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山墙的安妮》是一本由[加] 露西·莫德·蒙哥玛利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25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一):曾经的安妮
一口气,真的是一口气,把她读完了。那么柔美,温情。刚开始我还觉得安妮有点浮躁,因为我不喜欢小孩子老成,说话夸张,带有捏造成分。但到最后却不得不折服于她丰富的想象力。她给身边的事物取名字,碰到美妙的东西会感觉颤抖,当然了,糗事也不少,一想到她的那些离奇的想象就感觉天马行空的感觉真好。
书中另一个角色也是我所喜爱的,那就是一辈子都怕女人的老光棍马修,一想到他害羞地去为安妮买衣服那一幕,心中就泛起暖暖的涟漪。他宠着安妮,爱着安妮,因为安妮的到来,用文中的话讲:好象睡了六十年后,醒了。
收养安妮本身是个错误,但后来谁都觉得是个美丽的错误。这个红头发,满脸雀斑,充满着无穷活力的孩子,给绿山墙带去了生机,也给这对相依为命的老兄妹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乐趣。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二):绿山墙的童话
如果以孩子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无疑是一本比较优秀的童话书。而这里的童话世界就是埃文利,华丽词藻描绘出来的美丽景物、有些许缺点却还是善良宽容的大人、逐渐成熟但还保留着天真正义的孩子们。
而安妮身上则有着很多人的影子——沉迷于幻想的小女生、说话多以自我感受为中心、做事毛手毛脚、年幼时最浅显的虚荣心以及情绪化易冲动的性格。在我看来这些东西的改变是需要很长时间甚至我很担心安妮是否能做到,然而安妮在经历一系列的事件和教训后成功的改正了缺点并且将它们转化成了优点。这些成功并不是安妮一个人做到的,离不开玛丽拉和马修的教育和宽容,离不开朋友戴安娜的帮助和陪伴,也离不开她身边那些人的冷言冷语。
安妮的成长说明了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好的教育方式和正确的引导。
而安妮在一点点改变成长的同时,她也改变了身边的人。
最突出的人物便是马修,安妮的话痨属性刚好契合了马修的沉闷性格。其实真正性格内向的人是很容易觉得生活无趣并且希望有人能替他把生活变的有趣的,因为他们的性格是做不到的致使他们向性格外向善于表达的人靠近来改变生活状态。所以马修喜欢安妮,喜欢听安妮说话,安妮可以说出他所想却说不出口的话。安妮之所以能留下来,也因为马修的固执,而马修固执的性格也导致了他最后令人遗憾惋惜的结局。马修的结局,也是绿山墙里唯一接近现实的了。
其次便是玛丽拉,她的性格有些偏向刀子嘴豆腐心。她很少直白的表达心里真实的感受,但她对安妮的爱是可以看的出来的。她为安妮改变了很多,也为安妮做了很多。她虽然是第一次养育一个孩子,但她确实做的很好,将安妮培养成了一个优秀而又没有失去自我的孩子。
马修夫妇的观念是国外大多数领养父母的观念,并且延续至今。他们真正能做到对领养的孩子视如己出,从不给孩子太多压力,让他们真正融入家庭。绿山墙也确实展现了国外领养文化中真实和令人感动的一面。
这本书里并没有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大多数都是安妮用华丽辞藻对美好事物滔滔不绝的赞美以及安妮一次又一次的闯祸和改正。
