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是一本由张翼成 / 吕琳媛 / 周涛著作,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69.90,页数:2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本书是由三位物理学者共同打造的一本跨界读本,与其说是动了主流经济学的蛋糕,不如说是重新构建了一套认识和研究经济领域的新范式,即制造了新的蛋糕,对于新经济的研究是个很好的探路石。本书直指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供需曲线,加入了信息能力和质量的关键参数,提升了对网络经济、平台经济等新经济现象的理论解释力,是一套更符合信息经济时代的分析框架。
书中的诸多观点很有意思,比如信息能力,刻画的是消费者和产品之间的动态关系。主流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说抹杀了人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甚至可以说是在其分析框架中剥离了人的因素将其视为同质化的研究对象,而该书中的信息能力又将人的因素放了进来,将主观的认知和客观的商品之间建立了某种联系。还有“魔饼”和“新饼”,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呈现指数成长,速度极快,传统的经济学模式较难解释,而书中提到的受消费者多样性需求驱动的“新饼”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经济的增长不再是由资源的优化和分配决定,更取决于新资源的涌现和生产,因此我们在政策设计时除了关注分配,更要关注如何激励更多“新饼”,阿里、腾讯这些企业的成长正是利用了其作为网络关键节点能够及时响应和刺激“新饼”诞生的天然优势。
《重塑》读后感(二):《重塑》-- 2018的必读书目
“这是信息的时代,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还是,直到一切终结。”
最初购买这本书的原因是由于作者之一,吕琳媛教授(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5年有幸读到其发表在PNAS上的工作,让我受益匪浅。
再者本书书名“重塑”极为别致,让我忍不住想买来翻翻,到底本书重新定义了什么?塑造了什么?购书后读了几页便有种爱不释手的感觉。目前,中国创造了惊人的经济增速,并已有1.5亿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互联网经济的浪潮之下涌现了一批世界级的企业,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融合尚不知会取代什么,创造什么。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能方便快捷地在淘宝、天猫、亚马逊等平台上购买我们所需的商品。但是即使最简单的购物行为,也会有非常不简单的理论解释。本书引入了“信息”这个关键要素,并以严谨的实证态度和生动鲜活的例子贯穿全书,做到了惊人的平衡。
对于非经济学出身的人群而言,传统的经济学书籍大都过于专业和艰涩,无形提高了门槛,让大家望而却步,而这本书语言严谨,案例生动,不仅有意思且有说服力,相信这本《重塑》会掀起一番阅读的热潮,并使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上收益。
《重塑》读后感(三):人手一本的奇妙の书,为什么不?
目前还没有读完整本书,但观感真的很不错。为避免剧透,该评论将不会引用书中内容(本人不是搞经济学的,与此书纯属偶遇,相见恨晚)。
作为每年促销都与天猫商家斗智斗勇的消费者,我对其中两个关键词特别敏感:“信息能力”和“魔饼”。我的主要消费对象为生活消耗品,全家全年所需的护肤品和奶粉分批次在天猫大促时期集中购买,购买之后会留意产品下方的评论,和其他购买者比较购买价格。基于这种奇葩习惯,我常为自己的精打细算沾沾自喜,并自诩为整个大家族最会买东西的人,远超我妈我小姨等一众长辈。今天才知道原来这种特长叫做“信息能力”。不过我猜测这种信息能力并非唾手可得,它在一定程度上消耗意志和精力,人只能在自行选择的有限范围内投射这种能力。比如,在养生中医针灸推拿方面,我妈和我小姨的信息能力远强于我,她们不仅每天定时收看中央电视台养生节目,参加养生讲座,还主动购买书籍,关注公众号,但凡涉及健康知识,跟谁都能聊上几句。毕竟,到了她们这样的年纪,保持身体健康比“买到性价比高的东西”重要许多。
再谈谈“魔饼”。我很早就注意到,商家打折的套路越来越复杂,在顾客通往“最优价”的道路上人为障碍和陷阱无数,更糟糕的是,在活动开始前的预热阶段,甚至活动期间,官网详情页上的折扣信息还可能一改再改,让顾客无所适从,比如去年双十一结束之后消费者组团在微博手撕某国产护肤品品牌(这家的护手霜是我妈最爱)。大部分时候,我会事先仔细询问客服相应的优惠策略,确定抵扣规则和赠品数量,但不会让客服觉得我一定会选择这家店购买,目的是防止店家觉得“今年销售量大,优惠幅度可以调低一点”,同时,在使用组合优惠后,我也不会在评论写上诸如优惠力度很大来年继续之类的话,目的是防止店家觉得“这次折扣太大利润下降,之后活动悠着点”,更担忧的是店家认为“这么低价才能卖得动,考虑使用简易配方和廉价原料来保证利润”。我观察到越来越多的顾客(比如我的几个好基友以及购物群里的买买买狂热人员)也正在使用这种秘而不宣的策略。这种策略究竟能不能达到预期?顾客与店家之“争”将推动整个消费市场走向何方?在将来的消费市场上,我们还能以现在拿到的“优价”来购买产品吗?我们购买的产品会比现在的产品更优质还是更差?
此外,对于那些购物信息能力不强的人,据说在我还没有阅读到的部分,存在着专门为你们提供的“神之指引”。所以这部分我应该跳过不看?嗯?并不会啊,毕竟我的手机里也装满了比价app好嘛!
这本书最奇妙的地方在于,如果你不是搞经济学的,你可能不会买。但是其实你应该买一本。而在你买了之后,你可能会推荐给你认识的每一个人,因为它简直讲得太好了有木有!有知识果然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