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不要我的生活变成将就》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3-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我不要我的生活变成将就》经典读后感10篇

  《我不要我的生活变成将就》是一本由崔修建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页数:2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不要我的生活变成将就》读后感(一):现在就出发,告别安逸过往

  那天,朋友突然用QQ传给我一份他的中文自我介绍,让我帮他翻译成英文,他想要背下来,以备面试之用。此举之后,他还不依不饶,非要追问我,他多长时间能背下来。他坦言,英语基础为零,我也只能宽慰地告诉他,估计一天就能背下来了。

  不过,我也觉得奇怪,记得很久之前,他就喊着要去某学校学英语,为什么没去呢?我知道,他前一阵,刚和老婆一起,花了一万多银子,考了个PMP的证书。可是,他为什么愿意投入时间、精力金钱,去学一个对他的职业发展而言,只能起到锦上添花作用的证书,而不去学对于他而言有如虎添翼作用的英语呢?

  在我的追问之下,他说明了原因。他怕坚持不下来,所以就没有报名参加学习。后来,有个与英语相关的工作机会也没了,就更是失去了学习的念头。后来的日子里,他也因英语不好,与无数机会失之交臂

  他坦言,他现在就是被困死在英语上了,可是却迟迟迈不出英语学习的那一步。再加上,他老婆从来不鼓励他,就只是打击他,更搞得他像一只困兽一样,一直没勇气去学。现在,只能在需要面试前,向我伸手求助了。可是,一份背诵的英语简历,又怎么可能让他蒙混过关呢?接下来的英语口语面试,他还是一样会败下阵来。

  其实,他的状态,我都懂。这些年来,他带着老婆,一路打拼,还债,买房,买车,生养孩子,可谓披荆斩棘,终于在北京这个城市里站稳了脚跟。这几年,生活逐渐趋于稳定了,物质上该拥有的都拥有了,现在就慢慢地安于现状,不再奋斗了。前几年的折腾成为了遥远回忆,似乎无需付出更多,他就可以这样安稳到老。

  可是,他又不想让他儿子认为,作为父亲的他英语不好,儿子的英语也可以不好。面对着一天天长大的儿子,他希望可以学好英语,却又一直缺乏再战江湖的勇气。

  作为朋友,鼓励他是我义不容辞责任。我一直觉得,人生就是打怪兽,打倒怪兽,不断向前,就是生活的乐趣所在。人不能一直停留在舒适区,这样和死人有什么区别啊?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显然,他的思想已经老了,于是,我建议他平时应该多读些书,吸取精神的养分,找回思想上年轻奋进的状态。如果推荐他去读冯仑马云等人的书,似乎太过高大上,离我们的生活太过遥远。正好,我手边有一本《我不要我的生活变成将就》,我刚读完,感觉非常适合他,就顺手将书送给了他。

  这是一本励志书,简单易读。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向读者讲述了一个个充满正能量道理。鼓励读者不要安于现状,要毫不退却,大步向前,过不将就的自己梦想的生活。

  书中有一篇文章《没有谁能拦住你的努力》,似乎正是为他量身而写的文章故事很简单,讲一个以十分之差,与省重点学校失之交臂的学生,被条件极差的中学录取后,意志消沉放弃努力。后来,一位老师用一幅油画《走出大漠》,鼓励了他,他从此奋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理想大学

  油画《走出大漠》很简单,苍茫无际的大漠上风沙肆虐,有一位孤独的旅者,正赶着骆驼朝前艰难地跋涉。老师鼓励同学们,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人能拦住你的努力。

  朋友也正如油画中孤独的旅者一样,虽然前路艰难,坎坷无数,但是他必须要突破自己,用坚定执著走出以往的舒适区,重新开始英语学习,才能摆脱现在职场上的困境,并为儿子树立良好榜样

  成大事者,都不是安于现状之人。王石60岁了,还努力突破语言关,跑到哈佛大学游学,当清苦的“修道徒”。金庸81岁了,还跑到剑桥大学去攻读博士。我亲爱的朋友,你这么年轻,才34岁,现在该你出场了。

  如书中所言,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许多似乎已经注定的结局,但其实没有什么可以真正地‘注定’的,只要肯努力,相信会有很多的奇迹诞生在所谓的‘注定’之外,成为我们生命中一道道葱郁的风景

  朋友表示,他决定以后每天早上早点起床,看看这本书。我亲爱的朋友,我真心地希望,你能从这本书吸取向前的力量,希望你能过上你渴望的不将就的生活。加油!