而这本书也有很多有趣的地方,但在我看来那些有趣的地方都被安妮敏感的神经下变的让人有些尴尬。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好书,一本适合孩子看的好的童话书。
最后,看到最后的你。希望你能如安妮,生命中遇到的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和埃利文那里一样的善良温和的人们。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三):就算过了一个世纪,人们遇到的问题还是相同的问题
不喜欢安妮。
要知道崇尚安静的一个人,面对安妮的喋喋不休,面对她的大哭大闹,完全可以把她划分到熊孩子之列,完全不明白一个人怎么能那么闹腾,而且让她完成一些事情,居然还能因为想象给搞砸了。后来,我知道,我可能中了一种乖孩子的毒……
对于安妮的改观,来自于她治疗戴安娜妹妹生病这件事情上,从中体现的果敢、冷静,与那个闹腾的孩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理性在文章中,出现过很多次,从房梁上摔下来,没有大哭大闹,而是理性的让戴安娜帮忙,说,戴安娜去找你父亲来,请他送我回家,我知道我再也走不到那了,好像这件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在演伊莱恩的时候,船底漏水,她没有慌张,抱着路边的树枝自救了。
最大的美丽就是你并不知道自己那么美丽。
谁都经历过苦难,但是人们选择处理的方式完全不一样。安妮是一个直性子的人,喜欢了就说大声说爱你,不喜欢了就会说讨厌。可能唯一一次隐藏,就是对吉尔伯特,明明已经原谅他了,却依然还是拉不下面子告诉他。如果有一个人天天告诉你,我有好爱好爱你,好爱好爱周围的一切,你怎么不会感到高兴。
不过,安妮同样纠结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选择。
安妮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她说,雄心勃勃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更何况他们好像永无止境,——这一点最令人激动,当你刚实现了一个目标,却发现另一个在更高的地方熠熠发光,这让生活充满了乐趣。不过,在马修死后,马瑞拉患上眼疾之后,安妮放弃了奖学金,回到了绿山墙,当起了一名普通的教师。当安妮“输给”现实的时候,作者说:
不过,纵使她脚下的路越走越狭窄,她知道一路都将会有恬静的幸福之花开放。真诚的工作、崇高的理想、志趣相投的有益,这一切所带来的快乐都将属于她;任何东西也无法将她那与生俱来的幻想权利或梦幻的理想世界夺走。总是有峰回路转时!
如果你决定要过得愉快,那你总能过的愉快,当然,你必须下定决心。
《绿山墙的安妮》写于1908年,你看,就算过了一个世纪,人们遇到的问题还是相同的问题。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四):加油,安妮
马克吐温把安妮与爱丽丝相比,称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又一位最可爱、最感人的儿童文学形象”,其实我觉得并不合适。刘易斯爵士的爱丽丝所处的环境是如此惊奇动人,以至于很多人在他奇崛浪漫的想象力面前不得不甘拜下风,也让爱丽丝比安妮多了更难以言喻的吸引力。然而安妮独有她的美好和天真,她更现实,更贴近我们实际的生活,更像是女孩子们幼年时代身边的伙伴,甚至就是曾经童稚的我们。
