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后·揽溪传(全两册)》是一本由江蕊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5元,页数:6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明皇后·揽溪传(全两册)》读后感(一):遗憾曾经相爱变相杀
文/河北小珊 评《大明皇后·揽溪传》
《明史》赞曰:光宗潜德久彰,海内属望,而嗣服一月,天不假年,措施未展,三案构争,党祸益炽,可哀也夫!说的就是明神宗和明光宗父子,据史书记载,神宗在位47年,而光宗在位仅一个月就因“红丸案”驾崩,故被称为“一月天子”,父子俩的在位时间堪称两个极端。
本书就是以这段历史为背景展开的,全书主要人物和大概故事脉络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虚实结合,真真假假,为我们讲述了大明王朝宫廷之中的权利与情谊:故事发生在万历年间,郑贵妃宠冠后宫,权势熏天,对皇后所生之子实施迫害。奶妈抱着奄奄一息的小皇子出逃,夜宿学士府,却被郑贵妃爪牙追来,血洗学士府。混乱中,小皇子下落不明,被其牵连的大学士王元驭带着怀孕的妻子逃亡,路上产下一女,名王揽溪。十三年后,揽溪出落得亭亭玉立,奉旨入宫为皇长子选侍。路遇一弹古曲的男子(散落民间的皇子),虽为知音,却未谋面。揽溪与皇长子朱常洛初见时恰似一对冤家,打打闹闹之中渐生情愫,结为夫妻。本来情深意浓的一对连理,在夺嫡的路上出现间隙,在对方眼里都变成了为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无情无义之人!朱常洛得到了想要的皇位,却失去了曾经的爱人,自己也因为服下红丸而英年早逝。这就是故事的大概脉络。
近几年宫斗戏很火,最火的无非是甄嬛传和芈月传,从影视剧中我们看到了后宫女人之间的水火较量,在后宫中好像没有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谐局面,更多的是为了活下去必须让别人永无翻身之日,斗争成了无奈之举。实事求是的讲,揽溪传讲述的故事并没有以上两部戏里的斗争残酷,但是我认为这样更显得真实,因为这样的互相算计、步步为营已经够烧脑了,这样的后宫已经足够可怕了!
总结一下这本书的几个特点,一是文笔流畅,人物刻画够生动。书中出场的人物不算多,但是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读过能在读者图中形成画像,随着故事的发展,读者脑海中也能形成流畅的画面,我是一整天读完的整套书,读起来很过瘾,拿起来不想放下。二是虚实结合,情节把控好。这一点在前面提过,主要人物和讲述的几个案子,都是有出处的,然而这是小说,必然会有虚构的地方,但是没有有的小说中夸张离奇的情节,比如主人公美得不可一世、智商高的像外星人、武功厉害的以一敌百等等,一切都贴近真实生活,符合现实中人物的特性。三是主题鲜明,没有玛丽苏色彩。讲的是大明皇后的故事,宫斗除了后宫女人之间的斗争,更是皇族之间争夺权力,满足自身欲望的斗争。万人之上的皇权太过诱人,能让原本善良的人变得麻木,能让爱到愿意未彼此奉献生命的爱人形同陌路甚至反目成仇。作为一个女读者,我关注的更多的是书中人物之间的爱情,其实被权力耽误的爱情何止朱常洛与王揽溪!沧澜为了更好的发展隐瞒与刘惜华的爱情,随如意因为对方的负气离去而苦等多年,心灰意冷,嫁给皇帝为妃……简简单单的爱说来容易其实太难,相爱相杀,令人痛惜!其实这也是人性的弱点,或许在大多数人的心中,自己才是那个最重要的人,自己想要的才是真正值得舍身舍命去争取的!能为爱情,为了他人放弃追求的少之又少!