  《我不要我的生活变成将就》读后感(二):你为什么不努力,去过你想要的生活

  昨天睡觉前微信公众号和某网站同步发布了自己去年的一篇旧文,《晨跑给了我另一种生活》。没想到今早起来已经收到100多个陌生人喜欢评论。甚至还有给我打赏的朋友,我真觉得很诧异

  今天周末还在苦逼的上着班,忙里偷闲还在跟好友论坛话题退休后我们想要的生活是怎样的?

  好友说,到时候应该有很多钱了,也有很多时间了。她要重拾自己的手工活儿,要国内游国外游各种玩,要回老家买个大房子,养花弄草。我想了想我自己,我说我不能保证我有好多钱呢。我也有两个比较俗的想法。第一个是国内深度游,第二个是开一个二手书店

  好友问,为什么开二手书店啊。

  我说,没钱呗。像我这么天马行空洒脱性格。如果这一生就这么平平淡淡,不能大富大贵那么年老了只能做个不饿坏自己的老太太,但是年老后,我一定有很多旧书了。二手书店只要在家乡租一个临街、临学校的小店面,装点成自己喜欢的古旧的样子,把自己的书往那一放,每天晒着太阳,饲弄着我的猫狗就可以特么的幸福了。

  后来聊着聊着,就聊到了旅行、聊到了开书店。我说,这些愿望我都不太想留到老了去实现,我想趁着年轻的时候拼一把,我不信鸡汤文,但我相信自己的努力和现实的回馈。

  那我就开始问自己了,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只是把愿望寄托在明天,寄托在一个未知上面呢?

  例如我吧,我想旅行,但我总想着我没时间,没钱,而且我想旅行我就想不受约束的吃美食、看美景。那我为什么不能马上行动呢?没钱,那么我从我的自己的城市开始,我自己的城市总有我没游玩过的地方春天桃花夏天荷花,秋天的菊花,冬天的梅花你都去看过了吗?我也可以去周边城市啊,在你眼里已经厌倦的风景,或许也是你从没用心去看过的风景。

  我想开始写个专栏,那也没有任何难度可以阻挡我的啊。我一篇跑步的旧文,一天不到点击率就5000多那证明大家都挺关注健身,关注跑步这件事的。那我可以从自身的经验写起啊。我可以写自己如何从115斤的大胖子,瘦身到90斤的故事,我可以写自己持续跑步一年多的体会心得。我不怕烂大街,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是需要正能量的文章,我只需迈出第一步。

  我想早一点实现开一家综合性书吧的梦想,那我就要及早攒够我能够创业的第一桶金啊,我不要去管梦想是不是太大,我不去想书吧会不会有市场。我只管开始第一步,坚持下去,接下来的每一步都会水到渠成,这是我相信的。

  《我不愿我的生活变成将就》这本书是一本正能量满满,特别励志的书。里面的每一个小故事,每一个小人物都很像我们,我觉得它很适合忙完一天,下班回家躺在床上翻上几页来看看。如果说有些鸡汤书,说的都是虚的东西,说的都是一些没有营养的东西。那么这本书里的人物,很多都是我们熟知的,已经取得成功的人。我们现在看到他们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他们很多人,曾经也像我们一样很普通遭遇过很多失败经历,可能唯一不同的是,他们目标明确,比普通人更愿意为目标付出行动,他们不怕挫折和失败。

  书里写到了一个美国著名作家,在49岁那一年发生了一场交通事故,在失去左腿的那一刻没有放弃自己。他想开始他的写作之旅,在他开始练习写作的初期曾遭到过七百封退稿信,才在一家发行量非常小的刊物上发表了一篇不足千字的小小说。书里还写到了爱因斯坦的故事,小时候他被医生断定为智商偏低,动作障碍症,但是他始终保持乐观、不怕失败的心态。他与别的小孩不同的地方是,他每一次都是坚持和自己比赛,哪怕他考试考班上最后一名,但是他说他已经比前一次考试进步了十分。他那个出名的小板凳的故事,也是家喻户晓很多父母会拿来讲给自己的孩子听。

  读完这本书里的一个个小故事。我在想,生活里的我们焦虑惶恐,想要的东西也太多。但是我们真的有努力去争取我们想要的东西吗?你说你喜欢写作,你真的静心下来写了多少字,给多少杂志投稿过,更不用说失败的次数。你说你不是学霸,学东西特别慢。你小时候比爱因斯坦还笨吗?你会坚持几个小时,做出三个小板凳,在别人笑你的成果的时候,乐呵一笑搬出前面两个更丑的小板凳吗?

