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海岸以东·纽约》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22-04-05 03:04:3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海岸以东·纽约》经典读后感10篇

  《海岸以东·纽约》是一本由涅吉拉著作,龙门书局出版的197图书,本书定价:36.80元,页数:2013-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岸以东·纽约》读后感(一):行走,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行走,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文/张剑

  关于旅行见闻的读本大概有千万种,但要让每一本都有鲜明的特色却并非易事。深度思考者,如青年才俊许知远,用他不凡的笔触,令人省身的文字在《一个游荡者的世界》里对旅行的意义、对陌生社会的了解作了透彻的解读。简明扼要者,就如本书作者一般,只记述旅行过程的所见所闻,却将思考的空间、感同身受的乐趣留给了读者。

  如果说前者描述的是一种由外在观感而引发的内心升华,那么,后者这种简单而又不失自我的旅行记事,却从反面论证了一次记述对一段旅行的意义。它既没有传统叙事里的恢弘视角,也没有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刻意铺陈的做作粉饰,这种在“原生态”情景下呈现的旅途之境,读起来的确让人耳目一新。

  行走会赋予人生更多的内涵,这是我在看完全书后油然而生的一句话。尽管作者是在失恋的情形下匆忙“出走”,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她旅行的状态。不管是“单枪匹马”地踏上远航的飞机,还是在旅行过程中和不同国家、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民族信仰的人交流“碰撞”,且行且走中都彰显出了一段风景、一次旅程,对于一段人生的重大意义。

  就如法国哲学家加缪所说:“旅行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恐惧。”因为一个人对于一个陌生的世界,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刻将要发生什么。可能是惯性思维下的常态视角,也可能是不按规矩出牌的意料结局。这样的经历,作者在文中也曾多次提及,比如飞机上那个满臂纹身的粗壮大汉其实柔情似水,黄石公园那位五十岁还用摩托车载着太太到处旅游的花白男子,他们无不在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着“释然绝对是要靠行动来获得的”。

  美好的风光永远在路上。不管是天使之城的洛杉矶,还是无限风光的盐城湖,抑或是美轮美奂的黄石公园,它们都以别样的姿态呈现着这个世界的与众不同。但这个世界上本没有永恒的事物,如果我们不在有限的生命年轮里去看他们,说不定某一天它们就消失了,这岂不遗憾。从这个层面讲,这或许也是作者为什么要选择旅行来释放内心的另外一个原因吧。

  许知远说:“旅行是回避现实的一种表现。”本书作者的出行动机也大抵基于此,但是,作者并没有满足于欣赏浮光掠影的沿途风景,而是将一路所见所感真实的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透过这本书,也能看到大洋彼岸的风景,感知到那些异质的声音。作者这个通过旅行找回自我的过程,不但完成了自我的“救赎”,在某种程度上,也教会了我们该如何从行走中找回那个连自己都还略感陌生的“本我”。

  这需要一种境界,但这个境界不需要高度。因为行走,本就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海岸以东·纽约》读后感(二):用旅行去疗伤,用美景来消毒

  我是被“纽约”两个字吸引的。作为一个宅男,偶缺乏广泛的视野,也缺少行千里路的勇气,“富游”自然做不到,穷游也没干过。国内的了解的不多,国外的就更不用谈了。而在大洋彼岸的米国,那是另外一个世界。新闻联播里说哪里很糟糕,飓风啊,罢工啊,但很多高富帅却移民到了哪里,不少人哭着喊着想要一个米国的签证。而纽约那个大都市,跟咱自己的大都市北京、上海、武汉有什么不同?偶想了解了解,看看风光照片也行,读读那里人们生活的文字也行。