结尾没有写明公孙徵与王揽溪所中之毒是否被解,他们是否幸福的在一起,只是一个美好的悬念,不管历史中的他们如何,在小说中希望他们过上神仙眷侣般的好日子,白头偕老……
《大明皇后·揽溪传(全两册)》读后感(二):情义两全怎奈何
宫斗剧也看了不少,《揽溪传》作者花了一些心思,整部小说和历史上的国本之争、妖书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有机结合,是江蕊版明朝历史。 后宫就是一个屠宰场,人命如草芥,各种阴谋诡计,尔虞我诈。揽溪从一进宫,身边宫人青叶就被郑皇贵妃贬到浣衣局了,最后被人推进池塘溺死了。又因心软选恃潘姑娘而替她送药,中了郑皇贵妃的一石二鸟之计,看来入宫之人,必要懂些医理,要不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郑皇贵妃对揽溪拉拢不成,便要除之而后快,郑皇贵妃在皇后药中做手脚,欲借皇后毒发之带除去揽溪,幸好她有进宫前脏老头赠的三个药丸,才救了皇后的性命。因祸得福,得到了皇后的信任。 淤泥促成两心惜这段是朱常洛和王揽溪从相识到相恋,也是本书甜蜜的一段时光,后来两人相爱相杀,分道扬镳。情义两难怎奈何这章节讲朱常洛和王揽溪出宫去看汉岳,我个人觉得此处是个bug,虽然朱常洛为皇长子,但不受明神宗喜爱,寄养在皇后名下,生母王恭妃幽禁在冷宫,处境艰难,好不容易当了太子,还会任性地出宫涉险?这应该是《还珠格格》里五阿哥的桥段,电视剧中的五阿哥作为乾隆皇帝宠爱的儿子,养尊处优,宫内有帮他说话的令妃和皇太后,宫外有内阁大学士福伦的关照,出宫还比较安全。出身好有人宠有人疼的年轻人,可以佛系,可以玩票,可以姿态好看,朱常洛从小不得宠,宫内根基不稳,宫外也没有官员为其开路,出宫就是死路一条。小说也没有对朱常洛是如何回宫进行描述,只说性格大变,和揽溪疏远。 本书的人物名字取的有意思,公孙徵,徵,召也。公孙徵作为朱常洛的下属,要被召见。云横烟绕两个名字像是姐妹的名字,诗有云:“云横翠谷丛林盛,烟绕观音紫气浓。” 她俩都爱上汉岳,汉岳为烟绕的死痴狂,云横为了汉岳的死成为毒杀朱常洛的帮凶。 栗公公是出了名的慌张胆小,“栗”字本就有发抖,因害怕或寒冷肢体颤动的意思。稽无循谐音迹无寻,因爱着如意,不肯做静仪公主的驸马,离开了朱常洛,他隐藏踪迹 。 作者也擅长埋伏笔,在发现青叶尸体时说到了青叶有个姐妹,后面青叶的姐姐青萍在后院刺杀揽溪。 书中最可怜的当属公孙徵,他的师兄稽无循爱上如意,沧澜爱上惜华,都离开了朱常洛,他爱揽溪,多次与揽溪生死与共,为求药丸而去涉险,明知到了皇宫身上的蛊毒就会发作,仍然怕揽溪有危险到皇宫。他更爱揽溪。感觉女主有点玛丽苏傻白甜,在皇宫里面弹谈情说爱,这不是奢侈的事情吗?她开始奢求朱常洛只爱她一个人,皇家男子的恩情最是靠不住。朱常洛对王揽溪的感情,既不如明神宗疼爱郑皇贵妃,郑皇贵妃做了多少坏事,明神宗都装聋作哑,帮她遮掩。 更不如公孙徵, 朱常洛可以牺牲如意,也可以把揽溪表哥卢汉岳当棋子。公孙徵于公作为朱常洛的谋臣,他要辅佐他,于私做为朱常洛的哥哥他又深深爱着揽溪,在情与义中,最后只能选择自己死去。
《大明皇后·揽溪传(全两册)》读后感(三):宫廷内的帝后情
本书《大明皇后 揽溪传》讲述的是大明皇后王揽溪的传奇一生。有时会觉得,这个王揽溪不简单,甚至和中国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有几分相似。武则天从默默无闻到手握国家大权,不过短短几十年。而王揽溪从深处冷宫境地的太子妃到如今手握天下的女人也不过短短几年。她身上有着武则天式的果敢,有着命运巨变的经历,同样面对着一个国家几代皇帝。不过不同与武则天的是,本书的故事重点集中在一个皇上和一位皇后之间,他们联手,共同抵制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恶意......
近几年的宫廷小说和剧集不断,质量也层次不齐。以读者的角度来看,宫里的事情不过是妃子争宠,明争暗斗,背后暗杀,心思诡密。总觉得这种类型的文字,早已经写不出什么心意了,而且故事转折,高潮点,读者记忆点,已经无法超越之前。但是这位作者有点来头...
