欢的作家有江户川乱步、阿加莎·克里斯蒂等,结婚后成为家庭主妇,以“想挑战形式上留下些什么”为契机开始创作生涯。白天主要是做家庭主妇的工作,晚上努力写作。她刻画出的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通过情感变化推动情节发展语言运用流畅自如,是一位值得关注的成长性作家。

  《绝唱》由四个故事组成,分别是乐园约定太阳和绝唱。四个主人公的故事都围绕着大地震开展,他们的生活、甚至命运都可以说是因为大地震改变了。初读第一遍时,我觉得这本书应该叫《乐园》,也是第一篇的标题。因为与之前的作品不同,本书的内容不再沉溺于黑暗之中,虽然四个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过心灵肉体伤害,但汤加国之旅让他们得到心灵的抚慰,生活有了新的希望。《绝唱》这个题目乍看总觉得有些穷途末路之感,似乎忽略了书中隐含的暖意和希望。不过,再看一遍终篇时,我理解了为何用这一篇的题目作为全书的总标题。因为凑佳苗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写进了这个故事,她再次与过去的深渊对峙,鼓足勇气剖析自己,将心灵的伤痛愧疚,自己开始写作的心里路程都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也许她考虑良久做出这样的决定,以后不再会有这样的机会同时为了悼念曾经给于自己精神支持的尚美姐,所以命名为《绝唱》。

  故事中的人物都是大地震的幸存者,而且都是女性,给大家以精神鼓励的尚美姐也是一位坚强乐观的女性。通过对相关事实的整理,作者通过这部作品描写了不同年纪、不同背景怀抱着各种烦恼困难的女性,如何追求心灵平静,努力生活的情景。同为女性,经历过心灵的纠结困扰,凑佳苗将每个女性的性格、痛苦都描写的丝丝入扣,情节推进地很快,情绪渲染到位,虽然两三个小时就能看完,但每个人物都会印在脑海中,久久不散。我想她写作这部作品的初衷,不仅是为了塑造人物,更多的是为了告白自己的心路历程,完成自我的释放,得到心灵的救赎与平静。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座岛屿,藏着生活的勇气与希望。

  作者让我坚信,无论早晚,不分出身,只要坚持希望,我们都会有机会找到这样的乐园,得到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

  《绝唱》读后感(二):坚守阳光 不再绝唱

  湊佳苗是推理小说家,但《绝唱》不是推理小说,这是我阅读至第10页时才发觉的事实。

  《绝唱》以乐园、约定、太阳和绝唱为章节题目,讲述了四个女孩子因地震而人生命发生改变的故事,呈现出她们内心的烦恼、伤痛和无奈。陷入迷茫、灰暗深渊的她们,没有因此放弃寻找希望的光芒,最后都在汤加国旅行和生活时重见了生活的希望,重拾了生活下去的勇气。

  就主题而言,《绝唱》已经超越了一般心灵鸡汤小说所能达到的高度。以地震这类大的自然灾害为切入点,在客观陈述它对自然和人所造成的伤害的同时,也突出了南国之岛汤加国给人的温暖和安全感。有的地方给人带来创伤,但也有地方给人以治愈,最重要的是自己一直未曾放弃,始终坚守阳光。

  《绝唱》的写作手法,坦白说,我不是很喜欢。虽然用第一人称写作,能更生动具体地展示主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每一个故事开头,都是“我”在叙说,这对于连续阅读的人来说,人物转换过于唐突,阅读吃力感加深。更何况,很多人,或者说很多未曾遭遇此等人生变故的人,其实很难真正融入到这个“我”中,排斥的现象不可避免,阅读的效果可想而知

  此外,从“我”的视角看待世界,忽略了与“我”有关的人的思想观点,这就容易出现对整个事件把握过于主观问题。每个事件中的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忽略了对他们的刻画,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对主人公的全面深刻认识