  我们还没有发挥我们的努力的决心诚意,去成就自己和自己喜欢的人生,凭什么要悲天悯人的要上帝赐予你想要的生活呢。

  《我不要我的生活变成将就》读后感(三):不将就难得,将就也要开心

  曾经我在路上碰到一个学西洋油画的女生,她和很多朋友一起在西郊附近火车必经路上废弃的砖房外墙面绘画涂鸦,顶着七月流火的大太阳,认真专注。我当时问他们这么辛苦为什么?她兴致高昂的回我:为了路人10秒的惊艳

  这是我见过对生活不将就最精致追求,有时候想想,没有这10秒的惊艳,火车轰隆隆开过,面对整个旅途风景败落的旅客其实并不是太在意。可他们却为了这10秒那么认真。

  曾经有人问我朋友:为什么那么努力的折腾,上班,要开店,还要准备出国。当时她说:这是我曾经的梦想,我在做那个曾经最想成为的自己。而我自己其实深切知道属于我们的25岁只有一次机会。对于的生活的不将就就是尽可能将每一天都过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那么也许你会说,那是你,你要把自己的生活过成疯子一样,你要让自己忙成狗,那是你的选择,你愿意。而我,偏偏要选择享受人生,恣意生活,舒适快活,当然,of course,这是你对于生活的追求啊,你当然100%的全权拥有处置他的权利。Come on ,爱怎么活怎么活。只要自己舒服,自己过得舒坦,就是一种不将就。

  这世上没有任何的“不将就”要比其他人的“将就”来的有高级感。

  从来不觉得,不将就是一件逼格多么高,前途多么光明事儿,甚至,很讨厌那些打着不将就的名义处处表现高人一等的人,他们自认为活的不讲究,特神气的鄙视他人的行为:哎哟,这个怎么能吃呢,这么low,我不将就,除了西餐法餐我不吃的;还有“真实搞不懂,他/她那啥穿衣品味,质感这么粗糙衣服都能穿上身,生活的也忒将就了”······有时遇到这样的人,真是不想理他。搞不懂那些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从何而来,毕竟,这个社会不是只有一个人。搞不懂那批人怎么就有了一种可以睥睨世界的勇气。

  你要你的生活不将就,那是你自己的事儿,你苛责自己的同时,记得不要对他人提出过分要求

  有一次一闺蜜控诉吐槽自己的男友,问要不要分手,大神梁边妖的回答是:甘心将就是情侣间最大的温柔。还想起有个应对“为什么这个世界这么多单身汪?”的经典答案:给你他们的男/女 朋友,你愿意将就么?这世上对所有事情感受啊,真正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就像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

  文字有点乱,是我在阅读《我不要我的生活变成将就》de所感,写下来,记录此时此刻心情提醒自己也与诸君共勉,不讲究是你对自己生活要求高,非常难得;甘心将就也要活得开心。

  《我不要我的生活变成将就》读后感(四):我不再祈祷“岁月静好”

  电影阳光姐妹淘》之中有这样一段对白:

  春花:娜美,你有梦想么?

  娜美:都这把年纪了还能有什么梦想啊。

  春花:一定要有梦想,人生苦短,无梦难活。

  如今已是嫁为人妇的中年娜美婚姻美满,生活平和,恰如岁月静好。她早已不记得她当年在镜头面前对未来的自己说过的话:“你好,未来的娜美。我是高中生娜美,很高兴见到你,你以后会成为一个艺术家,你还可能成为一个舞蹈家,虽然你根本不会跳舞……”

  可惜都没有实现。曾经涂画着金戈铁马,填写着动人诗句课本静静地躺在这个城市的某一片废墟上,而它曾经的主人走在喧杂的城市大街上,挤在拥挤公交车上,辗转在飘摇的岁月里。这是时下流行的剧本,时间苍老了曾经种种,孤独在悄无声息地滋生,蔓延,一代人送走另一代人。