作者江蕊,对这位女子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她为自己写下的简介:问她为何走上写作这条路?答曰长日枯燥无趣,一日终不能忍,遂提笔写文。至此,便有了这本揽溪传。
纵观上下两册书,不得不说,作者在故事情节的设置上有自己的新颖想法,比如,普通宫女的角色转变:从看似单纯到亮出杀手锏。人物安排上也别具一格,被追杀,逃命在外的皇嫡子孙徽,他与揽溪之间的故事有情有义,为了保护揽溪周全,放弃大局。还有叙述者竟以“我”为第一人称,整体读起来更亲近,恍如置身宫斗。这样一部大作,在上下两册近十万字收手,不禁让人有些遗憾,每个人物的性情,背景被交代的恰到好处,但是展开的时候有些局限,想必作者如果更为舒展的写完会尽情很多。总体来说,故事进展流畅,环环相扣,每个故事既独立又互相渗透。
每次看到跌宕起伏的主角,总是会想,如果在他命运的一环有所改变,那么故事又会变成什么样呢?假如十三岁时王揽溪没有入宫,假如揽溪没有选为侍奉皇长子,再假如没有遇见孙徽,揽溪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呢?是会继续她两岁背诗的路,成为一时的才女,遇上才子,厮守一生?还是会在其父亲的保护下活的如诗歌一般呢?但这些只是我们的试想。
《大明皇后·揽溪传(全两册)》读后感(四):大明皇后揽溪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这样的有着喻意的话语开篇,再正常不过。 混迹晋江文学网十年,穿越小说腐了好几年的我,真是第一次约这样的纸质书,对于古代的言情,特别是这种宫斗与宅斗,对于腐女来说是极喜爱的。 权力,爱情,亲情,友情,在错综复杂的宫廷生活中,在这个步步维艰,走错一步可能不仅仅是自己,还有自己身后的族人都要被抹去的皇城最权力的中心,真是步步血腥,寸寸肝肠,从天真无邪到坐拥天下,这样的风光背后是用多少最珍贵的东西去换来的,揽溪的一生,亦是后宫女人挣扎的一生,只不过很多人默默的埋进了土里,而她记入史册。 十三岁的揽溪,还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有着同龄人最美好的幻想与浪漫,虽然无父母,但却是在姨娘与姨父一家人的家护中长大,在扬州那个出美人的地方长大 当入宫成了必然的时候,王揽溪没有怨天,亦没有消沉,选择了淡然的面对入宫 公孙徵,温润如玉,因琴而相识,引为知己 一切也只是如此而已,可是,是揽溪的幸么?在深宫中,心日渐强硬,双手染上血腥,为了丈夫的那个目标而一步一步前行时,却始终有一份温暖守护着她,包围着她,在他看不到的地方给给亮光,不曾打扰。
幸福的定义各有不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也许他,那个当年温润如玉的公子内心亦是幸福的吧。 入宫,那未知的未来,谁也不知道会经历什么,彼时的揽溪求的只是命中注定的那个人可以温柔以待。 宫闱倾轧,瞬夕万变,初入宫时,就被牵连进入,皇后,贵妃,宫人,皇子,一切的一切,如履薄冰,艰难无比,只是,那双有力而温暖的手,阳光在他身后渲染成彩色的光晕,映得少年的笑柔和而纯真,长长的睫毛被镀成金色,这便是长皇子朱常洛么,在这冰冷的刚刚遭遇着磨难的揽溪来说,无疑驻入了一丝的温暖。 宫延的生活看着贵不可言,可是暗地里的斗争就是这么的残酷,就便她处处小心,却也改变不了时时被人算计的命运,她想要的平常的生活,从入宫的那刻起就不再可能,在一次次的挣扎中,把心中的那抹纯真与良善消磨尽,沉沉浮浮中,她才明白,宫里哪里什么好人,想要不死,就伪装自己,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在其位就要谋其政, 其实本就是冰雪聪明的女子,一朝成长后,前路便开始明朗。 宫女,才人,到皇后 被人算计,遭遇毒杀,骨肉分离,目睹一次次的暗杀,为了那个目标,却姐妹生生生离,一路踏着皑皑白骨取的天下,坐上后位。 细腻的笔触,一波三折的清节构思,人物深入刻画,读来意犹未尽。
《大明皇后·揽溪传(全两册)》读后感(五):情如鸩酒 噬骨入髓
我想,她饮下鸩酒的那一刻,是对朱常洛的寒心还是对于公孙徵这段感情求而不得的无奈。。。。。。
江大把揽溪传写活了。
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哪怕一个不起眼的宫女都活灵活现,人物性格饱满,辨识度强,女主不小白、不造作,最重要的是不玛丽苏!!!
以至于看完后,第一时间搜索关系揽溪的一切,看看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个人。
哟西!好一部披着大明背景的架空小说。读来毫无违和感,我曾不止一次的以为是正传改编的小说。江大很巧妙的将明朝万历年间发生的妖书案、梃击案、红丸案撮合在一起,为我们虚构了一场比历史更真实更精彩的后宫大戏。
公孙徵之于揽溪亦或是揽溪之于公孙徵,他们俩的命运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出生——受狠毒的郑贵妃迫害,奶妈抱着奄奄一息的小皇子出逃,来到学士府求助,却被郑贵妃爪牙追来,当晚血洗学士府。混乱中,小皇子下落不明,被其牵连的大学士王元驭带着怀孕的妻子逃亡,路上产下一女,名王揽溪。知音——十三年后,揽溪奉旨入宫为皇长子选侍。路遇一弹古曲的他,虽为知音,却未谋面。这一擦肩而过,多少惋惜多少泪。
多么希望江大手下留情,让这两人从一开始就相遇相知相爱啊,就算一开始不能,到了后面朱常洛生死不明,揽溪发现公孙徵就是弹古曲的知己,一切都拨云见雾了呀,公孙徵对于揽溪至始至终执着的爱,让人好不羡慕。而你眉间的那一朵究竟为谁而盛开?
突然想说毒辣的郑贵妃也并不是那么讨厌,不是不讨厌而是江大把郑贵妃刻画的太成功了。好比TVB连续剧,演反派的那个演员在社交网络上被剧迷喷,你能说他坏吗?不!只能证明他演得太成功了。郑贵妃就是!