  4个故事逐一展开,每个故事各代表不同的人生困境,通向共同的终点——对人性光辉美好追逐。因为这样的“绝唱”在一般人的生活中很少遇见,才凸显了它的弥足珍贵。阅读文学作品的“目的”就在于与作者对话体验不同的人生经历,从而充实提高个体认知,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绝唱》做到了这一点,但4个故事相加的合力可能没有完整、精细地刻画一个故事来得能量巨大

  书很好读,没有任何艰涩难懂的地方,在闲暇时光,静心阅读,倒也不失为一种打发时间选择期待,每一个人,都能通过阅读,获得些许的感悟,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绝唱》读后感(三):人生的孤独寂寞

  与其说我们畏惧死亡,不如说我们畏惧的是由于离别所带来的孤寂绝望。。。 我不知道《绝唱》可不可以称作是治愈系的小说,因为虽然书中的每一个人在最后似乎都到了解脱,似乎都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但是在我看来,所有人的苦难仍然在继续,过得去的永远是属于面子上的,但是心底里的那份孤寂与寂寞却是无法释怀的。 《绝唱》中的四位主人公都是日本地震中的幸存者,在地震中他们有的人失去了自己的同胞姊妹,有的失去了自己的亲密伙伴,有的虽然没有亲人在地震中丧生,但是也因为种种的原因再也回不到过去。伤痕累累满目疮痍的地震过后,与重建家园相比,更难的是心底伤口的愈合。因为回不去,所以悲伤。。。 我已经死了,我去往的地方就是埋葬自己的地方,最后,我再已自己的身份重生。雪绘或者毬绘是本书中让自己最为怜惜的一个人。她的父母是不爱她的,无论是出于什么缘由。他们让毬绘以另一个人的身份活着,即便这个人是自己的同胞姐妹,依然会让人感受发自内心的阴冷。只是因为母亲的无意造成了毬绘身上的烫伤,没有想到这却会成为毬绘母亲梦魇般的存在,以至于她宁愿在地震中死去的毬绘而不是雪绘,只为不看到毬绘胳膊上的伤疤,只为忘记自己曾经的过错,当母亲在地震过后对毬绘说出那句为什么是你的时候,毬绘的心就被母亲伤透了吧?我们无法想象只有五岁的毬绘在听到母亲如此绝情的话时,内心究竟会生出什么样的想法,但是会很痛的吧。。。这种痛又怎么会被时间磨去呢,大概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的镌刻进骨子的深处吧。。。 杏子生下了花恋,但是并不爱她。因此她才会在深夜里将年幼的花恋一个人扔在公寓里,因此才会在所谓的旅游度假中将花恋交给陌生人照顾,因此才会放任小花恋的脚伤恶化而无动于衷。。。虽然在刚刚怀孕的时候,杏子处于母亲的天性没有去流产,而是背着来自于家庭的压力一个人将花恋生了下来,一个人照顾。但是时间终究磨去了杏子的耐心,她开始觉得花恋会成为自己的负担与拖累,她要去寻找那个在自己还年轻时遇到的那个可以给予自己温暖与希望的男子。我一直在想,如果花恋没有遇到毬绘,如果花恋真的因为破伤风而夭折的话,杏子又会如何呢? 理惠子是一个让所有人都喜欢的女子,不论是自己的男朋友还是自己曾经帮助过的异国他乡人们,她被所有人所喜欢,也爱着所有的人,但唯独她不爱自己。只是为着一个与死者的约定,而将自己禁锢,去强迫着自己去迁就一个自己不再爱的人,就算自己曾经因为这个而徘徊在死亡的边缘。她的祈求是否有意义,我们不得而知。只是如此的委屈自己,真的值得吗? 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炽盛,在《绝唱》里,我们切实体味到这苦是有多么的苦,这人生又是多么的无可奈何。。。