  偶尔在生活逼仄的狭隘缝隙苟延残喘,望着窗外的悠悠白云沉重呼吸冬日化作一团雾气,会想,你见过凌晨三点的苏黎世吗? 苏黎世这座城市是我的梦中情人。这个梦就像是一座岛屿,在遥远的地方,在梦境里,若隐若现,时常我会不停地温习它,企图牢牢的铭记他。可是时过境迁,一千个日日夜夜后,身旁不知飘过了多少的冷雨,刮过了多少狂风,曾经的小岛也就成了故里,自己的生活似乎依旧温吞的如白开水,想要去的地方,想要见的人,想要聆听的动人的话语,想要做的种种……都做了青色烟尘弥散在时光的长河里,化作了将就。

  生活总是在逼迫我们“削足适履”。

  电视剧《何以笙箫默》那一句“如果世界上那个人曾经出现过,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而我不愿将就。”曾轰极一时,因为一句不将就,就刺破这世间诸多的平庸与胆怯的皮囊,直至人心最柔软的地方。而现实的状况是我们都善于在生活面前妥协,因为年龄,金钱,时间,现实等等。等待,不将就,这些都意味着未知,不确定,改变,飘摇,甚至是恐惧。所以在预测到未来生活的动荡不安之前我们早早地对自己说,“愿生活岁月静好。”世人大多渴望的“岁月静好”其实是在将就生活。

  多少人都曾祈祷岁月静好,我也如此,而如今细想想这也不过是作了胆怯的盾牌。因为害怕改变,徒把静好当做借口,一个不富足的心灵怎么能够做到岁月静好?人性向来易于懒惰胆怯,容易对现状满足,耽于已有,害怕改变,恐惧未知。因为会畏惧穿越那具光华的皮囊,触摸到一颗庸碌而与常人无异 的心。

  《我不要我的生活变成将就》这本书中若干个故事,零零星星地亮着,没有一个昭示着那些祈祷岁月静好的伪虔诚者可以将生活过得如鱼得水。凡是触摸到渴望的人,必定要有“为他人之不敢为“的勇气。它给我们的生活加以启迪,生活就是生活,你所追求的注定是遥远的,不管你追或是不追,也并非遥不可及。而将就成了平庸者的选择。

  “既已无法回避,何不死磕到底。”生活已经很难了,若是有渴望,何必将就委屈了自己,但你总需要去相信它,倾尽全力,全神贯注,寻觅它,追随它,践行它。虽然那是一件太过吃力的事情。对于越来越近的东西你何须犹豫。否则,你手中所拥有的,所多出来的不过是一段徘徊和怅惘的过程。

  ——By凯风自南

  《我不要我的生活变成将就》读后感(五):我就是一个正能量满满的人

  你想要的一切,只有自己给得起。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做抵押,去担保一个说出来都会被人嘲笑的梦想,既然逃无可逃,就一起死磕到底。

  别卑微的地低下头来,相信你所拥有的天赋,再配上你不懈的奋斗,一定会呈现出一种骄傲的姿态。

  这世界上有这么多人在努力,稍微懒惰一点,你就会被甩开很远。

  没有飞翔的心,翅膀也只是累赘。

  迷茫是因为才华配不上梦想

  请相信,你配得上一切美好

  找到了方向,就没有无法抵达的远方

  那些受伤的地方,也会变成最强壮的地方

  将来非凡的你,一定会感谢当年不将就的自己

  愿你与爱同行,与温暖相拥

  在犹豫的刹那间,你不仅会错过月亮还会错过星星

  你一辈子做得最对的一件事,就是不负流年,不错过生命中的美好

  不一样的路,是给不一样的人准备的,

  拿着别人的地图走路,很容易走丢自己。

  你的脑袋是用来思考的,你的远方是需要自己选择的,

  别人给你提供的只是参考意见,

  最好的方向,要倾听你心灵的召唤。

  心中有了清晰的方向,你自然会找到通往美好的道路。

  与其羡慕别人的辉煌,不如赞赏别人的打拼;

  与其煞费苦心地寻找捷径,不去埋头苦干。

  真正聪慧的人,一定懂得在每一天,都接纳爱,也奉献爱,让爱照耀生命绚丽多姿。

  《我不要我的生活变成将就》读后感(六):为何偏偏选择将就的生活?

  用“将就”造句,最著名的莫过于何以琛的那句:如果世界上那个人曾经出现过,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而我不愿将就。将就是一种没有选择的无奈之举,是退而求其次。享受过的高层次的生活品质,再回归平庸很难接受,但你又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支撑支付起高端的生活,只能选择现如今将就的生活。可是,为什么就一定要是我,去过将就的生活呢?但凡有一点能够改变的机会,那我们为什么不去努力呢?