  作者本质上不是为了满足我上面的要求,但还是客观满足了我上面提到的阅读期待。书中不全是在纽约的旅行,还有洛杉矶、盐湖城,看了杰克逊湖、黄石公园、比弗利山庄,沙漠,街道,中央公园……百老汇、第五大道 、帝国大厦……照片最直观。先翻图片。第8页的插图很想window xp的经典桌面背景,大片的绿地,蓝蓝的天,白云。第15页的小站也很普通啊,22页的树倒是很怪啊,头一次见。40页的清晨的街道,带来异域风情 ,建筑风格与我所见过的完全不同啊。迪士尼公园想必世界各地都是大同小异的吧,但还是看看这一页正宗的美国本土迪士尼公园吧。比弗利山脚下的别墅,绿化得好好啊,遛狗的人都遛2只狗,嘿。提供美味的21 Choices 和一个小城的一条小巷,晚上门口摆了桌子椅子,是大排档么?怎么没人坐,也看不到营业的人?我见识了盐湖城的殿堂,百老汇、大教堂的里面……纽约那一章的图片更美,更值得玩味。好漂亮的桥,以及纽约夜景,绝对惊艳。

  再看文字。作者记叙的就是自己的行走,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很个人,很感性。固然有景点的选择,路上所遇的人、事还是很偶然,吃到的可能也很随意。一切尽入作者笔下。本书副标题释然,是要用行走的方式才能获得的。好吧,用旅游去疗伤,用美景去消毒。在异域旅行,从来就不会顺顺利利。车子啊,可能路上抛锚;根据GPS的定位,可能预期的景点根本就找不到……旅行久了,是不是有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旅人当久了,是不是更加明白好多东西不重要,于是在长途跋涉中超脱。你释然,你超脱,你居然到拜金、纸醉金迷的最繁华的大都市去?不到哪纯天然,纯自然的地方去么?比如大山。可见,哪里都能释然,哪里都能超脱。

  《海岸以东·纽约》读后感(三):《海岸以东-纽约》最美的时光在路上

  这个世界有着很多的美景,我们很是倾慕却总是或多或少地被羁绊而圈禁了脚步。如此难得美景,实则怎能辜负呢!在这样的难得人生之旅上,众多的美景实则更在于我们行走的路上。行在路上,赏在路上,想在路上-----带着一份释然的心情,让我们一同品味最古老的分享心情。用行走的方式获得最为感动的时刻,用文字的表达呈现世间的美丽。

  《海岸以东-纽约》一书便是带着如此的心境陪同我们探访大洋的彼岸。领略异国的风情,见证自然的奇迹,感受沿途的风貌,展开想象的翅膀。尽管我们书外的读者并没有真正地亲临这场独特的旅行,但是我们却实打实地感受和领略到了这次别出心裁的“走出去”味道。“把酒当歌,人生几何。”带着那份恬静的释然,我们行走在路上。踏上一条走访海岸以东的路线,用心去聆听游中的美丽音节。

  在现如今这样一个纷纷扰扰,喧嚣的世间,你我又该如何平复心境去寻求真正的洒脱和恬静呢?学会释然相当重要。透过《海岸以东-纽约》我从中看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获取心灵的宁静。行走在路上,感知在旅途,看不同的风土人情,赏不同的人文风貌。这是一种洒脱,这更是一种释放。人生难得常少年,背起生命的行囊去游历!原来“糟糕的生活抛在身后,美好的时光浮现眼前。”在我的印象之中,美国纽约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人人都有如上了发条般地紧张和忙碌。但是跟随着作者的细腻笔触,游弋于文字的字里行间,探访和聆听不一样的海岸以东,心情是如此地放松和潇洒。因为视觉触点的不同,我们于书中收获着另外的一个纽约。原来异国他乡的美国实则也是风景一片独好!戈壁、绿洲、湖水、高速公路、建筑、博物馆、教堂、百老汇、马车、街道,以及身边形形色色的人和物皆是景。更借助着这些景致的千姿百态渗透和流露着发自内心的独特风情。潇洒走一回,游美国,走世界!放飞自己的心灵,逐鹿异国的美景!于这样一本图文并茂的旅行游记中,我扪心自问自己的确收获不少。看着作者如此洒脱的旅途,分享作者如此豁达的释然,原来行走之中可以收获如此诸多的美好!借助着这样的一本游记,我们跟随着作者的指引,共同领略着美国的异国风情;借助着这样的一本游记,我们的内心更在不自觉地升华与递进着学会释然。尽管人生之旅充满着艰难险阻,但是学会释然的平淡心情去赏鉴一切带给着我们非同寻常的震撼。一路多是景,一路都是情。关键要有一颗豁达的心情!让我们释然地面对一路遭遇的形形色色的主题,暮然回首间我们会发现豁然的背后实则是天地的宽广和豁达!美景其实就是如此触手可及,所有的一切皆在于我们用何种的心情去欣赏和领略。因为最美的时光在路上,我们何不积极去行走-----