故事一开头我不喜欢这个小姑娘,她瘦小,苍白,长着雀斑和红发,还爱喋喋不休,我跟马瑞拉有一样的感觉,要怎么对待这个小小的不速之客呢?她的到来似乎不是绿山墙的希望而是麻烦。然而在她讲述她过去的故事时我开始被她感动,她天真,真诚,渴望爱,即使没有父母陪伴也充满热情地努力成长,十一岁之前的生活是这样不如意,然而我们依然能看到一开始站在车站满怀梦幻等待新家生活的安妮。过去枯燥而乏味的生活没有摧毁她,反而让她的想象力蓬勃伸展,虚构出亲密的朋友,美丽的名字,漂亮的衣服和她所希冀的一切。这是个可爱的、无伤大雅的能力,它专属于孩子,让哪怕现实再苍白的童年也能泛出蜜糖一样的色彩。多年前我也曾充满这样那样来不及跟人分享的幻想,然后这本书告诉我,你并不孤独。早在百年前,早在另一个国度,就有一个女孩子曾经这样做过了。
之后安妮在绿山墙安顿下来,开始成长,她结交新朋友,还郑重其事地许诺要和小女伴永不分离;她进入学校,免不了跟刻板的教师起小小的冲突;她给喜欢的客人们亲手做蛋糕,然而还是失误地放错了佐料;她有了讨厌的男孩子,但思想却在他身上回避不开去……她自尊心强,倔强,不服输,同时又诚实,坦率,敢于直面自己的错误。她也怕鬼,不敢天黑一个人穿过幽灵树林,她也冒失,耽于想象忘记该干的家务活,她不是“那个社会”最期望看到的女孩样板,然而她却是最独特的女孩子。我们身边大概已经有许多可爱的戴安娜或者简,但我们还是会期望安妮,为的就是那一点别致的清新能让人欢喜。
马修去世和马瑞拉的衰老是安妮少女生活的转折,生活告诉安妮也告诉读者,日子并不总是美好的。然而安妮就像她说得那样,“是个有主意的姑娘”,她十六岁了,有些人曾经珍爱和保护过她,现在她也要来守护他们了。
我相信安妮。
.少女安妮刚开了个头,不过已知蒙哥马利已经把安妮三十多岁的生活都写好了,优雅恬淡的加拿大女孩的一生实在让人心向往之。
再PS.绿山墙里还是有挺多理想化的情节的,读到之前就知道会发生什么,得奖学金和银行出事感觉都在预期内,丧失了一部分惊喜和可读性,就默默地保留了一星了。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五):夜风吹来百合的清香
合上《绿山墙的安妮》的最后一页,心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惆怅,有一些好书就是拥有这样的魔力——读它的时候,故事的结局像是深埋在泥土中的宝藏,蕴藏着抵御不住的诱惑力,然而当故事结束、曲中人散之后,却是挥之不去的怀念和美好。就如同《绿山墙的安妮》,总是在一天的喧嚣之后,带给我静逸和清新的睡前时光,让我跟随着红头发的安妮,一同快乐、一同悲伤,体验最与众不同的童年和最灿烂美丽的经历。安妮的身影,总是时不时的窜入我的脑海:一个唠唠叨叨、喜欢幻想的小孤女,在一对善良兄妹的照料下,成长为一个亭亭玉立、高雅聪慧的女孩,整本书记载了安妮成长的每一个足迹,仿佛是看着我们自己、又像是看着我们的孩子变化的点点滴滴,心中充满的,是对爱的赞叹,对于生命的欣喜和成长的宽慰。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绿山墙的安妮》其实是一本儿童读物,自从看过《秘密花园》之后,我对于这种类型的儿童读物忽然变得爱不释手起来,她们不是童话,却有着犹如童话一般美好甜蜜的故事,她们记录下真实生活的点滴,满满的全是爱和奇迹,有时候真希望徜徉在那些优美清新的文字里不愿醒来,仿佛一直做着一个甜美的梦,在经历了痛苦、悲伤、感动、幸福之后,对于生活和未来,总是充满着希望和梦想,这一类的经典,总能温暖人们的心灵,唤醒人们心底最善良最美好的东西。