大反派郑贵妃应该是揽溪传的女一号了。我想没有人会反对吧?坏事做尽,只为自己的儿子能够高高坐在那里。作为一个母亲,她没有错。后宫之中,本就没有所谓的和谐,只有权力,哪怕用生死来交换。这一方面,揽溪就要弱好几个等级了,每每关键时刻总有贵人来帮助,尤其大贵人公孙徵许是还当初的债吧。
封面的背影虽然衣着华丽,锦绣团簇,可谁又知这一世的落寞。
揽溪,多少人向往的坐山观海揽溪,多么美妙的名字,多么美好的意境。然而情如鸩酒,噬骨入髓,喝下的刹那,唯有,潇潇风雨独揽溪。
愿再次相遇,南珠为聘,朱砂为鉴,白首终老。
《大明皇后·揽溪传(全两册)》读后感(六):情不知所起,不知所终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一个身无所依的孤女,成长为别人路上的所依所靠,需要多大的艰辛,需要多大的勇气。
只要有人懂,都将甘心情愿的付出。王揽溪一介女流,可也不是泛泛之辈。刚开始的与世无争,到后来的被迫开始反击,都是一场心痛。第一册权谋之术,在于铺垫。多着墨于与朱常洛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他感念于她的体贴,她钟情于他的呵护。上部书中,王揽溪的情感变化与现实发展交织进行。从前路茫茫的被迫选侍到后来的痛失至亲姐妹的悲痛欲绝,无一刻画出鲜明的人物色彩。对比其他小说的后宫权谋,更在意情感世界的内心描写,权谋不太多,并没达到实时相扣,一石二鸟、奇毒连环,并不是王揽溪的智谋超群。虽然可以说她还年幼无知,但是这不是年幼无知的孩子。有恍惚的不匹配的地方,并无大碍。只是有些拔高但是实际并没有那么可信。尤其是第二部,帝王将相为了儿女情长,魂不守舍,病入膏肓,总觉得高估了王揽溪,也高估了帝王的身份。难道是帝王真的只是为了生母才做的太子,才做的皇帝。这貌似不太适合角色本身。一个位高权重的人,能单纯的至深至孝不是不可能,但绝对不是走上了权力顶峰的智慧体现。他的智囊团,辅佐大臣难道都是摆设,除了教的出名字的几人,最厉害的就是公孙徵,可小人物的特点越多才能越体现这个大人物的厉害。难道一个惺惺相惜的兄弟,一个追求卓越的地方,这么多年只有仅有几个人辅佐和铺垫吗?感觉此处描写薄弱了一些。当然,出彩的地方仍是很多,丫鬟的命运,女人的命运写的很好,以女人的心态方式过了一生,也串起了别人的一生。有追求嫁人,有依附儿女,有依附主子,这些都是女人的生活方式。其实有些可怜,但作者不是可怜她们,她是喜欢王揽溪,用她们的让王揽溪见识了人生,体验了女人的悲苦与欢乐。
爱情,是我喜欢看的内容,也是作者永恒的主题。因为爱情,不会轻易悲伤。王揽溪就是不悲伤,不自缚,不气馁。她坚信不移地爱着她爱的人,可惜人在权力世界的变化总是如此脆弱。她变了,他也变了。他应该变得更帝王才对,可是他爱得患得患失,也变得不自信,也变得不堪一击。他怎么会不自信?这是我不懂的地方,他有先天的优势,有后天的青梅竹马,没人可以替代他在王揽溪世界的地位。竟然嫉妒了他的哥哥,公孙徵。
也许这就是爱情无法让人理解的地方吧。可以为情生,为情死,却不能为情好好爱。这是什么道理,毫无道理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吗?