  《海岸以东·纽约》读后感(四):走,直到风清云淡

  为了遣散失恋的痛苦,走。两个人,一个是在美国圣迭戈的我,一个在巴黎的S,决定必须把自己从失恋中打捞出来,在各自的大陆展开行走。

  人源于大自然,走入自然的怀抱不失为疗伤的最佳方式之一,不过我在作者的行走记录中,更多地感受到他人的善意,赋予修复伤痛的绝好效果。

  在朋友的朋友,洛杉矶的Sophie和Llin夫妇家里,作者受到了热情欢迎,一顿烧烤大餐,吃得欢天喜地。然后,在女主人的极力推荐下,于同伴开车去约书亚树国家公园,就在她被大片的风车所震撼时,收到身在欧洲的S的短信,S竟然正在看荷兰的风车。好朋友之间特别容易灵犀相通呵。短短的旅途中,遇到美国青年Jack,收获一短伤感的爱情故事,以及过来人的肯定“相信我,一段旅程后你会变成另外一个你。”

  下一段旅程是心血来潮去迪斯尼,路上发现车子的冷却箱坏了,俩人没心没肺,往箱子里加了桶冷水,继续开到迪士尼,玩得不亦乐乎,回程抓瞎了。结果Sophie和Llin夫妇开车过来接俩人回去。夫妇俩还给他们道歉:没想到车会出问题。又给俩人准备了吃的。看到这里,我心里有点不是滋味,这俩中国女子在发现车有问题时,难道不应该先把问题解决再玩吗?中国独生子女的自我表露无遗。

  这一趟旅程的终点站是纽约,作者沿途收获了大量美不胜收的风景。最有意思的是对杰克逊湖的评价,感慨“这是中国的云南吗?”看得我会心一笑,的确从图片上感觉,青翠的湖和远方皑皑的雪山,跟云南玉龙雪山一带的风景类似如双胞胎。我因此在心里小小阿Q了下“虽然没去过美国的杰克逊湖,云南咱去过了。”

  旅行对失恋真的具有疗伤作用吗?理论依据是,离开一个满是甜蜜记忆的地方,有助于忘却。事实上,在行走中,在不断地汲取自然的精华,不断地感受他人的生活,个人的痛苦会不断稀释,直至消失。可以说,行走中的收获,挤占了心灵的空间,让曾经盘踞于此的痛苦无处存身也。作者曾经的痛苦有多深,无从体验,然她展示给我们的风景和沿途的人文,非常有味。

  《海岸以东·纽约》读后感(五):失恋挺好的

  读这本书,我忽然心生喟叹,那就是“失恋挺好的”。这么说倒不是我对恋爱以及失恋有了什么本质上的大彻大悟,我仅是相对于本书的作者涅吉拉来说,应该是这样的,

  因为一段恋情的结束,促成了她一段奇妙旅行的开始,又因为与感情有丝丝缕缕的关系,所以这旅行也多多少少带有了罗曼蒂克的色彩。

  遭受过情感创伤的人,在心灵修复以及重建的过程中都要有一个使自己释怀以及放下的方式,应该说方式很多,譬如购物、暴饮暴食、投入到一个令自己专注的事情中去,或者很快开始一段新的恋情等等,旅行当是其中一种。