《绿山墙的安妮》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马修和玛瑞拉兄妹俩在绿山墙过着平淡从容的生活。为了给患有心脏病的马修找个帮手,他们打算从孤儿院收养一个男孩,不料阴差阳错,孤儿院送来的竟是一个满头红发、喋喋不休的十一岁女孩安妮。小安妮天真热情,满脑子都是浪漫的想象。在她的想象中,顽皮的小溪在冰雪覆盖下欢笑;如果玫瑰会说话,一定会给我们讲述很多有趣的故事;她还把自己的影子和回声想象成两个知心朋友,向她们诉说心事……然而,由于酷爱想象以及“爱美之心”,安妮给自己惹来了一连串的麻烦,她不断地闯祸,也不断改正错误。在朋友、家人和老师的关爱中,小孤女安妮渐渐变成了绿山墙里快乐成长的小主人。
安妮不是一个完美的女孩,她甚至不是一个特别讨人喜欢的女孩,她虚荣又有些骄傲、爱幻想又唠叨,做错事的时候又可以头头是道地为自己辩护,还常常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做出更加莫名其妙的事情,在镇里人的眼中,她是个特别与众不同而有古灵精怪的女孩。但是收养她的兄妹却深爱着安妮,沉默寡言的马修是安妮最好的听众;古板善良、不善表达的玛瑞拉用她自己的方式,把安妮教育成一个勇敢、善良、沉静而又聪明的好姑娘。当安妮上学之后,她的变化与日俱增,她勤奋而刻苦,终于让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名牌大学;她用她全部的热情,深爱着她的朋友——可爱温柔的黛安娜;她用她的幻想,装扮着绿山墙以及那里原本平凡无奇的生活;她的聪慧吸引着班里最优秀的男孩,他们在争吵和误解中竞争比赛,却萌生出最美丽的爱情。安妮的身边有太多值得感动,值得微笑的事情,也许一件小事就足够温暖人心,她不完美却是最特别的,她不美丽却是最可爱的,她的优点和缺点筑就了一个天真聪颖的可人儿。安妮这个人物,在作者的笔下被描绘地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在不知不觉中,我也和小镇里的居民们一起,爱上了这个特别的女孩。
有的时候,真的很羡慕这个爱做梦的红头发姑娘,她眼中的世界总是如此美丽而奇特——微风、阳光、炉火、雨滴,她心中洋溢着最浪漫、最动人的情感;她也会因为自己的红头发而懊恼,她也会羡慕别的女孩有漂亮的眼睛、高挺的鼻子、可爱的酒窝或是高挑的身材,当有一天平凡无奇的她开始吸引身边人目光的时候,那感觉仿佛就像看到一只丑小鸭幻化成白天鹅展翅高飞的情景。
“她真的开始变漂亮了,尽管我自己并不偏爱那种苍白的、大眼睛的类型。我更喜欢黛安娜或者鲁比那种红润甜美的相貌。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不明白是什么原因,但是,当安妮和她们在一起的时候,虽然她不及她们一半漂亮,但是相比之下,她们看上去有些平庸和矫柔造作——有点像把水仙花和大红牡丹摆在了一起,就是这样。”---摘自原文
相比娇艳的玫瑰或是艳丽的牡丹,安妮就是脱俗的百合或是高雅的水仙,她的魅力不在她的外表,而在她与众不同的内心,她天马行空的想象、别具一格的品位、敏感多思的性格、热情天真的心灵,相信如此热爱着生活、热爱着世界、热爱着身边的人的安妮,一定会拥有最幸福光明的未来吧。
忽然回想起自己小的时候,托着胖胖的脸颊坐在教室里,望着窗外的天空展开无尽的遐想;也曾自卑着自己平凡的相貌,也曾讨厌着自己懦弱的性格,也曾感慨着自己贫乏的内心,就宛如那个坐在车站长椅上等待未来、忐忑不安的小孤女,不知道现在的我,是否也像安妮一样变得沉静而多思、高雅又聪慧了呢……
像安妮一样——展开想象,让它帮你飞翔;努力生活,生活会回报以幸福;爱着一切,一切也会爱你……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六):一个纯真的少女
安妮是一个孤儿,出生后不就就没了父母,被一个家庭收养,这个家庭繁殖力特强,连续生了3次三胞胎,一共十余个孩子,安妮在十岁前一直是帮助收养父母照看小孩。后来被送到孤儿院,在孤儿院呆了一年,直到十一岁,被绿山墙的马拉瑞及马修收养。