  《我不要我的生活变成将就》书中的文章,采用实例+“点评”的方式,一个标题都有一个故事来辅应,故事都是名人名事,再加上作者独特周到的见解,更加的具有说服力。有些人从默默无闻闯出一片天,有些人功成名就后仍能彻底放下重零出发追求自己的梦想,生命只有一次,每天都过得不将就。

  在大学的时候雄心勃勃,刚进入社会斗志昂扬,经过几年的打拼后却被彻底磨平了棱角磨灭了斗志。身边总是不缺乏抱怨的声音:真想辞职不干了。但辞职之后我能干啥?上司同事太奇葩,真想远离。你们出去玩了?我也想去,可是没有钱啊。你居然辞职去专职写作了?真有勇气追求自己的梦想啊••••••他们抱怨的时候,我们会顺势劝一句:不喜欢就不要做了。辞职重新开始,你还年轻啊。他们的再次回应却是:都要30了,老了,怎么开始啊。哎呀,行呀,现在的日子还凑合能过的去,就这样过吧。

  然后就是日复一日的凑合,直到终老的那一天,也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过一回自己理想中的日子。将就、凑合、就那样吧成为助长我们懒惰逃避的借口。只要生活还能将就过的下去,那就这样生活吧,就像是温水煮青蛙,开始惬意的在锅里游着,等到火大了想要逃出去水已经沸腾了,只有等待死亡。

  环顾我自己的生活,就是处在这么一种不上不下不尴不尬的境地,比上不足,比下还过的去。自欺欺人的对自己说,工作不费大脑很轻松,法定节假日都能休,饿不死,偶尔攒俩钱还能买些好东西,生活不是挺好的吗?但更多的时候自己也知道这是欺骗,看看那些拼搏在北上广的同学,曾经的友情那么深那么好,现在见面只能呵呵的干聊着高中生活那些旧货,你只知道工作不累生活还好,他们的视野却已高飞你几百个层次了,他们知道职场的升职拼搏是怎样的,见识多知识广,他们提的你只会呵呵的干应和,慢慢地你们就远离了彼此,不是友情变淡,是你自己让友情远离。

  比如我想写作,我想游遍祖国,这些都是我的梦想,为什么不能动动脑动动身去实现呢?时间不待人,难道还要等着时间白白流逝你仍是懊悔哀叹却什么也不做吗?光阴不能回头,在你有觉悟还知道要去做的时候,为什么不行动呢?为什么要甘于平庸得过且过呢?

  生命就一次,要走出一条无愧于自己的路,不将就生活,无悔于自己。行动吧!

  《我不要我的生活变成将就》读后感(七):当你感到伤感到痛感到生活不如意时还有人比你更伤更痛却顽强的活着

  “ 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在努力,稍微懒惰一点,你就会被甩开很远。”当我看到这句话时,我深刻反省到自己还不够努力还应该再勤奋,还更加应该管理好我的时间。作为一名讲《时间管理》的内训师,如果不能以身作则,如果自己都不能把时间妥善利用的更加合理,又有什么资格在公司、在新员工面前谈时间管理呢。感谢公司给我这个宝贵的机会讲课,它不仅锻炼了我讲课的能力,同时更让我时刻保持着管理好时间的意识。谢谢这本书,虽然只是看到一句话,但是它让我意识到我的努力还远远不够。

  “即使周围的花都凋谢了,只要你心里的花还开着,你仍拥有了如花的世界。”环境会影响我们的价值观,人际关系会影响我们的心情,经历有好也有坏,但是只要心里充满爱,无论晴天还是雨天,你都会懂得如何欣赏它的美。二八原则在生活中的一组数据是这样说的这世界上80%的人是负面情绪思考者,20%的人是正面情绪思考者,换句话说其实这世界上20%的人即使周围环境再糟糕,他们心里的花依然开着,他们总是能看到这世界上美的一面,关键在于思维方式,关键在于你focus的点是positive things 还是negative things . 其实我30岁前是个负面情绪思考者,任何事情的第一反应都是负能量的,比如快考试了我要是过不了怎么办?考驾照的时候在想教练会不会很讨厌我?等等,我每天过得极度不开心,因为我的心情不受我的控制,而是极大的受外界环境影响。我的心里早就没有了花,更不要说还开着的花。书中每一段励志故事都像是一碗一碗的心灵鸡汤,如果你想变成那20%的人就需要每天一碗,对于病情严重的甚至要每天一锅心灵鸡汤帮助你改变思维。不过我有种感觉,这本鸡汤书或许药效还不够强劲。不足以一本治标又治本。但书中总有那么一段故事一句话,让我有所收获。