公孙徵的身份也是疑团重重,先皇后是否知道?先皇后真心为朱常洛着想,可是朱常洛难道是当了皇帝忘了恩情?是的他变了,当了皇帝后,难道只有爱情对他最重要,亲情一点没有了吗?这不科学啊,他要是无情无义也就罢了,可这个皇帝魂牵梦绕的竟然只有爱情,没有亲情,有点奇怪,甚至是为情而病。我觉得这个皇帝好懦弱,个人认为这不能侧面体现王揽溪的个人魅力。
情不知所起,王揽溪不知不觉对朱常洛,深情款款,爱慕有加。公孙徵不知不觉对王揽溪的爱护呵护,从开篇的婴孩到结尾的生死相依,他和她都不知道最开始的婴孩故事,可是他们兜兜转转又走在了一起。第三视角的介绍中,只是让他们更有缘,可是他们并不知情。
情不知所终,朱常洛慢慢的行为上放弃了王揽溪,实际上是嫉妒放弃的,并不是王揽溪的精明干练让他嫉妒,而是一个好女孩被别人惦记,他的嫉妒心让她离开他的。不知所终,不知为何,爱情就离开了她,从监狱的生死存亡没有让他们分开,从悬崖绝壁上一生一死让他们分开的。这是爱情故事的微妙吧,永恒的主题是爱情,但是爱情并不是让他们永恒的主题。
《大明皇后·揽溪传(全两册)》读后感(七):一生一世一双人,我遇见你只迟了一步,却付出了一辈子
一直一来,古代言情小说就是我的最爱。一年到头,总能在茶余饭后当作消遣之作娱乐身心。起初,只看穿越文,现代人穿越去古代,在各个朝代开启金手指叱咤风云,觉得还蛮有意思,后来剧情越来越老套,主角越来越无知,弃了;接着,迷上了重生文,女主因各种原因惨死,重生归来智斗渣男渣女走向人生巅峰,后来实在受不了把前世人事不知的女主写成回魂重生后智商爆表碾压群众的文段,撤了;后来么,书慌了,想起以前看过的宫廷系列还不错,就又开始征战这个领域了,而宫廷类小说在时代的选择上有两种,一种是架空即虚构出一个时代,另一种便是依据史实而再创造的了,《大明皇后揽溪传》便在此时入了我的眼。 “不谙世事的少女揽溪成为皇长子的选侍入宫,在郑贵妃势力迫害下小心周旋,最后奋起反击与其展开夺嫡之战。”作者江蕊这样介绍道。《大明皇后揽溪传》近四十二万字,分上下两部,第一部十八个章节,第二部十三个章节。书籍封面包装精美,尤其是宫装美人面对着红墙,看不清面目,却不知是站在墙内对墙外平民生活欣然神往呢,还是站在墙外想起了昔年的自己。 如何形容作者江蕊呢?如果说“美食和写作总有一个在路上”,那么她毫无疑问将这两个都牢牢把握在手,时而幽默,时而静谧,时而逗趣,时而严肃,这样的她便完成了长篇小说《大明皇后揽溪传》。 关于百转千回的“我” 《大明皇后王揽溪》的特点是以第一人称“我”,也就是书中的女主角王揽溪的口吻叙述整个故事,让读者阅读后有一种自然而然的角色代入感。 这个“我”是天真烂漫的少女王揽溪,这个“我”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才女王揽溪,这个“我”是饱读诗书略通岐黄之术的王揽溪,这个“我”是初入宫闱谨小慎微的王揽溪,这个“我”是陷入爱河满心只有朱常洛的王揽溪,这个“我”是无力挽救姐妹,眼睁睁看着她惨死的王揽溪,这个“我”亦是重情重义成全璧人的王揽溪,这个“我”是穿起坚硬铠甲,遇神杀神,遇佛杀佛的王揽溪,这个“我”更是千疮百孔的王揽溪。 阅读过程中,仿佛你我也置身于大明王朝,看着王揽溪家遭巨变,陪着王揽溪进宫,受郑贵妃刁难时为她揪心,看她与朱常洛相爱而感到欣喜。然朝堂波云诡谲,后宫人心复杂,稍一不留神便丢了性命,熟悉的那个人端来的是甜汤亦是毒药。你以为人畜无害的她却是幕后黑手的棋子,只能眼睁睁看着她戳向你的命脉而无还手之力。 从选侍到才人再到皇后,这一路她走得何其艰辛,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开,爱人离心,母子分离,她流尽了眼泪。 有一种爱,叫“朱常洛” 她,爱上了一个人,这个人说“我对身边的女子,同情,也利用,就是不爱。我原本也不想爱上你,知道吗?” 身陷囹圄,他为她作画,他们惺惺相惜,决心即使死也要在一起。 他娶了太子妃,因顾及揽溪感受不曾踏入洞房,太子妃苦等一夜。 他,为她一而再,再而三的破例,即使她一次次搅乱他的皇位大计。 然而,朱常洛遇刺失去踪回来却宛如恶魔,他对她的爱不复存在,他在深夜里搂着别人入睡,对着别人甜言蜜语;当儿子朱由校被抢走,当她被囚为禁脔,当惊闻哥哥的死是他一手策划,当他将公孙徵推向深渊,她那颗曾经火热的、激动的心,瞬间冷却。 最终,王揽溪服毒而亡,朱常洛追封她为“孝和皇后”,封他们的儿子为太子,朱常洛也在不久后驾崩。 有一种爱,叫“公孙徵” “我见你的第一次,并非你见我的第一次。可无论哪一次,你还是那个你。我爱你,很早,很久,甚至在朱常洛之前,比朱常洛深重。”公孙徵深情地对她说。 初见时,一曲“高山流水”二人结下了情缘,漫漫江湖,唯有她明了他的志向,知他进退两难;再曲“风入松”他便甘心在她身边守护,只求她幸福安好。 他本是皇后嫡子,天生贵胄,龙之骄子。却卷入后宫争斗,流落民间变温曦。拜青冥先生为师,成为名动天下的四士,却做了朱常洛的谋士。 他,神机妙算助朱常洛屡屡避开郑贵妃党的阴谋诡计;他,心向江湖,淡泊名利,却为了母亲回到了朝堂;他,具有旷世之才,文能治国,武能定邦,为了助弟弟成就大业甘心屈服为其谋划;他,偷偷地爱着一个人,为她栽下满院兰花,即使“昙花一现”也要抓住,在她遇到危险时一次次前往营救,甚至被朱常洛派往前线杀敌,明知此去必死无疑却无怨无悔。 她被朱常洛所伤,心死如灯灭,将身心放在儿子身上。他爱屋及乌,做她儿子的师父,做木雕,教说话,三人在一起俨然是怡然自乐的一家三口。 她被弃冷宫,下人欺凌,剩菜馊饭,甚至常有带血鱼头吓她。她万念俱灰,身心俱疲,病来如山倒,他明知危险却毅然偷偷看望,给她送去温暖。她开始心动,爱的天平摆向了公孙徵。 终于,她想出宫了,想离开朱常洛。服毒自尽,解脱了。醒来却看见了公孙徵。他找来同门擅医术的稽无循,把王揽溪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 王揽溪被他的爱感动,发现自己也不可抑制地爱上了他。翩翩如玉佳公子,混混浊世无人懂,他们惺惺相惜,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 然,世事难料,为了儿子王揽溪再次入宫,明知身中蛊毒入宫即毒发,公孙徵还是追去。 一个,是仅剩一个月寿命的王揽溪,一个是蛊毒发作不知何时会死的公孙徵,救命的解药只有一颗,谁吃?