  《绝唱》读后感(四):品这一曲救赎之歌

  和很多人一样,我知道湊佳苗,是因为她的《告白》。 准确的故事情节我已然记不清楚,但我仍能想起看那本书时我的感受。 震撼压抑和叹息。 因此我是抱着大不了再死一次的心态翻开的这本《绝唱》。 而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觉是什么呢? 就好像,你本来打算进入一个巨大的黑暗的洞穴,却意外地踏进了一片澄澈的泛着微微波涛的海域。 四个人物,四个故事,从地震开始,到汤加结束。 毬绘,在一场地震后就以双胞胎妹妹“雪绘”的身份活着,直到她决定一人奔赴汤加寻找她的乐园。 她去往的地方是她埋葬自己的地方,更是她重生的地方。“——起死回生。我要以毬绘的身份,起死回生。” 理惠子,由于孩子的原因与宗一的感情产生嫌隙,却一直背负着对于为了调解两人矛盾而在地震中丧身的泷本学长的愧疚。 “所以下次见到他,不仅要道歉,还要胸有成竹地告诉他,我们此生是如何度过的……我们彼此都加油吧!” 杏子,在地震中失去父亲,却在避难所遇到了太阳一般的人。而她后来的生活却没有被阳光照耀,最后她带着孩子去到汤加寻找那个太阳一般的人。 “在这个位于太平洋正中央的小国,虽然没能见到想见的人,但我邂逅了他珍爱的女子,我必须感谢这个奇迹。今后我必然还会遇到想要逃避自暴自弃、推卸责任的时候,但有个人会一直看着我。” 千晴,在地震中失去了朋友静香,一直以来都被当时泰代的责备禁锢,深陷浓浓的自责与愧疚。 “那年夏天,我们在海边一同唱过的歌是我最为珍贵记忆,但那歌声随着地震戛然而止。我要赎罪,为了我的懦弱,为了我的逃避,为了我的罪。” 毫无疑问,这是一本地震题材的小说。在地震这样的天灾面前,人显得如此脆弱无力。人们不得不面对亲人的离开,面对人与生俱来怯懦,面对命运的一个个捉弄,背负着痛苦、愧疚与悲伤隐忍前行。 不过无论中间经历了多少坎坷,好在最后她们都找到了心灵的救赎之地。在汤加。 这本书中对于汤加的描写实在多到让我一开始产生了这是一本旅游手册错觉。不过随着一个个人物的出场,一个个故事的演绎,我倒是渐渐明白了作者的用意。 她们的心灵创伤源于自然灾害,源于最原始的人性。那么她们的救赎之处也必须是同时体现着自然与人性的地方。 汤加有着最自然的风景。碧蓝的大海白色沙滩夕阳沉入海面奇异的瞬间。 毕竟是那个被裕太画入画中被毬绘称作乐园被松本老师录下作为珍藏片段被赛米西作为照片礼物送给避难所所有小朋友的地方呀。 在地震作为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无限伤害的同时,汤加作为自然的美景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美的享受。 汤加也有着最真实最美好的人性。这里的人们虽然有着庞大身躯,却很是热情友好。他们是虔诚基督教徒,一天去三次教堂。他们保留着悠闲的作息,认为“世上没有比无聊奢侈的事了”。 当自然的破坏碰上自然的美好,当伤痕累累的人性碰上淳朴自然的人性,这一曲救赎之歌的到来想必也显得合情合理了。 我想,这并不是一本阅读体验极好的书。 它无法带来感官强烈刺激。但是,它能让我们产生内心的共鸣。 毕竟,那是一个个平淡中带着挣扎却也带着温暖的故事呀。

  《绝唱》读后感(五):这生活苦口你咽不咽

  生活真的是苦,苦到难以下咽。

  那天我从医院出来,身后拖着一连串的噩耗,身前是空荡荡的街,还有几盏将坏不坏的路灯呲里哇啦地乱闪。北京的大风,卷着刀子在脸上狠狠地划拉,而我以一种极其奇怪姿势仰头看天,九十度朝上,恨不得把脖子拗断,我看到有星星,在黑布隆冬的夜空。那碎成一点一点的光清冷不得了,若是让我来画它们,我会蓝色或者青色,而不是儿童画里的明艳的黄。