马修第一次见到的安妮,一个出众的女孩,脸上满是雀斑,与众不同、不可思议的红色头发,身上穿着短小旧旧的衣服。安妮怎么会是马修和马瑞拉收养的对象呢?马修和马睿菈是姐弟,他们都没结婚,他们生活在一起,他们托人从孤儿院收养一个男孩,男孩好养,男孩可以帮他们做很多事。但是上帝与他们开了个玩笑,由于信息传递的失误,受托人给他带了一个女孩——安妮。
马修很失望,马睿菈更失望,他们都想将安妮送回孤儿院,事实上,马睿菈第二天就带着安妮去孤儿院了。
安妮想象力丰富,喜欢说话,热爱大自然,很纯真,很悲惨。在送安妮回去的路上,安妮话匣子一路上开着。马睿菈了解了安妮悲惨的身世,出生后就没了父母,几经转折到孤儿院,这与眼前这个充满活力的女孩完全不匹配。动了恻隐之心的马睿菈收回了送回安妮的决定,再一次将安妮带回了绿山墙。安妮觉得自己真的有了家,非常高兴。
安妮是一个话唠,能不停的说半小时,从一件事扯到另一件事。但是她态度诚恳
安妮热爱大自然,认为大自然一切都很美好,喜欢白桦林、梨花、绿山墙、湖水,她发挥它的想象力给自然中的树木花草湖水河流赋予了有意义的名字,仿佛大自然在他的想象力获得了更大的生机。
安妮自尊心强大,遇到别人的攻击,她会好不犹豫的反抗,邻居的鄙视,老师不公平的惩罚,她都用她的行动进行了回应。
安妮也是一个纯真的人,她道歉态度很彻底,那些曾经攻击她并被她毫不犹豫回应的人,在她诚恳的道歉下,轻松的 原谅了她。
她不断的获得了邻居的认可,她有了朋友,她对朋友是那种从头到脚的爱,她以前都没有过朋友,她很珍惜,很享受。
从一个没有爱的环境中成长,对爱是多么的渴望啊,现在终于有人认可自己、喜欢自己、爱自己,那时多么幸福的事儿,泪水没少我在脸上流过,但这次不一样,泪水是甜的,心是美的。
安妮是一个上进的人,他上进不是为别的,一个不喜欢说话的马修说过,你是我的骄傲 ,你一定会比其他的孩子学习好。
马修语言不多,害羞,但是无言中呵护着安妮,关爱着安妮,安妮感受着这份暗地环抱的爱,安妮不能让马修失望,她要比别人成绩好
于是,不断学习,发挥想象能力强的优势,写出有没的作文,还创办了故事会,与伙伴们一起练习写故事,也是不断克服苦难,攻克几何学
最终,她与一名男同学并列第一考入可女王学院,在女王学院用一年的时间学完了两年的课程,并且还难道了英国的奖项
一切来得那么水到渠成,而在3年前,这些都不可想象。
是什么使安妮取得了在同等环境下最出色人?
她的纯真改变了她的命运,使她从孤儿院出来,进入一个正常的家庭,从而具备了爱与努力的基础条件
她丰富的想象力、真诚和热心使她被邻居与朋友接受,使她能融入环境,她的热情熔化了人们心中的冰块,她用她的想象力和真诚与每个人交流,她不顾左盼右,不瞻前顾后,她说的就是想的,她是真的,最终影响一个世俗的环境,使得很多人喜欢她,依恋她
她追求上进,攻坚克难的精神使她在学业上脱引而出。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七):一个幸福的话痨的故事
o3.《绿山墙的安妮》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孤儿列车》里多次提及。好想活在书中描述的世外桃源,色彩斑斓,有分别属于四季的美景,在那样的环境中怎么会心情不悦呢?故事温暖,有正能量。
爱幻想,爱提问,乐观,与《孤儿列车》中爱尔兰女主一样的一头红发(悲哀の来源?)活力,冲动,极端,惹人喜爱,有趣。心情容易受外界影响,情绪化严重
玛瑞拉,刀子嘴豆腐心,打击安妮,但又发自心底爱她。
马修,内向自卑,和稀泥,尊重理解爱安妮
安妮生活在那样的时代和那样的国土是她的幸运。如果放在现在节奏加快自顾自的中国,估计又是另外一番结局了。谁有时间和闲心听她的絮叨,体验她的可爱呢?