眉间朱砂痣,遇到他时便悄然绽放,一次又一次,当他的血滴在她眉间,愈加发烫愈加妖艳。她,一直不懂,爱人明明在身旁,为何朱砂痣只为公孙徵而燃,原来,他们是上辈子的情人,命定的爱人却阴差阳错分开。
那个脏老头对她说:“佛偈有云: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姑娘须记得要守住本心才是。”原来,初见之时,老头已然道出天机,女娃王揽溪却不懂啊不懂。
总体来说,这部宫斗类小说还算不错,剧情设定合理、人物形象很丰满,但是节奏太快。看似聪明的王揽溪在后宫争斗中几乎没有赢过,要么是忠心的丫鬟替命,要么是朱常洛保护,要么是公孙徵营救,王揽溪死过一次又一次,郑贵妃竟然毫发无伤,这个二主角实在顽强,有点bug哈。可能看过的小说太多的缘故,有些情节似曾相识,比如皇子被换出宫,圣旨遭虫蛀,皇上依赖郑贵妃的芙蓉膏。读完之后,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最后的最后,真心希望王揽溪和公孙徵能够幸福地生活一段日子,这个皇子真的太苦了,给他点甜吧!
《大明皇后·揽溪传(全两册)》读后感(八):读至最后一页 凉凉的叹了一口气
爱上这套书就在第一眼见到她时,从不曾有见过这么华美精致的平装书,两本一套厚度超群更让我惊喜不已。看书的习惯由来已久,却鲜少阅读历史书籍,一直不喜欢历史,总是不忍读。这次为了这么貌美的一套书破例认真阅读了朱常洛夺嫡的故事。万万没想到,作者将无趣的历史写的哀婉动人,几天来我仿佛附身在揽溪的灵魂里面,跟随她面对至亲的离别。
历史总是最无情的,拂去历史的烟雾,回顾已逝去的这些灵魂,最让我伤怀难过。
揽溪是绝顶冰雪聪明的,她才十三岁就入宫成为选侍,对我们现在大多数人来说十几岁还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可在明朝,就已经要入宫为妃为嫔了,进得宫门深似海,第一天她便遇到了权倾朝野的郑皇贵妃,从此后,血腥的争斗遍悄悄拉开了帷幕。
如果你期待读到良人平安幸福美满的大团圆结局,那这套书真的不适合你,因为书中每一个善良的人物令你喜爱的人物都会被陷害被毒杀……最令人痛心的其实是这位朱常洛。全书第一人称揽溪的口吻来讲述整个故事,却从始至终连名带姓的称呼他“朱常洛”,这种带有遥遥距离感的称谓已经隐隐暗示着悲凉的结局。
十三岁便相识相爱的两个人,各种甜蜜自不必说,可当爱情生变时,你自以为了解的爱人突然换了一副模样,诞下孩子没有多久的揽溪,得到的第一件礼物就是撞见太子妃与朱常洛的恩爱情深,听到了太子妃怀孕的喜讯,一路走来生死与共的结局往往都是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揽溪就是从这里开始意识到—她已然失去了相濡以沫的丈夫,这从不曾是她可以依靠的丈夫,这是未来的帝王,最是无情帝王家,宫内没有夫妻没有父子,只有阴谋和算计,可揽溪被太子妃算计诬告的时候,朱常洛却落井下石的夺走了她的儿子。相爱的两个人走到这里也彻底走到了尽头。故事讲到这里也就快要结束了,失去了的信任一旦失去了便永远无法回头。
大众情人朱常洛玉照。但是我最同情的并不是揽溪,她有离开的机会也有永不回头的时机,但是她一次一次选择回到宫中,就连中毒也是她心甘情愿,所以我没有一丝一毫的同情,死是她心甘情愿赴死,痛是她一力承担的背负。
我最心痛同情的是那些无数夭折的小生命,那些被害的妃嫔腹中的孩子们,生在帝王家他们是无辜的,可是他们那贵为天子的父亲却不曾保护他们一丝一毫的平安。
最令我不解的害人无数的郑贵妃,这位有如神助的神奇存在,可以给天下所有人下毒却没人愿意动她分毫,就连最后害死了朱常洛其结局也是关在深宫了事,可见最后的大团圆结局母子相守骨肉团圆的结局是属于郑贵妃和朱常洵的。这结局令我冷冷的悲叹了一口气,合上了最后一页。