  我试图将七个星星连成一个勺子的形状,却怎么也做不到,似乎在这个平行世界中,北斗七星只是个假说。泪就这样呛了下来,硬生生呛到嗓子中,那种生活的苦,就瞬间浸透了每一个细胞

  长辈的离世,家里接踵而至的变故,母亲的手术,自己的病痛失恋的情绪,工作的压力,还有零零碎碎的一地鸡毛,都混杂在其中,成为为苦添苦的调味料。我想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低谷吧,只不过这低谷盛满了粘稠的苦水,你陷在里面,逼不得已一口口咽着。

  人一旦沉浮在这苦水里,就很难看到除了黑暗之外的东西了,你抬起头是黑,你一猛子扎下去还是黑,你揉的眼角是黑,你耳洞里藏着毛茸茸的黑,你张开嘴,更是无底的黑,谁要探头来看,都会被这黑洞一口吞下。

  我们变成了无底的黑洞,吞噬自己的同时吞噬别人。

  也只有在这种时候,我才再一次翻开湊阿姨的《绝唱》,才看到了里面的光彩。

  我曾觉得这是一本无聊的书。

  当我走在平坦的路上,看山山水水,看日光微醺,当我还没有掉进这深坑的时候,我觉得《绝唱》是一本不值得夸赞的书,我觉得它平淡,觉得它不符合预期,觉得它更像是连载在南方岛屿旅行杂志上的游记。

  后来我才明白,我这么想,是因为它里面装着的有价值的东西,在光下是看不见的。

  只有当你陷入乌漆嘛黑的泥沼,你走过那段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刻,你趴在海浪翻卷的岸边大口喘息,劫后余生,你再去看,你才明白她在这本书里说了些什么。

  书稿初读,我“咦”了一下,原来印象中写《告白》的湊阿姨,那个书里藏着毒的湊阿姨,还能写出这样鸡汤似的文字。虽说她也想塞点毒在这里面,但从结果来看是完全失败了,因为那些黑暗的东西,都在她对“汤加王国”热带小岛的描写中消失殆尽了。就好像你刚刚进入了一个禁闭的房间,已经准备好了接下来跟着作者一起撕裂伪善、舔舐死亡,可突然,房间的四壁都倒塌了,阳光倾泻而入,穿着热带草裙的原住民载歌载舞捧着鲜花瓜果簇拥而来。所以不难想象,在国内外网上的评论里肯定会有人骂骂咧咧:“谁要看这种鸡汤啊!一点都不惊悚!一点都不给力!”

  事实也的确如此,我看到了那些一星两星的评价,并且完全能够理解评价人的心情。

  但是,为什么大家要一开始把自己关进黑屋子里呢?

  在我看来,这本书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屋子,没什么乌漆嘛黑的噱头,也没有墙上的血手印,更没有密室暗道让你找寻,这不过就是一个大妈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建造的小屋子。她就是想说,进来坐坐吧?我们不谈天那边的世界,也不聊地下面的黑暗,今天也别把人性扔进搅拌机榨汁透析了,我们就坐下来,聊聊我曾亲身经历的故事。于是你坐下,你听她慢慢讲。

  第一个故事

  不知道你会不会有这种时候:觉得自我的一切价值都被剥夺,你活在别人的期望里,活得像个傀儡。就像是第一篇故事里的毬绘,穿着已经死去的人的一切:姓名、身份以及被爱的权利。