  失恋对于一个人来说,应该是具备了浓郁的悲剧色彩的,不过因为旅行的建构性,失恋的意义似乎也另当别论了。

  也就是说,“当自己在失恋的悲伤中无法自拔的时候,我甚至没有力气去想如何才能让自己走出来,而旅行非常神奇,离开熟悉的街道,熟悉的生活场景,到未知的世界中去这个念头一出现,那种即将面对未知的兴奋感就足以将一个人从郁郁寡欢的世界中打捞出来了”,于是涅吉拉怀揣了一本《孤独星球》上路了。于是有幸阅读了她的《海岸以东:纽约》这本书的我们,似乎也跟随着她“在任何一个想落脚的地方停下来,静静欣赏,心情也会跟着无限舒畅和平静”,完成了一次“一切都美如童话”的纽约之行。

  《海岸以东:纽约》不仅记录了作者涅吉拉走在路上所经历的人与事以及带给自己的心灵感受,还以图片加文字的方式详尽地介绍了那一路上的风光,无论名胜或无名的,都被她一一葆有,令人很是喜欢。我尤其喜欢她在黄石公园逗留的经历,那种静谧的湖光山色的闲散生活,恰是都市喧嚣中的大多数人所梦寐的世外桃源呀,涅吉拉精准地展现了它们。

  行走使一个疲累的人重新得获心灵的释然,行走让失恋主宰的情绪因旅行而得到疗愈,因旅行而重新复原,多么神奇。虽然理论上涅吉拉是一个人走的,但现实是在路上总是适时地邂逅那些可以为伴的人,他们有会烤很好吃的牛排的sophie和会做苹果派烤面包的lin夫妇,有共同游历黄石公园的可爱四人帮,他们陪同她走过一段又一段,涅吉拉真是一个幸运的人,她开始爱上最高的山峰,她开始迷恋那向天祈祷的约书亚树,沉浸于那些美丽的风景,这些仿佛都是旅行带给她的,这些仿佛又与旅行毫不相干。

  其实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机缘巧合的结果,譬如失恋,譬如旅行,譬如相遇,譬如离别。

  失恋挺好的,旅行也挺好的。相遇挺好的,离别也挺好的。我相信认识了这些又重新回到生活的涅吉拉,也必将得获崭新的开始。

  《海岸以东·纽约》读后感(六):最美好的梦莫过于放下一切踏上旅程

  前两天翻看刚毕业时的blog,有一篇是关于理想的,很讶异自己当时写了这样一句话:

  最美好的梦,莫过于用时间交换,走很远的路,为自由踏上旅程。

  转眼毕业多年,回头看看,青春仿佛正在跟这个许久未登陆的blog一样慢慢荒芜,特别是知道本书作者跟我一样,也是生于1984年,这黯然心情更被放大数倍,无以慰藉。

  于是,寻着作者的笔迹去大洋彼岸徜徉,在读的过程中,一路领略从SanDiego到New York的精彩美景、风情民俗,被书中所配的图片感染,陶醉于美国慵懒舒适的西海岸、空旷辽阔的中部原野和繁华忙碌的东部大都市。

  人终究会老去,当迟暮之年回想青春,如果因为现实的羁绊没有一次去远方的放肆旅行,也不算完美的人生。我相信,即使无关爱情,每个诸如涅吉拉的你我也会追着风放开自己踏上旅程,来一场跟自己的约会。在这之中,你不需要目的,不需要计较,唯一准备的,是一双探索的眼睛,和一颗豁达的心。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宽慰自己,还有时间,还有机会,现在还有很多事情未完成……这些都不是借口,想起李宇春的那首歌:

  咖啡还续 书签还新   

  夏天已经 擦身而去   

  树叶还绿 发丝还青   

  时光却从 不曾逆行

  ……

  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没有回忆怎么祭奠呢   

  还有什么永垂不朽呢   

  错过的你都不会再有

  我相信,旅行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把现实的自己给忘记。没有走在旅程的人,是不会理解这种“在路上”的心情。

  所以,就如书中在约书亚树公园时Jack对作者所说的那样:

  “相信我,一段旅程之后,你会变成另外一个你。”

  是该想想2013下半年的出行计划了。

  《海岸以东·纽约》读后感(七):释然,用行走的方式获得

  看到很多人喜欢旅游,旅游的目的各有不同,但大部分都想在喧嚣尘世中寻找心灵中的净土,获得短暂的心灵的安歇。《海岸以东纽约》就是一本用行走的方式获得释然的好书。读它,你不需要带着功利,或者负担,轻松、愉悦中,你和作者一起领略了纽约的风土人情,领略了异地的无限风光,温情人心。当我们无法用双脚行走到世界各地的时候,阅读这样的轻松文字,完全可以满足我们探求的欲望。虽然作者行走的原因是因为失恋,但字里行间没有丝毫的落寞与阴霾,阳光得很!