《大明皇后·揽溪传(全两册)》读后感(九):更详细的故事梗概&人物小传
大家好~ 因为总担心信息太少,大家会错过这本书,所以贴上更详细的故事梗概和人物小传~~
(最末有书的买家秀)
一句话故事
不谙世事的少女揽溪成为皇长子的待选入宫,在郑贵妃势力迫害下小心周旋,最后奋起反击与其展开夺嫡之战。
人物小传
女一:王揽溪,清纯美丽,皇长子的选侍,入宫后受尽侮辱,失去姐妹。逼迫下决心复仇。一心付出,却换来了皇长子的猜忌,遭受冷落。被公孙徵救出皇宫后,逐渐从仇恨中走出来,澄清出一颗宽容坚韧的内心。
男一:朱常洛,不受宠的皇长子,为将生母王恭妃从冷宫中接出来参与夺嫡。为了太子之位,隐忍。身边的人离开,让他渐生被背叛的感觉,开始多疑。在他与揽溪日渐疏离、王恭妃病死之后,生出一种极端,为了夺下帝位,变得不择手段,导致和揽溪决裂。
男二:公孙徵,翩翩公子,温润如玉。他是流落在外的皇嫡子,皇后所生。见到揽溪的第一面,他便引为知音,希望护她一世周全,为她宁愿放弃天下。
故事梗概
大背景:明朝万历皇帝迟迟不立太子,朝中分成两派争夺太子之位,一派是皇太后和朝中大臣拥护皇长子朱常洛,另一派是万历皇帝和郑贵妃倾向于朱常洵。两派争斗长达15年之久,而揽溪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入宫,帮助朱常洛争得太子之位。
万历年间,郑贵妃宠冠后宫,权势熏天,就连皇后所生之子都被其迫害。奶妈抱着奄奄一息的小皇子出逃,夜宿学士府,却被郑贵妃爪牙追来,血洗学士府。混乱中,小皇子下落不明,被其牵连的大学士王元驭带着怀孕的妻子逃亡,路上产下一女,名王揽溪。
十三年后,揽溪出落得亭亭玉立奉旨入宫为皇长子选侍。路遇一弹古曲的男子,虽为知音,却未谋面。
初入宫时,郑贵妃对其软硬兼施,拉拢不成。揽溪与皇长子朱常洛恰似一对小冤家,彼此理解,渐生情愫,继而大婚。
揽溪身边有人频频作梗。恰逢“第二次妖书案”,朱常洛遭陷害,被软禁,揽溪设计见朱常洛,愿同死,两人情坚。
元日夜宴,万历帝蓦然昏去,皇上醒来得知郑贵妃笑着去安排朱常洵即位,大怒,又得知朱常洵元日当夜就令人赶制龙袍,更是气极,加之天有异相,朝臣上奏,故决定让朱常洛做太子。
十五夜宴上,朱常洛生母王恭妃因发狂伤害郑贵妃,再入冷宫,郑氏复宠。揽溪发现王恭妃神志不清的原因,去找皇后申诉,皇后念起往事,谈及自己有个生死不明的孩子,并留下信物金色南珠。
庄嫔设计,意图诬陷揽溪,丫鬟烟绕替罪而死,揽溪伤绝。郑贵妃继续施压,揽溪遭囚禁,朱常洛跪求皇上重审,公孙徵蒙面舍命相探。
朱常洛被逼娶正妃,肃宫规,恰逢汉岳刺杀朱常洵,揽溪顺着线索找到卫宁妃,并说服她一起反击。卫宁妃以死相谏,查出危害龙体的药方,直指郑贵妃的爪牙秦端妃,事发后端妃自尽。
卢汉岳为情疯癫,朱常洛陪揽溪出宫探望,变故陡生,遇刺杀。公孙徵来救,危急关头,只救下揽溪。朱常洛生死不明。揽溪发现公孙徵就是弹古曲的知己。揽溪得知自己有孕,坚信朱常洛没死,在此关头选择回宫。
姜贵妃受郑贵妃指使,几次三番下毒手,揽溪决定为了孩子,先下手为强,以食物相克毁姜贵妃美貌。揽溪确认公孙徵腰带内缝金色南珠,知道他的身份竟是皇上嫡子。
太后薨,郑贵妃借由逼问朱常洛下落,欲除去揽溪及其腹中皇长孙,千钧一发之际,朱常洛回宫,第一个孩子朱由校出生。朱常洛回宫后变的阴沉,与揽溪疏离。太子妃郭氏设计诬陷揽溪,朱常洛便将朱由校交给郭氏抚养,揽溪处境凄凉。公孙徵暗自照顾,揽溪拒绝。
公孙徵安排李氏入宫,助揽溪夺回孩子,揭穿郭氏和刘淑女的阴谋。李选侍本爱慕公孙徵,渐渐发觉公孙徵对揽溪的情意,嫉妒成狂,诬陷二人有私,朱常洛意外得知了公孙徵的身份,将其派往抗金前线,揽溪碎琴相送。
“梃击案”意外发生,危急关头,揽溪仍保护朱常洛,却发现这一切都是朱常洛悉心安排。至此,朱常洛的黑暗面逐渐不加掩饰。朱常洛授意汉岳刺杀福王朱常洵,汉岳死。揽溪与朱常洛已然决裂。