  当你被裹挟在不是自己的生活之中,你会何去何从?她选择了出走,去一个可以抛下一切的地方,埋下自己,再以自己真实的样貌重生。真好啊,最后还能活得像个自己。

  第二个故事

  又或者你是第二个故事中的理惠子。

  已经没有爱情的恋人纠缠不清,双方都麻醉着彼此——以自欺欺人的海誓山盟。因为习惯而持续的恋爱,因为愧疚而开始的婚姻,都不过是一滩没有出路的死水,死水久了,不干涸,也会发臭变为泥沼。

  我持续了一段将尽四年的恋爱。从一开始我就麻醉自己,我们会修成正果,我们相拥时对未来的一切设想都终会实现,那洒满阳光的飘窗,还有一起赖床的周末,窝在小屋里一部接着一部看的电影,都终会来到我的身边,因为我们相爱。但这一切希望都仅仅是虚妄,而我从一开始就心知肚明。但我还是等了四年,等待他带我去他家,见他的父母,得到一句认可。然而最终,除了空空如也的心,他什么也没有留下。

  别因为惯性而选择迁就,别因为投入太多而不忍抽身而退,因为及时止损,永远都不晚。空等四年,好过再纠缠无果的五年。

  第三个故事

  第三个故事有关堕落。

  如果有一天你失去了光,你会选择往前跑、追着光的尾巴一直跑,还是会闭上眼永远地走入黑暗?

  被伤害过的人总是更容易看到世界的恶意,所以选择把自己伪装在满是尖刺的保护壳下,涂抹满身的黑暗是为了保护自己,尽情声色也是为了保护自己,就连伤害自己也成为了一种畸形的自保手段。这种人不再向光生长,而是选择做一只夜行的动物,行走在各种危险的边缘。就像艾米丽狄金森的诗里所写,“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光明”。他们害怕希望过后的失望,甚于失望本身。

  但这个故事中杏子和花恋的故事告诉我们,别在受伤后闭上眼睛,也许就在你闭眼的时候,新的太阳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升起了。

  第四个故事

  第四个故事更像是综述,湊阿姨以自己为原型,化身为前三个故事的记录者,为这曲绝唱画上最后的句点。

  这四个故事像是凑阿姨建造的房间中的四盏灯,等它们一盏一盏亮起来后,你会发现你全身心都融入了光中,在暖意中抵达了那个名为“汤加王国”的小岛,在这座岛上,明天离我们更近一点,希望似乎也不再遥远。

  每一个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成为另三个故事中的过客,有的人走进,有的人走出,它告诉你,人生这场小戏,你自以为是世界悲剧的中央,放在别人的故事里,不过也只是个匆匆路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悲伤,每个人都吞着咽着咀嚼着自己生活的苦,每个人都还要自己撑着爬起来,拍拍土,走向光。

  这就是我眼中的《绝唱》。

  前前后后大概读了五六遍绝唱的内文,每一次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第一遍觉得大妈唠叨得很,因为没有做好听一堂南国小岛风土人情的地理课;

  第二遍觉得太亮堂,不甘心没尝到那一口黑湊的“毒”;

  第三遍开始觉得,原来每个女子细细品起来都是那样可口,在白湊的描写中,她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带着救赎的光芒,你看着她们,你才明白,原来这么普通的人生里,会有深到死亡里的低谷,也总能找到重生的契机;

  第四遍,第五遍,会在某个之前读的太快而没有发现的细节处驻足,看那岛国混融在火烧的夕阳里,上下全红,天是红的,海是红的,岛是红的,人也是红的。

  所以,朋友,千万别带着寻找黑湊的心先入为主了,她在这里只是个白里透红的小姑娘,告诉你那年地震的时候她的悲伤与微笑。但就是这样的她,难道就不迷人了吗?

  你不去仔细咬一咬、嚼一嚼,你永远也不会尝到最深处的滋味。

  就像是这生活,一劫接着一劫,一难接着一难,苦口难耐,但你还是要一口接着一口咽。

  等到慢慢消化的那一天,再化作养料,向光而行。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绝唱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