  “唱针在空气中刻下的,是你的疼痛,也是你的光荣。” 是啊,没有铅垂百炼哪里会有世界冠军的诞生。训练是痛苦的,但痛苦的不断累积再累积,达到量变到质变的那一刻时,所有的痛苦就变成了你傲人的财富。看到这句话,突然有种治愈感,所有的泪水、汗水、委屈、心酸都瞬间让我体会到幸福感,因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谈到每个人当满足了温饱、有了安全保障后,他们就会追求社会需求,想要被人认可,这自然而然的也让人陷入了和人比较的怪圈,小学家长会说你看谁谁谁考试那么好,高中时家长又会说你看谁谁谁英语那么好,这让我们从小就埋下了和别人比较的种子。上学时和别人比学习成绩,大学比男女朋友颜值高低,工作了比谁时尚前卫有调调。当我看到书中《坚持与自己比赛》这篇短故事时,才从前段时间的疯狂攀比回归到拥有一颗平常心。这或许就是读书的意义,当你忘记了自我时,一本优质的书帮你找回自己。当你懒惰、怠慢时,一本合适的书帮你振奋起来快步前进。 至少这本书给了我这两点启示。虽然谈不上有多喜爱这本书,但至少它像一阵微风抚过我心,荡起一片涟漪。

  《我不要我的生活变成将就》读后感(八):每个人的生活都不该是将就

  提到“将就”这个词儿,大家会不会和我一样想到“对付”。在我看来将就的生活就是一种为了生存忙的脚打后脑勺,没有时间去享受生活的一种状态。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聊天对话:A:“老张,最近过的怎么样啊?”老张:“穷对付呗!”,我就是那每天穷对付的老张,在一个小单位干着没有权益的工作,可是又没有辞职就能马上找到工作的能力,因为毕业之后没有用自己的专业,现在处于一种无技能且年近三十的状态,大学毕业的第一个五年我没有给自己一个很好的规划,导致现在处在一个很尴尬的状态,曾经无数次想到通过提高自己来改变命运,但是一到看书的时候就一个头两个大,又一年拖一年,所以我现在毕业五年了。

  《我不想我的生活变成将就》 这本书通过一个个真实而富有励志力量的真实事例,用温暖而有力量的话语鼓励我们每个人都要过不将就的生活。这本书是鼓励我们过不将就的生活,而不是单纯的让我们一直向前,书中提到了很多成功人士忙于工作,而错失了很多美好的东西,有的人错失的是与家人共处的美好时光,而有的人付出了更惨重的代价——那就是自己的生命,过劳死并不是触不可及的事情,而将就生活的也并不是平凡的普通人的专利,将就的生活是很多普罗大众的共同状态。普通的人因为不努力而过着将就的生活,成功的人却因为太过努力也过着将就的生活。 以我个人为例,就是一个普通人不努力而又有诸多想法的人,我的努力配不上我的想法:我想考研,想要在我喜爱的帝都度过美好的学生生活,我想旅游、想开一个属于自己的咖啡小店,想用自己赚的钱让爸爸妈妈过更好的生活,让爸爸妈妈出国看看,拥有一个能想辞职就辞职、想工作就的本事。和《我不想我的生活变成将就》这本书上说的一样:迷茫是因为才华配不上梦想。对于我来说,我是典型的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小人,书上说“你想要的一切,只有你自己给的起”,每天只比昨天多努力一点就可以,目标分短期和长期,两到三年让自己重新蜕变。执行永远比想想更困难,拖延永远比学习更轻松,而不将就的生活是需要努力换来,家里的一个长辈就曾经说过:“现在吃苦学习,老了就享福;现在享福,老了过日子就吃苦。” 而不将就的生活对于成功人士来说就是放慢脚步,在繁忙的工作中为自己和家人留出一些时间,让自己的身体得以休息,让家人能共享天伦,毕竟只有工作的生活并不是一个有品质的生活,钱和品质并不挂钩,况且忙于工作的人,可能没有多少时间花钱。有品质的生活才能不将就。 无论论我们现在处于什么样的状态,都要努力过不将就的生活,so just do it!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不要我的生活变成将就》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