皇上身体逐渐枯朽,得知郑贵妃用阿芙蓉威胁皇上传位给朱常洵,揽溪以这个秘密交换,让自己与孩子出宫。朱常洛假意答应,将揽溪囚禁。朱常洛为皇上找来阿芙蓉,挽回太子之位,因内心深处的恨意,眼睁睁看皇上凄惨死去。郑皇贵妃以退为进,献上兵符,请朱常洛登基。
这时唯有公孙徵嫡子身份和隐蔽在外的军队是威胁,朱常洛欲杀公孙徵,便放出揽溪死讯,引他回宫。为了不拖累公孙徵,也因为朱常洛而心寒,揽溪饮鸠酒。
醒来已在世外桃源,公孙徵多般示好,揽溪仍犹豫。这时传来朱常洛重病不起的消息,原来郑皇贵妃暗中遣人进奉“红丸”,这就是“红丸案”。得知公孙徵为了带她出宫,交了兵权,并服下一种蛊毒,一旦入宫便会死去,揽溪独自返回宫中,从李选侍手里夺回朱由校。
处理“红丸案”涉案之人,揭出郑贵妃的险恶用心,却也揭出云横因为爱慕汉岳已久,成为毒杀朱常洛的帮凶。此时郑的父兄已经带兵,兵临城下。千钧一发之际,公孙徵带兵赶来,解了宫变之围。
公孙徵蛊毒发作,命不久矣,揽溪中毒已深,也时日无多。他们手中却有一颗能令白骨生肉的“仙药”,他们又会如何选择呢?
《大明皇后·揽溪传(全两册)》读后感(十):人事难两全,情爱难顺遂
每一个在父权世界中挣得一席之地的女人,注定都要经历过一段不俗的挣扎,譬如武皇帝,譬如长孙皇后,譬如江蕊的《大明皇后.揽溪传》中的主角王揽溪,这个从出生就注定无法平凡且平安的女人。
女子若是生得美不是罪过,但注定让自己不一般。揽溪也长得好看,不止如此,还兼得聪明和胆量。试问这样的女子,哪个英雄不爱呢?于是身边有太子朱常洛那独一份的宠爱和霸占,才引来如此多的后宫地位之争的是非,表面天真的太子妃妄图取而代之,深厚皇宠的郑贵妃欲处之而后快,各种权谋之术让揽溪见识过一场皇室的心酸。于是身边有公孙先生这样的痴心守护,因为他揽溪才得以数次保全,也因为他揽溪陷入情爱的困局。
本就是一个情真意切的女子,所以才敢爱敢恨,为爱人可以披荆斩棘,成全其所求所愿;为挚友可以直言劝谏,欲保其圆满周全。她愿意真心待人,不愿违心伺人,所以朱常洛的宠爱她敞开心扉去接受,哪怕后来真心不再,也不忍其陷入不仁不义之地,不忍坏其江山社稷大事;所以公孙公子的痴心,她虽无法接受,也要拼命救其逃出困局。
众人爱她敬她的人有之,毁她损她也有之。在这权衡谋划中,不乏她负了一些人,害了一些人,也伤了一些人。在《大明皇后.揽溪传》中,明显地透露着作者的公正,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反思了自己在这些筹划中所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大明皇后.揽溪传》是从揽溪的视角,讲述着皇权和后宫的争锋相对。揽溪是主角,可每个人设都各有锋芒和亮点,所以故事才显得厚重和精彩。郑贵妃的恃宠而骄,太医徐瑞的见风使舵,太子妃的伪善自傲,汉岳的为爱冲动,朱常洛的步步为营,公孙先生的痴心痴意,云横的忠心护主。
他们一起促成了揽溪跌宕起伏的人生波折,也演绎了一出紧凑的皇宫故事,整个故事情节很好看,但有些人物活动和故事细节不免处理得有些仓促表面些,总体来说还是瑕不掩瑜的,是值得一看的宫廷大戏。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为其生,为其死,为其辗转一辈子。自古红颜多薄命,生难合欢,死难平安,注定此生不平凡。光是瞧瞧史书中对于女性的描述,便知一个女人若生得活色生香,要活得顺遂平安,要活得人事两全,那该有多难!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汪星人爱星辰(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6106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