任凭外界电闪雷鸣,我自岿然不动。不在乎是最残忍的回应了吧!由一个误会开始的相遇,安妮以为这只是人生唯一的夜晚耍起了脾气,而玛瑞拉将她制造的“狼藉”一一收拾好,对安妮来说,多残酷呀!根本没人在意这些,没人在意自己。
书中段落:“语言和表情应当是最容易表达爱的,但玛瑞拉却从来学不会。”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八):安妮告诉我们
阅读红发安妮是因为《白雪公主杀人事件》里城野美姬和谷村夕子模仿红发安妮和戴安娜用灯火传递信息的情节。不曾想,真正阅读书本后却有另一番感念。
红发安妮系列——《绿山墙的安妮》
自少时起,我便发觉自己很难将书中描摹的景色转换为大脑图像。可能受初中快餐小说的影响,我将更多的目光放在跌宕的情节上从而养成了这种有点残缺的快读方式。
随意搜索《边城》都可以看到这么一段“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但在我的脑海里却只保留了关于翠翠,傩送和天保三人的段落。
这种抓取的阅读模式很像时下流行的“5分钟看完XXXX”。这类短片善于提取故事的梗干并在极短的时间里介绍给观众。然而如果你以为就凭这短短的5分钟便能掌控全局,那么就大错特错了。譬如两个月前热映的《摔跤吧!爸爸》。早在热映前一个月左右,我就从五分钟系列里了解到这部阿米尔汗的新作,当时以为已知晓一切的我,真正是等到前几日各大视频网站首播完整观看后才体会到这部电影的感人至深。
《绿山墙的安妮》真的可谓是我第一本认真阅读的带大量风景描绘的书,它不似朱自清的繁花似锦,却如淡香入鼻让人萌生出一丝丝悸动。 再谈本书的主角,莫德将两份美好的品质嵌入安妮的灵魂。第一:她善于感受与欣赏大自然的美。第二,她善于想象。
安妮沉迷于每一幅大自然的画作,并享受着大自然赐予她的快乐的疼痛。雨露、风雪、落日、溪流……那些生活中我们习以为常的风景,在她眼里却又迸发出无限的魅力。就像本已枯萎的玫瑰,在她无边无际的想象魔法下突然又一次怒放开来,开的更加繁华,开的更为恣意。
如同几米《向左走 向右走》里注定的相遇,虽然马修,玛莉拉与安妮有着不同的性格,却又在相遇时迸发出火花。安妮像催化剂一般让绿山墙内沉闷的空气活跃起来。她那种毫无经验的热情,她透明的情绪,她那种打动人心的方式,无一例外都是马修和玛莉拉未曾体味过的。谁都可能不会爱上一个话痨的小姑娘,但命定的相遇不是他(她)和安妮,而是马修,玛莉拉和安妮。他们让安妮的生活不再需要向镜子姑娘或回声姑娘寻求慰藉。马修的不善言辞让爱温柔且内敛,玛莉拉的不善表达让爱严厉且无言。
真正让安妮在我心中闪光的除了她透明的情绪,还有她追求梦想的执著和在珠光宝气前的不忘初心。
“因为只有一次机会,这责任就显得那么巨大,要是不能好好长大,就不能回头再重新开始了”。安妮挪开了自己沉迷于书本万象的双眼,埋头在死板的数学中。她在播种的年纪耕耘了自己的未来。这是多么适合送给少年的语录。如果可以,我希望能在更早的年纪懂得其中的真谛。如果可以,我将把它送给未来的少年。
“我不想成为任何人”“做绿山墙的安妮我就很满足了,戴着我的珍珠项链,我知道马修对我的爱和穿粉红色衣服的女士的珠宝一样珍贵。” 褪去了稚嫩的安妮有了更为成熟的思想,但是那份最初感恩的心依然在胸前跳动,炙热得要融化凛冬的冰雪。
或许童年的我们或多或少也同安妮一样,沉迷于大自然的草长莺飞,幻想着属于自己的英雄传记,单纯得表达着喜怒哀乐……当年华渐逝,成熟和理智代替了最初的稚嫩,请不要忘记最初最真的我们,勇敢得去去做梦,去幻想,去表达爱,去守护爱。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九):就当我们还是孩子
当一个人还是小孩子时,他是需要读一读安妮的,安妮的不幸可以折射出自己的幸运;安妮的种种幸运,可以让我们知道如何去爱,如何去被爱;安妮的幻想,可以在我们的睡梦中绵延到自己窗外,看见一个新的奇幻世界;安妮的优点、缺点,安妮的喋喋不休可以像一个好伙伴,想想自己是安妮,或者戴安娜,或者悄然走近安妮的世界,让故事有了自己的存在。