  当失恋的阴霾消散的时候,我们已经战胜了自己。

  作者从洛杉矶到圣迭戈,再到中部的盐湖城、三洲交界的黄石公园,最后到纽约,一路感受了美国的慵懒舒适的西部海滩,空旷辽阔的中部原野,以及繁花忙碌的东部大都市。这是作者在本书中美国的旅行经历。记录了旅途中感受到的文化、艺术、宗教、建筑的精华,以及在旅途中遇到的有趣的故事,惊险经历,并记录了美国的生活方式,形形色色的人,文字很是轻松愉快。

  喜欢本书中图文并茂的排版方式,一边阅读轻松的文字,一边看着异域风格图片,跟随文字旅游一直是我喜欢的方式,因为我还没洒脱到可以信步游疆,人本没根,但却在一个地方扎下了根。所以很羡慕那些能抬腿就走的人,一个是有精力,有体力,一个是有资金,无牵挂。更主要的是走过一个地方,用文字记录下来所经历的一切,留下生命的轨迹的同时,留下记录的文字,当老了,再读自己的文字,绝对会为自己的人生露出满意的微笑。

  喜欢本书的原因是那份随意,旅途中的意外,当放松下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哪里都是风景,围绕着她的鞋子转来转去的小松鼠,他们没有护照,越野开车,被警察抓住盘问,感受地震,美丽的黄石公园,那洁白的冰川……走到哪里都会遇到一些预料不到的事情,把它们记录下来,那就是生活!

  无论哪种方式释放,只要能将那些不愉快释放出去,就是好的。不过我认为:释放,最好的方式就是走出去,放下。

  《海岸以东·纽约》读后感(八):新一代的旅行

  新一代的旅行《海岸以东纽约》

  去过很多地方,也看过很多很多旅行中的故事,不过这些故事和这本书里面的故事相比,就能够看出里面还是有差别的,什么差别呢?那就是新一代的与众不同。

  算起来我是七零后,不过就旅行来说,无论是七零还是八零都还差不多,旅行中关注的是景区的历史,传说,自然风光,风土人情,民俗特色,小吃美食,特色特产,也就是想到的这些了。不过我却感觉新一代的旅行和我们有些代沟了,那就是他们旅行当然也会去看名胜,但是却不是很在乎名胜,一路随意的走,随意的改变形成,他们更关注的是旅行中遇到的人,更注重的是人和人的交流,旅行不是去看风景,而是去看各种各样的人,不是去听去寻找各种各样故事,而是去创造和发生各种奇妙的故事。

  在书中看到了很多旅行中的图片,挺漂亮的,有黄石公园的老忠实喷泉,有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和“邓布利多”拍的合影,有大都会博物馆和时代广场,有博物馆中梵高的《星空》,当然也有纽约地铁中的大号老鼠,有那个什么都自己做出来的DIY大叔,还有路上遇到开摩托走遍美国的老年夫妇。在书中也了解到很多意外的细节,黄石公园的门票竟然一台车只收25美元,还一周内都有效,我们比较一下五台山,黄山,峨眉山,这些一级景区门票都超过了二百元,注意是一个人二百,要是一台车,五个人,司机都算,就是一千多元了!这么一比,我们的门票已经远远超过了美国,但是我们的收入却还是相去千里。

  书里面对景点的描写和介绍并不多,多的是很多很多旅行中的意外,半夜去找温泉,结果闯进一户人家,可是家中只有三个小孩,去看自由女神,结果乘船去了另一个小岛,其实旅行中最难忘的并不是那些永远等待着游客的景点,更重要的是我们去过,我们体验过,我们遇到了不同的人,我们体验到了不同的感觉。这才是真正的在路上。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海岸以东·纽约》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