当一个人长大时,可以读读安妮,我们也曾经像她一样,我们也不美,缺贪恋美貌;我们也因为自己的固执,错过了某个人,后悔不已却装作若无其事;我们也曾经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奋起反击,因而被伤害,或者得到尊重……无论是儿童,还是一个成人,我们骨子里依然有一个安妮,幻想着自己想得到的一切……长大后,还在读安妮,就像是在看自己,和童年的自己相比,或许我们已经变成了另一个人,我却希望,我们还是当初的那个孩子。
喜欢小时候的安妮,不需要背负着别人的期望,即时有些错误,也可以淡淡的一笑了之,她还是个孩子,我们还有的是时间管教她,不是吗?即时是穿着呆板的衣服,也可以拥有公主一样的气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只要不太沉迷就行。喜欢那个红头发,长满雀斑,爱幻想,爱闯祸,爱说个不停,爱动怒,也爱轻易的爱上一个人……喜欢这样平面的安妮,像一张白纸,完完整整的把自己呈现出来。
当安妮过了13岁得时候,也有些伤心,因为那个小小的安妮再也不存在了。故事应该在这里结束吧,虽然安妮还在,但毕竟,我们是因为那个小女孩喜欢上她的,要把同样的爱给予一个成熟稳重心思缜密的人吗……
露西·莫德·蒙哥玛利的环境描写非常好,宁静清新充满着神秘的绿山墙,就像一个世外桃源,闭上眼睛,陈思片刻,再看看我们生活的世界,其实我们假如可以像安妮一样热爱上帝所赐予的一切,或许我们也可以看到那个美丽的绿上墙、恋人小道……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十):非常好看!
是本非常好看的讲述青春成长的儿童文学,偶看了这本书之后超想变成安妮这样的女孩,做温柔状做了好大一阵子,后来本性难移,只好做罢
这书一共有四本,还有有《绿山墙的安妮》、《少女安妮》、《女大学生安妮》、《风吹白杨的安妮》四套,都非常好看,听说作者把安妮一生都有写下来,但是后面几部国内没有翻译,真是非常遗憾啊!
超好看的说~等偶安定下来了一定要收集一整套!
——————————————————————————
推荐原因:这套书真的很强,它居然营造了一个世界旅游胜地!在亚洲,据说是日本人最喜欢安妮(中国喜欢她的人少的原因是翻译过来的时间尚短,大家还来不及了解它。)不少日本年轻夫妇选择去卡文迪许度蜜月,有些人还特意在绿山墙农舍内的壁炉前举行婚礼,更有甚者,还非选择书中安妮办喜事的日子不可。-_-b
《绿山墙的安妮》简介:
安妮自幼失去父母,十一岁时被人领养。小孤女个性鲜明,富于幻想。她自尊自强,凭自己的刻苦勤奋,不但得到了领养人的喜欢,也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敬重和友谊。这部加拿大儿童文学名著自问世以来,被译成数十种语言,在加、美、英、德、法等国相继被搬上银幕工拍成电视剧,风靡欧美。...
作者介绍
露西·莫德·蒙格玛丽,1874年生于加拿大爱德华太子岛北部的一个村庄.母亲早逝,父亲在外经商,她大部分时间和外祖父母一起生活。莫德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她十六岁时创作的长诗被刊登在当地一家报纸的头版,广受好评。
《绿山墙的安妮》创作于1904年,1908年出版,很快就成为当年最为畅销的书,并逐渐风靡全球。到目前为止,已经有50多种文字的译本,持续发行5000多万册,成为公认的文学经典。
我看的版本是:
有《绿山墙的安妮》、《少女安妮》、《女大学生安妮》、《风吹白杨的安妮》四套,
作者: 露西·蒙哥玛利
译者: 周莉,女,1977年生,中国人民大学英美文学研究生
出版时间: 2002年7月 第一版 2002年7月第一次印刷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